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6日考察中国科大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中国科学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指导下,以“科教报国、服务社会”为使命,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弘扬“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推动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二)总体目标

近期(2020年)建设目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与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期(2030年)建设目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主要学科达到世界前列水平,若干重点建设学科引领国际前沿,声誉斐然、人才辈出、成果丰硕、贡献卓著。

远期(本世纪中叶)建设目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建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整体水平稳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以及人才培养高地、国家科教中心、创新文化殿堂和学术交流圣地。

(三)学科建设目标

按照“11+6+1”的学科布局,重点建设18个学科,推动6-8个学科成为世界前列,8-10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具体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医学科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11个学科,量子信息与网络安全、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力学与材料设计、信息计算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大数据等6个交叉学科以及环境与生态学科群等;瞄准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建设科大新医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科大新工科(量子信息科学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交叉学部等),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二、建设任务

(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1.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坚持引进、培养、稳定并重方针,深入实施人才系统工程,着力优化人才队伍水平与结构。

2.增加人才队伍总量。完善“非升即走”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并扩大“有限期”人才总量,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队伍。

3.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在用人制度、稳定薪酬保障、强化考核流动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并完善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先进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改革招生选拔机制。建立本科生“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机制,探索新高考模式下少年班、少年班“创新试点班”招生的新方式与方法,招收具备数理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推进研究生招生录取管理改革,试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具有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潜质的各类优秀人才;加强人才选拔的研究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2.完善“两段式、三结合、长周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继续实行本科生100%自主选择院系和专业,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坚持“所系结合、科教结合、理实结合”的传统,完善两段式教学体系,实现本硕博一体化的长周期人才培养。

3.建立和完善本研贯通的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体系。坚持本科生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整合、衔接本硕博不同

培养阶段课程;加强教学运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全链条的信息化水平,探索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建设“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书院制”试点为抓手,在坚持学校“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培养特色的基础上,健全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教、学、管”联动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教育模式;建立“三全育人”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学生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健全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科研体系。建立以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为依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集体攻关科研组织模式,形成以学院为支撑、以重点实验平台为节点的卓越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教结合,推进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2.打造开放共享的一流学科支撑体系。通过重点建设校级公共平台、学科专用平台、人才团队特色平台的教学科研基础体系,全面提升科研服务能力,支撑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

3.完善科技评价与激励体系。以原始创新和重大科技产出为导向,针对科研人员、团队、基地等制定多元化、分层次的科学考评激励机制。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宣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科大的校训、使命、创新精神等优良传统,传承中国科大的红色文化和学术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供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

(五)着力推进成果转化

深化产教融合,将“双一流”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解决战略性问题能力,发挥原始创新对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部院省共建,以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为抓手,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相融合的技术转化平台,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三、改革任务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四个服务”,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四个“统一”,教育引导学生

四个“正确认识”。全面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长效机制。

(二)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坚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章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互动的体制机制;探索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完善章程执行实施的监督、纠错机制。

(三)实现关键环节突破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具有科大特色的理工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训练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教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科教融合共建学院”,积极推进与相关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的实质性整合;结合我校办学传统与优势特色,探索新兴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本硕贯通、硕博连读等长周期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2.深化人才强校的主战略。建立“按需设岗、动态调整、学术优异、结构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健全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人事管理体系,实现岗位分类管理、用人制度、薪酬制度等改革的新突破。

3.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跨学科层面的科研组织模式,形成以重点科研机构为核心,以学院为支撑,以科研活动为导向,以人员互聘流动为纽带的网格化、校院两级管理体系。

4.建立多渠道的资源募集机制。通过国家、中科院、安徽省和学校自筹等四个方面筹集办学经费,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四)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合作平台,对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苏州研究院等校地合作研究院建设,推动以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构建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探索科技产业发展新途径,提高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构建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专门机构对学校的事业发展进行评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五)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整合全校的国际合作资源,将国际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完善多部门联动共建学校“大外事”的工作格局;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提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吸引全球优秀留学生和师资,建设具有实践示范性、特色鲜明的国际学院;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合作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海外交流、访学的学生比例,鼓励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和交流,形成教育国际化多元模式。

四、预期成效

学科总体布局不断优化,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基础前沿学科率先进入国际前列,工程高技术学科和医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管理人文学科高水平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深度融合,生命科学与医学、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交叉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到2020年,力争6-8个学科成为世界前列、8-10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成为与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中国科大一流大学建设工作,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配置等重要事项决策。

(二)科学推进实施

依照“分级分类、择优支持、定期监督、动态调整”的原则,科学组织、重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和平台体系建设,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校级公共平台的梳理和支持,推进学科专用平台、人才团队特色平台的建设工作。

(三)建立自我评价调整机制

建立自我评价考核机制,制定分阶段考核评价工作方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实行年度、中期和期末跟踪评估,对学科建设类别、口径实施动态调整。成立建设监理组,加强“双一流”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建立信息数据库,完善验收评估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任务反馈机制。

(四)建立长效科学的资源保障和使用机制

探索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模式,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学校内涵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与落实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共建经费投入与配套机制,推动部、院、省对学校的常态支持;增强学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实力;建立专项经费三级预算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专项经费的预算管理,明确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

(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