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进化史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进化史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进化史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进化史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进化史

中国人熟悉的“龙王”形象,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将传统中国龙与印度神话中的那迦(人首蛇身)相融合的产物。虽然贵为统御江河湖海的神灵,龙王却要忍受无法解脱成佛的煎熬,全无上古巨龙的自由与神力。

西方将龙视为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清朝皇家建筑中遍地可见的龙雕,以及晚清一度使用龙旗作为国旗不无关系。故宫、北海、颐和园等名胜古迹上的龙,是了解中国龙文化时不可缺少的艺术珍品。

西方龙传说的另一个来源是古代凯尔特文化,诸如巨龙飞舞、法师作法、骑士驰骋等“典型场景”大多出自凯尔特的神话传说。身为凯尔特人后裔的威尔士,更是把龙的形象印在了国旗之上,这也是当

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旗。

现代奇幻中的西方龙仍时常以“财宝守护者”的传统形象出现,不过被赋予了更多中立甚至正面的感情色彩,至少像人类这样的生灵需要尊敬它们。

今年是农历龙年。作为十二生肖中最尊贵者,各种以“龙”讨彩头的商品赢来了社会上下的追捧。以“龙的传人”自居的现代中国人,对龙的喜爱溢于言表,也对吉祥灵动的中国龙与魔怪般的西方龙共享一个名字而心有不忿。

其实,如果将“龙”的内涵稍稍拓宽,就会发现龙文化是世界许

多民族共有的。本文为您讲述中国龙与西方龙在各自文化中的发展历程。

中国龙起源于自然雨水崇拜

关于中国“龙图腾”的起源,有蛇、鳄鱼、闪电、彩虹等多种解释,但实际上很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对各种自然力崇拜进行“模糊集合”,在想象中逐渐创造形成了一种掌管雨水的“神物”。

古代中国社会以农为本,雨水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缺乏,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田泡汤。变化多端的云团,雄奇震撼的雷电,色彩瑰奇的虹霓,神秘莫测的江河湖泊和水生动物,都足以令古人叹服畏惧,乃至猜想出一个“神物”在主管这一切,总领这一切,支配这一切,排演这一切。这个“神物”必然能量巨大,能上能下,善于变化,天上可飞水中可藏,集合了种种“水物”的特性,又和雨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从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玉猪龙、龙形堆塑、彩陶龙纹,历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长足发展,到秦汉时基本构成了龙之传说的框架、要素、样式。

上古传说中,轩辕黄帝乘龙升天,亦有神仙驭龙、君王豢龙甚至食龙的传说记载。由此可见,秦汉之前的龙虽被视为灵兽、神兽,但地位并非特别尊贵。

皇家专用平民无缘的中国龙

秦汉以后,中国龙的形象基本定格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善变化能兴云雨”的神兽。龙一般居于深渊或大海中,不食人间烟火,如果环境不清幽,则腾空而去。

现代中国人常以“龙的传人”自居并自豪着,然而这最早也就是20世纪推翻帝制之后才有的说法。在封建王朝时代,只有皇帝天子及其家族才能与龙联系在一起,只有皇子皇孙才配称为“龙的传人”。龙,在古代中国是皇权的象征,实质上是中国封建极权的象征。

春秋时代的“叶公好龙”,尚敢在自家屋里雕梁画栋绘上龙的形象。然而年代再往后些,普通百姓甚至官员权贵谁要是胆敢在自己的衣袍上绣一条龙,估计就离满门抄斩的横祸不远了。秦始皇就被称为“祖龙”,此后的皇帝都是“真龙天子”,坐龙廷,乘龙辇,睡龙床,着龙屐,步龙道凡是与皇帝有关的一切,都雕画上了龙图腾。而非皇族的朝廷命官,哪怕功高盖世,官袍之上也只能绣个“似龙而非龙”

的东西蟒。

在帝制废除以前,无论是在四书五经、十三经、二十四史里,还是在民间传说中,中国古人都从未有过“龙的传人”的观念,帝王也不会允许平民随便“攀龙附凤”。

司云布雨沟通天地的中国龙

中国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来概略,其中“喜水”位居第一,善变、灵异等特性都是与水和雨变化无穷、难以捉摸的性质衍生而来。中国龙文化中,龙的一项主要功能就是司水布雨。

龙何以被当作司云布雨的神灵?这与龙的摹写原型有密切的联系,也与远古的农业经济息息相关。龙的形象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其中鱼、鳄、鲵、蛇等都是水生动物;某些与龙的起源有关的自然现象,如云、虹、闪电等,也与水或雨有密切的联系。这样,龙很容易被远古的先民想象为一种下可潜于渊、上可腾于天、行有从云雷电、可影响川泽云雨的神兽。《易经》中就认为云从龙,风从虎。

龙的司水与布雨形象的鲜明,又与祈雨巫术的发展有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在远古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

天气的阴晴旱涝、雨雪冰霜都对农业生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农业收成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先民们的命运,所以祈雨就成了最重要的巫术。而龙在巫术仪式中起初是沟通神与人的工具,后来逐渐成为掌管雨水的神灵本身。建立“龙王庙”以祈雨或是保佑江河湖海少起风浪,就是源自这一传统。

中国龙在民族复兴中“现代化”

封建时代,中国龙只是皇室尊荣和神秘的象征;对于民间的草根阶层而言,龙以神的姿态俯视众生,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自然伟力的人格化。19世纪西方入侵者对中国文化的偏见、鄙视更将中国龙与基督教中邪恶的西方龙糅合在一起,成为野蛮落后乃至“黄祸”的象征。

然而伴随着帝制推翻和在百年屈辱中崛起的民族自尊,龙再度进化为代表着中华民族复兴渴望的图腾。龙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能够深入人心地联系在一起,虽然与传统文化颇有渊源,却更应被视为龙在近百年间的一次“现代转型”。

龙,以其无所不在无所不至的包容力,即使潜伏却又不失庞大的伟力,为现代中国人的自尊自强提供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象征物。代表帝王威严的龙已在中华民族被威胁、被屠戮的近代史中与封建帝制一起成为过去时,却又在中华文化对霸权的抵抗中浴火重生,成为一条

自信、强大却又爱好和平的新龙。

西方龙的“邪恶”源自两河文明

埃及和希腊神话中的一些怪物,在近代欧洲人笔下被说成是“龙”,但描述却是身体长而弯曲、有剧毒,而未提到飞行和喷火的能力,更接近大毒蛇的形象。如希腊神话中看守金苹果园的“巨龙”便是如此。这些怪物的形象尽管并不优美,也不受崇拜,但也不是被恐惧和憎恶的恶灵。甚至欧洲中世纪以来一般绘成人型、被视为天使中最高等级的炽天使,其最初形象很可能也是大蟒,其形态、地位与中国龙颇为相近。

英语中的“Dragon”其实是个诞生较晚的概念,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邪恶地位也与更古老的西亚神话密不可分。如巴比伦神话中的提阿玛特、赫梯神话中的伊路扬卡什,都是形如巨蛇、力大无穷、与主神为敌的恶神。深受两河文明影响的犹太人也将这种观念传承下去。《圣经》中魔鬼撒旦化身为七头十角的巨大红龙,欧洲各国传说中残害人畜的恶龙,其根源就在于两河文化中的龙形生物站在了神的对立面,最终也难逃被神灵、被勇士斩杀的命运。

令人胆寒敬畏的西方龙

由于杂糅自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神话传说,近代以前西方龙传说的歧义度也相当大。不过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在龙和人相处的过程中,大都是以极不友善的状况开始的。

大约在公元2世纪,西方龙的形象基本定格为有剧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巨大翅膀、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的怪物。它们被描述为喜欢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常以人或牲畜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如果有人侵犯了它,就会进行疯狂的报复。

然而西方龙虽然残暴邪恶,却并非中国某些文章所认为的那样,只是凶猛无谋的野兽。西方龙不仅是人类的对手,同时也是具有某种神性(或称魔性)的存在,在许多传说中与中国龙一样具有漫长的生命周期、高于人类的智慧,以及可以变化为人型等各种魔法能力,其力量之强大甚至不在东方龙之下。

实际上,尽管基督教信仰将西方龙打上了深深的反派烙印,但对于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生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对西方龙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在中世纪和近代,欧洲以龙为家徽的贵族数不胜数,早期的火枪、火炮也不乏以龙或龙形怪兽命名者。

深居简出惜财如命的西方龙

西方龙不仅以强大的物理攻击和魔法力量出名,更时常被描绘成居于山洞、喜好财宝且吝啬小气的“守财奴”。

尽管西方龙的目标和理想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但它们都是贪婪的。它们喜欢储藏财富,尽可能地收集成堆的钱币、宝石和魔法物品。对龙来说,财宝是多多益善,而且只是收集却不愿意消费,甚至被盗走一小件珠宝都会让龙大发雷霆。

龙对财宝的喜爱可以说到了“恋财癖”的病态程度,它们为了看守财宝而不愿意离开巢穴,仅仅是在巡逻领地和找食物时才不情愿地离开。龙用财宝做床,堆成堆使之与自己的身体曲线吻合。当它们长到非常老的年龄阶段时,上百的宝石和钱币已嵌在它们的表皮。从这个角度说,西方神话中那些志在屠龙的勇士们似乎也有点“动机不纯”。

英国作家托尔金在创作《魔戒》之前的成名作《霍比特人》中,就描述了一条贪婪的巨龙“斯矛革”,“从它的利齿和鼻孔中冒出一缕缕的黑烟,在它的四肢和尾巴之下以及整个洞穴之中,全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金银珠宝”。

西方龙在现代奇幻中“升级”

相比之下,西方龙的“转型”远没有中国龙那么沉重而痛苦,而是在人文主义、工业革命和大众文化这现代化三部曲当中逐步获得了解放,不再被仇视怪力乱神的宗教传统所扭曲、矮化,而是在大众文化的产物奇幻文学中进化为更加优美高贵的形象,赢得了现代西方人(尤其是宅民)的喜爱。

在被誉为奇幻先驱的托尔金《霍比特人》《魔戒》和《精灵宝钻》中,龙尚且是助纣为虐的恶兽。然而在后来的奇幻文学和游戏中,龙就不一定都是邪恶和外强中干的了,人与龙的关系也不像中世纪传说里那么紧张。即便有人类勇士打算“屠龙”,也不是古代英雄那样只需耍耍计谋、玩玩精神胜利法就能如愿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文化融合,现代欧美奇幻中的西方龙往往拥有中国龙的威严与灵性,中国的奇幻爱好者也接受了西方龙的概念,乃至认可将“龙”作为“Dragon”的中文译法。

无论中国龙还是西方龙,都是源自古人对自然力的敬畏、崇拜而创造的虚拟生物,并在各自所属文化的演变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即便在21世纪,龙依然代表着人们对仙境、对魔法的想象,依然充满魅力,令人向往。盲目以中国龙自豪而轻视他国历史文化,或是认为西方龙邪恶而试图自我阉割中华的龙图腾,都是不足取的。 (据中国

科技网)

奥运会与中国龙

奥运会与中国龙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李晓霞穿龙服参加比赛 庞进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八日,举世瞩目的伦敦奥运会正式开赛的第一天,中国射击运动 员易思玲在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中一举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首枚金牌。喜极而 泣的易思玲登上领奖台,面向亿万观众挥手致意。人们注意到,易思玲所穿的领奖服的左 肩部,有一个大大的、金黄色的、鲜亮的“龙”字。这个“龙”字,取形于晋代大书法家 王羲之的草书“龙”,却有所拓展——那潇洒的最后一笔,一直延伸到肘弯处,可谓韵味 悠长。不仅如此,领奖服胸前的拉链部位,还有一处“龙”的印记;而在领奖服背部,英 文CHINA字体中也融入龙元素,那个“C”,既是英文字母,又是一条跃跃欲腾的中国龙。 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六月二十六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居庸关长城举行奥运领奖服命 名仪式,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晓敏,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出席,奥运冠军许海峰、郭晶晶等 人助阵。于是,我们知道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叫“冠军龙服”,其主 旨是“彰显中华文明”。中国代表团将在包括开幕式、闭幕式、领奖等重要场合穿着这款 服装。发言人称,“冠军龙服”在创意和设计及工艺科技方面均有不少亮点。二〇一二年 是中国农历龙年,将“龙”融入到2019年伦敦奥运会领奖服中,希望“龙”的精神可以 激励中国奥运健儿在伦敦奥运赛场上再创辉煌。 其实,“龙”出现在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上已不是第一次了。在二〇〇〇 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上就有“龙”。那款服装以红白黄三色为主, 胸前在白底中凸显一条以红黄颜色构成的中国龙。当中国选手穿上这套领奖服一次次登上 领奖台时,不光运动员激动,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因为那一年刚好是中国的龙年。 媒体报道也有《中国巨龙震惊悉尼》之说。 在二〇〇八年北京奥运上,中国代表团的领奖服名为“龙腾祥云”。祥云与龙,有着 很密切的关系:云是龙的取材对象,龙则常以云的形状呈现。故史籍中有“云从龙” (《周易·乾》)“龙举而景云属”(《淮南子·天文训》)“龙举而云兴”(《春秋元 命苞》)等说法。中国人相信祥云能“福生”,即给人间带来好处,所谓“云行雨 施”“云布雨润”等等,而“福生”正是龙的精髓之一。领奖服之外,中国乒乓球队的比 赛服上也有龙,那是一幅正面的“龙首”图。有外国运动员说,他们之所以输球,是因为 被那“龙首”耀花了眼睛。这当然是玩笑之言。不过,那“龙首”图看上去,的确威风八面,气势凛然。 北京奥运会与龙的结缘还见于奖牌上和开幕式的表演中。北京奥运奖牌,其正面采用 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图案,背面镶嵌的玉璧则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的造型,挂钩由中国传 统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北京奥组委的发言人称,这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 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而在开幕式表演中,三十二根龙柱擎天竖立,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 华夏民族,龙的传人。提起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龙是一个荒诞不真实的形象组合体,但它真实地存在于东西方的文学中。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它有着各种截然对立的性格形象,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学范畴里,充满着传奇,却又相互关联。本文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历史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东西方文学中的龙形象及其差异,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产生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一、中国文学中的龙形象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的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在上下数千年中,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在中华大地上继承传播之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因此,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成为华夏民族的代表,中国的象征。那么他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呢?它的本质内涵又是什么? 1、龙的起源 关于龙的起源,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他的形象及其名字的来历。在早期,古人面对大自然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亦对自然反应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就寄托于外物,在虚幻的想象中,龙,这一综合各种动物特点的形象便产生了,成为了原始社会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在古书的记载中,它的形象丰富。从早期的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到《荀子·劝学》里的蛇没有脚而能飞,再到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u),无角的叫螭(chī)等的分类,再到《论衡》“龙之像,马首蛇尾。”到后来的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到《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可见龙的形象逐渐复杂,不断丰富。在闻一多先生的名篇《伏羲考》中认为: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e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这便是龙的形象演变史,这也是在社会发展的情形下的人们想象性的创造。 关于其名字的来历,有一个极其形象的说法:“大旱之望云霓”中国人对此深有体会,“久旱逢甘霖”更是被中国人列为四大喜事之一。风雨来临,往往先自传来的便是轰隆隆的雷鸣之声。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早期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指望雨水的先民们,站在久旱的农田里,百无一计。当突然听到天际传来隆隆雷声,再看到浓云之中金蛇狂舞,便欣喜若狂,知道甘霖即将到来,便对隆隆之声刻骨铭心,充满了无限崇拜。这便是中国先民们抽象出的一个有形有声的概念,并用拟声法将之命名为“隆”,年复一年的盼“隆”望“隆”,期盼“隆隆”之声送来甘霖。文字出现以后,先民们又创造出一个“龙”字专门表示这个概念,并读作“隆”。 2、龙形象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农牧业社会形成之后,人们把龙奉为神,这样作为最开始的图腾元素在社会中失去作用,龙逐渐的被神化了。特别是在宗教产生之后,龙和佛道结合形成了龙成为了佛道里面的神异之兽。中国的龙王信仰可以说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产生,在于佛道结合后,龙成为了主宰雨水的雷神,风雨神等,受到各地民族普遍崇拜。据史书记载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介入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只惋惜这条应龙班师有利,被蚩尤一方的风伯、雨生杀得节节溃退,黄帝的部队也被风伯、雨师召来的暴雨给淹了.后来,黄帝请来天女"旱魃",引来大旱,才将狂风骤雨支住,获得成功。他们能够升天入地,沟通天人。能够为神仙乘驭,来往于天地之间,如黄帝乘龙升天,颛顼帝喾亦乘龙往来。在道教中,龙是助道士上天入地,沟通神灵的乘骑工具。在屈原的《离骚》中写讲"为缺驾飞龙兮,纯瑶象认为车,何合心之可用兮,吾将遥适以自亲."以龙为立骑,仿佛是不少文人的忧事,这是由于在现代,建炼降仙的思维非常风行,文人们在不容于世后,往去愿望籍此离别现真世界的尔虞我诈.而超凡是脱俗的龙,便承当起交流得任务,成为大文豪们上天的交通工具.同时他还是玉皇大帝的部下,《西游记》中有四大龙王,在玉皇大帝的统领之下,广降甘霖。同时许多用品也用龙作为装饰。在商代,龙往往被刻于青铜器上,用于祭祀.出于神的威风的需要,龙的形象庄宽浑朴、充斥震慑感.到了奴隶社会晚期,人们不再将龙的形象局限于礼器,龙开始在日用品如镜子、丝帛上现身,为了与生活更揭近,龙的形象徐徐变得平和,隐得愈加疏民.在儒教的影响下,他又成为古代帝王的象征,古代帝王们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因而在《三国演义》第十回中,刘备和曹操已经就龙的问题进行过一番议论,曹操还作了不少评价"龙能大能小,能降能现;大则吞云吐雾,小则现介躲形".外表上说龙的变幻,实践上语带单关,但扔开政治不讲,这一段龙的刻画的确出色.熟习《三国演义》的人都知讲,诸葛明人称"坐龙",庞统人称"凤雏",这两个称谓颇值得玩味.古往古来,人们分是用龙、凤喻人中英雄,被称为龙的人,若无缘生在帝王之家,就往往既才干纵溢又品性刚刚曲,有一正点脱颖而出又有一点顾影自怜. 这一时期龙的形象被帝王们垄断,用于王室修建的装潢,当龙在屋檐梁柱上耀武扬威的时候,它们变得高高在上,骄纵无道.到了当代,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信任龙就是神之类的鬼话,龙的图案也可以马马虎虎的应用了,于是龙的形象也变得愈加随便,可塑性更强.如龙变成卡通片里那种愚乎乎的心爱形象. 3、龙的文化内涵 在上文的简单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在中国文化中的本质内涵。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在中国,龙为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民族的象征和王室的标志。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第一层,龙的观念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第二层,龙的理念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第三层,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而且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二、西方文学中的龙形象 在西方的语境中,龙被写成Dragons和seraphim两个含义。在西方文明中各个方面、本质、含义、特征都最接近中国本土的龙的概念就是Seraphim,Seraphim在西方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与中国本土的龙在中国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最吻合。一些希伯莱神话的历史资料间接地表明Seraphim早期形象要远远比Dragons更接近中国本土的龙,有四肢与六个由火焰组成的翼的大蟒,十分酷似中国早期神话中的应龙,是正义力量化身的龙。它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标志,北欧的战士把他们的船头刻成龙头形,中世纪英国曾以龙为皇家的徽记。在远东,龙被认为是行善的生物,无翅膀,但被认作是空中之神。现在西方龙一般指Dragons,通常被想像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翼、身披鳞片,有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含义差异的英语论文

Abstract “龙” is the counterpart of the word “dragon” in Chinese. But most of the time, they are not quite the same. They even have opposite meanings. Therefore, this essay will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龙” and “dragon” in many aspects. Key words:“龙”“dragon”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摘要 “龙”和“dragon”是英汉中相对应的两个词,但是很多时候它们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是意义相反的。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龙”和“dragon”的相似点与差别。 关键词:“龙”“dragon”相似差别

“龙”与“dragon”的对比研究 1 绪论 中华儿女一直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那就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可见一斑,“龙”一词在汉语中应用广泛,意义繁多。在英语中,与“龙”一词相对应的是“dragon”。在翻译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理所当然地把“龙”译为“dragon”或者把“dragon”译成“龙”,这在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二者之间既有相似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1 2 所指具体形象的比较 中国“龙”与英语中的“dragon”的所指具体形象在起源、外形特征和所具备的特异功能方面既存在相似点也存在差别。 2.1 起源 2.1.1 中国龙的起源 据文献记载,龙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但那时的龙是可供人食用或者饲养的动物,因此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龙是不同的。 提到汉语中的龙,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图腾崇拜。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保护和庇佑自己。而龙就是中国古老图腾崇拜的产物之一。据记载,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至少8000年。先民们无法用科学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地震等,因此他们认为存在一种控制一切的“神力”,龙就是被先民赋予这种“神力”的事物之一。 在中国,关于龙的记载不胜枚举。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有:“飞龙在天”“龙跃于渊”的记载。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龙旗十乘”、“龙旗阳阳”的记载。我们熟知的《荀子. 劝学篇》记载着“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中国民间和典籍中关于龙的传说也数不胜数。叶公好龙的故事家喻户晓,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可以说,龙在中国无处不在。 2.1.2 英语中“dragon”的起源 关于西方龙的起源,众说纷纭,因为西方龙的形象在北欧、希腊、巴比伦、中古欧洲的神话传说中都出现过。其起源的时间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的龙与汉语中的龙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是人类祖先丰富的想象力的产物。 西方关于“dragon”的记载也是相当多的。《圣经》是西方的典籍的代表,仅《圣经》就提到“dragon”二十几次,其中《圣经.新新约》中的《启示录》说:“一条七头红龙,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长长的尾巴把天上三分之一的星星打落在地。红龙守在孕妇旁边,打算吃掉她即将生出的婴儿。一个小男孩生下来后,立即被接到上帝宝座中,因为他是未来管辖万国的首领。他的母亲逃到旷野,在上帝给她准备好的地方住了一千二百六十天。”于是有了后来的天使米迦勒屠龙的故事。其他关于龙的传说还有很多,比如守护金苹果的龙、圣乔治与龙的故事等等,这里不做详细的阐释。 2.2 外形特征和特异功能 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的形象在外形特征和具备的特异功能 方面既有相似,又有差别。

西方的龙文化揭秘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西方的龙文化揭秘,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 龙在中西方人眼中的文化完全不同,在中国文化中,龙往往指的是一种能够升云起雨,神秘莫测的神兽。而在西方,dragon被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因此龙在西方属于邪恶的动物。那么,中西方的龙文化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呢?下面的文章就为您全面阐述。 西方的龙文化 西方的龙有着虚幻和事实的两种。但是西方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源于现实,那就是说唯物主义比较严重,所以西方的龙是现代恐龙部分的延伸,乃至于意义也是如此。而且西方圣经中将龙作为了一种怪兽,所以西方很大意义上对圣经的依赖,导致了西方思想对龙的批判。我看到西方人对中国龙也进行了宣传片,将中国的龙按照我们历史上的描写和他们的想法,做出来了一个纪录片,当然,西方人的描写很现实,把龙描写成了一个真实的怪兽。中西方的龙文化对比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长相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却象征着一种需要靠力量和智慧征服的兽性。在中国,龙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兽。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

坐骑,《礼记·礼运篇》中,龙被称为“龙、麟、凤、龟”四灵之首。在中国,龙的历史源远流长。1987年在河南省淄 阳发掘了一处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 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人称“中华第一龙”。内蒙古还出土过一个样子很漂亮的玉龙,它的身体细长,弯曲成C形,龙头很像猪。这个猪头形玉龙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商周时期,龙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骨器上。那时的甲玉龙(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出土)骨文中就有“龙”字,“龙”字的写法有100多种。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龙多次被生动地描绘在帛画上。到了汉代,龙的样子就跟我们今天见到的龙差不多了。以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加工,龙的样子越来越威武神气了。“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形似牛”,龙的样子不同于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动物。这样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人说这来源于鳄鱼,还有人说这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许多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这种看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东方的龙,通常显得仁慈友善,恶龙的比例小于善龙。龙被赋予极高的地位,是一种神兽,带给人们雨

中西方龙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中西方龙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 摘要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现如今,龙文化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人也因身为“龙的传人”而骄傲。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一个致力于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人都要对中国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的代表,是撒旦的化身。尤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人对于龙形象的误解。但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多,使得西方人对于中国龙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变化,通过对于文学甚至电影中龙形象的了解,对于西方龙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本文从东西方龙的起源、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入手,对东西方龙文化进行对比。加强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讨。 关键词:龙;起源;形象;象征意义

Abstract Up an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hinese dragon which penetrate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has become a culture of accumulation and cohesion. And nowadays, dragon culture is a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what`s more,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proud ly proclaim themselves “the offspring of the dragon”. On the contrary, dragon in western cultur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vil and the incarnation of Satan. What`s worse, westerner thinks that defeating the dragon is their mission. However, due to the prom o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se interactions give western people opportunities to deeply understanding images of Chinese dragon. With the time goes by, Chinese people also have new recognition of western dragon through literature and movies.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this thesis tries to make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 from their origins, images and symbolic meanings. It also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 recognition of different dragon cultures. Key words: Dragon;Origin;Image;Symbolic Meaning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

浅析中西方龙文化对比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引言 在没有此研究之前,人们很容易的把中国龙和西方的dragon等同起来,认为是种动物。但是真的是小一样。西方屠龙历史悠久。在西方非常受欢迎的动画片《驯龙高手》里就讲到了屠龙,和以龙为坐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希卡普的维京少年,他住在博克岛,对抗巨龙是家常便饭。这个少年的思想很前卫他另类的幽默感也小能讨好他的村落的村民和大家长。他参加了屠龙训练营,他就觉得这是他证明自己是个屠龙高手的机会。但是当他遇到并结交了一只受伤的龙,他的人生就完全改变,而原本是希卡普证明自己的机会,却成为改变整个部落的未来的机会。可见,在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人人都想杀死它。西方dragon 是一种可怕的怪物,它有长长的尖爪,巨大的翅膀,会游泳会喷火,脾气暴躁。龙代表了丑陋的黑暗势力,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人们向往的是光明。而在中国,龙是神兽,它能呼风唤雨,无所小能。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里,中国民问有四海龙土,在《西游记》中也曾

经提过。即东海龙土、南海龙土、西海龙土、北海龙土。它能上天入海,能管降雨,为干涸的土地带来雨水。它是权威的神圣的象征,在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带有龙图腾的东西,百姓用是要杀头的。而龙的矫健,高高在天,是人们膜拜的对象。它有神力,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安宁。在中西方文化里面,我们简单的把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对等起来是小可取的,会让人们产生文化上的误会。事实上,中国龙和西方dragon并小是同一种龙。中国龙是美好的为人们带来祥和的吉祥神物。 而西方dragon却是丑陋黑暗势力的化身,它能飞越万里,能喷火,咬死人类。人们希望战胜它,差异巨大。西方龙有很多种类,有黑龙耐萨里奥,红龙阿莱克斯塔萨,绿龙伊瑟拉,黄龙诺兹多姆。它西方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是邪恶的使者。古希腊传说中,金苹果果园的仙女靠着一条龙的帮助,守护着苹果园里面的金苹果。圣乔治屠龙传说中,一只龙霸占了一个异教徒城镇,那些城镇居民送上绵羊甚至是自己的同胞来安抚它,城主的女儿被选为牺牲品之一,正当她等着怪兽来解决自己的时候,圣乔治来了,自然,圣乔之把龙给杀了,拯救了陷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结果原来信安拉的城镇居民改成了信上帝。本文通过把

从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看中西方龙文化差异

从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看中西方龙文化差异 人说,想象最为可怕,它既无边无界,又可无中生有。就如,这世上本没有龙,描绘的人多了,想象力赋予它出神入化的形象与传说,于是在言传之中羽化成仙,众人皆宁可信其有。龙,作为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图腾,作为古代传说灵异神物中的万兽之首,作为中国历代帝王的象征,其中高度凝聚着中华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2012,生肖之龙,十二年一轮回,运从龙始。 1.中西方龙之起源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中:从文字资料看,最古的书如《诗经》、《周易》、《庄子》、《山海经》等书中都有关于龙的描写,最早的字典《说文》已收入“龙”字并做了解释。龙的观念和形象当出现在这些资料产生之前,也即春秋战国时代之前。《人民日报》1987 年12 月12 日记者陆轲报道:“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第45 号墓中发现蚌壳堆塑飞龙一条。这座墓是夏朝时期的墓,据考证距今约有6000 年。”据此可知,龙的产生当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再往前溯,已无据可考。西:《圣经》写于公元前10 世纪,其中有数处说到龙。那么,龙肯定产生于这个时期之前。在古希腊,荷马史诗成于公元前9 到8 世纪。其传说时期当在古希腊文学时期,即公元前2000 年到1000 年。神话中的龙一定产生在此之前,也即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欧贝德—埃利都文化期大约在公元前4300—3500 年。此前,也是原始社会时期。据此,我们可以说中国龙和西方龙产生在大约相同的时期。 2.中西方龙之词典定义 中: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 西:dragon,一种人们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像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和利爪,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蛇尾,嘴能喷火。 3.中西方龙之形象差异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中:从中国五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至今,龙的形象以及记载文献不计其数,但总结来说,中国的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除此之外,还应加上嘴似鳄,鬣似马,尾似鱼。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据资料考察,中国的龙身原形起源于蛇,因此身形较为细长。中国的龙还有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的说法。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他皇族和下臣穿“蟒袍”。西:如今西方通称的龙,形象均来自波斯、希伯莱、希腊、北欧神话,样子像巨大的蜥或鳄鱼,四只脚,一对蝙蝠般的翅膀,有时颈和背上长刺,头上有尖锐的角,贪婪邪恶,会喷火,血有毒等。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西方的龙通常有四只脚,前两只的作用跟人类的手臂一样,在与两臂平行的地方通常有一对翅膀;它们还有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和上面有鳞片、硬皮,或是长毛的长颈子,不过四肢都有又尖又利的爪子,有些龙则从颈部到背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都有尖锐的刺做防护,而且通常都有尖角以及骨板所构成的防护性头冠。多功能军用摄像手表 4.中西方龙之民俗历史 中:①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舞龙灯。 ②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 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

中西方龙文化的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e14302388.html, 中西方龙文化的对比浅析 作者:周倩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 摘要:龙文化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文化,长久地存在于中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 完善。中西方文化所涉及到的龙,可谓都是存在于想象中且带有传奇色彩的动物,虽然都称之为龙,但由于生存环境、民族意识和风俗信仰的不同而注入其形象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认识和理解双方不同的龙文化有利于我们在文化上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本文旨在 分析对比两者的异同之处,从中西方文化中龙的不同起源和发展来探索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和不同的文化衍生意义。 关键词:龙;龙文化;形象;起源;象征意义;中西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17-02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的形象,体现了多民族自远古流传下来的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它历经了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和三皇五帝时代,从奴隶社会直至封建社会的终结,时间长达六千年。可以说,龙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并得到了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尊敬。 龙的崇拜最初是原始人将龙尊奉为氏族图腾,它们各自主宰一方,为人类抵挡无法抗拒的灾难,掌控世间命运。夏朝,龙被镶嵌在国君佩戴的绿松石青铜牌饰上,从此被赋予了高贵地位和权利。春秋战国时龙的形象发生了演变,头上生出双角、身体生出四肢,成为既能腾云驾雾、遨游水中,又能奔跑如飞的神兽。至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史称“河蛟之子”,这一故事对后世平民出身的君王颇有影响,表示“龙种”非凡,命中注定坐龙庭,正式确定了龙是至高至尊的皇权象征。东汉时龙是东方之神东王公的坐驾,从此,龙又成了上天保佑的象征。汉代以后,龙被皇家垄断起来,正式成为皇帝的标志。唐宋以至明清,历代朝廷为了树立帝王至高至尊的地位,巩固皇权,对龙的依赖日益加剧,从皇宫建筑到皇帝的衣、食、住、行,处处可见龙的形象。不仅中原皇帝如此,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纷纷仿效,以此表示自己也是真龙天子。元世祖忽必烈对龙的垄断越发严格,明令龙纹为皇家专享,市街商店不得织造或贩卖有日月龙凤纹的缎匹,违者除没收其缎匹外,还将痛行治罪。此外,还明令平民百姓从居住房屋、车舆到日用器皿一律不得用龙凤纹。明清两朝从皇帝到皇后的朝服多饰团龙纹,龙袍为皇帝专用,袍上饰有五爪龙。此后五爪龙纳入宫廷的重要礼制,使真龙天子的象征更加明确、细化。龙的形象是鳄首獠牙,鹿角耸起,蟒身腾绕,鳞甲鲜明,四肢舞动,从海水江崖中腾空而起的水中神圣,龙的地位最终上升为守护江山的象征。皇宫建筑的装饰纹样,上有蟠龙藻井,下有云龙石陛,前有蟠龙金柱,后有云龙屏障。朝廷举行大典时,用龙椅、龙案祭祀昊天上帝。总之,是与皇帝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在皇帝自我神化的过程中,龙也随之成为中国神圣至尊的象征。

中国龙

中国龙 太平地小学王娟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了解龙各部位的原型和象征意义。 2、能力领域:了解龙各部位的特征,学会抓住龙头、龙尾、龙身三部分特点进行创作。 3、情感领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体会龙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龙的特点,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龙的造型。 教学难点: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和动态,表现龙的精神和气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范作、绸带龙。 学生:彩纸、勾线笔、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识中国龙,知道什么是中国龙,初步了解龙的造型特征。 游戏一:猜一猜。 课件出示动物的局部,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鹿角、虎眼、狮鬃、蛇身、鲤鳞、鹰爪、马齿、牛耳…… 学生根据特征猜动物,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各种动物的部位。

教师小结:这些动物有的本领高强,有的形态俊美,可是有一种动物集中了它们的优点,那是什么动物呢? 教师把各种动物的部位组合拼贴成龙头。 课件出示龙的动画。龙是自然界中真实的动物吗?它是谁创造的? 因为它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所以又称中国龙。出示课件并板书。 游戏二:比一比。 课件出示两幅龙的形象:中国龙、西方龙。请学生说说哪个是中国龙,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感受中国龙、西方龙的不同。一是外形特征,二是精神气势。 1、外形:中国龙综合了很多动物的特征,西方龙有翅膀。 2、精神:说说这两条龙,哪一条龙看上去正气凛然,哪一条看上去十分邪恶。 小结:中国龙结合了许多动物的特征,同时也是争议正义勇敢的象征。大部分西方龙则代表邪恶的力量。 二、龙的演变,了解中国龙的演变,感受龙的精气神。 师:你知道中国龙的年龄有多大吗?课件逐步出示一些不同时期的龙,引导学生关注其外形的变化。 5000年前的龙只有头和身体,无脚,看看它像什么动物?蛇。 3000年前的龙和5000年前的龙有什么不同?有脚、卷尾。 1500年前的龙外形有哪些动物的影子?虎脚、虎尾、鬃毛,有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比较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第7卷1999年第2期(总第14期)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比较 赵世平西安外国语学院( ) 我们中国人喜欢谈龙,近年来,更有称自己为龙再往前溯,已无据可考。 的子孙或传人的。有一本谈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龙生于何时?《圣经》中有数处说到龙(drag2的书干脆题为《龙与上帝》。其实,不只是中国才有 on或leviathan或serpent,见Isaiah27:1)。形象最生龙,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载希腊、埃及、波斯、印动具体的应算Job41了。这本经写于公元前10世度、日本、以色列、北欧、英国、古巴比伦、古亚述都有纪。那么,龙肯定产生于这个时期之前。在古希腊,荷龙的传说。世界上本没有龙,但这么多民族有龙的传马史诗成于公元前9到8世纪。其传说时期当在古说,实在令人感兴趣。龙何时起源?龙的形象如何?龙希腊文学时期,即公元前2000年到1000年。神话中的禀性是善还是恶?中国龙与西方龙有什么异同?本的龙一定产生在此之前,也即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文想根据已收集到的资料作些探讨,但愿不是以偏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埃利都遗址发掘出的男女泥塑像概全。头部都呈蜥蜴或蛇形。这恐怕是龙形象的一种变体 一、龙的起源吧。欧贝德—埃利都文化期大约在公元前4300— 3500年。此前,也是原始社会时期。 龙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似乎无人敢下断言。先据此,我们似可以说中国龙和西方龙产生在大看看中国龙吧。从文字资料看,最古的书如《诗经》、约相同的时期。西方有人说中国龙的发源地是巴比《周易》、《左传》、《楚辞》、《国语》、《庄子》、《荀子》、伦,是不足信的。此说主要以Tiamat传说的流传年 代(500021700B.C.)为依据。这和濮阳龙存在的年《山海经》等书中都有关于龙的描写,最早的字典《说 代是大致相当的。西方历史学家ChesterGStarr. 在文》已收入“龙”字并做了解释。龙的观念和形象当出 他的A History of theAncientWorld里说中国北方现在这些资料产生之前,也即春秋战国时代之前。 从考古资料看,在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国君的文化的发展自从周口店时代起就完全遵循自己的道墓中出土了一把铜壶,壶两侧有形象生动的两条龙, 路发展。就是长江文化也好象是独立发展的。周口店头向上,爬在壶壁。出土的玉佩、石佩均有生动的龙文化产生于690,000年前,远远早于古巴比伦文化。形象。有的有足,有的无足,有的有翅,有的无翅,有新石器时代是农业产生的时代,中国的农业起始于的足上还有毛。龙头有上扬,有下颔,

中国龙的起源

我们这里要说的龙,是一种神话动物,在中国大地上,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象。 但真正的龙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见过,因为自然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动物。可见,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龙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很多的国家的神话中也都有龙。例如,西方神话的龙就很有意思,那些龙在形体上跟中国龙有很相似的地方:身体庞大、遍身鳞甲、长着四条腿和尖利的爪、头上有角、能腾云驾雾。不同的是:西方龙的龙头比较多,有的三个头,有的九个头,还有十二个头的,而中国龙只有一个头;西方龙嘴里吐火,中国龙嘴里一般喷水;西方龙常常代表凶恶的势力,中国龙往往是吉祥的象征。 中国龙是神奇的,本领大,它能变长也能变短,能上天也能入海,它还能在天上兴风降雨。古代中国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就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龙的身上。那时候,人们在龙王庙祭龙求雨的现象非常普遍。 中国龙的产生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了。在远古时代,人们常把他们所敬畏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氏族的标记,他们崇拜它们,祈求得到它们的保护,这就是图腾崇拜。龙就是一种图腾崇拜物。 那么,龙起源于哪种东西呢?说法很多了。有人说龙起源于鳄鱼,有人说起源于蛇,有人说起源于猪,还有人说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专家们的这种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后来华夏族又联合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1987年在河南省淄阳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龙了,人称“中华第一龙”。在内蒙古还出土了一个玉龙,样子很漂亮,它的身体细长,弯曲成C形,龙头很像猪。这个猪头形玉龙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距离今天3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龙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骨器上。那时的甲玉龙(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出土)骨文中就有“龙”字,“龙”字的写法有100多种。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龙多次被生动地描绘在帛画上。到了汉代,龙的样子就跟我们今天见到的龙差不多了。以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加工,龙的样子越来越威武神气了。

中国龙PK西方龙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于龙的存在深信不疑。关于龙的传说流传了很久。他们崇拜龙的智慧,但是又惧怕龙的强大力量。 What are dragons? 什么是龙? 中国龙 PK西方龙 Do they actually exist or they just another sample drawn out of a human imagination?For centuries these creatures have influenced the human culture. From the early Mayan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estern culture of the medieval times, all have something or the other to say about dragons. Each culture has its own set of beliefs and concepts about these dragons. But what are they? 它们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只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个标本?这种生物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十分久远。玛雅文明以及中世纪的中西方文化都有许多有关龙的传说。每一种文化都有他们自己对龙的理解和信仰,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Generally, a dragon is described as a large serpent like creature with scaly wings and a strong long tail and a large jaw bearing sharp deadly teeth.Its body is usually covered in scales and it is recognized by its ability to spit fire. In many of the old legendary and even modern time stories, a dragon is presented as a mystical creature that can speak and has great magical powers. Although it has wings, it prefers not to fly much and lives in a secluded cave usually guarding a treasure or defending a land. 龙拥有强壮的身躯,带有一对长鳞的大翅膀,又长又粗的颈,一条长长的尾巴,有角或褶边的头,巨大的下颚以及锋利的牙齿。它的身体全身覆盖着鳞片,保护着身体。它可以作出喷吐攻击,如红龙会喷火,蓝龙会喷电等。而它亦会对同类的能量攻击免疫。不管是古代的传说还是现在的故事,龙总是以一种神秘的形象出现,了解人类的语言并且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尽管龙是一种会飞的生物,但它们更多的时候总是在隐蔽的山洞里守护着一块宝藏或是守卫着一片疆土。

中西文学中龙意象的比较

中西文学中龙意象的比较 140505213 尹航 在比较文学中有一门分支学科为比较文学形象学,也就是作家及集体想象物对作为他者的异国和异民族的想象。而龙这种意象的形象在中西方的文化中有很大不同。 从外形上说,“中国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龙在传说中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呼风唤雨。而西方神话传说中的龙,也就是“Dragon”,虽然它的意思翻译出来也是“龙”,但它通常描述为有类似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四条腿、颜色是绿、红或金色。它的尾巴长而蜿蜒,末端有刺,每条腿的末端都是巨大的爪子、有几排尖牙,常常有背棘。在晚期到近代这种生物通常喷火或毒,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从象征意义上说,“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而西方的龙在《圣经》里是“魔鬼”和“撒旦”,“迷惑普天下”,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现如今,虽然西方民间对龙的看法早已脱离了绝对的邪恶以及凶猛的野兽,更多的则是一种拥有力量的中立生物。但基督教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的主流,Dragon在主流文化上还是恶魔的代名词。 龙这种意象在中西方的差异十分明显。而之所以差距会这么大,主要原因还是中外国家的历史发展的不同。 在中国早期,人们在自然环境里生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图腾作为古时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标志,在氏族部落发生兼并战争,胜利者俘虏了对方之后,往往同时消灭其图腾。而为了团结、亲近那些被吞并了氏族、部落的人,在消灭了这个氏族、部落之后,将失败者的图腾中的一部分加在了自己图腾身上。所以龙的形象就是一种团结的象征,表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源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龙的意象所代表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并且被人们所崇拜。 而西方的“dragon”起源于《圣经》。《圣经》最早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希

西方龙的象征意义

西方龙的象征意义

西方龙的象征意义 【篇一:西方龙的象征意义】 答: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篇二:西方龙的象征意义】 b一个美国人说,“从象征意义上说,‘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而西方的龙在《圣经》里是‘魔鬼’和‘撒旦’,‘迷惑普天下’,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 【篇三:西方龙的象征意义】 dragon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强大的生物,第一眼看上去外形类似一只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龙有很多种,生活环境从沙漠到森林,甚至海洋都有分布,习性和颜色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共通的特点是喜欢财宝,穴居,会喷火。中国“龙” 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图腾形象。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龙则作为皇帝的象征。 历史起源:古代神话中的龙 古埃及神话 古埃及神话中并没有出现典型的龙的形象,也没有明确的以龙为主角的故事。然而,古埃及神话中已经包含了后来作为龙的形象与故事的一切原始素材,包括人类的毁灭,荷鲁斯与赛特的对抗,以及太阳之翼。古巴比伦神话将这些元素变化糅合,产生了后世龙的故事的雏形。古埃及神话出现的一个龙的雏形是上半身为鹰而下半身为狮身的形象。上半部分的鹰形代表了太阳神,而下半部分的狮身则是母神丰饶

女神哈托尔的形象之一。这个龙的形象,代表着一切有关水的特性,包括使大地丰饶的好的一面与其摧毁性的的一面,的具现化。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伊什塔尔城门上的怒蛇(mu #353; #7723;u #353; #353;u)的浮雕,公元前6世纪。 与古埃及神话几乎一样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则出现了更近似 于现今的龙的形象。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巴比伦神话中的迪亚马特。迪亚马特是海洋之女神,不仅是创造万物的神祇,也是元初混沌(即希腊神话中的卡俄斯)的化身。可以看到巴比伦神话在古埃及神话里继承下来的海洋、母神与破坏(混沌)的概念。迪亚马特与主神马尔杜克的战斗是“勇士与海中怪物搏斗”这一母题的早期雏形。 迪亚马特的后代怒蛇则被认为与龙有更密切的关系。根据新巴比伦时期建造的巴比伦城伊什塔尔城门(公元前6世纪)上的浮雕显示,怒蛇的形象接近于麒麟,头部、颈部和躯干都覆盖着蛇鳞,前足为狮足,后足为鹰爪;头顶长角,尾部有蝎尾针。 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中的龙常常作为凶恶的怪物以及宝物的看守者出现。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中提到阿伽门农的装束时说他的剑带上有蓝色龙形的图案,他的胸甲上也有三头巨龙形象的纹饰。在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功绩中,第十一件“盗取金苹果”中守护金苹果的也是龙。据伪阿波洛多罗斯的《书库》第2册中描述,金苹果“由一条长生不死的巨龙看守着。这头巨龙是堤丰与艾奇德娜的后代,生有一百个头颅,一百张嘴巴里发出一百种不同的声音。”[7]。许癸努斯的《传说集》中则提到守护金苹果的龙拉冬是堤丰与艾奇德娜的子女之一。它还有一个兄弟,是守护金羊毛的龙(一说此龙母亲为大地女神盖亚)。 古希腊文中“龙”与“巨大的海蛇”是同一个词,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中龙的形象与蛇的形象相近,主要表现为强大的力量以及长生不死的能力,这与巴比伦神话中的迪亚马特的形象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