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一、雷达的基本理论 1、雷达工作的基本过程

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天线采集,并送到接受机,在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最后在雷达终端上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会通过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方向而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漂移。该频率的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根据2r

d v f λ

=,即可得到目

标的速度。

3、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技术参数 3.1 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3.1.1 雷达的探测范围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探测范围,又称威力范围,取决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测范围。

3.1.2 测量目标参数的精确度和误差

精确度高低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雷达测量精确度的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3.1.3 分辨力

指雷达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可分为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和俯仰角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距离分辨力的定义:第一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后沿与第二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相接近以致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目标时,作为可分辨的极限,这个极限距离就是距离分辨力:min ()2

c R τ

?=。因此,脉宽越小,距离分辨力越好

3.1.4数据率

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完成一次探测所需时间的倒数。 3.1.5 抗干扰能力

指雷达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主要的是敌方干扰(有源和无源))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3.1.6 雷达可靠性

分为硬件的可靠性(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衡量)、软件可靠性和战争条件下雷达的生存能力。

3.1.7 体积和重量

体积和重量决定于雷达的任务要求、所用的器件和材料。 3.1.8 功耗及展开时间

功耗指雷达的电源消耗总功率。展开时间指雷达在机动中的架设和撤收时间。 3.1.9 测量目标坐标或参数的数目

目标坐标是指目标的方位、斜距和仰角,此外,还指目标的速度和性质(机型、架数、敌我)。对于边扫描边跟踪雷达,还指跟踪目标批数,航迹建立的正确率。

3.2 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 3.2.1 工作频率和工作带宽

雷达工作频率主要根据目标的特性、电波传播条件、天线尺寸、高频器件的性能以及雷达的测量精确度和功能等要求来决定

3.2.2 发射功率

分为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所输出的功率称为脉冲功率,平均功率指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3.2.3 调制波形、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

现代雷达则采用多种调制波形以供选择。脉冲宽度指发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脉冲重复频率指雷达每秒发射的射频脉冲个数,其倒数叫脉冲重复周期。

3.2.4 天线的波束形状、增益和扫描方式

天线的波束形状一般用水平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天线增益用

24/G A πλ=表示。天线的主瓣在雷达的探测空域内以一定的规律运动,叫做扫

描。

3.2.5 接受机的灵敏度

指雷达接受微弱信号的能力,用接受机载一定的噪声电平时所能感知的输入功率的大小来表示。

3.2.6 终端装置和雷达输出数据的形式

3.2.7 电源供应

飞机和船舶上的雷达,为减轻重量,常常采用高频的交流电源。

4、雷达方程与目标检测

5、4.1基本雷达方程:

222

11

44

max32

min min

[][]

(4)4

t t r

i i

PG PA

R

S L S L

λσσ

ππλ

==

4.2雷达方程的讨论:

4.2.1提高雷达作用距离的途径:

(1)尽可能选用大孔径天线,即加大天线的有效面积或增益,但因此会影响雷达的抗风能力设计,机动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等;

(2)提高发射功率,但因此可能会出现高压打火以及增加设备的重量和体积等问题;

(3)尽可能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但也可能出现抗噪声性能下降等问题;

(4)尽可能降低系统的传输损耗L。

4.2.2其他因素

(1)最小可检测信号的统计特性;

(2)目标雷达反射面积的统计特性;

(3)地球表面或大气传播的精确特性;

(4)雷达本身可能存在的各种损耗。

4.3 对雷达方程的进一步讨论

4.3.1检测因子:检测目标信号所需的最小输出信噪比,用

D表示,其中:

0min min

()()

r

o o

o

E

D SNR

N

==

r

E为信号能量。

4.3.2用检测因子和能量表示雷达方程

2

114

4max

32

0000[][](4)4t p t r t t r n B n B Pt G G E A A R kT F D C L kT F D C L

λσ

σ

ππλ== k —波尔兹曼常数 0T —系统等效噪声温度 n F —噪声系数 0D —检测因子

B C —带宽校正因子 优点:

1、当雷达在检测目标之前有多个脉冲可以积累时,由于积累可改善信噪比,故此时检波器输入端的检测因子将随脉冲个数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可以表明雷达作用距离和脉冲累计数之间的简明关系,可计算和绘制出标准曲线供查用。

2、用能量表示的雷达方程适用于当雷达使用各种复杂脉压信号的情况只要知道脉冲功率计发射脉宽就可以用来估算作用距离而不必考虑具体的波形参数。

4.4 噪声中的信号检测 4.4.1信号检测的基本准则

在信号检测中, 信号统计检测理论主要可分为贝叶斯准则和派生贝叶斯准则,其中派生贝叶斯准则主要又包括: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最大后验概率准则、极小化极大准则和奈曼-皮尔逊准则。

4.4.2门限检测

雷达信号的检测过程一般包括包络检波、门限、检测判决三个步骤,包络检波从雷达信号中滤去载频信号,解调出包络信号。经检波和放大后,然后与一个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接收机信号超过该门限,则判定目标存在。

4.4.3雷达脉冲的积累

雷达对多个脉冲的检测结果求和,称为脉冲积累。脉冲积累可以改变检测因子,即改善检测信噪比。如果脉冲积累是在检波之前完成的,由于此时考虑了信号的相位关系,称为相参积累。反之,则称为非相参积累,在理想状况下,相参积累时的信噪比将改善N 倍,1()()CN SNR N SNR =?,其中()CN SNR 表示N 各脉冲相参积累时的信噪比,1()SNR 表示单个脉冲检测的信噪比。与相参积累相比,非

相参积累有一个信噪比损失,称作积累效率,定义如下:1()()()NN

CN

SNR N SNR ξ=,另,

积累损耗与积累效率的关系为:11()10lg[]i L N ξ=。 4.5 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 4.5.1虚警概率

()()T

T V P V p d ωωω∞

<<∞=

?

其中,()p ω表示检波器输出的噪声电压概率密度

1

1

11lim 1N

k k fa N N fa IF

k k t N P T B T N =→∞==≈∑∑

k T 表示相邻两次虚警的间隔时间,k t 表示噪声电平超过门限的持续时间。

4.5.2检测概率

()()T

d s T s

V P P V p d ωωω∞

=<<∞=

?

其中,()s p ω为检波器输出信号加噪声电压概率密度函数,T V 为门限。 4.5.3提高检测概率的方法 (1) “N 次扫描检测到M 次”准则; (2) 航迹建立作为检测准则;

(3)

累计检测概率:N 次扫描至少有一次检测到目标的概率。

4.6 恒虚警检测

基本原理:根据检测单元附近的参考单元估计背景杂波的能量并依此调整门限,从而使雷达信号检测满足奈曼—皮尔逊准则(在错误判决概率的约束条件下,使正确判决概率最大的准则)、 5、雷达波形与信号处理 5.1 匹配滤波器

5.1.1 频率响应函数:02*()m

j f t KU f e π-

5.1.2 冲击响应函数:*()m Ku t t -;

5.1.3 最大输出峰值信噪比0/E N (对于正弦载频调制的矩形脉冲,平均功率意义下的峰值信噪比为02/av E N );

5.1.4对于高斯白噪声,它是最佳滤波器,输出的瞬时信噪比最大,且等于输入的信噪比;

5.1.5对于有色噪声,其频率响应函数为: 022

*()()

m

j f t i U f K

e N

f π-

5.2 雷达模糊度函数

当目标信号实际到达时刻与匹配滤波器设定的时刻存在一个时间差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与匹配滤波器设定的多普勒频率之间存在一个频率差d f 时,目标回波输出同设定的匹配接收机输出之间的失配程度叫做雷达模糊度函数,并记为:

2(,)()*()d m

j f t d f u t u t e πχττ∞

--∞

=-?

通过对雷达模糊度函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雷达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将两个距离相差/2R c τ?=,在径向速度上相差/2d V f λ?=的目标分开。也就是说,雷达对于目标距离和速度的分辨率和可能的模糊度有多大。 二、雷达的基本组成 1、雷达天线 1.1天线的作用

雷达天线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将雷达发射机产生的高能量电磁波辐射(有一定的方向性)向外部自由空间;(2)、接受目标的回波(包括外部噪声)。

1.2天线的主要参数

1.2.1天线的效率:将高频电流转化为电磁波能量的有效程度(短波损耗小)

A A

P P η∑

=

1.2.2天线的方向性系数

辐射功率相等时,某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与各向同性天线的功率通量密度的比

值,或者在该条件下,场强平方的比值。此外,也可以定义为其最大辐射方向的同一接收点场强相同的条件下,各向同性天线的辐射功率与定向天线的总功率的比值。

1.2.3 天线的增益

与前两个参数类似 1.2.4 天线的有效面积

天线最大接收面积对准来波方向接收,且负载与天线完全匹配时,天线向负载输出的功率假设为max R P ,设想此功率是由一块与来波方向垂直的面积接收,这个面积就叫做天线的有效面积。

2

4e G A λπ

=

1.2.5 天线的波束宽度:半功率点处的波束宽度。 1.2.6 天线的工作带宽 2、 雷达发射机 2.1 雷达发射机的作用

产生所需强度的高频脉冲信号,并将高频信号馈送到天线发射出去。 2.2 雷达发射机的分类及特点 2.2.1单极振荡式发射机

脉冲调制器

大功率射频振荡器

电源

定时信号

到天线

上图是单极振荡式发射机组成框图,其结构简单,比较轻便,效率较高,成本低,但是频稳性差,难以产生复杂的信号波形,相继的射频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不相等,难以满足脉冲压缩,脉冲多普勒等现代雷达系统的要求。 2.2.2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上图是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组成框图,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具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度,可以发射相位相参信号,能产生复杂的调制波形,并且适用于频率捷变雷达。

2.3雷达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2.3.1工作频率和射频带宽

工作频率和雷达的工作能力和抗干扰性能有关,射频带宽和雷达的距离分辨率有关。

2.3.2输出功率

影响雷达的威力和抗干扰能力。

2.3.3总效率

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入总功率之比。对于减轻整机的体积与重量很有意义。

2.3.4调制形式

根据雷达体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

2.3.5信号稳定度与谱纯度

信号的稳定度指信号的各项参数是否随时间做不应有的起伏变化,可分为规律不稳定和随机不稳定两类。信号稳定度在频域即称信号的谱纯度。

3、雷达接收机

3.1 雷达接收机的作用和分类

雷达接收机可分为超外差式、超再生式、晶体视放式和调谐高频式四类。其中超外差式具有灵敏度高、增益高、选择性好和适用性广等优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接收体制。

3.2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2.1灵敏度

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通常用最小可检测信号表示。 3.2.2工作频带宽度

表示瞬时工作频率范围,主要决定于高频器件的性能,接收机的工作频带较宽时,必须选择较高的中频,以减少混频器输出的寄生响应对接收机的性能产生影响。

3.2.3动态范围

接收机正常工作时所容许的输入信号强度变化的范围。使接收机出现过载时的输入功率与最小可检测信号的功率之比,叫做动态范围。 3.2.4中频的选择和滤波特性

减小接收机噪声的关键因素是中频的滤波特性,如果中频的带宽大于回波信号的带宽,则过多的噪声进入接收机。反之,如果所选择的带宽比信号带宽窄,波形将失真且能量会损失。 3.2.5工作的稳定性和频率稳定度

指环境因素、电源电压等条件发生改变时,接收机的各项参数收到影响的程度。

3.2.6抗干扰能力

现代雷达接收机需具备多种抗干扰电路,以适应现代电子战和复杂电磁干扰环境。

3.2.7噪声系数

()()in

n out

SNR F SNR

噪声系数越小,接收机的噪声性能越好。 4、相参雷达系统

相参雷达是指雷达发射波形的相位之间具有确定的关系或具有统一的参考基准,多数现代雷达系统需要对目标回波进行多普勒效应或脉冲压缩处理,必须采用相参雷达系统。

4.1振荡频率源

4.1.1基准振荡器(RO )

基准振荡器的频率极其稳定,它提供雷达工作所需的基准参考频率,并为雷达系统中的其他电路提供基准的时钟信号。 4.1.2相干振荡器(COHO )

有基准振荡器驱动,其工作频率为IF f ,且一般情况下IF f <RF f ,其中RF f 为载频,由用户给定。

4.1.3稳定本机振荡器(STALO )

通过基准振荡器驱动来获得最大的频率稳定度,其工作频率为LO RF IF f f f =-。 4.2波形调制

雷达信号时经过调制的射频信号,因调制信号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雷达波形。波形发生器接收到波形信息后,与相干振荡器输出的中频信号经混频器混频后,产生低功率的、具有所需发射波形的中频信号,在上图中,冲相干振荡器来得中频信号(频率为IF f ,带宽为0)同带宽为RF B

的基带模拟波形混频,产生受到波

相参脉冲雷达中各电路节点的信号波形示意图

形调制的中频信号(频率为IF f ,带宽为RF B )。 4.3混频器

混频器实际上是一个乘法器,有三角公式可知,混频的结果为一个“和”频分量和一个“差”频分量,其中,在发射机中,通常使用“和”频分量(上变频),在接收机中,通常使用“差”频分量(下变频)。 4.4 限幅器

由于外部的强电磁干扰或目标本身很强的雷达回波信号,有可能使接收天线的输出信号幅度超过低噪声放大器所能允许的功率极限,将很有可能损坏该放大器,甚至接收机的其他精密器件,因此,一般采用限幅器将所有回波信号的幅度强行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过,限幅器有时可能导致原信号的失真,从而导致目标回波信息失真。 4.5 信号解调和正交检波

通过限幅器后的目标回波信号经过低噪声射频放大器放大,以便得到足够功率的射频信号,采用低噪声放大器是为了提高接收机的噪声系数。放大后的射频信号输入到混频器,进行下变频处理,得到具有相同调制包络的中频信号。

正交检波通过正交混频器实现,是相参雷达中广为采用的技术。正交检波后,得到一对正交的基带信号,分为同相信号和正交相位信号,简称I 、Q 信号。其保留了接收信号中关于目标距离的延迟相位和原始相位信息。 5、 雷达信号处理机

雷达系统对雷达信号的处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从雷达接收机的输出中检测目标回波,判定目标的存在与否; 2) 测量并录取目标的距离、角度、速度等信息;

3) 根据录取的目标信息,对目标进行编批,建立目标航迹,实现目标的

稳定跟踪。

就目前的经验来看,采用多DSP 和FPGA/CPLD 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是雷达信号处理机最有效的方案,这种系统结构灵活,实时性强,成本较低,能满足雷达信号处理通用性的要求。 6、雷达终端设备 6.1雷达终端概述

6.1.1雷达终端的基本内容包括:目标数据的录取、数据处理及目标状态的显示。

点迹录取

数据处理

轴角编码

显示系统

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自接收机

自天线

1) 各部分的作用

(1) 点迹录取用于实现对来自接收机或信号处理机的雷达目标回报确认,

并提取其仰角、方位角。距离、速度等信息;

(2) 数据处理完成目标数据的关联、航迹处理、数据滤波等功能实现对

目标的连续跟踪;

(3) 轴角编码完成天线瞬时指向角的提取及其坐标转换;

(4) 显示系统完成目标的位置、运动状态、特征参数及空情态势等信息

的显示。

2) 雷达显示画面的坐标系可分为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两种方式。根据显示的坐标

参数数量,可分为一维显示和二维显示。

3) 雷达终端采用的显示器件可分为阴极射线管(CRT )和平板显示器件,其中

阴极射线管包括静电偏转CRT 和磁偏转CRT ;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板(LCD )和等离子显示板(PDP )。

4) 对于传统的雷达显示器,有直线扫描、径向扫描、以及圆周扫描等方式;对

现代雷达显示器,有随机扫描显示方式和光栅扫描显示方式。

5) 根据需要显示信息的种类,可将雷达终端设备分为一次信息显示和二次信息

显示,一次显示以模拟显示为主,二次显示以数字显示为主。 6.1.2 传统雷达显示器的类型及质量指标 1) 距离显示器

雷达终端的典型组成框图

距离显示器属于一维显示方式,其画面表现方式为:用屏幕上光点距参考点的水平偏移量表示目标的斜距,光点的垂直偏转幅度表示目标的回波强度。 2) 平面显示器

平面显示器为二维显示方式,其画面表现为:用屏幕上光点的位置表示目标的平面位置坐标,光点的亮度表示目标回波的强度。 3) 高度显示器

高度显示器为二维显示方式,其画面表现方式为:用平面上光点的横坐标表示距离,纵坐标表示目标仰角或高度。 4) 质量指标

(1) 显示器类型:根据所测参数的类型选择;

(2)

显示器的目标坐标数量、种类和量程:根据雷达的用途和战术指标

来确定; (3) 对目标的分辨力:指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

(4)

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亮度和背景亮度的相对比

值。定义为:

-=

100% 图像亮度背景亮度

对比度背景亮度

一般要求在200%以上。 (5)

图像重显频率

为使图像画面不出现闪烁,要求图像刷新的频率必须达到一定数值,一般要求大于每秒20-30次。

(6)

显示图像的失真和误差

很多因素会使图像产生失真和误差,如扫描线路的非线性失真,字符和图像位置配合不准确等,在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补偿和改善。

(7)

其他指标

如体积、重量、功耗、工作温度、电源电压等。

6.1.3 数字式雷达显示技术

数字式显示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计算机图形显示系统和智能图形显示系统。其通常由计算机、显示处理器、缓冲处理器、显示控制器、图形功能部件

及监视器等部分组成。

计算机

缓冲存储

显示控制

图形功能

部件

监视器显示处理

数字显示系统按其显示内容可分为:字符显示系统、图形图像显示系统及态势显示系统等;按扫描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早期的随机扫描显示系统,另一种是目前的光栅扫描显示系统。

6.1.4 光栅扫描雷达显示系统

1)系统构成

I/O 接口扫描转换及

回波图像生

成单元

图形

帧缓存体

图形帧缓

存体

监视器

图形处理

控制台缓

D/A

雷达视频回波

天线方位码θ

目标数据

控制参数

扫描转换及回波图像生成单元:实现天线波束扫描转换、原始雷达回波和雷达数据的加工或处理;

(1)图形处理器:显示处理器与显示控制器的整合形式;

(2)帧缓存:分为图像体和图形体,图像体用于存储雷达的原始回波图像信息,图形体用于存储图形、字符等信息,帧缓存容量不能小于屏

幕的物理分辨率所决定的总像素,为了对图像进行展开等特殊显示处

理,帧缓存的容量通常比屏幕像素数大很多倍;

(3)监视器:光栅扫描显示器。

2)图像通道

(1)系统构成

A/D 转换矢量产生

时序控制数据压缩

状态控制

偏心漫游开窗处理

数据缓存

数据缓存

图像帧缓存

至视频D/A

雷达回波

天线轴角

触发控制

状态控制字

各部分功能

①、A/D 变换:将雷达原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满足奈奎斯特准则; ②、数据压缩:显示屏幕上一根扫描线上的像素点往往小于雷达回波在一个雷达重复周期内的采样点数,为正常显示,需对邻近距离单元的回波数据进行必要的合并压缩处理;

③、矢量产生:为产生径向扫描线,需要产生扫描线上各像素点的X 、Y 坐标值,可以通过矢量产生器得到。

④、图像展开:对矢量产生的坐标值进行相应的变换处理。 3) 图形通道

(1)、系统构成

主机

接口

控制台指令二次信息

至图像通道

图形处理器

I/O 接口

PROM DROM

图像帧缓存

图形帧缓存

视频DAC

主机

至监视器

(2)各部分功能

①、图形处理器:直接外部主机接口,可编程CRT 控制,直接DRAM 、双口VRAM 接口,自动CRT 显示刷新,直接灰度转换。

②、视频DAC :完成显示信号的接收与锁存,画面优先叠加,彩色查找,D/A 转换及状态控制等。 三、雷达测距

根据雷达发射信号的不同,测定延迟时间通常采用脉冲法、频率法和相位法。 3.1脉冲法测距

0.15R R t =

有两种定义回波到达时间R t 的方法:一种是以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作为它的到达时刻;另一种是以回波脉冲的中心作为它的到达时刻。 3.2调频法测距

3.2.1调频连续波测距

在无线电波从目标返回天线的这段时间内,发射机频率较之回波频率已有了变化,因此在混频器输出端便出现了差频电压。后者经过放大、限幅后加到频率计上。由于差频电压的频率与目标距离有关,因而频率计上的刻度可以直接采用距离长度作为单位。

(1)

三角波形调制 差频:8b t r m fR

f f f T c

?=-=

t f 为发射频率,r f 为回波频率,对于一定距离的目标回波,除去在时间轴上很小的一部分2/R c 以外(这里差频急剧下降至零),其他时间差频是不变的。若用频率计测量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差频值:

2/8m bav m m T R c fR f T c T ??

-?=

???

实际工作中,应保证单值测距且满足2/m T R c ,由此可以得出目标距离。 若存在多普勒频移,回波频率为:()042/r d m f

f f f t R c T c

?=+±

-

目标距离:82b b m

f f c R f f +-

+=

?

b f +为前半周正向调频范围,b f -为后半周负向范围,如果能分别测出b f +和b f -,就可以求得目标运动的径向速度:()/4b b v f f λ+-=-。

由于频率计数只能读出整数数字而不能读出分数值,因此这种方法会产生一个固定误差:8bav

m

f c R f f ??=

?,为减小这项误差,往往使f ?加大到数十兆赫兹以上,

而通常工作频率则选为数百兆赫到数千兆赫。 (2) 正弦波调频

正弦波调频的发射信号为:0sin(2sin 2)2t t m m

f

u U f t f t f ππ?=+

,其回波电压可表示为:0sin(2()sin 2())2r r m m

f

u U f t T f t T f ππ?=-+

-。其余推导过程与三角波类似。正弦波调频可以解决三角波调制要求严格线性调频的技术困难。 在调频连续波雷达测距时,还可以提供附加的收发隔离。 (3)调频连续波雷达的特点:

能测量很近的距离,一般可测到数米,而且有较高的测量精度;雷达线路简单,且可以做到体积小,重量轻,普遍应用于飞机高度表及微波引信等场合。 主要缺点:

难以同时测量多个目标。如欲测量多个目标,必须采用大量滤波器和频率计数器等,使装置变得复杂,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收发间的完善隔离是所有连续波雷达的难题。发射机泄露功率将阻塞接收机,因而限制了发射功率的大小。发射机噪声的泄漏会直接影响接收机的灵敏度。 3.2.2脉冲调频测距

脉冲调频时,发射信号频率分为三段,分别采用正斜率调频,负斜率调频和发射恒定频率。接收机混频器中加上连续振荡的发射信号和回波脉冲串,故在混频器输出端可得到收发信号的差频信号。

目标的距离:4A B F F R c μ

-=

径向速度:2c r F

v λ=

当发射信号的频率经过了A 、B 、C 变化的全过程后,每个目标的回波将是3串不同中心频率的脉冲。经过接收机混频后可分别得到差频A F 、B F 和C F ,然后按上式就可以得到目标距离和径向速度。

在用脉冲调频法时,可以选取较大的调频周期T ,以保证测距的单值性。这种测距方法的缺点是测量精度较差,因为发射信号的调频线性不容易做好,而频率测量也不容易做准确。 3.3测距精度

对于常规脉冲测距雷达,雷达测距精度取决于其对时延的测量精度。因此,测距的均方根误差为:

2

R c

R t δδ=

其中,R t δ为时延测量的均方根误差。基于似然比、逆概率等多种统计方法可以证明,时延测量的均方根误差满足如下关系:

1

2/R t E N δβ=

其中,E 为信号能量;0N 为噪声功率谱密度;β为有效带宽,其定义为:

2

22

2

22

(2)()1(2)()()f S f df

f S f df E S f df

πβ

π∞

∞-∞

-∞

-∞

=

=???

结论,在保持相同信噪比的条件下,信号频谱()S f 的能量越朝两端会聚,则其有效带宽就越大,时延(距离)的测量精度越高。 3.4距离分辨力 3.4.1距离分辨力

早期在显示器上测距时,分辨力主要取决于脉冲宽度τ,同时也和光点直径

d 所代表的距离有关。这时,定义距离分辨力为:2()c n

d

r c v τ?=+,d 为光点直

径,n v 为光点扫掠速度。用电子方法测距或者自动测距时,距离分辨力由脉冲宽度τ或波门宽度e τ决定。

若用均方差准则讨论距离分辨力,则可以做如下讨论:

设()u t 为雷达信号的复调制包络,则相邻两个等强度“点”目标的回波可以用1(,)u t θ和2(,)u t θ来表示,其中,1θ和2θ代表不同的表征位置的参量,讨论雷达的分辨力,即是想办法衡量二者的区别。根据取样定理,将(,)u t θ用N 个取样值1,2,[]N N u u u 表示,即(,)u t θ表示为N 维空间中的矢量:

12()[(),(),,()]N u u u u θθθθ=

这样,就可以用N 维空间两点的距离来衡量1(,)u t θ和2(,)u t θ之间的可分辨程度,距离越大,表明参量θ越容易分辨,将1()u θ和2()u θ两点间的距离记为

12(,)εθθ,则:

2

2

12121

(,)()()N

k k k u u εθθθθ==-∑

再根据取样定理,可将上式转化为连续积分形式,可得

2

2

1212(,)(,)(,)u t u t dt εθθθθ∞

-∞

=-?

将其展开,有:2*1212(,)2(2)2Re (,)(,)E u t u t dt εθθθθ∞

-∞

=-?

上式的第一项是常数,第二项是信号的复合自相关函数,它决定信号的分辨力。

假设两个静止的点目标,其他坐标数据一样,只是距离上稍有区别。他们与雷达站之间也不存在相对运动和多普勒频移。再假设两个目标回波具有相同的强度。可得两回波信号间的方差为:

2

*()2(2)2Re ()()E u t u t dt εττ∞

-∞

=--?

两回波信号间的方差越大,越容易分辨,由上式可以看出,影响距离分辨力的唯一因素为:*()()()y u t u t dt ττ∞

-∞=-?,该式通常称为距离分辨函数,可以看做信号

()u t 通过其匹配滤波器*()u t -后的输出响应,且0()y ττ=为输出的最大值。因此若

要求雷达具有高的距离分辨力,则所选择的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器后的输出应有很窄的尖峰。有时采用主瓣宽度来定义信号的固有分辨力,通常采用3dB 波瓣宽度,

称为名义分辨力。他表面主瓣对邻近目标的分辨能力,当目标延迟差较大时,为全面考虑主瓣和旁瓣对分辨性能的影响,又定义了延迟分辨常数:

()

2

2

()0y d A y τττ∞

-∞

=

?

利用傅里叶变换以及帕萨瓦尔定理,上式可以改写为:

()()4

2

2

U f df A U f df

τ∞

-∞

-∞

=

??

可见距离分辨力取决于雷达信号的频谱结构。 3.4 测距范围

雷达系统中不模糊距离范围(测距范围)为:

22

p u p c c

t R T <≤, 若距离超过2

p c

T ,远处目标的回波会被认为是在距离近处的目标回波,因此

产生距离模糊。若距离小于2

p c

t ,雷达此时收发开关处于发射状态,无法接受目

标回波信号,此距离称作雷达的距离盲区。 四、雷达测角

雷达测角的物理基础是电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直线性和雷达天线的方向性,雷达测角的性能可用测角范围、测角速度、测角准确度或精度、角分辨力来衡量。准确度用测角误差的大小来表示,它包括雷达系统本身调整不良引起的系统误差和由噪声及各种起伏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而测量精度由随机误差决定。角分辨力存在多目标的情况下,雷达能在角度上把它们分辨开的能力,通常用雷达在可分辨条件下同距离的两目标间最小角坐标之差来表示。 4.1 相位法测角

基本原理:到达接受点的目标回波近似为平面波,则利用多个天线所接受回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进行测角:

22sin R d π

π

?θλ

λ

=

?=

λ为雷达波长,?为相位差,只要测出相位差就可以确定目标的方向θ。 由于在低频时比较容易得出相位差,一般将天线收到的高频信号与统一本振信号

雷达原理复习总结

雷达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重点) 1、雷达的基本概念 雷达概念(Radar): radar的音译,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无线电定位。 雷达的任务: 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感器、探测工具,能主动、实时、远距离、全天候、全天时获取目标信息。 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 斜距R : 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OP 方位α: 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仰角β: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在铅垂面上的夹角,有时也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2、目标距离的测量 测量原理 式中,R为目标到雷达的单程距离,为电磁波往返于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时间间隔,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率(=3×108米/秒) 距离测量分辨率 两个目标在距离方向上的最小可区分距离 最大不模糊距离 3、目标角度的测量 方位分辨率取决于哪些因素 4、雷达的基本组成 雷达由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同步设备:雷达整机工作的频率和时间标准。 发射机:产生大功率射频脉冲。 收发转换开关: 收发共用一副天线必需,完成天线与发射机和接收机连通之间的切换。 天线:将发射信号向空间定向辐射,并接收目标回波。接收机:把回波信号放大,检波后用于目标检测、显示或其它雷达信号处理。 显示器:显示目标回波,指示目标位置。 天线控制(伺服)装置:控制天线波束在空间扫描。 电源第二章 1、雷达发射机的任务 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射频信号,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 2、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工作频率或波段、输出功率、总效率、信号形式、信号稳定度 3、雷达发射机的分类 单级振荡式、主振放大式 4、单级振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产生信号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单级振荡式: 脉冲调制器:在触发脉冲信号激励下产生脉宽为τ的脉冲信号。 优点:简单、廉价、高效; 缺点:难以产生复杂调制,频率稳定性差,脉冲间不相干;主振放大式: 固体微波源:是高稳定度的连续波振荡器。 优点:复杂波形,稳定度高,相干处理 缺点:系统复杂、昂贵 第三章(重点) 1、接收机的基本概念 接收机的任务 通过适当的滤波将天线接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从伴随的噪声和干扰中选择出来,并经过放大和检波后,送至显示器、信号处理器或由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终端设备中。 超外差接收机概念 将接收信号与本机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经混频后得到一个中频信号,这称为外差式接收。得到的中频信号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的,称为超外差式。中频信号经检波后得到视频信号。 接收机主要组成部分 接收机主要质量指标 灵敏度S i min、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动态范围、中频的选择和滤波特性、工作稳定度和频率稳定度、抗干扰能力、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 2、接收机的噪声系数(重点) 噪声系数、噪声温度的定义 噪声系数: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噪声比和输出端信号噪声比的比值。实际接收机输出的额定噪声功率与“理想接收机”输出的额定噪声功率之比。 噪声温度:温度Te称为“等效噪声温度”或简称“噪声温度”, 此时接收机就变成没有内部噪声的“理想接收机”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

雷达原理

一、绪论 雷达:无线电探测与测距。利用电磁波对目标检测、定位、跟踪、成像和识别。 雷达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 组成框图 雷达测量原理 雷达发射信号: 雷达接收信号: 雷达利用收发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获取目标信息 雷达组成: 天线:向确定的方向发射和接收特定频段的电磁波 收发开关: 发射状态将发射机输出功率接到天线,保护接收机输入端 接收状态将天线接收信号接到接收机,防止发射机旁路信号 发射机: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频率和相位产生大功率电磁波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解调目标信息 雷达的工作频率: 工作频率范围:22mhz--35ghz 扩展范围:2mhz--94ghz 绝大部分雷达工作在:200mhz--10000ghz 雷达的威力范围: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最大仰角、最小仰角、方位角范围 分辨力:区分点目标在位置上靠近的能力 距离分辨力:同一方向上两个目标之间最小可区别的距离 角度分辨力:在同一距离上的两个不同方向的点目标之间最小能区别的角度 数据率: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内完成一次搜索所需要的时间倒数,也就是单位时间内雷达所能提供对一个目标数据的次数。 跟踪速度:自动跟踪雷达连续跟踪运动目标的最大可能速度 发射功率的和调制波形: 发射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雷达的作用距离

发射信号的调制波形: 早期简单脉冲波形,近代采用复杂波形 脉冲宽度:脉冲雷达发射信号所占的时间。影响探测能力和距离分辨力 重复频率:发射机每秒发射的脉冲个数,其倒数是重复周期。决定单值测距的范围,影响不模糊速区域大小 天线波束形状天线:一般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 天线的扫描方式:搜索和跟踪目标时,天线的主瓣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所作的反复运动。机械性扫描和电扫描 接收机的灵敏度:通常规定在保证50%、90%的发现概率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回波信号的功率作为接收机的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这个功率越小接收机的灵敏度越高,雷达的作用距离越远。 显示器的形式和数量:雷达显示器是向操纵人员提供雷达信息的一种终端设备,是人际联系的一个环节。 电子战对抗中的雷达: 电子战(EW ):敌我双方利用无线电电子装备或器材所进行的电磁信息斗争,包括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 电子对抗(ECM ):为了探测敌方无线电电子装备的电磁信息(电磁侦察),削弱或破坏其使用效能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电子干扰、伪装、隐身和摧毁) 电子反对抗(ECCM ):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保证我方有效采用电磁信息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反侦察、抗干扰、反伪装、反隐身、反摧毁) 雷达反干扰 天线抗干扰:低旁瓣、旁瓣对消、波束控制、随机扫描 发射机抗干扰:提高有效辐射功率、频率捷变、频率编码、频率分集、脉冲压缩、波形隐蔽、窄脉冲、重频时变 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抗干扰:接收机抗饱和、重频、脉宽鉴别、MTI 、MTD 、积累检测 二、发射机 发射机任务:产生大功率高频振荡发射信号。脉冲雷达要求发射机产生一定宽度、一定重复频率、一定波形的大功率射频脉冲列 基本类型:连续波发射机、脉冲调制发射机(单极振荡式发射机、主振荡式发射机) 输出功率:发射机送到天线输入端的功率 峰值功率:脉冲期间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不要过分增大法设计的峰值功率) 平均功率:脉冲重复周期内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工作比D: 常规脉冲雷达工作比0.001 脉冲多普勒雷达工作比10-2 ~10-1量级 连续波雷达工作比100% 总功率:发射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特别注意改善输出级效率 信号形式: 信号形式由雷达体制决定 常规脉冲雷达为简单脉冲波形,特殊体制雷达为复杂调制波形 t r av P T P τ=r r T F D ττ= =

雷达工作原理

一、雷达工作原理、专业术语解释 雷达是军事电子对抗的尖端技术和设备,是作为21世纪反恐和安保的技术新标准(家庭安全警戒网) 幕帘技术同红外技术相似,只是它的防范区域与普通红外不同,顾名思义就是象一道帘子一样,适合于整个平面防范。 A)幕帘夹角 幕帘的两道之间的夹角。 B)幕帘张角 每道幕帘展开扇形的两条边之间的夹角。 C)探测范围

探测范围指雷达正常工作的感应范围,即雷达能够探测到在此范围以内的所有物体运 动从而产生报警状态。 D)探测距离 雷达在正常工作下所能探测到的最远距离,雷达分为四档;分别是2-3m、3-4m、5-6m、6-8m。 E)发射距离 报警系统中无线器件在被触发后将无线报警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的最远距离,雷达在空旷地带为100M。 F)发射频率 电磁波发射的频率用HZ计算,国家电磁波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公用波段频率是315/433MHZ G)关于护窗雷达的防宠物功能 护窗雷达发展到今天,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防小宠物是护窗雷达的一种重要的功能,慑力护窗雷达对抗小宠物干扰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物理方式,即通过菲涅尔透镜的分割方式的改变来降低由于小宠物引起误报的概率,这种方式是表面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对探测信号处理分析方式,主要是对探测的信号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分析其中的信号周期,幅度,极性。这些因素具体反应出移动物体的速度、热释红外能量的大小,以及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探测器中的微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由此判断移动物体可能是人是小动物。 由此看来,我们要注意的是护窗雷达的防小宠物的功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防宠物是相对的,相对于没有防宠物功能的探测器其误报率是大大降低了,它对小宠物的数量和大小有一定限度的。第二方面是安装位置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并不是随意的安装就可以达到防小宠物功能。 效果 一旦整幢别墅设防,将形成无形的雷达警戒网,有效的将整幢别墅警戒起来,如果贼匪将在深夜靠近别墅时,男警立刻通通碟,紧接着高达95分贝的防恐警和国际反恐广播立刻炸响,十二束红眩捕俘灯和墙壁上太阳灯交替发射,同时雷达第一时间了射无线电信号给装在室内的主机,主机会告诉你哪个位置在报警,并第一时间拨打您

二次雷达作用距离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 民航吉林空管分局 梁志国 严浩 文敏 马纯清 1 引言 航管二次雷达对保证民航飞机安全飞行、航班正常、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次雷达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指标,这涉及到雷达设备的各项指标(如雷达天线增益、发射机发射功率、接收机带宽、接收机噪声系数等指标)的确定、准确合理的选址、规划和布局。影响雷达实际作用距离的外界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雷达的探测性能要受到雷达站选址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二次雷达辐射信号作用距离以及影响因素、空域覆盖问题。 2 理想条件下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分析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由二次雷达的作用距离决定。二次雷达探测飞机需要询问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飞机应答机天线,飞机的应答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雷达天线。询问距离要想达到最大,条件就是询问信号到达飞机时的功率刚刚好等于飞机应答机最小可检测信号。询问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 2/1min I I I I Imax 4????????''=P G G P R πλ,其中,I λ为询问信号波长,这里为0.291m ,I P 为询问 信号功率,典型值为2000瓦,I G 为询问信号增益,典型值为27dB ,即天线增 益为501,'I G 为应答机天线的接收增益,因为应答机天线为全向天线,所以天线增益为1,'min P 为应答机的灵敏度,即最小可检测信号,典型值为-71dBm , 即79.4×10-12w 。经计算可以得到询问信号的最大作用距离为2600km 。 应答信号到达雷达的距离达到最大的条件是应答信号到达雷达天线的功率刚刚好等于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信号,应答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 2/1min R R R R Rmax 4????????''=P G G P R πλ,R λ为应答信号波长,0.275m ,'R P 为应答信号功率, 典型值为251W,24dBW ,R G 为雷达接收增益,27dB ,'R G 为应答频率应答机天线

雷达测速原理简介及系统应用

测速雷达原理 雷达原理简介 首先,大家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当前用来检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雷达英文为RADAR ,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所有利用雷达波来检测移动物体速度的原理,其理论基础皆源自于「多普勒效应」,其应该也是一般常见的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此原理是在19世纪一位澳地利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现象,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该原理命名。 多普勒的理论基础为时间。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而无线电波是随着波而前进的。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无线电波会被反弹,而且其反弹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然而,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率频会随之增加;反之,若物体是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时,则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则会随之减小。下图为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的基本原理图标: CS R-28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检测到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与遇到运动物体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及I 通道和Q 通道的相位变化。由频率的变化,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出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由I 通道和Q 通道之间的相位关系,计算判断运动物体是朝着无线电波的方向前进或朝其反方向前进。 根据多普勒原理,由于雷达发射和接受共用一个天线,且运动目标的运动方向与天线法线方向相一致,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率fd 符合下列关系式。 (1) f d = 2V r f t C

(完整版)雷达组成及原理.doc

雷达的组成及其原理 课程名称:现代阵列并行信号处理技术 姓名:杜凯洋 学号: 2015010904025 教师:王文钦教授

一.简介 雷达( Radar,即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 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 (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 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二.雷达的组成 (一)概述 1、天线:辐射能量和接收回波(单基地脉冲雷达),(天线形状,波束形状,扫描方式)。 2、收发开关:收发隔离。 3、发射机:直接振荡式(如磁控管振荡器),功率放大式(如主振放大式),(稳定,产生复杂波形,可相参处理)。 4、接收机:超外差,高 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检波,视频放大等。(接收机部分也进行一些信号处理,如匹配滤波等),接收机中的检波器通常是包络检波,对于多普勒处理则采用相位检波器。 5、信号处理:消除不需要的信号及干扰而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通常在检测 判决之前完成( MTI,多普勒滤波器组,脉冲压缩),许多现代雷达也在检测判决之后完成。 6、显示器(终端):原始视频,或经过处理的信息。 7、同步设备(视频综合器):是雷达机的频率和时间标准(只有功率放大式(主振放大式) 才有)。 (二)雷达发射机 1、单级振荡式:大功率电磁振荡产生与调制同时完成(一个器件)

雷达原理简介修订稿

雷达原理简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雷达原理简介 首先,大家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目前用来侦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雷达英文为RADAR ,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所有利用雷达波来侦测移动物体速度的原理,其理论基础皆源自于「都卜勒效应」,其应该也是一般常见的都卜勒雷达(Doppler Radar),此原理是在19世纪一位澳地利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现像,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该原理命名。 都卜勒的理论基础为时间。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而无线电波是随着波而前进的。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无线电波会被反弹,而且其反弹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然而,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率频会随之增加;反之,若物体是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时,则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则会随之减小。下图为都卜勒雷达(Doppler Radar)的基本原理图标: > <==车子朝着无线电波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会增加 <==车子朝着无线电波传送的反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 会减小 速度侦测装置(警方所使用的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侦测到发射出现的无线电波,及反弹回来的无浅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由这两个不同频率的

差值,便可以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是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当然,此种速度侦测装置可以将所侦测到的速度,转换为「公里/小时」。也许大家还是无法体会什么是「都卜勒效应」,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都有「听」过「都卜勒效应」。例如:当火车鸣笛或救护车的警报声一直朝着你接近时,会发现声音会一直在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都卜勒效应」,此例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因为当声波一直朝着你接近时,该声波的频率会一直增加,所以听到的声音才会一直变。这跟测速雷达所用到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测速雷达所使用的不是声波,而是无线电波。 由于警察的测速雷达总是侦测到一个较强的反单电波后,才决定该移动物体(车子)的速度;而通常体积较大的物体其反弹的电波也较强;另外,离发射电波较近的物体,其所反弹的电波也会较强。根据这个原理,若有两辆大小相同的车子,同样都是超速时,测速雷达只会侦测到开在较前面车子的速度;若有一辆未超速的大卡车开在前方,而另一辆已超速的小客车开在后方时,测速雷达是无法侦测出该小客车已超速,除非该小客车已经超越了大卡车而继续超速。 这告诉我们,利用雷达波来侦测车速时,是无法在车阵中,侦测到特定车辆的速度,而只能侦测到开在车阵最前面,且体积较大的车子的速度。 二、雷达原理详述 下面的文章,将更详细地探讨雷达测速的各种影响因素: ? ? ? ? 下图显示出影响Muniquip K-GP手持雷达枪,其雷达波覆盖范围的因素:

雷达基础理论习题

雷达基础理论习题 一、填空题 1.一次雷达的峰值功率为1.2MW,平均功率为1200W,重复频率为1000Hz。 2.二次雷达询问频率为1030MHz 。脉冲P1-P3称模式询问脉冲,脉冲间隔决定了询问功能,目前本场雷达使用的两种询问模式3/A模式和C模式,P1-P3脉冲间隔分别是8μs 和 21μs 。 3. 两项告警指的是低高度告警和冲突告警。 4. ISLS是指询问旁瓣抑制,作用是避免环绕效应。 5.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出现过载时的输入功率与最小可检测功率之比。 6. 目前ICAO定义了25种数据链格式,其中有 8 种在现行模式S中使用。 7. 雷达信号的检测由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来描述。 8. 脉冲P2称旁瓣抑制脉冲,不论是何种询问模式,P2与P1间恒为2μs 。 9. STC的含义是时间灵敏度控制,作用是扩大动态范围。 10. 雷达距离分辨力主要取决于脉冲宽度。 11. 二次雷达发射通道是∑和Ω通道。 12. 一次雷达天线的转速为15转/分。 13.一次射频脉冲宽度为1μs。 二、单选题 1. 二次雷达中频频率是(B ) A. 30MHz B. 60MHz C. 90MHz 2. 余割平方天线的雷达波束指的是( A )。 A .垂直方向图 B.水平方向图 3. C模式下P1P3脉冲的时间间隔是( D ) A.3μs B.5μs C.8μs D.21μs 4. 二次监视雷达天线系统的极化方式应为( B ) A.水平极化 B.垂直极化 C.圆极化 5. 决定雷达检测能力的是( A )。 A.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 B.发射机的功率 C.噪声的大小 D.接收机的灵敏度 6. 在下列关于二次雷达场地设置的说明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A.对于其所保障的主要航线,特别是进场着陆航线,不应构成使动目标显示失效的切线航线(切线飞行的航线);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一、 雷达的基本理论 1、雷达工作的基本过程 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天线采集,并送到接受机,在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最后在雷达终端上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会通过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方向而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漂移。该频率的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根据2r d v f λ =,即可得到 目标的速度。 3、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技术参数 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雷达的探测范围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探测范围,又称威力范围,取决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测范围。 测量目标参数的精确度和误差 精确度高低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雷达测量精确度的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分辨力 指雷达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可分为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和俯仰角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距离分辨力的定义:第一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后沿与第二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相接近以致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目标时,作为可分辨的极限,这个极限距离就是距离分辨力:min ()2 c R τ ?= 。因此,脉宽越小,

距离分辨力越好 数据率 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完成一次探测所需时间的倒数。 抗干扰能力 指雷达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主要的是敌方干扰(有源和无源))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雷达可靠性 分为硬件的可靠性(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衡量)、软件可靠性和战争条件下雷达的生存能力。 体积和重量 体积和重量决定于雷达的任务要求、所用的器件和材料。 功耗及展开时间 功耗指雷达的电源消耗总功率。展开时间指雷达在机动中的架设和撤收时间。 测量目标坐标或参数的数目 目标坐标是指目标的方位、斜距和仰角,此外,还指目标的速度和性质(机型、架数、敌我)。对于边扫描边跟踪雷达,还指跟踪目标批数,航迹建立的正确率。 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 工作频率和工作带宽 雷达工作频率主要根据目标的特性、电波传播条件、天线尺寸、高频器件的性能以及雷达的测量精确度和功能等要求来决定 发射功率 分为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所输出的功率称为脉冲功率,平均功率指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调制波形、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 现代雷达则采用多种调制波形以供选择。脉冲宽度指发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

浅谈探地雷达的原理与特点

浅谈探地雷达的原理与特点 摘要:地下管线系统的建立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地下管线中的非金属管线的大量存在以及城市建设快速安全的需要,探地雷达探测技术的独特优势就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探底雷达和地下管线的分析,为应用探底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字:探地雷达;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0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地下管线的密集程度也在不断地扩大。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一方面关系着城市居民生活及城市工业的发展,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由于它深埋于地下,具有不透明性,纵横交错、结构复杂。近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出现施工时挖断通信、电力电缆导致通讯中断、区域性停电、停产事故,这些事故给该地区经济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地下工程在施工时如何避免破坏这些地下管线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立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线系统成为现代城市快速建设的关键因素。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一种对地下或物体内不可见的目标或界面进行定位的电磁法,并以其探测的高分辨率和高效率而成为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有力工具。随着信号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工程实践的增多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探地雷达技术也得到极大提高,仪器也不断更新,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采集速度快、后期数据处理简便等特点。因此在铁路、公路、建筑、市政、考古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受到广大现场技术人员的认可和喜爱。 1 探地雷达的发展 国外探底雷达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以专利形式提出将雷达原理用于探地,正式提出了探地雷达的概念。但是直到50年代后期探地雷达技术才被慢慢重视起来。探地雷达在矿井、冰层厚度、地下粘土属性、地下水位等方面的得到了应用。1967年,一个与Stern最初用于冰川探测的仪器类似的系统被设计研制出来,1972年,Rex Morcy和Art Drake开创了GSSI公司,主要从事商业探底雷达的销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存储设备的问世,加之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拟反射地震处理的应用,探底雷达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其中有:石灰岩地区采石场的探测、淡水和沙漠地区的探测、工程地质探测、煤矿井探测、泥灰调查、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调查、埋设物探测、水文地质调查、地基和道路下空洞及裂缝调查、水坝的缺陷检测、隧道及堤坝探测等。 自70年代以来,许多商业化的通用数字探地雷达系统先后问世,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美国GSSI公司的SIR和MK系列,加拿大Sensor&Software公司的Pulse Ekko系列。这些雷达的基本原理大同小异主要功能有多通道采集、多维显示、实时处理、变频天线、多次叠加、多波形处理等,另外还有井中雷达系统,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一、雷达的基本理论 1、雷达工作的基本过程 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天线采集,并送到接受机,在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最后在雷达终端上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会通过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方向而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漂移。该频率的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根据2r d v f λ =,即可得到目 标的速度。 3、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技术参数 3.1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3.1.1雷达的探测范围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探测范围,又称威力范围,取决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测范围。 3.1.2测量目标参数的精确度和误差 精确度高低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雷达测量精确度的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3.1.3分辨力 指雷达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可分为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和俯仰角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距离分辨力的定义:第一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后沿与第二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相接近以致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目标时,作为可分辨的极限,这个极限距离就是距离分辨力:min ()2 c R τ ?=。因此,脉宽越小,距离分辨力越好

3.1.4数据率 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完成一次探测所需时间的倒数。 3.1.5 抗干扰能力 指雷达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主要的是敌方干扰(有源和无源))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3.1.6 雷达可靠性 分为硬件的可靠性(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衡量)、软件可靠性和战争条件下雷达的生存能力。 3.1.7 体积和重量 体积和重量决定于雷达的任务要求、所用的器件和材料。 3.1.8 功耗及展开时间 功耗指雷达的电源消耗总功率。展开时间指雷达在机动中的架设和撤收时间。 3.1.9 测量目标坐标或参数的数目 目标坐标是指目标的方位、斜距和仰角,此外,还指目标的速度和性质(机型、架数、敌我)。对于边扫描边跟踪雷达,还指跟踪目标批数,航迹建立的正确率。 3.2 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 3.2.1 工作频率和工作带宽 雷达工作频率主要根据目标的特性、电波传播条件、天线尺寸、高频器件的性能以及雷达的测量精确度和功能等要求来决定 3.2.2 发射功率 分为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所输出的功率称为脉冲功率,平均功率指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3.2.3 调制波形、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 现代雷达则采用多种调制波形以供选择。脉冲宽度指发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脉冲重复频率指雷达每秒发射的射频脉冲个数,其倒数叫脉冲重复周期。 3.2.4 天线的波束形状、增益和扫描方式 天线的波束形状一般用水平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天线增益用 24/G A πλ=表示。天线的主瓣在雷达的探测空域内以一定的规律运动,叫做扫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与解释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以及解释 山东大学岩土中心

第1章.探地雷达简介 1.1工作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利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仪器。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探地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建筑结构调查、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地下管线探测等众多领域。 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发射天线将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定向送入地下,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层或目标体就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接收天线收到反射波信号并将其数字化,然后由电脑以反射波波形的形式记录下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可根据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判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及其分布。探地雷达是在对反射波形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来判断地下目标体的,所以其探测效果主要取决于地下目标体与周围介质的电性差异、电磁波的衰减程度、目标体的埋深以及外部干扰的强弱等。其中,目标体与介质间的电性差异越大,二者的界面就越清晰,表现在雷达剖面图上就是同相轴不连续。可以说,目标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电性差异是探地雷达探测的基本条件。 图1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 1.2电磁波传播特征 探地雷达的电磁脉冲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v = 其中c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常见介质的介电常数如表1所示。

材质相对介电常数材质相对介电常数 粉质粘土 6 水81 干砂3~5 灰岩4~8 湿砂20~30 花岗岩4~7 金属300 砂岩 6 PVC塑料 3.3 页岩5~15 混凝土 6.4 淤泥5~30 空气 1 海水80 粘土5~40 表1各种常见介质的介电常数 电磁波脉冲在地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为: k= 根据电磁脉冲的传播规律,在地质界面上如果反射系数为负,则相位与发射脉冲相反,若反射系数为正,则相位与反射脉冲一致。如图2和图3,可以清除看到反射波相位的变化规律。 图2

二次雷达假目标的产生和抑制

二次雷达假目标的产生和抑制 摘要假目标的出现给空中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将雷达假目标的出现概率降到最低。本文结合空管二次雷达工作原理,从雷达信号多路径传播、应答信号脉冲特点以及外部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二次雷达假目标的成因及相应的抑制方法。 关键词假目标;反射;抑制 1 假目标的产生与分类 1.1 综述 空管二次雷达,作为管制员的“眼睛”,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二次雷达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对于二次雷达可靠性的衡量,假目标的抑制手段及抑制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假目标,是雷达由于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目标,假目标容易给管制工作带来了误导,甚至影响空中交通的安全。 假目标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多径传播(反射)、异步干扰、绕环效应、二次环绕及虚影目标等。 1.2 多径传播(反射) “多径传播”,即在雷达发射天线、目标和接收天线之间存在一条以上路径的现象。通常雷达发射和接收采用同一天线,天线与目标之间的直线路径称为直接路径,而在雷达天线和目标之间经过地面或建筑物等障碍物反射到达的路径称为间接路径。不同类型的多路径对于雷达检测性能也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常,多径传播是造成二次雷达假目标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多径传播形成假目标的过程,有以下两种情况: 1)询问的反射 当询问波束的主瓣方向上存在着障碍物,询问信号经反射后,被应答机接收,这个询问信号可能引起应答机的应答,而应答信号以直线的方向到达雷达的接收机,即由天线接收,这时就会产生一个假目标。 2)应答的反射 当飞机应答时,由于其应答机的天线是全向天线,故一旦其应答脉冲的反射信号被雷达接收也会产生反射假目标。

雷达原理简介

雷达原理简介 首先,大家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目前用来侦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雷达英文为RADAR ,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所有利用雷达波来侦测移动物体速度的原理,其理论基础皆源自于「都卜勒效应」,其应该也是一般常见的都卜勒雷达(Doppler Radar),此原理是在19世纪一位澳地利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现像,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该原理命名。 都卜勒的理论基础为时间。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而无线电波是随着波而前进的。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无线电波会被反弹,而且其反弹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然而,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率频会随之增加;反之,若物体是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时,则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则会随之减小。下图为都卜勒雷达(Doppler Radar)的基本原理图标: > <==车子朝着无线电波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会增加 <==车子朝着无线电波传送的反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 会减小 速度侦测装置(警方所使用的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侦测到发射出现的无线电波,及反弹回来的无浅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由这两个不同频率的差值,便可以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是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当然,此种速度侦测装置可以将所侦测到的速度,转换为「公里/小时」。也许大家还是无法体会什么是「都卜勒效应」,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都有「听」过「都卜勒效应」。例如:当火车鸣笛或救护车的警报声一

西南科技大学雷达原理试卷及答案

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以典型单基地脉冲雷达为例,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和终端设备等组成。 2、在满足直视距离条件下,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其中天线有效面积不变),将雷达发射信号的频率从1 GHz提高到4GHz,则雷达作用距离是原来的2倍。 3、雷达发射机按产生的射频信号的方式,分为单级振荡式发射机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两类。 4、某雷达脉冲宽度为1μs,脉冲重复周期为1ms,发射功率为100KW,平均功率为100 W. 5、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为=1000Hz,对动目标进行检测。其多普勒频率为,能够出现盲速的多普勒频率等于1000Hz 。 6、雷达测角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即振幅法和相位法。 7、双基雷达是发射机和接收机分置在不同位置的雷达。 8、已知雷达波长为λ,目标的径向速度为v,那么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个部件最不可能属于雷达接收机(C) A、低噪声高频放大器 B、混频器 C、脉冲调制器 D、信号处理机 2、雷达测距原理是利用电波的以下特性(D) A、在空间介质中匀速传播 B、在空间介质中直线传播 C、碰到目标具有良好的反射性 D、以上都是 3、雷达之所以能够发射机和接收机共用一个雷达天线,是因为(C) A、雷达天线是定向天线 B、雷达天线是波导天线 C、首发转换开关的作用 D、雷达天线用波导传输能量 4、雷达射频脉冲与固定目标回波相比(D) A、二者功率相同,频率相同 B、二者功率不同,频率不同 A、二者功率相同,频率不同 B、二者功率不同,频率相同 5、雷达定时器产生的脉冲是发射机产生的脉冲是(A) A、触发脉冲,射频脉冲 B、发射脉冲,视频脉冲 C、触发脉冲,视频脉冲 D、发射脉冲,触发脉冲 6、雷达发射脉冲的持续时间取决于(C) A、延时线的调整 B、3分钟延时电路的调整 C、调制脉冲的宽度 D、方波宽度的调整

雷达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参比

雷达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参比 一、地质雷达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作为工程物探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连续、无损、高效和高精度等优点。探地雷达由一体化主机、天线单元及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率宽频短脉冲电磁波,当其遇到异质体(界面)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见图1,2 )。 图1. 电磁波勘探原理示意图

图2.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 探地雷达勘探流程示意图如下: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是不变的,因此根据探地雷达记录上的地面反射波与反射波的时间差Δ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的埋藏深度H: 式中,H即为目标层厚度;

V是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式中,C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cm/ns;ε为相对介电常数,取决于地下各层构成物质的介电常数。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数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r 可表示为: 式中,ε1、ε2 为界面上、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异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中心频率。导电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中心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反之亦然。 二、技术参比 各国对于雷达的设计理念有所不同,但原理相同。基本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主机、天线和分析软件。经过预先的考察,我室先后联系了意大利、加拿大、拉脱维亚、俄罗斯四国在我国的总代理。在我白鹤嘴水厂出厂管处,对该厂?1600供水砼管沿途进行了相同实验场地的综合管线的探测。经过现场测试的实际效果和后期数据处理以及各仪器不同特性,从这三个部分对现在中国市场上主要的雷达品牌综合对比。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一、雷达的基本理论 1、雷达工作的基本过程 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 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天线采集,并送到接受机,在 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 ,最后在雷达终端上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会通过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方向而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 漂移。该频率的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根据 f d 2v r,即可得到目 标的速度。 3、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技术参数 3.1 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3.1.1 雷达的探测范围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探测范围,又称威力范围,取决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测范围。 3.1.2 测量目标参数的精确度和误差 精确度高低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雷达测量精确度的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3.1.3 分辨力 指雷达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可分为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和俯仰角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距离分辨力的定义:第一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后沿与第二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相接近以致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目标时,作为 可分辨的极限,这个极限距离就是距离分辨力: ( R)min c 。因此,脉宽越小,2 距离分辨力越好

. 3.1.4 数据率 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完成一次探测所需时间的倒数。 3.1.5 抗干扰能力 指雷达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主要的是敌方干扰(有源和无源))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3.1.6 雷达可靠性 分为硬件的可靠性(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衡量)、软件可靠性和战争条件下雷达的生存能力。 3.1.7 体积和重量 体积和重量决定于雷达的任务要求、所用的器件和材料。 3.1.8 功耗及展开时间 功耗指雷达的电源消耗总功率。展开时间指雷达在机动中的架设和撤收时间。 3.1.9 测量目标坐标或参数的数目 目标坐标是指目标的方位、斜距和仰角,此外,还指目标的速度和性质(机型、架数、敌我)。对于边扫描边跟踪雷达,还指跟踪目标批数,航迹建立的正 确率。 3.2 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 3.2.1 工作频率和工作带宽 雷达工作频率主要根据目标的特性、电波传播条件、天线尺寸、高频器件的性能以及雷达的测量精确度和功能等要求来决定 3.2.2 发射功率 分为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所输出的功率称为脉冲 功率,平均功率指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3.2.3 调制波形、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 现代雷达则采用多种调制波形以供选择。脉冲宽度指发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脉冲重复频率指雷达每秒发射的射频脉冲个数,其倒数叫脉冲重复周期。 3.2.4 天线的波束形状、增益和扫描方式 天线的波束形状一般用水平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天线增益用 G 4 A / 2 表示。天线的主瓣在雷达的探测空域内以一定的规律运动,叫做扫

雷达线雕功效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功效

雷达线雕功效?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功效?雷达线雕功效?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功效?关于雷达线雕这个项目其实我关注了蛮长时间了,小姐妹说她姐妹说她雷达线雕俩月后面部塌陷?作为一个爱美得老阿姨这样一个经典得项目肯定是不能错过得了。但是雷达线雕副作用我怕怕,所以做了些功课。在想雷达线雕的副作用、注意事项、效果、恢复之前!大家一定要认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做了雷达线雕后悔了?为什么有人做雷达线雕后效果还不错,真的是物美价廉就是好的吗?所以不是全脸雷达线雕在韩国被禁止,而是禁止不正规的线,不合格的操作者,雷达线雕老了有后遗症麽出现的原因呢?1、雷达线雕种类问题;2、技术问题有些连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如何操作都还没弄清楚的操作人员,那就要注意了;或者某些三天上岗的,其技术也堪忧啊!选择一个正规机构以及优秀操作人员,才是取得好的雷达线雕效果。3、术前术后你服用了胶原蛋白,导致了面部蛋白线的每一个胶原凝结点的基底皮肤细胞曾生程度不一样,可能还会因为你服用的胶原和面部线雕激发自身的胶原重叠,导致整个皮肤重叠的不均匀,出现噩型的曾生和胶原变异,这种情况一般还会出现面部持续红肿、苹果肌下垂、面部僵硬、左右脸不协调、面部出泡等等面部线雕副作用;如果出现面部线雕副作用,那么雷达线雕美容价格后期花的就还要多。4、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很重要,比方说自身细胞内ACMETEA的含量是不是充足,因为雷达线雕琛渡达到筋膜,试想想这根线穿透的地方怎么办?一个针洞怎么办?但是雷达线雕就是运用提拉这个原理,收紧皮肤的,胞体内没有ACMETEA或是缺少帮助修复受损皮肤、链接和修复针洞,蛋白线就会陷入副作用的尴尬局面。 雷达线雕功效?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功效? 哈哈哈,下面讲讲我得一些小感受,先说一下我和医生小哥哥总结的雷达线雕几个坑: 1、不要只看价格,我做之前查了一下雷达线雕的机器,才知道,只要老美的雷达线雕才是有技术支持的,什么是技术支持,简单的说就是做完有效果的,而且美版雷达线雕的机器MD真的很贵,所以啊火眼晶晶的女人们,看雷达线雕的产地要比看男人还要仔细,男人看走眼了,大不了BYEBYE,可是雷达线雕看走眼了,....不说了,想都不敢想; 2、好的机器碰到不好的操作,一样是废柴,所以啊,好的操作者一样重要,雷达线雕温度实在是高,很高,很高,被烫伤可咋办?深度都说直达筋膜层,也许你和我一样没概念,什么是筋膜层?不用懂,只要知道,筋膜层是你皮肤的底线就行了,所以好的操作者你说重要不重要? 2、术前术后管好自己的嘴巴,术后注意事项要做好而且还不能吃胶原蛋白,这点以前我是肯定不赞成的,不是说胶原蛋白是好东西吗?拍!拍!又给自己打脸了,前一阵子张雨绮吐槽胶原蛋白,让她得了什么留,我的医生又告诉我,雷达线雕本身在皮肤基底会形成1万左右的胶原蛋白凝结点,本来自身胶原蛋白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此时你在去服用胶原蛋白,会发生胶原蛋白异常堆积,导致胶原噩性曾生、做完雷达线雕脸红肿干痒、面部僵硬、面部不协调、凹陷等问题,这点是大多数女性出现雷达线雕副作用的原因之一。所以这就是圈里圈外的区别,可别像我用圈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