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习资源包的开发与应用

学习资源包的开发与应用

学习资源包的开发与应用
学习资源包的开发与应用

学习资源包的开发与应用

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明显落后于轻度智障儿童,当下拼音教材从内容取材和编排上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学习干扰较大,本研究以直观性、差异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基于实践,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拼音学习教材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资源包的重构,并以此教学资源包为实践和反思,为寻找适用于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拼音学习提供支持。

拼音教学是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也通常被忽略,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原本就很抽象的拼音教学变得更加困难,而实际情况又要求培智学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审视这一课题,因为越到高段,随着轻、中度学生的识字亟待扩大,就越需要拼音来辅助学字、认字,而对于重度学生,拼音教学更是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听觉和矫正发音缺陷的有效手段。加之,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在智障学生走入社会后可以借助拼音输入法来使用手机、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简单通讯、娱乐。

(一)当下培智学校生源因素。

随着智障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中、轻度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使得培智学校生源发生了变化,招收的对象已从过去的轻、中度转向重度,甚至是伴有多重障碍的极重度智障儿童。以我班为例,全班6名学生,轻度1人,中度3人(其中1人伴有多动,2人伴有自闭),重度2人(同时伴有语言障碍)。在教学拼音前我对我班中重度学生的认知和拼音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重度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的优弱势差异还是比较明显,但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以最直观、真实的事物表象阶段,所以拼音教材因尊重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和认知规律而选择适当的图片进行编写。

(二)适合当下培智学校的教材资源没有。

当下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资源中,以使用人教版1992出版的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教科书第一册(以下简称“培智拼音教材”)居多,也有使用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普小拼音教材,还有的也在互联网上下载使用拼音教材。这些教材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不足,并不能更好、更全面地与智障学生的认知、兴趣相结合,智障学生接受知识将存在很大的难度。培智拼音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1.图片素材不利识记。

不足之处:对于帮助识记拼音的配图,既要有“音”的配图,也要有“形”的配图,最好是找两者合一的配图,因为识记的东西既形象又可以联系到发音,对智障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就可以在同一幅图上编儿歌,记住“形”和“音”。只有识记“形”的图片或只有“音”的图片,智障学生往往会在儿歌提示下写出这个拼音的形,但不会读,或会说拼音的音,但不会认,如看见“伞柄弯弯”,会写出“t”但不会读,看见乌鸦会说“u”,但不会写“u”。

2.干扰因素多。

1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1)声母的页中有声母和单韵母结合的轻声及四声,如“mɑ mā má mǎ mà”,韵母的页中也有四声;

(2)整读音和发同一音的韵母安排在一起,并有四声。

(3)图片与音节的配图应用,配图中有一个或多个音节。

这三项内容都放在同一页中都会干扰学生的任何一部分的学习,最好把教材再细分:新学每个拼音时,都做一个资源包;复习时,把一组音节再融合在一起,再做一个资源包。

普小的各类教材都是一组音节一张,内容更多,干扰因素也更多,而相对的图片更少,内容对智障学生来说更抽象,但可取之处是图片与时代吻合,有的图片能把“形”和“音”都包括。

一、中心概念界定。

拼音学习资源包:专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教学包。根据学生学习拼音知识或技能的需要,包内选择配备学习拼音的活页印刷教材及配套的电子材料。学生们可以按照包内程序的指导,制定进度以安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本课程的概念和设计中,还包含了课题主持人有意识地把日常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课程材料和资源进行整合。

二、拼音教材的开发与应用。

(一)开发的理论依据

1 直观性原则:内容呈现直观,搭建思维桥梁

对于低段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直观、单一的情景和学习内容更易接受。直观性原则不仅是图片的直观,还需教材呈现语言的直观。一般的拼音教材中,呈现的内容都是浸润式的学习,一篇课文中往往不出现汉字儿歌,只有一副图片和若干个拼音字符,而且呈现的图片小、内容多,学生对这样的教材,本身就不认识拼音,会觉得更加无从下手。基于此,我在学生使用的拼音学习册中,每一个拼音都配有相对应的图片,在学习中尽可能让学生对课文插图感兴趣,当老师提问时学生经常看图片提示就能发出相近的音。

2 差异性原则:编排形式多样,兼顾个别差异

我国现在的特殊教育班级学生的安置普遍是按年龄层次一批批招收,每个班级中学生的类型各不相同,智力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也相差明显,因此学生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在当今个别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材的设计也要力求体现差异性原则。基于此,编写拼音教材,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优势,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如儿歌、绘画、视频动画等。拼音教材的设计中,将一些普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设计在每一课的最前页,内容呈现要单一,重点突出拼音字母的音和形。同时,还要设计一些能力提升的选择性学习内容,让能力好的学生或家庭积极配合的学生进行巩固与拓展学习。

3 实用性原则:尊重学生兴趣,走进真实生活

培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孩子能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适应生活,拼音教材的内容选择时,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发掘。在培智拼音教材中,ang的配音图片是一口大水缸,in 的拼音图片是一只手在做印刷的动作,iu的配音图片是一张邮票等等,这些配图与当下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去甚远,普通孩子都不太能理解,更何况是中重度的智力障碍孩子。这些图片已缺少时代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选编图片时就要考虑这些因素,尽可能地借助学生自己的生活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较好的帮助理解抽象的拼音。

在课文的拓展板块,也要考虑学生能在生活中应用拼音,设计一些通过拼音搜索功能,

在电脑上查找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这样的题型。让学生学有所用,感受拼音带来的作用,使拼音的复习巩固由枯燥乏味的抄写、诵读,转化为真正的生活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清醒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本身包含着教师大量的决策过程,而这个决策过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分布,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数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但是,由于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对象。所以,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途径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从中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和社区资源,使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在现实中的作用;运用种种声像手段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技能、口头表达能力、无私的行为及其他可观察的业绩。 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奋力达到的目标及其意义等。 二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各门课程的选材不但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比如, 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一主题的资料;布置作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题目;各种练习材料的具体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和编排。 三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教学用具的开发和使用要因地制宜,简便实用,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能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能通过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如:人文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的技能清单:要求:学生整理 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作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模式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①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②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③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微课背景: 2013年,微课概念在教育界爆发,得到教育界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追捧。同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全国性的微课大赛。这次爆发,不是偶然的,是一次酝酿了很久终于喷薄而出的教学资源建设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是教育界专家们敢为先行的结果。早在2010年,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就已经在佛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 胡铁生老师界定的微课概念: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又名微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过去,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基层学校都曾经录制过大量课堂实录、名师课堂等等。但是这种满堂录的录像课,镜头频繁地从埋头学习的学生切换到激情讲课的教师,观看视频的学生无法像视频中的学生一样学习本课讲授的内容,也无法看到教师的完整板书过程、屏幕展示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录像对学生学习来说意义并不大。问题的根源在于,录制这些录像的定位模糊不清,展示教师风采、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多重目的混杂在一起。我们录了那么多录像课例,竟然没有多少是用于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这,有违资源建设的初衷,它是教育资源建设理念滞后的产物!微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孕育出来。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课处于爆发前期。相关的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探索在我校这样一所普通初级中学中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有如下重要意义和价值: 1、理论认识的意义。可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 2、学生自学的意义。适合于我校学生自学,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它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 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 4、优化资源质量的意义。由于微课的概念不贪多求全,只要求某一微知识内容合理呈现即可。我校教师可集中精力对微课内容浓缩精炼,优化资源质量。 5、资源共享的意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使用其他兄弟学校做得好的微课,也期望我校教师能够为微课发展添砖加瓦,能够有我校的优质微课辐射到其他兄弟学校去。 6、资源库建设上的创新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

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例析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石家庄九中李劭辉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在人教版教材框架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并探讨了其它两个现行版本教材的相关章节中素材如何借鉴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中,研究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不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空气课标其它版本教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迅速渗透,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多, 如何更好地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异创新、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教学资源开发活动更加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以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我将分两个部分来对这块内容进行分析。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第二部分:教学资源整合设计。首先我们来看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4. 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 课标提出:“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标准》还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本主题的教学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资源整合设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几个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 沪教版: 本部分知识出现在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中。与人教版相比,沪教版教材在教学内容?章节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在内容编排上讲究分类学习,有关我们身边的物质——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水等知识在第二章集中编排。而我们知道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空气、水、二氧化碳是以独立单元的形式编排的。 教材的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取学生熟

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含义 资源(resources)的英语释义是:①something that can be used for support or help;②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a difficult or troublesome situation effectively;③ initiative等。可见,“资源”所涉及的内容既包括物质方面的资源(material resources),如材料、设备、资金等,又包括人力方面的资源(human resources),如人才、智力、策略等。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方面的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英语教材: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英语教材资源主要有教科书及其配套的录音带或CD、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册、挂图、多媒体学习光盘、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依据高中新课程的特点,教材资源中除了必修课程教材外,还应有体现多样化、多元性和多层次的多种限定选修和非限定选修教材,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进行选择性学习。 教学设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英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英语课程的教学设施和客观条件资源的范畴也越来越广泛。教学设施资源主要有教室(含多媒体教室、视听室和供不同选修课同时进行的专用教室等)、桌椅、录音机或VCD、DVD机、电脑、学校教学网络、图书馆等等。 文字音像:有助于英语教学、拓宽英语学用渠道和发展综合运用能力的图书和音像出版物(包括引进或国外的出版物)、英语报刊和杂志期刊、广播、电视和电影等,都是实施英语新课程中师生可选用的资源。 网络信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大量的、多层次的媒体、英语教育服务和教学等丰富的资源。 非物质方面的资源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和人才及其智力资源。 二、教材资源的选择和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入发展,我国英语教材的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和学校在选择教材资源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教材资源的选择一定要体现民主和公开透明性、科学性和开放性。选取工作要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有关专家、教研部门、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和协商。可采用招标、研讨、公示等手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资源选择的对象。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与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一课时,教材上的材料并不是很多,只是简单的分为四个部分: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如果照着教材上这样上课,可能用不了半节课就能把内容讲完了,而且学生对书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应该也不会很感兴趣。 于是,我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准备了电话、信封、身份证、制作的门牌号等材料。在“说一说”活动中,我跟学生模拟通电话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110、112、114……这些到底是什么号码,同时当天正好是3月15日,我对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了简单介绍,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看一看”活动中,我组织学生观看我手里的信封并且用手里的白纸自己制作一张信封,学生学会了怎样书写信封,同时我用投影让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也增长了学生的认识;在“比一比”活动中,我拿出身份证,让学生猜我是几几年出

生,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让学生了解了有关身份证的常识;在“做一做”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给宾馆出谋划策,给各个房间编号,最后请学生拿着我手里的门牌号去找房间,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息的巨大作用。 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式多样,很好的完成了课程培养目标。在某些方面,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书上的知识,还有所拓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跟学生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每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对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里教学资源中最直接、最亲密、最显现的资源就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宣传长廊、科技室、展览室等以及校园环境。因为这些资源方便、快捷,所以应充分挖掘,让可以利用的校园教学资源活起来。下面就让我具体谈一谈我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优化教室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大部分知识也是在教室里学到。我们要着力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教室除了要有学校统一规范的布置外,还要有适合于本班实际的文化布置特色。如教室里特色角、学习园地、抬头标语要焕然一新;图书架上要摆放着各种图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利用学校红领巾电视系统,为学生定期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片以增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也可从学校音像馆租借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文化百科知识等的教育碟片来辅助教学增长学生文化知识。 2、发挥图书馆资源库的作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图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医疗卫生、环境科学、少儿百科,是学校内教学的资源库。这里面也同样有和语文知识内容相关的图书。我校图书馆现存书三万多册,对每本书进行电子编号、分类存放。图书馆还建设了电子阅览区,让学生在广阔的电子书海中遨游。学校图书馆为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凭图书借阅证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同时,每个班开设图书阅读课,通过图书阅读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等有效激发学生你追我赶自主读书的热情。 3、开发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 校园环境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现的校园景点中那碧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逼真的假山、高大雕塑和壁画以及其他设备设施成为学生文娱生活、养育熏陶的好地方和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好素材。隐性的是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丰富多彩的语文综

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和公平竞争意识、顽强拼搏精神、遵守规则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首先要突出资源的教育性,要能使资源较好地促进体育课程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的作用得到发挥。 (二)健康性原则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所有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在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时,就要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的作用。 (三)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因而,在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四)安全性原则 在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确保学生在运用资源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时的安全性。 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师。教学实践证明,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其本身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资源,是体育教学资源最重要的载体。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体育教学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教师以创新的意识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对于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应创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的体育特长得以展示,通过各种比赛,兼代体育课或参与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等形式来发挥他们的潜能。 2.学生。学生是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是体育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学生将自己的问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

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一般地说,教育技术指的是一项专门技术,即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这是教育技术概念的基本内涵.教育技术在实践意义上指一个特定的时间与研究领域,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特定的理论和原则,借助技术手段(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和技术方法(对教和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技术,简称系统方法),来分析,解决与教与学问题所涉及的一个特定的实践范围.随着现代学习理论和人工智能理论,脑科学以及新信 息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在系统研究整体论方法的运用下,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时间必将推向更新的高度,并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认为教育技术就是教我们学会许多的科技知识,尤 其是在教育方面的,因为我们是师范类的学生,最主要感觉是要学习课件制作方面的知识。 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微观领域的知识理论而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的气氛浓了,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影响非常重大,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在教育教学领域,目前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变化最快、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教 育技术。近几年教育技术领域的论文发表非常多,基本上是按指数形态增长,这就反映了这 个领域是非常活跃的。 其次,信息技术对我们国家教育领域的战略决策的落实有基础性的支持作用。 再次,信息技术变革了课程的表现方式。在学校里,课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教材,教材的表现 方式慢慢在发生变化,比如苏教版的教材后面附了一张光盘,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教材内容的 改变,数字化是必然的趋势,现在就有一些Flash书,点读机,都是教材的不同表现方式, 能够增加教材的表现力。 最后,信息技术改变了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和内涵;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 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提高。 第五,信息技术还能改变评价方式,真正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发展性评价。现在,都要求给学生建立档案袋,如果用纸来记录,一个班级的孩子的信息搜集起来都很困难,何况一个老师要教几个班?但是如果有了信息网络技术就不一样了,可以真正地实现即时记录。 4.为什么要用教育技术?你认为教育技术对新课程改革会产生什么影响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就是指为了保障与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与改编,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与,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与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

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与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就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瞧得见的也有瞧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就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就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与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也就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与自我方面,指当地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资源。强调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内容线索,意味着地方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疆域的束缚,意味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得以保障。 2.从支持课程的范围来分。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备课讲稿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 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目标的开放性和实施过程的动态性必然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和支撑。课程资源本身往往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课程资源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教学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教学的内容,课程具体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设计,这就涉及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二)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学校内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选择与设计。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且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是课程内容本身。 (三)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活动方式 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校内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园地等;校内人文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又称显形资源和隐形资源。有形资源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能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 无形资源指附着于一定的物理形体,不能被看得见、摸得着,却以潜在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包括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等。 (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与微课资源的开发

微课的主要特点与微课资源的开发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 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顾名思义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同时也应该包括一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综合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老师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效率,也为创造有活力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课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也是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条件和保障。与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为教学的实施提供条件和保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教学提供条件和保障。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重要意义。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开发利用多种生物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深化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比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 探究式”学习方式等。而化学学科的独特性,又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比如:实验资源、多媒体资源、模型资源等,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比如:可利用的学校课程资源有化学实验室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化学文献、化学教学软件、投影仪、音像资料、生活经验等。从各种媒体中也可获得更广泛的化学课程资源。 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学科和

目标教师在使用资源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科的特殊性以及这节课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容易被唤醒的,如果他们的学习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只要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就能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信息技术最可能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比较大可能性和比较好的视听觉效果。二、尊重学生,共享资源备课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上课前就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而课堂上的使用仅仅只需要几分钟。如何使收集到资料能够有效运用呢?老师可以这样做的: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要求找出概念、定义,读熟例题,可以参考相关辅导资料,有疑问的、有不同见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出标记。每节课开始时让学生阅读教材,借此检查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在学生阅读时老师来回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要学习内容的预习情况。这样做,大致了解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定义、应用题理解程度,还知道了学生在哪些方面比较困难,灵活调整教学的侧重点。而让学生参与到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提高了老师所准备的资料的时效性,也促使老师更加精心地去把握住教材与学生。从老师自身来讲,老师在备课、上课、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并且在教学流程中地位是与老师平等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在学习中,学得积极、有趣,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为自主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灵活运用,注重生成当老师们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源,就要合理灵活地利用这些资源,首先,老师们资源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教学重点,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江苏省阜宁师范附属小学 二OO六年四月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纲要的指导下,有关网络教学、课程整合等方面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形成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教学范式及网络教学资源,但实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没有摆脱课堂教学的巢臼,教学资源也仅仅是围绕某一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没有形成大的体系。 面对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关注“课堂”逐步转向关注“学生”;从关注“资源”如何为学生服务,转过来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资源”,这为开展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实验研究课题,作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改变传统的唯“教材”主义是从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观,使学生能够动态的进行大纲规定教学内容体系的学习,实现教学的创新,同时,也为新的教材体系的编制提供参考。 二、概念的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本课题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有效整合:适时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学科主题学习: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性学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的建议的主要特点是: (1)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2)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学科课程资源,强调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3)大部分学科都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了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 (4)各学科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反映了现代的对话与交流、合作的课程观。 (5)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数学课堂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类型有: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包括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去教师和学生以外的所有资源。有效使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而由于绝大多数课程资源直接面对课堂教学,所以其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就是具有“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学生群和教师群,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这使得对于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而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任务。

一、文本资源开发与利用 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其中,关于教材与教师用书开发的建议在第十四章专门论述,因此,这里仅论及其他文本资源开发。通常,文本资源是事先规划、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而言的,具有系统性强,长期利用,使用方便,制约少(相对正式的教材、教师用书而言)等特点。以下仅就几种常见类型的文本资源为例,论述其开发与利用的基本要点。 1. 学生用教学辅助材料 此类资源主要包括学习辅助材料(学习辅导用书、练习册等),数学科普读物,校本教材等,读者为学生。以基本功能划分,学习辅助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相关数学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附加”的学习内容。 ⑴学习辅导用书 此类材料更多带有讲解、指导、总结、延伸等方面的作用。具体使用对象可以是数学学习方面有特定困难的、或者有进一步需求的。因此,这一类辅导用书开发的基本要点为: ①围绕具体课程内容展开:文本的基本结构应当以相应教材为依据,以教材中的重难点为主题,从学习方法、辅助素材、背景知识、拓展延伸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②针对不同使用者需求编排: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着力于阐述重难点与先前所学内容的内在关系,以及由此而引出新内容,以及对新内容基本要求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微课制作技巧及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任庆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学习研究中,首当其冲地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在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微课”等新鲜的词汇,外来因素的推波助澜,和内在因素的要去尝试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课题的一些原始的想法。在研究过程中,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收获,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汇报如下:“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6到8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微课”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在学习中,学生呈现的差异是存在的。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如果做了微课,让孩子反复观看,他可能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做的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在美国,“可汗学院”家喻户晓。萨尔曼·可汗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专家,在给表妹辅导功课的时候,他开发了在网上授课的先例,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可汗学院”,被比尔·盖茨所称赞。“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翻转课堂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二、课题的前期准备 1、方案的制定 课题准备阶段,课题主持人带领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研讨,学习制作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理论,看网易公开课,有关于“可汗学院”的课程介绍。在准备阶段,我们学习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对“翻转课堂”一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也探讨了怎样翻转课堂,课题组成员胡媛媛老师参加了徐州市微课“培训,并在鼓楼区进行了微课制作讲座。课题组成员都参与了微课的开发与制作,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学习讨论,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2、研究的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