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改进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探索

关于改进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探索

关于改进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博物馆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而

在博物馆中,文物保管库房作为文物的重要存储区域,其照明环境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很

大程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的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效果,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

定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如何改进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的照明环境,保障文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首先,要解决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大照明设备的更新力度。现

在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管库房还使用着传统的荧光灯、白炽灯等老旧灯具,这些灯具不仅

能量消耗大,远不如LED灯具节能环保,而且会引发光照损伤等安全隐患,对文物保存造

成不利影响。

为了提升文物保管库房的照明环境,可以考虑采用LED灯具。相较于传统的灯具,LED 灯具功耗低,使用寿命长,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基础上,可以起到更为节能的作用,同时还

可以降低光照损伤的风险。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保护文物的目的,还能同时降低照明环境的

成本开支。

其次,为了更好地保障文物的保存,文物保管库房的照明环境需要具备恒温恒湿的特点。保管库房内的文物通常是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影响的,其中温度和湿度是影

响文物保存的最主要因素。要想保证文物的质量,需要文物保管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

恒定,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

实际上,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静态和动态控制是决定文物保存的关键,可以采用

监测和调控系统来实现。通过利用多种传感器监测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等指标,并实时反

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监测数据以及库房内的光源情况进行控制,实现库房内环境

的自适应调节,使文物保存在良好的环境下。

另外,对于文物保管库房内的石质文物和熏染文物,特别是对于的日本黑色熏染文物,由于其防护性不佳,容易受灰尘附着和氧化损害,因此需要对照明环境进行更严谨的保护。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带滤光片的LED灯,以减少波长和强度的损伤,也可采用非紫外线LED灯或高CRI值的LED灯进行照明,以提高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效果。

总之,在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改进上,我们应该采用更先进、更安全、更

经济的LED灯具,使用监测和调控系统,实现恒温恒湿的保护,以便更好地保护文物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应开展一系列的文物保存和修复技术,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因为只有保护了文物,才能让历史更加真实,文化更加丰富,未来更加美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浅论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及调控措施 博物馆展厅是文物陈列展示的场所,是博物馆最直接与公众沟通的界面。为了保护展 品不受损坏,博物馆展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控制和文物保存措施。 首先,博物馆展厅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文物展览的理想温度为18℃至24℃,湿度为40%至60%,并且这两个因素的变化应该被控制在±5%以内。在具体的展厅中应设置温湿度监控仪,实时对展厅进行监控,发现温湿度变化异常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修复、调 节措施,以保护文物展品。同时,展厅中应配备空调、加湿、除湿设备等机器设备,维持 稳定的温湿度条件。 另外,博物馆应严格控制自然光的进入。过多的自然光会破坏文物颜色、组织结构和 表面结构,同时还会引起温度上升和紫外线辐射等问题。因此,博物馆展厅应尽量避免自 然光进入,通常会采用磷光灯、LED灯等非自然光源取代自然光源。在使用灯光时也要注 意灯源类型和亮度的控制。 此外,博物馆展厅还需要实行空气净化和防火措施。博物馆的展厅内通常有很多人员 进出,不可避免地会带入灰尘和其他污染物。因此,展厅内应配备空气净化器和粉尘机等 设备,确保展示环境的清洁。防火也是展厅环境的重要部分。展厅内通常都有照明、插座、电线等电气设施,电气设施的故障可能会引起火灾。因此,博物馆应严格执行防火措施, 如安装灭火器和防火排烟设备等。 最后,展品管理也是博物馆展厅文物保存环境的关键部分。要保证展品安全保管,需 要博物馆考古部门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对于易损粘土文物进行特殊保护和温湿度 控制;对于金属文物进行腐蚀保护和防锈处理等。 总之,博物馆展厅的文物保存环境和调控措施是博物馆保护文物重要的一环。只有保 证稳定的环境和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保护好珍贵的文物展品。

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

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 1.环境控制:博物馆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以保护文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温湿度的控制可防止文物因湿热或干 燥而发霉、腐蚀或开裂。光照的控制可以防止文物长时间暴露在强烈光线下,以减少光线对文物的光化学反应和颜色的褪色。空气质量的控制可以 防止文物受到化学污染物或悬浮粉尘的侵害。 2.安全防护:博物馆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护文物免受盗窃、损坏或破坏。这包括安装监控系统、警报系统、防火设施和保安人员等。博物馆还会对 文物进行定期巡检,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3.防灾减灾:博物馆采取预防性措施来防止自然灾害对文物的危害。 这包括地震防护、防洪、防火和防霉等应对措施。博物馆还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4.文物保管:博物馆为文物提供安全的保管环境,防止文物遭到意外 或不必要的损坏。这包括制定合适的文物保管标准,使用专门的保管设备 和储藏盒,并记录每个文物的位置和状态等。博物馆还会对文物进行定期 检查和整理。 5.文物展示:博物馆在展示文物时采取措施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文物的 损伤。这包括使用适当的展示柜和展示了,以减少文物与环境的接触。博 物馆还会制定特定的展示规则,例如限制触摸文物、限制光照时间和限制 参观人数等。 6.维护保养:博物馆对文物进行维护保养,以延长其寿命。这包括定 期清洁和修复文物,以及制定合适的保养计划和方法。博物馆还提供培训 和支持给维护保养人员,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

7.文物研究和记录:博物馆进行文物研究和记录,以进一步了解和保护文物。这包括文物鉴定、分类、编目和图像记录等。博物馆还进行文物科学研究,以了解文物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为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8.社会教育和意识:博物馆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和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这包括举办展览、讲座和培训等。博物馆还与相关机构和学术界合作,推动文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 总之,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文物的物理性质、环境和社会因素等。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才能保护好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使其得以传承和弘扬。

关于改进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探索

关于改进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博物馆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而 在博物馆中,文物保管库房作为文物的重要存储区域,其照明环境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很 大程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的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效果,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 定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如何改进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的照明环境,保障文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首先,要解决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大照明设备的更新力度。现 在很多博物馆的文物保管库房还使用着传统的荧光灯、白炽灯等老旧灯具,这些灯具不仅 能量消耗大,远不如LED灯具节能环保,而且会引发光照损伤等安全隐患,对文物保存造 成不利影响。 为了提升文物保管库房的照明环境,可以考虑采用LED灯具。相较于传统的灯具,LED 灯具功耗低,使用寿命长,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基础上,可以起到更为节能的作用,同时还 可以降低光照损伤的风险。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保护文物的目的,还能同时降低照明环境的 成本开支。 其次,为了更好地保障文物的保存,文物保管库房的照明环境需要具备恒温恒湿的特点。保管库房内的文物通常是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影响的,其中温度和湿度是影 响文物保存的最主要因素。要想保证文物的质量,需要文物保管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 恒定,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 实际上,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静态和动态控制是决定文物保存的关键,可以采用 监测和调控系统来实现。通过利用多种传感器监测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等指标,并实时反 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监测数据以及库房内的光源情况进行控制,实现库房内环境 的自适应调节,使文物保存在良好的环境下。 另外,对于文物保管库房内的石质文物和熏染文物,特别是对于的日本黑色熏染文物,由于其防护性不佳,容易受灰尘附着和氧化损害,因此需要对照明环境进行更严谨的保护。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带滤光片的LED灯,以减少波长和强度的损伤,也可采用非紫外线LED灯或高CRI值的LED灯进行照明,以提高文物的保存和展示效果。 总之,在博物馆文物保管库房照明环境的改进上,我们应该采用更先进、更安全、更 经济的LED灯具,使用监测和调控系统,实现恒温恒湿的保护,以便更好地保护文物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应开展一系列的文物保存和修复技术,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因为只有保护了文物,才能让历史更加真实,文化更加丰富,未来更加美好。

仓储行业的博物馆文物保管与管理

仓储行业的博物馆文物保管与管理在当代社会中,博物馆在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文物保管与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的仓储行业,也承担着保护文 物的重要责任。本文将围绕仓储行业的博物馆文物保管与管理展开探讨,涵盖保管环境、保管技术、文物移库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一、保管环境 在仓储行业的博物馆文物保管与管理中,保管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保管环境应具备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由于文物对环境的敏 感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其次,光线照 射也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防止紫外线和可见光对文物的破坏。此外,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的设置也需要考虑,以确保文物的安全存 放和保护。 二、保管技术 在仓储行业的博物馆文物保管与管理中,各种保管技术的应用对于 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首先,要确保文物的妥善包装。不同材质、形 状和尺寸的文物需要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以保护其在储 存和搬运过程中不受损。其次,要使用专业的文物保管设备和工具, 如文物货架、文物箱、保护垫等,以确保文物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此外,还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分类、 记录和标识,以便于后续管理和查询。 三、文物移库

文物移库是仓储行业博物馆文物保管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 物移库不仅仅是物理动作的搬运,还涉及到文物信息和保管记录的迁移。首先,在文物移库前,需要做好详细的文物清点和文物状况检查,确保文物的完整和安全。其次,在移库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 流程,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证文物在搬运过程中不受损。最后,在移库完成后,要及时更新和迁移文物的相关信息和保管记录, 确保文物的再次查找和管理的便利性。 四、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仓储行业博物馆文物保管与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文 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对于文物的安全保护显得尤为 重要。首先,要加强人员管理,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的 人员能够接触和管理文物。其次,在保管场所设置安全设施和监控系统,加强对文物的监督和保护。此外,还需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 培训,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最后,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保护和管理好博物馆的文物。 综上所述,仓储行业的博物馆文物保管与管理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在保管环境、保管技术、文物移库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需要采 取适当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以保证文物的安全和完整。对于保管人员 来说,更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博物馆文物的长期保存和 传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保管与管理,才能让博物馆的文物得到更 好的保护,并继续为社会大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浅析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与利用策略

浅析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与利用策略 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保护与研究文物的重要场所。文物藏品保护与利用是博 物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从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两个方面对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 与利用策略进行浅析。 一、文物保护策略 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文物馆藏品传承与利用的基础。文物保护策 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保护:博物馆应通过合理设计建筑,选用环保材料,提供适当的光照、温湿 度等环境条件,以保护文物不受环境因素的损害。 2. 照明保护:合理照明是文物保护中的重要环节。要采用低照度照明和无热辐射照 明方式,避免过强光照对文物的直接照射,降低光照对文物的损害。 3. 温湿度控制:文物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非常严格,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 对文物造成损害。博物馆应该安装控温设备和湿度监测设备,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环 境。 4. 文物保护材料:选择合适的文物保护材料,如酸性纸张、酸性胶带等应被禁止使用。应使用无酸纸张、无酸胶带等保护材料,以降低文物与保护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损 害。 5. 妥善保管:文物保管工作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博物馆应设置专门的文物保管 场所,合理布置文物,定期进行文物清理、修复和检测工作,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稳定 性。 文物利用是指博物馆根据文物的特点和所处社会环境,合理运用文物进行展览、研究、教育等活动。文物利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展览利用:通过展览,将文物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展览策划上,可以采用分区域、分主题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展示文物,增加观众的参与 感和体验感。 2. 学术研究利用:博物馆应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加强与各大学、 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开展学术会议、讲座等活动,提升文物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 3. 教育利用:博物馆是公众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讲解、教育活动 等方式,将文物与教育相结合,提供教育资源,培养公众的历史、文化意识。

浅析基于天津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的环境控制

浅析基于天津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的环境控制 天津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天津博物馆采取了预防性保护措施,其中就包括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有效地控制室内空气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保证文物长期保存。 天津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的环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室内温湿度、光照、空气流动等方面。控制室内温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物长期保存需要相对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在天津博物馆,他们采用了恒温恒湿系统,通过空调等设备控制室内温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文物受潮、霉变等问题的发生。 光照控制也是文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方面。过强的光线会使文物颜色变淡,甚至损坏文物表面,因此天津博物馆采取了在展览馆和存储区设置特殊的窗帘、玻璃等装置,以控制室内光照强度,保护文物不受光线损害。 空气流动也是需要控制的因素之一。在天津博物馆,他们通过设置空气净化和过滤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灰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积累。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文物不受污染的影响。 天津博物馆的环境控制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控制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能源消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环境控制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既增加了博物馆的运营成本,也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提高环境控制设备的能效和减少能源消耗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人为因素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对于环境控制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天津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的环境控制系统在保护文物安全、提升参观者体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环境控制系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不断创新,提高设备的能效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同时节约能源,推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希望天津博物馆在未来能够继续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文物展示以及参观体验。

落实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几点方法

落实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几点方法 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细心、周密的安排和管理。以下 是几点能够提高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方法: 1. 建立科学的文物库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文物库房管理制度,明确文物的保管、入库、出库、移库、借阅和归还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文物库房管理的 规范化和标准化。 2. 做好文物库房的环境保护:确保文物库房的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等环境条件 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避免因环境条件不当导致文物受损。 3. 做好文物库房的安全防护:加强对库房的安全防护工作,包括安装安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确保文物库房的安全性。 4. 做好文物库房的防火工作:建立完善的库房防火设施和防火措施,定期对文物库 房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防火演练,增强文物库房的火灾防范能力。 5. 做好文物库房的清洁和防虫工作:定期对文物库房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避免灰 尘和虫害对文物的损害,保持库房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6. 做好文物库房的文物管理:建立科学的文物登记和账库管理制度,对每一件文物 进行详细的登记和分类,并进行定期盘点和检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 做好文物库房的文物修复与保养工作:建立完善的文物修复与保养制度,对需要 修复的文物进行专业的修复工作,并定期对文物进行保养和检查,保持文物的良好状态。 8. 做好文物库房的文物展览工作:根据文物的分类和特点,进行合理的陈列和展示,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了解文物,提高文物展览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安全防护、防火工作、清洁和防虫、文物管理、文物修复与保养以及文物展览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只有综合管理好这些方面, 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物,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馆藏文物库房保护措施

馆藏文物库房保护措施 一、背景介绍 在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中,馆藏文物库房是保存和保护文物的重要场所。库房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馆藏文物的安全性和长久保存。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物库房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库房选址与设计 2.1 库房选址 •选址应考虑库房与其他区域的分离程度,避免与办公区、展览区等相邻;•库房应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避免水灾等自然灾害; •库房选址应避开高压线、磁场等对文物可能产生潜在危害的因素。 2.2 库房设计 •库房应具备结构牢固、耐久、防火、防盗等功能; •库房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应科学合理,能够稳定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库房的灯光系统应采用无紫外线、红外线辐射的照明设备。 三、保护控制系统 3.1 准入控制 •库房应采用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 •库房内应设立监控设备,以实时监测人员及其行为。 3.2 环境监测 •库房内应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 •环境监测数据应定期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3 防火系统 •库房内应配备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和维护; •室内物品应采取防火处理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 3.4 防盗系统 •库房需要安装闭路监控系统,监控全天候保护; •库房出入口应设置门禁系统,控制人员出入。 四、文物保管与管理 4.1 分类保管 •馆藏文物应按照分类学、艺术史或年代等进行分类保管; •文物的保管位置应有序、明确,便于管理和寻找。 4.2 文物整理与修复 •文物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修复和保养; •文物修复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4.3 文物档案管理 •库房应建立文物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文物登记、存储、借阅等信息的录入和管理; •档案管理需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4 文物移动管理 •文物出库需要经过严格的手续和程序,确保记录准确; •文物搬运时应采用专业的搬运工具和方法,避免对文物造成损伤。 五、应急预案与培训 5.1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库房保护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要定期演练、修订和完善。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文物保存环境实践与研究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文物保存环境实践与研究 作者:***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3期

摘要:馆藏文物保存不当所造成的损坏与其长期存放的环境有关。科学的检测、评估、调控文物保存环境,使文物处在“稳定”“洁净”的环境之中,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目标。文章从预防性保护理念出发,结合金华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内容,将实施前后温湿度、照明条件、空气污染物等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探究如何改善文物保存环境。

关键词:预防性保护;文物保存环境;金华市博物馆 DOI:10.20005/https://www.sodocs.net/doc/b119109261.html,ki.issn.1674-8697.2022.03.013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馆藏文物是稀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因此,文物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已迫在眉睫。 1 预防性保护理念的产生与发展 1.1 国际上对文物保护的推动 18世纪前,世界范围内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都是零散且不系统的。直到20世纪初,在文物保护学者不断试验下,发现环境因素对馆藏文物的破坏是可以控制的,且可以将损害降到最低。1930年,罗马艺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文物预防性保护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馆藏文物的保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63年,布兰迪出版了《文物修复理论》一书,标志着文物保护科学理论已逐渐形成,书中提出的“最小干预”“可再处理”“可识别”“可逆”这四项文物保护基本原则,至今仍被广泛应用。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其中,“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比在文物实体上进行处理更为必要”,这一理念意味着监测和控制文物环境成为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一系列国际性文物保护组织先后成立,正积极推动着文物预防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1.2 我国从文物保护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 国内文物保护事业起步较晚,最初的文物保护是被动地修复。直到1956年,我国派出留学生赴波兰学习现代文物保护技术,回国后他们分别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甘肃省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保护实验室。这三所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传统文物保护工艺。近十年,随着国家对文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人员配置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业内大众对于文物的保护认知已从被动地“修复”转化到主动地“预防性保护”,但如何有效地开展预防性保护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2 金华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概况 2.1 金华市博物馆简介 金华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教育研究和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地级市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13600平方米,展厅面积4700平方米,设有5个常设展览,收藏文物与古籍共42000

博物馆照明设计分析

博物馆照明设计分析 2011/4/13 作者:来源:博宝艺术网网友评论:0条 博物馆展厅内的采光照明有它自身的标准和必备条件。诸如调节展览区域给予参观者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有效地控制色温以达到文物展品观赏的最佳效果,以及充分考虑减少光辐射对文物展品的损害,保护文物等等。因此采光照明是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国家博物馆“国家宝藏展”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国11家博物馆进行了巡回展示。期间我们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和调研,并针对有关博物馆照明问题适时做了随机采访。 国家宝藏展采光照明的运用 关于照明方式,11家博物馆的展厅中,只有一家博物馆因展厅的特殊性,利用两个展厅衔接的通道使自然光能够进入展厅,成为混合照明,其他10家全部是人工采光照明。由于近年来新建的博物馆展厅多为封闭式,客观因素决定了只能使用人工照明。 由于经费的拮据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博物馆在布置该展时,没有专业的照明设计,最多就是在展厅顶部设置导轨,一些个别场景增加了为数不多的卤钨灯,利用导轨射灯以多点多角度布光。此外就是在馆内原制作的展柜顶部配置灯具。有的博物馆制作的独立展柜,柜内灯光采用的是LED和光导纤维。由于柜内空间制约,灯光调节角度会受到一定限制。总的看照明效果相当不错,光度柔和色温舒服,当然造价也是可观的。 国家宝藏展在各家博物馆布展具体实施中的采光照明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不同材质的文物有相应的采光照度。国家宝藏展汇集展示的文物主要有陶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四大类,体积重量参差不齐,纹饰铭文比比皆是,造型工艺细腻繁缛,绝大多数是可圈可点的精品。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布置投光方式和调整光的照度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性保护对策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性保护对策 作者:高士雄王伟超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5期

摘要:为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状况,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污染气体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文物库房温度适宜,展厅和文物库房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甲醛浓度不高,基本满足文物保存环境的要求。但也存在展厅和文物库房温湿度受室外环境影响较大、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较高、展厅照明设计不合理、微环境调控设备不足等问题。对此,文章中提出应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采取主被动调控措施、改善展厅照明环境、配置文物藏展设备和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存环境;预防性保护;温湿度;光照;污染气体 DOI:10.20005/https://www.sodocs.net/doc/b119109261.html,ki.issn.1674-8697.2022.15.016 预防性保护最早是1930年在罗马召开的关于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最初主要是指对博物馆环境中温湿度的控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预防性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保护科技

领域的发展趋势。文物保护的工作重心已经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随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不断深入,预防性保护在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日益重要。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又称“博物馆环境”,是指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封闭空间的总体,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文物储藏柜(箱、盒)等空间中影响文物保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条件。预防性保护工作,就是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采取有效的监测、评估和调控,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安全保存环境中,达到延缓文物劣化的目的。其中,“稳定”环境是指保持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在适宜指标下的平稳性,防止出现较大的波动。“洁净”环境是指将文物保存环境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安全值以内。本文以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为例,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污染气体进行监测,为后期预防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数字依据。 1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文物保存现状 1.1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自然环境和基本情况 黑河市古称“瑷珲”,地处我国东北边陲,是我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寒冷而干燥,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雨热同期,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0.4℃,日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40℃,年平均降水量500~550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旅俄华侨、旅苏(俄)留学生历史为陈列主题的纪念馆。馆藏文物资源丰富,现有藏品40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25件(套),藏品体系完整,以旅俄华侨和留苏(俄)学生文物为主要特色。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于2007年9月建馆开放,2019年改建扩容,202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1.2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展厅和库房现状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展厅分为上、下两层,面积2200平方米。基本陈列以“旅俄华侨和留苏(俄)学生历史陈列”为主要内容,分为“闯俄国,跑远东的岁岁月月”“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探寻真理的革命先驱”“中苏共同抗击日德法西斯”“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黑河—中俄友谊之桥”六个部分,集中展示了20世纪纵深100余年的旅俄华侨史,早期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史和留苏(俄)人员学成报国的历史。馆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当铺旧址,由于建筑本体年代久远,内部设施较为陈旧,展厅内排风系统不是很好。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设有文物库房3个,面积240平方米,并配有库前区。库房内仅设有普通的监控、安防和气体灭火器等。库房内空间有限,文物堆放较为密集,文物保存设备还不够完善,缺少恒温恒湿、空气净化等文物保管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