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一)要求:

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三)坚持四个步骤:

1、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四)熟悉六种方法:

1、对译---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情,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别人。(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07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2、保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例2: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3、增补——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

例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例2:《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译文: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删除——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1:盖忠臣执义

译文:忠臣坚持道义。

例2:《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例3:《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5、调换:翻译时,有些句子(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例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

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

例2: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

惠甚矣”的形式。

例3:弗之怠

译文:不懈怠这件事(指抄书)

6、拆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荆之地方五百里

“地方”是“地方方圆”的意思

再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妻子”是“妻子和儿女”。

(五)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

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08全国卷Ⅰ)

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例2: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08山东卷)

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 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05湖北卷)

译文: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例4: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06湖北卷)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

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例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判断句](08浙江卷)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

文(或诗人)。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2.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宾语前置句](08全国卷Ⅱ)

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说: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

例3.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省略句](08江苏卷)

译文: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解说:该句的主语是传主吴汉,召见他的应是帝王,可见原文“召见”前省去了“帝”。

例4.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被动句](08安徽卷)

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被动句,“不容”即“不被宽容”。

例5: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06湖北卷) 答案:(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4分)

【解析】重点词:纤微过失意思是有小的过错;捶楚,用杖打。省略句。

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08四川卷)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得分点“故”为“原来” “ 谢”为“推辞”)

例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08四川卷)

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得分点“发”为“打开”,“ 置”为“丢弃”,“ 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

例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2005年高考湖北卷)

译文: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

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1.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08江苏卷)

解说: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

例 2. 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古今异义,虚词)(08山东卷)

解说:这里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2:遂大困,寻死富阳。(2005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

“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6、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1.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复合虚词)(08宁夏、海南卷)

解说:“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例2.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复合虚词)(08江苏卷)解说:“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例3.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复合虚词)(08天津卷)

解说:“是其”由两个代词构成,用作主语通常偏指“是”,“是其”应译为“这”。

例4. 非若吏人、百姓然(固定格式)(08上海卷)

解说:“若……然”,由动词“若”和助词“然”组成,表示比拟,可译为“像……似的”。

例4.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固定格式)(08安徽卷)解说:“岂……哉”,由副词“岂”和语气词“哉”组成,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呢”。

例 5. 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固定格式)(08湖北卷)

解说:“虽……亦”,由连词“虽”和副词“亦”组成,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也”。

例6: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7: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2004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

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

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91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2: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2002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例4: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事半

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歪曲,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所谓“雅”,就是译文的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的是逐字翻译,连缀成句;意译指的是直译后不通顺的句子,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

中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直译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须认真领会词、句,紧扣原文,弄懂原意,不能把翻译弄成叙述大意或改写故事。认真地、严格地直译,是落实文言文词句的重要环节,是避免错误的较好办法。

二、用“六字诀”准确翻译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成“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尤其要注意:文言中存在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而后一个句子的主语又省略的情况,这种情况务必要把省略的主语翻译出来。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这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样,前一个是“蛇”,后一个是“草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主语补出来:“蛇碰到草木上,草木都被毒死。”

再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

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这是一个主谓倒装的句子,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6.有这样几种情况:①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②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如:孰为汝多知乎?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有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三、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类

(一)判断句

判断句常见语言标志为:“……者也”,“……也”,“……者……”。者,结构助词,与前面的词或短语组成名词性短语;也,语气助词,表判断,可译为“了”,或不译。

1.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二)倒装句

1.主谓倒装。如:

甚矣

..,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其中的谓语“甚矣”前置,有强调作用。

2.宾语前置。如: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1)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2)中,否定句中,代词“自”作宾语,宾语前置。

3.介宾倒装。如:

(1)吾谁与

..归?(《岳阳楼记》)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作宾语,宾语前置。

4.状语后置。如:

(1)屠惧,投以骨

..。(《狼》)

(2)徐喷以.烟.。(《童趣》)

(3)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置于动词后。

5.定语后置。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其中“高”、“远”分别作“庙堂”、“江湖”的定语,为强调“高”、“远”而后置。

(三)被动句

被动句常见的语言标志是“为……所……”,译为“被……”。如: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版》)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

(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2)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注意:古汉语中省略主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把省略的主语补出。

例(1)中,省略主语“渔人”和“小口”,补全应为:(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例(2)中,补全应为:(蛇)触草木,(草木)

尽死。

2.省略谓语。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其中,“再而衰”、“三而竭”中省略了动词“鼓”,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

(1)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2)使与台齐(《童趣》)

例(1)、(2)中,分别省略了宾语“渔人”和“身”,完整的语序应为:问(渔人)所从来、使(之,身)与台齐。

4.省略介词“于”。如:

(1)场主积薪其中。(《狼》)

(2)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例(1)中,完整的语序应为:场主积薪(于)其中。“于”表方向、处所,译为“在”。例(2)中,完整的语序应为:然足下卜之(于)鬼乎。“于”表对象,译为“向”。

5.省略量词。如:

船头坐三人。(《核舟记》)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版

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 法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3年考研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7月 版) 在解答考生关于考研英语真题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时,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对英汉翻译所懂甚少。长期以来,一直有考生提问诸如“老师,这句英文中这个短语怎么没有翻译出来?”、“这半句汉语是从那里来的,英语中怎么没有对应语句?”以及“这个句子为什么翻译成汉语时,添加了否定词?”等等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很笼统的告诉考生:基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模式的差异。在很多时候,英译汉必须按照汉语思维模式以及语境的需要,去增添或者省略一些信息、调整一下语序、转换表达方式。 为了让考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译汉,我们选用一些真题中的句子,来做先关探讨。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地阐述一下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翻译标准 在我国近现代,最有影响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就考研英语翻译而言,由于文章的题材大多是有关、经济、文化、教育、科普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文体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我们很难在“雅”这一标准上做文章。“达”,即通顺,译文必须通顺且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标准。“信”,即忠于原文,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由于要翻译的5个句子

是从一篇文章中截取出来的,因而译文必须和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一致。如果歪曲了原文的意思,那么该句的得分就会很低。 因此,翻译不能违背原文本身,这是考研翻译的最基本标准。 翻译过程 翻译一般分三个阶段:①找核心句;②译核心句;③译其修饰限定补充的句子。由于考研英语翻译大部分句型都是长难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简而言之,考生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处理其余的细枝末节,如修饰成分等。考试中,考生应该先通读全文,从大处着手,通篇把握文意,然后分析需要翻译的句子,找出主干,理分支,并翻译。最后是检查书写以及时态。 翻译策略 1.直译和意译 直译,既忠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意译,不受原文词语的限制,不拘泥于原文句子的结构,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把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在考研英语翻译中,我们应遵循的方法是:尽量采用直译,不能直译才采用意译,必要时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能直译就直译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翻译文言句子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点: (1)留:把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器具、官职、职称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保留不译。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 (2)补:指将文言文中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补出来,将数量词和分数相应部分补足。如:“果地震陇西”中省去了“于”。 (3)删:指将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词删去不译,如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陪衬部分都可略去不译。 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可略去不译和“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偏义复词,陪衬部分“来”,也没有必要译出。 (4)换:指如果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古文中的单音词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单音词,古文中的词语在现代汉语变成了另外一个词语,古文中的说法现代汉语变成了另一种说法,翻译时都应换成现代汉语。另外词类活用词应该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也应换成本字。 如:“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应译为“边防”。“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应译为“高官厚禄”。 (5)调:即有些句子(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互文见义语句等)在翻译时词序或语序需要调整,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如:“何谓得之于心”应翻译为“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应翻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 (6)贯:即意译。所谓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出来。因为古代汉语有些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或者句子的结构,表达方式比较特殊,如果用直译的方法,译出来以后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只好采取意译的办法。 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这个句子中的“开张”是扩大的意思,“圣听”是对皇帝听闻的一种尊敬的说法,现代汉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只能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翻译。整句话可译为“确实应当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方法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词义的选择 ?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According to the new s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翻译的方法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翻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即译文在抓住全文要旨,不失原意的基础上对所译文字融会贯通,达到自然完美。 翻译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词类转~化法 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译文与原文在语法结构上不可能完全对等,翻译时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词类转换有以下四种: 1、转化为动词 即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翻译成汉语时常转换为动词。The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was my decision to give up a promising literature career and begin a business career instead. (名词decision 转`化为动词) 译文:我生活的转折点是我决定弃文从商。 Man is becoming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guarding environment. (形容词aware转`化为动词) 译文:人类正在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I open the window to let fresh air in. (副词in 转`化为动词) 译文:我打开窗子,让新鲜空气进来。 2、转化为名词 即名词派生的动词,名词转用的动词,部分形容词及副词译成汉语时常转换为名词。 The young man, who looks and talks like a film star, is Li Ming's brother. (look & talk为派生动词转译为名词) 译文:那个年轻人是李明的哥哥,他的相貌言谈像一个明星。 Tom is strong physically but weak mentally. (physically & mentally 为副词译为名词) 译文:汤姆身体强健,但智力差。 3.转化为形容词 某些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及副词译成汉语时需要转换为形容词。 We found difficulty in solving this complicated problem. (形容词派生的名词difficulty转译为形容词) 译文:我们发现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困难的。 The film "The Sixth Day" impressed me deeply. (副词deeply 转译为形容词) 译文:电影《第六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形容词转化为副词 英译汉时,一些形容词可译为副词。 The delegation was given a warm welcome by the students. (warm译为副词) 译文:这个代`表团受到了学生热烈的欢迎。 (二)词义的引申

8, 翻译常用八种方法(考试复习)

考试复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翻译常见的八种技巧: 1.重复repetition 在翻译中被称为一种技巧,自然就不是一般所说的不必要的重复,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可以这样确定它的定义:在翻译中,有时为了忠实于原文,不得不重复某些词语,否则就不能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这种反复使用某些词语于翻译的方法就叫重译法。一般说来,重译法有如下三个作用:一是为了明确;二是为了强调;三是为了生动。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译addition/amplification 什么叫增译法?我们可以这样确定它的定义: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这就叫增译法。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Although you may escort a guest a thousand miles,yet the parting must come at last.

3.减译法deletion 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翻译也是有增必有减。懂了增译法之后自然也就会懂得什么是减译法。它是增译法的反面:以同一个译例来说,在英译汉中如果用增译法的话,在汉译英中自然就要用减译法了。把第二节中的31个例子倒译的话(即把汉译英改为英译汉或把英译汉变为汉译英),所用的译法就不是增译法而是减译法了。 关于减译法,应该记住这样一条总原则:减译法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不译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减译法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违背译文习惯表达法的词,但减译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 此外,冠词、连词、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等,在英语中经常使用,但译成汉语时几乎很少出现,要使译文忠实而地道,减译法就自然必不可少了。例如: A book is useful. 书(是)有用(的)。 4.词类转移法conversion 在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

英语句子翻译技巧

英语句子翻译技巧 以下浅谈英译汉的几点技巧。 第一,翻译时注意英文的句型,英文的句型一般来说有相应的中文译法。如It的句型的翻译: (1)It is+名词十从句: It is a fact that…事实是…… It is a question that………是个问题 It is good news that………是好消息 it is common knowledge………是常识 (2) It is+过去分词十从句: It is said that…据说…… I 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It is asserted that…有人主张…… It is supposed that…据推测…… It is believed that…据信……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 It i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It will be seen from ii that…由此可见…… It has been proved that…已证明…… It is general1y considered that…人们普遍认为…… (3)It is+形容词十从句: It is necessary that…有必要…… It is likely that…很可能…… It is clear that…很清楚…… It is important that…重要的是…… (4) It+不及物动词十从句: It follows that…由此可见…… It happens that…碰巧…… It turne d out that…结果是…… 第二,注意英语被动句的翻译。英文的被动句经常用汉语主动句表达,如:You are requested to give a performance 英文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请你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英文中被动意义也可以用汉语中含有主动意义的句子来表达。常译成“被”、“由”、“受”、

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一)要求: 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三)坚持四个步骤: 1、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四)熟悉六种方法: 1、对译---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情,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别人。(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07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2、保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例2: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英语)高中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英语)高中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英语翻译 1.高中英语翻译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今年元旦我们玩得很开心。(enjoy) 2.舅舅昨天寄给我一张卡片,祝贺我18岁生日。(congratulate) 3.经过多年的建设,这个小镇现在和地震前一样充满了活力。(as...as) 4.演出以一段五十多岁的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开始。(familiar) 5.她一看完那个关于已灭绝物种的电视节目,就立志加入野生动物保护组织。(No sooner) 【答案】 1.We enjoyed ourselves this New Year’s Day this year. 2.My uncle sent me a card yesterday to congratulate / congratulating me on my 18th birthday. 3.After years of / years’ construction,the little town is now as lively as it was before the earthquake / it used to be before the earthquake. 4.The performance began with a piece of classical music which was familiar to people in their fifties. 5.No sooner had she watched the TV program on the extinct species than she made up her mind to join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解析】 1.根据“今年元旦”可知,该句用一般过去时,玩得很开心用词组enjoy oneself 2.根据“昨天”可知,该句用一般过去时,congratulate 的用法是congratulate sth或者congratulate sb on sth 3.根据“经过多年的建设”可知,后面描述的是建设后的情形,即现在的情形,因此用一般现在时,as..as..的用法是形容词或者副词放在中间。 4.根据句意可知,演出已经开始了,事情发生在过去,因此用一般过去时,familiar的用法是sb be familiar with sth 或者sth be familiar to sb 5.no sooner的句型为no sooner ...than,因为no sooner是否定词,因此no sooner后面要用部分倒装的句式。 2.高中英语翻译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这场因无视规则引发的事故值得我们深思。(ign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想还是要有的,但不努力就不可能实现。(unl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是这次经历才让我明白,我不该太过忙碌而错过生活的恩赐。(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题目翻译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论文题目翻译的一般方法与原则 论文题目的英文翻译在论文中一方面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使不懂中文的读者对论文有个初步的印象,其英译质量对论文的传播程度和影响因子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论文题目的英译是进行国际化科研检索论文的重要媒介,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术期刊走向国际化的途径以及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标准。所以,论文题目的英译除了应忠实于原文外,还必须符合英文写作的习惯和学术期刊的相关要求。因此,在知识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学术期刊论文题目的英译,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笔者通过实例分析,并基于国际化的视角,从以下几方面研讨论文题目英文翻译方法。 (一)吃透题目的基本内容。 一般而言,论文题目的翻译与论文全文的翻译过程一样,都要经过理解和表达的过程。 在论文题目的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要准确地英译论文的题目,首先要吃透题目的基本内容,这涉及到理解题目的主题、立意、内在与外在的含义、作者的观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等。为了透彻理解论文题目原意,译者往往得联系上下逻辑关系,仔细推敲,分析来龙去脉,有时甚至要细读全文或与作者本人交流,了解题目的真正内容,方可落笔成文。例如: 论《野草》 On Ye Cao (Wild Grass)Written byLuXun(1881-1936) 若根据汉语拼音翻译成On Ye Cao ,外国读者会不知所云,所以,英译论文题目应吃透其基本内容和含义,仔细玩味,尊重论文作者的思想,而不可望文生义、草率落笔。 (二)找准题目的中心词。 英译论文题目,首先要找准中文题目中的中心词,并突出其显着位置。由于汉语论文题目常有一大堆修饰、说明或限制的词或词组置于中心词之前,采用偏正结构的词组形式。而英译时需先将中心词提前,再附加一些限制、修饰语,并将与这个中心词有关的词和词组找出来,用连词或介词连结成为一个短语。例如: 翻译教材中译例的编选原则(上海科技翻译,2004.3) Principles of Illustrative Examples in Com-pilingTranslation Textbooks 首先找准该中文题目的中心词是“原则”,英译时译出中心词principles置于首位;而“原则”是属于“译例的原则”,即principles of IllustrativeExamples,然后译出附加语“编写翻译教材中”为in compilingtranslation textbooks. 智能车光电传感器和摄像头的选择(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4) Choice of Photoelectric Sensor and Camerain Intelligent Car (三)注重题目的简单明了。 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期刊汉语论文题目中常带有“……研究”、“……探讨”、“……一瞥”、“漫谈……”、“试论……”、“浅议……”、“略说……”等谦词,这既是我国汉语作者行文谦逊,也是在学术研究上留有余地的体现。根据忠实原文的翻译标准,一直以来人们往往直

【英语】高三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英语】高三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翻译 1.高中英语翻译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熬夜大大影响健康。(affec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他明年回来,这个体育馆就建好了。(by th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长远来看,你的知识面越广,就越有能力应付工作中的问题。(capab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信,过分溺爱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造成孩子的坏脾气,甚至缺乏自理能力。(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taying up late affects one’s health greatly. 2.By the time he comes back next year, the stadium will have been set up. 3.In the long run, the wider range of knowledge you have, the more capable you are of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at work. 4.It is believed that spoiling children too much may unconsciously cause their bad temper, even the lack of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使用括号内的提示词进行翻译。 1.考查非谓语动词。affect表示“影响”,是及物动词,后面直接接宾语,stay up表示“熬夜”,本句使用动名词作主语,陈述的是客观事实,用一般现在时,注意动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故翻译为:Staying up late affects one’s health greatly. 2.考查时态语态。by the tim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表示将来的时间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将来完成时,stadium与set up之间是被动关系,所以用将来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故翻译为:By the time he comes back next year, the stadium will have been set up. 3.考查固定句式。be capable of表示“能够”,根据句意可知本句使用“the+比较级,the+比较级”结构,表示“越……,就越……”,陈述的是客观事实。用一般现在时,故翻译为:In the long run, the wider range of knowledge you have, the more capable you are of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at work. 4.考查形式主语和非谓语动词。ability后用不定式作后置定语,ability to do表示“做……的能力”,根据提示词可知本句使用it作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that从句,陈述的是客观事实,用一般现在时,故翻译为:It is believed that spoiling children too much may unconsciously cause their bad temper, even the lack of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2.高中英语翻译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英语翻译的十大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①、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②、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③、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④、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⑥、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个共同点。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 ⑦、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China opposes the practice of the big oppressing the small and the strong bullying the weak.(增译暗含词语) 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增译注释性词语) 二、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又如: ①、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 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省译物主代词) ②、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第四册翻译入门:翻译的标准和方法

III.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标准 Speaking of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as early a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learned Monk Xuan Zang designed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with emphasis placed on accuracy and general knowledge. In the Qing Dynasty, Yan Fu established a three character standard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which are similar to "Triness" by Herbert Rotheinstei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gracefulness which are considered the golden rule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说起翻译的标准,早在唐朝,学识渊博的玄奘法师就把翻译标准的重点放在语言的精准度以及知识的通俗易懂上。清朝时候,严复创立了一个翻译的“三字标准”:信,达,雅。这和赫伯特·罗森斯坦提出的"Triness"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忠于原著、富有表达力和文风优雅被看做翻译界的金科玉律。 After the May 4 th Movement, Lu Xun proposed: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as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在五四运动后,鲁迅提议:“信”和“顺”可以构成翻译的标准。 Shortly after the birth of New China, quite a lot of translators put forward various criteria, such as faithfulness, smoothness, accuracy, fluency and so on ... 新中国成立不久,很多翻译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标准,像“忠实”、“通顺”、“准确”、“流畅”。Still, some people made diverse interpretations to Yan Fu's three-character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as: 另外有些译者则对严复的翻译“三字标准”做出了不同版本的解释。比如: Faithfulness — being faithful expressiveness — being explicit elegance — elegant in words “信”—忠于原文 “达”—明确详尽 “雅”—措辞优雅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Yan's own definition: 这和严复自己的解释不同:

最常用的十大英语翻译技巧

最常用的十大翻译技巧 转载自:花开有声转载于:2010-06-22 13:41 | 分类:转载的阅读:(1) 评论:(0)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一:增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 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 (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 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5)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6)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个共同点。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 (7)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翻译常用八种方法

考试复习 一、英汉互译下列习语(每小题2分,共20分) 书上或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一些习语或成语。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中文,并指出使用的翻译技巧(每小题3分,共30分) 翻译常见的八种技巧: 1.重复repetition 在翻译中被称为一种技巧,自然就不是一般所说的不必要的重复,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可以这样确定它的定义:在翻译中,有时为了忠实于原文,不得不重复某些词语,否则就不能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这种反复使用某些词语于翻译的方法就叫重译法。一般说来,重译法有如下三个作用:一是为了明确;二是为了强调;三是为了生动。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增译addition/amplification 什么叫增译法?我们可以这样确定它的定义: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必须增加一些词语,这就叫增译法。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yet the parting must come at last.3.减译法deletion 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翻译也是有增必有减。懂了增译法之后自然也就会懂得什么是减译法。它是增译法的反面:以同一个译例来说,在英译汉中如果用增译法的话,在汉译英中自然就要用减译法了。把第二节中的31个例子倒译的话(即把汉译英改为英译汉或把英译汉变为汉译英),所用的译法就不是增译法而是减译法了。 关于减译法,应该记住这样一条总原则:减译法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不译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换言之,减译法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违背译文习惯表达法的词,但减译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 此外,冠词、连词、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等,在英语中经常使用,但译成汉语时几乎很少出现,要使译文忠实而地道,减译法就自然必不可少了。例如: A book is useful. 书(是)有用(的)。 4.词类转移法conversion 在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就叫词类转移法。这种方法不仅指词类的改变,而且还包括词类作用的改变和一定词序的变化。当然主要是指词类的变化,如原文中的名词可以转移成译文中的动词等词类。众所周知,语言是个无限制生成的系统,在翻译实践中,词类转移的情形也是千变万化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在翻译中为了保证译文忠于原文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可以改变词类。下面所举的例子可以说明词类转移的一些常用情况。 The mastery of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这句话的英译文应该说是忠实而地道的,但分析一下汉英文中的词类,却很少是对应的。原文中的词类到了译文中,差不多都发生了变化:“学好”是动词,意思上相应的英文词mastery是名词;“随便”是副词,意思上相应的英文词是作表语的easy,等等。假若译文中的英文词类、词序都与汉语完全相同,不作任何改变,那么这就不成一句英文句子了。 5.词序调整法inversion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英汉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第十四、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三等奖、 英译汉二等奖获得者 张顺生 1999年笔者到高校工作以后,参加了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参加第十四届竞赛纯属偶然,竞赛截止的几天前我刚好浏览了《中国翻译》杂志,不经意间读到了上面刊登的竞赛活动,其中汉译英“想起清华种种”不长,自己特感兴趣,因此连忙回家认真翻译了初稿,后来又校对了几遍,便投了出去。没想到竞幸运地获得了三等奖。 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汉译英我虽未获奖,英译汉却幸运地获得了二等奖。我对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的印象非常深刻,比如汉译英的题目“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的翻译,我当时的翻译为“Always Bear in Mind the Few Happy Things,Never Take to Heart the Many Unhappy Ones”,而对英译汉的题目“A Person Who Apologises Has the Moral Ball in His Court”(参考译文译作“谁给别人道歉,谁就在道义上掌握了主动”)的翻译,当时也颇费周折,我觉得汉译宜简洁些,故经再三考虑,将其译作“主动道歉理不亏”。两次参赛荣幸获奖提振了我对英汉互译的信心,也点燃了我对翻译的兴趣。近年来我不仅一直鼓励学生参加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还举办了两次校级翻译竞赛,出了2014年姑苏区翻译竞赛试题。从事翻译和翻译教学工作过程中,自己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籍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往的翻译方法多是从“直译和意译”和“归化和异化”等角度而谈的,我这里则想从译语与源语的关系来探讨英汉互译方法。我认为英汉互译基本方法有三种,即直接套用、结构模仿和融会创新。 一、直接套用 所谓“直接套用”指翻译时如能采用“拿来主义”的即采用“拿来主义”,不必另起炉灶,尤其是单词、词组和句子层面。比如,翻译“石头剪子布”就可以直接将英语中对应的词找出,直接套用英语中的rock- paper-scissors;“口水战”可套用英语中的a war of words;游戏“打水漂”可套用英语中的词组play ducks and drakes;“傻人有傻福”可套译为Fortune favors fool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套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从交际角度而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视具体情况套用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 的To err is human或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翻译“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时孙宁巧妙地套用了英语中的“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当然,套译不限于native speakers的表达,母语非英语的人翻译的经典最好也能够信手拈来:如将“救死扶伤”译作heal the wounded and save the dying、“吃一堑,长一智”套译作“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等。我参加第十四届韩素音翻译竞赛,很多表述,如解放区the Liberated Area等的翻译都参考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中的译法。汉译英亦如此。如,“精明但不聪明”或“捡起芝麻,丢掉西瓜”可套用英语中的penny wise but pound foolish;“上行,下效。存乎中,行于外”套译作As above, so below; as within, so without;“积思成言、积言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