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演化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军事发展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为规范煤炭产业发展,逐渐从各类政府文件、规章、规程、制度等综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煤炭产业。至2007年11月,我国第一部正式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历经了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按政策演化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从煤炭工业全面恢复发展、“大跃进”、“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前的动荡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还可划分为两个小时段。

一是,1949年至1957年,以提高煤炭产量为中心,推行矿井技术改造,全面恢复生产,煤炭产业开始步入规范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把煤炭和粮食作为同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调拨分配制度,并作为国家重要工业部门管理。1949年11月成立了燃料工业部,确定了煤炭产业 “以全面恢复为主,部分新建则以东北为重点”生产方针;为改变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煤方法和煤矿安全对煤炭生产的制约,通过了《关于在全国煤矿全面推行新的采煤方法的决定》;在国营煤矿中推行生产方法改革,把原始、落后的穿洞式、高落式采煤方法改为长壁式采煤方法。1951年,公布了第一部《煤矿技术保安试行规程》(草案),并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加强私营煤矿管理和小煤矿管理,公布了《公私营煤矿暂行管理办法》、《公私营煤矿安全管理要点》和《土采煤窑暂行处理办法》,逐步改善了这些煤矿的生产条件。至1952年底,有83%的国营煤矿恢复了生产,大同、抚顺、焦作、阳泉、淄博、枣庄等规模较大的煤矿全部恢复了生产,还在东北地区重点建设了海州露天等13处新矿,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到7000万吨。1953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保证钢铁工业对炼焦洗精煤需要,解决全国工业生产布局、国防上的不合理状况,提出“把基本建设放在首位”,重点扩建了开滦等15个老矿区,并开始平顶山、潞安等10新矿区的建设;发现了淮北的宿蒙、山东肥城、济宁、滕县等一批储量丰富、开发条件好的新煤田。通过煤矿生产改革,基本建立了煤矿包括生产准备、采掘工程、井上下运输、通风安全、矿井地质测绘、生产组织管理等所有生产环节的生产技术责任制

度,实行了矿长负责制和总工程师责任制。

至1957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长壁采煤比重以及煤矿采、装、运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国营煤矿长壁采煤法产量比重达到了95.3%;截煤机、风镐、放炮落煤比重由49.15%提高到96.3%;井下平巷采用机械运输比重从77.80%提高到85.16%;地面机械装运从65.05%提高到

90.78%;全员生产效率达到0.978吨/工;煤炭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6%,但仍低于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率17.4%,煤炭产量增长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1958年至1978年,从“大跃进”、“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前的动荡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特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率,国家对煤炭企业实行车间式管理,产业发展与政治运动交织,产量大起大落,大规模调整产业布局,煤炭产业呈现了动荡起伏发展形势。1958年,为满足“全民大办钢铁”对煤炭的需要,提出了“全民大办煤矿”,并实行“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方针,全国小煤矿数量快速增加到10万多个,煤炭产量由1958年的2.7亿吨快速增长到1960年的3.97亿吨,然后又快速下降到1961年的2.77亿吨。主要原因是违背煤矿生产规律,超能力生产,造成煤矿采掘关系严重失调和设备失修、巷道失修问题严重,出现了煤炭产量大起大落。

在此情况下,国务院组织召开了由薄一波、薛暮桥等经济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开滦等六个矿务局汇报,分析了原因,煤炭部根据当时陈云副总理指示,颁发了《关于矿井和露天煤矿的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划分范围的规定》,对煤矿“三量”作出了规定:矿井开拓煤炭量可采期一般为3~5年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一般为12个月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一般为3~6个月以上。之后又相继颁发了《关于采掘工作面推行正规循环作业的若干规定》、《生产矿井井巷开拓部署的若干规定》、《生产矿井开拓准备规定》等制度,到1965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了2.31亿吨,采掘关系基本恢复正常。之后,经过了10多年的努力,全国煤炭产量才又实现了稳步增长。

从1966年至1976年,在“立足战争,争取时间建设战略后方”的思想指导下,先后开展了“大三线”建设、“扭转北煤南运”建设和“江南9省”煤炭建设,“三次”煤炭建设的大转移,并提出了“大干三年,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推广“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和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四边三当年”的作法。由于冒进的指导思想煤矿采掘关系再次出现严重失调,煤炭产量下降,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加剧。并一度出现1972至1974年全国煤炭产量停滞不前,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提出了“老矿要挖潜,新井要快

建,小煤窑要大发展”,“全党动员,各级办矿;多搞中小,以小为主;由小到大,由土到洋;成群配套,形成矿区;选择重点,建设基地”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地方煤矿和小煤矿产量快速增加。这一时期,通过加强江南、云贵、华北、东北、蒙东、两淮和中南等煤田勘探和开发建设,优化了我国煤炭生产布局,新建了720处煤矿,“四五、五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年均增长3000万吨,1976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了4.84亿吨。1977年,通过恢复煤矿规章制度,建立正常生产秩序,进一步发展采掘机械化,原煤产量快速增长到5.5亿吨。

第二个阶段:1978年至1992年转轨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对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乡镇煤矿在农业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推进煤炭技术进步和规范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企业自主经营权开始增加,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煤矿属农业部管理,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支持资源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乡镇煤矿享受农业优惠税收政策),乡镇小煤矿快速发展,全国乡镇煤矿最多时达到8万多个。

对于国有重点煤矿,国家通过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推进煤炭技术进步和规范产业发展,企业自主经营权逐渐增加,煤炭企业多种经营思路开始形成。煤炭产业的主要政策目的,仍然是快速提高煤矿产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如,推行“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推进机械化生产和煤矿标准化,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为推进我国煤矿机械化生产,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引进了100套综采设备和综掘设备,分配给条件较好的开滦、大同、平顶山、淮北、鸡西、兖州、新汶、徐州、潞安、西山、阳泉和义马矿务局使用,制定了《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管理办法》、《生产矿井正规循环作业规定》等,按

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进行了煤炭工业的第二次大调整。

在煤炭工业发展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了煤炭产业要实现五个转变:即:重点煤矿从手工作业为主转变为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从单一生产原煤转变为多品种生产,从单一经营转变为多种经营,从不能控制重大恶性事故和职业病转变为基本能够控制,从小吨位运煤工具转变为大吨位运煤工具;在企业管理上,改革计划管理、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加企业活力,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做法,把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在基本建设上,实行包建制和投标招标制。

这期间,煤炭部先后通过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矿务局总工程师责任制》、《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煤矿安全工作的规定》、《关于加快发展煤矿采掘机械化工作面的若干意见》、《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管理办法》等。

在国家对煤炭统配调拨的基础上,取消了煤炭销售地区限制,并开始了煤炭定价改革。1987年3月,经国务院和国家物价局批准,在鹤壁、义马、平庄三个矿务局进行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试点工作。

1989年,将办矿方针由“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修改为“中央统配、地方国营、乡镇集体煤矿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

为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多种经营,1992年国务院对煤炭企业给予吨煤提价10元,全部用于煤矿政策性亏损补贴。

这一时期全国煤炭产量由1978年的6.18亿吨增加到1992年11.15亿吨,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产量4.83亿吨,占43.31%。地方和乡镇煤矿产量快速增长,1984年开始超过了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并出现了较快发展势头。

国家大力推进煤炭科技进步,提高了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机械化采煤程度大幅提高。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由1978年的32.52%提高到1992年的72.26%。煤炭价格上升,由1980年的21.33元/吨增长到1992年的90.67元/吨,但由于国家仍然对煤炭实行价格限制政策,国有重点煤矿的价格一度低于煤炭生产成本,这也是国有重点煤矿长期处于亏损状况的主要原因。

第四个阶段:1993-2001年,煤炭市场化培育和发展阶段。国家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放开煤炭价格,改革订货制度,以《煤炭法》为基础的政策体系开始建立,历经亚洲金融危机,全国统配煤矿实行属地管理,企业改制,渡过特殊困难,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国家对煤矿逐步由车间式管理向企业管理方向转变,煤炭企业逐渐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国家决定放开煤炭价格,同时取消中央财政对统配煤矿的补贴,使煤炭生产企业拥有了充分的经营权和定价权,这标志着煤炭企业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1993年国家税制改革,自1994年起煤炭企业由产品税(3.35%)改为增值税(17%),考虑煤炭企业资源型企业特点,执行13%的优惠税率。但是当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全面亏损,经核定,1994年当年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比产品税应多交增值税额为17.1亿元,国务院决定对国有重

点煤矿实行增值税实行定额返还政策,全部返还煤矿企业。目前,这项政策仍然执行,但是,因为当时采取的是定额返还,由于煤炭产量大幅增加、价格增长,应交增值税额已远远超过这个水平。2008年,全国63家大型煤炭企业应交增值税就达到了658亿元。

在煤炭订货方面,1994年的全国煤炭订货会提出了改革煤炭订货办法,开始在煤炭订货合同中明确数量、质量,明确结算方式和煤炭价格。这项改革措施为煤炭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运销工作奠定了基础。并根据朱镕基和邹家华副总理指示,提出了“不给钱不发煤,不进票不发煤,不还账不发煤”“三不发货”原则,并得到了李鹏总理的充分肯定。

1994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对乡镇煤矿实行“扶植、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制定了《乡镇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新的《小煤矿安全规程》和《乡镇煤矿防治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等,对乡镇煤矿向法制化管事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5年全国乡镇煤矿产量由1991年的4.0亿吨增加到了6.59亿吨,产量增量占同期全国煤炭产量增量的93.5%。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快速增加,国家对煤矿建设投资不足,促进了地方和乡镇煤矿发展,产量大幅增加。

1996年8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并于1996年12月1日起实施。《煤炭法》共8章187款,内容涉及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与煤矿建设、煤炭生产与煤矿安全、煤炭经营、煤矿矿区保护和监督检查等,这是一部系统地提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法律,随后,煤炭部发布了《煤炭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和《开办煤矿企业审批办法》,作为贯彻《煤炭法》的配套规章制度。但是,随着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消,《煤炭法》失去了执行主体。

1997年,开始实行煤矿建设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的政策,煤矿建设投资全部变成为企业行为。1998年,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和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煤矿,以及为煤矿服务的地质勘探、基建施工、机械制造、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一并下放地方管理,其中,国有重点煤矿94户,基建施工、机械制造、地质勘探、煤矿设计、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174户。煤炭企业下放地方管理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煤炭需求大幅下降,市场低迷,电煤实行政府指导价,市场煤价下降,煤炭企业进入特殊困难时期。国家为解决煤炭企业困难,实行了债转股、关闭破产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1997-2001年,煤炭企业市场化改革刚刚起步,亚洲金融危机,煤炭需求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绝大多数煤炭企业陷入困境,职工工资拖欠严重,大部分煤矿限产,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严重不到位,煤矿投资大幅下降,甚至处于停滞状况。为后来煤炭市场好转后,连续发生多起百人以上的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这一时期,国家放开了除电煤之外的商品煤价格,国有重点煤矿商品煤价格逐渐上升,煤炭企业亏损额逐渐减少。商品煤平均售价由1993年的105.42元/吨上升到1998年的160.20元/吨,煤炭企业利润由亏损32.33亿元,减少到亏损1995年的11.04亿元;但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下降,煤炭企业利润再次出现大幅亏损,1999年原国有重点煤矿亏损30.96亿元,到2001年仍然亏损18.44亿元。

从煤炭基本建设投资的情况分析,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渐减少了对煤炭产业的直接投资,2001年以后,国家取消了对煤矿建设的直接投资,煤炭企业真正成为煤炭投资、经营的主体。

第五个阶段:2002年以后,煤炭产业政策变化快、变化大,煤炭产业进入超常规快速发展发展阶段。2002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大幅增加,煤电油运一度出现全面紧张局面。这一时期,国家改革煤炭投资体制,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资机制已经形成。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能源法》,修订《煤炭法》,《煤炭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发布实施。近几年,在《若干意见》的指导下,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全国23个省区市相继提高了煤炭资源税,逐步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煤矿安全标准,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力度,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国务院在山西省开展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提取“三费一金”,并推进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向从价计征改革,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建立国家煤炭资源规划区制度,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组织开展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改革煤炭订货制度,推动煤电价格联运机制,调整煤炭出口税率,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机制,推进煤炭外部成本内部化,实行煤炭完全成本政策,等等。

这一时期,煤炭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煤炭产量大幅增加,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煤炭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煤炭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煤炭行业实现了全行业亏损转为全行业盈利,煤炭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煤矿安全形势逐年稳步好转,重特大煤矿事故

频繁发生的势头得到了抑制。煤炭工业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

我国产业政策演变

我国产业政策演变 摘要: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我国产业政策主要是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基础上并根据国内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其沿着产业空间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三方面进行演变和发展。 1.产业空间布局政策。即产业空间配置格局的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解决如何利用生产的相对集中所引起的“积聚效益”,尽可能缩小由于各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密度和产业结构不同所引起的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我国产业空间布局政策主要路径是“公平优先的均衡产业布局战略(即“逆梯度配置”)——效率优先的非均衡产业布局战略(即“顺梯度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战略——未来包容性发展的产业布局战略(即“产业布局一体化”)。我国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在空间布局政策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在产业空间布局背景下探讨探讨产业政策比较贴合实际。 1.1公平优先的均衡产业布局战略。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后期。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百废待兴,沿海地区相对与内地来说由于区位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国家为了缩小内地与沿海的地区差距,加大了对内地的经济发展力度。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此时国家采取的产业政策主要是配置重大工程项目来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一五”(1953-1957年)、“二五”(1958-1962年)至“四五”计划时期(1970-1975年),在西部地区展开了大规模以重化工业优先增长为中心的工业开发。重点是优先发展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初步形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雏形。

最新煤炭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环境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2011年,在国际经济持续动荡、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回落、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良好态势。 2011年,我国经济平稳减速,全年GDP实现47.1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较上年减缓1.2个百分点,四个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9.1%和8.9%。从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 2005-2011年煤炭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占GDP比重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数据网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中国产业数据网

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 第二节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 一、煤炭行业的监管 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原为国家煤炭工业部,国家煤炭工业部撤销后,煤炭行业目前主要受以下部门的监管: (一)国务院 国务院负责核查和批准2004年颁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认定的煤炭类重大投资项目。此外,国务院还对煤炭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进行整体把握,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二)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为煤炭行业制定行业政策和投资方针,对煤炭项目进行审批或核准,同时还与商务部共同管理煤炭出口行为和出口配额,此外,国家发改委也对煤炭经济运行进行监测。 (三)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负责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的授予,矿业权转让和租赁的审批,并负责矿权价款和储量评估结果的审核。 (四)国家环保部 国家环保部负责拟定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负责对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作出核查和评价。 (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行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能的行政机构。其依法行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权,负责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为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的发展不容乐观。分析如下: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根据显示,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亿吨和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据煤炭市场分析统计,2006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其它%。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2007年前三个季度,主要耗煤行业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5%,都远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随着电力新投装机容量进入高峰期,建筑施工逐步进入高潮,水泥及其它建材产品产量和钢铁产量都将较快增长,煤炭总需求高增长势头将得以延续。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快于煤炭有效供给的增长。 中国去年增加了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全文

能源局发布《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全文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效益,推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政策。 第一章发展目标 第一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第二条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形成以合理开发、强化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生产安全、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第三条严格产业准入,规范开发秩序,完善退出机制,形成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主体、与环境和运输等外部条件相适应、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产业布局。 第四条深化煤炭企业改革,推进煤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第五条推进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科技市场,发展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条强化政府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以防治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地压、地温等灾害为重点,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投入及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七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矿区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恢复补偿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矿区和谐发展。 第八条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支持煤炭产运需三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加强煤炭生产、运输、需求的衔接,促进总量平衡,保障稳定供应。 第二章产业布局 第九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总体部署,按照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煤矿安全生产规划、矿区总体规划,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 第十条控制东部地区煤炭开发强度,稳定中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加强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神东、陕北、黄陇(陇东)、宁东基地有序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重点建设一批千万吨级矿井群;晋北、晋中、晋东基地加快整合煤矿升级改造,适度新建大型现代化煤矿;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做好深部资源勘查,建设接续煤矿,限制1000米以深新井建设;蒙东(东北)基地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煤矿;云贵基地加快建设大中型煤矿,大力整合关闭小煤矿;新疆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实行保护性开发。 第十一条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禀赋、水资源、市场等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区域煤炭开发规模和开发时序,在大型整装煤田和资源富集地区优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煤矿。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提高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第十二条科学配置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完善煤炭、煤层气协调开发机制。在设置煤炭矿业权但未设置煤层气矿业权的区域,煤炭矿业权人应综合勘查开采煤层气,依法办理煤层气矿业权。煤炭企业不具备煤层气地面抽采能力的,应与煤层气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在煤层气和煤炭矿业权重叠区域,以及已设置煤层气矿业权但未设置煤炭矿业权的区域,国家规划5年内建设煤矿的,由煤炭矿业权人与煤层气矿业权人协商合作开发煤炭矿业权范围内的煤层气资源,或调整煤层气矿业权范围,保证煤炭资源开发需要。煤炭矿业权人具备煤层气地面抽采能力的,鼓励将煤炭矿业权范围内的煤层气矿业权转让给煤炭矿业权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关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煤炭行业现在也迎来了“互联网+”,现行的“金银岛煤炭”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整合到线上,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 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现代的煤炭行业,1998年以后,在进一步放开煤价,让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的同时,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了对煤炭总量进行宏观调控、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改善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有:以关闭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政策;鼓励煤炭出口政策;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批制度政策;企业下放后,所得税全额交给地方财政,用于困难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企业利润不再上缴和划转,由此产生的亏损补贴缺口,由中央财政增加亏损补贴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李琳 1015030108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 通过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关键词:煤炭煤炭行业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Lilin 1015030108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710600) 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we know that: China's coal prices, demand and export to reduce and outdated technolog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not optimistic. Coal is the basis of energ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presents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The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is low, is now in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Keywords: coal coal industry status quo 1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或将以整合为主 1.1 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证书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目前合作权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央编办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号:210000005343)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是对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继续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证明。持证者,说明其通过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与测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作为学员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培训收益: 1、了解并建立了产业政策的概念; 2、掌握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效应; 3、学会产业政策类型对产业竞争力作用的分析; 4、把握产业政发展趋势,正视行业发展困难与挑战。 培训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作为一个客观事实而存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已经更加密切地融入到了这股浪潮中。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作为我国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经济政策,在其制定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忽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更迫切地需要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要把2015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 培训背景: 第一讲:当前产业政策的现状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报告2019-2025年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报告2019-2025年 【报告编号】:260024 【出版机构】: 中研华泰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交付方式】: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产业经济研究院报告每个季度更新,我们的客户将免费售后服务一年,后期可以续费。行业研究报告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预测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公司、市场、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营销能力。 专家提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本行业产业链有重新梳理,数据每个季度实时更新,关于报告的图表部分,以当时购买报告的最新数据为准,图表的个数或多或少,届时以实际提交报告为准,感谢关注和支持! 第一章煤炭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1 第一节煤炭行业的概念与分类 1 (一)煤炭行业的定义 1 (二)煤炭种类特点及用途 1 (三)煤炭产业链分析 2 (四)煤炭的应用特点及要求 5 第二节煤炭行业基本特征7 (一)煤炭行业的管理体制7 (二)中国煤炭行业监管体制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制分析8

(三)中国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1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12 (五)煤炭行业的经营模式13 (六)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13 第三节煤炭产业政策分析14 (一)煤炭产业政策整体情况14 1、《煤炭产业政策》14 2、《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1 3、其他相关政策35 (二)国外煤炭资源法制建设分析40 (三)深化煤炭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分析47 (四)煤炭行业整合与重组的政策分析50 (五)直购电模式对电力、煤炭行业的影响54 (六)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55 (七)中国提出煤炭行业淘汰产能具体目标59 第四节2017-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61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61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61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62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65 四、恩格尔系数67 五、工业发展形势68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70 (二)煤炭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研究71 (三)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煤炭行业的影响73

煤化工发展政策解读及对策

煤化工发展政策解读及对策 我国煤化工已开始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并正在形成新型能源化工产业体系。以先进的煤液化和煤气化为代表的煤制油、煤制稀烃、联产甲醇等煤化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项目简介如副栏所述) 主要煤化工项目简介 2008年12月神华集团鄂尔多斯100万吨/年直接煤液化示范工程投料试车,经过先后四次试车现已投入批量化生产。在此同时,采用中科合成油公司间接煤液化技术,也于2009年3~12月先后有伊泰集团、潞安集团和神华集团分别完成了16万吨/年和18万吨/年工业性试验。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烯烃(DMTO)项目经过西安的工业性试验后,由神华集团在包头市建设的6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于2010年8月下旬投料试车并产出合格聚烯烃产品,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采用引进技术建设的两套MTP技术建设的50万吨/年项目,近期分别在经过投料试车和打通全流程的基础上,试产出合格的聚丙烯产品,其中神华宁煤MTP装置已于2011年4月底投入试生产。在此期间,2009年8月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和安徽淮化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的FMTP 项目完成了万吨级工业性试验;2007年,中石化公司在燕山石化完成了100吨/天甲醇制烯烃(SMTO)工业化试验,2008年完成6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的工艺包。2009年开始在河南进行20万吨/年示范装置建设,预计2012年6月建成投产。 2009年12月,采用中科院煤制乙二醇技术在通辽市建成20万吨示范装置。同时,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焦化厂等也在进行工业性试验。还有东华工程公司与日本宇部合作,在浙江完成了工业性试验,现已进入20~40万吨/年大型工业化建设的工程设计阶段。 201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核准大唐国际赤峰、内蒙古汇能等六个煤制天然气项目,现有6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总规模约140亿立方米/年。 但国内煤化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017年煤炭行业政策一览,总结的太全了

2017 年煤炭行业政策一览,总结的太全了! 2017 年上半年国家各大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炭行业的产能政策调整,从整体上来说采取控制的主要政策走向,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煤炭产能的政策调整。 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意见》提出,2017 年煤炭行业缓解过剩产能将达到 1.5 亿吨以上。一批在安全、技术、规模、环保、经营等方面不达标的煤炭企业将坚决退出市场。 6月15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称,截至5月底,全国已退出煤炭产能9700 万吨左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 部委时间政策国务院2017 年 1 月 5 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强调到2020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 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能源局2017年2月8 日印发《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规划预计,2020 年,煤制油产能为1300 万吨/年,煤制天然气产能为170 亿立方米/年,低阶煤分

质利用产能为1500 万吨/年(煤炭加工量)。能源局、发改委2016 年12 月30 日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强调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 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 5 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2017 年1月17日印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强调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 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 亿吨以内。全社会用电量预期为6.8~7.2 万亿千瓦时。2017 年 4 月21 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矿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建煤矿项目应严格执行减量置换政策或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2017 年4月25日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其中强调到2020 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 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2017年5月12日印发《关于做好2017 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强调2017 年退出煤炭产能 1.5 亿吨以上,实现煤炭总量、区域、品种和需求基本平衡。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7 年 2 月 5 日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春节后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的通知》,强调关于切实做好春节

中国煤炭现状和发展

中国煤炭现状和发展 董宇矿业工程学院采矿06-4班01060096 中国煤炭资源总量及其分布: 截止到2007年,我国已查明资源储量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查明资源储量中,晋 陕蒙宁占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20%;其他地区仅占13%。与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 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可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 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外,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1)。 煤按基本用途划分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前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后者为72.9%。在非炼焦用煤中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及其未分类煤)所占比重 较大,共有保有储量4262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2.5%,占全国非炼焦用煤的58.3%;我 国炼焦用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 煤)的保有储量为254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不仅比重不大,而且品种也不均衡。其中气煤占炼焦用煤的40.6%,而肥煤、焦煤和瘦煤三个炼焦基础煤,分别仅占18.0%,23.5%和15.8%。(2) 中国煤矿分布以及规模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致使我国煤矿的分布也随地域呈不均匀分布,并且煤 矿的规模也各不相同。煤矿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淮南、淮北等地区,这些煤炭产区以国有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乡镇个人中小型煤矿并存的模式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而其他省份,尤其是煤炭调入区则是以国有或当地中型小型煤矿为主体的模式进行生产。目前,我国煤矿大型化、 机械化、集团化发展明显。截止2007年,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 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煤炭 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随着我国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以及煤炭工业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我国年产在30万吨的小煤 矿将予以关停、合并,因此,未来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煤炭产量 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煤炭价格的上涨,进而刺激了煤炭工业的进步、扩张与发展,从而使得2002年以后的年产量逐步提高(如图一)。其中,2008年,全国煤炭产 量完成27.16亿吨,同比增加1.93亿吨,同比增长

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9年中国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概况 第二节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第二章煤炭产业概况描述 第一节煤炭产业的定义和细分 一、煤炭产业的定义 二、煤炭产品分类 第二节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分析 第三节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章 2008年度煤炭产业进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08年度煤炭产业平均水平分析 一、年度煤炭产业重要经济指标 二、煤炭产业总体财务分析 第二节 2008年度煤炭产业年度需求状况分析 第三节 2008年度煤炭产业年度生产情况分析(分产品述讲) 第四节 2008年度煤炭产业规模结构分析 第五节 2008年度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分析 第六节 2008年度煤炭产业运输状况分析 第四章煤炭产业进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变化预测 第二节集中度变化预测 第三节煤炭产业相关政策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煤炭产业运输状况进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建材产业整体状况分析 第一节建材产业的定义和细分 一、建材产业的定义 二、建材产品分类 第二节建材产业进展现状分析 一、建材企业现状分析 二、建材产品产量分布结构 三、建材产业年度重要财务指标分析 第三节建材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第六章建材产业进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行业进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相关政策进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行业集中趋势预测 第四节产品结构进展趋势预测 一、水泥产量预测 二、墙体材料产量预测 三、石灰产量预测 第七章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阻碍因素分析 第一节建材行业煤炭消费的行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水泥、墙体材料和石灰三个子行业煤炭消费量的阻

2016年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资料

2016年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煤炭新闻网2016-3-29 10:24:58 要闻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 5.9 万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 94%,而石油、天然气资源仅占 6%,且石油、天然气增产难度大,对外依存度高。

自 2006 年以来,全国煤炭投资累计完成 3.6万亿元,累计新增产能近 30 亿吨。其中,“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 2.35 万亿元,年均投资近 5000 亿元。据统计截至 2015 年底,全国煤矿总规模为 57 亿吨,而我国 2015 年煤炭总消费为 37.5 亿吨,在 57 亿吨的产能规模中,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 亿吨,停产煤矿 3.08 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14.96 亿吨,据国家能源局披露,其中约 8亿吨属于未经核准的违规项目。

图为:历年全国产量情况 截止 2015 年底,全国煤炭总规模 57 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 39 亿吨,停产煤矿 3.1 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 15

亿吨,其中约 8 亿吨属于未经核准的违规项目。 从 2001 起,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如同坐上过山车,随着行业的景气度上升,利润总额从 2001 年的 42 亿元,跳升至 2011 年的历史高点 4342 亿元,增长近 10 倍,随后随着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利润总额大幅下滑,2015 年仅为 441 亿元,只相当于 2004 和 2005 年水平;销售净利率与利润总额走势相似,2010-2011 年维持在 14%的高盈利水平,随后大幅下滑,2015 年仅为 1.8%,跌幅为达 87%,且不如 2001年行情启动前的水平,预计盈利能力表现会更为惨淡。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形势及发展前景论文

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形势及发展前景 摘要:煤炭市场在10月份中旬前后出现企稳迹象,煤炭价格在615元/吨左右徘徊,连续几日出现小幅上涨。今年三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延续了上季度的跌势。剔除随机因素后,景气指数创下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新低。Abstract: Coal market in mid-October, before and after signs of stabilization, coal prices hovering around 615 yuan / ton, for a few days in a row a slight rise.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this year, by the coal industry prosperity index continuation of the decline of the previous quarter. Eliminate random factors, climate index hit a new low sinc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关键词:煤炭行业发展能源 正文: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历史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国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随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浅析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浅析 前言 “黄金十年,煤炭盛宴;寒冬四年,哀鸿遍野。”其中乐与苦,唯有期间身处其中者,才能深切感受。痛定思痛,企业唯有适应环境,才能在周期低谷中生存下来,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煤炭企业需要深入思考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行业特点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产业发展总体特点:“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科技密集型产业少”。这也是企业考虑自身发展战略时的一个重要信息输入。我国工业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处于煤炭经济向石油经济转化阶段,石油产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但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能源结构。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世界已经进入油气时代,而我国还是煤炭时代。

我国能源发展趋势。是从强调能源供应和增长速度,转向注重提高效率、节能、绿色低碳和低排放。 煤炭行业是指以开采煤炭资源为主的一个产业,它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煤炭在我国能源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虽然比重呈现缓慢下降态势,但煤炭在我国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目前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煤炭。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挑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的步伐加快;煤炭需求增长趋势放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迫在眉睫。我国煤炭产业进入调整阶段。2002-2013年,我国煤炭产业出入快速增长期,产量逐年提高,2013年煤炭产量达到历年最高值39.74亿吨;2014-2018年,煤炭产业进入调整期,产能过剩、环境困扰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产量整体处于波动下降趋势,期间年产量在35亿吨上下浮动;2018年,全国原煤累计产量35.50亿吨。 ?中国煤炭产业不断“西迁”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中国煤炭开发布局也做出了规划: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 即逐步压缩东部生产规模、从严控制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接续煤矿建设、西部地区结合煤电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用煤需要建设一体化煤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