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遥感考试必考重点

遥感考试必考重点

遥感考试必考重点
遥感考试必考重点

遥感考试必考重点

第一章

1. 遥感的概念(Remote Sensing,RS)

广义: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波、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的定义(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地理学概念,遥感研究的主要是指此种“电磁波遥感”,简称“遥感”)

遥感数据获取过程: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一部分与地面发生作用后反射,再次经过大气层,到达传感器。传感器将这部分能量记录下来,传回地面,即为遥感数据

(遥感是通过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的信息,再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的了解和描述)

遥感的分类:

1、根据工作平台层面区分

地面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

航空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气球、航模、飞机及其它航空器等;

航天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等。

2. 根据工作波段层面区分

紫外遥感,其探测波段在0.3~0.38um之间;

可见光遥感,其探测波段在0.38~0.76um之间;

红外遥感,其探测波段在0.76~14um之间;

微波遥感,其探测波段在1mm~1m之间;

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 .根据传感器类型层面区分

主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主动地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并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微波雷达)

被动式遥感,即传感器不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并记录目标物反射太阳辐射或目标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航空航天、卫星)

4 .根据记录方式层面区分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5 .根据应用领域区分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遥感的特性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2.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4.经济性

5.局限性

第二章

电磁波定义:是在真空或物质中通过传播电磁场的振动而传播电磁能量的波。

遥感技术是建立在物体电磁波辐射理论基础上的。不同物体具有各自的电磁波辐射特性,遥感就是通过接收物体的电磁波信号,形成波谱曲线或影像,各专业领域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

提取相关信息。

自然界各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反射出辐射能,物质由于自身具有一定的温度,因而也能不断

发射出辐射能,如果把这种反射和发射辐射能以波长为参数记录下来,就得到该物质的所谓“谱分布”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电磁波谱。

依次为: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目前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谱段仅占整个电磁波波谱的一小部分,主要是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部分。

紫外线:0.01-0.38μm

可见光:0.38-0.76μm 反射波段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组成。人眼对可见光能够直接感觉,不仅对可见光的全色光,而且对不同波段的单色光,也都具有这种能力。所以可见光是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线:0.76-1000μm 微波:1-1000mm (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穿透性强。

太阳辐射:太阳是遥感主要的辐射源,又叫太阳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主要考虑大气散射和吸收:

1.大气的吸收作用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大气层中某些成分对太阳辐射产生选择性吸收,使有些波段通过大气到达地面,而有一些波段则全部被吸收不能到达地面,因此造成了不同波段的大气吸收带大气的吸收作用:

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吸收,形成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带

大气中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明显特点,是吸收带主要位于太阳辐射的紫外和红外区,而对可见光区基本上是透明的。

2.大气的散射作用

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后电磁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的一种现象。

不过大气散射不同于吸收,它不会将辐射能转变成质点本身的内能,而是只改变了电磁波传播的方向。由于改变辐射方向,干扰了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造成影像的模糊,影响遥感资料的判读。大气散射作用主要集中于太阳辐射能量较强的可见光区。

散射强度用散射系数表示。

根据辐射的波长与散射微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散射作用可分为三种:瑞利散射:当微粒直径远小于辐射波长时的散射。——小颗粒散射

当波长大于1μm时,瑞利散射可忽略不计,如红外线、

微波;

而对于可见光影响较大,如晴朗的天空呈蓝色,就是由于大气中的分子把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到天空中的缘故。

米氏散射:当微粒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散射。主要是由大气中的气溶胶引起的,由于大气中云、雾等悬浮粒子大小与0.76-15μm的红外线的波长差不多,因此,云、雾对红外线的米氏散射是不可忽视的。

非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的散射。此时的散射系数为一常数,散射与波长无关。如大气中的水滴、雾、烟、尘埃等气溶胶对太阳辐射,常出现这种散射。常见到的云或雾为白色,因为它们是由比较大的水滴组成,对各波长的可见光散射均是相同的。对近红外、中红外波段,这种散射将使传感器接收到的数据严重的衰减。——大颗粒散射太阳光通过大气到达地面要发生散射和吸收,地物反射光在进入传感器前,还要再经过大气并被散射和吸收,这将造成图像的清晰度下降。所以在选择遥感工作波段时,必须考虑到大气层的散射和吸收的影响。

大气窗口:大气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得能够穿过大气的辐射,局限在某些波长范围内。通常把这些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因此遥感传感器选择的探测波段应包含在大气窗口内。

第三章

地面平台:

车、船、塔等,0-50m。

航空平台:

低、中、高空飞机,飞艇,气球等,百米-万米。

航天平台:150km以上

静止卫星(赤道上空,36000km)

极轨卫星(Landsat、SPOT等,700-900km)

航天飞机(300km左右)

航空遥感技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借助航空飞行器(离地面10km高度以下)从空中获取地表影像,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

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

传感器卫星上用于探测地面信息的仪器,收集地面反射的能量,并将该能量以适当的形式反应出来。星载的传感器可大致分为光学传感器与合成空径雷达传感器两类。

轨道卫星在天空中飞行所经过的路径。

下行轨道卫星过境时的飞行方向近似为由北向南。

上行轨道卫星过境时的飞行方向近似为由南向北。

地面轨迹将卫星轨道垂直投影在地面的踪迹。

轨道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景一幅标准卫星图象的计量单位,通常用(Path,Row)表示

像元图象中的每一个点,是组成图象的基本单位,可以用8 bit的整数、16 bit的实数表示其亮度。

图象分辨率理论上指卫星成像系统所能够区分的地面物体的最小距离。

像元尺寸卫星图象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地面的范围大小。

波段电磁波的某一个范围。对于光学传感器,每一个波段的图象是指该图象是传感器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内获得的地面反射数据。对于SAR传感器是指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重访周期卫星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地点的时间间隔。

辐射校正根据传感器的状态参数,对卫星原始图象数据的亮度进行校正的过程。

系统几何校正根据卫星所提供的轨道数据和姿态数据等参数,对卫星原始图象数据的空间位置进行校正的过程。

遥感信息,是指以电磁波作为载体,经介

质传输而由航空和航天遥感平台通过遥感仪器

所收集到的信息。

遥感图像特征:

空间━可从多维空间,特别是从宏观上将地球、地球各圈层大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观测、研究。这是人类认识论、宇宙观的一次大飞跃,其意义相当于一次哥白尼革命,即从地心学到日心学的宇宙观和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时间━可完整、系统地构成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时间序列并将时间过程精确叠加在空间位置上,超越时空,以更广的视角、更高的分辨率、更快、更多的空间信息实现对地球过程的预测、预报和预警;

感知(光谱)━除了可见光(色)以外的谱资源的开拓,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认知领域,紫外、红外、毫米波、微波、无线电波以至声波、磁力波、重力波、引力波等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信息载体的开发和利用又更进一步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

瞬时视场,遥感图像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单元。

遥感图像的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距离。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有利于识别更多的目标。

遥感图像的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遥感图像上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重返周期。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尤为重要,天气预报、灾害监测等需要短周期的时间分辨率,而城市扩展、河道变迁、土地利用变化等多以“年”为

单位。

根据不同的遥感目的,采用不同时间分辨率

第四章

三基色:是三种相互独立的颜色,其中任一色均不能由其它二色混合产生。所有其它颜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得到。选定波长为700nm、546.1nm和435.8nm的单色光作为红(R)、绿(G)、蓝(B)三原色,又称为物理三基色

明度(Lightness):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电磁辐射亮度”,明度受视觉感受性和经验影响;一般,物体反射率越高,明度就越高。

色调(Hue):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往往刺激人眼的光波不是单一波长,而是一些波长的组合。

饱和度(Saturation):彩色纯洁的程度,光谱中波长是否窄,频率是否单一的表示。

-光源:发出的若是单色光就是最饱和的;

-物体颜色:如果物体对光谱反射有很高的选择性,

只反射很窄的波段则饱和度高。

颜色模型:描述颜色的三维空间坐标系,一个颜色定义为颜色空间的一个点。

常用的颜色模型

RGB(红、绿、蓝)

RGB颜色模型是三维直角坐标颜色系统中的一个单位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主对角线上,各原色的量相等,产生由暗到亮的白色,即灰度。(0,0,0)为黑,(255,255 ,255 )为白,正方体的其他6个角点分别为红、黄、绿、青、蓝和品红

HLS 模型

从人的视觉系统出发,用色调(Hue)、亮度(Lightness)、色饱和度(Saturation)和来描述色彩;

HLS色彩空间和RGB色彩空间只是同一物理量的不同表示法,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H:表示色度,由角度表示(0~360o)。反映了该颜色最接近什么样的光谱波长0°为红色,120 °为绿色,240 °为蓝色。L:表示光照强度或称为亮度(0-1),它确定了像素的整

体亮度,而不管其颜色是什么。其最亮值为1,0为最暗。S:表示色饱和度(0-1),色饱和度参数用从色环的原点到彩色点的半径长度表示。在环的外围圆周是纯的或称饱和的颜色,其饱和度值为1。在中心是中性(灰)色调,即饱和度为0。

闪存(Flash Memory)

FLASH芯片,目前最大容量为416GB

优点(启动快、不用磁头、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写入速度极快、无噪音、发热量较低、不会发生机械故障、工作温度范围更大、体积小重量轻)

MP3,U盘,CF卡,SD卡,MMC卡,固态硬盘

图像校正第五章

哪些校正?

图像恢复:对一个退化的图像进行处理,使它恢复到原始目标的状态

辐射校正:由于遥感检测系统、大气散射和吸收等原因引起的图像模糊失真、分辨率和对比度下降等辐射失真;

几何校正:是由于搭载传感器的遥感平台飞行资态变化、地球自传、地球曲率等原因引起的图像几何益畸变。

由于辐射纠正一般在购买图像时已经做过,如无特殊需求可不做,在这重点讲几何纠正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方法

数字图像几何校正也称图像纠正,其目的是改正原始影像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

基本环节有两个:

一是像素坐标变换;

二是像素亮度重采样。

几何校正的步骤:

1.选择若干同名点

所谓控制点(同名点),即图像上的一些己知点.这些点在原始图像和标准图像上的坐标己知

设(X,Y)和(x,y)分别是像元在原始图像和纠正后图像中的坐标:

(X1,Y1) (x1,y1);(X2,Y2) (x2,y2);……

2.选择合适的坐标变换函数式

X=fx(x,y);Y=fy(x,y);

fx一般选择多项式,也可以是其它函数形式

标准图像坐标(x,y)作为自变量,原始图像坐标

(X,Y)作为因变量,系数未知

3.代入控制点求出坐标变换函数式的系数,确立坐标变换函数式的系数

根据控制点的数目:

-建立的方程个数等于方程未知系数个数时,采用一般的方程求解方法

-建立的方程个数大于方程系数个数时,采用最小二乘法

两种图像间坐标变换函数式的具体形式确立

4.确定新图像的大小范围

5.确定新图像的宽度和高度

6.取得新图像各像元的值,即对图像进行重采样

重采样方法:1、最邻近法2、双线性内插法3、三次卷积内插法

第六章

多光谱变换:

多光谱影像:数据量大、耗时长、占空间大相关性、数据冗余

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其变换本质:对遥感图像实行线性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一定规律进行旋转。 K-L 变换(主成分变换)

AX Y

Karhunen-Loeve变换的简称,又被称作主成分变换,对某一多光谱图像X,利用K-L变换矩阵A进行线性组合,而产生一组新的多光谱图像Y,即

K-L变换的特点:

主分量空间与多光谱空间坐标系旋转了一个角度

新坐标系的坐标轴一定指向数据信息量较大的方向

第一主分量集中了最大的信息量,常常占80%以上;后面的分量的信息量依次递减

最后的几个分量几乎全是噪声,所以这种变换又可分离出噪声。

基于K-L变换的特点,在预处理时,常用来实现(用处):

1数据压缩:比如TM数据共有7个波段,进行K-L变换后,前3个分量已包含了绝大多数的地物信息,足够分析使用,数据量可减少到43%。另外还可以作为分类前的特征选择。2图像增强:前几个分量信噪比大,噪声相对小,因此突出了主要信息,达到增强图像的目的。

空间滤波:

图像滤波也是一种图像增强方法。——空间运算

图像滤波:从图像中提取空间尺度信息,突出图像的空间信息,压抑其他无关信息,或者去除图像的某些信息,恢复其他信息的图像增强方法。

空间域滤波:通过窗口或卷积核进行,参照相邻像素改变单个像素的灰度值

频率域滤波:对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再对变换后的频率域图像的频谱进行滤波

空间域滤波:

对比度变换:是通过单个像元的运算从整体上改善图像的质量。而空间滤波则是:

指对图像的某些特征,如边缘、轮廓、对比度进行强调或尖锐化,以便于显示、观察或进一步地分析与处理。

是增加图像数据中的相关信息,它将增加所选择特征的动态范围,从而使这些特征检测或识别更加容易。

特点:在方法上强调了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中邻域处理方法,在被处理像元参与下进行运算。

类型:平滑和锐化

第七章

融合就是将同一区域的多源遥感图像按统一的坐标系统,通过空间配准和内容复合,生成一幅比单一信息源更准确、更完全、更可靠的新图像的技术方法。

融合的目的:

一方面可有针对性地去除无用信息,消除冗余,大幅度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又能将海量多源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中起来,融合在一起,便于各种信息特征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减少识别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为快捷、准

确地识别和提取信息奠定基础。

单一信息源更准确、更完全、更可靠的新图像的技术方法。

融合目的:

1.图像锐化---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

2.改善配准精度

3.特征增强

4.改善分类

5.多时相图像融合用于变化检测

6.替代或修补图像数据的缺陷

7. 用于背景图制作的数据融合

HLS 变换:

通常用彩色显示器所显示的彩色是由RGB信号的亮度值所确定的。但因RGB彩色坐标系统中R、G、B呈非线性关系,使调整色调的定量操作较为困难。而HLS彩色坐标系统对颜色属性易于识别和量化,对色彩的调整(数学变换)方便、灵活,因而往往进行RGB系统→HLS系统的彩色空间变换,即将标准RGB图像分离为H、L、S三成分。

HLS技术在图像数据融合中应用方式:

先将由RGB 3个波段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变换到相互分离的HLS彩色空间中;

可用第4幅图像替代H、L、S三个成分之一(通常是“L”),这第4幅图像可以是综合波段(PC1)或特征波段(如高空间分辨率图像);替代前,需对第4幅图像进行对比度拉伸处理,使之获与将要被替代图像(“L”)几乎相同的方差或均值(即使两幅图像的直方图匹配);最后再经过HLS 反变换,即替代后的HLS 数据再返回到RGB图像空间,生成融合图像。

主成分分析(PCA)

在图像数据融合中,PCA常采用两种方法:

1)将多波段的低分辨率图像进行PCA变换;

将单波段的高分辨率图像经过灰度拉伸,使其灰度的均值

与方差和PCA变换第一分量图像一致;

然后用拉伸过的高分辨率图像代替第一分量图像;

经过PCA逆变换还原到原始空间生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

多波段融合图像。

2)对多波段图象的所有波段进行PCA。即对多传感器图像数据

或单传感器多波段数据的所有波段经PCA后,生成一幅图象

文件,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取后几个分量来合成,如

PCA123等。

最佳波段选择:遥感分波段记录了地物波谱的微弱差异,充分利用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差异,可以更有效地识别物体。但多波段数据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这种数据的冗余在多波段数据融合中应予以考虑。

此外,人们多用彩色(R、G、B)来显示一幅图象。这使波段的选取仅能是3个波段的组合。则融合前须进行最佳波段组合方案的选择。最佳波段的选择可有多种方法。

不同的应用目的,研究对象不同,最佳波段组合也不同。对于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往往需要遥感图象能提供更多的类别和更高的分类精度,则要求3波段合成图象信息量大、相关性小、冗余度小,整体改善图象质量。

若以TM为数据源,则需要对研究区7个波段的TM数据特征进行分析。以辽河平原新城区样区(512×512象元)为例加以说明[8]。

信息融合的目的在于改善目标识别的图象环境。最佳波段的选择应主要取决于专题内容及信息质量,并不能完全以信息总量的多寡为依据。如,对于遥感地质找矿,其最佳波段组合中离不开TM7;对于识别与水有关的信息,多离不开中红外TM5或TM7,以及近红外TM4,往往还需热红外TM6。 影像镶嵌(Mosaicking)是将两幅或多幅影像拼在一起,构成一幅整体影像的技术过程。 先镶嵌后校正:

优点:

快速、省力,一般适合于相邻图像重叠较大、 像元间相对几何精度较高、以平原区为主的遥感图像的镶嵌。 先校正后镶嵌 :

优点:

对相邻图像的重叠度要求不高,避免局部地区精度不高对整体精度造成的不利影响。一般适合于涉及山区的SPOT 数据的镶嵌。

第八章

一、遥感图像解译(Imagery Interpretation )的概念

遥感图像解译(判读)的本质就是: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各种数据,再结合解译者的学识和经验,确定空间什么位置(Where-Position )有什么目标(What-Qualitative )有多少(How-Quantitative )

但是,遥感图像上的信息并非直接呈现出来,而是通过图像上复杂形式的色调、结构及它们的变化表现出来,因此要正确的认识它们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

遥感图像解译的两种方式:目视解译、计算机图像理解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

相邻图像重叠区选择控制点 相对配准 相邻图像镶嵌

工作区所有图像镶嵌

选取控制点 生成带地理坐标的镶嵌图

镶嵌图几何精校正 各景影像分别进行几何精校正 带地理坐标的镶嵌图

解译标志(Interpretation Mark):遥感图像上能帮助人们识别不同目标的那些影像特征。

直接解译标志:能在遥感影像上直接看到可供判读的影像特征称为直接判读标志,如形状、大小、阴影、纹理、色调等;

间接解译标志:指运用某些直接解译标志,根据地物的相关属性等地学知识,间接推断出的影像标志,如根据道路与河流相交处的特殊影像特征,可以判断渡口;根据植被、地貌与土壤的关系,来识别土壤类型和分布(如温带针叶林区多为灰化土)

三、常用的解译标志

1 色调/颜色(Tone/color)指地物反射、辐射电磁波的性质和能量强弱在影像上的表现

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

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说明两点:

a 解译者必须了解该解译图像中影像色调的支配因素如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均反映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的差异,涉及地物的物质组成、水分含量等;而热红外图像则反映地物“发射”波谱特征的差异,是地物温度差异的记录;

b 影像色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目标本身的波谱特征因时因地、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外,还受到成像高度、成像时间(光照角度、强度)、遥感器、观察角度、成像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色调标志时要特别小心

目视解译的原则

1、从应用的目的出发,总体观察,全面分析图像特征。坚持先易后难,由粗入细,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应充分利用各种解译标志,包括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相互补充,彼此验证

3、随着多光谱和多平台遥感技术的发展,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开展多波段、多时相、多类型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

二、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

1 直接判读法:使用的直接判读标志有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

2 对比分析法:同类地物对比分析、空间对比分析、时相动态对比

3 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4 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5 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遥感影像判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复习参考资料—— 遥感影像判读 第一章绪论 遥感影像判读既是一门学科,又是图像处理的一个过程: 1.作为一门学科,遥感影像判读的目的是为了从遥感图像上得到地物信息所进行的基础理 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 2.作为一个过程,它完成地物信息的传递并起到揭示遥感图像内容的作用,其目的是取得 地物各组成部分和存在于其他地物的内涵的信息 分为计算机辅助判读和人工目视判读 遥感影像判读的任务与实施 任务 根据应用范围: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地物与现象的判读 实施(组织方法): 野外判读、飞行器目视判读、室内判读、综合判读 遥感信息的利用方式(5个) 1.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确定相关目标是否存在 2.空间信息的定位:空间分布规律 3.瞬时信息的定量分析:定量反演目标参数 4.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规律 5.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 遥感信息的技术支撑(6个) 1.观察与测量仪器的改变 2.产品形式的改变 3.生产工艺的改变 4.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 5.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6.遥感应用模型的深化 遥感影像判读的质量要求:分为用户精度(正确分类/所有分为该类制图精度 )和制图者精度(正确分类/参考数据中的该类) 1.判读结果的完整性(详细性):与给定任务的符合程度,用质量指标评价 2.判读的可靠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用质量和数量指标评价 3.判读的及时性:资料及时;指定限期完成 4.判读结果的明显性:便于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遥感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 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 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概念: 1.从近紫外到中红外(0.3-6μm)波段区间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较稳定 2.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 3.对流层:地表到平均高度12km处,航空遥感活动区,侧重研究电磁波在该层内的传输 特性;

大学期末考试非常准确的生态学重点

名词解释:1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种群: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群落的基本单位。4耐受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6生活型:指与一定生境相联系的,主要依外貌特征区分的生物类型,是以某种方法把生物的生活方式划分成一定的类型,或者说按生活方式分出的生物类型7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8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9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 10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数数量。 11竞争排斥原理:生态学上相同的两物种不可能在同一地方生存。如果生活在同义地方,由于剧烈的竞争,它们之间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分化。填空题: 1生态学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三种空间行为的分布类型: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集群(成群)分布型3共生作用三个类

遥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D )。 A.反射 B.吸收 C.透射 D.发射 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D )。 A.比值植被指数 B.差值植被指数 C.差比值植被指数 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3. 大气窗口是指(C)。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B )。 A.32个 B.64个 C.128个 D.256个 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 )。 A.图像配准 B.图像增强 C.图像分类 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 C )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 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B )。 A. 吸收率为0 B.反射率为0 C.发射率为0 D.透射率为1 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 )。 A.直接判读法 B.对比分析法 C.信息复合法 D.综合分析法 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C )。 A.紫外波段 B.蓝色波段 C.近红外波段 D.绿波段 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 )。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 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 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 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C )。 A.近紫外摄影 B.可见光摄影 C.近红外摄影 D.多光谱摄影 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6-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上次课主要内容 4.4简单自然地物可识别性分析 4.5复杂地物识别概率(重点理解) ①要素t 的价值②要素总和(t 1,t 2,…,t m )t 的价值 K -K E ∑ = ③复杂地物识别概率的计算理解p70~71例子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 5.2 遥感图像特征与解译标志的关系 5.3 遥感图像的时空特性 5.4 遥感图像中的独立变量 5.5 地物统计特征的构造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地物特征 电磁波特性 影像特征 遥感图像记录过程 n 图像解译就是建立在研究地物性质、电磁波性质 及影像特征三者的关系之上 n 图像要素或特征,分“色”和“形”两大类:?色:色调、颜色、阴影、反差; ?形:形状、大小、空间分布、纹理等。“形”只有依靠“色”来解译才有意义。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 n两个定义: ?解译标志定义:遥感图像光谱、辐射、空间和时间特征决定 图像的视觉效果、表现形式和计算特点,并导致物体在图像上 的差别。 l给出了区分遥感图像中物体或现象的可能性; l解译标志包括:色调与色彩、形状、尺寸、阴影、细部(图 案)、以及结构(纹理)等; l解译标志是以遥感图像的形式传递的揭示标志; ?揭示标志定义:在目视观察时借以将物体彼此分开的被感知 对象的典型特征。 l揭示标志包括:形状、尺寸、细部、光谱辐射特性、物体的阴 影、位置、相互关系和人类活动的痕迹; l揭示标志的等级决定于物体的性质、他们的相对位置及与周围 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 n解译标志和揭示标志的关系: ?解译标志是以遥感图像的形式传递的揭示标志; ?虽然我们是通过遥感图像识别地物目标的,但是大多数情况 下,基于遥感图像识别地物并作出决定时,似乎并不是利用解 译标志,而是利用揭示标志。 例如,很多解译人员刚看到图像就差不多在脑海中形成地物的形象, 然后仅仅分析这个形象就能作出一定的决定。实际上,有经验的解译人 员,在研究图像的解译标志并估计到传递信息的传感系统的影响以后, 思想中就建立起地物的揭示标志,并在这些标志的基础上识别被感知物 体。解译人员在实地或图像上都没见过的地物或现象是例外。 n解译标志和揭示标志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划分:?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 ?永久标志和临时标志;

大学生期末考试马概复习重点(全)

马概复习重点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RS遥感复习重点

1.遥感技术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系统:目标的信息特性目标信息的传输空间信息采集地面接收与预处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与应用 2.什么是遥感反演? 根据地物电磁波特征产生的遥感影像特征,反推其形成过程中的电磁波状况的技术。遥感影像特征是由地面反射率,大气作用等过程形成的,如果以遥感影像为已知量,去推算大气中某个影响遥感成像的未知参数,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这个过程就是遥感反演。遥感反演本质上是一个病态反演问题 3.什么是航天遥感? 航天遥感是以卫星、飞船、空间站或火箭等作为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为平台的遥感。 4.什么是电磁波谱? 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次序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5.大气对电磁辐射有哪些影响?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吸收 <0.2um 的电磁波几乎被氮气或氧气吸收)。 对小于0.3 um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中,已不存在小于0.3 um 的短波辐射。 甲烷和水汽。 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散射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折射、反射 ,反射现象出要出现在云顶(云造成的噪声)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大气窗口 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对地遥感要用的部分) 3)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

6.什么是地物光谱曲线? 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反射波谱曲线 律。 7.从光谱机理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大气层中气体分子的尺度要远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这种尺度的微粒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具有不同的散射强度。其散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红光的波长较长,被散射的红光强度就很弱,而蓝、紫光的波长较短,散射强度就强。所以,大气分子就好比一张滤网,把太阳光中长波的成分过滤掉,将剩下的蓝、紫光洒向大地。而我们人类的眼睛对紫色光非常不敏感,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 8.什么是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Black Body Radiation):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9.什么是大气窗口? 在地球表面有一层浓厚的大气,由于地球大气中各种粒子与天体辐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大部分波段范围内的天体辐射无法到达地面。人们把能到达地面的波形形象的称为大气窗口。 10.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 11.陆地轨道的四个特点:与太阳同步,近极地,近圆形,可重复观测,分别有什么作用? 1、近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近90度,轨道倾角越大,覆盖地球表面的面积越大。 2、卫星轨道近圆形作用:获取图像有相近的比例尺;成像扫描仪具有固定的扫描频率。3太阳同步轨道作用:1)可使卫星通过同一纬度的平均地方时不变(2)有利于在最佳光照条件下获取高质量影像和多时相影像色调对比4、可重复观测地球资源卫星的按一定的周期运行,一个重复周期对地球扫描一次;然后,接着进行下一个重复周期。。。。实现可重复观测。 12.什么是主动式遥感? 亦称“有源遥感”,是指由遥感器向目标物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然后接收从目标物返回的辐射信息进行的遥感技术。 13.什么是多光谱扫描仪? 扫描仪安装在飞行器上。扫描仪的扫描镜旋转,使接收的瞬时视场作垂直于飞行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行扫描。由于飞行器的向前运动,扫描仪遂完成二维扫描。地物景像被逐点扫过,并逐点分波段测量,从而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一、判断题 1. 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5分) 参考答案:正确 2. 微波辐射计属于非成像遥感。(5分) 参考答案:正确 3. 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5分) 参考答案:正确 4.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参考答案:正确 5. 把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图表,这个图表就叫电磁波谱。参考答案:正确 6. 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叫绝对黑体。(5分) 参考答案:正确 7. 地面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5分) 参考答案:正确 8. 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5分) 参考答案:正确 9. 辐射传播过程中,碰到小粒子,由于各种作用无特定方向的同时发生,使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去,电磁波在强度和方向上发生各种变化,这种现象是散射。(5分) 参考答案:正确 10. 辐射亮度是指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5分) 参考答案:正确 二、填空题 1.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遥感可以分为___(1)___ 和___(2)___ 遥感。(5分) (1). 参考答案: 主动式 (2). 参考答案: 被动式 2.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___(3)___ 、___(4)___ 、___(5)___ 、___(6)___ 、和___(7)___ 的全过程。(5分) (1). 参考答案: 获取 (2). 参考答案: 传输 (3). 参考答案: 处理 (4). 参考答案: 分析 (5). 参考答案: 应用 3. 搭载传感器的载体称作___(8)___ 。(5分) (1). 参考答案: 遥感平台 4. 大气的散射现象发生时的物理规律与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为例的直径及辐射波长的长短密切相关。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___(9)___ 、___(10)___ 、___(11)___ 。(5分) (1). 参考答案: 瑞利散射 (2). 参考答案: 米氏散射 (3). 参考答案: 无选择性散射

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评估与表达

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评估与表达 摘自《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 承继成郭华东史文中等编著 遥感数据的精度评估研究是从1975 年开始的(1973 年发射第一个遥感卫星)。最早Hord 和Brooner(1976),Van Genderen 和Lock(1977)及Ginevan(1979) 曾提出了建立测试评估地图的标准和技术的建议。Roslnfield(1982),Congalton(1983),Aronoff(1985)对遥感数据精度的评估标准和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后又有更多的人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误差矩阵是主要的方法,它能很好地表达专题图的精度,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 一、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评估综述 遥感解译有人工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自动分类处理。在本章中我们主要指计算机自动分类。造成遥感影像解译不确定性的原因有遥感数据固有的不确定性(包括地物波谱的固有的不确定性和遥感影像数据固有的不确定性等)和遥感数据获取、处理、传输、分类过程造成的误差。因此遥感数据解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任何解译的成果图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符合“任何人工模拟产品与客观真实世界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原理。 遥感影像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一些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很低,经过各种处理影像分类的可信度尽管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表1),一些地物的可信度仍很低。 表 1 遥感影像分类的可信度(%)( 据吴连喜,2002)

遥感数据分类的不确定性度量方法通常用误差矩阵来度量。从误差矩阵中可以计算出分类精度的指标,如“正确分类比”。另一种指标是由Cohen 提出来的Kappa 系数,后来经Foody(1992) 修正后称为Tau 系数。 遥感数据分类的专题不确定性是指专题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其度量随专题数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Lanter and Veregin,1992)。专题数据的类型有两种:分类专题数据(categorical thematic data) 和连续专题数据(continuous thematic data), 也有将其分为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 和定量数据的(quantitative data)。连续数据的不确定性度量指标与位置不确定性的度量指标相类似,如方差等(Lanter and Veregin,1992;Heuvelink,1993;Goodchild et al,1992)。 遥感数据不确定性的度量一般采用基于像元的分类结果评估,其不确定性度量评估流程如图1(Lunetta et al,1991)。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图片的种类及其地位 1.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 (1)照片 新闻照片就是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拍摄对象,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照片,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版面上,也可以配合文字报道一同编发。 (2)漫画 漫画在现代报纸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有根据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较强,经常刊登在新闻版上;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社会性漫画,通常刊登在专刊副刊上;还有用来配合文字报道的图解式漫画以及连环漫画、幽默画等。 (3)图示 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类。 统计图表就是将统计数字制成表格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

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示这些数据所说明的意义。 新闻地图则是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绘制成更加简洁明确的地图。 (4)图饰 图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图片的地位与作用 (1)纪实性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类照片成为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实性作用 非独立使用的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3)解说性作用 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漫画等能够以形象性的符号统计和描绘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内容,从而对相对比较枯燥的文字表述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 (4)装饰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 (5)视觉冲击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所难以达到的。

河南大学遥感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讲作业:1.遥感的概念以及狭义遥感的特点 广义的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的遥感:运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的物理特性及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狭义的遥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运用探测仪器进行探测 2.仅记录物体的电磁波特性 3.揭示物体的物理特性及变化 2.遥感系统的组成 总的来说,遥感系统的组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信息源。信息源是指遥感需要对其探测的目标物。 2.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是指运用遥感技术装备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探测过程。 3.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指运用光学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对所获取的遥感信息进行校正、分 析和解译处理的技术过程。

4.信息应用。信息应用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将遥感信息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过程。 3.遥感的工作波段以及它们具有的特性 遥感中较多地使用可见光、红外、微波波段以及紫外线的一部分。 特性:1.可见光: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以光学摄影或扫描方式接收和记录反射特征。 2.红外线:近红外的性质与可见光相似,红外遥感主要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 辐射,可以全天时遥感。 3.微波: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具有热辐射性质,可以全天候全天时遥感探测, 可采用主动和被动方式成像,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4.紫外线:用于探测碳酸盐分布和油污染的监测,一般高空遥感不宜采用。 4.遥感平台的种类 地面遥感平台、航空遥感平台以及航天遥感平台。 5.遥感器的成像方式 遥感器:搭载在遥感平台上,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仪器,包括照相机、扫描仪、成像雷达等。 遥感器成像方式: 摄影成像类型(光学/电成像类型)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遥感导论复习重点

1.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重力场、声波、地震波的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结合P2图,阐述遥感系统的组成。 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按遥感平台、探测波段、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来分,遥感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类: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 可见光探测:探测波段为0.38-0.76微米;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微米;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发射、散射的微波能量。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和被动遥感:二者主要区别在于传感器是否发射电磁波。被动式遥感是被动地接受 地表反射的电磁波,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比较大。主动式遥感多为微波 波段,受天气和云层影响较小。 成像和非成像遥感:成像方式:把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以图像形式来表示。 非成像方式:将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物理参数记录为 数据或曲线图形式,包括:光谱辐射计、散射计、高度计等。4.阐述遥感的特点。 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综合性是指,可以根据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性,选取相应的波段组合来判断地物的属性。可比性是指,可以将不同传感器得到的数据或图像进行对比。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5.地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的特点有哪些。 6.什么叫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7. 目前遥感所使用的电磁波有哪些波段(其波长范围、特点、应用)。 可见光波段:0.38-0.76 μm,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波段:0.76—1000μm,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辐射(如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等),可进行全天时遥感。 微波波段:1mm—1m,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探测。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 紫外线波段:0.01—0.4μm,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的分布和油污染的监测。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和散射作用,通常探测高度在2000米以下。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有哪些。 吸收、散射及反射作用、折射。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带主要位于哪几个波段? 在紫外——微波之间,具明显吸收作用的主要是O3、O2、CO2和H20;此外NO2、CH4对电磁辐射也有吸收,多种成份吸收特定波和的电磁波,形成相应的吸收带。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空间分析复习要点整理

1、请介绍国内外的某个空间分析研究组的研究工作,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什么是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郭仁忠, 1997)。 3、分别从理论、算法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空间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 空间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空间关系理论、空间认知理论、空间推理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等。 空间分析的方法包括: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三维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属性数据的空间统计方法。 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领域有:卫生健康、水利、城市管理、地质灾害、交通、电力、环保、气候变化等领域。 4、请分别介绍地理学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 第一语言为文字,第二语言为地图,第三语为GIS。 5、简述空间分析的第一个著名应用(霍乱病发病原因分析)如何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完成具 体应用? 1854年8月到9月,英国伦敦霍乱病流行,政府始终找不到患者的发病原因,后来斯诺博士在绘有霍乱流行地区所有道路、房屋、饮用水机井等内容的1:6500的城区地图上,标出了每个霍乱病死者的居住位置,发现死者都集中在饮用布洛多斯托井水的地区和周围,从而得出发病原因为死者饮用了利用“布洛多斯托水泵吸水的井水。 6、简述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系: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地位与作用: 1、空间分析是GIS的理论核心。空间分析作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分支,是提升GIS的理论性的重要突破口。 2、空间分析是GIS的功能核心。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为空间分析提供数据基础,而空间数据的描述是空间分析结果的表达。 7、简述空间分析与空间应用模型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应用模型是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补充了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分析是基本的、解决一般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空间模型是复杂(合)的、解决专门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两者应该区别开来。 8、拓扑空间关系和拓扑变换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 拓扑变换是指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的情况下,对图形进行的弯曲、拉伸、缩小等任意变形。 9、简述V9I模型及其特点? 用空间目标的Voronoi区域作为其外部,对原9元组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基于Voronoi 的新9元组模型,简称为V9I模型。 V9I模型既考虑了空间实体的内部和边界,又将Voronoi区域看作一个整体,能够克服原9元组模型的一些缺点,包括无法区分相离关系、难以计算目标的补等。 10、Voronoi图 Voronoi图:又叫泰森多边形或Dirichelet图,它由一组连接两邻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组成。N个在平面上有区别的点,按照最邻近原则划分平面;每个点与它的最近邻区域相关联。

大学英语3 复习要点 期末考试

Part 1课文选词填空及背诵 UNIT1 I suspect not everyone who loves the country would be happy living the way we do.It takes a couple of special qualities.One is a tolerance for solitude .Because we are so busy and on such a tight budget, we don't entertain much.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re is no time for socializing anyway.Jim and Emily are involved in school activities,but they too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at home.//此段要背 The other requirement is energy-a lot of it.The way to make self-sufficiency work on a small scale is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buy a tractor and other expensive laborsaving devices.Instead, you do the work yourself .The only machinery we own (not counting the lawn mower) is a little three-horsepower rotary cultivator and a 16-inch chain saw.//此段要背 我想,不是所有热爱乡村的人都会乐意过我们这种生活的。这种生活需要一些特殊的素质。其一是耐得住寂寞。由于我们如此忙碌,手头又紧,我们很少请客。在作物生长季节,根本就没工夫参加社交活动。吉米和埃米莉虽然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但他俩大多数时间也呆在家里。 另一项要求是体力――相当大的体力。小范围里实现自给自足的途径是抵制诱惑,不去购置拖拉机和其他昂贵的节省劳力的机械。相反,你要自己动手。我们仅有的机器(不包括割草机)是一台3马力的小型旋转式耕耘机以及一架16英寸的链锯。 背诵段落翻译 14. How much longer we'll have enough energy to stay on here is anybody's guess -- perhaps for quite a while, perhaps not. When the time comes, we'll leave with a feeling of sorrow but also with a sense of pride at what we've been able to accomplish. We should make a fair profit on the sale of the place, too. We've invested about $35,000 of our own money in it, and we could just about double that if we sold today. But this is not a good time to sell. Once economic conditions improve, however, demand for farms like ours should be strong again. 没人知道我们还能有精力在这里再呆多久也许呆很长一阵子,也许不是。到走的时候,我们会怆然离去,但也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感自豪。我们把农场出售也会赚相当大一笔钱。我们自己在农场投入了约35000美金的资金,要是现在售出的话价格差不多可以翻一倍。不过现在不是出售的好时机。但是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对我们这种农场的需求又会增多。 15. We didn't move here primarily to earn money though. We came because we wan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 When I watch Emily collecting eggs in the evening, fishing with Jim on the river or enjoying an old-fashioned picnic in the orchard with the entire family, I know we've found just what we were looking for. 但我们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移居至此的。我们来此居住是因为想提高生活质量。当我看着埃米莉傍晚去收鸡蛋,跟吉米一起在河上钓鱼,或和全家人一起在果园里享用老式的野餐。 UNNT3 选词填空 I has been replaced by dead-bolt locks, security chains, electronic alarm systems and trip

遥感复习重点

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通过传播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或频率依递增或递减顺序划分波段,排列成谱。 方向反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方向反射。水体的光谱反射特性: –蓝、绿波段为反射带 –近、中红外波段为完全吸收带 植被的光谱反射特性: –蓝(0.45um)、红(0.67um)波段为吸收带 –绿波段(0.55um)为弱反射带 –近红外波段0.7-0.8um反射陡坡,0.8-1.3um有强反射带,但含水量造成反射吸收(1.45um、1.95um、2.7um) 土壤的光谱反射特性: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 –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与土壤质地组成有关 –土壤反射波谱特性曲线较平滑,因此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浑水与清水的光谱反射 ? 散射的方式随电磁波波长与大气分子直径、气溶胶微粒大小之间的相 对关系而变, 主要有米氏(Mie)散射、均匀散射、瑞利(Rayleigh )散射等。 ? 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 与入射波长λ同数量级时,发生米氏散射 ? 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入射波长λ时,发生均匀散射,无选择 性散射 ? 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 小于入射波长λ的十分之一时,发生瑞利 散射 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 些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 辐射传输方程 地表反射率 气层外太阳辐射照度 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几何校正:就是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图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其任务是定量地确定图像上的像元坐标(图像坐标)与目标物的地理坐标(地图坐标等)的对应关系(坐标变换式) 多项式校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多项式纠正的精度与地面控制点的精度、分布和数量及纠正的范围有关。地面控制点的精度越高、分布越均匀、数量越多,几何纠正的精度就越高。 (2)采用多项式纠正时,在GCP 处的拟合较好,但在其他点的误差可能会较大。平均误差小,并不能保证图像各点的误差都小。 (3)多项式阶数的确定,取决于对图像中几何变形程度的认识。如果变形不复杂,那么1阶多项式就可以满足要求了,并非多项式的阶数越高,纠正的精度越高。 ()()()()[]{}() ()↑+=↑+-?+↓+-=↑+-=λλ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τθδεθδθλρθδd g d V e d g d V g s L L L W E E L L L sec exp sec exp cos sec exp 220λρg ()λ0 E

遥感影像判读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遥感影像判读: 既是一门学科,又是图像处理的一个过程 作为一门学科,遥感影像判读的目的是为了从遥感图像上得到地物信息所进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个过程,它完成地物信息的传递并起到揭示遥感图像内容的作用,其目的是取得地物各组成部分和存在于其他地物的内涵的信息 2.遥感影像判读的任务与实施: 任务根据应用范围: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地物与现象的判读 实施组织方法:野外判读、飞行器目视判读、室内判读、综合判读 3.遥感信息的利用方式: 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确定相关目标是否存在 空间信息的定位:空间分布规律 瞬时信息的定量分析:定量反演目标参数 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规律 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 4.遥感信息的技术支撑: 观察与测量仪器的改变、产品形式的改变、生产工艺的改变、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 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遥感应用模型的深化 5.遥感影像判读的质量要求: 判读结果的完整性(详细性):与给定任务的符合程度,用质量指标评价 判读的可靠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用质量和数量指标评价 判读的及时性:资料及时;指定限期完成 判读结果的明显性:便于理解和应用 用户精度:正确分类/所有分为该类制图精度 制图精度:正确分类/参考数据中的该类 对角线:正确分类 总体精度: 第二章: 1.遥感常用电磁波波段: 紫外线: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线:0.76-1000μm,近红外0.76-3.0μm; 中红外 3.0-6.0μm; 远红外6.0-15.0μm; 超远红外15-1000μm (近红外又称光红外或反射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又称热红外)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 2.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概念: 3.从近紫外到中红外(0.3-6μm)波段区间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较稳定 4.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 5.对流层:地表到平均高度12km处,航空遥感活动区,侧重研究电磁波在该层内的传输特性;电离层:在80~1000 km,卫星的运行空间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