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代官场中的马屁高手

古代官场中的马屁高手

古代官场中的马屁高手
古代官场中的马屁高手

古代官场中的马屁高手

“千多万多,马屁不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所谓“精神贿赂”,指一些厚颜无耻、心术不正、动机不良之徒,靠阿谀奉承博得领导青睐,以达到谋取私利之目的,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拍马屁、抬轿子、戴高帽等。不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擅长“拍马屁”,老外也爱“拍马屁”。英国有位叫施滕格尔的专家,就著书传授拍马秘诀:要隐约含蓄和恰到好处。真是经验之谈,因为中国早就有句俗语叫“马屁拍在马腿上”。讨好人不到位,反而很难落好。

与物质贿赂相比,精神贿赂更具形式上的灵活性和行动上的隐蔽性。“精神贿赂”之恶习源远流长,尤其在中国官场中绵延数千年,对之的记载可谓车载斗量,其中不乏马屁高手。

东晋后期,桓玄拥兵自重,最后干脆消灭了掌握朝政之司马道子父子,篡位自立,建立桓楚,改元“永始”。桓玄登位之初,在皇宫中刚坐上御座,椅子突然塌陷。正当群臣均大惊失色之时,侍中殷仲文开口说道:“这是因为陛下圣德深厚,连大地都载不起了,所以御座才陷落下去。”只一句话便将天谴说成了天运,不由得令桓玄“大悦”。自此,殷仲文便成了桓玄的得意侍从。

南燕建平六年(405年),南燕皇帝慕容德去世,由于膝下无子,其哥哥北海王慕容纳的儿子慕容超继承了皇帝位。慕容超登基后,宠信旧部公孙五楼,听信其言,大杀功臣,时称“欲得侯,事五楼”。慕容超对外连年征战,又喜好游猎,使得人民苦不堪言。有一年冬天,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市)发生地震,南燕境内的河流——汝水枯竭了,黄河、济水冻合,渑水却连结冰都没有,慕容超觉得是上天在警示他,很是为之苦恼。大臣李宣却宽慰他:“渑水之所以不结冰,是因为流经都城,近于日月(指慕容超)啊!”

慕容超听后“大悦”,卸下了心病,大大赏赐了“会说话”的李宣。

桓玄、慕容超最后都落了个国破家亡的结局。桓玄兵败后曾问身边诸臣:“我何以败乎?”吏部侍郎曹靖之说:“天怒民怨,焉能不败!”桓玄又问:“卿何不谏?”曹靖之回答:“当时朝中一片歌颂之声,都说当今乃尧舜之世,你也欣然相受,我还敢说什么呢?”桓玄听后无话可说。

先前对桓玄大拍马屁的殷仲文,在主子危难来临时逃之夭夭,先是叛晋依桓,后来见桓玄大势已去,便又降附刘裕,最后还是因为谋反被刘裕所杀。

慕容超也是亡于刘裕之手。409年,刘裕率军进攻南燕反击。次年,慕容超被俘,被送往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斩首。死后无谥号及庙号,有史家称他为南燕末主。

杜甫有一首《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起麒麟儿……吾知徐公百不忧,积善衮衮生公侯。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名位岂肯卑微休。”吹捧到如此肉麻的程度,与官场上溜须拍马之徒大有一拼,实难令人想到此诗竟是出自“诗圣”之手。

《宋史·宗室传四》记载了这样一则趣闻:南宋庆元年间,韩伲胄专权。工部侍郎赵师择对之百般巴结。一次,韩伲胄赴宴,经过一处山庄,看到人工布置的竹篱茅舍,对赵师择说:“这里真是一派田园景象,就是缺点儿鸡鸣狗吠之声罢了。”过了一会儿,忽听草木丛中传来了“汪汪汪……”的狗吠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师择蹲在那里学狗叫呢,逗得韩伲胄大笑,十分开心。不久,赵升任工部尚书。

明太祖朱元璋一次微服外出,路遇彭友信,正好雨过天晴,万里长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朱元璋兴之所至,信口吟了两句:“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和雨系天腰?”彭友信灵机一动,马上应声接了两句:“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把朱元璋比作“玉皇”,说“万里长空架彩桥”的,就是你这位“昨夜銮舆出”的“玉皇”。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吟诗的第二天早晨,就封彭为布政使。

解缙的谄谀之功夫,更在彭友信之上。某日解缙与朱元璋在御花园的池塘钓鱼,解缙技术好,接连钓了几条大鱼,而皇上钓了半天则一无所获,甚为尴尬郁闷。解缙道:“皇上,你没发现鱼也如此知礼节吗?”皇上听了疑而问曰:“此话怎讲?”解缙道,有诗为证:“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钩抛去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龙颜大悦:“原来如此!”

清代文人笔记《笑林新雅》里有这样一个关于“戴高帽”的笑话:有个门生出京去做地方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出外做官,很不容易,千万要谨慎小心!”门生回道:“请老师放心,门生已经预备好高帽子一百顶,每人各送一顶,管叫地方上人人高兴!”老师发怒道:“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门生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听了很高兴地点头说:“你讲的也不错!”门生出来对朋友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已经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清人方飞鸿所著的《广谈助》中记载:一个读书人平素善谀,死后见阎王,阎王突然放了一个屁,读书人上前鞠躬进辞:“伏惟大王,高耸尊臀,洪宣宝屁,依稀丝竹之声,仿佛麝兰之气。”阎王大喜,命牛头鬼带到别殿,赐给御宴。走到半路,读书人对牛头鬼道:“看汝两角弯弯,好似天边之月;双目炯炯,浑如海底之星。”牛头鬼大喜,扯着读书人衣袖道:“大王御宴尚早,先到家下吃个酒头来。”连阴曹地府的领导与工作人员都喜欢接受“精神贿赂”,可见其无孔不入之威力。

“千多万多,马屁不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从古至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悲剧延续了几千年,“精神贿赂”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令人痛心。

人物传记常用词语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中国官场最流行二十个字

中国官场最流行二十个字 朋友,你说现在中国官场最流行的是什么? 答案是二十个字。 这二十个字是:当官要当副,泡妞泡少妇,进餐多吃素,上班勤走路。 当官要当副。。一般的副职都是没有多大责任的,分管的那一摊子,当官要当副 只是替主要领导分管着,谁叫是“分管”呢?分管的部门和直属单位做出了好成绩,拿到什么奖项之类也不全是副职的功劳,难道你一个副职敢在一把手的面前耀功吗?单位出了事,小的自己顶住,大的有一把手扛着,就是撤职调离也是和一把手“揽着死”(一把手故意设局陷害除外)。我见过许多成功的副职,活得比神仙还好,因为他们不跟一把手斗,不露山不显水,做事低调一点,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没事不要瞎串门,不要引火烧身,上班泡杯茶,翻翻当天的报纸,游览一下自己喜欢的网站。闲时打个电话问问下属的工作情况,比如安排的事情今天办得怎么样啊,下属病了还要提水果上门慰问。那怕是贪污受贿,查你的渠道少,因为送你的人不多,数额也少,不像一把手,动不动就要问责,离任还要审计(尽管是个幌子)。在我们国家,不管你是副主任、副主席、副部长、副局(司)长、副科长,还是副书记、副市(县、区)长、副镇(乡)长,如果你会做官,做个称职的副官,的确是很悠闲自在的,反正钱也不少拿,不必为官场的勾心斗角费心思,此乃领导养生之要务也。 泡妞泡少妇。。只要你不要有太多的感情纠葛,又想找点婚姻之外泡妞泡少妇 的风流韵事,劝你不要找“黄花闺女”,因为那不是你所能及的。待到那点“感情”热度一过,你搞得人家闺女也不黄花了,工作也无法给人安排,职务也没给人家上去,青春损失费也没给人家多点,问题就有可能来了。一般都是以要跟你结婚为要挟,然后向你老婆禀报,再上你单位去闹,最后是将事情发到网上或告到纪委监察部门,事情就大了,新闻里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消息,在此不一一列举了,领导们,小心啊!如果要泡女人,你最好找个少妇,找个没有太多欲望的少妇,而且要事先将结果说清楚(包二爷亦如此),好合好散,做到没有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再说就是搞大肚子了,人家也是有丈夫的,后遗症少些。当少妇由没有欲望变成“欲女”(一般指金钱和权

文言文中“官场”高频词

文言文中“官场”高频词 1.表官职的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军事首脑。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太史:记史,管文收。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主簿:秘书。 2.表授予官职的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古代官员别称举例

【摘要】:明清时期,尤其是到了清代,几乎没有一种职官不以别称称呼之。搞清楚各种职官的别称,可以减少人们阅读明清史料的障碍。本文例举清代各种职官的别称,以期对各位读者阅读明清史料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关键词】:职官别称 【分类号】:D691.4 中国古代的官员,人们称呼他们的时候,往往不按照其实际职务称呼,而代之以别的某种称呼。这与现在明显不同,现在称呼官员,都称其实际职务,如某省长、某局长、某处长、某书记等,不过凡是副职领导,人们一般都略去“副”字而已。 古代对官员的称呼,有多种称呼方式。一是称呼其封爵,高级官员例有封爵,如颜真卿封鲁国公,人称其为颜鲁公;王安石封荆国公,人称为王荆公;司马光封温国公,人称为司马温公;苏颂封魏国公,人称为苏魏公等。 二是按其任职地称呼,如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于是人称之为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人称为柳柳州等。 又可按其出生地称呼,如称韩愈为韩昌黎、柳宗元为柳河东等。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对明代大臣大多以其籍贯称之,如称张居正为张江陵、商辂为商淳安、高拱为高新郑、严嵩为严分宜、夏言为夏贵溪等等。 还有的是以其谥号称呼之,如称苏轼为苏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包拯为包孝肃、狄青为狄武襄、范仲淹为范文正等等。当然,人要死后才有谥号,这种称呼只能是后人对前人所使用的称呼。 另外还有一种是称呼其贴职。所谓贴职,就是诸如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之类的称号。这种称号并非实际职务,仅是荣誉称号,这种情况仅出现在宋代,如王文公(王安石)文集有《祭马龙图文》、叶适文集有《祭马龙图文》、《祭薛端明文》等。 除了上面几种称呼方式以外,还有一种使用得更加广泛的称呼方式,就是以前代的职官名称来称呼当代的官员,如清代人称道员为“观察”。观察使是唐代官名,清代职官系列中并无此职,不过两者都是管辖若干个州府的官,职位相似或相近,故此以“观察”作为道员的别称。以这种别称来称呼官员的情况,早在唐代就有。唐人称县令为“明府”、县尉为“少府”就十分普遍,如宋之问诗就有《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送武进郑明府》,方干诗集中有《登新城县楼赠蔡明府》、《赠会稽张少府》、《赠上虞胡少府》等篇。白居易在《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中说:“夫人讳娥,相国长女也。”这里的相国,当然是指宰相,但唐代宰相的正式职名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国”也是别称。宋人则常称宰相为“相公”,王文公文集有《祭程相公琳文》、《祭吴冲卿相公文》等文。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就是知州的别称,当时欧阳修任滁州知州。对于高级将领,当时人都以“太尉”称呼之。不过,在唐宋时代,大多数情况下还是

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中考试题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分布在五、六单元),课外诵读10首(见“附录”)。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通过对各大题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古诗词鉴赏题上失分较多。在期末复习之际,本人特就如何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作一些思路上的梳理,并对本册中的部分名篇、名句作一些赏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明确考点 1.辨识常识。即记忆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体裁和文化常识等的内容。 2.理解诗意。这是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3.感知形象。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5.分析技巧。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二、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的表意功能。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副词。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节奏短促,既增强了韵律感,又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从视觉角度看,红白映衬,色彩鲜明。“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中富有色彩的词语,渲染了阴沉昏暗的雨前景象,烘托了诗人凄恻愁惨的心情。 (3)数词: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确数。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第一类: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二类: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第三类:思乡怀人。如: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第四类: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大清相国》经典语录

《大清相国》经典语录 本文是关于经典语录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清相国》经典语录 1、人生毕竟不如戏啊!是戏倒还轻松些。上妆是帝王将相,卸妆是草头百姓。戏外不想戏里事,千古悲欢由他去。可我们毕竟是有血有肉的男子汉,又读了几句圣贤书,就满脑子家国天下。我们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报效家国天下来的。可这中间又有太多的黑暗和不公。 2、世人都说没有送不出的银子,没有不要钱的官。 3、与其等到出了事再去查办官员,倒不如先行查验,敲敲警钟。法之为法,要紧的是不让人犯法。 4、爹并不想你做好大的官,你只好好做人好好读书吧。 5、他想要么朝廷应厉行俭朴之风,禁止官员奢靡;要么增加官员俸禄,不使官员再生贪心。 6、月媛说:“有什么不方便的?您带的是自己老婆!”不容陈廷敬再说,月媛又笑道,“省得您又带个侠女回来。” 7、皇上,底下奏上来的事,凡是说百姓自愿、自发等等,往往是值得怀疑的!” 8、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种族不分胡汉,戴天载地,共承日月,不分你我。只要当朝者行天道,顺人心,造福苍生,天下人就理应臣服。

9、他想自己躲在后头密谋连环参人,是否太狠了些?狠就狠吧,这狠字是逼出来的。倘若再不下狠手,国无宁日,自己日后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10、但朝政大事,得讲究个因时、因势、因人,不要太死脑筋了。 11、国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爱护百姓。如果只顾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 12、道虽不同,君子可以相敬。 13、不要为了整人去整人,整人不是为了自全,就是为了邀宠! 14、家父和几位老师都嘱咐我要读圣贤之书,养浩然正气。有志官场,就做个好官,体恤百姓,泽被后世;不然就退居乡野,做个良师。 15、傅山这种人,是为气节而活的,是为名垂青史而活的。百年之后书里会记载他,可是现如今朝廷随时可能杀了他。 16、有些督抚只是专门讨好豪门大户,只有那些豪门大户的话才能左右督抚们的官声! 17、皇上得让你觉得自己有罪,然后赦免你的罪,你就更加服服帖帖、忠心耿耿!做皇上的,不怕冤枉好人。皇上冤枉了好人,最多是听信了奸臣谗言,坏的是奸臣,皇上还是好皇上。 18、交人要稳,办事要稳,看风向尤其要稳。官场里最为难测的是风向,万不可稍闻风声就更换门庭。官场中人免不了各有门庭,可投人门下又难免荣损与共,福祸难料。陈廷敬不投任何门庭,这也

古代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

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供同学们训练、记忆。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小桥老树经典语录55句

小桥老树经典语录55句 1、吃饭时并没有定座牌,可是谁坐哪个位置,都有固定的套路,这些老机关心里如明镜一般。 2、在不需要成绩,只需要领导评价的官场体系中,小心翼翼地遵守官场潜规则,往往比干出实绩更重要。 3、忍耐和等待是官场中人必备的素质! 4、世界上大多数事情,只要转换角度,都能由坏事变成好事,这符合辩证法,更是一种能力。 5、一步高步步高,一步错步步错,这是官场升迁中血泪总结。 6、各界人士腐蚀干部最常用地两招,一是美人,二是金钱,招数虽然平常老套,却总是能点到人的死穴。 7、在岭西的政治艺术中,有领导人出席的新闻才有政治价值,才是政治格局的睛雨表! 8、任何一位当政的领导,都想用自己熟悉的人,只要用人体制上采取任命制,这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 9、祝焱指点道:“益杨县委只有八个常委,马县长重用刘坤是有道理的,你好好揣摩其中奥妙,而且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揣摩。这样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10、侯卫东只是一个普通的干部,书记赵永胜对他并没有特别的爱与憎。昨天阻止侯卫东调入计生办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此次调动是镇长秦飞跃提出来的。 11、处事办法是外圆内方,尽量低调,少出风头。这样的人才能在官场活得长久,也是官场老手的普遍选择。 12、你去拜年,领导或许并不能特别上心。你不去,领导多半会记在心上。 13、“事不管大小,皆向领导汇报”,这是县府办老前辈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之一,来到了青林镇,他便将这个经验充分发挥。事实证明,这一条经验在乡镇依然管用,至少赵永胜就很喜欢部属汇报工作。 14、要主动,不要等着领导来了解你,要主动接触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领导,才能不断进步。 15、做人一定要低调,老人家说得好,韬光养晦,办好自己的事才是正道。 16、送礼也是艺术,送得合适。不仅能办成事。还能交成朋友。 17、一直提拔不上去的原因,有三大主因:一不送,二不拍,三不吹。 18、所谓友谊的形成正是通过一件一件具体事情来凝结而成的,那些只会说好听话的人往往不能得到真正友谊。具体问题是友谊的试金石,也是友谊的凝结剂。 19、有的上级确实真有水平,有的上级水平真不行,还有上级是真有水平但是不太考虑下级的利益,有的上级既没

山西省阳泉市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五 古诗文阅读 8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8.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复习目标 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16篇文言文之外,还包括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题组训练(一) (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习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 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教案(新人教版)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 专题讲座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 陈建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六观”中,位体(奠定中心思想)、通变(通古变今)、事义(作品的题材)三项属于作品的内容;置辞(敷饰辞藻)、奇正(姿态奇正)、宫商(语调声律)三项属于作品的形式。 一、从“言语”入手,领悟“言外之意”。 诗词鉴赏中的“观”与“看”是有区别的:“看”是用眼睛看东西,属于一种生理感官活动;“观”是一种心理感觉活动,是一种“阅读加思考”的过程,即通过阅读加思考把握文学特殊的表情达意的语言形式的过程。 诗人创作的过程,大致概括为生活积累——选材立意——艺术构思——语言表达。观赏者“沿波讨源”,大致从“语言表达”入手,追溯到诗人的“艺术构思”、“选材立意”和“生活积累”。既从作品的“形式”入手的。从“语言表达”入手: 1.从文字、词汇、句型入手 (1) 从文字入手。 杜牧《江南春绝句》。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云: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这正接近西方空间的观念。清人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反驳说:

“千里莺啼绿映红”云云,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圆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红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这就是肉眼与心眼观察,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差别。两种看法,谁更通情达理? 通情达理,读者与作者之间找到了共同点,才会产生审美共鸣。 (2) 从词汇入手: 杜牧《清明》中的“行人”和“断魂”。“断魂”,《辞海》:“形容哀伤,也形容情深。”《辞源》:“谓情之所感,如魂将离体。”是哀伤、迷恋、还是陶醉?要放到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 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钟振振《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文学遗产》 1998 年 2 期、张天键《唐诗答客难》第 213 页,学苑出版社, 1990 年版) “商女”,李长路《全唐绝句选释》注云:“商女,卖唱歌女。”“此乃扬州歌女在秦淮商人舟中。”《唐诗鉴赏辞典》:“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歌女之说,源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此商女当即扬州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之音,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此诗必作如是解,方有意义可寻,后人昧于金陵与扬州隔一江及商女为扬州歌女之义,模糊笼统,随声附和。推为绝唱,诚可笑也。 白居易《盐商妇》:“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扬州布粟商人女”这当然可能也是陈寅恪“商女”即“扬州歌女”所本。 五代人孙光宪《竹枝》:“门前春水白萍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这里的商女如果是歌女,不在酒楼卖唱,却来此江村“散抛残食饲神鸦”?古代交通困难,商船来往江上在情理中,此女当是“商船上的女子”,闲散无聊“抛残食饲神鸦”。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 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5.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6.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7.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28.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29.平:社会太平;平定 30.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31.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32.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33.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35.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3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37.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38.罪:惩处,判罪 39.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40.赈:救济发:开仓放粮救灾 41.廉:查访(廉洁;正直)鞫:审讯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42.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43.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44.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45.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46.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47.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免除,避免;通“娩”,分娩。。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黜废,罢官,如不胜其官者废免;废弃,停止,如废寝忘食,半途而废;衰败,如达见废兴;残废。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

职场官场人生最经典的25句话

职场官场人生最经典的25句话 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4、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5、世上的姑娘总以为自己是骄傲的公主(除少数极丑和少数极聪明的姑娘例外) 6、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7、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8、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9、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10、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11、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12、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13、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14、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 我们都在轮回中 15、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16、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1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18、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19、《和平年代》里的话: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20、真正的爱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嚎头的 21、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

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

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 【考试要求】(《中考说明》P30页 1.考查范围由内逐渐向课处延伸。 2.由对识记性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为重点的考查。 3.对古诗词的赏析,要注意创新的题型的解答。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 2.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内容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概念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考查,早已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保留剧目”,而对比性阅读又是今年中考中很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新的考查形式,作为考生,对古诗的对比阅读应该有所准备。对于古诗的对比阅读,必须解决一个认识问题。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序。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读懂诗歌上,下在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上。 说到“鉴赏”,它是一个双向性的要求。“鉴”就是鉴别、鉴定,也就是说对诗歌的内容作鉴定:其内容表述是否恰当,其思想是否积极,其情调是否健康。“赏”就是欣赏、品味:品味其形象生动在何处,品味其形式工巧在哪里,品味其遣词造句精妙在哪里。 二、命题角度 下面来谈在进行对比阅读时应当关注的一些对比热点,也就是说,命题人常常会在哪些方面设题来“比”。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概括地说,古诗的比较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 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 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 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 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 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 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等等的词语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见书本282页) 1 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 (1)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 例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尝(孟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后汉书·孟尝传》)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 例句: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张衡传》)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萧统《陶渊明传》)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三国志·诸葛亮传》)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提拔。《北史魏收传》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2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放、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 例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南史·何远传》) 王夺郑伯歧,郑伯不朝。(《左传·桓公五年》) 3 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 例句: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无所知名。(《汉书·张释之传》) 4 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 (1) 表示兼职的: 领、加、兼等 例句: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三国志·诸葛亮传》)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指南录>后序》) (2) 表示暂时代理的:兼、领、摄、代、署、权、判、行、守、假(临时的,非正式的)、 例句: 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诸葛亮传》) 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列家》) 5 其他:表示追封官职的,如“赠”,表示恢复官职的,如“复”、补 例句:步夫人卒,追赠皇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三去相,三复位。(《史记·平原君列传》) 另外,还有一些词语表示不愿就职或请求离职的,如:去、不应、不就、不行、不受、辞、乞骸骨、致仕、告老、请老、归田等 例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永宁六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刘般传》

关于古代官场的名言警句

关于古代官场的名言警句 ●居高位的人是三重的人:君主或国家的人;名声的仆人;事业的仆人。所以他们是没有自由的,既没有个人的自由,也没有行动的自由,也没有时间的自由(培根) ●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公众的财产(美国) ●政府官员是公仆,他们执行着人民制定的法律(斯·克利夫兰) ●官清法正 ●官清衙门瘦 ●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 ●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明·于谦)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传) ●官要露,露则清高;财要藏,藏则平厚 ●吏肃惟遵法,官清不爱钱(明·冯梦龙) ●为官长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刘义庆)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汉·马融) ●为政者,廉以洁已,慈以爱民(清·王夫之) ●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知府望见府,银子二万五 ●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大官不要钱,不如早归田;小官不索钱,儿女无姻缘 ●千里做官只为财 ●十个梅子九个酸,十个官儿九个贪 ●十个衙门九个脏 ●有官就有利,有钱就有势 ●只能灌醉不能得罪 ●任你官清如水,难逃吏滑如油 ●州官不如县官,县官不如差官 ●哪有螺蛳不吃泥 ●纱帽底下无穷人 ●无官不贪,无商不奸 ●吃屎的饿狗不知饱,吃贿的脏官不知足 ●威假虎狐,肆其上下之手;眠同猫鼠,酿为表里之奸(清·蒲松龄) ●官不贪财,狗不吃屎 ●官久自富 ●做官的不贪财,良田美屋哪里来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的是出家人 ●官清民自安

●朝里一点墨,侵早起来忙到黑;朝里一张纸,天下百姓忙到死 ●吏到门口,鸡飞狗走 ●政客既不爱也不恨。指挥他的是利益而不是感情(切斯特菲尔德)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名字后面带个长,说话放屁比人响 ●一权压百僚 ●官大一级压死人 ●官大有险,树大招风 ●宦海波涛,风谲云诡 ●官场弊病大如天 ●新官上任三把火 ●官场老八条,后台越硬越好,关系越多越好,手伸得越长越好,脑瓜越尖越好,嘴头子越油越好,脸皮越厚越好,心肠越黑越好,权术越精越好 ●县官不如现管 ●官高脾气大 ●官大一品压死牛 ●官官相护,利害相连 ●官场如战场 ●官清如纸薄 ●朝中有人好做官 ●朝中有一人,强似拾金银 ●兜里有钱不如朝中有人,朝中无人莫做官,厨中无 人莫去穿(英国) ●一人在朝,百人缓带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毛泽东) ●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毛泽东) ●(人民内部的矛盾)大量在表现在人民群众同领导之间的矛盾问题上。更确切地说,是表现在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同人民群众的矛盾问题上(刘少奇)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 ●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邓小平)●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邓小平)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是什么 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供同学们训练、记忆。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