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草原教案及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及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一: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 等14个

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

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4.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

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

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赞美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

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先写了草原秀美的风景,

再写了草原迎客和联欢场景。作者移步换景,有景及人,最后以简

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难点具体体会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 等14

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你去过草原吗?在电视上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上生活着的人们。

2.介绍作者老舍

3.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

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

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

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

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

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用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巩固练习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四、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板书: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指明学生读课文,思考文中表现了草原哪些方面的美

五、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新字词。

2.熟读课文第1段。

板书设计

1、草原

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2.仔细读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将草原美景描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草原美景

2. 仔细读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将草原美景描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二、再读课文,感受草原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那些方面?画出有关的

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a.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

朗、晴朗)

b. 图片展示: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c. 踏进这样的草原,呼吸着这样的空气,仰望着这样的天空,你有

什么样的感受?(愉快)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放声朗诵这句话吧。过渡:如果

说这样的天空让作者的心胸更加开阔,想放声歌唱,又是什么让作

者沉醉其间,想低吟一首小诗呢?我们接着交流。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a. 说说“一碧千里”的意思。

b.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c.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看看一碧千里的草原。

d.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

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b.展示图片,有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

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B.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

【篇二: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1】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通过背诵与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情感。

重、难点与关键

1.理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感受草原之美。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

教学准备

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音范读带、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

之前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

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

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

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使我们读后觉得既具体又生动的。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

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2.听着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

你有什么想法?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

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4.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古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间的团结。

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出示自学提纲:

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

(2)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

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是指绘画时用线条勾出轮廓。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3)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得生字、新词。

四、在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述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第1自然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注意强调词语: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第2自然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注意强调词语:疾驰、迂回、洒脱)

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4自然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第5自然段:斜阳下的话别。

五、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的“大、绿、美”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自然段写作者初入草原时看到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象怎样?作者是抓住那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岛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3)反馈学习情况,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幻灯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幻灯出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

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幻灯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六、课堂小结

祖国的草原这么没。这篇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吧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背诵第1自然段。

——待续

【篇三:《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

《草原》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