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区全名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区全名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区全名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区全名单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1批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公布24座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曲阜、洛阳、开封、江陵、景德镇、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2批历史文化名城

1986年公布38座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武汉、镇江、常熟、徐州、淮安、日喀则、宁波、歙县、亳州、寿县、福州、漳州、济南、商丘、安阳、南阳、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呼和浩特。第3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公布37座

邹城、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雷州、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苏州、天水、同仁。

增补的历史文化名城

2001~2011年间陆续增补13座

山海关区(秦皇岛)、凤凰县、濮阳、安庆、泰安、海口、颍州、金华、绩溪、吐鲁番、特克斯、无锡、南通、北海、宜兴、嘉兴、中山、太原、蓬莱。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公布。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第1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01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02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03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04 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

05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06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07 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08 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

09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 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第1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1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02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03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

04 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

05 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06 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

07 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08 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09 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

1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1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

12 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

第2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01 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02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03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04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05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06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07 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08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09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 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 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 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 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16 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17 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

18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19 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

2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21 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22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大圩镇

23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

24 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

25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6 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27 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28 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

29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

30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31 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

32 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

33 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

34 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第2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1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02 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

03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04 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05 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06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

07 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

08 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江村

09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10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

11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12 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13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

14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

15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

16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17 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

1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

19 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

20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

21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

22 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

23 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杨家沟村

24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

第3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01 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02 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03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04 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

05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06 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

07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08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

09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

10 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

11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

12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

13 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

14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

15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

16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

17 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

18 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

19 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

20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

21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22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

24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兴坪镇

25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

26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

27 重庆市江津市塘河镇

28 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

29 四川省双流县黄龙溪镇

30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

31 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

32 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

33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

34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

35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

36 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

37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昌珠镇

38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

39 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

40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镇

4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惠远镇

第3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1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02 河北省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

03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

04 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

05 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

06 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07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08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09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五当召村

1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

1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明月湾村

12 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

13 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14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

15 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

16 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屏山村

17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

18 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19 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20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

21 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

22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23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24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

25 湖南省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

26 湖南省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

27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

28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

29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

30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

32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高山村

33 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村

34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肇兴寨村

35 云南省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36 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乡郭麻日村

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01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

02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

03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

04 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

05 山西省泽州县大阳镇

06 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

07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多伦淖尔镇

08 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

09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

10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

11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

12 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

13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

14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

15 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

16 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

17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

18 浙江省仙居县皤滩镇

19 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

20 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

21 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22 安徽省歙县许村镇

23 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

24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

25 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

26 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

27 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

28 河南省开封县朱仙镇

29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

30 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

31 湖北省咸宁市汀泗桥镇

32 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

33 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

34 湖南省望城县靖港镇

35 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

36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

37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

38 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

39 海南省澹州市中和镇

40 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

41 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

42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

43 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

44 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

45 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

46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

47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48 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

49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

50 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

51 四川省资中县罗泉镇

52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

53 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

54 云南省孟连县娜允镇

55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镇

56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

57 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

58 甘肃省临潭县新城镇

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1 河北省涉县偏城镇偏城村

02 河北省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

03 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

04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

05 山西省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

06 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

07 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

08 浙江省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

09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

10 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

11 安徽省黟县碧阳镇南屏村

12 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廉村

13 福建省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

14 福建省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

15 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

16 江西省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

17 江西省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18 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镇陂下村

19 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延村

20 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天宝村

21 山东省即墨市丰城镇雄崖所村

22 河南省郏县李口乡张店村

23 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

24 广东省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

25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

26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

27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

28 四川省汉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

29 贵州省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

30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31 贵州省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

32 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楼上古寨)

33 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

34 云南省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

35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香山乡南长滩村

3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

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01河北省涉县固新镇

02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

03山西省天镇县新平堡镇

04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

05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

06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

07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

08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

09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

10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荡口镇

11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

12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

13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

14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

15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

16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

17福建省平和县九峰镇

18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

19福建省顺昌县元坑镇

20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21河南省郏县冢头镇

22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

23湖南省绥宁县寨市镇

24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

25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

26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

27重庆市荣昌县路孔镇

28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

29重庆市巫溪县宁厂镇

30四川省屏山县龙华镇

31四川省富顺县赵化镇

32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33云南省宾川县州城镇

34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

35云南省蒙自县新安所镇

36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镇

37陕西省柞水县凤凰镇

38甘肃省榆中县金崖镇

第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1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02天津市蓟县渔阳镇西井峪村

03河北省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

04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店头村

05山西省阳泉市义井镇大阳泉村

06山西省泽州县北义城镇西黄石村

07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

08山西省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

09山西省宁武县涔山乡王化沟村

10山西省太谷县北洸镇北洸村

11山西省灵石县两渡镇冷泉村

12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阎景村

13山西省新绛县泽掌镇光村

14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礼社村

15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

16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

17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山头下村18浙江省仙居市白塔镇高迁村

19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大济村

20浙江省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

21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许家山村

22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

23浙江省绍兴县稽东镇冢斜村

24安徽省休宁县商山乡黄村

25安徽省黟县碧阳镇关麓村

26福建省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

27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

28福建省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

29福建省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

30福建省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村

31福建省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

32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3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

34江西省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

35江西省龙南县关西镇关西村

36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37江西省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

38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

39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

40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

41湖南省双牌县理家坪乡坦田村

42湖南省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

43湖南省永兴县高亭乡板梁村

44湖南省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

45广东省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

46广东省梅县水车镇茶山村

47广东省佛冈县龙山镇上岳古围村

48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

49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

50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

51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

52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

53四川省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

54贵州省三都县都江镇怎雷村

55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

56贵州省雷山县郞德镇上郞德村

57贵州省务川县大坪镇龙潭村

58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村

59青海省玉树县仲达乡电达村

6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五堡乡博斯坦村

6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琼库什台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公布。

至第5批止,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达到350个,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分布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聚落形成和历史演变过程,有助于展示我国优秀传统建筑风貌和优秀建筑艺术,是建造技艺和民族风情的真实载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促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纳入了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今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将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名镇名村保护的法规体系,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强对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建立名镇名村的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切实加强历史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

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

我最想去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个当然是首都北京。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最想旅游的地方:紫禁城、明十三陵、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历史文化名域。最想见到的是紫禁城雄健、宏伟以及一些独特的景色。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圆明园的建造艺术(虽然经八国联军抢掠,保存无几。)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4号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录(2012年6月28日最新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已公布了12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海口市琼山区与海口市根据国务院意见分计为2处。 第一批:1982年2月8日公布,共24处 第二批:1986年12月8日公布,共38处 第三批:1994年1月4日公布,共37处 增补a:2001年8月10日公布,共1处 增补b:2001年12月17日公布,共1处 增补c:2004年10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d:2005年4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e:2007年3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f:2007年3月13日公布,共1处 增补g:2007年3月18日公布,共2处 增补h:2007年4月27日公布,共1处 增补i:2007年5月6日公布,共1处 增补j:2007年9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k:2009年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l:2010年11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m:2011年1月24日公布,共2处 增补n:2011年3月12日公布,共1处 增补o:2011年3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p:2011年5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q:2011年1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r:2012年3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s:2012年6月28日公布,共1处 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列表括号内数字为城市数。 北京(1)天津(1)河北(5)山西(6)内蒙古(1) 辽宁(1)吉林(2)黑龙江(1) 上海(1)江苏(10)浙江(7)安徽(5)福建(4)江西(3)山东(8) 河南(8)湖北(5)湖南(3)广东(7)广西(3)海南(2) 重庆(1)四川(8)贵州(2)云南(5)西藏(3) 陕西(6)甘肃(4)青海(1)宁夏(1)新疆(5) 下文括号内数字为入选批次。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第一章总则 本章共六条,主要规定了《条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基本原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资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监督管理体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激励机制; 总则在整个《条例》中起着统领的作用,集中反映了《条例》的立法精神和宗旨,是整个《条例》制度安排的中体现,因此,学习和掌握《条例》,首先应该理解和领会总则的各条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释义] 本条是关于《条例》立法宗旨的规定(一)关于《条例》的立法宗旨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自1982年至今(注:2008年),全国共公布了10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量大面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由于对严重影响和破坏历史风貌的行为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有的名镇、名村,从规划手法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忽视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地方文化传统特色等问题,简单生硬地建大广场、修宽马路,严重影响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有的地方不注重真实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拆真建假,大搞“仿古街”等假古董,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却被拆毁,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的历史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随意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使用性质,或者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2013-10-10 13:13:52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 (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赵勇1 唐渭荣2 龙丽民3 王兆芳3 作者单位: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 2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收稿日期:2012-05-03 摘要/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体系 保护规划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has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s under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nce 1982.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conservation system, ascertaining resources, launching salvage conservation, reinforcing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 conserv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planning 从1982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2003年建设部(2008年更名为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陆续公布了5批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纵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实践问题和认识误区,一些保护概念和保护方法还需要梳理和辨析。1 保护工作回顾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研究和实践的30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 1982~1994年左右。1982年是重要的一年,国家颁布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文革以后迎来崭新的开始。之后,国务院先后于1986、1994年公布了第二、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又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强调城市规划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改造大规模展开,一批学者针对当时保护与发展出现的矛盾问题,分别就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规划结构与旧城更新、传统特点和风貌保护、特色要素和保护范围、保护概念和保护对策[1-4]等问题展开探讨,奠定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基础。1.2 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 1995~2002年左右。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1996年在黄山召开的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和1997年建设部转发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原则方法;1997年国家又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对16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资助。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江苏、浙江、广州、昆明等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法规也相继出台。同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增至101座,平遥、丽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于1997年、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于2000年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四、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1276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率先展开,周庄、同里、乌镇等一批古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一时期,不少学者开展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方法、保护规划、建筑保护更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特点和保护实践[5-8]的研究,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则集中在聚落景观、价值特色以及保护规划[9-11]等方面。

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困境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困境 一由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引发的思考 1 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起因(2006年) 2006年6月某日:南京城南某区政府召开“建设新城南”高层论坛,区政府有关领导向媒体透露“将投资40亿元打造新城南,改善近2万户居民居住环境”。6月29日《南京晨报》以“40亿元让城南‘大变脸’为题,以正面支持的态度报到了这一高层论坛”。 8月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姚远在《南方周末》发表了《南京的“历史”关头》文章; 8月中旬:全国16位建筑、规划、文物、考古界的著名专家联名紧急呼吁保护南京老城南。 8月21日:《现代快报》用11个版面推出《老城南》特刊,指出“今天,一个猩红的“拆”字,将一笔抹去老城南五大片区这23条散发出古城气息的街巷,刹那间变成历史”。 8月30日:《新民周刊》推出封面报到《秦淮河,正在消失的历史》,文章在采访多位老居民的陈年往事和情感,并陈述了多位学者、专家的意见之后,指出“这些未经整合的民间的情感、智慧需求,是否与政府的决策走在同一条路上呢?” 9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媒体广场”报到说:“城市改造一方面要保留文化,另一方面要改善人民环境。如何能够找到一个点,兼顾这两者?它是困扰着全世界有悠久文化的城市的通病,同样也困扰着南京”。 10月2号:《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老南京最后的纠葛》的文章,记录了多名专家、市民和区政府等部门对老城南不同声音,分析了目前老城南历史保护现状的社会背景,如物权法、政府角色和公众参与等。 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专家来信上作出重要的批示。随后一场包括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市民百姓在内的社会大讨论广泛展开,一时间老城南保护成为南京媒体的热点话题,成为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聚焦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湖北武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湖北武汉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楚国时期诞生的一首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十大古琴曲之首,也带来了知音文化;唐宋年间,武昌黄鹤楼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场所,也使武汉成为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市,简称汉,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简介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产业、通信中心,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 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

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由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武昌、近代中国的国际大都市汉口、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汉阳三地合并为组建,下辖7个中心城区和6个新城区。是楚辞浪漫、黄鹤飘逸的历史文化名城,震撼世界、彪炳千秋的首义胜地,又是青山碧水、生态宜居的滨江之城,商贸繁荣、百业昌隆的现代都市。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更是预测武汉将在21世纪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全球第二大超级城市。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将武汉(光电)与北京(IT与软件服务)、上海(金融与工程服务)、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文字号】建规[2012]195号 【发布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2012.11.16 【实施日期】2012.11.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的通知 (建规〔2012〕195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文物局,直辖市建委(规划局、规划委)、文物局: 为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更好的指导保护工作开展,我们组织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们。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 2012年11月16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单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和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38座城市、第三批37座城市及10座增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09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这些名城,是我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 摘要: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着价值观、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价值观;全球化;城市化;历史名城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历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长久以来,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城市,不但经受着历代风雨的侵蚀,而且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摧毁。直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才真正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拓展:从文物史迹,到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乃至整个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单纯物质实体的保护,发展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的保护。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学术研究、立法、管理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面对世界全球化的热潮,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在经受着全球化的影响。可以说全球化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发展。全球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进而影响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物质环境。中国的城市文化正在被外来的强势文化所同化,很多城市处于多元文化并存、本土文化削弱的境地。全球化将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推向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外国的规划师、建筑师带着“先进”的思想、理念纷纷来到中国,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中国的权势、业主们也都唯“洋”是从。结果,由于对历史城市的文脉缺乏理解,洋大师们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是在一张空白纸上来规划历史城市,不免打上“他方”文化的烙印,同时也否定了对历史城市本土文化的认可。这些设计方案的新奇、夸张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恰恰迎合了业主和权势们的口味,一个个“洋垃圾”就这样诞生了,而历史城市的城市肌理、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全被搁置到了一边。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就会决定人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历史文化名城。因此,首先要改变拜金、拜权、非农的建筑价值观。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彻底改变遗留在每一个人骨子里的封建长官意识。建筑师有责任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角度出发,解读城市的文化内涵,做出具有名城特色的作品来。建筑师还应该成为新观念、新潮流、新生活得倡导者,价值观和社会进步的推动着。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能真正代表一个建筑师的价值观。 无论在哪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自己发展的轨迹,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特别是世界历史名城、文化古都,不仅没有彼此雷同的,而且都是各自民族传统文化在城市计划与建筑中的卓越体现,其个性特色强烈、突出。它们都按照各自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沿着历史文脉构成不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已经第16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2014年10月15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实施保护管理,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应当符合保护规划。 第四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五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当单独编制,下列内容应当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一)保护原则和保护内容; (二)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三)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四)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五)需要纳入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已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单独编制。 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未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应当单独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第七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规划深度应当达到详细规划深度,并可以作为该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不得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第九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当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考试重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考试重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期末重点 第一章: 1. 历史文化名城的含义: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2. 历史文化名城的四个基本点 历史悠久文化遗存文化传统继续使用和发展 3.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经济根基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明传承久远辐射范围广泛 4.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作用 增添城市政治形象,增强城市经济动力;铸造产品特色,拓展企业文化;促进名城所在地,文明程度的提高;旅游产业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 24个第二批 38个第三批 37个第一批: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 6.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布的地区:华北地区北京 河北:承德山西:大同华中地区河南:洛阳、开封湖北:江陵湖南:长沙西南地区四川:成都贵州:遵义云南:昆明、大理西藏:拉萨华东地区江苏:南京、苏州、扬州浙

江:杭州、绍兴福建:泉州江西:景德镇山东:曲阜华南地区广东:广州广西:桂林西北地区陕西:西安、延安 第二章: 绍兴广州延安 1.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构成: 古城墙古城遗址宫殿、宫殿遗址、衙署钟鼓楼坛庙、纪念建筑宗教建筑 陵墓会馆、古民居园林历史街区 2.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构成: 历史事件名人轶事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工艺特产民俗节庆 3.故宫的建筑思想:中轴布局、左右对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儒家礼仪、等级制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 4.故宫的前三殿、后三宫 5.注意:中国五千年的封建建筑在儒家礼仪上如何体现? 6.民居建筑的特点: (1)地域性时代性科学性艺术性 7.中国现存著名的陵墓 秦始皇陵汉茂陵 乾陵北宋陵 明十三陵长陵 清朝东陵、西陵 8.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9.佛塔类型: 楼阁式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