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5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反比例(一)

学习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学习难点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学习准备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自学感悟:

1.完成课本46页两个表格。

导学过程仔细观察: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2.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

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你从表中发现了

什么?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自行车大巴车小轿车速度(千米/时)106080

时间/时122 1.5

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

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合作交流:

结合两个例题,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两

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汇报点评:

反比例的量的特征:

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X×Y=K(一定)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7页“练一练”第1题

课后练习

课本48页第2,3题

板书设计反比例

X×Y=K(一定)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8)-苏教版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内容: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与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 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正,反比例的理解。 2.提高学生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先请大家判断下

因为: (此处学生若遗漏,师补充。) 所以:钢材质量和钢材体积成正比例关系。 生2: 生3: 二.知识点归纳: 1.说一说,如果用χ和y表示成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 χ×y=k(一定) 2.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3.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学生交流 三、练习与实践 1. 生1: 生2: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

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 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投影学生作业) 3、在数量、单价和总价 (1)如果一定,和成正比例。 (2)如果一定,和成正比例。 (3)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4. 如果x=3y ,那么x和y成( )比例; 如果4x=5y,那么x和y( )比例。 如果 8÷X =Y,所以X与Y( )。 如果ab+3=12,则a与b成( )比例 5.完成部分课堂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涟水县外国语小学荀升亮 223400 [课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 [教材简解] 《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一课时,和反比例都是刻画某一现实背景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虽然学生在四、五年级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从常量到变量,使学生真正用函数的观念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从本单元开始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大突破。教材从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和路程的变化入手,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感知两种量的相依互变关系;进而通过计算、交流发现两种量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商(比值)不变的规律。进而理解正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结合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数学思考: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变量的特点,获得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初步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观念; 问题解决: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学会在生活中体验、运用知识;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努力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为学生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机会,锻炼学生探究新知识,创新求异能力。[设计思路]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比较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比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量。 2、能找出正比例与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关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二、教学重难点: 1、判断实例是否成比例,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生活中比例知识的具体应用。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了正比例与反比例,通过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呢? 生自由发言。 师:那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来对正比例与反比例进行对比,师揭示课题:(正比例与反比例) (二)教学新知: 1、出示课件: 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生个别回答。 2、学生画图,比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图象。 师:如果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呢? 生回答。课件出示,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呢?抽生回答。 3、判断下列各题成什么比例?(课件出示) (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3)圆的周长一定,半径与圆周率。 (4)圆锥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 (5)收入一定,支出与结余。 (6)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 个别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4、思考三种量:速度、时间、路程分别是什么关系? 抽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生小结: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反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练习: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生个别发言。 5、学生比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汇报发言,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课件出示表格 6、讨论总结判断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步骤: 一列二找三判断。 三、作业设计: 教材第63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说给同伴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比较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3—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过程性目标: (1)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2、比一比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小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同学能举出更多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学生小组内举例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收集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记录在卡片上。 3、反馈评价。教师根据各组举例的情况进行评比,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过渡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但是老师发现这些例子中有的是成正比例,有的是成反比例,有的是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那么,该怎么样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呢? 2、复习正比例 (1)师:(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正比例的例子)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正比例)学生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正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2)师: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师:你们有什么方法能把题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列表、画图、用式子表示)学生回答。学生介绍完每一种方法时,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要怎样做?师: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就是课本第63页的三种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3页,仔细读一读,并把三种方法补充完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师:(课件出第63页的表格)谁来告诉大家,表格里的空格应填几?(200、300、400、500)你是怎样算的?(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指名回答。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3页的坐标图)谁来说说这幅图又该怎样做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仔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是相关联的量的例子,你认为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以用图像、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它。 二、导入新课 1、下面请同学拿出第一组表格,每个小组的同学试着把每个表格都填完整。并讨论每一个表格中的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表格1:骆驼的体温变化表 表格2: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4:长方形的长6厘米,那么面积和宽的变化表如下: 1、如果把两个互相依赖的量叫做两个相关联的量,我们分别把上面4张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点做成4张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分别猜猜这4张图分别表示那一个表格相关联的量。…… 三、探索新知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第二组的两张表格。从这两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格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形式的路程和时间如下,把表格填写完整表表格2: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c a x) 2、填完表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表格作对照,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可以怎么写? (3)、谁是定量? (4)、他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比较上面的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师:请同学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再复述一下以上两个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关系。 2、回头看看第一组表格。找找在这一组表格中,那一个表格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为什么?如果让你用关系式表示的话,可以怎样表示。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自来水每吨2元,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 ()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的()相同, 所以()和()成正比例。 2、根据第1题的回答,说说下面的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东东和爸爸的年龄 (3)、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和还没看的页数 4、从下面的公式中,把两个量成正比例的公式找出来 C=2(a+b) (a一定) C=4a C=∏d

正比例函数公开课教案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4.2.1正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不同背景下函数模型(关系式)的比较,接受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在用描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③利用发现的性质简便地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思考,探究过程、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②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学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积极参与数学好活动,对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形成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难点: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作图工具、课件. 学生准备:作图工具、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后,人们在25600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请问:(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时间X(单位:天)之间有什么关系?(3)这只燕鸥飞行一个半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课件) 注:问题的解决可由一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进行. 说明:以上我们用函数y=200x对燕鸥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注:此问题源于真实背景,难度又不大,在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 (二)导入新课 (1)概念的引出 此类模型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出示教科书P.111的问题: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注:在变化的背景中寻找不变之处,经历对一类对象共同本质特征的抽象过程,促进概念的形成.小组可以讨论,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通过讨论、归纳形成共识,教师引导给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观察发现这些函数关系式L=2 R、m=7.8r、h=0.5n、T=-2t,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

正比例意义教案

正比例意义教案 【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教师】何金鹤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揭示课题 二、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法指导 1 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已知圆柱体的体积和底面积,高度怎求? 2 出示例1,学生把表格填完整 观察图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前面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水的体积和高度有什么规律?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式子怎样表示?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高度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扩大,体积随着扩大;体积缩小,高度也随着缩小。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4 出示例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例1的实验结果可以用下面的图像表示: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 度是 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225cm3的水 有多高? 四、目标检测:1 做一做,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订正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形式,下面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1)你能写出几组路程和相对应的时间的比?比较这些比值的大小,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在下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相应时间的点,然后把它们按顺序连

《正比例和反比例(二)》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总复习——数与代数 第16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找出生活中成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是对回顾与交流部分知识进行复习。 一、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小组同学互相举例说一说。 ①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复习,并收集相关信息,课上展示。 ②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反思,然后组织汇报。 ③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二、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可以列表。 (2)可以画图。 (3)可以用式子表示。 三、举出生活中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配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反比例 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一、可以列表。 二、可以画图。 三、可以用式子表示。 课后反思: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公开课获奖教案

4.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七年级下期学生已经探索了变量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章前一节继续通过对变量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本节课进一步研究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由于有前面内容的铺垫,学生已经会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有部分学生表述上还不太规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习惯,如将解析式写成+=-=-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x y x y 1,1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次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 (上) 第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二节.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课时: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信息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借助生活中的实际背景,让学生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来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新教材调整了知识的安排顺序,原来教材正比例函数在一次函数前面,而新教材是将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特殊情况给出来的. 本节课教学目标分析是: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3)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这一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6)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谢培培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1页例1一例3、“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

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l。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 (1)表里的两种量是所行时间和所行路程。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板书: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因为路程和时间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0。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枝数比的比值一定)你是怎样发现的?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00 温志旺() 【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激发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热情,在不断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导航】: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了刺激消费,会宁县“凯尔亮”超市对购物达到500元者,可以享受10次的摸奖机会。请咱班购物达500元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摸奖的情况,你摸了几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亲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熟练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并能正确判断。 难点: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的含义。能够比较有条理的叙述判断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判断,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它的具体内容是 巩固新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不能直接与新知发生作用,建立实质性的关系。 学生先建立起新知的上位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参与把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从而过渡到下位概念——正、反比例意义的学习。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电视机厂生产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生产300台,可以生产42天;如果每天生产420台,可以生产30天,那么他们的工作效率比是(),他们所用的工作时间比是(),因为()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答:300:420、42:30、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反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学习宝典》是一种同学们喜爱的工具书,现在有两种版本,如果买4.8元一本的,能买90本;如果买5.4元一本的,能买80本,那么它们的单价比是( ),它们的数量比是( )。 答案:、(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不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总数量不一定。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面积一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面积一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它们的乘积一定。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1)巩固新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不能直接与新知发生作用,建立实质性的关系。 学生先建立起新知的上位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参与把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从而过渡到下位概念——正、反比例意义的学习。 (2)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不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总数量不一定。 四、习题检测 1.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成( )比例。 2.如果那么和成( )比例3.面积一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4.8 5.4: 9080:57 x y x y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说明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00 温志旺(wzwtg163.) 【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新课程标准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激发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热情,在不断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导航】: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

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了刺激消费,会宁县“凯尔亮”超市对购物达到500元者,可以享受10次的摸奖机会。请咱班购物达500元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摸奖的情况,你摸了几次根据已摸奖的次数,大家能想到什么? 生:还剩多少次? 师: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的次数呢? 生:它们之间是有关系的,已经摸奖的次数与还未摸的次数之和是10. 2、出示表(1) 表(1)10次摸奖,已经摸奖的次数和还剩的次数如下表: 如果摸了()次,还剩()次 填表并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已经摸的次数多,剩余的次数就少) 师小结:像这样(出示板书)一种量 ............,我们就把 ...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 师:谁能说说在这里相关联的量有哪些? 生:“已经摸的次数”和“剩下的次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举出生活里相关联的量。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4.3一次函数的图象 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理解函数图象的概念,掌握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重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答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去学校,请问小明离家的距离s(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它是一次函数吗?它是正比例函数吗?图中的图象能表示上面问题中的s与t的关系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类型一】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画法 画出函数y=-2x的图象. 解析:当x=0时,y=0;当x=1时,y=-2.经过原点O(0,0)和点A(1,-2)作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函数y=-2x的图象. 解:如图: 方法总结: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只需再另外找一点就可作出图象. 【类型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当x=-1时,y=-2,则它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将x=-1,y=-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k≠0)中,求出k的值为2,即可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出函数的大致图象,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且当k>0时,图象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过二、四象限. 探究点三: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P 1(x1,y1)、P2(x2,y2)、P3(x3,y3)三点在函数y =(k-2)x的图象上,且x1>x3>x2,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 ) A.y1>y3>y2 B.y1>y2>y3 C.y1y2>y1 解析:由y=-k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可知-k>0即k<0,∴k-2<0.由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y=(k-2)x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由x1>x3>x2得y1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三、板书设计 1.函数与图象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作一个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经历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已知函数的表达式作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理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4.4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会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2.会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重点)

正比例与反比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谁能用比的知识说一说我们班男女同学的人数情况? (指名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 ⊙回顾与整理 1.(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尺以及它们的应用。 预设 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如5÷2,可以写成5∶2。 生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如8∶4=24∶12。 生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生4:配制农药会应用到比的知识;地图上一般都有比例尺。 …… (3)出示教材83页“回顾与交流”2题。 学生独立完成,思考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全班交流。 预设 生1: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除法算式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比的比号。 生2:除法算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比的比值。 强调: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所有分数的分母及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4)先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再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下面的比。 30∶1201∶∶0.1∶10 2.5∶60.5∶3.225∶∶ 先思考比的基本性质,然后交流,最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按比例分配问题。 ①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作按比例分配) 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1:用比或者连比反映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份数。 生2:直接给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份数。 ③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什么? 预设 生:找出或求出要分配的总数量;根据已知的比求总份数;按照要分配的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分别求出每一部分数量是多少。 (6)完成教材83页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并说一说解决问题时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2.(1)说一说。 师: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请你先回忆一下,然后说一说你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 预设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变化的量。 生2:我知道了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 师:举例说明什么是变化的量。 预设 生:上学时,我走的路程的多少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路程和时间就是变化的量。师:如果你走的速度是一定的,那么你走的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生:成正比例关系。 师:你能说明理由吗? 生:我走的速度不变,走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2)议一议。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四人一组,互相举例说一说,并说明自己举的例子为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或者成反比例的量) (3)全班交流。 师:每组举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实例各一个,其他小组注意不要重复,并把本组需要交流的问题展示出来。 预设 生1:买苹果时,苹果的单价一定,那么花费的总钱数和买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如果花费的总钱数一定,苹果越便宜,买的数量就越多,苹果越贵,买的数量就越少,这时苹果的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备课模式:原创网络下载修改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总第25 课时 教学内容:正比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等)

引入:本单元我们要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 速度(一定)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正比例函数优秀公开课教案(比赛课)

21.1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正比例函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正比例了函数的概念。 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并且能 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以及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 学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同时渗透热爱自然和 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具:ppt课件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函数的定义,并指名学生回答。 2、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 我们在元生活中,会去买东西,如果某人去买苹果,苹果4元钱一

斤,下面我们看到这些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价格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二、小组合作(观察与思考) 小刚骑自行车去上学,行驶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1)小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如果用t(min)表示时间,s(km)表示路程,那么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完成上题,并主动回答。 三、尝试练习(开动脑筋) (1)小亮每小时读20页书,若读书时间用字母t(h)表示,读过的页数用字母m(页)表示,则用t表示m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 。 (2)小米去给学校运动会买奖品,每支铅笔0.5元,若购买铅笔的数量用n(支)表示,花钱总数用w(元)表示,则用n表示w的函数表达

正比例的意义_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正比例的意义文章内容由收集!正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意义的变化规律。 2.学会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口述三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总价、数量;(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口述关系式、老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幻灯出示: 一列火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5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一个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师:(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两种量,时间和路程。 师: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生:时间1小时,路程是60千米;2小时,路程为120千米;3小时,路程为180千米……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间由1小时变2小时,路程由60千米变为120千米……时间扩大了,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师:现在我们从后往前看,时间由8小时变为7小时、6小时、4小时……路程又是如何变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变为420千米、360千米…… 师:从上面变化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同桌进行讨论。) 生:时间从小到大,路程也随着从小到大变化;时间从大到小,路程也随着从大到小变化。 师:我们对比一下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 师:请同学发表意见。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练习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测试题 一、轻松填一填。 1、比例尺=():(), 2、一幅平面地图上,图上距离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3、A、B两地相距6千米,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应画()厘米。 4、比例尺80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倍。 5、一个零件长8毫米,画在设计图上是16厘米,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6、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3000块,改用边长是5分米的方砖铺地,要用()块。 7、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成(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比例。 8、一幅图的比例尺是。A、B两地相距320km,画在这幅图上应是()cm。 9、六年级同学排队做广播操,每行人数和排成的行数成()比例;出油率一定,花生油的质量和花生的质量成()比例;3x=y,x和y成()比例;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比例。 二、判断如下情形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1、教室的面积一定,某班学生人数与人均占地面积成( )比例。 2、《鹤壁日报》定价一定,订阅份数和所需要的总钱数成( )比例。 3、大豆油的总质量一定,大豆的千克数和出油率成( )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 )比例。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比例。 6、一袋面粉食用去的数量和剩下的数量( )比例。 7、长度一定的铁丝平均分成若干段,每段长度和截的段数成( )比例。 8、如果y=5x,那么x和y成( )比例。 9、购置电脑的总价一定,电脑单价和数量成 ( ) 比例。 10、电脑的单价一定,购置电脑的数量和总价成 ( ) 比例。 11、一个人的年龄和身高成 ( ) 比例。 12、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成 ( ) 比例。 13、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 ( ) 比例。 14、在一定的时间里,制造零件的个数与制造一个零件所需要的时间成 ( ) 比例。 15、从兰州到北京,火车所行的时间与速度成()比例。 16、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比例。三、选择。 三、选择题 1、如果甲数=乙数÷5,那么甲数和乙数()。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一个正数和它的倒数成()。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按1:4的比例尺放大后它的面积是()。 A、48平方厘米 B、96平方厘米 C、192平方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