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类脂(1)

类脂(1)

类脂(1)

第二节类脂

一、磷脂

磷脂是含磷的类脂化合物,广泛地分布在动植物中,是细胞原生质的固定组成成分。磷脂主要存在于脑、神经组织、骨髓、心、肝及肾等器官中。蛋黄、植物种子、胚芽及大豆中都含有丰富的磷脂。最常见的磷脂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神经鞘磷脂。它们的构造与油脂相似,但组成较为复杂。它们的水解产物有醇(甘油或其它醇)、脂肪酸、磷酸和含氮的有机碱。

(一)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纯的磷脂酰胆碱是吸水性的白色蜡状物,在空气中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变为黄色或棕色。磷脂酰胆碱不溶于水及丙酮,易溶于乙醚、乙醇及氯仿中。磷脂酰胆碱在脑、神经组织、肝脏、肾上腺及红细胞中含量较多,蛋黄中含量特多(约占8%-10%),所以叫做卵磷脂。

磷脂酰胆碱根据磷酸与甘油连接位置的不同,有α-及β-两种异构体,自然界的磷脂酰胆碱是α型的。磷酯酰胆碱中与磷酸相结合的含氮有机碱是胆碱。磷脂酰胆碱分子中,甘油部分的β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因而有D型和L型两种构型。自然界存在的是L型的。

自然界的磷脂酰胆碱是几种磷脂酰胆碱的混合物,主要是组分中的脂肪酸不同,经水解后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常见于磷脂酰胆碱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物四烯酸等。某些毒蛇的

毒汁中含有一种磷脂酶,能使β位脂肪酰基水解脱落,生成溶血磷脂酰胆碱,从而破坏了细胞膜,引起溶血。

(二)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在脑组织中含量甚多,故又称脑磷脂。它和磷脂酰胆碱并存于机体各组织及器官中,它的构造和理化性质均与磷脂酰胆碱相似,只是在磷脂酰乙醇胺中,与磷酸结合的是胆胺(HO=CH2-CH2-NH2)。

磷脂酰乙醇胺性质与磷脂酰胆碱相似,也不稳定,易吸收水分,在空气中氧化成棕黑色。磷脂酰乙醇胺能溶于乙醚,但难溶于乙醇,这是与磷脂酰胆碱在溶解性方面的不同点。

磷脂酰乙醇胺与血液凝固有关。凝血激酶是由磷脂酰乙醇胺与蛋白质组成的,它存在于血小板内,能促使血液凝固。

(三)神经鞘磷脂(鞘磷脂)

脑和神经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鞘磷脂,脾、肝及其它组织中含量较少。鞘磷脂的组成和结构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不同,其分子中不含甘油部分,而是含有一个长链的不饱醇――鞘氨醇。1mol鞘磷脂完全水解后,可得到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各1mol。

鞘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连接在鞘氨醇的氨基上,磷酸以酯的形式与鞘氨醇及胆碱相结合。

鞘磷脂是无色晶体,在光的作用下或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比较稳定,不溶于丙酮及乙醚,而溶于热乙醇中。

二、糖脂

糖脂是细胞结构包括神经髓鞘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血型物质及细胞抗原的重要组分。重要的糖脂有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等。脑苷脂是含糖、脂肪酸和鞘氨醇的类脂,其构造如下:

脑苷脂

脑苷脂为白色蜡状物,溶于热乙醇、丙酮和苯中,不溶于乙醚,冷的乙醇和丙酮中。

三、甾族化合物

甾族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胆甾醇、胆汁酸、维生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等。许多甾族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一)甾族化合物的结构

甾族化合物都含有一个由四个环组成的基本骨架,即由三个六元环的一个五元环稠合的17碳结构。这个骨架是甾族化合物的母核,即环戊烷多氢菲。四个环用字母A,b ,C和D表示,并将17个碳原子按特定顺序编号。

大多数甾族化合物在环戊烷多氢菲的母核上还有三个侧链,它们分别连在C-10,C-13和C-17的碳原子上。

在C-10和C-13上常是甲基(有时是-CHO或-CH2OH),叫做角甲基,这两个甲基的碳原子分别标为C-19及C-18;C-17上连接的是较长的碳链、含氧原子团或其它原子团。这三个原子团都在环平面的上方故用实线表示。环上若有其

它取代基,则它们在空间有两种取向。环上的取代基与角甲基取向相

同的(即在环平面的上方),称为β构型,用实线表示;如环上取代

基与角甲基取向相反(即在环平面的下方),则称为α构型,用虚线

表示。

(二)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1.甾醇类

甾醇是甾环上连有醇羟基的固态物质,故又叫做固醇。从化学结

构上看,甾醇是一类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仲醇,C-3上的羟基都是β型的,它们常以游离状态或高级脂肪酸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1)胆甾醇胆甾醇是从胆石中发现的固体状醇,故又称胆固醇。

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

胆甾醇

胆甾醇的结构特点是C-3上有一个β-构型的羟基,C-5和C-6之间

有一个双键,C-17上有一个含8个碳原子的烃基侧链。

胆甾醇为无色或略带黄色的蜡状物,熔点148℃,难溶于水,易溶

于有机溶剂。

在体内胆甾族C-3上-OH常与脂肪酸结合成胆甾醇脂。

人体中的胆甾醇一部

分从食物中摄取,一部分由体内组织细胞自己合成。当人体内胆甾醇

代谢发生障碍时,血液中胆甾醇的含量就会增多,并从血清中析出,

引起血管变窄,降低血液流速,造成高血压、动脉硬化;在胆汁液中,若有胆甾醇沉积,则形成胆石。

(2)7-脱氢胆甾醇 7-脱氢胆甾醇也是一种动物甾醇,存在于人

体皮肤中。当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它的B环打开转变为维生素D3。

7-脱氢胆醇维生素D3

因此,多晒太阳是获得维生素D3的最简单方法。

(3)麦角甾醇麦角甾醇存在于酵母及某些植物中,属于植物甾醇,和7-脱氢胆甾醇比较,它在C-17的侧链上多一个甲基和一个双键。在紫外线照射下,它的B环打开生成维生素D2。

麦角甾醇维生素D2

维生素D也叫抗佝偻病维生素,因为缺乏时,儿童会得佝偻病,成

人则患软骨症。因此,儿童需要多服用一些维生素D,同时需要多晒太阳。维生素D广泛存在于动物体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肪丰富的鱼类肝脏;也存在于牛乳、蛋黄中等。

维生素D包括几种生理作用相同的物质,其中以维生素D2和D3的作

用最强,由于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液中钙、磷浓

度增加,有利于钙、磷沉着,所以能防治佝偻病和软骨病。维生素D是

脂溶性维生素,对热和空气中的氧都比较稳定。

2.胆甾酸

在人和动物的胆汁中,含有几种结构与胆甾醇类似的酸,称为胆

甾酸。例如胆酸和脱氧胆酸。

烹饪营养与卫生第一章1 6节知识点

第一章营养学概述 一、绪论 1.营养: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组织等生命活动而摄取和利用中营养素的综合过程。 2.卫生:是指食物原料在种植(养殖)、采集(收获)、运输、储存、加工、烹调直至食用全过程中所存在的卫生问题。 3.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食物营养价值的关键,食物中的卫生要素便是食物的基础。3.营养素:食物中能够供给人体能量,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和运动的有效成分,叫营养素。 4.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糖类、脂类、蛋白质被称为产能营养素。 5.营养素的三大功能: (1)作为建造和维持人体的构成物质。 (2)作为产热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 (3)对人体各种功能、生命过程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一节糖类 糖类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氢、氧的比例2:1,与水相同,故也称为碳水化合物。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1.单糖 单糖:是分子结构最简单并且不能水解的最基本的糖分子,包括由3个碳原子至6个碳原子或更多个碳原子所组成的糖类。 性质:味甜,不经消化可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1)葡萄糖 C6H12O6,六碳糖;是血糖的主要成分 (2)果糖 与葡萄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最甜的一种糖。食物中的果糖在人体内转变为肝糖原,然后分解为葡萄糖。 (3)半乳糖 在人体内转变成肝糖原而被利用,是构成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 2.双糖 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属低聚糖。 性质:味甜,不能直接为人体所吸收,在消化道中必须经过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1)蔗糖 结构:一份子葡萄糖+一份子果糖 性质:加热至200度时变成焦糖。烹饪中红烧菜肴的酱红色就是利用这点性质。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一、地球最早出现的生物 大约40亿年前,诞生了最早的生命…异养细菌,到35亿年前,出现了具有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原始大气成分发生改变,氧的含量增加;原始生物从嫌氧发展成喜氧,逐渐形成生物圈;有机体的发展增加了太阳能在地球表面的存储,改变了地球表层的组成和结构。 二、生命化学演化学说 现在普遍认为原始生命的起源与发展需要经过化学演化和生物进化两个阶段,从而生命起源的最早阶段是化学演化阶段。化学演化过程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 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Stanley Miller)设计了一个实验,模拟在原始还原性大气条件下氨基酸产生的过程,并取得了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成分在一定能量的作用下,完全可以完成从无机物向简单有机物的转化。 2.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 原始地球普遍存在于高于水沸点的环境中,这促进了氨基酸和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聚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就是蛋白质和核酸。 3.原始生命的诞生 最初的原始生命是非细胞形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细胞形态的原核生物,进而再进化产生真核生物,由真核单细胞进化到真核多细胞。 第二节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生命的世界也是物质的世界,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是化学元素,所有的生命形态,其 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相同。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是基本元素,C、H、O、N、P、S是主要元素,大约共占原生质总量的97%,是生物体组成的主要物质。生物需要量很少,但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些元素被称作微量元素,如Fe、Mn、Zn、Cu、I、B、Mo等。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作用是:1.它们可进一步组成各种化合物;2.这些化学元素能 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主要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 主要有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一)水

食品营养与健康 4-1.3.1 脂类的分类、组成与生理功能

4-1.3.1 脂类的分类、组成与生理功能 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的基础知识,知道了蛋白质缺乏会引起营养不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脂类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脂类的分类与组成。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大类,脂肪就是甘油三酯,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类、脂蛋白等。食物中的脂类95%是脂肪,5%是类脂。脂肪占正常人体重的14%~19%,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从这个反应式中大家可以看到,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构成的。 脂肪酸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中包含的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它的熔点较高,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被称为脂。植物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熔点较低,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被称为油。(添加图片)脂肪因其所含的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脂肪酸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脂肪酸碳链长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一般长链脂肪酸含14个以上的碳,中链脂肪酸含8~12个碳,短链脂肪酸含6个以下的碳。 2.按照脂肪酸饱和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分子中仅含有单键,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一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的双键 3.按照脂肪酸空间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相信大家对于反式脂肪酸并不陌生。一般天然食物中的油脂其脂肪酸结构多为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很少。反式脂肪酸是植物油经氢化处理后,其结构由顺式变为反式。所以当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氢化植物油,那么其中就

类脂(1)

类脂(1) 第二节类脂 一、磷脂 磷脂是含磷的类脂化合物,广泛地分布在动植物中,是细胞原生质的固定组成成分。磷脂主要存在于脑、神经组织、骨髓、心、肝及肾等器官中。蛋黄、植物种子、胚芽及大豆中都含有丰富的磷脂。最常见的磷脂是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神经鞘磷脂。它们的构造与油脂相似,但组成较为复杂。它们的水解产物有醇(甘油或其它醇)、脂肪酸、磷酸和含氮的有机碱。 (一)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纯的磷脂酰胆碱是吸水性的白色蜡状物,在空气中由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变为黄色或棕色。磷脂酰胆碱不溶于水及丙酮,易溶于乙醚、乙醇及氯仿中。磷脂酰胆碱在脑、神经组织、肝脏、肾上腺及红细胞中含量较多,蛋黄中含量特多(约占8%-10%),所以叫做卵磷脂。 磷脂酰胆碱根据磷酸与甘油连接位置的不同,有α-及β-两种异构体,自然界的磷脂酰胆碱是α型的。磷酯酰胆碱中与磷酸相结合的含氮有机碱是胆碱。磷脂酰胆碱分子中,甘油部分的β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因而有D型和L型两种构型。自然界存在的是L型的。 自然界的磷脂酰胆碱是几种磷脂酰胆碱的混合物,主要是组分中的脂肪酸不同,经水解后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常见于磷脂酰胆碱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物四烯酸等。某些毒蛇的

毒汁中含有一种磷脂酶,能使β位脂肪酰基水解脱落,生成溶血磷脂酰胆碱,从而破坏了细胞膜,引起溶血。 (二)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在脑组织中含量甚多,故又称脑磷脂。它和磷脂酰胆碱并存于机体各组织及器官中,它的构造和理化性质均与磷脂酰胆碱相似,只是在磷脂酰乙醇胺中,与磷酸结合的是胆胺(HO=CH2-CH2-NH2)。 磷脂酰乙醇胺性质与磷脂酰胆碱相似,也不稳定,易吸收水分,在空气中氧化成棕黑色。磷脂酰乙醇胺能溶于乙醚,但难溶于乙醇,这是与磷脂酰胆碱在溶解性方面的不同点。 磷脂酰乙醇胺与血液凝固有关。凝血激酶是由磷脂酰乙醇胺与蛋白质组成的,它存在于血小板内,能促使血液凝固。 (三)神经鞘磷脂(鞘磷脂) 脑和神经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鞘磷脂,脾、肝及其它组织中含量较少。鞘磷脂的组成和结构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不同,其分子中不含甘油部分,而是含有一个长链的不饱醇――鞘氨醇。1mol鞘磷脂完全水解后,可得到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胆碱各1mol。 鞘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连接在鞘氨醇的氨基上,磷酸以酯的形式与鞘氨醇及胆碱相结合。 鞘磷脂是无色晶体,在光的作用下或在空气中不易氧化,比较稳定,不溶于丙酮及乙醚,而溶于热乙醇中。

生化习题_第五章__脂类代谢[1]

第五章脂类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脂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类是脂肪与类脂的总称。 B、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能及氧化供能。 C、体内脂肪酸只能由机体自身合成。 D、类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E、类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及其脂、磷脂、糖脂。 2、哪些组织不能摄取及氧化脂肪酸? A、肝组织 B、骨骼肌组织 C、肾组织 D、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 E、心肌组织 3、软脂酸β-氧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先在胞液中活化为脂酰CoA。 B、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C、每次β-氧化过程有二次脱氢反应,生成2分子NADH+H+。 D、经过7次β-氧化过程才能完全分解为乙酰CoA。 E、可生成8分子乙酰CoA。 4、脂肪酸进行β-氧化过程,不需要下列哪一种酶参与? A、脂酰CoA合成酶 B、脂酰CoA脱氢酶 C、β-酮脂酰CoA硫解酶 D、β-羟脂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5、含2n个碳原子的饱和脂酰基经过β-氧化完全分解,可以生成多少个乙酰CoA? A、2n个 B、n个 C、n-1个

D、2n-1个 E、8个 6、酮体不能在哪些部位氧化利用? A、骨骼肌 B、心肌 C、脑组织 D、肝脏 E、肾脏 7、下列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时产生ATP最多的是: A、甘油 B、丙酮 C、丙酮酸 D、乳酸 E、乙酰乙酸 8、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HMGCoA合成酶 B、HMGCoA还原酶 C、α-磷酸甘油脂酰基转移酶 D、乙酰CoA羧化酶 E、脂酰CoA脱氢酶 9、关于脂肪酸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脂肪酸合成酶体系存在于胞液。 B、合成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糖分解氧化。 C、肝脏合成脂肪酸的能力极强。 D、限速酶是乙酰CoA羧化酶。 E、合成过程是β-氧化的逆过程。 10、关于酮症酸中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不完全氧化的产物。 B、由于酮体生成过多,超过肝外利用能力而引起。 C、胰岛素促进酮体的生成,故严重糖尿病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D、酮体中的β-羟丁酸及乙酰乙酸是酸性物质,可引起血PH下降。 E、酮体中可氧化利用的部分主要是β-羟丁酸及乙酰乙酸。 11、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不参与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 A、α-磷酸甘油 B、脂酰CoA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doc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知识点 绪论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 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一、蛋白质(protein)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携一两本两色书来组)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色氨酸为1)。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 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 3.供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 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零氮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 生物价(BV):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 储留氮 生物价=----------×100 吸收氮 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 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氨基酸评分(AAS)、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成人:RNI 为1.16g/(kg·d);占总能量的10%-12%。 二、脂类(lipids)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酯——甘油和脂肪酸;类脂:磷脂、固醇类等。 甘油三酯及其功能: (体内) 1.贮存和提供能量(1g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9.7kJ的能量) 2.维持正常体温; 3.保护机体脏器免受外力伤害; 4.内分泌作用; 5.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物和对蛋白质节约作用; 6.构成机体组织; (食物)7.增加饱腹感;8.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9.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 1.脂肪酸根据其碳链的长短分为:链脂肪酸14--24碳)链脂肪酸含8--12碳)短链脂肪酸(6碳以下) 2.根据其饱和程度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最常见的是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亚油酸和亚麻酸。 3.按脂肪酸的空间结构分为: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生理必需、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整理)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菌落:单个(或聚集在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 可见的、有一 定形态结构的 子细胞生长群 体。 4、基内菌丝: 当孢子落在固 体基质表面并 发芽后,就不 断伸长、分枝 并以放射状向 基质表面和内 层扩展,形成 大量色浅、较 细的具有吸收 营养和排泄代 谢废物功能的 基内菌丝。 5、孢囊:指固 氮菌尤其是棕 色固氮菌等少 数细菌在缺乏 营养的条件下, 由营养细胞的 外壁加厚、细 胞失水而形成 的一种抗干旱 但不抗热的圆 形休眠体,一 个营养细胞仅 形成一个孢囊。 6、质粒:指 细菌细胞质 内存在于染 色体外或附 加于染色体 上的遗传物 质,绝大多数 由共价闭合 环状双螺旋 DNA分子构成。 7、微生物:是 指肉眼看不见 或看不清楚的 微小生物的总 称。包括细菌、 放线菌、霉菌、 酵母菌和病毒 等大类群。 8、鞭毛:某些 细菌长在体表 的长丝状、波 曲状的附属物, 称为鞭毛,其 数目一至十根, 具运动功能。 9、放线菌:是 具有菌丝、以 孢子进行繁殖、 革兰氏染色阳 性的一类原核 微生物,属于 真细菌范畴。 10、荚膜:有 些细菌在生命 过程中在其表 面分泌一层松 散透明的粘液

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11.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12.假菌丝:当酵母菌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 的细胞串就称 为假菌丝。 13.气生菌丝: 伸展到空间的 菌丝体,颜色 较深、直径较 粗的分枝菌丝, 其成熟后分化 成孢子丝。 14.子囊果:能 产生有性孢子 的、结构复杂 的子实体称为 子囊果。 15.生活史:又 称生命周期, 指上一代生物 经一系列生长、 发育阶段而产 生下一代个体 的全部过程为 生活史。 16.异宗配合: 指毛霉在形成 接合孢子时, 凡是由不同性 的菌丝体上形 成的性器官结 合而产生有性 孢子的则称异 宗配合。 17.同宗配合: 指毛霉在形成 接合孢子时, 凡是由同一个 菌丝体上形成 的配子囊结合 而产生有性孢 子的则称同宗 配合。 18.锁状联合: 指担子菌亚门 的次生菌丝的 菌丝尖端生长 方式。 19.细菌:是 一类细胞细短 (直径约 0.5 μm,长度约 0.5~5μm)、结 构简单、胞壁 坚韧、多以二 分裂方式繁殖 和水生性较强 的原核生物。 20.PHB:聚- β-羟丁酸,是 一种存在于许 多细菌细胞质 内属于类脂性 质的碳源类贮 藏物。 21.立克次氏 体:是一类大 小介于通常的

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生物重点知识点

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生物重点知识点 1.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生物重点知识点篇一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_时,细胞质中 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 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2.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生物重点知识点篇二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 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含有水、无 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加简答)

名词解释: 1、四分法:将原始样品混合均匀后堆积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厚度在3cm以下圆形料堆,在上划“十”字线,将样品分成4份,取对角线的2份混合,在如上分成为4份,再去对角4分,再取对角2份。如此操作下去直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 2、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3、自由水(游离水):是靠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吸附水。如润湿水分、渗透水分、毛细管水分等,此类水分和组织结合松散,容易用干燥法从食品中分离出去。 4、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在测定前已离解成H+的酸的浓度(游离态),也包括未解离的酸的浓度(结合态、酸式盐)。其大小借助标准碱液滴定来求取,故又称可滴定酸度。 5、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6、空白实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7、有机食品:指来自于有机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8、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丁酸等低碳来链的直链脂肪酸,其大小可以通过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液来滴定。挥发酸包括游离的和结合的两部分。 9、粗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含N物。集中存在于谷类的麸、糠、秸秆、果蔬的表皮等处。对稀酸、稀碱难溶,人体不能消化利用的部分。 10、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11、无公害产品:指场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过认证合格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12、灰分:在高温灼烧时,食品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质称为灰分。它表示食品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 13、有效酸度:指被测溶液中H+的浓度。反映的是易溶解的酸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其大小由PH计测定。PH的大小与总酸度中酸的性质与数量关系有关,还与食品中缓冲物质的质量与缓冲能力有关。 14、膳食纤维(食物纤维);它是指食品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糖类和木质素的总和。它包括纤维素、戊聚糖、木质素、果胶、树胶等,至于是否该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某些多糖还无法定论。 简答题 1、食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1)感官鉴定—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分析方法。(2)物理分析方法——根据食品的某些物理指标进行检测。(3)化学分析法——常规分析中大量使用的分析方法。(4)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为基础,利用较特殊的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 2、湿法消化的原理及特征? 答: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煮沸,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常用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有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神经组织生化--第一节 血脑屏障

神经组织生化--第一节血脑屏障 第十四章神经组织生化 (Biochemistry of Neural Tissue) 神经组织生化或称神经生化学(neurochemistry),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极为复杂以及研究方法上的难度较大,迄今积累的资料还很不完备,特别是有关代谢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很多问题还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章仅就与医学关系较密切的某些问题,有选择地加以介绍,而不是系统地阐述。 第一节血脑屏障 大约在一百年前就已发现,给动物注入活性染料,全身组织都染上色而唯独脑组织却不染色。但是如果把染料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则脑组织迅速被染色。以后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有些物质完全不能由血进入脑组织间液;有些物质进入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进入颇为迅速。总之,在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人脑的“屏障(barrier)”存在,称为血脑屏障(BBB)。血脑屏障的功能在于保证脑的内环境的高度稳定性,以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同时能阻止异物(微生物、毒素等)的侵入而有保护作用。 一、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 血脑屏障的物质基础是脑的毛细血管,它与其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不同,有以下三个特点:

(1)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焊接”得十分紧密,不象其他组 织毛细血管壁那样有较大的缝隙;(2)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的基底膜(b asement membrane)是连续的;(3)毛细血管壁外表面积的85%都被神经 胶质细胞的终足所包绕。由此可见,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间液要穿 越较多的层次,包括脂性的(质膜)和非脂性的(基底膜)膜的结构。其中,穿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是关键性的步骤。与其他组织,譬如肌肉 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比较,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饮作用(pi nocytosis)很微弱。因此,对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来说,借胞饮作用 转运物质(大分子和电解质)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这就更加强了脑毛细 血管壁的屏障功能。 二、物质通过血脑屏障的方式 物质可以通过扩散(diffusion)或载体转运(mediated transport) 的方式由血液进入脑组织,从脑组织进入血液。 以扩散方式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最主要的是水和气体。静脉注入 重水(D2O)的示踪实验表明,脑中水分子交换的半寿期为12-25秒。水 可以根据血浆渗透压的改变而自由进出脑组织。临床上采用静脉注入 甘露醇一类的物质,提高血浆渗透压,可使脑脱水以降低颅内压,O2、CO2、N2O等气体以及挥发性麻醉剂亦可迅速扩散进入脑组织。脂溶性 物质及脂溶剂容易透过亲脂性的质膜,因而也能迅速扩散入脑,已知 扩散最快的物质是乙醇。 葡萄糖、氨基酸和各种离子是靠载体转运的。由于葡萄糖载体转 运系统的立体特异性(stereospecificity),只有D-葡萄糖才能进入脑,而L-型的则不能。各种氨基酸进入脑组织的快慢不同,这与有无 相应的氨基酸载体以及载体的量与质(特异性)有关。引人注目的是凡 营养上必需的氨基酸大都转运迅速,而难以越过血脑屏障的都是非必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要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要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要点大全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 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 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 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高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名词: 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探)、 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万种,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① 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的97%。②.有的参与生物体的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名词: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4、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7、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8、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9、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0、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一级营养师考点之脂类

一级营养师考点之脂类 一级营养师考点之脂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有关之类的知识考点,欢迎阅读。 1.脂类的组成及分类 (1)脂肪——包括脂和油。常温时呈固体状态称脂,呈液体状态叫油。 (2)脂肪酸——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单位 ² 按脂肪酸碳链长度分为长链脂肪酸(含14个碳以上)、中链脂肪酸(含8~12碳)、短链脂肪酸(含2~6碳) ² 按照碳链中碳原子间双键的数目分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C=C—双键,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以上—C=C—, PUFA),饱和脂肪酸(不含—C=C—双键, SFA) ² 按照脂肪酸空间结构分类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反式脂肪酸来源于天然食物和人工加氢. u 按不饱和脂肪酸其第一个双键位置分类:脂肪酸分子上的碳原子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定位,有两种系统: Ø △编号系统:从羧基碳原子算起, Ø n或ω编号系统:从离羧基最远的甲基端碳原子算起,分为n-3系,n-6系,n-7系,n-9系,亚油酸—n-6系列,d-亚麻酸—n-3系列。 ² 脂肪由脂肪酸构成,脂肪酸的分类 ² 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故称甘油三脂,占脂类

的95% 2.类脂——主要有磷脂、糖脂、类固醇等 ㈡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膳食脂肪进入口腔消化就开始,唾液腺分泌的脂肪酶可水解部分脂肪,但这种消化能力很弱,婴儿口腔中的脂肪酶可有效的分解奶中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脂肪的消化在胃里也有限,胃液中虽然含有少量的脂肪酶,但成人胃液酸度很强,0.9-1.5不适于脂肪酶的作用,婴儿胃液的PH值是5左右,奶中脂肪已经乳化,故脂肪在婴儿的胃里可消化一部分。脂肪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² 胆汁中的胆盐(胆汁的成分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是强有力的乳化剂,把脂肪分散为细小的脂肪微粒,有利于和胰液中的脂肪酶充分接触。胰液中的胰脂肪酶能将部分脂肪完全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但有一半的.脂肪仅能局部水解为甘油二酯或甘油一酯.脂肪水解后的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被小肠吸收直接进入血液,甘油单酯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先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和磷脂,胆固醇以及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2.类脂的消化吸收:磷脂的消化吸收与甘油甘油三酯相似。胆固醇则可直接被吸收,如果食物中的胆固醇与其它脂类呈结合状态,则先被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再被吸收。 ㈢.脂肪的生理功能 1.脂肪 ² 供给能量 ; ²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² 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 ² 增加饱腹感提供必需脂肪酸; ² 提高膳食感官性状,使膳食增味添香。 2.类脂 ² 类脂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例如:磷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脂蛋白是细胞膜和亚细胞膜里的重要成分,对维持膜的通透性有重要的作用;鞘磷脂是神经鞘的重要成分,可保持神经鞘的

第一章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一、糖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 及生物学功用理解旋光异构) 1、糖类物质是指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化合物(包括其缩聚物及部分衍生物)。主要由C、H、O组成,其分子式常用Cm(H2O)n来表示,所以又称碳水化合物。 2、功能:作为能源作为碳源作为结构性物质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参与者。 3、按其水解情况分类—— 单糖(monosacchride)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核糖、葡萄糖)。 寡糖(oligosacchride) 凡能被水解成少数(2-10个)单糖分子的糖。 如:蔗糖葡萄糖 + 果糖 多糖(polysacchride) 凡能被水解成多个(>10个)单糖分子的糖。 如:淀粉 n葡萄糖 4、旋光异构 二、单糖、双糖及多糖(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糖聚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1、单糖: ①根据羰基特点:醛糖、酮糖。根据碳原子数:丙糖、丁糖、戊糖、己糖等。 ②构型:根据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C原子的-OH位置:-OH 在左L;-OH 在右D 天然单糖大多数是 D-型糖。 旋光性:右旋 + ;左- ③结构:链式结构环状结构 ④性质:与强酸共热生成糠醛与酸成酯——磷酸酯遇碱分解成不同物质 半缩醛羟基与醇、酚羟基脱水成苷氧化作用还原作用 2、寡糖: ①概念:少数单糖(2-10个)缩合的聚合物。 ②分布:自然界分布的主要是双糖、三糖。 ③结构:单糖的组成;糖苷键的连接方式;糖苷键的连接位置。 ④生物学功能:重要生物分子的组分;结构成分;信号分子。 ⑤寡糖的一般性质还原糖:有游离半缩醛羟基的寡糖如:麦芽糖、乳糖。 非还原糖:无游离半缩醛羟基的寡糖如:蔗糖。 3、具有特殊功能的低聚糖: ①功能性食品 a)低热、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 b)低聚糖(寡糖)和短肽(寡肽) ②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低聚糖 c)低聚果糖、乳果聚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氨基葡萄糖 低聚果糖的生理活性低聚木糖的特性环状低聚糖环糊精的结构特点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 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 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 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 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在显微镜下,脂质体的外形除了常见的球形、橄榄形外,还有长管状结构,直径可以从几百A到零点几毫米(mm),而且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结构可以共存。 1.2 性质 1.2.1 相变温度T c在加热情况下,脂质体的磷脂分子两条碳氢链从有序的凝胶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习题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习题 填空题: I.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要紧方式有___细胞壁染色法____,___质壁分离法_____,____制成原生质体____和__用电镜观看超薄切片__等4种。 2.细菌细胞壁的要紧功能为__固定外形___,___提高机械强度___,___支持细胞生长和运动___和___阻拦有害物质进人细胞___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要紧成份为__肽聚糖___和__磷壁酸___,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要紧成份那么是__脂多糖___、__磷脂___、___脂蛋白___和___肽聚糖___。 4.肽聚糖单体是由__ N—乙酰葡糖胺__和__ N-乙酰胞壁酸__以__β-1,4___糖苷键结合的__双糖单位___,和__四肽尾___和__肽桥__3种成份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__溶菌酶___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要紧生理功能为__提高Mg2+’浓度___、__贮藏磷元素___、__有利于致病菌的寄生___和__抑制自溶素活力(避免自溶)___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组成成份为__脂多糖___、___磷脂__、__脂蛋白___和__蛋白质___。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份组成的,即__类脂A___、__核心多糖___和__ O—特异侧链___。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__ KDO(2—酮—3—脱氧辛糖酸)___、__ Abq(阿比可糖)__和__ Hep(L—甘油—D-甘露庚糖)__。 9.用人为方式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原生质体__,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球状体__,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__ L型细菌___,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固性缺壁细菌那么称为__支原体___。 10.细胞质膜的要紧功能有___选择性吸收营养物___、___维持正常渗透压___、__合成细胞壁等成份___、___氧化磷酸化基地___和___鞭毛着生部位___。 11.在细胞质内贮藏有大量聚β—羟基丁酸(PHB)的细菌有__庞大芽孢杆菌__、__棕色固氮菌___、__一些产碱菌__和___一些假单胞菌__等。 12 在芽孢核心的外面有4层结构牢牢包裹着,它们是___孢外壁__、__芽孢衣___、__皮层____和___芽孢壁___。13.在芽孢皮层中,存在着__芽孢肽聚糖__和___ DPA—G ___2种特有的与芽孢耐热性有关的物质,在芽孢核心中那么存在另一种可防护DNA免受损伤的物质,称为__酸溶性芽孢蛋白(SASPs)___。 14.芽孢的形成须通过7个时期,它们是___DNA浓缩成束状染色体___、____开始形成前芽孢____、___前芽孢显现双层隔膜____、____形成皮层____、___合成芽孢衣____、___芽孢成熟___和____芽孢释放____。 15.芽孢萌生要通过___活化___、___出芽___和___生长___3个时期。 16.在不同的细菌中存在着许多休眠体构造,如__芽孢____、___孢囊___、___蛭孢囊___和___外生孢子___等。17.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___荚膜___、___微荚膜___、___粘液层___和___菌胶团___。18.细菌糖被的要紧生理功能为___爱惜作用___、___贮藏养料___、___渗透屏障___、___附着作用___、___堆积代谢废物___和___信息识别___等。 19.细菌的糖被可被用于___生产代血浆(葡聚糖)___、___用作钻井液(黄原胶)___、___污水处置(菌胶团)___和___用作菌种鉴定指标___等实际工作中。 20.判定某细菌是不是存在鞭毛,通常可采纳___电镜观看___、___鞭毛染色___、___半固体穿刺培育___和___菌落形态观看___等方式。 21.G-细菌的鞭毛是由基体和___钩形鞘___和___鞭毛丝___3部份组成,在基体上着生__L____、___P___、___S___和___M___4个与鞭毛旋转有关的环。 22.在G-细菌鞭毛的基体周围,存在着与鞭毛运动有关的两种蛋白,一种称___Mot___,位于___S—M环周围___,功能为___驱动S—M环旋转___;另一种称___ F1i ___,位于___ S-M环的基部___,功能为___操纵鞭毛的转向___。 23.借周生鞭毛进行运动的细菌有___大肠杆菌___和___枯草芽孢杆菌___等,托故生鞭毛运动的细菌有___霍乱弧菌___和___假单胞菌___等,而借侧生鞭毛运动的细菌那么有___反刍月形单胞菌___等。

长沙医学院《免疫学》试题(含答案)(适用于医学、药学本科及高职高专各专业)(4)

《免疫学》试题(含答案)(适用于医学、药学本科及高职高专各专业)(4) 一、单选题(共62题,96分) 1、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抗原呈递细胞是Bm B、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短 C、抗体滴度较高 D、所需抗原浓度低 E、 TI抗原可引起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 正确答案: B 2、属于黏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脾脏 C、扁桃体 D、骨髓 E、肝脏 正确答案: C 3、免疫的现代概念是 A、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C、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D、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正确答案: E 4、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产生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 C3a B、 C5a C、 C4a D、 C3b

E、 C3a、C5a 正确答案: B 5、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类脂 C、多糖 D、核酸 E、脂多糖 正确答案: A 6、目前所知机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是 A、 B淋巴细胞 B、库普弗细胞 C、 DC D、MQ E、内皮细胞 正确答案: C 7、CD28主要表达在哪种细胞上?() A、 T细胞 B、 NK细胞 C、单核细胞 D、巨噬细胞 E、肥大细胞 正确答案: A 8、4.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A、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 1、IL-6、TGF-β D、 IL-10、TGF-β E、 INF-γ、TNF-β 正确答案: D 9、诱导T细胞向Th1细胞亚群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和IL-2 B、 IFN-γ和IL-12 C、 IL-1和IL-12 D、 IL-4和IL-6 E、 TNF-α和TGF-β 正确答案: B 10、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