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专科院校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

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建议

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

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 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体会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以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大纲的结构

本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一、教材说明

除绪论外, 共14章, 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第1章 ): 重点阐述教育、教育学概念,教育、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研究教育学意义,以及阐明教育的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部分( 第2章 ): 着重探讨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意义、教师的智能与素养问题,阐述学生的教育地位和身心特点,以及论述了师生关系问题。

第三部分( 第3-5章 ): 着重探讨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概念及其五育组成内容,阐明国内外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趋势。

第四部分( 第6-10,12章 ): 着重探讨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问题,包括教学工作,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第五部分(第11章,13—14章):论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合力的意义、作用和学校管理过程、原则、体制、人员、常规管理,以及学校中的教育研究等。

二、学时分配

绪论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2

学时

第一章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 4学时

第二章教师与学生 4学时

第三章我国的教育方针 2学时

第四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4学时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 4学时

第六章教学工作(上) 4学时

第七章教学工作(下) 4学时

第八章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上) 4学时

第九章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下) 4学时

第十章课外活动 4学时

第十一章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 2学时

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 4学时

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2学时

第十四章学校中的教育研究 2学时

总复习 2学时

机动 2学时

总计 54学时

三、教学方法

1、教师面授和辅导为主;

2、学生自学文字教材为辅;

3、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学习成绩测验和期终考试。

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教育的概念,认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进程,掌握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内容要点:

一、教育概念

二、教育学及其发展过程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人的身心发展、遗传素质等主要概念,领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要点: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产生

2、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5、教育相对独立性

6、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1、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要素

4、教育的主导作用

教学实践:

调查了解当地教育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要求:

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意义、教师的智能与素养问题,认识学生的教育地位和身心特点,以及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内容要点:

一、教师

1、教师劳动意义

2、教师劳动特点

3、教师职业道德

4、教师智能结构

5、教师仪表风度

二、学生

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2、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地位与作用

2、良好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

组织观看有关中小学生特点与教育的录像, 并与1-2位中学或小学的优秀班主任座谈, 了解学生特点与教育的经验、教训。组织学员观看有关优秀教师事迹的录像片, 并进行课堂讨论。了解优秀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章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学要求:

熟悉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着重理解和把握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

内容要点:

一、教育方针概述

1、教育方针的涵义

2、我国教育方针制定的依据及其历史沿革

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教育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

3、教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3、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

4、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四、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教学实践:

参观一所优秀中学或小学, 请优秀校长介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及各自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要点:

一、德育

1、德育的意义

2、德育的任务

二、智育

1、智育的意义

2、智育的任务

三、体育

1、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2、体育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3、学校卫生的内容及其实施

四、美育

1、美育的意义

2、美育的任务、内容与方法

3、实施美育的途径和要求

五、劳动技术教育

1、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2、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3、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

教学实践:

调查当地一所初中,分析他们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要求:

了解与把握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趋向。

内容要点:

一、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意义

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3、我国学校教育制度

4、国外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趋势

二、教育体制改革

1、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2、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3、教育体制改革任务和内容

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概述

2、普及义务教育发展概述及历史经验

3、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四、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1、改革中等教育结构概述

2、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途径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应注意的要求

五、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

1、三教统筹

2、农、科、教结合

第六章教学工作(上)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地位、目标,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原则、内容。

内容要点:

一、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1、教学的意义

2、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构成或制约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2、制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述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概述

2、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3、我国中小学课程

教学实践:

组织学员观看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并指导学员用所学知识进行

分析评议。

第七章教学工作 (下)

教学要求:

掌握中小学教学常用的方法,认识教学改革中一些新方法的运用,能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掌握中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内容要点:

一、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 以言语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4、教学改革中的新方法简介

5、学生学习方法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教学组织形式、课的类型与结构、上好课应具备的条件

3、作业与辅导

4、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实践:

结合本章所学内容, 组织学员观看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并进行

讨论、评议。

第八章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上)

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意义,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基本规律。

内容要点:

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概述

2、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

3、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一般概述

(1) 德育过程的概念

(2) 德育过程的实质与基本矛盾

2、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3、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

(2)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性。

(3)德育过程是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般模式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般模式概述

2、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一般模式的环节

教学实践:

组织学员观看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关录像片, 并进行分析讨论。

第九章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下)

教学要求:

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原则、途径与方法。

内容要点:

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原则概述

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途径概述

2、我国现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方法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方法概述

2、我国现行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教学实践:

组织学员观看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关录像片, 并进行分析讨论。

第十章课外活动

教学要求:

了解中小学课外教育的意义与特点、任务与作用,正确理解并把握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与组织形式。

内容要点: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任务

1、课外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2、课外教育的意义

3、课外活动的任务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活动的内容

2、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领导和要求

1、课外活动的组织领导

2、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教学实践:

组织参观一所课外活动优秀学校, 并于参观后进行课堂研讨。

第十一章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教学要求:

认识并掌握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意义、作用。

内容要点:

一、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概述

2、家庭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3、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二、社会教育

1、社会教育概述

2、社会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3、社会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

1、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的必然性

2、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的基本原则

3、我国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学实践:

请一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学校介绍经验(或看录像),研究如何形成三结合的教育合力。

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

教学要求:

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了解班集体对学生的作用, 掌

握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内容要点: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3、班主任素质要求

二、培养和建设班集体

1、班集体的概述

2、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研究和了解学生

2、做好全面发展教育的各项工作

3、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4、做好学期结束工作

教学实践:

请优秀班主任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班集体

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三章学校管理

教学要求:

了解学校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理解学校管理过程、原则、常规管理、管理体制与管理人员等问题。

内容要点:

一、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的涵义

2、学校管理的二重性

3、学校管理的意义

二、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和基本环节

1、学校管理过程的主要特点

2、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

3、学校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1、学校管理原则概述

2、我国目前学校管理主要的原则

四、学校的常规管理

1、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

2、对教职工的常规管理

3、对学生的常规管理

4、对总务工作的常规管理

五、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

1、学校管理体制

2、学校管理人员

教学实践:

参观了解学校管理的基本情况与经验(或看录像),研究如何促进有效学校管理。

第十四章学校中的教育研究

教学要求:

掌握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培养教育科研能力。

内容要点:

一、学校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学校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观察法 2.调查法 3.统计法 4.实验法 5.抽样 6.假说 7.比较

三、学校教育研究的步骤

1、准备工作

2、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3、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教学实践:

请优秀教师介绍教育研究的经验,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学校教育研究

中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学考研专业解读

职业技术教育学考研专业解读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隶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 一、专业介绍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 01 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02 职业培训与就业 03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0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05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 06 职业教育行政与管理 07 生涯教育与咨询 08 职业院校领导力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行政及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学、科研、管理能力与一定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双师型人才 3、专业特色 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和普通教育学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学虽然历史很短,但普通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普通教育学和整个教育科学的理论成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发展中应充分运用科学教育学的原理,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特有的问题。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也为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容。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一或202俄或203日或242德或243法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注: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设置的主要必修课程有:第一外国语(英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统计、职业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外语、专题报告与讨论等。 6、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 二、推荐院校 职业技术教育学全国硕士招生的较强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东技术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它是一门要运用到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科。 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思想简介: 1、古代中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2、古代西方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二)主要特点 二、独立和成熟阶段(近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近代西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第斯多惠 2、近代中国 代表人物: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 (二)主要特点 三、发展与繁荣阶段(现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现代西方 代表人物:杜威、布鲁纳、根·舍因

2、前苏联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 3、现代中国 代表人物: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二)主要特点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 (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教育学 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01001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36 理论课学时:36 学分:2.5 适用对象: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类本、专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教育人、培养人的学科,以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个案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注重宏观内容和微观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对教育基本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教育实践层面的探究;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所有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从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出发,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加强为人之师的师德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学会从教育学科的视角分析、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教育广义、狭义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与科学价值。 第一节教育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产生 2.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的本质 1.教育的概念

70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我校为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一、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5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四、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3、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学 课程名称(英文):Preschool Pedagogy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多选):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素养□信息素养□领导力素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72 学分: 4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史、学前心理学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功能、目标与内容、课程与教学、幼儿与教师以及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合作等问题,基本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同时,该课程将着重阐释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方法、原则等,力图体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质,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以此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熟悉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基本技能; ?具备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 3.专业情感方面: ?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4.综合素养方面: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合理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具备搜集、查阅、整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教育基本原理教学大纲新

《教育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教育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12106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时:57学时 学分:3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教育学本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教育基本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教育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解说。开课目的是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为后继课程打下教育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 1、从理性上认识与“教育是什么”和“什么是教育”有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 2、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了解主要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研究成果,培养教育研究意识和教育改革意识; 4、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等观念。 要求学习者能切实掌握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教育理论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自己身边教育工作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概念、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教学难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师与学生。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基础,又是《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主任》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的指导,《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等课程是《教育基本原理》的具体化和实践操作。《教育基本原理》侧重教育基本规律的阐说,而《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则侧重教育、教学具体规律的陈述,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原理与教育学(9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1.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3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教育学、教育原理的概念,了解中外教育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掌握一些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6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教育的概述 2.2教育的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认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性,了解学校的产生、发展与未来趋势。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的概念,教育发展,教育的本质。 第三章教育的基本要素(9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 3.2教育主体 3.3教育物资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间性和教育物资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良好教育交往的特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报告生就业取向及原因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及原因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赵艳712100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将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价值观认知偏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等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离本专业的趋向。这一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心态调整与定位,也需要社会、学校共同采取措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困难,从而在根本上为职业技术教育学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就业取向对策 2005年11月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1]。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 教育》中指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并要求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这些都使得职业教育事业处于一个优先发展的良好环 境中,也为具备职业技术教育学知识的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契机和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特别是受到传统教育价值观等影响,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偏见,这些偏见也影响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生的就业取向。本文就围绕着这一问题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到职业技术院校就业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到职业院校就业提出几点对策,以供商榷。 一、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根据谢茂华《当代研究生价值观研究》一文中的调查资料显示:当前研究生择业时考虑的 前三个因素是①工作报酬,占87.5%:②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占83.3% ;③专业对口,占 50.0%;而国家需要排在最后,只有 5.1%[3]。为了进一步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笔者对我校29名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普查,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急需大量的懂得职业技术教育教案规律的高学历人才来 充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但90%的人表示毕业后会优先选择本科及研究型大 学或国家公务员,而不是职业教育;95%的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不利于 个人发展;93%的人认为职业教育只是为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出现的产物。这都明确的反映了该专业研究生就业取向偏离专业培养目的的问题。我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不愿从事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认识问题,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社会问题。虽然这只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得出的调查结果,但是它却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冰山一角”。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具备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知识的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不愿意到职业技术院校就业。众所周知,职教师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优劣。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的偏离一方面造成了职教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阻碍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长此以往,国家的职业教育大业就难以实现。 二、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偏见 较之过去,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特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01001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54 理论课学时:54 学 分:2.5 适用对象:2012级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类本、专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教育人、培养人的学科,以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个案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注重宏观内容和微观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对教育基本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教育实践层面的探究;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所有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从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出发,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加强为人之师的师德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学会从教育学科的视角分析、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 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价值 1.什么是教育学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意义

4.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教育广义、狭义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了解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形态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2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措施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1.原始的教育形态 2.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3.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等概念;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及条件;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各自作用;教育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年代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学知识点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综合复习第一章 第一章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1、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12、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3、古代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14、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完善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国家建立公有制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掌心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5、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①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②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③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④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⑤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16、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1.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2.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17、简述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学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2、课程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幼儿教育学;为什么学 习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师和幼儿;幼儿园全 面发展教育;幼儿园环境,课程;幼儿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日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让学生构成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理论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 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3、课程任务 1、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她们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具备幼儿教师应具 备的职业素养; 2、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 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 实操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理论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使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园组织管理,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能运用在教学活动实践中。 三、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 1、教学中讲授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课程是结合教学方法上,注重实用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习题的操练,都尽可能地真实化,加强学生 的实际教学能力。 3、注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4、对学生的习题和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使学生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教育学概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幼儿教育的意义; 2.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第1页共4页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年级专业: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教师:李玲玲 审批签字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 开设学期:3 开设单位:教育系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游戏的基本理论 2.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3.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4.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 5.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6.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施 (二)能力目标: 1.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 2.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

4.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游戏治疗的方法解决幼儿的某些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 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讲授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后续课程是《学前儿童学科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三、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实际操作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练习游戏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方式。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 求。 1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 ?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 ?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 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4?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 B .性善论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 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 .教育适应生活说 C .教育超越生活说 D .教育改造生活说 6.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放教育 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B .中央、中心城市、市县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 7.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 B .大众化阶段C .普及化阶段 D .全民化阶段

中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 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 (1)原始社会: 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

(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 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 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 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 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战国——清末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 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 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 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本科)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学前教育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起点)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初步知识。 该课程的学习还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首先,《学前教育原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这是由《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可以为《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学前教育原理》与《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等后续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学前教育原理》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基础,《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则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原理》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立场、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程和主要观点。为从事学前教育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有关学前教育同社会和儿童的发展、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衔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培养初步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能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反思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学前教育原理》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育见习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2.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初步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弄懂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观点及方法。 3.能够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 4.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面授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1)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2.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 3.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 4.职业教育特点;(1)社会性(2职业性(3)实践性(4)实用性(5)技能性(6)终身性(7)大众性 5.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过程;(1)萌芽阶段 (2)独立学科形成阶段(3)完善和发展阶段 6.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往往以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概念充实之 7.职业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8.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1)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2)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9.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10.职业教育制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制度,即针对职业教育而制定的体系制度 11.教育制度的特点:(1)强制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继承性(5)时代性(6)完善性 12.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按照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分成的学业门类 13.专业设置;是指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14.影响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2)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3)收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4)教育资源(5)职业资格制度15.课程;从广义上说课程是科目、经验、计划、目标、文本假设。本质上看课程是知识的选择和组织 16.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领域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通过知识选择与组织所形成的知识体及其方案。 17.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⑴定向性⑵职业性(3)实践性(4)灵活性 1&主要课程模式;(1)三段式课程模式(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MES课程模式(4)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5)职业群集课程模式(6)工作本位课程模式(7)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19.职业课程开发;是指产生职业教育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以及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等环节。 20.教学;广义的教学泛指人类经验传授和经验获得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学特指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展示的、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为目标的多边统一活动。 21.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⑴项目教学法⑵引导发现法⑶任务驱动法⑷分层递进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