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1)06(c)-0139-02

1 外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现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专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国家精品课评估专家、河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北省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承德石油高专原党委书记丁德全也指出“高职与中职的区别就是高职学生既要学技术,也要学习理论。”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及其它学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近几年,尽管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作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教学内容及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陈旧的

教学内容和落后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

实践对数学的要求,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因此,改

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史家沟中心小学 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2012年4月20日 史家沟中心小学 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史家沟中心小学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17人,教职工9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2%。近年来,在县文教体育局和学区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新课程管理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校自身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方法体系,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自2006年以来,为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均衡发展、快速发展,我们坚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全开足课程,开足课时,充实了一大批年青教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主动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课程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历次会议,广大一线教师明确了: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它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与要求。我们身在最基层,必须严格执行、认真组织实施,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是我们每个学校的义务与责任,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保障,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其次,明确了课程设置对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经过近五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在逐步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以地方课程为特色的课程改革,做到了小学一至二年级以校本课程为主(《法制》课程),三至六年级在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地方课程(主要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导的〈中华魂〉课程的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显现出可操作性、适用性的特点。 二、强化措施,改善设施,保障实施。 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新课改实施工作,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建设是教学工作良好运行的保障。我们主要采取了分期分批逐步推进的方法:早在2006年我们想方设法配齐了音、体、美教师,确保这三门课程的正常开设;从2007开始,在原有课程开设门类的基础上,新增了综合实践课和一至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2008年秋季开始,在本校试行开设地方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以《中华魂》读书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并赋之以《写字》课教学,校本课程的开设以《法制》为主导。 2、抓常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管理常态化。 一是依据制度抓好常规性管理。我们以行政强制手段为突破口,要求全体科任教师,科科有计划、课课有教案,采用量化积分的方法,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对科任教师教案、进度的检查工作,学期末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分析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分析 摘要:数学课程是高职学生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也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 程的必备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思维 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点。鉴于此,文章 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与分析 引言 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通识教育的基础学科,其作用主要在于为大学生有效进行 专业学习而培养必备及必需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学习能力。高等数学体现的以培养学生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高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素养、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和终身学 习能力等,职业生涯关键能力的素质教育功能,尤为突出。在提倡“立德树人”的今天,既要 满足受教育者眼前职业岗位的需要,更应关注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教育要有前 瞻性。公民的数学素质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数学素质的高与低会影响人的世 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应着力培养公民及个体形成坚定的科学信念,进而形成坚强、 自信的意志和职业道德。 一、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高职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以教学进度作为教学开展情况的衡量标准,为了 保证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会过于注重从教材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单纯地将教学重点 集中于教材,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仅剩不多的学习热情也 会被消磨掉。再加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缺少与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心中的疑问无法得到较好 的解答,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在此种教学氛围下,教师很难提高学生的 数学水平,从而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较差。 (二)学时问题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是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形成紧密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数学教学课时不断缩减,也给教 师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困难。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开始缩减基础课程的学时,这使得教学 目标在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的实现更加困难。在减少学时的情况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显 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定位不明确 片面强调实用原则,只重视专业课建设,忽视了数学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仅仅把数学看作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工具,过多削减数学课程教学时数,教学计划中没有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导致数学教学与专业应用脱节,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 学不懂。 (四)数学与专业缺乏结合

课程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标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城关一小课程管理工作执行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校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在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为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坚持教育创新,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加强常规管理,努力提高常规管理水平,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和谐的发展。下面就我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在校学生971名,其中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829名。有教职工50名。一级35名,二级教师15名。区级骨干教师4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县级骨干教师13名。 二、课程开设与落实情况 1.课程标准和计划情况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各课程课时分别为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含信息技术1课时)。地方与学校选用的课程3课时,主要由法制教育课、安全教育、古诗文诵读活动和主题中队教育活动构成。 2.学校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要求所有课程特别是非考试学科都必须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或相关资料。 三、主要做法 (一)规范教学管理,落实管理目标

1.学校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和教职工奖惩办法,每年与教师签订教学目标任务书,并进行量化考核与奖惩。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各司其职,保证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进行。学校能研究、制定校本教学计划,组织、指导教师具体落实,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严格学校教务管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努力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执行:每周上课5天,学生冬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50分,夏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30分,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 3.建立对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随意调课现象,严格按课时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不断改变管理方法,关心教师疾苦。 学校在管理上,我们强化学校以教师为本,老师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转变角色,与教师平等合作,指导帮助,变检查评比为协商切磋,在管理上,建立科学的、人性的富有弹性而又能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工作的管理制度,做到无情制度,有情管理,为师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三是当好组织者。在管理的同时,努力关心教师疾苦,尽量保证秩序的稳定,为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提供保障。 (二)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教学设计。坚持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遵循教学规律来组织教学,在教学常规工作中严要求,勤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组织教研组对教案、作业进行抽查和定期的检查,并把从教案、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在教研组会上进行详尽的分析,给老师们提出合理的建议,让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 2.有序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调整(一)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调整(一) 内容提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机制是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重要特色所在,从专业设置中的社会人才需要调查,人才能力分解,以及伴随着岗位职责变化,对课程的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索,对于搞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词: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能力对应机制调整 Summarycontext: Ocuppationeducationalcoursesetandabilitydevelopaccordingformechanismisdifferentfromtheoth ercommonhighschoolthatisveryimportantinsearchsociety’spersonofabilityneedsofsetspecializeds ubjectanalyzethepersonofabilitychangetheabilityofthejobandadjustthecourseandsoonthatsearcht hisdeeplevelsit’simportantforOcuppationcollege’seducation. KeyWords: occupationeducation,courseset,ability,according,mechanism,adjust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于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要能力培养上。因此,能力的培养尤其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进行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任务。由于这个原因,高职院校将与能力培养最为直接的课程设置作为能力培养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案,在最初进行专业设置的社会用人情况调查中,就已经把社会用人规格所必须的知识支撑与具体课程对应起来,使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完全区别于其他普遍高校课程设置中的那种模式化倾向,而鲜明地体现出灵活性和实用性特点,当然,作为高职院校系统化教学规范,它适应着能力培养和形成的知识多元性、综合性的规律和特点,有时单纯地就某一种能力,开设具体相关知识的课程,其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其他相关知识的补充,致使能力形成的基础产生缺陷。因此,在高职课程的设置中,不仅要把直接对应于能力,对于能力的形成产生最为直接意义的课程作为主干课程,还必须把能力形成所必须的相关知识的课程作为辅助。使课程设置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能力的形成有一个丰富的知识背景。这种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对应机制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最鲜明个性,它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在总体上的“活”,这种“活”同时也表现在落实课程设置的三年教学过程中,职教最初的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主要是建立在对于当时岗位的调查基础上的,在开始运行之后,时间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岗位能力的要求也适应于经济发展状况发生了变化,同时,当初的调查即使再深入也不过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对行业状况及岗位能力要求的认识,教学环节开始之后,所遇到的问题远远要比调查的旁观者的视角更为具体、更为切实也更为深入,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成为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只有伴随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课程真正起到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服务的作用。 一、对岗位能力的分解是课程设置的前提 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由于它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为适应地方经济提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而地方经济各自的特色又决定了它们所需要人才能力和规格的不同,因此,即使是在将来,高职院校也不会像其他高校那样形成带有模式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各具特色的课程设置,将是整个职业学院办学中的一个特色。那么具体到每个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将如何进行才符合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呢?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原则就在于把岗位所需能力进行分解,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前提,由于同样的岗位,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企业都存在的不同,如果把所有不同都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在课程设置中进行对应落实,就会造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精力的浪费,因为有一些知识是它们的岗位所不需要的,对于形成他们的岗位能力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高职院校无法像其他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研究

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研究 陈满玉贺山青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把握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特殊性,强化实践教学,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特殊性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一是“高”,二是“职”。“高”即它是高等教育的一分子,具有高等教育的普遍性;“职”即它是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有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关系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专业课教学开始走上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色之路,但思政课教学由于人们对其特殊性认识不足,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条特色之路,依然照搬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出现了脱离高职教育实际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对于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照搬普通高校教学模式所出现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非人性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注意到了思政课教学传授知识的功能和适当运用“灌输”方法的共性,而忽视了思政课教学具有职业性强,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的个性,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单纯传授和生硬灌输,靠考试的“指挥棒”来勉强维持教学秩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这种见物不见人的非人性教学理念,违背了教学规律,阻隔了师生交流,压抑了学习兴趣,最终使思政课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误区,导致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日益低下。 2、教学内容的普泛性 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过于强调统一性、忽视特殊性和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等问题。至今,教育部还没有组织编写专供高职院校使用的思政课教材,而各高职院校又没有自主选择或自编思政课教材的权力,只能使用教育部规定的与普通高校一样的国家统编教材,其教学内容主要照顾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强调理论构建的完整性,忽视与社会现实和学生个人实际的积极结合,缺少案例分析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严重制约了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 基金项目:湖南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研究专项课题《就业导向、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满玉(1966—),女,湖南新化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贺山青(1965—),男,湖南涟源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电类) 一、课程性质与仸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仸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文化素质、数学技能与能力,幵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収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好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幵掌握职业生涯収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及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二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6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计算机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栺)进行处理幵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幵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60学时) 第1单元函数、极限与连续(12学时)

XX小学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情况汇报

XX小学课程标准执行情况报告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调整规范学校各学科课程和课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敷衍,不走样,不欺骗。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校本等课程,虽然我校没有专职的科班出身的教师,这些学科大都是兼职教师,但我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使这些不被人重视的边缘课程在我校得到确实有效的实施。 为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全体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我校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依据校情,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依据市教育局下发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表》,课程门类及节数、周课时数各年级均与课程设置标准保持一致,从无随意增减课程、课时的情况发生,真正将上级“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落到了实处。每学期,学校都在开学前,编好各年级课程表,在时段安排、节数上都经过仔细论证,力求科学合理。课程表下发后,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表上课,禁止教师私下调课或私自缩减、增加本科节数,同时对每位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等都有明确的标准与要求。学校、教导处定期对各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评比,特别是对音、体、美学科及教师,学校也协同政教处,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规要求标准,这样就确保了课程的落实,杜绝了某类课程形同虚设的现象,使每位学生在校都能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方面,我校坚持因校制宜,结合学情,开设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教学形式,依据地方优势,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实用,为学生将来走向和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还 成立了各种兴趣学习小组,外聘专业人士来校辅导,保证了学习的效果,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目前,制约我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音体美学科缺乏 专业教师。我校音体美教师中专业类毕业的人数几乎没有,代这些课程的教师几乎都是现学现上;二是体育设施不全,活动场地有限。面对以上问题,我校正在积极地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文章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汽车专业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就业为导向分别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规范课程设置程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有效对策。 标签: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职业发展 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汽车行业日新月异,而很多学校却存在因人设课和闭门设课的情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学习内容。使用过去的课件和教材教学,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与未来的就业情况不相符,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出现实际培养情况与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情况。 (2)课程设置中课程结构不合理。在高职院校中,课程的结构即课程体系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得知,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过多,忽略了基础课程的编排,同时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较低。学校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他的综合能力则被忽视,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专业人文精神没有进行足够的塑造,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课程设置程序不规范。饱受诟病的课程设置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并不是因为高职院校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行动,而是以往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制度缺失这一根本问题。由于制度缺失,致使课程设置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对策 (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需要进行竞争,并从中获得优势地位,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相较于过去的人才需求,现如今企业更加倾向于专业型人才,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汽车专业建设指导会议,邀请社会中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参与专业建设,根据汽车行业的升级转型情况进行分析,不断结合市场发展的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落实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特别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 (2)以学生为本,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一直都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在实践

高职院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应用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编写人:审核人: 课程名称:应用高等数学课程代码:0511008/0511009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 学分:6学分计划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本校除经管类其他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应用高等数学课程是学院所有工科类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学院除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各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2.设计思路 应用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以高职教育的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根据我院学习该课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主要以函数极限和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偏导数、常微分方程、矩阵为主。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课程讲解要注重思想方法和应用,注重与专业课的联系,并随着新知识的出现不断将新问题揉合进来,充分体现高职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通过对高等数学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专业课及高等数学应用基础,学习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活、事业的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在科学工作事业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攻克难题;使学生能敏感地把握现实社会经济的脉搏,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做时代的主人。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函数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了解常微分方程、矩阵、偏导数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技能目标 掌握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及团结协作精神,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严密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训练和熏陶,使学生能利用数学思维和逻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课时分配

2020年小学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学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小学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小学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依据《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臵及标准》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山西省中小学课程设臵及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对于新课改中的科学、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程,范文写作除开足课时之外,还安排专业的人员执教。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设立了学科的分管校长(行政),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开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

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

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 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地提升,会展业作为一类新兴的经济产业形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珠海和成都五大会展城市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会展业的人才市场日趋渐盛,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但从目前会展人才供给情况来看,我国从事会展业的人员大多都是从其他领域和岗位转岗调入的,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会展产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务开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提高的“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会展教育进入了空前的繁盛时期,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一些会展类专业,培养会展类专业人才。可由于会展专业在国际上也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再加上我国高校会展专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各个高校会展专业建设很不规范,人才培养模式尚在摸索之中。一方面是会展人才巨大缺口的存在,另一方面不少会展专业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感觉非常“盲目”,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能做什么,去哪里能就业。用人单位反映这些学生尽管可以说是科班出身,但有些却连一些实用的、基本的岗位技能还没有掌握。这就凸显了目前高职会展专业教育中存在了许多问题,诸如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问题、教学模式的问题、师资力量来源的问题等等。 笔者就本文谈谈高职院校会展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会展类专业学生应培养的方向 从2003 年开始,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积极适应会展业人才市场需求,开展会展本科教育,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高层次会展专业人员。高校会展本科教育与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在教学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学时、师资实力、实验场所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必须清晰的认识到高职会展教学与本科会展专业教学的根本区别,本科会展专业教学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完整性和素质的全面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与本科教育院校竞争,只有立足于会展业发展需要并结合会展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分析人才市场对学生的理论以及技能要求,以此为基准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目前会展人才市场对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管理等核心人才极度缺乏,在业界内外已是共识,对于这类属于会展专业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8T09:18:59.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胡春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人才,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430070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人才,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人才培育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尚不完善,急需改进。基于此,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特点,分别为培养目标的差异、教学对象的差异、教材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差异,并针对问题阐述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科学主义的主要渠道,是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路径。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实训上,不重视专业课以外的教育,忽视思想政治课的建设。很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形式,对于学生的成才毫无意义,不仅如此,还会耽误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因而,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国家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起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 1.传统思想的束缚。纵然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然而鉴于一线工作环境较差、待遇较低,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高职教育,加上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等有待提升,很多学生家长并不看好高职教育。分析录取批次情况,可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第四批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总体自身学习情况不乐观。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教学和适应性教学并未得到真正的普及和落实,对于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仍然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灌输式教学模式,即课程上,老师只负责教学,不管学生有没有真正吸收,沉闷的课堂氛围是思想政治课程的诟病,而这一诟病并未得到相关重视。在这种思想政治课程模式下,学生们消极对待知识的学习,无法提起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不屑于自主思考,课程效率低下。 2.缺乏与实际的联系。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是人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很多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这一特殊学科而言,其教学效果影响着其他学科专业的建设。但是,在现实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中,教师们往往忽略对学生的价值引导,甚至有的教师限制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上。不仅如此,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对于问题的讨论必须按照标准答案来解答问题,不考虑时代背景因素的变化。教学只参照传统的书本教材,教学过程脱离多媒体,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看法,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结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建议 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落后模式阻碍,认识到思政课程建设对于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工作,以吸引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1.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模式建设。首先,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把课程重心放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的问题,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学需求。如今,课程目标改革指出高素质人才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可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训练模式,开拓新的教学空间,开辟出完善课堂教学、完善思想政治研究和进行思想政治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途径,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愈加开放,不再禁锢于传统课程的死板教学模式;其次,现代教育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区别于传统的死板教授、接受模式,课堂教学形式应当富于变化,学生的参与应更加活跃,这就要求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大胆想象、积极参与。当今,我国高职教育注重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要求做到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途径和原因的,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课程模式改革的出发点。例如,针对多媒体教学的风靡,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应当融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还可以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培养目标,简化教学内容。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充分考虑社会系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和道德素养。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并重。例如,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杜绝“黑客”等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犯罪的行为。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其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更加清晰,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教育效果更佳。 2.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建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者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现实生活元素。教师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现实生活里的元素。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限制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书本上的实例往往过于陈旧,远离学生,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然而,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为自我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奠定根基。首先,教师要发挥好率先垂范的作用,每个思想政治理论都具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运用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元素,以现实中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多元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例如,在课程中介绍社会矛盾的时候,教师往往会提到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可采用以下方法向学生生动地介绍社会矛盾。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如“睡懒觉”和“学习”之间的矛盾。然后,教师向学生们具体解释“何为矛盾”和“何为社会矛盾”,最后具体阐述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思考环节,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更多的思想政治内容。学生可以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在课下可以搜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如从网络渠道获取内容,以补充教师的课堂内容,这一过程可以由教师指导完成。 三、结语 鉴于高职院校教育成为我国高等人才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的塑造具备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课程建设,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落后的模式阻碍,进行全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不仅保持高职教育自身的职业性特征,且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勇.“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建设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12):88-91.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初探_邓瑞娟

第33卷第2期Vol.33No.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4年4月 Apr.2014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初探 邓瑞娟,姚小菊,黄家云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芜湖241006)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面临着很多新的现状,如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学基础总体较好, 但差异较大。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给出了将内容模块化、融入数学建模、将 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引入数学软件以及用图形、数据替代复杂证明等改革构想。 [关键词]数学课程;现状;教学内容改革;数学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02(2014)02-0152-04 1数学课程面临的现状 (1)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对全国历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统计对比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数量上高速增长的时期(表1)。 表11977-2012年高考相关信息对比表 年份(年)参加高考人数(万人)录取人数(万人)录取率(%) 1977570274.8 198******** 199727810036 2007101056656 201291568575 (2)学生数学基础总体较好,但差异较大。近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招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普高学生,也有对口学生,还有自主招生的学生。同时,自主招生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较好,但差异较大的现状,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很多院校根据目前的形势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也总结了例如案例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订单式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这些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 2教学内容改革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主要讲解概念、推导定理,过于强调对学生求解习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形成了数学“枯燥”、“无用”的观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数学“难学难教”的现状。 (2)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即使有教师使用多媒体,也基本是简单的替代板书内容,总体来说,数学课程授课并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越性[2]。 [收稿日期]2013-09-21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3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3B348);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院级教学研究项目(WZ[2013]jy08)。 [作者简介]邓瑞娟(1984-),女,安徽芜湖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从事计算数学研究。

国家课程开设情况的汇报

国家课程开设情况的汇报 根据xx省规范办学行为“十二条规定”和xx省教育督导室课程开设检查意见(晋教督【XX】10号),及县教育局的有关通知精神(夏教字【XX】32号文件),现就我中心校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中心校辖区内共11所小学,其中xx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其余10所均属于小学教学点。中心校现有学生600余名,在职教师122人,并全部达到合格学历。我中心校全力贯彻山西省规范办学行为“十二条规定”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地对办学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部署,不断地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 二、主要办学行为情况说明 中心校辖区内各校,严格按照县局“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进行招生;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随迁子女相应较多,学校因此生源不足,班容量达不到额定人数;学校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不公示学生分数;教辅教材实行一课一辅,学生自愿购买;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控制在6小时,每天休息时间不少于9小时;学校除收取学生规定的餐费外,无其他收费行为;所有教师未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学校主要办学行为符合上级有关规定。 三、课程开设情况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遵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是中小学校办学、办好学的重要责任,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认真落实好国家课程标准,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我中心校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我中心校严格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标准表开设课程,开足、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从不随意增减各年级每周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教学设施配置上正逐步完善,力争与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衡。我中心校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科建设,如在尉郭学校音体美课程都有专职教师,学校在师资力量较困难的情况下,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教学经费、实践场所等给予了相应的倾斜。 2、大力落实地方课程 在开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教育局要求,结合中心校实际,针对不同年级还开设了楹联、习字、安全和法制教育等地方课程。各教学点虽然在师资上,还没有专职教师,但也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学生反映良好。 3、规范招生秩序,严格控制班容量。 近年来,在小学招生这一块,我们始终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从没有跨区域招生。相反由于人口的自然减员和民工进城务工潮的兴起。农村小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和往年一样,本学年开学后,我中心校各校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流失。所以说各年级的班容量都控制在40人以下甚至更少,没有超过“规定”要求的范围,也没有举办“快慢班”的现象。 4、实行平时考试无分数评价,按等级评价学生。规范使用教辅资料,严格按照一科一辅、学生自愿购买的原则,进行征订和选用,没有乱征订的现象。也没有乱发复习资料等现象。 5、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学校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分类评价、分项表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特长。 6、强化体育课程,确保阳光活动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对策 【摘要】从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人才为导向,适应区域经济需求,与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联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以获得长远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专业设置方面,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基本摆脱了以往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原则的羁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设置越来越贴近社会需要,结构日趋合理,较好地反映了技能岗位需求、高校扩招和教育对象择业观念的变化。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因而专业建设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以及设立主体、背景、时间的不同,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依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 有些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部分高职院校在新设专业时只强调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以社会上热门专业为出发点,没有真正与行业建立依托关系,没有针对性。专业设置短期行为明显,只求一时的适应,“急功近利”。由于没有强

大而稳定的行业作依托,一旦经济热点转移就会对该专业的生存、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形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按行业大类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仍是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缺乏市场调研,专业设置面狭窄 有的院校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不论证当地人才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需要,什么“热门”就上什么,缺乏科学性;有的院校在新专业设置过程中,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而是仅仅根据现有师资来考虑“安置”教师,“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所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社会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囤积毕业生,专业越办越窄,成为“昙花专业”。 (三)专业设置数量增多,结构尚欠合理 有的院校以开办新专业为时尚,专业数量增长过快,专业变化频繁,不重视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缺乏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的稳定性。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适应区域经济的专业匮乏。 (四)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差 近几年高等教育较大规模的扩招,办学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专业软硬件建设滞后,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的院校不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