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初中 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历史初中 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历史初中 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历史初中 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2015年一模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共有788人,最高分60分,最低分0分。其中60分以上8人,占1.02%;50分以上349人,占44.35%;45分以上为466人,及格率59.21为%;平均分43.55分(与江源县平均分46.06分,相比差2.51),及格率75.89%。二、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的试题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范围进行命题,集中考查了初中历史的重点内容,试题思路清晰,能将当前的热点与课本重点知识充分结合进行考查,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

(一)试题特点:

1、试题立足基础,以中等题为主,适当考查了一定量的能力题,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清晰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形式多样化,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四种题型,完全按照中考题型设置。

3、试题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考查。

4、中国史和世界史比例分配适当,内容交叉存在,融汇贯通,没有割裂感。(二)试题难度和区分度分布表:

表1、历史试题难度分布表

试题难度分布表

难度指数试题数目题号

0.9-1.0 6 1、2、4、5、7、8

0.8-0.9 4 6、9、10、13

0.7-0.8 3 3、16、17

0.6-0.7 5 11、12、14、15、18

表2、历史试题区分度分布表

试题区分度分布表

区分度指

试题评价试题数目题号

D≥0.4 非常优良8 3、11、12、14、15、16、17、18

0.4>D≥0.3 良好,如能改进更好 2 6、13 0.3>D≥0.2 尚可,用时需作改进 4 7、8、9、10

D<0.2 劣,必须淘汰或改进以提高区分度 4 1、2、4、5

(三)一点商榷:

1、没有出现新增文化课内容,但是我们在复习时也不要忽略;

2、归纳列举题思路不好,各项内容不同类,属于拼凑内容;

3、战争类内容考查较多。

三、试卷分析:试卷总体难度0.73,区分度0.52。

(1)选择题:难度0.9,区分度0.21。

本试题共1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8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是3、6、9、10等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如:第6、9、10小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考试的技巧,不能抓住关键字来审题,导致出错,如第9、10小题等。

(2)归纳列举题:难度0.74,区分度0.49。

试题共15分,得满分的同学很少,大部分同学得分在5--9分之间。错误主要表现就是错别字较多,例如“鸦片战争”的“鸦”误写成“雅”、“鸭”等,《凡尔赛和约》误写成“《凡尔塞合约》”,欧洲联盟的“欧”写成“鸥”,就连“重工业”竟然也出现错别字。学生在答这道题时费时较多,得逐题翻书才能找到。(3)材料分析题:难度0.67,区分度0.58。

历史概念错误,表述不完整;学生审题不清,没有认真的阅读材料,不会从材料中找答案,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4)综合探究题:难度0.70,区分度0.67。

主要还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回答不规范;审题不清,答题随心所欲。

四、试卷出现的问题;

(一)文字分析:

1、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卷面涂抹现象。

3、错别字频出,主要出现在归纳列举题11、12、13三道题中,例如“鸦片战争”的“鸦”误写成“雅”、“鸭”等,《凡尔赛和约》误写成“《凡尔塞合约》”,欧洲联盟的“欧”写成“鸥”,就连“重工业”竟然也出现错别字。18题(3)卡尔·本茨的错写及间隔符号的使用错误也比较普遍。

4、书名号的错误使用,条约类不写书名号,战争或是组织名称却加写书名号。

5、历史概念(历史语言)缺乏完整与准确性,例如16(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写成北大西洋公约,科索沃战争写成科索沃。

6、审题意识不清,或是不认真审题,或是读不懂题,主要表现在材料分析题上,出现错误较多。

7、空白卷的出现。

8、所答非所问现象仍然表较突出。

尽管问题较多,但是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些模拟试卷中,启示、感悟类主观题空白或是胡乱作答的现象较以往有所改善。

(二)数据分析:

表1:各项指标对比表

学校统计

人数

满分

人数

最高

高分

人数

优秀

人数

优秀率≥

85%

优秀

率排

及格

人数

及格率

≥60%

及格

率排

低分率

<40%

平均

平均

分排

三中287 3 60 73 113 39.37 7 206 71.78 8 11.15 42.67 5 七中292 4 60 79 131 44.86 4 238 81.51 5 7.53 45.3 4 参中7 0 54.5 1 2 28.57 8 6 85.71 4 14.29 40.5 10 赤中14 0 56.5 3 4 28.57 8 10 71.43 9 7.14 42.39 7 景中30 1 60 12 12 40 5 20 66.67 10 16.67 41.5 9 四中23 0 59 4 5 21.74 12 15 65.22 11 17.39 39.61 11 濛中11 0 56 1 1 9.09 14 7 63.64 13 9.09 37.27 14 兴平 5 0 49 0 0 0 15 4 80 6 20 41.8 8 那中8 0 48 0 0 0 15 4 50 15 37.5 29.38 16 双语25 0 59 12 16 64 1 24 96 2 0 51.66 2 花中22 0 58 6 12 54.55 3 21 95.45 3 0 48.8 3 兴大11 0 58 4 7 63.64 2 11 100 1 0 51.91 1 西中 5 0 55 1 2 40 5 4 80 6 20 42.6 6 兴平14 0 57 3 4 28.57 8 9 64.29 12 21.43 38.07 13 燕中12 0 56 2 2 16.67 13 6 50 15 25 34.58 15 榆中22 0 55 1 6 27.27 11 13 59.09 14 13.64 38.95 12 整体788 8 60 202 317 40.23 598 75.89 10.15 43.55

表2、分数段人数分布图

表3、前N名对比表

前10名前20名前50名前100名前200名前500名前1000名学校统计人数

>=59 >=59 >=58 >=56 >=54 >=43 >=0 三中287 9 9 23 46 73 173 287 七中292 10 10 19 48 79 212 292 参中7 0 0 0 0 1 3 7 赤中14 0 0 0 2 3 8 14 景中30 1 1 4 11 12 19 30 四中23 1 1 2 4 4 8 23 濛中11 0 0 0 1 1 4 11 兴平 5 0 0 0 0 0 4 5 那中8 0 0 0 0 0 3 8 双语25 2 2 3 9 12 22 25 花中22 0 0 1 4 6 18 22 兴大11 0 0 1 2 4 11 11 西中 5 0 0 0 0 1 3 5 兴平14 0 0 0 3 3 8 14 燕中12 0 0 0 1 2 4 12 榆中22 0 0 0 0 1 12 22 整体788 23 23 53 131 202 512 788

表4、前10名人数对比柱状图

表5、前20名人数对比柱状图

表6、前50名人数对比柱状图

表7、前100名人数对比柱状图

表8、前200名人数对比柱状图

五、教学建议:

1、依标据本,进行复习。

《课标》是中考命题的唯一依据,《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距中考仅有50多天的时间内,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要依据课标进行有效复习。历史课本到了考前不再是一本简单的教科书,经过基础学习和积累,它已经成为一本内容丰厚、可观瞻性强、利用率极高、很有价值的“知识宝库”,一书在手,以不变应万变。对于基础知识,不要“死记”,但是要“记死”。要求学生圈划勾记、梳理教材、整理教材、保管好教材是复习阶段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在复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和利用教材,做到高效复习。

2、夯实基础知识。

在历史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反复记忆,重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生应得的分失分。另外,现阶段教师应重视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3、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的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转换、整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的培养和强化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复习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

(1)尽量避免(大面积)涂抹,保持卷面整洁。

(2)书写字迹工整、清晰可辨。

(3)书名号的正确使用,文件、书籍、条约类专有名词一定要标有书名号。(4)中共会议专有名词表述要准确无误。

(5)注意答题时的逻辑顺序,问题下包含的子问题答案使用小序号,既可条理

化,又防止丢答、答乱,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

(6)语言表述的准确与完整,例如11(4)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只回答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只回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都是错误表述。(7)面对机读卡的涂写,教师应注意强调涂写机读卡的方法和程序,争取使学生不因机读卡的涂错而失分。

(8)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5、注意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性质的区别。

例如16(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与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区别使用,18(2)美国独立战争,学生将它与美国南北战争混为一谈。

6、进行专题复习

重点的几个专题还是有必要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有效复习的,如: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注重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串联历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突出历史的整体性。按照历史复习总的安排,下一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但应注意专题一定要少而精。还是应以单元知识的落实为主,专题一定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7、精心筛选试题

现阶段教师的手头资料较多,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紧扣课标,必须适时精选与中考历史试题类似的优质练习题,根据新课改形势下中考历史试题注重“材料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教师应适当选择一些材料精炼、图文并茂的习题以强化训练,切实起到对学生的训练、提高作用,一定避免题海战,让学生做很多的无用功,从而浪费时间,收效不大。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初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仍然由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三大部分组成,重点突出,知识点全面,和中考试卷题型相吻。从全班级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120分以上有10人,110-119分有13人,90-109有8人,90分以下9人。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突出抓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复习课。所以从学生试卷中可以看出,基础知识的题,以及作文都较好。 二、试题分析 所谓“强调基础规范是命题者永不放弃的原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字音,改错别字、成语,修改病句、仿写句子、古诗默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小题诗句默写,由于我们在课上、复习的时候再三强调,狠抓默写,争取做到能拿到的分数坚决不失,所以,这道题大部分同学答的还是很不错的。第三小题考察的是成语,这几年对成语的考察加大了力度,通过学生的失分现象可知,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成语,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不能准确应用,因此要加强平时的练习。如第六题是选错误的注音,出现的是一些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字,部分同学判断失误。这类基础知识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教师应加强引导。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只要我们重点抓了的,就立马好起来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是由记叙文和说明文、文言文三部分组成。《十三岁的那两杯牛奶》是记叙文阅读,这是本份试题的重点失分阵地,全班满分有3人,少者扣掉3、4分,多者十分以上。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记叙文还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到现在才学了一篇

记叙文。虽然试题出的很规范,都是中考考点,但是对于学生们而言,确实是有困难的,这不怨学生。相信在复习了本单元之后,学生们准确掌握了记叙文文体知识,再做起来,就不这么费力了。 说明文《超薄的混沌皮为什么是黄色的》,答题情况大体不错,我们这段时间主要学习的就是说明文,学生对这一文体知识和考点,以及答题格式都是熟记于心的。主要失分是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答题不够完整,还是考虑不全面。 文言文部分,考的是《送东阳马生序》考试之前我们对文言文进行了重点复习,所以学生们答得还不错。 第三部分,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是以《藏在——的回忆》为题,半命题目进行写作。这类题目写的较多,又加上学生们善于写人。所以,他们有话可写,基本上没有走题的。但缺点还是暴露了出来,比如思路狭窄,大家的思路拘囿于自身不可自拔,无外乎就是吃喝、穿戴,这些小事,只有极少的同学写到了有关成长、人生,写到了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老师等等。可见,视野不开阔导致他们思路狭窄,导致文章缺乏新意;另外,语言表达也伯仲分明,好的文章,字字句句都经得起推敲,值得品味。差文章真的是,粗看还不错,细看却是平淡无味,如同嚼蜡。还有写作技巧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三、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1、继续坚持我们语文组的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对诗句默写的严格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上的细讲、详讲、讲透,字字落实,句句落实,重视词语积累,特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75分,题目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共计19小题。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题结构、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试卷出题范围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30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前半段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以及时政热点,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突出了历史的学科特点。总体比中考试题偏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2、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3、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有材料的,要结合材料。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 2、加强教师自身对课标、新教材的刻苦钻研。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4、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知道一

(完整)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卷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 考试试题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西昌阳光学校2011年教师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初中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 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2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是指 A 参加长征 B转战陕北 C去重庆谈判 D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3 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3年,取名文革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说明了 A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 B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没有成熟 C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就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朝妥协 5 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维护了沙皇统治 C解放了农奴 D废除了沙皇统治

6 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在诸子百家对我国 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 B墨家 C法家 D 道家 7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了全球,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应对方案。你认为 面对经济危机时,最值得借鉴的事例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罗斯福新政 D 赫鲁晓夫改革 8 一位同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政权分立 B对外交往频繁 C民族汇集 D 江南经济发展 9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倒。致远鼓楫重重围,万火丛中呼杀 贼。”根据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0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宣政院 D 设置驻藏大臣 11三峡水利枢纽是化水害为水利的着名工程。下列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个特点的是: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 (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5、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容结构: 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 2.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仁”和“德治”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4.20XX年5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统中医的优秀成果,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 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6.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初中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3初中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近代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学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某期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右图反映了新中国在1971年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小明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 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 B、技术条件:造船技术极大提高 C、支持国家:英国和意大利 D、深远影响: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7、人权,既是人类长期以来的追求,也是现实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就十八世 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而言,为推翻封建专制,争取人权方面颁布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文献是()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法典》 8、下列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 ①中国“戊戌变法”②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④美国“罗斯福新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史蒂芬孙 C、爱迪生 D、卡尔本次 10、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的涉及中国问题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人教版政治九年级1—3课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55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两类。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政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总的来说这次考试的难度较小,对基础问题的考查力度较大。在考试中有个别的题有理解上的不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失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 2、答题情况: 本套试题,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比较明显,优秀的学生可以接近满分,而个别稍差的学生得分仅70分左右。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但在这之中,也有共性问题,现详细分析如下:选择题: 6题考查了应以什么态度对待人生中不得不承担的责任的知识,学生一是对课本该知识点印象不深,一是本题表述稍失严谨,造成失分较多。 17题考查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学生不能做到深刻理解教材知识,不能正确认识我国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失分较多。 24题考查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学生失分都是由于不能理解选项的表达。 27题考查了国家统一问题,学生都背过了相关知识,但不细心,只看一半的表述对,就匆忙选择而丢分。 29题考查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有两个选项都正确,但只按一个对,导致失分。 非选择题: 31题(2)问、33题(2)问需要学生稍做发挥,但这两个问题失分很多,可以看出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是机械记忆,且有的记忆还不可靠,没有与课本做到一模一样。 32题考查了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基本国情,可能是阅卷标准不太一致,导致相当学生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 其它问题,都是对记忆的考查,失分就是因为记忆不牢固。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意见 1、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认识到背诵对学习政治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没有认真理解消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3)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差。不懂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答题出现答非所问,作答时三言两语,丢三落四,答案很不完整。同时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综观学生的主观题答案,回答问题“口语化”较重,“大白话”的倾向较重,答案没有运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没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这一现象制约了考试的优分率的提高。 2、改进措施: 综合这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问题也是很多,但是一次考试就有一次的收获,一次考试就要得出新的经验。把每次考试当成下一段教学的指明灯,把我们的缺点照出来,把我们的优点继续发扬。为此,我们还有新的措施: (1)更加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夯实基础。 (2)加强学生对知识概括能力的培养。 (4)加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让同学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 (5)抓重点和难点训练规范答题,提高解题能力。 (6)教学中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结合,要多贴近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提供较大发散思维空间,创新颖的思考的问题的情境,更新理念,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性。 田志栋 2014.9.29

历史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从总体上说试卷难易适中,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掌握所学知识,为中考打下基础。题目基本上包含了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基本知识的基础有所提高。在试卷题目中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达到了测试目的。同时结合热点,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思考 在本次考试学生分数中,最高分45分,最低分12分;成绩一般,但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现在就对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1、选择题部分:最高的满分,最低的只有8分,这现象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差悬殊,失分最多的是第13、14、15题,涉及到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与理解,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题所考查的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得分率不理想。 2、材料分析题部分:第24题读图明史,由于学生没有仔细的审阅材料中的图片,以致把南昌起义与武昌起义混淆,出现了丢分现象。第25题的中日关系永远是命题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记忆上的欠缺从而出现了不少的丢分。第25题的材料虽然没有见过,但是答案就在材料中,学生们往往不仔细看材料,使得本题总体得分不高。 从试卷中还可看出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审题不清,有的学生不明题意,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 三、改进措施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八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及历史素养。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中招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中考中处处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八年级的学生应该早做准备。 4、另外今后教学中大家要格外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切记不要“眼高手低”,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形成认真的习惯,书写规范;转变思想,抓基础,严要求等。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50分,实行闭卷考试,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世界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25%,中档题占15%,稍难题占1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初中历史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 题号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第二部分:教材教法总 分选择题非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案例分析 得分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一. 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4 分) 1. 海内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 B. 我们属于黄色人种 C.炎帝黄帝等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D. 炎黄部落联名联合打败了蚩尤 2.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 A.退辟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3.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 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六辅渠 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与诗句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5. 盛唐气象本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那个黄金时代。下列 对盛唐气象特征阐释最准确的是() A.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

6.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求 贤若渴的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王叔和——《脉经》 D.孙思邈——《千金方》 7.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之一是() A. 土木之变 B.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 靖难之役 D. 设禁军 8 某教师正在广泛搜集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的资料,他准备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A. 治国有方得理国明君 B. 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 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9.2013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1周年、某校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征文活动。下面标题最恰 当的是() A.中国屈辱史之始--------鸦片战争 B.先进文明的罪孽-------火烧圆明园 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八国联军侵华 10.《辛亥革命》组歌第一乐章写到:“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腥;百年奋斗,铸就民 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民族不朽丰碑。”辛亥革命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 实现了三民主义提出的革命目标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颠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对人们的思想束缚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1.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由上海华 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发通知中所说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

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245 人,平均分29.4 低于全县平均分0.8分 最高分:47 最低分:5 其中43分以上30人,特优率为6.94%,低于全县的8.37%; 40分以上57人,优秀率23.27%,低于全县的25.73%; 30分以上133人,及格率54.29%,低于全县的55.13%; 18分以下66人,过差率13.06%,高于全县的10.5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除了常见题型小作文外。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经过简单分析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需要经过分析对比才能得出答案,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第12题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这道题,需要学生对资产阶级额革命有深刻的了解擦可以掌握。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加以归纳才能的得到答案。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例如第21题,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结合在一起;第22题,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

组合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客观题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可以。 失分最多的是第12题,得分率仅为31%,为选择题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表格不够理解,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区分:欧美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包括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通知的巩固和扩大主要包括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其次是第13题,得分率为53%,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按照自己的思维选择,没有注意题目的提示;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主观题中第22题,第1题,材料一中设计的三个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原因是?结合本次阅卷情况,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理解不到位,不能做归纳,多数学生的答案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少部分是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把握核心;第2题,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决定性影响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一大部分学生的失分在于,将《权利法案》写为《权力法案》第24题,第4题,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一道题比较灵活,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能写出答案的,需要在基础知识上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大国崛起的因素可以简单地记为:独立统一是前提,法律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为驱动,人才教育需牢记。通过简单的总结归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分。 2、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学生在做题时就出现概念模糊,混为一团,做题时出现错误。

初中历史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一. 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4 分) 1. 海内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 B. 我们属于黄色人种 C.炎帝黄帝等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D. 炎黄部落联名联合打败了蚩尤 2.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 A.退辟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3.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六辅渠 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与诗句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5. 盛唐气象本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那个黄金时代。下列对盛唐气象特征阐释最准确的是() A.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开明与开放 D.任性与狂妄

6.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求贤若渴的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王叔和——《脉经》 D.孙思邈——《千金方》 7.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之一是() A. 土木之变 B.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 靖难之役 D. 设禁军 8 某教师正在广泛搜集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的资料,他准备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A. 治国有方得理国明君 B. 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 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9.2013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1周年、某校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征文活动。下面标题最恰当的是() A.中国屈辱史之始--------鸦片战争 B.先进文明的罪孽-------火烧圆明园 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八国联军侵华 10.《辛亥革命》组歌第一乐章写到:“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腥;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民族不朽丰碑。”辛亥革命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 实现了三民主义提出的革命目标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颠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对人们的思想束缚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1.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引发通知中所说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九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2018—2019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质量监测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1、试题的基本情况: 本次历史考试卷分值为75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共四道大题,19个小题。本套试题设计突出能力立意,重视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历史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查,彰显了历史新课程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基本达到了一致:既反映了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难度偏大,重视主干。本套试题在选择题部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察最为明显。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选择题的1、2、3、4、5、8、11、12、13、14、15题、简答题16题、材料解析题17题的1、2、4小问。 (2)重视基本能力考查。在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试卷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功能,主要表现为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例如选择题第6题、简答题16题的3小问;材料的阅读能力和材料的归纳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材料解析题17题3小问和18题,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题目设计明确。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特点,试卷的设计比较明确简练。选择题的题干的阅读量小,问题的提问要求比较清楚。材料信息丰富多样。主观试题中除了文字材料外,增加了的插图,例如16题、19题。 二、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同学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例如选择题(除6小题)16、17、19题。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例如选择题的 3、7、9题. 第一大题是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0分,10%左右的学生能得到满分,其中第6和11小题失分较为严重。 第二大题是简答题,满分10分,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得7分及以上。失分严重的是3小问。印度独立的原因答题不完整。 第三大题是材料解析题题(第17和18小题),满分20分,其中第17题1、2、4问得分情况良好,第3问失分较多。第18题3、4小问得分情况较好,1、2小问失分较多。个别小问如第1小问有部分学生不能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第四大题是探究题(第19小题),满分15分,失分较为严重的是第1-3问。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分类不准确,答题和语言的组织不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史论结合。比如3小问,举例谈谈科技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举例或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题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前言、、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C)A.教学建议 B.评价建议 C.课程目标 2、下列不属于历史课程特性的一项是(B )。 A、思想性 B、逻辑性 C、人文性 3、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 C )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A、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爱国主义 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5、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里所讲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①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②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③重要的历史概念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阐明”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 B )层次要求 A、识记B、理解C、运用D、功能 3、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比较”等行为动词的 7、充分体现( A )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A、育人为本 B、普及历史常识 C、教学方式的创新 8、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 B )有着重要作用 A、科学素养 B、人文素养 C、道德素养 9、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 B )和现代化。 A、单一化 B、多样化 C、简单化 D、复杂化 10、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强调:我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C ) A、发展变革 B、改革开放 C、改革创新 1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核心是( A ) A、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B、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C、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核心 12、历史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B)教学方式的实践。 A、合作法 B、探究式 C、讨论法 13、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 A )条件。 A、基础 B、特定 C、保障 14、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到学生(C )的差异,要真正使评价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A、学习能力 B、整体 C、个体 15、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B)能力。 A、学习 B、实践 C、表达 16、历史习作主要包括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历史书籍等。是考查学生( A )的能力的方式。 A、收集和处理信息 B、历史学习结果 C、历史常识 17、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评价的主体的(B),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相互结合。 A、单一化 B、多元化 C、形式化 18、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是(A) A、历史教科书 B、教学图册 C、教师教学用书 19、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这体现了培养学生的(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