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个寡头竞争模型

五个寡头竞争模型

五个寡头竞争模型
五个寡头竞争模型

一.古诺(Cournot )模型

Augustin Connot 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经济学家。法国经济学家在学术风格上属于欧洲大陆的唯理论传统,重视思辩,重视演绎,强调以数理方法对经济事实进行抽象,这与传统的英国学派重视经验事实,主张从事实中进行归纳的经验论风格是迥然不同的。他在1838年发表的《对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中,给出了两个企业博弈均衡的经典式证明,直到今天仍具有生命力。

1. 市场结构

古诺均衡设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且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企业的决策变量是产量,且两家企业同时决定产量多少。市场上的价格是两个企业产量之和的函数。即需求函数是:

)(21q q P P +=

每个企业的利润为

)()(21i i i q C q q q P -+=π

2. 反应函数及反应线

对于任一给定的关于企业2的产量,都会有相应的企业1的产量选择。于是企业1的最佳产量说穿了是其对企业2产量的函数。反之亦然。即有:

)(21q f q = )(12q f q =

1q

2q

3.古诺均衡

根据上述假设及利润最大化要求,满足

)(21q f q = 且)(12q f q =的),(21q q 即为古诺均衡解。

古诺均衡已不仅仅是供求相等的均衡了。这里的均衡除满足供求相等外,参与各方都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该均衡也为纳什均衡。

4.举例

例1:如市场需求为2

2211215.0,5),(5.0100q C q C q q P ==+-=,求古诺均衡解,并相应地求出21ππ与。

解:112115)](5.0100[q q q q -+-=π 2

222125.0)](5.0100[q q q q -+-=π 利润最大化下,有:

055.01002111=---=??q q q π

05.01002122

2

=---=??q q q q π

求之,得:

900

,320045

30,802

121=====π

πP q q

二.Bertrand 模型

大约在古诺给出古诺模型50年后,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Joseph Bertrand (1883年)在其一篇论文中讨论了两个寡头企业以定价作为决策变量的同时博弈。

1. 市场结构

市场上只有两家厂商,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企业的成本也完全相同,生产的边际成本=单位成本=c ,设固定成本为零。市场需求为

P Q d βα-=

这里实际上是“价格战”博弈。因为当我们只考察企业1的状况时,就不难看到有:

即企业1的定价如高于企业2的定价,则会失去整个市场;如21P P ,便会得到整个

???????=----=1

22

11121112110,00),)((21

0),)((),(P P if P P if P c P P P if P c P P P βαβαπ

市场;如21P P =,则平分市场。此时寡头厂商定价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反应,还需考虑竞争者反应。

2. Bertrand 均衡解

Bertrand 均衡解是唯一的。即两家企业的价格相同且等于边际成本,利润等于零(正常利润仍是有的)。

因为利润函数是非连续的,因此我们不能通过求导的办法来解一阶条件,只有通过常识推理来证明。

首先,如果两家企业进行价格竞争,因为低价的企业会拥有整个市场,而高价的企业会丧失整个市场。所以,每个企业总有动力去降价,直到c P i =为止。

其次,在c P i =时,每个企业获得

))((2

1i i P c P βα--的利润,即零利润。它们可不可

以通过改变价格去增加利润呢?不能。因为若c P i ,当另一家企业c P j =时,i 会丧失整个市场。

Bertrand 均衡的含义在于:如果同业中的两家企业经营同样的产品,且成本一样,则价格战必定使每家企业按c P i =的原则来经营,即只获取正常利润。但是如果两家企业的成本不同,则从长期看,成本低的企业必定挤走成本高的企业。

3. Bertrand 悖论及其三种解释

现实中的情况并不象Bertrand 均衡预测的那样,只要市场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则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控制市场价格获取垄断利润。现实中企业不会降价到

c P i =的水平上,往往仍有超额利润。这被称为Bertran

d 悖论或Bertrand 之谜。

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埃奇沃斯生产能力约束解释。Edgeworth 在1897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由于现实生活中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有限制的,所以,只要一个企业的全部生产能力可供量不能满足全部社会需求,则另一个企业对于残差的社会需求就可以收取超过边际成本的价格。

第二种是博弈时序解释。如果Bertrand 只是一个同时的价格博弈,则不应包括一家企业降价造成的消费反应这样一个带时序性的博弈过程。如果真要分析价格博弈中的时序性,则马上会遇到一个问题。当一家企业看到自己降价之后会引起另一家企业更低的定价竞争,这家企业还敢降价吗?于是现实生活与Bertrand 均衡之间的均衡不一致就可以得到解释:因为

企业怕降价引发长期的价格战,所以两家企业很可能在c P P 21=的某一点达成协议,不降价了。这就是所谓的“勾结”(collusion )

第三种是产品差异解释。Bertrand 均衡假定企业间产品是同一的,完全可以相互替代。但事实上,企业间在产品上是有差异的,即使出售同一产品,在服务上也可以大有差别,并且有些厂商又有地域上的优势,这样,如果企业1定价为c P =1,企业2如果在服务上或位置上有优势,定价为)0(2 εε+=c P ,也是非常正常的事。这实际上已属于垄断竞争的范围。

三.斯塔克博格(Stacklberg )模型(产量的领导-追随模型)

这是由德国学者Stacklberg 在1934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分析范式。

斯塔克博格(Stacklberg )模型是用来描述这样一个产业,在该产业中存在着一个支配企业,比如我国计算机行业中的联想集团,银行业中的招商银行、保险公司中的平安保险,除它以外,该行业中还有几个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经常是先等待支配企业宣布其产量计划,然后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产量。形成领导—追随关系。

对于产量决策的序列博弈模型,得采取逆向归纳法的思路。先分析追随型企业的反应函数;然后把这个反应函数纳入领导型企业的决策过程,进而导出领导型企业的产量决策。

1. 追随者的问题

假定领导者(企业1)宣布了自己的产量决策1q ,对于追随者来说,1q 就是一给定的量,这样,追随者(企业2)的问题便是:

{})()(22221

max 2

q c q q q

P q -+

求其一阶条件,可以解出追随者的反应函数

)(122q f q =

2. 领导者的问题

一旦领导者知道他给出了1q 会导致)(122q f q =,他就会给出一个对自己利润化目标有利的1q 去影响追随者的反应函数)(122q f q =,从而使自己的利润最大。

于是,领导者的问题变为:

{})()(11121

max 1

q c q q q

P q -+

s .t . )(122q f q =

把)(122q f q =代入领导者的利润函数,则领导者的问题就成为 {})()]([111121max 1

q c q q f q P q -+

例2:如市场需求为2

2211215.0,5),(5.0100q C q C q q P ==+-=,求Stacklberg 均衡解,并相应地求出21ππ与。

解:(1)追随者的利润函数为:

2

22212125.0)](5.0100[),(q q q q q q -+-=π

令其对2q 的一阶条件为0,得

05.01002122

2

=---=??q q q q π

于是追随者的反应函数为:2

5.01001

2q q -=

(2)领导者把追随者的反应函数纳入自己的利润函数,则企业1的利润函数便为: 111

1115)]2

5.0100(5.0100[)(q q q q q --+

-=π

075.07011

1=-=??q q π

所以 9

1711

,323266

3

226,3

193

2

121====π

πq q

3. 先行者的优势

不难看出,与古诺均衡解(80,30)相比,总产量不同,产量在两个企业间的分割也是不同的。领导者企业1比在古诺均衡中的产量增加3

113

803

193

=-,利润增加

3

266

32003

23266

=-这便是先行一步给领导者带来的优势。

四.价格领导模型

价格竞争的序列博弈仍遵循逆向归纳法的分析思路。

1. 追随者的行为与残差需求

当领导者给定产品价格P ,追随者在均衡时必须接受领导者给定的价格。因为如果追随者的喊价低于P ,那么整个市场转向跟随者,这样一来,追随者就不成其为“追随者”了。如果追随者的喊价高于领导者的定价,则追随者会丧失整个市场。因此,均衡时,追随者必须接受领导者的定价。追随者的行为只能是选择一个产量水平,使其利润极大化。这实质上是决定追随者(企业2)的供给线)(2P S 。

此时,市场需求留给领导型企业(企业1)的残差需求便为:)()()(2P S P D P R -= 2. 领导者的最优价格选择

领导者知道一旦给出P ,自己面临的需求只为残差需求。所以,它的问题是从残差需求出发,按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来决定产出1q ,最后解出相应的价格水平P 。

据上,具体步骤是: 第一,按P MC

=2

的原则确定)(2P S ;

第二,按)()()(2P S P D P R -=的原则求出领导者面临的残差需求线; 第三,从残差需求线出发,按11MC MR =的原则来确定领导者的均衡产量1q ; 第四,按第三步解得的1q ,定出领导者的价格水平P 。

例3.假定市场需求为bP a P D -=)(,追随者的成本为2

)(2

222q q C =

,领导者的成本

函数为111)(cq q C =,求价格竞争序列博弈时的领导者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1)先求追随者的供给函数

在追随者接受P 价格并利润最大时,有P MC =2

。即P q =2,也即P q P S ==22)(。

(2)再求出领导者所面临的残差需求

12)1()()()(q P b a P bP a P S P D P R =+-=--=-=

解之,得: 1

1+-=b q a P

(3)领导者利润于是为:111111

)(cq q b q a q -+-=

π

01

211

1=-+-=

??c b q a q π

所以,2

)

1(1+-=

b c a q ,

(4)将此代入价格方程,得2

)

1(2c b a P ++=

五.串通与价格卡特尔

串通属于合作博弈。其特点是参加博弈的各方在决策过程中联合起来,先追求共同利益的极大化,然后再分配这个已经极大化了的共同利益。

1. 串通条件下的产量与价格决定 串通条件下,问题就成为:

{})()())((22112121

,max 2

1q c q c q q q q

P q q --++

令其分别对1q ,2q 的一阶导数为0,即可求出1q ,2q ,代入需求函数,可得P 。 例4.如市场需求为2

2211215.0,5),(5.0100q C q C q q P ==+-=,若两企业串通,求均衡解,并相应地求出21ππ与。

解:2

2121215.05))]((5.0100[q q q q q q --++-=π

095211=--=??q q q π

02100212

=--=??q q q π

可解得:

250

,42755

.52,5,902

121=====π

πP q q

不难看出,与古诺均衡解和斯塔克博格均衡解下的总产量110,120相比,串通后的总产量大大下降了(95),而价格却上升(由45和40到52.5)了。厂商的总利润也大大增加了(由4100和3978上升到4525)。

2. 卡特尔下的违约冲动

串通是从不同企业的利润之和极大化出发来决定产量配额和价格水平的,这样做符合两家企业的共同利益,但不一定符合每一家私人企业利润极大化目标。

如上例中,当价格为52.5时,2

2225.05.52q q -=π

05.5222

2

=-=??q q π

55.522 =q

说明在给定的价格卡特尔前提下,企业2有违约冲动。

石油输出国组织常常会重新分配石油产量配额,说明在原有的卡特尔协议下已出现了严重的背叛行为,需要新的协议来重新约束各成员国的石油生产。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威胁。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替代品的威胁。市场上可替代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会减少你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的收益率。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的利润。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五种力量模型的应用案例

五种力量模型的应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营报》、新浪网有关资料整理而成应用五种力量模型来进行行业威胁和机会分析,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评价某一行业总体上威胁、机会程度和绩效水平的高低,二是明确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行业中的威胁和机会具体是什么。下面,我们以彩电行业、移动通信行业和零售业为例,解释五种力量模型的应用。彩电行业 彩电行业是生产彩电整机的行业,它由技术研发部门,彩电制造部门,中间商以及某些厂家自建的营销网络构成。该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产品的差异性不明显,附加值不高,竞争已达到白热化。跨国公司放弃低端市场,选择了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高端市场,其市场占有率2000年已接近20%。许多彩电厂商往往是地方的重点企业、税收大户,肩负着支撑地方财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任,因此即便是缺少赢利甚至于亏损,政府也不愿意其退出市场。地方政府制造的退出壁垒的存在使得该行业的结构很不合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与计算机技术的互相渗透、融合,传统彩电的替代品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彩电行业的低价格策略的无序竞争已经使彩电行业整体进入了微利时代。 移动通信行业 移动通信行业由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和移动通信业务运营的企业组成。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主要有两家运营商,即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该行业有显著的规模经济,而且政府也针对进入WTO的情况对其采取了保护措施。行业中的主要竞争者采取了共同发展的策略,构造行业壁垒。移动通信的替代品主要是固定电话以及无线市话。固定电话受应用的场所的限制,而无线市话受使用的PHS技术的局限,它们对移动通信市场的威胁较小。随着消费者的理性程度的提高,其选择空间的扩大,他们要求移动通信降低其价格。 零售行业 中国的零售行业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发展时期,经过90年代中期的竞争、成熟期,过渡到了今天的规模扩张期,呈现出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和一般超市、折扣商店、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量贩店等多种业态并存发展、互相竞争的局面。从全国来看,跨省市、跨地区的连锁经营、战略联盟、并购重组一浪高过一浪,有增无减,国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外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和TESCO等零售巨头纷纷拥入中国。在外资进入最多的上海,洋商业的市场份额为8%;北京市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则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5%;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去年不到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3%。虽然国外的零售业目前尚不足以对我国零售业构成直接的威胁,然而从长期的眼光来看,这种威胁却有直线上升的趋势。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也让传统的零售业倍感压力。随着人们消费理性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选择范围的扩大,购买者议价能力也在提升。同时供应商的威胁在我国也逐渐显著起来。 一、彩电行业分析 国内的彩电行业由技术研发部门、彩电制造部门以及某些厂家自建的营销网络构成。该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长虹、康佳、TCL、海尔、海信和创维。 1.进入威胁 彩电行业的进入威胁为中。彩电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产品的差异性不明显,附加值不高,其竞争已达到白热化。该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说明我国的彩电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作为这一缺乏成长性行业的新进入者,除非在成本控制或者是技术创新方面能有突破性的优势,才有可能从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而长虹、康佳等市场领导者在经历了海尔切入市场的教训后,也必将对新进入者采取报复性的竞争措施。

五种力量模型

五种力量模型 (一)简介 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二)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 (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 (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 (1)集体购买 (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 (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 (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 (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 (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3.新进入者的威胁 一个行业的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除了完全竞争的市场以外,行业的新进入者可能使整个市场发生动摇。尤其是当有步骤、

PBL问题1:多寡头市场博弈行为的静态、动态分析

PBL教学模式问题1:多寡头市场中厂商行为的博弈分析一、PBL教学模式单元(16学时)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在专门配置的工作室进行,学生将按(10人)分组进入一个独立的工作室,每组从按课程授课要求预先设定好的“问题或者项目库”中自己选定一个题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通过“问题或者项目”驱动式学习、在“做中学”。通过完整解决一个“问题或者项目”、完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巩固已经在课堂上讲授的课程知识、深化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范围,培养利用博弈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PBL教学模式单元(16学时)教学要求: 1.每组学生都要按照选定的题目,阅读所提供的文献资料以及扩展阅读自我查找的文献资料;完成基本问题内容、适当的问题扩展内容并撰写一个总体研究报告。 2.在做“问题或者项目”的过程中,要就阅读的文献资料、拟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进行至少三次小组讨论(或者辩论);在总体研究报告提交前,要在小组中推荐1-2人作为代表,在小组内由该代表向小组成员进行答辩报告。 三、本PBL教学模式问题的教学要求: 1.依据背景资料以及在通读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更加全面详实的文献综述; 2.多寡头下的两种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3.多寡头下市场领先者和追随者的比较分析。 四、问题以及背景描述 1.问题背景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寡头市场已成为市场结构的主要形式。 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自主创新、跟踪新产品开发和引进模仿等不同的产品开发战略,因此分别形成了多寡头企业完全竞争的Cournot市场结构;一个领先者和多个追随者的Stackelberg市场结构。 例如,在中国的家电、钢铁、汽车、通讯、乳饮料等竞争性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在寡头市场上,少数工厂控制了产品供给的大部分,各厂商之间具有较大程度的相互依赖性。 2.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

伯特兰德(Bertrand)价格竞争模型

伯特兰德(Bertrand )价格竞争模型 伯特兰德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伯特兰德(Joseph Bertrand )于1883年提出的一个竞争模型。它是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价格竞争的模型,这与古诺竞争模型是不同的。 古诺模型是把产量作为企业决策的变量,是一种产量竞争模型。实际上,在企业的实际竞争过程中,定价是企业决策更基本的战略,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消费者需求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定价。特别是当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较少时,企业在定价策略上的差异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伯特兰德模型对于研究寡头垄断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产同质产品的伯特兰德竞争模型 假定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企业1和企业2,双方同时定价,它们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即同质),寡头企业的成本函数也完全相同: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单位成本c ,且假设不存在固定成本。市场需求函数()P D 是线性函数,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由于两个寡头垄断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因而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两个企业中定价低者将获得所有需求,而定价高者将失去整个市场;如果两个企业定价相同,则他们将平分市场。 即若有企业1、企业2两企业,若企业1的定价1P 低于企业2的定价2P ,则企业1获得的需求)(1P D 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而企业2的市场需求则为零;若双方定价相同,1P =2P =P ,则双方将平分市场,都将获得相当于整个市场需求量的一半,即2 1()P D 。 在上述情况下,两个企业中每一个企业的最优定价战略取决于其对另一家企业定价的推测。 (1)假设企业1预计企业2的定价将高于垄断价格,那么企业1的最优战略是按照垄断水平定价,此时它将获得所有的需求和垄断利润(即可能的最大利润)。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第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垄断竞争 (1)垄断竞争的产生: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指那种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具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组织。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具有两个关键特征: ①厂商之间通过销售有差别的产品进行竞争,这些产品相互之间是高度可替代的但不是完全可替代的。(换句话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大的但不是无穷大。) ②自由进出——新厂商带着这种产品的新品牌进入市场和已有厂商在它们的产品已无利可图时退出都比较容易。 (2)短期和长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的均衡条件,这一调整不同于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仅仅能调整产量)。M R SM C 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一定存在着一个主观需求曲线和客观需求曲线的交点,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同样在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 R LM C SM C AR LAC SAC ,,即边际收益等 ==== 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这一条件表明: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即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主观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因为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厂商,其他厂商的进入将使得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图12-1(a)反映了短期均衡,图12-1(b)反映了长期均衡。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复习课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 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威胁。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替代品的威胁。市场上可替代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会减少你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的收益率。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的利润。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五种竞争力

五种竞争力模型(five-forces framework) 2003/8/18 罗波 《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这篇论文中提出了衡量一个产业平均获利能力的著名模型:五种竞争力构架 (five-forces framework)。在该模型中,波特讨论了这五种竞争力如何决定一个产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并描述了企业应如何影响这五种力量,以塑造竞争优势。 波特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找出影响产业平均获利能力的五种力量;其次,具体分析影响每股竞争力的因素;第三,再根据以上的分析,企业的战略规划人员就能清楚的看到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企业在本行业中做出适合自己的战略定位,进而创造竞争优势。 一、产业的竞争状况(平均获利能力)是五种竞争力均衡作用的结果 一个产业的平均获利能力受这五种竞争力量的制约:侵入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产业内既有厂商的竞争。这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平均获利能力和竞争状况。但是,在不同的产业之中,各个力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最能左右产业获利程度的竞争作用力,也是影响战略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二、影响五种竞争力量的因素分析 这一部分波特具体的分析了影响各股竞争力的因素。

、侵入的威胁 侵入的威胁程度无非由两个因素决定:产业进入障碍和潜在进入者对于现有竞争者的预期的反应。 (1)进入的障碍 进入的障碍主要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金需求、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如学习曲线和经验曲线),获得经销渠道(如建立新的渠道的障碍,与分销商的关系),政府政策。 这里我想政府政策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处在一个转型期,各项政策和法律的不确定性较大,而不向发达国家政策较为连续和稳定。 (2)潜在进入者对于现有竞争者的预期的反应。 这就和博弈论联系在一起了。而这其中,我认为要注意的就是现有厂商的“承诺”。承诺是对局者所采取的某种活动,这种行动使其威胁成为一种令人信服的威胁。但是,这种承诺是需要成本的。一般来说,企业要将空头威胁变为承诺,必须采取具体的行动。如过度生产能力的投资,以便在潜在进入者进入时启动这部分生产能力,以降低产品的价格。或者就是进行反击。如保洁就时采取这样的战略,当潜在进入者进入其核心市场时,它总是采取恶性反击,从而建立起可信的承诺。 但是,这样的承诺除了显性的成本(如过剩生产能力的投资),还有隐性的成本,就是他限制了企业的行为,企业是以自己行为的限制来限制别的竞争者的行为。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应商在下列情况出现时能够左右竞争的实力:

企业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

企业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 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和行业利润潜力可以由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反映并决定: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买方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扩充了竞争分析的领域 新进入者的威胁 研究表明,多数企业未能对新进入者所造成的威胁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许多新进入者往往都携带大量的资源,以至于给行业内当前企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它致使行业内当前企业不得不提高生产效率,扩展全新的领域。我们知道,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进入障碍;二是对于当前企业报复的预期。如果一个企业进入一个行业很困难,或者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竞争将处于劣势,那么,我们就说这个行业存在着进入障碍。1、进入障碍行业内的企业总是不欢迎那些新进入的企业,因此就会想方设法给市场进入制造障碍。相反,潜在的进入者也会精心挑选那些进入障碍较低的行业。比较显著的进入障碍可能包括以下这些。规模经济先从规模经济的概念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当企业逐渐增加规模时,企业的边际利润随之递增。从成本的角度看,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越高单位产品对于固定成本的分摊越少,从而达到降低单位成本的目的。规模经济所制造的障碍可以通过各种经济活动来实现,包括生产、研发、营销、采购、服务等。在这种境地下,新进入者就会躇踌,如果规模较大,可能会存大诸多的进入风险,遭到竞争报复,如果规模较小,又无法降低成本,处于成本劣势。产品差异化我们知道产品的市场定位很重要,目前大家比较注重产品的差异化。事实上,企业只有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展现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才能够有机会盈得顾客。比如可口可乐、丰田、海尔、玉兰油等厂商投入如此巨大的广告费,就是为了宣传其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性,建立消费者对于自己产品的信任和忠诚。鉴于此,新进入者会花费大量的广告和宣传投入来消除顾客对于原有产品的忠诚,或者用更低的价格相抗衡,这无疑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资本要求在新的行业,竞争意味着大量的投资。除了厂房设施和设备之外,库存、市场营销活动和其他的企业重要职能,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因此,即使新的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新进企业也可能无法承担大量的资本来支撑企业的各项开销。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由于顾客转向新供应商所引起的一次性成本,如购买新的辅助设备就属于转换成本。有时转换成本很低,比如顾客从中式食堂快餐改吃西式快餐,几乎没有转换成本。有时转换成本较高,比如制造商生产更新式或更有创意的产品,会给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带来极大的转换成本。比如说,VCD被DVD所替代,随身听被MP3所代替等,消费者要想实现这种转换所需的成本很高。新进入者要想进入就必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或者给予消费者更加低廉的价格。通常,当前各方之间的关系越稳固,转移到其他供应的成本就越高。进入分销渠道产品进入市场必须通过良好而有效的分销渠道,企业一旦与分销商建立起经销关系,企业就会悉心培育市场,为新进入者的进入制造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进入障碍。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商场超市的货架空间有限,企业必须说服经销商经营自己的产品,要么增加,要么替代现有产品。能够吸引经销商做出上述决策的方法就是增加分销商的利润空间或者投放更多的广告宣传力度。这些无疑都会减少厂商的利润。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有时候,目前的竞争对手们可能具有新进入者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比如说熟练的工人,独有的产品技术,顺畅的采购渠道,政府的支持等。新进入者必须设法减少或消除这些因素的战略相关性。比如海尔在美国小镇建厂就是为博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事实上,当地政府给予海尔极大的支持,甚至将一条路命名为海尔路。政府政策政府可能通过授权或特许经营对进入特定行业进行控制。在烟草制造、洒类生产、烟酒零售、银行业务、证券交易等行业,政府的决定和法规限制了进入的可能性。2、预期的报复措施,想要进入某个行业的企业还要估计在位企业的反应。如果意料到反应将会很激烈,进入的成功可能性就会很小。一个企业如果与这个行业的利益攸关,或者它有相当的资源,或者行业的增长缓慢或受到

波特五种竞争力量结构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产业的边界界定之后,经理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分析产业环境中的竞争力量,找出机会与威胁,制定战略应对竞争。然而,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竞争不仅仅在竞争对手之间表现出来,有时甚至根植于经济基础之中。在特定的产业中,比竞争者自身更强大的竞争力量有很多,客户、供应商、潜在加入者以及替代品都是竞争力量。根据具体产业的不同,它们可以起到主导作用或者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善由五种力量决定: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如图3——2所示。这五种力量共同决定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和最终利润率,竞争激烈的产业,如计算机、白色家电等,没有公司能能过投资于这此产业赚取超额回报;在竞争相对缓和的产业,如房地产、电信、石油化工等,则存在赚取很高回报的空间。在波特的分析框架中,竞争力量强被视为威胁,在为它挤压利润;而竞争力量弱则被视为机会,因为公司可能获取得更多的盈利。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弱可能会随着时间和产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管理者的任务是认清五种竞争力量的变化如何带来新机会和威胁,并在产业中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公司有够更好的保护自己,对抗这此力量或者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此外,一家企业有可能能过自己的战略,摆脱这些力量的干扰使公司转变成为自己的优势。因此,为了制定应对竞争局面的战略,摆脱这此力量的干扰使公司获得发展,公司必须弄清楚这此力量在自己的产业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在具体的环境中又是如何影响公司的。表3-2列出了对五种力量进行彻底分析时需要询问和思考的一些重要问题。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力量是如何起作用的,提供解决的办法,并尽可能利用这些力量带来的机会。

五个寡头竞争模型

一.古诺(Cournot )模型 Augustin Connot 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经济学家。法国经济学家在学术风格上属于欧洲大陆的唯理论传统,重视思辩,重视演绎,强调以数理方法对经济事实进行抽象,这与传统的英国学派重视经验事实,主张从事实中进行归纳的经验论风格是迥然不同的。他在1838年发表的《对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中,给出了两个企业博弈均衡的经典式证明,直到今天仍具有生命力。 1. 市场结构 古诺均衡设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且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企业的决策变量是产量,且两家企业同时决定产量多少。市场上的价格是两个企业产量之和的函数。即需求函数是: )(21q q P P += 每个企业的利润为 )()(21i i i q C q q q P -+=π 2. 反应函数及反应线 对于任一给定的关于企业2的产量,都会有相应的企业1的产量选择。于是企业1的最佳产量说穿了是其对企业2产量的函数。反之亦然。即有: )(21q f q = )(12q f q = 1q 2q 3.古诺均衡 根据上述假设及利润最大化要求,满足 )(21q f q = 且)(12q f q =的),(21q q 即为古诺均衡解。 古诺均衡已不仅仅是供求相等的均衡了。这里的均衡除满足供求相等外,参与各方都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该均衡也为纳什均衡。

4.举例 例1:如市场需求为2 2211215.0,5),(5.0100q C q C q q P ==+-=,求古诺均衡解,并相应地求出21ππ与。 解:112115)](5.0100[q q q q -+-=π 2 222125.0)](5.0100[q q q q -+-=π 利润最大化下,有: 055.01002111=---=??q q q π 05.01002122 2 =---=??q q q q π 求之,得: 900 ,320045 30,802 121=====π πP q q 二.Bertrand 模型 大约在古诺给出古诺模型50年后,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Joseph Bertrand (1883年)在其一篇论文中讨论了两个寡头企业以定价作为决策变量的同时博弈。 1. 市场结构 市场上只有两家厂商,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企业的成本也完全相同,生产的边际成本=单位成本=c ,设固定成本为零。市场需求为 P Q d βα-= 这里实际上是“价格战”博弈。因为当我们只考察企业1的状况时,就不难看到有: 即企业1的定价如高于企业2的定价,则会失去整个市场;如21P P ,便会得到整个 ???????=----=1 22 11121112110,00),)((21 0),)((),(P P if P P if P c P P P if P c P P P βαβαπ

竞争环境分析模型_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简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4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注:简单按中国说法,店大欺客)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注:简单按中国说法,客大欺主) 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注:潜在的同行,跟风者)

五种力量模型完整版

五种力量模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五种力量模型 (一)简介 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二)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 (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 (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着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 (1)集体购买 (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 (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 (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 (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

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进行行业竞争分析

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进 行行业竞争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五种力量分别是: ①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 ②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③替代产品的威胁 ④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⑤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行业竞争分析: 利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 1.买方对行业内的影响 买方对行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买方与行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因素: 新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 购买者的 侃价能力 供应者的 侃 行业内竞争者 现有企业间的抗衡 潜在的 购买者 供应者 替代品

(1)行业内企业的产品的差别化程度。 录像带出租行业差别很小,买方在交易中就占有优势,而且会使行业产品价格下降。 (2)买方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客户对录像带出租价格较敏感,对行业形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3)买方拥有行业内企业成本结果信息的程度。 客户对录像带出租企业成本信息掌握程度一般,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一般。 (4)买方行业与供应商行业的集中程度。 录像带出租行业很集中,只能在少数几家供方企业买到这种产品,供方相对比较主动 (5)买方的采购量的大小。 单个客户租录像带的数量不多。 (6)买方的转换成本。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替代品,但电讯公司正在不断努力,力争用光纤技术建立家用信息高速公路,每户家庭交纳一定费用后就可以足不出户地观看电影,到时候如果买方因为转向购买替代品而产生的转换成本很小,买方对行业内企业的压力就比较大。 2.供方对行业内企业影响 有几家大的批发分销商,供应商掌握更多信息,供应商相对比较主动。 3.替代品威胁

产业链竞争模型

产业链竞争模型 ——塑造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优势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本人认为,企业无非就是借助于获取战略性资源和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现差异化或低成本来加以实现。 下面不妨就此分析一下我国的电信运营业。 电信运营商的战略性资源 为了找出电信运营商的战略性资源,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电信业运营时所涉及的主要资源。为此,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电信业的产业链构成。电信业产业链包括电信网络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终端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以及应用开发商等。因而电信业运营所涉及的主要资源包括:网络设备、通信软件、通信网络、终端设备,话音服务,应用服务以及内容服务等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链的变迁,尤其是IT设备以及软件业的日益标准化,网络设备,通信软件,终端设备等的通用性越来越强,已经逐渐失去其战略性价值。由于受国家的管制,电信运营业尽管已经演变成了寡头竞争状态,并且交叉竞争格局日益成形,但通信网络资源依然是稀缺的,是富有竞争价值的,而且具有专用性,所以通信网络依然是电信业的战略性资源。另外,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基本通信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消费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

消费者需要的已不再是电信服务而是建立在电信服务基础上的内容服务以及应用服务。由此可见,未来电信运营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已不再是运营商所拥有的基础网络资源,而是依附于其上的内容服务和应用服务。 综上所述,电信运营商未来的竞争优势必将来源于其所掌握的依附于其上的具有稀缺性且富有价值的内容服务与应用服务。而这又将反过来要求改善基础网络,改进网络设备,通信软件及终端设备。这也许就是市场驱动战略的体现吧。 电信运营商可能的核心竞争力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电信业的战略性资源,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可能来源。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问题,目前在理论界还存在许多争论。其主要理论观点有(1)整合观(Prahalad and Hamel,1990和Kesler等1993)(2)网络观(Klein等1998)(3)协调观(Sanchez 等1996,,Durand 1997)(4)组合观(Prahalad,1993;Coombs,1996;科因等,1997)(5)知识载体观(Dorothy Leonard Barton,1992)等等。 其实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不过都只是看到了某一个方面而已。本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系列突出的技能或能力,它反映在资源的配置,组织的学习以及流程制度的设计、运行和整合当中,通过作用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从而实现高超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卓越的执行能力等等,从而具有使企业的一项或

多寡头竞争的博弈模型

多寡头竞争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A RESEARCH ABOUT STACKELBERG GAME MODEL OF THE MULTIPLE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专业:2010信息与计算科学 姓名:王伟 指导教师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学士 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6月12日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摘要 寡头竞争问题是经济学市场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比较经典的寡头模型就是传统的双寡头的古诺模型和斯坦克伯格模型,也是博弈论中最早的研究对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寡头竞争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双寡头模型,更多的是多个寡头同时存在。这就有必要建立多寡头模型,分析寡头之间的博弈情况以及利润情况,找出寡头数目对寡头行为的影响,并得出其各自的纳什均衡解。 本文就古诺模型和斯坦克伯格模型两个模型在多寡头竞争的情况下,分别从一个领导者多个追随者和多个领导者、多个追随者的角度来研究,建立模型。与古诺模型作比较,指出寡头数目变化下的寡头的利润决策。除此之外,并对不完全信息下的双寡头斯坦克伯格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斯坦克伯格模型中的领导者为了拥有先动优势,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加入案例分析,来验证结论。 关键词:古诺模型;斯坦克伯格模型;纳什均衡;先动优势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in the market theory of economic, the classic oligopoly model include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Cournot duopoly model and Stackelberg duopoly model, it is also the earliest research object in the theory of game. But in real life, the problem of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is no longer a simple duopoly model, there are the most oligarchs which join a gam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the oligarchs, analyzing the profits of the oligarchs, and finding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oligarch to the behavior of oligarch, then their respective Nash equilibrium are obtained. In this paper, the Cournot model and Stackelberg model are the model of more oligarchs, respectively from a model about a leader and multiple followers and another model about multiple leaders and multiple followers to establish model. Comparing to Cournot model, pointing out the profits of oligarch on the change of the number of oligarch. Beyond that,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model of duopoly Stackelberg under th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eader of model of Stackelberg have the first-mover advantages and need to pay a price. And join a case to verify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Cournot model; Stackelberg model; Nash equilibrium; pioneer advantage

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

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 一般来讲,行业是由这样一组企业构成,它们生产的产品是非常相近的替代品。在竞争过程中,这些企业相互影响。研究表明,跟总体环境相比,行业环境对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影响更直接。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和行业利润潜力可以由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反映并决定: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买方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扩充了竞争分析的领域。过去,企业研究竞争环境时,往往只着眼于那些和他们直接在一起竞争的企业。但是在今天,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竞争对手之间的战斗,而更多地被看作是顾客获取所需价值的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竞争。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一点现在看来特别重要。比如说,手机制造商涉足汽车业,电信公司同广播电视公司竞争,硬件厂商提供ERP服务等等。因此,我们现在已经不能以行业界限来定义一个市场,而应着眼于顾客。 五种力量模型告诉我们,供应商通过前向整合可能会变成竞争对手,而买方通过后向整合也会如此。下面,我们通过对五种力量模型的分析,来解析行业环境特征。 新进入者的威胁 研究表明,多数企业未能对新进入者所造成的威胁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许多新进入者往往都携带大量的资源,以至于给行业内当前企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它致使行业内当前企业不得不提高生产效率,扩展全新的领域。 我们知道,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进入障碍;二是对于当前企业报复的预期。如果一个企业进入一个行业很困难,或者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竞争将处于劣势,那么,我们就说这个行业存在着进入障碍。 1、进入障碍 行业内的企业总是不欢迎那些新进入的企业,因此就会想方设法给市场进入制造障碍。相反,潜在的进入者也会精心挑选那些进入障碍较低的行业。比较显著的进入障碍可能包括以下这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