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蒙古族图案

蒙古族图案

蒙古族图案
蒙古族图案

蒙古族图案

美的源泉

大漠南北广阔的草原,从来就是我国北方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考古发掘证明,远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存。蒙古族是蒙古高原文化的集大成者。虽然蒙古民族共同体是在13世纪形成的,但组成蒙古族的蒙古各部都有着更为古老的历史。他们与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与我国历史上的东胡、匈奴、鲜卑、突厥等古代游牧民族,与更早期的原始人类,都有着某种程度的渊源或亲缘关系,他们之间的文化传统有许多是一脉相承的。在民间美术方面可以找出明显的发展传承轨迹。

《墨子·节葬篇下》云:"尧北教乎八狄。"狄与尧并称,狄人出现于唐尧时代,居北方。狄,来源于狄历,简称北狄,曾是北方民族的统称或泛称。匈奴语"颠连"是"天"的象征,是北方民族至高无上的天神。

《史记·匈奴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荤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迁徙,中国谓之匈奴。"服虔注:"尧时荤粥,周日猃狁,秦日匈奴。"

古代东方沿海地区有个鸟王国,与古史传说中的太嗥、少嗥有关。"太嗥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名官。"太阳崇拜的东夷部落集团共有九部,合称九夷。太嗥、少嗥与红山文化有密切关系,对以后的东胡文化有直接影响。历史上北方阿尔泰语系各部族普遍信仰一种原始宗教一一萨满教。他们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和文化要素。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支柱。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民族,都是从图腾崇拜的社会阶段成长起来的。原始人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万物有灵"的观念统治人们的思想。进入氏族社会以后,原始人普遍认为,一个氏族集团的一切成员都起源于某种动物与植物,或与某类动植物的祜护有关。这种动物或植物就成为他们的图腾。这样,原始人的自然和图腾观念融为一体,巫术信仰和万物有灵观念融为一体,相信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为自己造福。这种观念意识和信仰,长期地延续到阶级社会以后的各个时代,反映在图案艺术、风俗习惯、民间语言文化之中。

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是人类的基本意识,它形成了人类各民族的本原哲学的基础。所谓"阴阳相合,化生万物"和"万物生生不息"的本原哲学,正是基于人类这一基本意识。繁衍是生命无限的延续,"生者长寿,死者永生";太阳是周而复始的,"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主宰着人们的全部生活,蒙古族敬之日"长生天"。有的学者研究"蒙古"一词与长生天有关,即

长生(或永恒)的部族之意。蒙古自称为青蒙古,是青色的圆天,青色的永恒的天的意思。这种思想意识渗透到蒙古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从蒙古族图案看也是如此。蒙古族图案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是最有生命力的美的存在形式,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图案都是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

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发现了8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这里出土了蒙古草原最早的地母天神石雕像和最早的玉雕工艺品,还有最早的成排的建筑遗址。在陶器上有蛇体龙纹图案,考古学认为这是龙的起源时代,这种蛇体龙纹图案一直到现在仍广为流传。

距今7000年的敖汉旗赵宝沟文化,采集到的遗物中有鹿龙、鸟龙、猪龙等,还有蛇体龙纹,都具有原始氏族图腾的含义。距今6500-5000年间出现了著名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中发现了鹗鸟(猫头鹰)、龟、鱼等动物形象的玉器,其中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碧玉龙、黄玉龙最著名,被形象地称为"猪首龙",躯干弧卷呈蛇形,颈背又似马鬃。这是多元复合体的神龙。

辽宁凌源、建平交界处牛河梁"女神庙"与积石冢群,标志着红山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有关专家认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其显著特征是积石冢盘踞各山头,冢内小墓

围绕中心大墓,四周中砌筑石框界,墓上封土积石,层层迭起,突出了墓主人凌驾于众人之上"独尊"的地位,可见墓主

人拥有"王者"的权力。这是早期礼制的雏型,成为维系社会

关系的规范,也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女神庙的发现对北方民族文明的起源史、宗教思想史和美术史的研究都提出了新课题。

在女神庙附近的大平台与女神庙关系密切,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崇拜共同祖先的宗教活动场所。距女神庙4公里处的"转山子"高台是人工堆砌夯筑的巨大建筑物,平而呈圆形,周壁以大石垒砌,中心以土夯实,再往上用大石砌第二层第三层周壁,中问再以土夯实,并逐层递收,成为阶梯状截尖圆锥体。基部堆石范围近万平方米,整个直径约百米,被学术界誉为东方的"金字塔"。

中国老一辈考古学家李济认为:"中国人要多多注意北方,这里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倘若以长城为界限,中国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是极大的错误。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夏商周三代之前,也就是四五千年前,应存在一个'早期国家'阶段,显然其具有不成熟性和过渡性,都处在从氏族演变到国家的转折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迹的时代恰好与夏建国之前的传说帝王时期相符。毫无疑闷,红山文化是北方民族文化的发端,也是蒙古族文化的开端。

红山文化祭坛以方圆二坛为主,方坛在北,表示大地,圆坛

在南,表示天穹,古称天圆地方,是最古老的宇宙模式。圆坛南侧又有三个联的石圈,表示日、月、星三辰联璧。

到了红山文化时期,原始宗教已发展为十分繁盛的阶段。宗教观念渗透于当时的道德观念和艺术之中源于红山的龙文化,是北方草原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人中原后最终成为中华巨龙的象征。

在赤峰敖汉旗夏家店发现了距今4200一3500年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进入了文明时代的早期青铜文化,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陶器,其中以"鬲"为多见。在敖汉旗大甸子墓地的发掘获得了一批珍贵的资料,工艺水平极高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图案比比皆是,其中多见的是饕餮纹(兽面纹)、夔纹、回纹、云雷纹、云纹(哈木尔)、蛇纹、鸟纹、蛇雁纹、植物花卉、犄纹、鱼纹、陶龙纹与兔纹等。

从图案的组织看,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适合纹样和单独纹样。图案风格自然活泼,朴实动人,显示了完整的形式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美的形式。其图案的组织能熟练运用对称、平衡骨格章法,已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夏家店下层文化龙鳞纹(陶龙纹)的发达显然是继承了当地红山文化彩陶龙纹的传统。

夏家店下层文化图案艺术的高度成就是北方民族图案艺术悠远长河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可以说后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图

案造形规律与装饰纹样都是从是从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

文化开始的。

有学者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已是相当成熟的独霸一方的方国。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在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的邻近地带,包括京津地区。距今2800年时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是由多种文化因素组成的发达的青铜文化,学术界一致认为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东胡文化。

出土的东胡青铜器有铜盔、戈、矛、回纹剑鞘、短剑、斧,还有成套的马具、鹿首刀、羊首刀、马首刀等。图案有蛇、龙、鸟、牛、狼、鹿、马、兔等动物形象,有哈木尔(云纹)、回纹等纹式,与夏家店下层文化有更多的一致性。这些图案仍然具有原始图腾保护神的神圣含义。

从较晚期的东胡饰牌看,其双牛、双驼、双马、双鹿、鹿、熊的图形和几何纹饰等都明显受到匈奴文化的强烈影响,而类似匈奴的艺术风格。东胡出土的铜器数量很大,品种很多,其装饰图案极为丰富,其中蛇纹最常见。"双头蛇铜饰件"、"双蛇衡蛙铜饰件"等蛇纹装饰都有蛇崇拜的神圣含义。还有"鹰虎博斗"、"大鹰展翅"、"三马拉篷车"、"阴阳短剑"、"十牛八马短剑"、"四羊头饰"等,都是非常著名的铜器,图案独特,制作精美。

到了战国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北方许多互不统属的氏族、部落逐步趋于局部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了一些较大

的部落联盟。其中主要的两个联盟就是东胡和匈奴。

匈奴的手工业产品名类繁多。土、木、石、铁无不成为他们的加工对象。铜铁制品有镞、鸣镝(响箭)、马勒、斧、锛、鼎、壶、镜、刀、剑、香炉、饰牌、护面具,还有金甲、祭天金人、金饰片等。匈奴的地毯(希日特格)中多以涡旋纹装饰。各种马具如马鞍、马蹬、马鞭等均已出现。

著名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从商代一直延续到汉代,影响面极为广泛。在青铜饰件中出现了马,还出土有飞马的形象,显示墓主人借神马飞人天界的象征意义。这一点与萨满教将灵魂所在规定为上界、下界的宇宙观是一致的。

各种动物图案的铜饰牌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有代表性的器形。其中有三鹿,双龙纹饰牌;各种动物组合形式有:虎/牛,虎/鹿,鹿/野猪,虎/鹰,虎/马/,虎/兽,兽/兽,豹/鹿,狼/鹿,狗/-5等;猛兽吞食弱小动物饰牌如:猛虎撕咬山羊饰牌,狼背鹿,龙虎搏斗等,表现了当时游牧人的世界观的文化意义。在两种动物二元对立的主题中含有强/弱、生/死、主动/被动、自然/超自然的对立关系,这些动物与原始图腾崇拜不能说没有关系。各种动物饰牌上方的圆环或变形圆环装饰及动物角部夸张处理的连续环形,除装饰意义外,也包含着对天界的某种隐喻。

"胡星"直译为"匈奴星",是匈奴民族的族星。《后汉书·南匈奴

传》谓用"正月戊日"祭天。《说文》:"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结也。"中宫为五龙绞结之地,故单于廷也称龙庭。此知匈奴民族的正月岁祭,是观察天象中的龙星,以龙星开始出现巡天为春天的来临。《匈奴传》又说:"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五月节,参去日四十二度,得旦见东方也。"日出为"旦",《匈奴传》说:"单于朝出菅,拜日之始生。"敬迎日出,同时祭偕日出的参宿。《史记-天官书》说:"参为白虎。"自虎星晨见东方,匈奴民族视为"战星"即"战神"。此知匈奴先祖均为虎神、战神的神格,与其尚武的习俗是一致的。龙祠祭虎,对解释北方草原的虎纹饰牌或其它虎形装饰,是一个新的启示。但龙祠主要祭龙。

青铜时代黄河上游的辛店文化彩陶上的"双犬纹"是体现犬图腾祖先崇拜的艺术纹样,是属犬戎的文化。《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日始均,始均生北狄。"此"北狄之国"应即东周、春秋时期活动于内蒙古中南部到晋、陕北部的北狄在一些古代记述中,犬戎族的祖源也可追溯到黄帝。疑黄帝姬姓也本出于戎。

《晋书·四夷传》说,西晋时匈奴人居塞者,凡十九种,其中有"黑狼种"。匈奴各部中也有很多是以狼为图腾的。祁连山是匈奴的发源地,春秋以前属犬戎的一支。所以青海辛店文化陶器纹样上的回纹、折线纹、狗纹,半山类型的葫芦纹、

旋涡纹,马厂类型的蛙纹、刚字型纹、回纹、波折纹、圆圈纹、十字纹、折线纹等在匈奴地毯(希日特格)等工艺品中也最为流行犬戎文化中的图案通过匈奴代代相传成为蒙古族

常用的一些装饰纹样。

以后的鲜卑、乌桓、契丹、蒙古等都传承、延续了东胡与匈奴的图案艺术。比如和林格尔乌桓墓壁画中的日月图,绘有太阳、三足乌、月亮、玉兔、蟾、马、牛、羊、鸡、犬、猪、乐舞百戏、飞剑、舞轮、杂技,祥瑞图绘有黄龙、麒麟、灵龟、白狼、白鹤、白马、玉马、赤罢(罴)、白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九尾狐等。多数为北方民族传统纹样。

十六国时期的甘肃酒泉丁家闸墓中图案有天、地、人间三个境界的景物。天、地、人间是萨满教的基本观念,看来佛教传人以前这个地区仍广泛流行萨满教。图案有白鹿、天马、青鸟、龙首、云纹、红日、金乌、东王公、西王母、蟾蜍、九尾狐、三足乌等。

辽宁北票冯素费1号墓也绘日中金乌、月中玉

兔以及星、云、鸟形回纹等。仍与北方萨满教崇天有关。

北魏北齐的图案仍用传统图案,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标方位,也有天河、太阳、三足乌、月亮、蟾蜍、龙凤、十二生肖图、西王母、伏羲女娲等。但缠枝植物、忍冬、莲花、摩尼宝珠、技乐飞天、护法神兽等佛教内容的图案增多了。苏秉琦先生说:"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不是野蛮人,

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的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岗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在瓷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是北朝留下的,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164页三联书店)

契丹是东胡的后裔,辽代的语言属中世纪的蒙古语系统。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种类繁多.优雅精巧。辽代的民间各类手工艺相当发达,陶器、瓷器、车马具、面具、金银制品、服饰和辽墓壁画等都是北方民族传统艺术继承发扬的结果。

青牛白马是契丹人的图腾。辽代圣宗时代陈国公主与附马萧绍矩合葬墓中出土了精雕细刻的服饰佩件,上面装饰有手指节大的青蛙、蛇、蝎、龟、海螺、鸳鸯等玉雕:马具上镶嵌有金银龙凤。

辽墓壁画中绘有大量图案装饰,计有花鸟蜂蝶、仰莲盆景、龙凤、卷云纹、缠枝牡丹、鸟蝶纹、云龙图、云纹(哈木尔)、牡丹、卷草、飞天、狮、象、金刚、力士、刑纹,花草、门

神等几十种。

辽三彩在辽代工艺美术中最为有特色。其典型器物鸡冠壶,也称马镫壶,仿盛水的皮囊,上装饰有多种纹样。辽三彩还有凤首瓶及太阳纹瓷器。蒙古族于13世纪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是北方民族继匈奴、突厥等民族后又一影响世界格局的民族。蒙古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打开了国际通路,便利了中国与波斯以及西方的接触,中国和蒙古的绘画与波斯的绘画得以彼此相识和交流。蒙古族在传播文化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元朝文化是古老的草原游牧文化、中原的农业文化与西方、印度、波斯文化交融的结晶,也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和开放性品格,它即丰富了中华文化,也极大的丰富了世界文化,推动了蒙古族自身的文化和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图案艺术也是如此。古代蒙古人与东胡、匈奴、鲜卑、契丹一样都信仰萨满教。崇拜动物、祖先和巫术,"皆承认有一主宰、与天合名之曰腾格里,崇拜日月山河五行之属"所祈求的是幸福吉祥、渔猎丰收、畜牧繁殖、身体健康等等。

蒙古萨满教关于天空、太阳、月亮、北斗七星、启明星等天体的崇拜,是阶级社会出现以前古老的自然崇拜。对最高神"长生天"和二级神"九十九天"崇拜,是进人阶级社会以后自然崇拜的分化发展。

这时工艺美术很发达,在统治阶级中十分讲究金银器皿的制

作与使用。大汗所坐乃金裹龙头胡床,鞍马带上亦以黄金磐龙为饰。常用的还有用各种图案装饰的银碗、火镰、金鞍、金银器、金盂子、银摇车、金带等。成吉思汗在与王罕的战争中也获得了金帐、金酒杯、碗具等。这些都是有各种图案装饰的传统的金银工艺品。在汗宫中依照窝阔台的命令,制成了许多金银的象、狮、马等动物和样式华丽的器皿和家具。宝座附近有一银制大树,四银狮承之......树顶一银制天使矗立其上,据说此树为巴黎工匠不涉所制。

1988年在内蒙古镶黄旗乌兰沟出土了金马鞍,上有浮雕鹿纹,神态安祥;还有海棠、缠枝牡丹、忍冬纹等花草纹饰,饰件华丽美观,工艺精湛。王国维曾指出在元朝或元以前,日月龙凤是当时服饰的装饰图案,保留了更古老的风俗。

元大都城北海团城玉瓮上有浮雕鱼龙,雄伟壮观,形若天地。另外故宫博物院藏有"青玉兽耳云龙纹炉",也是一件精致的玉制工艺品。玉龙飞舞,喷云吐雾,周围浅雕如意祥云和几何底纹。

福建福州元墓出土了石雕动物和人物,有女娲、麒麟、翼马等,都很生动。

元上都发现有石狮、石兽、龟趺、云纹(哈木尔)石刻,云龙花卉,石麒麟。元代天子质孙服一般多饰"四龙",穿云头靴、云肩。

北元和清朝时召庙建筑彩画中,图案装饰丰富多彩,有卷草、

缠枝牡丹、记纹(图门贺)、云纹(哈木尔)、花卉,还有形体变化多种多样的龙、凤、佛教八宝、狮子、宝相花;门窗上雕绘各种几何图案及团龙、蝙蝠,古雅大方,变化纷呈,体现了北方民族传统风格与佛教艺术的结合。

蒙古族民间美术是广大牧民创造的。遍布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哺育滋养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它的形态绮丽多姿,种类繁多,内涵深厚,历史悠久,与北方原始艺术有着难解难分的本源关系。

人类在创造劳动工具和生产工具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草原文化以两个系统平行向前发展,一个是牧民创造的民间美术,这是北方游牧民族本源艺术发展的延续;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职业艺术家的艺术,这是前者派生出来的。艺术家的美术是艺术大师创造的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是亿万劳动牧民创造的,并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推动着各个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

蒙古族民间美术,从哲学观念、艺术观念到造型观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所谓体系,即指民间美术在很多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渗透的,同时体现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哲学观念。民问艺术的哲学观念,也就是我们民族的哲学观念。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北方民族

哲学诞生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红山文化"女神庙"的发现,使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已创造了天圆地方的哲学,草原民族的天道观念这时已经非常明确,原始氏族对天体的崇拜与敬仰,对后来子孙影响极大,宗教观念渗透到了原始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图案"一词,蒙古族牧民称为"贺乌嘎拉吉",因为盘羊的犄角卷曲好看,所以类似犄角形的卷曲纹式称"乌嘎拉吉",而其

他类型的纹样称"贺"。随着各种民间工艺制作的发展,人们

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色彩、纹饰的总体设计称为图案。

图案在蒙古族文化中的表现几乎无处不在,它奠定了蒙古族文明史上最基本的内容,是蒙古族文化宝库中最重要、最丰富的遗产,涉及范围之广泛,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图案是依照设计好的图样,去制造一种物品或附丽于物品上的装饰,是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

在蒙古族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种民间工艺品中看到常用的传统图案有:云纹(哈木尔)、回纹、犄纹、卷草、础纹、龙、凤、盘肠、八宝、普斯(圆形图案)、汗宝古、哈屯绥格、牛、马、羊、驼、狮、象、虎、鹿、狼、蝶、鸟、鱼、佛手、杏花、牡丹、莲花,还有山纹、水纹、火纹、旋涡纹、指纹、葫芦纹、几何纹等等。蒙古族人在创作各种民间工艺时,按着民俗观念而自由地表达情感、理想

和愿望。民间工艺品大多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在这些器物的装饰纹样上,率真、自然、质朴、简洁、明快地表达着民族心理。远古时代的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青海彩陶纹饰的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及后来的匈奴文化、东胡文化等,给予蒙古族图案艺术以极大的影响。这不同时代的图案纹样,冲破时间的间隔,至今在蒙古族民间图案中仍然闪耀着瑰丽的异彩。

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作为民族美术的主线富于理想的追求

和精神活力的象征手法,由于时代的不同,使各种图案在外形上有增减、变化,但是它的精神本质是永远不会变的。蒙古族图案的高层次内容也是精神的、心理的、审美的。从具体图案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得更为清晰。

红山文化"女神庙"的发现,使我们了解到兰时人类祖先已创造了天圆地方的哲学。

太阳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普遍崇拜的对象。苍天广阔深远,那里不仅有日、月、星辰出没,而且有电闪雷鸣发生。悠悠苍天令北方民族先民感到神秘莫测,茫然不解。瞬息万变的苍天,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带来万物的繁衍和生长,有时也给A们带来不测之灾难。古代北方人渐渐的开始相信苍天有灵,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灵,从而对它产生敬畏、.感激、依赖的崇拜心情。信仰萨满教的北方各民旅尤其重视苍天崇

拜,视天神为高于一切之神。

《元史·祭祀志》说:"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这种拜天大典,从匈奴开始,一直延续到蒙古族,是北方民族最大也是最高的祭祀大典。《多桑蒙古史》记载:"鞑靼民族之信仰与迷信,与亚洲北部之其它游牧民族大都相类,皆承认有一主宰,与天合名之日腾格里,崇拜日月山河五行之属,出帐南向,对日跪拜。"蒙古人把天和神统统用一个名词"腾格里"来表示,腾格里有许多兄弟神,其中包括"巴图尔腾格里"(勇敢神)、"岱青腾格里"(战神)、"基雅嘎腾格里"(命运神)、"嘎尔腾格里"(火神)、"依达干腾格里"(女萨满神)、"巴尔斯腾格里"(虎神)等。蒙古族萨满教一直流传着九十九个腾格里(天神)的说法。在蒙古族心目中,天是具体的、实在的;天是至高无上的,永恒存在的;天是真理,是道德,是正义,是良知;天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忠诚的化身。蒙古族是敬天的民族,这种观念对图案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蒙古族远祖在太阳崇拜的影响下形成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蒙古包就是像圆天式的居处,是宇宙的整体,人住在其中就如住在宇宙母体之中,出入蒙古包如同出人母体,其上通天。阴山岩画中的太阳神,鹿石文化中的太阳和鹿,民间录-5旗中的太阳和月亮等都是天体崇拜的图案。阴山岩画的日月星辰、星图、天神群像,反映着古代北方游牧人的天道观念,是对天体的无限崇拜。在阴山发现的天体岩画,最多的是太

阳形,它的形状呈母喊蛾或o、o形等。在阴山岩画中的点点繁星,也反映了北方游牧人对星的崇拜及其天文知识。蒙古族民间对北斗七星的崇拜非常古老。

图腾崇拜是氏族时代的产物,是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支柱。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民族都是在图腾崇拜的社会阶段成长起

来的,在原始社会造成了一个图腾文化的历史时期。图腾一词是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部落的方言,其含义是"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当时的人们认为自己氏族的祖先是由某.种动物、植物或其自然物转化而来的,因此以为自己的氏族同该物之间有一种血缘的系属关系,一氏族的图腾对该氏族的一切成员来说都是神圣的。他们认为本氏族的图腾对氏族成员都有一种保护作用。

蒙古族图案在现代蒙古族家具中的应用

蒙古族图案在现代蒙古族风格家具中的应用 XXX (XXXXXX大学XXXXX学院,XXXX XX XXXXXX) 摘要:蒙古族传统图案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蒙古民族精神风貌、思想情感的视觉艺术形态,蒙古族图案是蒙古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创造,是为了美化自己生活的创造,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美学趣味的重要体现。 现代蒙古族风格家具的创新性研究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新课题。在这里我们通过对蒙古族图案中的线条、纹样、造型、色彩、组合形式、象征寓意等方面的研究,为蒙古族图案与现代家具蒙古风格的家具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性因素,不仅具有繁荣民族文化的意义,而且具有也为今后的创新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素材。 关键字:蒙古族图案;现代蒙古风格;家具;应用 引言:蒙古族在我国北方属于游牧民族,在蒙古族的传统艺术中,蒙古族民间图案是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内容非常丰富,种类较多,多姿多彩;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蒙古族常用的图案有来源于对图腾的崇拜,比如龙凤图案、狼、牛、马、骆駝等;有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图案如回纹、卷草、渔网纹、火纹等;对蒙古族传统艺术的发掘、探索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为使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发展,本文作者希望更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游牧历史遗留的传统文化体系,使民族艺术继续向前推进,使蒙古族图案在现代家具设计领域得到更加重要的应用,永远绽放光彩。 一.传统蒙古族图案研究 1.蒙古族传统图案的分类 蒙古族传统图案富有自己的浓郁的民族特色,蒙古族图案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标示了蒙古族在造型艺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以装饰艺术为主体的游牧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然而,无论从纵向的历时性上,还是横向的共时性上考察,同属游牧民族艺术创造的蒙古族图案,与早期岩画、青铜艺术还是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蒙古族图案受蒙古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和其他民族的交往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以及象征图案。 1.1动物图案 蒙古族传统图案中受草原蒙古族择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很多动物图案,如用来放牧和打仗用的牧马和战马,为蒙古族人民提供物质生活来源的羊,用来游牧或战争迁徙的牛等等,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的有龙、凤、麒麟、蝙蝠等图案。 1.2植物图案 蒙古族人们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广袤的大草原上,主要过着择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对水草的依赖,所以草原蒙古族人们对水草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草有为大自然的代表。所以,草原蒙古族人们非常敬畏大自然、崇拜大自然,祈求大自然的祌灵降幅,得到保佑。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生长着植物很多,各种"草"的图案,如常见的卷草纹图案,长期生长在北方的松树、桃树等的树木图案,受佛教的影响有莲花图案、宝相花图案、佛手果实图案。受汉文化的影响有牡丹花图案、梅花图案、菊花图案等。[1] 1.3几何图案 蒙古族传统图案中的几何图案是蒙古族人们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图案,如对太阳的崇拜形成圆形图案,制作蒙古包的过程中形成的渔网纹等等。在蒙古族民间常见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二、难点: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起源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 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 2、请你说说有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二)讲解 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反映了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与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浅析蒙古族装饰纹样

浅析蒙古族装饰纹样 百二小朝克毕力格 蒙古族装饰纹样是蒙古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综合展现了蒙古民族人民情感世界、精神文化领域的视觉感知形式, 他们是基于长期历史岁月沉淀和发酵下,衍生出的传统艺术瑰宝。通从理论的高度研究、探索蒙古族装饰纹样的视觉感知形态以及造型特点, 浅析蒙古族装饰纹样的形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蒙古族装饰纹样分析 自然形态纹样是传统蒙古装饰纹样最重要的形态之一,其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人物纹样。吉祥意蕴的则纹样几乎存在于在每一种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物品的装饰纹样中,种类最多,使用最广泛,尤其是皮革用品和木材质的器物,其装饰纹样都由吉祥纹样构成。在自然装饰纹样中,植物纹样比例比重最大,形态最为丰富,样式朴素大方,常见的纹样有牡丹纹样、荷花纹样等。在传统蒙古饰纹样中动物纹样的比例不是很多,此类装饰纹样多来源于家畜昆虫或具有象征性的图腾图案,其中包括牛羊纹样、昆虫纹样、鱼纹样等。文字纹样在传统蒙古装饰纹样中种类较少,大部分是吉祥文字的变体,个别纹样甚至是自然景观与吉祥文字的结合体,常见的文字纹样有图门贺万字纹及蒙古文字纹等。 二、典型蒙古饰物纹样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古老传统的民族, 它继承了亚洲草原几千年

的游牧文明传统, 或多或少地受到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等民族的服饰文化影响。蒙古民族的形成把草原服饰文化提高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蒙古族男子佩饰甚多, 其中包括蒙古刀、鼻烟壶、鞭子等。蒙古刀种类繁多, 造型各异, 大小不一, 主要用来杀羊切肉。以前的蒙古刀比现在复杂, 实用而漂亮。刀鞘用金、银、铜做成, 上面雕刻着龙、虎、云纹图案。蒙古族妇女头饰非常复杂, 各部妇女头饰区别很大, 其中鄂尔多最为精美也最具有代表性, 头饰分为练垂、头戴。蒙古族服饰在图案的设计与运用上多用卷草纹、回纹、鱼纹等, 象征吉祥、祝福、如意、自由等, 在形式上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图案与颜色很协调, 形成了装饰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形态。 三、基于蒙古地域纹饰文化的思索 传统蒙古装饰纹样是蒙古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色。通过传统蒙古装饰纹样构成深入的剖析,揭示传统蒙古装饰纹样所承载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蒙古族人民把对生活热爱通过艺术的升华,用装饰纹样的方式烘托本民族的生活情趣,这是蒙古族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美满的一种生活表现方式。 四、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对于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则是延续一个区域历史文明本质特征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当今工业文明裹挟着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对地域民族文

中国的农业微课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导入:在今天的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中国人见面最喜欢问什么问题呀?对,吃了吗?今天我也来问一下,早饭你吃了吗?吃的什么?你吃的东西是哪个部门生产的呢? 对,农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出示并板书:农业 首先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声朗读一下 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今天的学习 展示种植水稻,收获小麦,采摘水果,饲养牲畜,撒网捕鱼等农业活动图片 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归纳这些农业活动的共性,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这几位同学归纳得都很好,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出示并板书: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民以食为家,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那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业取得了哪些成就,现在的发展状况又是怎么样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出示:我国历史上农业生产有哪些突出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刚才两位同学归纳的都很好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农业非常落后,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为什么我国农业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时间3分钟,3分钟后请各组发言人做总结发言 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农作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两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大家阅读课本86-87页内容和图4-7 ,找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特点 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到位,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而且我们注意到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那我们这里种植的是什么呢?(冬小麦) 这样87页活动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请各发言人总结一下组内意见,2分钟后作发言 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方,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能大量卖给其他地方,商品率很高,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商品粮生产基地 出示商品粮生产基地图 除了粮食作物,农作物还包括经济作物,那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图片,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 展示畜产品图片 你认识这些畜产品吗?你知道它们一般出产在哪些地区吗? 中国是世界上的畜牧业大国,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出示中国畜牧业分布图 请大家看图,小组合作,每组一题,5分钟后上台展示 出示题目

蒙古族的图腾崇拜-最新文档资料

蒙古族的图腾崇拜 无际的草原成就了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图形风格。要探寻蒙古族的艺术渊源,必须了解他们的传统文化风貌,并通过对其民间传统图形的研究了解蒙古族人在民族艺术上的审美追求。 一、蒙古族人对图腾符号的崇拜 列宁说:‘恐惧创造神。”《蒙古秘史》己载;‘成吉思汗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李儿贴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一同过腾古思海,来至汗难名子河源头的不而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根据蒙古语的解释,‘‘李儿帖赤那”意为“苍色狼”,“豁埃马兰勒”一词是“白色的鹿”。蒙古族自诩为‘苍狼白鹿”的后代,这显然有极深刻的图腾崇拜的意味。根据北方民族史、蒙古族的历史典籍中的有关记载,从蒙古族崇尚萨满教的神扯观念表现中也可推定蒙古先民确实将“狼”、鹿作为图腾进行崇拜。在蛮荒的北方草原,“狼”对于草原游牧人群来说是非常可怕的野兽。它们往往集结成群,无论捕食或对付进犯之敌,都协同战斗,团队意识极强,且凶猛而富有灵性。于是人们由恐惧而敬奉,把它们视作自己的亲属和同类,这也许就是“狼”图腾崇拜的缘由。“狼”的图腾崇拜不仅寄托了原始的蒙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崇,也传达了人类对自身力量和自我意识的认同与自信。作为图腾符号的‘粮”图形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原始图

腾崇拜是蒙古族人的宗教信仰与审美取向的中介符号。蒙古族人民对“狼”图腾的崇拜,也涵摄了对“狼性”文化的审美意识的深刻体验。因此,“狼”图腾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文化艺术符号,渗透进蒙古族文化的基因中,而审美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文化形态也受其影响。由于受万物皆有神观念的影响,蒙古人对其他的动植物有着崇拜心理。根据考古及史料记载,蒙古族的图腾崇拜还包括有牛、马、羊、虎、鹿、蝶、鱼、佛手、杳花、莲花等图腾纹饰。虽然这些纹饰有些已经完全失去了原形,成为远古图腾文化的象征和回忆,但始终表现出蒙古民族特有的艺术活动与审美情趣。 二、蒙古族图形文化的样式特征 图形文化在蒙古族的文化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无论是图腾禁忌的图形样式,还是审美需要的物件装饰图案,都充满着蒙古族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在原始信仰中,蒙古族人始终认为本氏族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它们有着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崇拜的图腾,也才有了古老的、著名的“狼”图腾的神话。因此说,蒙古族的图腾崇拜是对动植物的崇拜,实际是源于对祖先崇拜的一种对应转换,这种对应转换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的神话和图形展示出来。 蒙古族人对与他们共同生存、生长的动物和植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如牛、马、羊、驼、犬、狼、鹰、鹿等及各种植物,象征着上天降下的吉祥,传达对幸福的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聪慧的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第4章第1节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二、教学重点: 农业的概念、五部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我国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的名称及优良畜种 三、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教案 王立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木目标:通过地图探索我国农业部门的分布,种植业的分布,提高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的农业特点,形成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重难点】 重点:农业分布;难点:农业分布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农业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读图分析法; 3.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我 们中国人见面之后最常问的 问题是什么? 那么我也问一下,大家都吃 了吗? 吃的什么呢? 那这些吃的东西都是由哪个 部门生产的呢? 农业,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内容《中国的农业》。回答:吃饭了 吗? 吃的。。。饭。 板书中国的 农业 一、农业的定义提问: 现在请大家说说在自己 的生活中有那些是来自农业 的呢 大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 考虑,吃、穿、用。 好了,现在请同学回答一 下。非常好。回答:书桌等等

总结归纳: 可见农业所提供的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需的最近本的用品。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过渡过渡: 那么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 农业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在书上 找一找这个定义。 请A同学来回答, 好,培养动植物的劳动部门 叫农业。 那么什么样的部门才能算是 农业呢? 只有和种某种植物,养某种 动物才可能算是农业。回答:动植物板书: 种植 养殖 定义总结: 按照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进 行同行或人工培育来获得产 品的生产部门就叫农业。 二、农业部门的分类请大家读农业地区分布图, 总结这些部门都分布在什么 地方? 读图归纳: 种植业分布: 种植业: 牧业: 林业: 渔业: 三、种植业的分布种植业是最主要的农业部 门。 从南北方农业分布图,找出 粮食,糖料,经济作物分布。 读图找出粮食 作物分布: 小麦水稻: 棉花: 甘蔗甜菜: 油菜: 从南北方作物分布图,填写 课本上秦岭淮河半杯农业差 别表格。 根据地图及其 说明,填写表格 题:横断山区农业垂直差异 的原因。 回答: 因为随着海拔 高度的变化,水 热条件出现巨 大差别。 四、因地制宜正是因为这样,农业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

蒙古族图案元素释读

蒙古族图案元素释读 【摘要】蒙古族图案元素是体现本民族形态认知、审美意象的视觉化载体,体现着本民族的生活状态与情形、民族心理特质、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中的可视、可感知的形象化的形态展现。图形符号也是本民族自我认同与民族审美模式的存在样式体现。图像学研究的倡导者潘诺夫斯基认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一种宗教或哲学信念的基本态度。这使得图像学研究在民俗美术研究中具有巨大、独特的方法学优势。本论文从蒙古族图案元素的文化共构特性入手,以视觉审美、隐喻内涵的文化特征入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对蒙古族图案元素的文化特质有所解析。 【关键词】图案;图案元素;共构;文化空间 一、多维共构的蒙古族图案元素 (一)图案元素的存在空间 学术意义上的“图案”包含诸多方面,尤其在某一少数民族的文化环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这里所指的蒙古族图形泛指蒙古族当下审美文化中的图案符号,社会环境与文化语境的变化使得其间存在的传统图案、现代图案体现出丰富多样的情态,而本论文主要在于探讨蒙古族图案的构建及

艺术手法。如在那达慕、祭敖包、祭长生天、祭火、祭灶等习俗中图案的存在意义服务于多样实用性,而其自身的样式从美学、审美构建而言还是有自足独立性的。蒙古族的祭祀活动是一个文化空间的组构,在存在状态上具有现实的物理空间场所,图案元素是这个场所的文化组构符号。蒙古族图案在个体及民众心理是民族精神、信仰文化的载体与传达纽带。同时在图案视觉感官中体现着美的原则与创作手段,这也是之所以我们称其为蒙古族图案的缘由,它蕴涵着多样的文化共性,更具本民族文化个性特色。 图案符号包含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的内在精神世界及特有的民族精神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如蒙古包、饮食用具、家居等方方面面都有图案的存在样式,这些图案看似普通,实则意义丰满。既有基本的图案也有形制,这些视觉审美形态最终固化于民族的生活、祭祀、娱教等多种情态之中。 (二)图案元素的文化隐喻 蒙古族的美术特征既是一种形象化的外显,也是一种民族信仰观的体现,物质性与精神观是其存在的双重性质。图像学研究的倡导者潘诺夫斯基认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一种宗教或哲学信念的基本态度。图形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形式,而符号的存在意义不仅在于其形式。苏珊?朗格提出:“某种绘画的空间是一种符号性的空间,它诉诸于视觉的组织结构,是活生生的

农业教案教学文档

第一节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指导: 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 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

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

(完善版)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3。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影响农业类型布局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PPT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 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 活动一:

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读图验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二: 教师:让学生读“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回答问题: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2.东部和西部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 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东西部农业差异:

高考地理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1、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 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 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 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2、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南北差异 商品粮 基 地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高中地理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2.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 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商品粮 基 地

论蒙古族特色及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当今世界融合的加快,导致了全球设计产业链的趋近化与平庸化。在全球信息化的潮流下,我国设计的民族特色已经越来越薄弱,对于当今普通平庸的蒙古族民俗文化来说,其形势迫在眉睫需要改革了。就当今社会局势,共同进步迈向国际化步伐的时,不断加强国家间和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联系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内蒙古的地方民族性平面设计需要从不被认知走向大众认可、从大众认可走向独特的民族特色,独特性的核心就是民族的文化性。因而,在此文基于内蒙古草原的地域性和文化纹样的独具一格,以弘扬传达民族文化为主要目的、以辽阔的草原文化为历史文化背景、并且以蒙古族传统图案为基本表现形式,对蒙古族传统纹样符号的整合与传播进行研究表现。 关键词:内蒙古;设计;民族特色;色彩;图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现如今,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民族化、国际化。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国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基石。蒙古族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艺术价值蕴藏丰富,是民间艺术的巨大宝库,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同时,在设计的领域里对蒙古族民间文化视觉元素的纹样应用研究已成为主导,蒙古族的设计艺术在发展的趋向和内在要求是其极具价值的表现。 1.2 研究意义 如今,在艺术领域赢得胜利的关键是有民族特色。我们处于当今的信息时代,设计倾向于同类化,缺乏新意。因此,根据内蒙古草原的区域性和文化特色,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采用传统的蒙古草原文化符号为载体,对民族符号传播进行研究。 2 蒙古族民间美术色彩纹样概述 2.1蒙古族传统色彩观 色彩是构成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从民间美术发生、发展和存在方式出发,它不只是一个纯粹的造型艺术,而是与民族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民俗学更加密切相关,是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俗是民间艺术存在的根基。 内蒙古呼和浩特在正月十五一年一度举行的查玛舞表演活动,它承载和继承着多种多样的民间纹样的艺术形式。“传统民间特色艺术存在的地方,必将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创作,每每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习俗节目,成为千百年间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现象。内蒙古民俗穿插在个历史长河中成为民间美术品用来寄托民间文化精神等观念形态的表现媒介,也是内蒙古民间艺术的载体体现。没有内蒙古民俗活动何来民间美术?” 2.2 蒙古族民间美术色彩纹样的特征 1.装饰性 蒙古族民间美术的色彩及纹样是来自于长久以来的民族风格客观历史中的主管体现,其色彩淳朴、明快、鲜亮、对比大胆强烈有着极其强的装饰性表现性。内蒙古民间艺术和色彩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强烈的特色风味,一向是追求华美而多彩多样的视觉效果,使装饰的工程完整厚重,力求完美。 2.民族性 民间美术不仅仅是艺术源泉,还是艺术之流。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生产、生活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地域性、人文因素的影响,蒙古族人在蒙古族民间美术中自然流露出蒙古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蒙古族民间艺术的色彩也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3.色彩性 象征是用视觉可感知的具体的现实的的事物表达某些抽象观念的一种方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行为行动,为了使这些抽象的观念外化得以使人容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农业

第18讲中国的农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2.能指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甜菜、甘蔗)的分布。 先学过程: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 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一、农业概述 1.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 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1.种植业 (1)分布: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2)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①九大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江淮地区,D太湖平原,E江汉平原,F成都平原,G洞庭湖平原,H鄱阳湖平原,L珠江三角洲。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1.我国东北平原盛产的农作物有( ) A.甘蔗、玉米 B.小麦、玉米C.甜菜、棉花D.水稻、棉花 2.云贵高原的特点是( ) A.地面平坦,一望无际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面崎岖,多“坝子”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3.山东鲁花集团生产的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南部沿海地区 4.我国糖类作物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南甘(蔗)北甜(菜)”——地形B.“南甘(蔗)北甜(菜)”——热量 C.“北甘(蔗)南甜(菜)”——地形D.“北甘(蔗)南甜(菜)”——热量 后教过程: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完成情况分别提问,学生不断补充回答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程上去更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更正。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然后共同总结。 (快尖班适用) 1.下图为我国某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4)题。

蒙古族民间图案研究

蒙古族民间图案研究 我是艺术家,我要纠错! 第一节爱好美术的民族及其生活中的审美观 图案一词,蒙语统称为“贺乌嘎拉吉”。因为盘羊的犄角卷曲好看,所以一般类似犄角形卷曲纹样称为“乌嘎拉吉”,而其它类型纹样称为“贺”,随着日用工艺品和图案艺术的发展,人民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设计和各种纹样都称为图案了。所以图案,就是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的平面设计图。 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比如各种用具,木箱、铜壶、银碗、桌子、马鞍、驼鞍等,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或多或少和图案有着密切的联系。 牧区常见的牛车,一种是棚车,蒙语叫哈木特日格,和过去城市中的马拉轿车相似,车篷用毡子围起来,冬天棚的前部还有挡风的毡帘,这是牧民(特别是妇女)出门的交通工具。这种棚车,都用各种图案装饰。有的加花边,中间缝有主体图案,看起来十分美观。还有一种“勒勒车”,无棚,十至十五辆车串在一起,一个人只要赶前面的一辆车,后边的也随着走,在最后一辆车上系一只铜铃,走时车摇动,铃就自己响起来,赶车的就能知道后边的车是否脱开。远远望去,一节一节好似列车一样,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胡车相随而鸣”的景象。这是生活中富有美感的图案景色,如果在晨曦或晚霞的映衬下,这一剪影又是非常动人的,无怪乎它常被摄影家所重视,一些搞装帧设计的美术家也很珍重。生活中的服饰,也有各式各样的,比如鄂尔多斯和锡盟的蒙古袍不一样,而锡盟的西乌旗和其他旗的蒙古袍又不一样,锡盟和它的邻居哲盟(现通辽市,站长注)、昭盟(现赤峰市,站长注)又各不相同。这些服装的装饰花边和服装式样的设计,都是精巧而美观的。鄂尔多斯地处海拔两千米之高原上,民气昂奋,情调热烈,他们妇女的服装多是蒙古袍,配以长坎肩,给人以明快,雄健的感觉,锡盟乌珠穆沁旗的服装,则是古朴、大方的蒙古袍,使人感到千里草原的那种广阔的胸怀。 哲盟扎鲁特旗和昭盟北部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靴子使人看了非常喜爱,这些靴子的式样和纹样的设计也是各有特色。灵巧的马海靴配以佛手和云纹图案更显得轻快;纯朴的布里阿耳靴配以变形盘肠山型图案,则觉得象大山一样稳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