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走进心理学

走进心理学

走进心理学
走进心理学

走进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有两大源头,一个是自古流传的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另一个是兴起于十九世纪的实验生理学。

1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灵魂的学说"。像其它学科一样,早期的心理学泛化于哲学之中。

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笛卡儿(Ren's Descarts)以及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John Loke)等三位思想家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和功能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笛卡儿提出先天观念论,认为人类生而具备足以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且这种与生俱来的理性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他的心支配身的理念,后经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发展成哲学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义。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先天观念论,提倡经验主义。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经验主义演变到18-19世纪,形成了联想主义思潮。联想主义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心理活动的解释原则,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并表现在现代心理学各种理论派别的斗争中,而联想主义的兴起,对现代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实验心理学

如果说近代哲学为现代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现代心理学的某些内容,尤其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在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研究上,有了新发现。例如,1811年,英国人柏尔(C.Bell)和法国人马戎第(Maaendie)首先发现了脊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差别。1840年,德国人雷蒙德(Du Bois-Reymond)发现了神经冲动的电现象。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P.Broca)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具体位置。1869年英国神经学家杰克逊(H.Jackson)提出了大脑皮层的基本机能界限:中央沟前负责运动,中央沟后负责感觉。……。与此同时,生理学所采用的许多科学方法也相继被运用到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中。例如,德国学者赫母霍兹用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传导速度,为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德国学者费希纳(G.Fechner)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心物之间计量的关系以及心理物理方法。德国学者韦伯

(E.Weber)通过有系统地变化刺激的强度来观察个体的反应,在感觉阈限的测量等方面为心理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这些研究工作和实验手段,对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宣告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界把开始系统的实验研究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因为科学特征中所强调的客观性、验证性、

系统性三大标准,只有实验法才可能做到。冯特本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他的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和心理学两界推崇为不朽之作。受当时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和物理学影响,冯特及其弟子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并由此诞生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学派。但该学派不久就遭到反对。由于反对者的主张不同,这种反对逐渐演进为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局面,先后形成了一些心理学的经典流派。

二.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及趋势

1879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在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以后,又接二连三相继出现了或反对或继承冯特的理论,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上百个。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地。

1.构造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铁钦纳

(2)学派观点: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

(3)研究方法:内省。

2.机能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

(2)学派观点: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3.行为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2)学派观点: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要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3)研究方法:实验

4.格式塔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2)学派观点: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研究方法:实验

5.精神分析学派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

(2)学派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

(3)研究方法:个案法

6.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3)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应当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动机、需要、价值观、自我意识等。

7.认知心理学

(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定义

(2)主要研究内容:人类高级的认知加工过程

(3)主要研究方法:反应时测量法,计算机模拟法,口语报告法

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势,是几大心理学流派逐渐融合统一。几大心理学流派着重于心理本质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论部分,实际这种种流派都是着重心理现象、过程或功能的某个

环节,而忽落其他环节所引起的,是片面、局部或环节性的研究,没有进行整体、全面或本质的研究。随着人们对心理现象的研究逐渐深入和想要把握心理的整体状况,心理学流派的融合统一,成为心理学流派的发展趋势。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内心世界的探究,但是没有形成类似于近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学科和科学体系。例如,《皇帝内经》中的五种气质类型,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以及表现在军事上的攻心为上的兵法思想,这里限于篇幅,只对近现代化的科学心理学介绍。

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逐渐衍生出了新的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具体的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是时代对我们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但是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值得重视。例如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说,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20.23%。2003年,一项针对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一成至三成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因精神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人数的39.7%和64.4%。2004年,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家爵事件就是这一现状的典型体现。正是由于以上的数据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加强心理学教育特别是在中学和大学中开展心理学教育意义重大而且任务艰巨。

下面例举几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环境变迁: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

2.学业期望:大学面临着学业期待的变化及学业优势的失落及对自己学业的重新定位。

3.人际关系: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济状况,带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学业期待来到大学,适应新型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4.自我认知: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学业优秀的群体,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总有相当差距。

5.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6.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

7.家庭环境:大学生多数离开家庭,这种与父母亲人的分离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这里简要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1岁半),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获得的积极成果是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或称学步期,1岁半~3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称游戏期,3-6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掌握新任务的主动性。

第四个阶段为学龄期(6~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

第五阶段为青春期(青年期)(12~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自我同感能力的发展。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到死亡),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或者是成年早期。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成才欲望,自尊与自卑的双重心理并存,闭锁心理与需要交往的矛盾,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容易激动。同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矛盾心理: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社会化滞后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上仍需父母支持和保护的矛盾;需要的丰富性与现实生活的单调性矛盾;个人的理性与外界的期待的不一致;认知与情感发展的不均衡等;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

成年早期又被称为是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重视大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平稳的度过大学生活,对我们一生的人格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对如何应对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改变人的非理性思维(非理性思维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透顶的偏见):这种人的非理性思维包括:我要人人满意;我要全面出色;有错就要严惩;痛苦不可避免;逃避易于面对;人人依赖他人;往事决定今朝;做事定要圆满。

二是自知自律:正确认识自己,适当约束自己。

三是悦己怡人:对自己接受肯定,和他人友好相处。

四是乐观现实:积极的人生态度,现实的入世情怀。

五保持身心平衡:身体好→心理好;心理好→身体好。

总之像关注身体一样关注自己的心灵!

四.大学生的智力与学习特点

(一)智力理论

智力(或称为智能)是指在人的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智力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构成智力的因素包括各种感觉能力(如感受性的大小)、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如理解力、判断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导能力)等很多方面,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

心。

多重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多种表现形式,下面是对各种智力的表现形式及其训练提高方法。

1.语言智力

智力成分:对语词顺序和意思的理解;使人信服某人的行为过程;解释,教学和学习;幽默;识记和回忆;元语言分析。

代表人物:诗人,小说家,公开演讲者,雄辩家。

课程内容:阅读,词汇量,正式发言,写日记,创造性写作,作诗,辩论,即席演讲,幽默和开玩笑,讲故事。

2.逻辑和数学智力

智力成分:抽象的模式识别;归纳推理;关系辨别。

代表人物:科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统计学家。

课程内容:对符号和公式抽象,编写大纲,图形组织,数量顺序,计算,译解代码,表达关系,演绎推力,问题解决,游戏模仿。

3.音乐和节奏智力

智力成分:对音乐结构的理解;音乐听觉模式辨认;对声音的敏感性;音调和节奏的创造;对音调质量的敏感性。

代表人物:音乐家,作曲家,乐队指挥,录音工程师。

课程内容:节奏练习,发音练习,作曲,创作,打击乐器,低音练习,环境声音的辨别,乐器声音的辨别,唱歌,音调模仿练习,音乐表演。

4.身体运动智力

智力成分:自主运动的控制;预设运动的控制;身体运动的知觉和表达;运动模仿能力;对体能状态的改良。

代表人物: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杂技艺人。

课程内容:民间舞蹈和自编舞蹈训练,角色扮演,身体姿势训练,戏剧演出,武术,身体语言,身体锻炼,模仿,发明创造,运动和游戏。

5.视觉和空间智力

智力成分:不同角度的感知;空间关系再认;绘画表征;图形操作;身体的空间定位;心理表象的形成;积极想象。

代表人物:水手,飞行员,雕刻家,画家,建筑师。

课程内容:肖像指导,想象训练,配色训练,构图和设计,着色练习,素描练习,心理地图,异想天开,雕刻练习,摄影欣赏。

6.人际智力

智力成分:对他人观点的感知;群体合作;对他人特征的区别;非言语沟通。

代表人物:教师,社会工作者,演员,政治家,推销员,售货员。

课程内容:反馈发出训练,直觉他人感情,合作学习,人际沟通,移情训练,劳动分工,合作技能练习,反馈接受训练,他人动机觉察训练,小组计划练习。

7.内省智力

智力成分:专注;留心;元认知;不同感受的识别和表达式;自我意识;思维和推理的顺序性。

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哲学家,禅师,和尚。

课程内容:沉思方法,元认知技术,思维策略,自知之明训练,留心练习,心理聚焦技巧训练,高层次的顺序推理,复杂的自我表象,自我中心训练。

8.情感智力

智力成分:识别(自己、他人)情绪,表达情绪,对情绪强度的评估,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情绪,延迟满足,减轻压力。

代表人物:亲密朋友,宗教领袖,群众领袖。

课程内容:检查有无自我压抑的消极想法,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出减少恐惧、焦虑及悲伤的方法,学习减轻压力的方法(如运动、想象放松等),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培养自豪感培养自我解嘲的能力,学习合理地争论。

9.意志智力

智力成分:决心,信心,恒心;对顽强、主动、勇敢、果断、独立、坚定等品质及其作用的认识。

代表人物:著名运动员,政治领袖,军事家,信仰追求者。

课程内容:体育运动(长跑、游泳、摔跤、爬山等),做单调的工作,挫折(耐挫力)训练,多诱因训练,责任训练。

10.道德智力

智力成分:公平,正义,平等,诚实;对弱者(尊老爱幼、小动物)的同情、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对错误的忏悔,对伤害的抱歉。

代表人物:教师,社会工作者,宗教领袖,信仰追求者。

课程内容:遵守游戏规则训练,热爱生命(对花草树木的珍惜)观的训练,感恩训练,致歉训练。

了解各种智力的表现形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对优势之处加以发扬和合理的利用,对缺点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做到扬长避短,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另外一种有趣的智力的区分方法是三元智力理论及其成功智力(successful of intelligence,斯腾伯格)

三元智力理论把人的智力分为三种成分即情境智力、经验智力和成分智力。而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成功智力只有在上述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

影响智力的因素有很多,得到广泛认可的因素如遗传这就解释了智力低下呈现家族聚集现象。同时吸烟、酗酒,也可以使卵子或精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另外宝宝在胎儿期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刺激,像射线、电磁波、被镉污染的空气,其次孕妇在妊娠期感染了某些疾病或孕期母体缺乏营养或者是胎儿出生过程中引起颅内出血、严重窒息也能明显的影响智力的发展。

(二)大学生学习特点

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那么,对记忆和遗忘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科学心理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所谓记忆就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记忆表象就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我们的记忆过程就是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的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遗忘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心理学上对遗忘的定义是: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

为了研究的需要,按记忆的内容把记忆分为几种形式。包括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形象记忆;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逻辑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情绪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运动记忆。在实际生活中,这四种记忆形式相互联系,彼此不可分割。另外根据记忆活动的特点,可以将记忆分为三个储存系统,每个系统又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一个阶段。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在感觉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短时记忆:是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

忆;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的保持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记忆容量极大,保持的时间长。另外记忆还可以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以及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等,这里不一一介绍。

德国的实验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依据实验提出重要的记忆遗忘模型--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除了及时复习减少遗忘外,心理学家们还指出其它影响记忆的因素,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以及识记者的态度。对于为什么会遗忘,心理学家们也创造性的提出了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等理论观点。

正如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心理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心理健康、潜能实现、人格完善以及快乐生活这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这一目标也使得心理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便捷的生活生产工具,带来的是人类物质生活空前的繁荣,于此对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我们甚至能和地球上任何人发生关系,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工作的压力进一步增加。而这一切都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这正如古希腊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

教育心理学著名实验

教育心理学著名实验 桃花 一、饿猫开迷箱——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桑代克把猫在迷笼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排除错误最终学会开门出来取食的过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并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理论。 实验过程:一只饿猫被关在他专门设计的实验迷笼里,笼门紧闭,笼子附近放着一条鲜鱼,笼内有一个开门的机关,碰到这个机关,笼门便会启开。开始饿猫无法走出笼子,只是在里面乱碰乱撞,偶然一次碰到机关打开门便得以逃出吃到鱼。经过多次尝试错误,猫学会了碰机关以开笼门的行为。 借助此实验提出了著名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率。 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 实验过程: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只在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借助此实验提出了著名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食物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是: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三、迷箱实验——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实验过程: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创建了“斯金纳箱”。在斯金纳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 借助此实验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强化的规律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四、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摘要:一名精神病医生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 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这位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及他的学生为早期精神分析学说做出了杰出贡献,后很多学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独到和深入的发展。同时精神分析学派从两次大的转变中实现了创立和发展。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病理学、普通心理学、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探寻和挖掘前人从未企及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潜意 识问题,精神分析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尽管精神分析 运动在不断发展, 但其最核心的观念始终未变, 即: 我们的大多数精神生活是 潜意识的, 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构成了心理的基础; 同时, 各种精神分析 理论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 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关于心理发展的图景, 构成了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 大的转变, 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 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 童精神分析的转变。 一、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 弗洛伊德在精神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十分注重追溯个体各种精神症状的早期起源, 所以在他的理论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 被称为“儿童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因此, 弗洛伊德本人也被看作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当然,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病理取向的, 从哈特曼开始才转向普通心理学, 使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 精神分析从心理病理学向普通心理学的转向 在弗洛伊德时代, 精神分析主要是研究心理病理学问题的。正是在病人那里, 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的世界。但是由于他只埋头研究病态心理, 因而不能解决病态心理与普通心理之间的矛盾。只分析病人, 而不观察正常人, 必然导致强调冲突与防御, 忽视正常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发展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揭示自我的适应性。 其实, 自我心理学的萌芽还是始于弗洛伊德本人, 他在其理论中曾反复论述自我具有外部和内部客体关系的双重任务, 既可把自我看作是一种外在的适应机能,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格的一种内在的统量。他在 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提出了结构理论, 1926年出版的《压抑、症状和焦虑》修正了最初的焦虑理论, 可视为现代自我心理学的思想萌芽。随后安娜·弗洛伊德 193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总结和扩展了其父亲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并确

最新走进心理学教案

单元名称导言课 教学对象初一 设计者侯茂琴 教学时间45min 设计理念 作为心理健康课的第一课,让学生明白心理学的含义,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认识观。另一方面,通过讨论交流,认识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心理学特征以及生活中典型的心理效应。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诠释生活中的日常现象。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探索心理学的奇妙世界。 重点难点重点:对心理学有个正确认识 难点:生活中的心理效应解读 教学流程评课备注 一、导入和自我介绍(10min) 1.自我介绍 2.对大家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家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咱们有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咱们这门课有作业吗?学习这门课需要预习和复习吗?(同学们大笑) 师:好!我看到同学们笑了,是的,咱们这门课没有作业也不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也不会参加中考。(同学们一片欢呼)既然不参加中考,那是不是就说明咱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呢? 上心理健康课是一个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我们才能良好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课的准备: ?1、一个人及他/她的大脑 ?2、一支笔 ?3、一本笔记本(心理课堂专用) ?4、按时进入心理教室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课堂的良好运行少不了规则的支撑,那与其它课堂一样,我们心理课也有我们的心理课堂礼仪: ①积极参与 ②倾听他人 ③尊重差异 ④接纳他人 ⑤拒绝批评和指责 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心理课堂中,能自觉遵守这5条课堂礼仪。 二、心理误区解读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你对心理学的看法如何?一提到心理学你想到的是什么? 要上心理健康课,我得先给大家辟谣,给大家把这误会解清楚。 首先,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至少在我高考毕业填报专业的时候是这么认为的。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心理学的全部,如果把心理咨询理解为心理学的全部,就未免太过狭隘。接受心理咨询的也是正常人,可能现在还有大多数人以为去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病的。他们只是遇到了问题困难,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丁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也称案例研究。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学记》 2、19世纪末,实验 3、美,桑代克 4、1903 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 6、学习,教学 7、教学,教学 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 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0、《灵魂论》, 11、植物,动物,理性 12、德、智、体 13、比纳、西蒙 14、潘菽 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三、选择 1、(1)学习心理学 2、(3)知识分类学习论 3、(4)

走进心理学

走 进 心 理 学 2013级英语师范六班 学号:2013415996 姓名:杨丹丹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这句话正确的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术语源于古希腊文,即“灵魂研究”的意思。人类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世纪中叶,心理学的内容始终夹杂在对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心理学家是由哲学家、神学家、医学家或其他科学家兼任,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辩的方法。 由于心理学的产生决定于哲学、神学的发展,通常认为哲学的发源地就是心理学的诞生地。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主张真正的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角,黑海与地中海的交界处,三面临海。希腊的奴隶制的发达也是哲学产生的一大原因,大量的劳动均由奴隶承担,贵族阶层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文学艺术的活动,思辩之风盛行。 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宇宙的本质和起源有着特别的兴趣,他们创立了至今仍很重要的诸如原子论和进化论等科学观念,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学的论题。后世将早期希腊哲学的求知探索精神、儒家和佛学的仁爱精神、犹太教(基督教的前身)对最高存在的信仰精神,称为人类的三大元精神。 古希腊时期,代表人物:泰勒士(约公元前624—前547)是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士认为磁石有灵魂,世界是活的,充满

着神。所谓灵魂、神,是指活动的活力或生命,是水造成的。这样,他对宇宙的理解就从宗教的或精神的解释转向事物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它们如何活动的自然主义解释。有人考证指出,古希腊哲学诞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泰勒士准确预言了那天日食的发生。后人将这天称之为希腊哲学史的开端,泰勒士成为希腊哲学第一人,也是西方哲学第一人。泰勒士的哲学思想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始。 泰勒士还提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水可以是液体、气体或固体,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于水。构成一切事物的单一元素的名称是始物(Physis),所以跟随泰勒士探索这些宇宙元素的人被称为物理学家(Physicist)。他开辟的物理学研究路线,是西方科学思想的开始。亚里士多德和德国人魏施德认为:“泰勒士关于水是本原的定理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在万物中有一个‘神’在起作用,它具有大洪水的一样的原始力量,像维系生命的水一样具有穿透性。”这可以说,是心理学在自然科学混沌时期的最早表述。 哲学家伯特兰德·罗素说:“在所有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更令人吃惊或者更难于理解。”心理学正是诞生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度里。 19世纪前,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19世纪中,自然科学上的发现对早期的心理学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时的心理学研究也逐渐开始重视实验方法的使用。1860年,德国的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德国的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

《走进心理世界》

第一讲走进心理世界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温世华 教案背景 本课是高中的第一节心理健康课,很多同学在初中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对心理学这门科学更是不太了解,通过本节课,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澄清对心理咨询的一些误区,使同学们能够大胆地走进心理辅导室。 教学课题 走进心理世界 教材分析 该课的教材是使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自主开发的《新余四中高中心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该教材是该校几位心理老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该校的初中是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而是从高一开始开设的,因此此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心理测试法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及心理咨询室的介绍 心理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不神秘。 这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沙盘室和宣泄室。 二、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咨询对象 我们的咨询原则是:尊重、信任、保密、热忱、倾听、支持、发展、启发、积极关注、助人自助。 三、心理学的误区 在这里呢,我们也来澄清一下大家对待心理学的错误看法,比如说,曾经有人说:“老师,你学心理学呀,那是不是就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呀?”那我可不是算命先生,肯定不能仅仅从你的一句话中就知道你在想什么呢?一般我们存在以下误区: 1.心理学和算命差不多。 2.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3.心理学包括相面的技巧。 4.学心理学的人都是不正常的。 5.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四、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一: 2岁时候,学习讲话,我们学得非常快,不管是普通话、方言,但是读小学后开始学习英语,我们学得却没有小时候快,难道我们的智商在倒退吗? 为什么? 结论: 在发展心理学里就有一个“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指我们在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关键期内,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某一功能发展特别迅速,但如果缺乏适宜的环境,也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狼孩的故事, 关键期错过关键期,就会发展受到阻碍,讲授一个狼孩的例子。 言语的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而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而我们学习的关键期则是在25达到顶峰的,如果在25岁之后,我们再进行学习的话,那我们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珍惜好现在的这个学习黄金关键期。 例二: 在班上的同学当中,可能有些同学数学好、有些同学英语好、有些音体美是自己的特长,为什么呢?是不是数学学的好的才是聪明的学生呢? 结论: 在教育心理学里就有“智力的多元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智力分为七个类型:语言型智力、数学逻辑思维型智力、空间思维型智力、肢体运动型智力、音乐型智力、人际交往型智力、自省型智力。 该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具有上面提到的七种智力,但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起的主要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这种差异,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而具有自己的特长,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社会服务。 因此,并不是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我智商不高,我们的智商不能从单一的方面来衡量,每个人智商都是有很多方面组成的,我们要相信自己,在任何一方面都是有继续发展的空间的。 例三: 不知道大家看到过奥运会里面的跳水项目没有,跳水运动员每次站在跳台做动作之前,都会先闭上眼睛,他这是在做什么呢? 结论: 这是运动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经常都会用到的一种训练方式,叫“心象训练”。这些运动员闭上眼睛都是在默想一遍最规范、最完美的动作。 五、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那么心理学究竟研究些什么呢? (一)看看这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分类 ⑴按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⑵按学习的内容,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⑶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⑷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⑸按学习主体来划分,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一、一般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派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⑴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⑵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上。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试误,联结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的减少和正确反应的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这种理论又被称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但是他以试误概括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

走进心理学第二单元小实验

1弗洛伊德属于以下哪个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 ? A. 行为主义 ? B. 机能主义 ? C. 人本主义 ? D. 2 )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是起始于十九世纪的:-------- ? A. 詹姆士 ? B. 威特海默

? C. 冯特 ? D. 弗洛伊德 3 心理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 A. 可复制性 ? B. 普遍性 ? C. 可证伪性 ? D. 系统性 4 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

A. 自然观察法 ? B. 实验法 ? C. 问卷法 ? D. 个案法 5 实验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它的缺点是:-------- ? A. 期望效应的干扰 ? B. 实验中的被试并不总能代表所要研究总体 ? C. 实验情景的人为性

? D. 无关变量的干扰 6ddd人的心理是可以观察和研究的。 7cc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中,应当以区别看待研究中的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 8dd谈话法可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也可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 9dd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走进心理学》第二单元小测验 本次得分为:18.00/18.00, 1 大脑的哪些部分是负责智力和思考的主要区域? ? A. 前额叶 ? B. 枕叶 ? C. 顶叶皮层 ? D. 下丘脑 2

神经系统由哪两部分构成? ? A. 神经递质 ? B. 神经细胞 ? C. 神经胶质 ? D. 脑神经 3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脑的部分的是? ? A. 中脑 ? B. 下丘脑 ? C. 前脑 ?

后脑 4ccc 后脑是负责发生、负责试听反射和运动姿势的主要部分。 5ccc延脑是负责调节我们呼吸节律的主要部分。 6 胞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 A. 细胞膜 ? B. 细胞核 ? C. 神经递质 ? D. 细胞质 7 ) 探讨人脑两半球言语功能的试验是? ?

教育心理学述评

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期末作业 教 育 心 理 学 姓名:王耀华 学号:2120402014 专业方向:教育学原理 讲师:师保国 日期:2012年1月7日

1、述评 目录: 一论文简介 二论文内容结构综述 三论文研究方法探究 四论文评价 一.论文简介 文献名称:倾听儿童心灵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教育心理学实践的一个新维度 Listening to children’s views of spiritual and metaphysical concepts: A new dimension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ractice? 文献出处: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 文献分类:教育心理学 文献关键词:精神的,心灵的;形而上学的;倾听儿童;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实践;教育心理学评估 文献作者:Irvine Gersch, Fiona Dowling(London Borough of Harrow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rvice,London, UK), Georgia Panagiotaki(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 Norfolk, UK)and Anita Potton(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London, UK)

二.论文内容和结构综述 1.文章选题: 教育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发展聆听儿童的技术。为了发展可以用于教育心理学家做评估项目的问题,本文的研究致力于调查倾听儿童“精神的”观点的方式。该研究探讨了儿童精神的概念,例如关于他们的存在目的和生活意义等。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混合宗教背景的中小学儿童对于精神问题的回应有一个清晰的方式。此外,大多数儿童认为精神的观点可以影响他们的行为。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儿童关于精神的或心灵的概念是否与学校和生活中的学习和进步有联系。 对于从深层次或心灵层次倾听儿童的领域的研究一直被定义和细致的术语分类等问题困扰。但对于意识到从心灵层次聆听儿童的重要性后,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很有比亚,并仍需进一步研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学者,如Zohar and Marshall (2001)认为灵性智能|精神智力(spiritual intelligence)是最终智力,甚至比智商、理性智力和情商更重要。这些学者认为人们应该找到他们生活的意义、目的和价值,这些意义驱动人们。 Zohar and Marshall进一步认为人们渴望自己生活在更广泛的有意义的环境中,并且创造和做有价值感的事情。他们认为精神是指接触更广、更深、更丰富整体,使当前的受限的情势用一个新的观点看待。它创造一种超越感,并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增加意义和价值,和一种行动是更大更普遍的一部分的观念。集中营的幸存者Viktor Frankl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学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舒茂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阐述了其中存在的差距及不足,在我国目前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教育;心理;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德国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1914年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大纲》的出版为标志。随着清朝末年师范教育的兴起,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坎坷发展至今。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与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及现状,并分析其中我国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发展问题的可行之路。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⑴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 期、成熟与完善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西方教育心理学可以以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为代表。其于1914年出

版的《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开辟。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其心理学理论虽然有机械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但比单纯的用内省和思辨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有了很大进步。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法国的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后,各种类型的测验先后开展起来,并广泛运用于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吸收了有关研究成果,扩充了自身内容,将应用心理学纳入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在此期间,学习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形成良好的传统。随后,杜威则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内容、体系上仍存在缺陷,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人类学习实质缺乏深入研究; 成熟与完善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①内容日趋集

教育心理学(专升本)

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教育心理学(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的不同解释上。(本题 2.0分)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答案: A 解析: 无 2. (单选题) (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本题2.0分) A. 罗杰斯 B. 鲁宾斯坦 C. 杜威 D. 布鲁纳 答案: C 解析: 无

3. (单选题) 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本题 2.0分)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答案: B 解析: 无 4. (单选题)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本题2.0分) A. 消退 B. 泛化 C. 获得 D. 分化 答案: B 解析: 无 5. (单选题) 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本题2.0分)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答案: B 解析: 无 6. (单选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本题2.0分)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 C 解析: 无 7. (单选题) 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本题2.0分) A. 人类学习 B. 机器学习 C. 网络学习 D. 动物学习 答案: C 解析: 无

综述范文

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综述范文)1(2010-12-27 10:59:00)转载原文标签:转载分类:学习用品 原文地址: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综述范文)1作者:中文5061班 《从逃情到逃禅 ——宝玉形象的真实内涵及文化意蕴》 文献综述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为全书的核心人物,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长期以来,有关贾宝玉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焦点。由于贾宝玉研究牵涉到红学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作品主题、作者归属等等,因此,所有《红楼梦》的研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贾宝玉形象的探讨。如此一来,有关贾宝玉的研究就成为《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一环。本文拟从论文所涉及的方面入手,梳理有关贾宝玉研究的概况,以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一、关于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研究 在用“叛逆”这把尺子来衡量贾宝玉时,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贾宝玉是他的时代的叛逆”[1]。吴组缃认为,贾宝玉不但是“自己阶级的叛逆者”,而且“日益发展了他的进步思想”,虽然“许多贵家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最初贾宝玉也同样沾染了”,“但随着在生活环境中他所面对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在他的“思想性格中民主主义因素已经具备规模”,可以看做一个“新人的典型”。[2]何其芳认为,贾宝玉“对于一系列的封建制度都不满和反对。他反对科举、八股文和做官。他违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他讨厌封建礼法和家庭的束缚。他把四书以外的许多书都加以焚毁,那当然包括许多封建统治阶级极力提倡的著作。这样一个大胆的多方面的并且不知悔改的叛逆者,是不能得到赦免的”。[3]冯其庸认为,曹雪芹塑造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孽子贰臣,是这个家庭的叛逆,是从这个腐朽的封建大家庭中分化出来的异端分子”;

第1课 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

第1课走近心理学,走进新生活 【主题辩析】 作为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新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在以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包括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存在认识误区,正是由于这些错误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回避倾向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又一批初中毕业生将跨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然而中职学校的一切,都与初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教学的独特性,对每个新生来说,更是陌生而新鲜的。那么,中职新生如何尽快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迈好第一步呢?作为心理健康课的第一课,不仅让学生明白心理学的含义,澄清对心理学的误解,是今后顺利开展全员心育、全程心育的重要前提;也要帮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以及适应新的中职学生生活。 【辅导对象】16级秋季班 【辅导时间】第1周 【辅导场地】教室 【辅导目标】 帮助学生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认识观,认识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适应新角色,尽快融入新环境。 【辅导重难点】 重点:(1)走出对心理学的误区,对心理学有个正确认识;(2)了解中职生活与中学的区别。

难点:(1)对生活中的心理效应解读;(2)如何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3)认识自己的新角色,如何更快适应新环境。 【辅导方法/策略】 教法:游戏活动发、故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 【辅导准备】 多媒体课件 【辅导程序】

1《心理健康》教材(主编:余国良) 2《中职生心理辅导》教学参考书(主编:许晓霞、高慧华) 3《中学班级心理团体活动142》(主编:袁章奎) 【辅导的相关文字资料】 一、导入活动 1.自我介绍与课程介绍 师:同学们好,我是***老师,这学期与你们一起上心理健康课,对大家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大家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咱们有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咱们这门课有作业吗?学习这门课需要预习和复习吗? 是的,咱们这门课没有作业也不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也不会参加考试。(同学们一片欢呼)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就说明咱的心理健康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呢?

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第0107章满分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0:2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 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是( )。 A、冯特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3、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的分支学 科。 A、心理学 B、教育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4、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是()。 A、学生心理 B、教师心理 C、学习心理 D、教学心理 5、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始终监控和调整教学过程的是()。 A、评价/反思过程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是()。 A、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B、是一门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 C、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D、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 A、学生心理 B、学习心理 C、教师心理 D、教学心理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在于()。 A、揭示教育中学与教的基本的心理规律 B、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C、帮助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 D、帮助教育主体(主要是教师,同时也包括学习者)做出正确的教学 决策 4、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课堂管理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以及由这五种要素所构成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交织在一起的活动过程。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方法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学”也要研究“教”。() 正确错误

趣味心理学第一课走进趣味心理学

走进趣味心理学 【活动过程】

附件1 小儿辩日 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前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吗?” 后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那么谁对呢?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附件2 心理图片 附件3 坎度罗维耶系列心理测试

教育心理学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人性化设计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任课教师彭江教授 年级2013级 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 班次翻译理论与实践 学号2013307 姓名唐俊彦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情感体验的儿童玩具人性化设计 摘要:人性化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把情感体验因素纳入产品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试图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玩具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分别从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即物境状态、情境状态、意境状态分析,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运用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儿童玩具的设计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人性化的儿童玩具。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情感体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玩具设计 一、前言 将情感体验纳入儿童玩具设计的参考因素是实现其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之一,儿童玩具用以满足儿童情感需求,容纳儿童各种好奇与兴致,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认知事物。针对中国的独生子家庭增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由于缺乏与之心理年龄相适应的沟通语言、游戏伙伴,而容易形成孤独感和失落感的现状,设计师可以通过玩具的外形、声音、表情和图像等形式的设计使其与儿童沟通,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促使他们的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二、情感与情感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心理学家戈尔曼说过:“情感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

人的感官体验会在心中引起反应,如看到红色的火焰或灰暗的天空,随之而感到的就是一种愉快的或阴沉的情绪,这是感官体验基础上的情感的体验。种种情感都会在心中形成体验,都属于情感体验的范畴。情感体验具有三个层级,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 三、玩具设计中儿童情感体验要素分析 儿童的情感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儿童情感的发展(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motion)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分化,是一个由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向高级的、复杂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新生儿只有两种情绪:偷快和不愉快。六七个月的儿童出现依恋感。到3岁前儿童情感的社会性成分增多,并有了羞耻感、同情感、嫉妒,责任感则刚刚萌发。学龄前儿童的情感已相当丰富,初步具有了成人所有的情感体验,道德感已进一步地发展,理智感突出地表现为好奇和好问。小学儿童己学会控制情感,理智感、荣誉感、友谊和审美感进一步地发展,内容进一步地丰富。情感则通常是互相矛盾,如依恋感和独立感、成人感并存。不同的阶段儿童所能感知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从儿童的认知水平来看,在儿童情感体验层次上主要集中于物境和情境两个层次。 四、儿童情感体验层次 4.1 物质层面(即物境) 在物质层面,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体验,道具(儿童玩具)通过具体的形态、色彩、声音等外在的物质表现刺激人的感官器官。 4.1.1 形态与情感体验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提到:“形式既为空洞的抽象之物,又有自己具体的内容,艺术形式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内容,即它的意义。在逻辑上,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舒茂 摘要:本文针对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阐述了其中存在的差距及不足,在我国目前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教育;心理;综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德国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1914年桑代克的三卷本《教育心理大纲》的出版为标志。随着清朝末年师教育的兴起,教育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坎坷发展至今。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与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及现状,并分析其中我国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发展问题的可行之路。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⑴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与完善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西方教育心理学可以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为代表。其于1914年出版的 《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开辟。桑代克从“人是

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其心理学理论虽然有机械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但比单纯的用省和思辨方法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有了很大进步。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法国的比纳首创智力测验后,各种类型的测验先后开展起来,并广泛运用于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吸收了有关研究成果,扩充了自身容,将应用心理学纳入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在此期间,学习理论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形成良好的传统。随后,杜威则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容、体系上仍存在缺陷,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人类学习实质缺乏深入研究; 成熟与完善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①容日趋集中。教科书的容和体系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教育与心理学的发展关系,学习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等成为公认的容,其他隶属别的科目的容不再出现,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