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minitab实验之试验设计

minitab实验之试验设计

minitab实验之试验设计
minitab实验之试验设计

Minitab 实验之试验设计
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引导学生利用 Minitab 统计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分析,包括全因子 设计、部分因子设计、响应曲面设计、混料设计、田口设计以及响应优化,并能 够对结果做出解释。
实验仪器:Minitab 软件、计算机 实验原理:
“全因子试验设计” (full factorial design)的定义是:所有因子的所有水平 的所有组合都至少要进行一次试验的设计。由于包含了所有的组合,全因子试验 所需试验的总次数会比较多, 但它的优点是可以估计出所有的主效应和所有的各 阶交互效应。所以在因子个数不太多,而且确实需要考察较多的交互作用时,常 常选用全因子设计。一般情况下,当因子水平超过 2 时,由于试验次数随着因子 个数的增长而呈现指数速度增长,因而通常只作 2 水平的全因子试验。 进行 2 水平全因子设计时, 全因子试验的总试验次数将随着因子个数的增加 而急剧增加,例如,6 个因子就需要 64 次试验。但是仔细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可 以看出,建立的 6 因子回归方程包括下列一些项:常数项、主效应项有 6 项、二 阶交互作用项 15 项、三阶交互项 20 项,…,6 阶交互项 1 项,除了常数项、主 效应项和二阶交互项以外,共有 42 项是 3 阶以及 3 阶以上的交互作用项,而这 些项实际上已无具体的意义了。 部分因子试验就是在这种思想下诞生的,它可以 使用在因子个数较多, 但只需要分析各因子和 2 阶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并不需要 考虑高阶的交互效应,这使得试验次数大大减少。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要研究响应变量 Y 是如何依赖于自变量,进而能找到 自变量的设置使得响应变量得到最佳值(望大、望小或望目) 。如果自变量的个 数较少 (通常不超过 3 个) 则响应曲面方法 ,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本方法特别适合于响应变量望大或望小的情形。通常的做法 是: 先用 2 水平因子试验的数据, 拟合一个线性回归方程 (可以包含交叉乘积项) , 如果发现有弯曲的趋势, 则希望拟合一个含二次项的回归方程。 其一般模型是 (以 两个自变量为例) :
2 2 y ? b0 ? b1 x1 ? b2 x2 ? b11 x1 ? b22 x2 ? b12 x12 ? ?
这些项比因子设计的模型增加了各自的变量的平方项。 由于要估计这些项的 回归系数, 原来因子设计所安排的一些设计点就不够用了,需要再增补一些试验 点。这种先后分两阶段完成全部试验的策略就是“序贯试验”的策略。适用于这 种策略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 。 稳健参数设计(robust parameter design) (也称健壮设计、鲁棒设计,简称参 数设计) 是工程实际问题中很有价值的统计方法。它通过选择可控因子的水平组 合来减少一个系统对噪声变化的敏感性,从而达到减小此系统性能波动的目的。 过程的输入变量有两类: 可控因子和参数因子。可控因子是指一旦选定就保持不 变的变量, 它包括产品或生产过程设计中的设计参数,而噪声因子是在正常条件

下难以控制的变量。 在做参数设计时,就是把可控因子的设计当做研究的主要对 象, 与此同时让噪声因子按照设定的计划从而系统改变其水平的方法来表示正常 条件下的变化,最终按照我们预定的望大、望小或望目地目标选出最佳设置。田 口玄一博士在参数设计方法方面贡献非常突出,他在设计中引进信噪比的概念, 并以此作为评价参数组合优劣的一种测度, 因此很多文献和软件都把稳健参数设 计方法称为田口方法(Taguchi design) 。 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需要研究一些配方配比试验问题。这种问题常出现在橡 胶、化工、制药、冶金等课题中。例如不锈钢由铁、镍、铜和铬 4 种元素组成; 闪光剂由镁、硝酸钠、硝酸锶及固定剂组成;复合燃料、复合塑料、混纺纤维、 混泥土、粘结剂、药品、饲料等都是由多种成分按相应比例而不是其绝对数值; 而且显然所有分量之和总是为 1 的。对于这种分量之和总是为 1 的试验设计,称 为混料设计(mixture design) 。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之一:全因子试验设计
:例:改进热处理工艺提高钢板断裂强度问题。合金钢板经热处理后将提高其断 裂其抗断裂性能, 但工艺参数的选择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希望考虑可能影响断 裂强度的 4 个因子, 确认哪些因子影响确实是显著的, 进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 这几个因子及其试验水平如下: A:加热温度,低水平:820,高水平:860(摄氏度) B:加热时间,低水平:2,高水平:3(分钟) C:转换时间,低水平:1.4,高水平:1.6(分钟) D:保温时间,低水平:50,高水平:60(分钟) 由于要细致考虑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决定采用全因子试验,并在中心点处 进行 3 次试验,一共 19 次试验。 步骤 1:全因子设计的计划(创建) 选择[统计]=>[DOE]=>[因子]=>[创建因子设计],单击打开创建因子设计对话 框。
, 选择两水平因子(默认生成元) ,在因子数中选择 4,单击“设计”选项,

弹出“设计”选项对话框。选择“全因子”试验次数为 16 的那行,并在“每个 区组的中心点数”中选择 3,其他项保持默认(本例中没有分区组,各试验点皆 不需要完全复制) 。单击确定。
单击“因子”选项打开,分别填写四个因子的名称及相应的低水平和高水平 的设置。单击确定。
“选项” 选项可以使用折叠设计 (这是一种减少混杂的方法) 指定部分 、 (用 于设计生成) 、使设计随机化以及在工作表中存储设计等; “结果”选项用于控制 会话窗口中显示的输出。本例中这两项保持默认。单击确定,计算机会自动对于 试验顺序进行随机化, 然后形成下列表格。 在表的最后一列, 写上响应变量名 (强 度) ,这就完成了全部试验的计划阶段的工作。

步骤 2:拟合选定模型 按照上图的试验计划进行试验,将结果填入上表的最后一列,则可以得到试 验的结果数据(数据文件:DOE_热处理(全因),如下: )
拟合选定模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整个试验的目的,选定一个数学模型。通常 首先可以选定“全模型” ,就是在模型中包含全部因子的主效应及全部因子的二 阶交互效应。 在经过细致的分析之后,如果发现某些主效应和二阶交互效应不显 著,则在下次选定模型的时候,应该将不显著的主效应和二阶交互效应删除。 选择[统计]=>[DOE]=>[因子]=>[分析因子设计],打开分析因子设计对话框。
点击“项”选项后,在“模型中包含项的阶数”中选择 2(表示模型中只包 含 2 阶交互作用和主效应项,三阶以上交互作用不考虑) ,对默认的“在模型中 包括中心点”保持不选。单击确定。

在“图形”选项中, “效应图”中选择“正态”和“Pareto”“图中的标准差” , 中选择“正规”“残差图”中选择“四合一” , ,在“残差与变量”图中将“加热 温度”“加热时间”“转换时间”和“保温时间”选入,单击确定。 、 、
在“存储”选项中,在“拟合值与残差”中选定“拟合值”和“残差” ,在 “模型信息”中选定“设计矩阵” 。单击确定。
结果如下:
拟合因子: 强度 与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转换时间, 保温时间 强度 的估计效应和系数(已编码单位)
系数标 项 常量 效应 系数 541.632 准误 T P 1.377 393.39 0.000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转换时间 保温时间 加热温度*加热时间 加热温度*转换时间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加热时间*转换时间 加热时间*保温时间 转换时间*保温时间 S = 6.00146 R-Sq = 92.49% 来源 主效应 2因子交互作用 残差误差 弯曲 失拟 纯误差 合计 项 常量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转换时间 保温时间 加热温度*加热时间 加热温度*转换时间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加热时间*转换时间 加热时间*保温时间 转换时间*保温时间
20.038 16.887 3.813 11.113 0.737 -0.487 3.062 1.263 7.113 0.837
10.019 8.444 1.906 5.556 0.369 -0.244 1.531 0.631 3.556 0.419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6.68 0.000 5.63 0.000 1.27 0.240 3.70 0.006 0.25 0.812 -0.16 0.875 1.02 0.337 0.42 0.685 2.37 0.045 0.28 0.787
PRESS = 1778.45 R-Sq(预测) = 53.68% 自由度 4 6 8 1 5 2 18 系数 932.26 -0.25063 -111.262 43.812 -16.5637 0.036875 -0.121875 0.0153125 12.6250 1.42250 0.83750 Seq SS 252.17 288.14 9.92 169.72 108.50 3839.16 R-Sq(调整) = 83.11% Adj SS 252.17 288.14 9.92 169.72 108.50 Adj MS 824.71 42.03 36.02 9.92 33.94 54.25 0.25 0.633 0.63 0.709 F P
强度 的方差分析(已编码单位)
3298.85 3298.85 22.90 0.000 1.17 0.408
强度 的估计系数(使用未编码单位的数据)
结果分析: 分析要点一:分析评估回归的显著性。包含三点: (1)看方差分析表中的总效果。方差分析表中,主效应对应的概率P值为 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认为回归总效果是显著的。 (2)看方差分析表中的失拟现象。方差分析表中,失拟项的P值为0.709, 无法拒绝原假设,认为回归方程并没有因为漏掉高阶交互作用项而产生失拟现 象。 (3) 看方差分析表中的弯曲项。 方差分析表中, 弯曲项对应的概率P值0.633, 表明无法拒绝原假设,说明本模型中没有弯曲现象。 分析要点二:分析评估回归的总效果

(1)两个确定系数R-Sq与R-Sq(调整),计算结果显示,这两个值分别为 92.49%和83.11%,二者的差距比较大,说明模型还有待改进的余地。 (2)对于预测结果的整体估计。计算结果显示R-Sq和R-Sq(预测)分别为 92.49%和53.68%, 二者差距比较大; 残差误差的SSE为288.14, PRESS 为 1778.45, 两者差距也比较大;说明在本例中,如果使用现在的模型,则有较多的点与模型 差距较大,模型应该进一步改进。 分析要点三:分析评估各项效应的显著性。计算结果显示,4个主效应中, 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是显著的,只有转换时间不显著;6个2因子水平 交互效应中,只有加热时间*保温时间是显著的。说明本例中还有不显著的自变 量和2因子交互作用,改进模型时应该将这些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删除。 对于各项效应的显著性, 计算机还输出了一些辅助图形来帮助我们判断和理 解有关结论。
标准化效应的 P ar et o 图
(响应为 强度,Alpha = 2.306 A B D BD
因子 A B C D 名称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转换时间 保温时间
0.05)

C AD BC CD AB AC 0 1 2 3 4 标准化效应 5 6 7
Pareto图是将各效应的t检验的t值的绝对值作为纵坐标,按照绝对值的大小排列 起来,根据选定的显著性水平,给出t值的临界值,绝对值超过临界值的效应将 被选中,说明这些效应是显著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保温 时间以及加热时间*保温时间是显著的。

标准化效应的正态图
(响应为 强度,Alpha =
99
0.05)
效应类型 不显著 显著
因子 A B C D 名称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转换时间 保温时间
95 90 80 70
A B D BD
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5
1
-2
-1
0
1
2 3 标准化效应
4
5
6
7
正态效应图,凡是因子效应离直线不远者,就表明这些效应是不显著的;反之, 则是显著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保温时间以及加热时间* 保温时间是显著的。 步骤3:残差诊断 残差诊断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残差的状况来诊断模型是否与数据拟合得比较 好。如果数据和模型拟合得比较好,则残差应该是正常的。残差分析包括四个步 骤: (1)在“四合一”图的右下角图中,观察残差对于以观测值顺序为横轴的 散点图,重点考察此散点图中,各点是否随机地在水平轴上下无规则的波动着。 (2)在“四合一”图的右上角图中,观察残差对于以响应变量拟合预测值 为横轴的散点图,重点考察此散点图中,残差是否保持等方差性,即是否有“漏 斗型”或“喇叭型”。 (3)在“四合一”图的左上角正态概率图(或右下角的直方图)中,观察 残差的正态检验图,看残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4)观察残差对于以各自变量为横轴的散点图,重点观察此散点图中是否 有弯曲趋势。

强度 残差图
正态概率图
99 90 10 5
与拟合值
百分比
50 10 1 -10 -5 0 残差 5 10
残差
0 -5 520 540 拟合值 560 580
直方图
4.8 3.6 10 5
与顺序
频率
2.4 1.2
残差
-6 -4 -2 0 残差 2 4 6 8
0 -5
0.0 2 4 6 8 10 12 观测 值 顺序 14 16 18
残差与 加热温度
(响应为 强度)
残差与 加热时间
(响应为 强度)
5.0 2.5 0.0
残差
5.0 2.5 0.0
残差
-2.5 -5.0 -7.5 -10.0 820 830 840 加热温度 850 860
-2.5 -5.0 -7.5 -10.0 2.0 2.2 2.4 加热时间 2.6 2.8 3.0
残差与 转换时间
(响应为 强度)
残差与 保温时间
(响应为 强度)
5.0 2.5 0.0
残差
5.0 2.5 0.0
残差
-2.5 -5.0 -7.5 -10.0 1.40 1.45 1.50 转换时间 1.55 1.60
-2.5 -5.0 -7.5 -10.0 50 52 54 保温时间 56 58 60
从上面这些图可以看到,这些图形都显示残差是正常的。 步骤4:判断模型是否需要改进

这一步需要综合前面的分析:包括残差诊断和显著性分析。从上面的分析我 们得知,在模型中包含不显著项,应该予以删除,所以需要建立新的模型。 选择[统计]=>[DOE]=>[因子]=>[分析因子设计],打开分析因子设计对话框。 主要是修改“项”选项中的设置,在选取的项中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保温时 间保留,其他项皆删去,操作中的其余各项都保持不变。单节确定。
结果如下:
拟合因子: 强度 与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保温时间 强度 的估计效应和系数(已编码单位)
系数标 项 常量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保温时间 加热时间*保温时间 Ct Pt S = 5.45038 R-Sq = 89.94% 来源 主效应 2因子交互作用 弯曲 残差误差 失拟 纯误差 合计 20.038 16.887 11.112 7.113 效应 系数 541.319 10.019 8.444 5.556 3.556 1.981 PRESS = 724.350 R-Sq(预测) = 81.13% 自由度 3 1 1 13 3 10 18 Seq SS 202.35 9.92 386.19 151.52 234.67 3839.16 R-Sq(调整) = 86.07% Adj SS 202.35 9.92 386.19 151.52 234.67 Adj MS 1080.24 202.35 9.92 29.71 50.51 23.47 2.15 0.157 F P 准误 1.363 1.363 1.363 1.363 3.429 T P 1.363 397.27 0.000 7.35 0.000 6.20 0.000 4.08 0.001 2.61 0.022 0.58 0.573
强度 的方差分析(已编码单位)
3240.71 3240.71 36.36 0.000 6.81 0.022 0.33 0.573

强度 的估计系数(使用未编码单位的数据)
项 常量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保温时间 加热时间*保温时间 Ct Pt 系数 212.788 0.500938 -61.3500 -2.44500 1.42250 1.98125
结果分析: 从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到,主效应和2阶交互作用对应的概率都小于显著性 水平0.05,应该拒绝原假设,认为本,本模型总的来说是有效的;失拟值和弯曲 对应的概率分别为0.157和0.573,都大于显著性水平,不应拒绝原假设,说明本 模型删除了很多项之后,并没有造成失拟的现象。 再看删减后的模型是否比原来的有所改进。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到,由于模 型的项数减少了6项,R-Sq通常都会有微小的降低(本例由0.9249降到0.8968) , 但关键还是要看调整的R-Sq(调整)是否有所提高,本例中,该值从0.8311提高 到0.8673, 可见删除不显著的效应之后, 回归的效果明显好了; 而s的值有6.00146 降为5.31913,PRESS由1778.45降到704.408,再次证明删除不明显的主效应和交 互效应后,回归的结果更好了。 步骤5:对选定的模型进行分析解释 经过前三步的多次反复以后,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满意的回归方程:
y ? 212.788 ? 0.5009* A ? 61.35* B ? 2.445* D ? 1.4225* BD
对选定的模型进行分析,主要是在拟合选定模型后输出更多的图形和信息, 并做出有意义的解释。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1)再次进行残差诊断。 具体做法是:选择[统计]=>[DOE]=>[因子]=>[分析因子设计],打开分析因子 设计对话框。点击“图形”窗口后,在“图中的残差”中选择“标准化” ,在“残 差图”中,在单独视图下选择“直方图” ,单击确定。点击“存储”窗口后,在 拟合值与残差中,选择“标准化残差”和“删后” 。单击确定。

结果如下:
直方图
(响应为 强度) 4
3
频率
2
1
0 -2.0 -1.5 -1.0 -0.5 0.0 标准化残差 0.5 1.0 1.5
从得出的直方图可知,残差及所有残差数据都是正常的。 (2)确认主效应及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并考虑最优设置 通过输出各因子的主效应图和交互效应图来判定。具体做法是:选择[统 计]=>[DOE]=>[因子]=>[因子图],打开因子图对话框。选定“主效应图”和“交互 作用图” ,在图中使用的均值类型中选择“数据均值” 。在主效应图的设置中,将 “强度” 选入到响应中, 将可用中的所有项选入所选中; 在交互作用图的设置中, 重复前面主效应图设置的步骤。单击确定。

结果如下:
强度 主效应图
数据均值
加热温度 550 545 540 535 加热时间 点类型 角点 中心
均值
530 820 550 545 540 535 530 1.4 1.5 1.6 50 55 60 840 转换时间 860 2.0 2.5 保温时间 3.0

强度 交互作用图
数据均值
2.0 2.5 3.0 1.4 1.5 1.6 50 55 60 560
加热温度
540
520 560
加热 温度 820 840 860 加热 时间 2.0 2.5 3.0 转换 时间 1.4 1.5 1.6
点类型 角点 中心 角点 点类型 角点 中心 角点 点类型 角点 中心 角点
加热时间
540
520 560
转换时间
540
520
保温时间
从主效应图中可以看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三者的回归线比较陡, 顾主效应影响确实显著,而转换时间的回归线较平,故主效应影响不显著;为了 使断裂强度达到最大,三因子都是取值越大越好,即加热温度应取上限860摄氏 度,加热时间应取上限3分钟,保温时间应取上限60分钟。从交互作用图可以看 出,只有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二者效应线明显不平行,说明二者交互作用显著。 (3)输出等值线图、响应曲面图等以确认最佳设置 本例中, 只有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因此绘制这组等值线图 和响应曲面图,而设定另一个影响显著的变量(加热温度)为最佳设置。具体操 作为:选择[统计]=>[DOE]=>[因子]=>[等值线/曲面图],打开等值线/曲面图对话 框。选定“等值线图”和“曲面图” 。在等值线图设置中,在因子中,X轴选为 加热时间,Y轴选为保温时间,在设置中,选择保留附加因子在高设置,并在加 热时间中设置860,单击确定;在曲面图设置中,X轴中选择加热时间,Y轴中选 择保温时间,单击确定。

结果如下:

强度 与 保温时间, 加热时间 的等值线图
60
545 550 555 560 强度 < – – – – > 545 550 555 560 565 565
58
保温时间
56
保持值 加热温度 860
54
52
50 2.0
2.2
2.4 2.6 加热时间
2.8
3.0
强度 与 保温时间, 加热时间 的曲面图
保持值 加热温度 820
550 540 强度 530 520 2.0 2.5 加热时间 50 3.0 60 55保 温 时 间
从等值线图和曲面图可以看出,断裂强度的最大值确实在加热时间为3分钟,保 温时间为60分钟,加热温度固定在860摄氏度时达到最大。 (4)实现最优化 Minitab软件中有专门的响应变量优化器窗口。 具体做法: [统计]=>[DOE]=>[因 子]=>[响应优化器],打开响应优化器对话框。将“可用项”中的强度选入到“所 选项”中;点击“设置”窗口,根据本例的要求,在“目标”中选择“望大” , 在“下限”中填入560(这个值是在做过的试验中已经实现了的) ,在“望目”中 填入600(这个值是在做过的试验中未能达到的,是较高理想) ,上限留为空白。

结果如下:

优化 高 D 曲线 0.23016 低
加热温度 860.0 [860.0] 820.0
加热时间 3.0 [3.0] 2.0
保温时间 60.0 [60.0] 50.0
复合 合意性 0.23016
强度 最大值 y = 569.2066 d = 0.23016
这个图中共有3列,分别为选中的自变量。最上端列出各变量的名称、取值 范围以及最优设置,上半图是合意值d的取值情况,下半图是最优化结果:最大 值在加热温度取860摄氏度、加热时间取3分钟、保温时间取60分钟达到,断裂强 度最终可以达到569.2066。合意度d为0.23016。 步骤6:进行验证试验 通常的做法是在先算出在最佳点的观测值的预测值及其变动范围, 然后再最 佳点做若干次验证试验,如果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落在事先计算好的范围内, 则说明一切正常,模型是正确的,预测结果可信;否则就要进一步分析发生错误 的原因, 改进模型, 再重新验证, 以求得符合实际数据的统计模型。 具体做法是: 选择[统计]=>[DOE]=>[因子]=>[分析因子设计],打开分析因子设计对话框。在前 面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 “项” 即在 中已经将最终选定的模型中包括了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保温时间以及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的交互作用项。再打开“预测”窗 口,在“因子”中按顺序设定各个主效应的最优值,分别为860 3 60。单击确定。
结果如下:

根据该模型在新设计点处对 强度 的预测响应 拟合值 点 1 拟合值 569.207 标准误 2.926 95% 置信区间 (562.931, 575.483) 95% 预测区间 (556.186, 582.227)
结果解释:最左侧给出的拟合预测值是569.207,就是将自变量值代入回归方程 所得的结果,这与最优值的预测是一致的。拟合值标准误为2.926,是拟合值的 标准差,此值在作进一步计算时还有用。预测值平均值置信区间的结果是 (562.931,575.438),具体的理解可以是:当加热温度取860摄氏度,加热时间 取3分钟,保温时间取60分钟时,我们有95%的把握断言,断裂强度平均值将落入 (562.931,575.438) 之内。 95%的预测区间是将来一次验证试验时将要落入的范 围,可供做验证试验时使用,具体的理解是:当加热温度取860摄氏度,加热时 间取3分钟,保温时间取60分钟时,我们有95%的把握断言,任何一块钢板的断裂 强度将落入(556.186,582.227)之内。
试验之二:部分因子试验设计
部分因子试验设计与全因子试验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大减少了试验的次 数, 具体表现在试验设计创建阶段的不一致,下面主要就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的创 建进行讲述。 步骤1:部分因子试验的计划(创建)——默认生成元的计划 例: 用自动刨床刨制工作台平面的工艺条件试验。在用刨床刨制工作台平面试验 中, 考察影响其工作台平面光洁度的因子, 并求出使光洁度达到最高的工艺条件。 共考察6个因子: A因子:进刀速度,低水平1.2,高水平1.4(单位:mm/刀) B 因子:切屑角度,低水平 10,高水平 12(单位:度) C 因子:吃刀深度,低水平 0.6,高水平 0.8(单位:mm) D 因子:刀后背角,低水平 70,高水平 76(单位:度) E 因子:刀前槽深度,低水平 1.4,高水平 1.6(单位:mm) F 因子:润滑油进给量,低水平 6,高水平 8(单位:毫升/分钟) 要求: 连中心点在内, 不超过 20 次试验, 考察各因子主效应和 2 阶交互效应 AB、 AC、CF、DE 是否显著。由于试验次数的限制,我们在因子点上只能做试验 16 次,另 4 次取中心点,这就是 26?2 ? 4 的试验,通过查部分因子试验分辨度表可 知,可达分辨度为Ⅳ的设计。具体操作为:选择 [统计]=>[DOE]=>[因子]=>[创建 因子设计],单击打开创建因子设计对话框。在“设计类型”中选择默认 2 水平 因子(默认生成元) ,在“因子数”中选定 6。

单击“显示可用设计”就可以看到下图的界面,可以确认:用 16 次试验能 够达到分辨度为Ⅳ的设计。
单击“设计”选项,选定 1/4 部分实施,在每个区组的中心点数中设定为 4, 其他的不进行设定,单击确定。
单击“因子”选项,设定各个因子的名称,并设定高、低水平值。点击确定。

心肺复苏总结

心肺复苏培训总结 通过此次培训,大部分村医都明白了心肺复苏的抢救技术,临床实际操作要领,以及在临床实际工作当中如何判断心脏骤停,如何正确的使用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在常温下,人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有效呼吸,以挽救其生命。抢救的成功与否还与急救员的抢救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每个人都要掌握心肺复苏的技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病人抢救归来,保证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心肺复苏 = 胸外心脏按压(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后续的专业用药。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一定是时间(4-5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抢救前应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在现实的工作如果发生因触电等而造成心跳停止着,不要害怕,

不要紧张,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实施心肺复苏,挽救生命。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将电源切断,向上级汇报,然后组织人员实施抢救,将患者摆放在正确的体位,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若要在床上进行抢救,应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两腿与肩同宽,跪贴于(或站立于)其肩、胸部旁。 2、解开患者衣物暴露前胸,使能快速找准位置。 3、打开口腔,若有异物,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钩出,有假齿松动的应将其取出。 4、开放气道,可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实施抢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抬起下颌,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5、判断是否有呼吸,将脸颊靠近患者口鼻约3厘米,用眼观察胸部是否起伏,耳听是否有呼吸声,面颊感觉有无呼吸气流,判断时间5~10秒钟,无呼吸准备人工呼吸。 6、人工呼吸。对口不能张开、口部受伤者可用口对鼻呼吸法; 7、检查脉搏,触摸患者颈动脉,用5~10秒钟判断有无脉搏,无脉搏立即胸外心脏按压。注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数控机床-实验报告模板

成绩: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验报告 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500100408 姓名何益群 指导教师曾文健 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部 2013年11月21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控机床的典型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2、掌握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观看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生产现场; 2、演示手工编程的操作步骤; 3、演示FANUC系统的数控加工操作流程。 三、实验设备 在工厂员工的带领下,我们观看的数控设备有: 华中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 30系统的数控铣床; FUNAC系统的数控床; 华中数控的镗床: 沈阳机床厂的数控加工中心; 各种普通的车床、铣床,龙门刨床。 四、数控工艺分析 1、零件工艺分析 (1)零件图上尺寸数据的给出,应符合程序编制方便的原则。 1)、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2)、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应充分,便于在手工编程时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2)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1)、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使编程方便,生产效益提高。 2)、内槽圆角的大小决定着刀具直径的大小,因而内槽圆角半径不应过小。零件工艺性的好坏与被加工轮廓的高低、转接圆弧半径的大小等有关。 3)、零件铣削底平面时,槽底圆角半径r不应过大。 4)、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在数控加工中,若没有统一基准定位,会因工件的重新安装而导致加工后的两个面上轮廓位置及尺寸不协调现象。因此要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保

运用MiniTAB进行正交试验设计

利用Minitab进行正交试验设计 1.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可分为单因素问题试验设计与多因素试验设计。 常用的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有:对分法、0.618法等等。 常用的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有:曲面响应法、全因子试验法、正交试验设计等。其中正交试验设计法是研究与处理多因素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规格化的表格—正交表,科学地挑选试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 该方法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日本质量管量专家田口玄一提出的,由于其具有均衡分配、整齐可比的特点,所需工作量小,却可得到全面的试验分析结果,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称为国际标准型正交试验法,又称为田口设计。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由数学家张里千教授经过简化得到了中国型正交试验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型采用极差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计算量小、简单;田口型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可得到因素间相互影响大小的结论。 常用的术语: 【试验指标】作为试验研究过程的因变量,常为试验结果特征的量 【因素】作试验研究过程的自变量,常常是造成试验指标按某种规律发生变化的那些原因 【水平】试验中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又称为等级 2. 利用Minitab进行正交试验设计 a.启动

b.创建正交设计表 在这里选择3-Level Design,在因素数量上选择4 factors。 选择正交设计试验表,选Design: 选择L9_3_4正交表设计:

进行因素设计,选择Factor。

对因素名称和水平值进行设定,也可以不进行设定。

在options选项中选择将设计保存于工作表。 点击ok,在工作表区生成所需正交表。

实验报告模板1(1)

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电气、电子类专业用) 班级:000000 姓名:00000 学号:0000000000000 实验成绩: 实验时间:2019年6月10日5-8节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仿真实验类型:设计型□验证型□综合型□实验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 实验仪器:装有matlab软件的电脑一台

(1)交流电压源的参数设置 三相电源的相位互差120°,设置交流峰值相电压为100V、频率为60Hz。(2)负载的参数设置 H =C R Ω L , inf , 45= =

本实验中只要改变参数对话框的数值的大小,即改 变了触发信号的控制角。打开仿真 ode23tb 0.02s 启动仿真。 打开仿真/参数窗后,选择ode23tb 设置好各模块参数后,启动仿真;改变触发角 3、有源逆变带电阻电感性负载的仿真 (1)各模块参数设置同上

Continuous pow ergui v +- Ud alpha_deg AB BC CA Block pulses Synchronized 6-Pulse Generator Scope i +- Id i +-IC i +-IB i +- IA 0Constant2 30 Constant1 v +- CA C v +- BC B v +-AB A + RLC g A B C + - Bridge Iabc id ud Uabc 6pulse 2 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图 4=120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图=150时三相电压、三相电流、触发信号、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波形

minitab正交试验设计

食品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案例分析 ——正交设计优选白芨多糖包合丹皮酚最佳工艺以及包合物的鉴定[1] 摘要:本实验采用用minitab软件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选白芨多糖包合丹皮酚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以丹皮酚和白芨多糖的物料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为考察指标,得到优化工艺为:物料比1:6、反应时间4h、温度30℃,包封率可达29.38%,收得率74.29%。 关键词:正交设计 minitab 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确定 选择丹皮酚与白芨多糖的A物料比(W/W)、B反应时间(h)、C包合温度(℃)三个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考察对象,每个因素各取三个水平(表1)。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进行正交试验。以所得包合物的收得率和药物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工艺。 表一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A物料比(w/w)B反应时间(h)C反应温度(℃) 1 1: 2 2 30 2 1:4 3 40

3 1:6 4 50 2 正交试验设计步骤: 1 选择统计—>DOE—>田口—>创建田口设计。 2 得出田口设计窗口,在这个窗口中我们可以设计正交试验,本试验选择3水平4因素,其中一个因素作为误差列。 3 点击显示可用设计,进入如下图的窗口,选择L9 2-4

4 点击“设计”选项,选择L9 3**4,这样我们就得到了L9(34) 6 设计完成,得到如下图的正交试验表

7 导入数据(包封率和收得率) 8 点击“DOE”—>“田口”—>“分析田口设计”,得到下图

9 在响应数据位于栏中选择“包封率” 10 在“项”选项中,选中A B C的内容,注意不要选中误差列,按下图进行设计。 11 点击确定,可得出下列的分析数据。(再按上述8-11,对收得率进行分析,可得出另外一个分析数据)

心肺复苏考核表

心肺复苏考核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技能培训“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规范表 现场评估 讲“危险已排除,现场安全” 轻拍病人两肩 呼喊“喂,您怎么了 举手?呼喊“快来人啊,这里有人晕倒了!” 呼喊“快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 开始计时 放置仰卧体位,躺在平坦的地面或硬板上 解开衣服,宽松腰带。 摸颈动脉搏动(气管内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评估时间5~10秒。 同时眼睛看病人的面部及胸廓,观察胸部有无起伏。 定位:①找胸骨下切迹②上移两横指③左手掌根靠近右手食指(或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少做一次扣1分) 手法:①掌根一字形重叠②手指交叉③手指上翘,避免触及肋骨姿势:肘关节伸直,双肩连线中点在按压点正上方,双臂伸直双肩与伤员胸骨垂直,下压时用身体上身的力量,非手臂的力量,用力快速按压。 清除明显可见异物 仰头举颏法(气道打开2分,手势正确3分) 垫防护纱布 拇、食指捏住伤员鼻翼 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1秒 用眼角余光观察胸部是否起伏(无效吹气扣2分/次) 打开气道耳朵靠近患者口鼻 听呼吸声音看胸部起伏 感觉呼吸气流时间不超过10秒 心肺复苏(30:2)×5次(丢一个循环扣5分) 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头偏向患者面部,观察患者情况。 频率:100—120次/分,口里数“….”控制速率,不可骤压骤放,放松时,让胸腔恢复原来位置。 按压深度:至少5cm (无效按压扣1分/次,扣满10分止) 病人呼吸、循环恢复,散大的瞳孔已缩小,面色、甲床、口唇转红润,停止抢救 整理衣物,为病人取舒适体位(复苏后体位),未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头偏向一侧。讲“复苏成功送医院继续抢救”

WORD实验报告模板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Word综合练习 班级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 专业 任课教师黄晓兰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运用Word 2003的整个章节中各知识,综合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 二、实验原理 (实验教程P41,使用那些功能) 三、实验设备和软件 (1)硬件要求: P4微型计算机,内部组成局域网。 (2)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中文Windows XP、中文Office Word2003。 四、实验步骤 (自己根据你的完成过程,列出步骤,参照实验教程P42四) 五、实验结果 (另附一页)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你学到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可参照如下内容格式写作: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题材自定,但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要求内容要有一定主题,体现一定 风格。可参考实验结果内容。

专访:访美国华人金融协会理事、芝加哥机构资本副高海 华网芝加哥3月29日电 (记者 朱诸 张保平) 国华人金融协会理事、芝加哥机构资本副总裁高海2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干扰,不会对日本经济的长期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日本对目前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有限,因此也不会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高海说,由于地震会造成当地厂房的破坏,因此可能会使得日本某些制造行业——如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半 导体及芯片等——短期压力加剧。 但历史经验表明,这些行业通常会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两至三个季度内出现下滑,之后又会迎来一轮强劲反弹,因为日本制造业的需求主体主要分布在世界其他国家,这些需求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在厂房检修或者重建之后,那些被滞后的需求还会回来,所以短期之内会呈现明显的“V”型反弹。 高海说,具体来看,在这些受到影响的行业中,日本核电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这次核危机给日本以及 全球发展核电的国家敲响了警钟。目前日本电力供应有约30%依赖于核电,此外,作为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日本的制造业对电能的依赖也比较大,如果三分之一的供电受到影响,那么短期内对这些制造业的冲击也是很严重的。 另外,对于一些替换性较高的行业,如重型机械制造业,如果调整的周期过长,导致客户需求转移,也会对这些行业造成冲击。“比如日立和小松,如果耽误的时间太长,而国外的客户又急需使用,因此只能转向其他国家的生产商购买,而且这些产品均伴随相关配套产品和服务,如维修保养,一旦转移,就很难改变,”高海说。 “长远来看,”长期投资亚洲金融市场的高海说,“对日本经济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增长,一个是生产力,而这两方面现在都在朝着不利于经济的方向发展。首先是日本的人口数量一直在下降,同时日本的生产力也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而且正在被其他国家赶超。”高海说,改变不了的,因此,日本经济长期来看还会维持向下走的趋势。 另外,这次地震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据报道,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关闭了路易斯安那的一家卡车制造工厂,者削减产量。 对此,高海说方面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美国今年的汽车生产和销售。” “但是这种供应方面的短缺都不会是大问题,只要需求方面保持稳定,高海说。 全球GDP 增量里,日本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同时,高海还说,由于日本外债比例不高,大部分债券被本国企业和居民持有,所以即使地震重建需要从国外借债,也不会对日本的主权信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不会引发类似欧洲的债务危机。 美

JAVAWEB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实验目的】 (2) 【需求分析】 (2) 第二章网上商店结构分析与设计 (3) 【前言】 (3) 2.1 系统结构图 (3) 2.2系统功能分析 (4) 第三章详细设计 (4) 3.1数据库设计 (4) 3.2 商品模块实现 (5) 3.2.1 模块功能实现和关键代码说明 (5) 3.3 用户注册/登录模块实现 (9)

3.3.1 模块功能实现和关键代码说明 (9) 3.4 购物车模块实现 (12) 3.4.1 模块功能实现和关键代码说明 (12) 3.5 结算功能模块 (16) 第四章总结 (17) 【技术总结】 (17) 【心得体会】 (18) 第一章概述 【实验目的】 1.掌握java-web网站设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熟练Servlet技术、数据库、标签等一般java-web应用技术; 3.掌握整个java-web应用架构、目录结构以及服务器使用。 【需求分析】 1.设计一个较完善的网上军靴商店; 2.账户模块:提供用户注册、登录,考虑用户数量增减,需要用数据库技术; 3.商品显示模块:出于增加销售量考虑,需要有简单广告功能,并提供商品详细参数;推广商品,网站需要对热销商品展示以及商品分类显示、商品查询; 4.订单管理模块、订单详细信息模块:显示已保存的订单的详细信息; 5.购物车模块:添加/删除商品,结帐,显示订单信息。

第二章网上商店结构分析与设计 【前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本系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环境下应运而生。本电子商城为前台部分,前台主要实现会员的网上购物业务流程、用户注册、用户资料修改。 本商城主要利用javaservlet技术进行开发,有很强的逻辑性、可扩展性,便于维护。商城界面设计主要实用了CSS,美化了店面。其次本商城设计还使用了JSP技术、JDBC技术、JavaBean技术、css。 2.1 系统结构图 商店前台 用户登录模块新 品 上 市 模 块 商 品 分 类 显 示 模 块 热 销 商 品 模 块 购 物 车 模 块 用 户 注 册 模 块 商 品 查 询 模 块 订 单 显 示 模 块 收 银 台 模 块

Minitab田口实验设计

Minitab 的田口实验设计 ——MINITAB统计分析教程 续表 创建田口实验:

分析田口实验的设置:

实验结果: ————— 987351:11:22 ————————————————————欢迎使用 Minitab,请按 F1 获得有关帮助。

田口设计 田口正交表设计 L8(2**4) 因子: 4 试验次数: 8 列 L8(2**7) 阵列 1 2 3 4 田口分析:司机, 生铁与直径, 波纹, 厚度 线性模型分析:信噪比与直径, 波纹, 厚度 信噪比的模型系数估计 系数标 项系数准误 T P 常量 23.8587 2.041 11.689 0.000 直径 118 1.7154 2.041 0.840 0.448 波纹 392 0.6990 2.041 0.342 0.749 厚度 0.03 -4.1803 2.041 -2.048 0.110 S = 5.773 R-Sq = 55.6% R-Sq(调整) = 22.4% 对于信噪比的方差分析 来源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直径 1 23.542 23.542 23.542 0.71 0.448 波纹 1 3.909 3.909 3.909 0.12 0.749 厚度 1 139.801 139.801 139.801 4.19 0.110 残差误差 4 133.317 133.317 33.329 合计 7 300.569

线性模型分析:均值与直径, 波纹, 厚度 均值的模型系数估计 系数标 项系数准误 T P 常量 110.40 24.95 4.425 0.011 直径 118 51.30 24.95 2.056 0.109 波纹 392 23.25 24.95 0.932 0.404 厚度 0.03 -22.84 24.95 -0.915 0.412 S = 70.56 R-Sq = 59.7% R-Sq(调整) = 29.5% 备注:Seq SS: Sum of Squares Adj MS: Adjusted Mean Square 对于均值的方差分析 来源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直径 1 21054 21054 21054 4.23 0.109 波纹 1 4324 4324 4324 0.87 0.404 厚度 1 4172 4172 4172 0.84 0.412 残差误差 4 19915 19915 4979 合计 7 49465 备注:Seq SS: Sum of Squares Adj MS: Adjusted Mean Square 线性模型分析:标准差与直径, 波纹, 厚度 标准差的模型系数估计 项系数系数标准误 T P 常量 5.8336 0.7717 7.559 0.002 直径 118 1.1667 0.7717 1.512 0.205 波纹 392 1.1667 0.7717 1.512 0.205 厚度 0.03 0.5834 0.7717 0.756 0.492 S = 2.183 R-Sq = 56.2% R-Sq(调整) = 23.4%

解剖实训实验报告(下)实验十一 心的位置

实验十一心的位置、外形 【实践情境】 李叔叔,55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室前大面积心肌梗死入院就诊,冶疗期间突发心脏骤停,护士小齐发现后立即对其行心肺复苏技术。【护理操作】 心肺复苏技术是针对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搏骤停,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实践材料】 1.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视频 2.胸腔纵隔标本(十字形切开心包) 3.完整的离体心标本和模型 【实践任务】 任务1.观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视频,描述心的体表投影。 心的体表投影,左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右上点。 任务2.观察心的位置、外形及毗邻关系。 任务3.观察心脏离体标本和模型,指认心尖、心底,胸肋面和膈面,左缘、右缘、下缘、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及沟内心的血管。 任务 4.观察心的模型和切开心房、心室的离体标本片旨认心腔内各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 任务5.观察示心传导系统的模型,说出心传导系统组成。 任务6、观察心的血管标本,指出冠状动脉的分布和静脉回流,结合实践情境讨论李叔叔心肌梗死的解剖学位置 任务7.镜下观察心壁的微细结构切片,说出心壁的构成。

实验实训报告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实验实训类型 实验实训室 时间20 年月日 第节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结果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1.写出各心房、心室入口、出口。 2.二尖瓣位于,三尖瓣位于。 3.心尖搏动点为;心左缘主要由构成,心右缘主要由构成,心下缘主要由和构成。

实验十二传导系统和血管 【实践情境】 李叔叔,55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左室前大面积心肌梗死入院就诊,冶疗期间突发心脏骤停,护士小齐发现后立即对其行心肺复苏技术。【护理操作】 心肺复苏技术是针对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搏骤停,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实践材料】 1.完整的离体心标本和模型 2.示心传导系统的心模型 3.心壁微细结构切片(HE染色) 【实践任务】 任务1.观察示心传导系统的模型,说出心传导系统组成。 任务2.观察心的血管标本,指出冠状动脉的分布和静脉回流,结合实践情境讨论李叔叔心肌梗死的解剖学位置 任务3.镜下观察心壁的微细结构切片,说出心壁的构成。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成都师范学院实验报告-成人心肺复苏术

专业班级 ……………………………装……………………………………………订…………………………………………线…………………………… 实验报 告姓名 学 号 实验日期、时间 2014年4月18日 56节同组学生姓 名(五人一套) 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学指导老师雷萍实验地点体育保健实验室 实验名称成人心肺复苏术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成绩 内容: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 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地进行单人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一般情况下,心率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到安静水平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时间的长短与身体机能有很大的关系,机能良好则运动后心率恢复快,哈佛指数就大 三、主要仪器设备 心脏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心肺复苏模拟额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2、心肺复苏术 (1)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发现昏迷倒地的患者后,轻摇患者的肩部并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若无反应,立即掐压人中、合谷穴5s,若患者仍未苏醒,立即向周围呼救并打急救电话120。然后将患者放置成复苏体位,即患者仰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用仰头举颌法开放患者气道,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额角处,抬起下颌 (2)人工呼吸 ……………………………装……………………………………………订…………………………………………线…………………………… 在畅通呼吸道后要立即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抢救者将脸贴近患者的口鼻,感受有无气息进出,同时眼睛侧视患者胸部,观察其有无起伏。若都无反应则说明患者没有呼吸,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和口部张开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时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抢救者呼吸一口气后,张靠口紧贴患者的口(要将患者的口全部包住,若条件允许可先用一块无菌纱布盖住患者的口),快而深地向患者口内吹气,直至患者胸部上抬。 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放松捏鼻的手指,以便患者从鼻孔出气,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同时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一次人工呼吸。每次吹入的气量为800~1200。 (3)胸外心脏按压 先判断患者有无脉搏。抢救者一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患者颈动脉,用食指及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子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脉动。 在判断患者没有脉搏后,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位置下先进行两次人工呼吸,然后抢救者应快速找到按压的部位。首先以食指、中指并拢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剑突处),以此作为定位标志;然后将食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再将定位手取下,将一手掌根重叠放在另一手背上,使手指不要接触胸壁。

SAP课堂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北京)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会计信息系统 期末大作业报告 任课教师:李翠红 专业:会计11-2 班 姓名:刘映彤 学号: 2011011762 所在课堂及序号:周五课堂020 上机号: CUPAIS- 249 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15 日 左侧装订(二个钉即可)、内容正反面打印、不得超过11张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2013年9月版

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案例公司为一家欧洲商贸公司,从事商品的买进,并加价出售的业务。以欧元为记账本位币。在系统中主要通过英语表述业务。 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利用通用财务软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反映与管理。 一.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经济业务凭证报表截图: 1.接受投资截图 公司代码:W520 摘要:接受投资1,000,000 相关科目:银行存款3520 实收资本70000 FI报表变化如图所示:银行存款增加1000000 实收资本增加1000000

1.a购置办公设备编码3048 金额4800 1.b购置复印设备3052号金额5400 购置办公设备、复印设备后的FI报表(f.01),其中固定资产项目增加10200

2.创建供应商5596 进行赊购项目发生金额20000 会计摘要:11月2日赊购存货20,000 相关科目:5596 310000 赊购后,存货增加2000,应付账款增加了2000元,出现负债。FI报表如图所示: 3. 11月5日现购存货 a会计摘要:购买存货30,000 相关科目:5596 310000

b.会计摘要:付款30,000 相关科目:3520 5596 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 FI报表变化 4.接受投资40万,存入银行账户3520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实收资本 5.10日,销售存货,取得价款50,000,存入银行账户 a.结转成本25000 新建客户编码405006

minitab正交分析、响应分析

页眉内容
Minitab 实验之试验设计
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引导学生利用 Minitab 统计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分析,包括全因子 设计、部分因子设计、响应曲面设计、混料设计、田口设计以及响应优化,并能 够对结果做出解释。
实验仪器:Minitab 软件、计算机
实验原理:
“全因子试验设计”的定义是:所有因子的所有水平的所有组合都至少要进 行一次试验的设计。由于包含了所有的组合,全因子试验所需试验的总次数会比 较多,但它的优点是可以估计出所有的主效应和所有的各阶交互效应。所以在因 子个数不太多,而且确实需要考察较多的交互作用时,常常选用全因子设计。一 般情况下,当因子水平超过 2 时,由于试验次数随着因子个数的增长而呈现指数 速度增长,因而通常只作 2 水平的全因子试验。
进行 2 水平全因子设计时,全因子试验的总试验次数将随着因子个数的增加 而急剧增加,例如,6 个因子就需要 64 次试验。但是仔细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可 以看出,建立的 6 因子回归方程包括下列一些项:常数项、主效应项有 6 项、二 阶交互作用项 15 项、三阶交互项 20 项,…,6 阶交互项 1 项,除了常数项、主 效应项和二阶交互项以外,共有 42 项是 3 阶以及 3 阶以上的交互作用项,而这 些项实际上已无具体的意义了。部分因子试验就是在这种思想下诞生的,它可以 使用在因子个数较多,但只需要分析各因子和 2 阶交互效应是否显著,并不需要 考虑高阶的交互效应,这使得试验次数大大减少。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要研究响应变量 Y 是如何依赖于自变量,进而能找到 自变量的设置使得响应变量得到最佳值(望大、望小或望目)。如果自变量的个 数较少(通常不超过 3 个),则响应曲面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本方法特别适合于响应变量望大或望小的情形。通常的做法 是:先用 2 水平因子试验的数据,拟合一个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包含交叉乘积项), 如果发现有弯曲的趋势,则希望拟合一个含二次项的回归方程。其一般模型是(以 两个自变量为例):
这些项比因子设计的模型增加了各自的变量的平方项。由于要估计这些项的 回归系数,原来因子设计所安排的一些设计点就不够用了,需要再增补一些试验 点。这种先后分两阶段完成全部试验的策略就是“序贯试验”的策略。适用于这 种策略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
稳健参数设计(robust parameter design)(也称健壮设计、鲁棒设计,简称参 数设计)是工程实际问题中很有价值的统计方法。它通过选择可控因子的水平组 合来减少一个系统对噪声变化的敏感性,从而达到减小此系统性能波动的目的。 过程的输入变量有两类:可控因子和参数因子。可控因子是指一旦选定就保持不 变的变量,它包括产品或生产过程设计中的设计参数,而噪声因子是在正常条件 下难以控制的变量。在做参数设计时,就是把可控因子的设计当做研究的主要对 象,与此同时让噪声因子按照设定的计划从而系统改变其水平的方法来表示正常

(最新整理)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完整)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全部内容。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实训报告1500字通用六篇

实训报告1500字通用六篇 【导语】实训,即实习加培训。实训报告是指包含实训目的,实训环境,实训原理,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总结等方面内容的书面汇报材料,类似于理科课程的实验报告。实训报告主要用于加深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认识。为大家整理的实训报告1500字通用六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训报告1500字通用篇一 实训目的: 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学生较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切身的体会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实训内容: 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

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和月初余额的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五〉财务会计实训的心得及要改进的意见或建议:紧张得十天财务会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我们实训目的就是:注重“教学”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会计知识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我们做得实训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 4)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简单”而似乎又有“烦琐”实训步骤如下: 1)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填制科目汇总表 4)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 5)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补充:经过这些天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

实验报告

&1 走进生物实验室 【实验目的】:识别本校生物实验室器具,结合各种器具辨认并说明其用途。【课前准备】放大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烧杯、试管夹、培养皿、刀片、滴管、三脚架和石棉网等。 【实验步骤】*认识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观察 (一)图1中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你能把它们按各自的用途进行归类吗? (1)属于观察器具的是____;(2)属于解剖器具的是____; (3)属于加热器具的是____;(4)属于通用器具的是____。 图1 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 (二)1.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写出显微镜主要部分的名称。 ⑴______⑵______⑶______⑷ ______⑸_____(6)_ ⑺______⑻_______⑼_______⑽ _______⑾______⑿_______⒀ _______⒁_______ 【教学反思】这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实 验室,第一次接触生物实验,所以必 要的实验规则是要强调的,实验秩序 虽然有些乱,但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 了生物学科的奥妙,对生物学稀罕生 了浓厚的兴趣。

&2 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 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实验步骤】 *认识材料和用具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之后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教师利用课件,点击即显示各部分名称) *显微镜的使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三种观察标本: (1)写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数字的透明纸;(3)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对光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按照先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放入标本→-看到清晰像的顺序(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强调:⑴用低倍物镜(10×或8×,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⑵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⑶镜茼先下降后上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标本。 ⑷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教学反思】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教师最好课前培训几位学生作助手,这样看似麻烦,实际在上课时解决了不少问题,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显微镜,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 练习测量

作业 实验二 心肺复苏术

实验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 【实验原理】 在某些意外情况下,人体在发生心跳、呼吸突然中止后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停止。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min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心肺复苏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呼吸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 现场心肺复苏术主要为徒手操作,在许多场合下这是唯一实用的有效方法。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和会厌也松弛后坠从而阻塞呼吸道。采取头后仰、抬举下颌,可使舌根部向上抬起,使呼吸道通畅,这样就可以用口向病人口内顺利吹气。 心跳停止后,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停止,脑组织和许多重要脏器得不到氧气及血液的供应,很快就会出现坏死。因此必须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为地维持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 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二、心肺复苏术 实验步骤: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主要采取“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搏动;“三听”:听心音。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3.畅通呼吸道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有假牙托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方法:①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②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③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④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⑥吹气频率:12~20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双人操作按5∶1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⑦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目前比较公认以800~1200ml/次绝对不能超过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