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这是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出全面、精辟的论述,是对党的决策思想、决策原则、决策方法的科学概括,对我们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去年以来,汕头市政府在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大力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机制的意见》、《汕头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基本程序的规定》、《汕头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法律审查若干规定》、《汕头市政务咨询专家库方案》、《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告管理规定》、《汕头市县级以上政权机关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

民力的决策机制基本框架,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决策行为,提高了决策水平。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汕头也进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国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动汕头新一轮大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重要性的认识

决策是政府工作的核心,贯穿政府管理的全过程,决定着政府工作的成效。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来说,政府的领导工作主要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实际出发,对关系本地区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决策水平是衡量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提高决策水平的根本途径。

首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政府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入世”的新形势,各级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方式、运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当前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和改革深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难度

加大,对政府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决策能力产生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任何一个决策者、一个决策集体的智慧和认识都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领导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有深入透彻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凭经验和权威决策,否则,会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失误,给事业造成损失。因此,要在不断提高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的同时,加快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施政水平。

其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政府工作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并通过正确决策的执行和实施,推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再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促进政府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当今世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新一轮政府改革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政府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其特点是:主张引进企业的管理精神,服务理

谈谈如何使政府决策更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对策建议政府决策是政府面对需要解决的一些社会重大问题做出某种政策或行为的选择。政府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行为的成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是提高政府决策准确性、降低决策失误概率的前提。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水平的内在要求。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这就深刻地揭示了政府决策民主化的基本涵义。而政府决策科学化,它要求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决策科学化的意义在于控制决策的风险和成本,而决策民主化则使重大决策权力运用的过程和结果在民主的监督之下,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体制保证。要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首先要建立谋、断结合的决策机制。“谋”,即专家、学者、智囊团;“断”即决策者。谋断相互分离又紧密结合,是现代决策的重要特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及政府面临问题的复杂性,为了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决策领导者要听取专家和有实际经验的人的意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建立谋断结合的决策体制。其次要强化对重大政府决策的评估和论证。要求在论证中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实事求是地提出决策备选方案的利弊得失,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彻底改变目前论证流于形式的现状。最后要从根本上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舵手、是决策活动的指挥者,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质量高低,政府决策受到决策者素质的制约。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决策者进行培训、让决策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从根本上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减少政府决策失误的前提。 二、不断完善政府决策制度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因此,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追踪制度等的建立健全,是完善政府决策制度、确保政府决策做 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必要内容。 1.社会听证制度。听证制度是政府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或作出某项行政决定时,听取利益相关人意见的程序性制度。听证是政府作出决定前的必需行为,它给利益相关人提供主张的机会,限制了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听证制度有利于避免过去政府决策缺少公众参与机制的弊端。在听证过程中,公民可以充分表达对各种未定方案的意见,使政府决策民主化得以充分体现,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公正、合理,公民也容易接受。因此,在涉及公共事务的重大问题上,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广大民众的意见,努力使我们

充分认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大意义 1、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表明,重大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重大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多年来,我省在重大行政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全省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作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但现行的行政决策机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凭经验决策、盲目决策、仓促决策的现象时而有之。只有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才能在决策中减少失误、纠正失误、避免失误。 2、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做好政府工作也必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种能力”的提高都要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科学化,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判断形势,决策方案要实事求是,决策过程要规范化、程序化。决策民主化,就是要广纳群贤,集思广益,决策方案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才能确保公共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对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对事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些既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课题,也对政府的决策机制、决策方式、决策能力、决策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发展不够仍然是我省的突出问题,面对极其复杂的决策环境,如果没有完善的决策机制,就难免出现决策失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国内环境,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新任务,必须加快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努力实现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的战略目标。 二、规范和完善行政决策的规则与程序 4、行政决策的基本规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行政决策权限,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充分调查研究提供方案、公众广泛参与、专家集中论证、政府最终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的程序和时限,力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 5、行政决策的主要事项。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长期规划(草案)及其变更(建议);全省年度财政预算(草案)、全省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及其重大变更(建议);全省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其重大举措;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政策调整、重要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跨省区或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其他关系全局的行政决策。 6、行政决策的一般程序。除应急决策和日常政务决策以外,行政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必须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一般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1)行政决策的立项。年初编制省级行政决策的工作计划。有关部门认为需要研究的重大决策,应在政府编制决策工作计划前,向省政府报请立项。省政府根据全省的总体工作

关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思考

关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思考 推进科学化决策,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工作,也是有效驾驭形势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区围绕决策的科学化,针对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环节,广辟纳谏渠道,规范决策程序,创新决策方式,强化决策执行,严格责任追究,实践探索了一些科学可行的路子,较好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决策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狭窄性、局限性,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决策机制还亟待进一步的完善。 一、新形势下科学决策的理性思考 决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如何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我区政府决策呈现三个“越来越强”的宏观趋势与我区三个“不够”的微观特征。 一是开放性越来越强,但决策的民主化还不够。随着通讯的便捷、网络的普及和民主进程的推进,一方面,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全面扩大,社会对公共决策的关注度更高、参与度更广;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同外界经济关联更为紧密,政府决策必须更有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视野,充分地与市场和国际接轨。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少数干部的民主决策意识还不够,整体能力及作风建设还有待提高,主观决策、经验决策、无效决策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广度、力

度和深度不够。打造“开放型”政府,促进决策信息的互动,增强决策的民主性,是当前面临的时代主题。“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应成为政府科学决策的核心元素。 二是专业性越来越强,但决策的科学性还不够。近些年,我区决策实施了一大批决定全局、影响长远的大规划、大措施、大项目。无论是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还是城乡规划、基础建设,都要求决策更有专业水平,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作出正确的决断,确保行政决策理念的先进性、导向的正确性、内容的系统性、操作的可行性。现在整体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在重大决策过程中,我区听取群众意见、征求部门意见,做了较多的工作,但征求智囊团与专家意见等前期科学论证上,与高校与企来的合作推进综合决策上,还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即时性、短期性,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成为常态,推进决策的科学性仍任重道远。 三是规范性越来越强,但决策的程序性还不够。决策不仅是一门特殊的领导艺术,更是一门严谨的管理科学。因为决策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界的关注度,要求政府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机制更为规范,专家论证、社会听证等系列举措均成为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备程序。实践探索中,我区坚持以规范性、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不断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政府重大事项法律把关等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政府集体讨论、慎重决策,但在决策评价、风险评估、责任追究上还未形成规范的运作体系,在科学预测、综合研判、专家论证、社会听证等环节上还未形成健全的体制机制,在舆情跟踪、抽样调查、

浅谈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浅谈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管理哲学》这门课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在决策时一定要学会先区别事件或者计划的不同处、重点性,再去几个方案中选择、平衡,几个方案一定要权衡利弊,再去定决策,定下当下最适合的方案,而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科学的决策,一定需要决策者有博大的胸怀,要广开言路,一定要听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没有交锋就没有好的政策,好的政策能容纳不同利益群体的人和事。作为一名青年干部, 通过《管理哲学》的学习,让我懂得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并深感自己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迅速发展和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出现,科学决策日益成为管理者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如果不科学决策,要造成国家财产损失、事件恶化。如瓮安事件,是一件典型的政府管理者没有及时的科学决策。如果管理者能够及时公开信息、及时站出来解决,事件不至于发展成那么恶劣。提高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水平相当的重要,有深远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决策的有几方面的特性:(一)

决策影响的间长、范围广,稍有差错,就会产生重大失误。(二)决策通常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的部分环境或条件往往是不可知、不可控的,决策具有难以预测的风险性。(三)决策通常要综合政治、经济、科技、人员、文化等多种可变因素,决策具有不可避免的复杂性。(四)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能,是例行性的,而特定情况下的决策是时不我待的,需要随机做出决策,这就会使领导的决策往往带有随机性。(五)决策是为了指导实践,发挥解决问题的作用,这就客观地要求领导干部的决策具有可操作性。(六)决策是主观意志和客观实际的统一,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掌握的现实情况必然会影响决策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 我们现代的领导者不能做唯上的决策、专断的决策、情绪的决策、经验的决策、低能的决策。不能因目标不切实际引起失误、过程不合程序引起失误、责任不明确引起失误、职能不转变引起失误、信息不公开引起失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对一个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提高领导者的决策水平相当要紧。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09秋行政管理专科艾明焘 代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命运。良好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促进行政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特征 行政决策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事务作出决定。 行政决策作为人类决策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决策活动相比具有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一是只有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主要是行政领导者)才是行政决策的主体;二是行政决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事务等一系列行政活动;三是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而不是决策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特定人员和组织的利益,并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四是行政决策一旦形成,即对所涉及领域的主体都具有约束力;五是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决策才是有效的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的,一个行政机关能作出什么决策,应该如何作出决策,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 行政决策体制包括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三个子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在行政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一不可。行政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明确目标;二是科学预测,拟定方案;三是评估优选,择定方案;四是试点检验,完善决策。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行政决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现代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对于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决策行为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趋势? 2、案例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行政决策的战略眼光?该案例应该怎样决策才能体现行政决策的战略眼光? 4、如果你是决策者,影响你对此案例进行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5、对此案例你将如何决策?请充分陈述你的理由?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权利体系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参与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权利相互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权利是参与权、知情权和救济权。 (一)参与权 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在传统行政法中,公民参与是通过选

举民意代表机关的代表来实现的。公民通过定期选举的形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由代议机关以立法的形式约束行政机关权力的行使,从而实现公民对行政机关的间接控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行政疆域不断拓展,立法机关通过大量的授权性法律授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裁量空间,民主的重心随之由通过立法实现的民主转向通过行政实现的民主,因此必须赋予公民广泛的参与权,包括行政决策过程的参与权、行政政策实施过程的参与权以及行政政策评价的参与权,其权利形态可以表现为投票权、参与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表明意见权,等等。 (二)知情权 “对于行政过程的参与机制来说,关键在于实现行政机关和公众对目标、过程和成果的共有,而其基础就是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公民的知情权;其二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基本前提条件。公民只有在了解行政决策的相关信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积极表达意见,献言立策,参与行政过程,否则不能有效参与行政决策过程。与公民的知情权相对应的则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公开义务。行政机关在作出公共决策时,除法定保密事项之外,有义务全面、准确、真实地公布行政决策的基本目标、手段、事实根据、政策的形成过程、成本效益分析、替代方案等信息。为此有必要建立经常性的、规范化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公民及时获得真实、有效的政府信息。 ④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形成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互动机制,使公民能够更有效地参与行政管理活动,使行政机关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决策信息。 (三)救济权

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努力提高决策水平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做决策,以解决目前的问题或将来的问题。决策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企业领导者既要熟悉和掌握科学的决策过程,又要在自己的领导工作实践中细细体察、熟练运用,并转化为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艺术和决策水平。古语云:天下大事,“谋之贵众,断之贵独,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对领导者决策来说,就是贵在“众谋、独断、详虑、力行”。这是决策艺术的最基本要求。决策水平不高,是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或缺乏“众谋”,或缺乏“详虑”,或两者皆缺;而决策执行不好,则是领导者在执行决策过程中,或缺乏“独断”,或缺乏“力行”,或两者皆缺。缺乏“众谋”和“详虑”,是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表现在企业内部就是搞专制独裁;而缺乏“独断”和“力行”,则是由于作风不过硬,在企业内部会造成许多事情“议而不决”、“无所适从”。“众谋、独断、详虑、力行”是领导素质的综合反映。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要加强修养和锻炼。一、众谋——集思广益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众谋,体现决策民主化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保证领导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也是让下属参政议政,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众谋也是决策过程的思维碰撞原则。实践证明,任何决策,都不是在“众口一调”的求同思维中得到的,而是在众说纷纭的思维碰撞中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凡是重大决策,还应建立决策对抗程序,有意寻找否定决策方案的材料,把潜在的矛盾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充分地开发出来,及时纠正决策制订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决策的正确率。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各种知识日新月异,为保证决策的正确和适用,要大力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建立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严禁在决策形成初期,领导搞“一言堂”,不尊重社会发展现状,作出有损于企业和集体利益的决策。因此,要大力发扬集体优势,保证决策的长期利益。众谋的好处有:一是集思广益;二是积累的专业知识丰富;三是参与决策,使最后的决定为大家接受;四是考虑较周详。但是通常众谋决策所需时间较长,存在有以下弊端:一是群体压力,由于老好人思想严重,不敢畅所欲言,而人云亦云;二是决策的被接受与否常取决于意见的先后,因为多数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三是少数人操纵;四是奇策易胜。为发扬“众谋”的优点,克服其缺点,领导在决策实施时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二、独断——博采众长在决策形成的过程中,领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领导的技巧和能力关系到决策的成败。有时在讨论会中的据理力争,可能会伤了成员间的和气,或最后需要一个断然的创新决策,来收拾这种场面,赢得所有成员的支持,这就要求领导必须具备博采众长、迅速决断的能力。独断是决策的集中体现。领导者应十分重视决策的民主化,但决策的民主化不能代替领导者个人的独断能力,因为决策的过程不是从收集信息资料开始,而是从决策者的独立判断力开始的。一个目标决策的过程,要伴随着民主和独断的交替进行,而领导者的独断力在决策中起着“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如果一个领导者,只知道“谋之贵众”,而不懂“断之贵独”,就会造成下属在开展工作时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工作格局。领导者的“独断”能力,不光表示于一种风格和作风,而是一种胆识和求实的勇气,“断”是领导者本身的主要职能,是领导者综合才能的突出表现,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决定性转折和飞跃。有的领导在知识和智慧方面、民主作风方面并无欠缺,但在需要作出决断时,怕担风险,怕负责任,犹豫不决,以致丧失时机。这就要求领导在工作时务必端正思想,肩负企业的使命,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认真履行对上和对下的责任,全面把握事情发展的局势,在企业的发展中切实起到力挽狂澜、独挡一面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正常发展。三、详虑——周密思考详虑保证了决策的优化和可行。现代决策,已经不是只在非此即彼、“是”与“非”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各种方案中的优化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毛泽东告诫我们:“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过‘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现代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有些事情,不仅“想三四回还不够”,而且要多次反复研究、比较和综合思考,才能作出比较恰当的反映。求利原则,是决策者的价值取向。现代企业管理中大力提倡全面预算管理,省公司也提出了“用钱进盘子,花钱凭预算”的管理思路,当决策定下来之后,要把各种有形

管理者科学决策的七大步骤

管理者科学决策的七大步骤 在经理人的工作日程中,重大的决策毕竟是有限的和少量的,而经理人所经常面对的则是很多看似鸡毛蒜皮但是又不得不及时处理的事情,无怪乎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而这些琐碎的日常决策事务在站用着经理人大量的时间,并且,每一个开始是无关紧要的小事,由于决策不当却酿成后来的大事,弄得不少人因为亡羊补牢而焦头烂额。所以,培养微观决策思维能力,形成自己良好的日常决策模式和决策习惯,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也是经理人必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所谓科学决策思维就是经理人日常管理决策的理性化、程序化、模式化和系统化,是经理人处理管理事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经理人迈向职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 经理人的基本职责概括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正确地做事。无论是做正确的事还是正确地做事,都需要经理人具有理性的、科学的和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习惯,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夯,人无定性,话无定音,朝令夕改。一般来讲,科学理性的决策思维路径如下图: 【案例】刘经理的决策困惑 这几天刘经理有点烦。不是别的,就是他手下的两个得力干将好像商量好似的,先后找到他说,他们的工资底薪定得太低,而且,公司制定的奖励政策不合理,体现不了多劳多得,要么调高底薪,要么调整奖励政策,不然可能要走人了。按理说,刘经理与这两位骨干的关系挺融洽的,年底向老板申请包红包时也没有亏待他们,这两个小伙子也确实很争气,两个人定单占了公司总业务量的30~40%,顶上其他十来个人的业绩,他们要是走了天就要快塌一半。可是,无论是给他们升底薪还是调整政策,都只能是往上走,他担心水涨船高,按住葫芦起来瓢,到最后销售费用猛增,控制不住,还是无法向老板交差。他带着这个问题向老板汇报,想请老板指点,不料老板挺痛快地对他说:“这个问题么,全交给你处理了,既不能让销售利润率下降,也不能让那两个年轻人跑了,对了,还要注意不要留下后遗症和连锁反应。你就自己看着办吧,你的决定我同意就是了。” 如果你是刘经理,你应该怎么办? 1.界定问题

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一、行政决策、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 行政决策是管理决策中的一种,具有一切管理决策的共性:针对性、目标性、实施性、选择性、优化性和预测性,但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的决策,所以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管理决策的特性,具体表现在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所代表的利益、决策依据和决策所约束的范围上。 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行政决策内容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一切公共事务;行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是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行政决策必须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来制定;行政决策所约束的范围很广,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成败。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制定决策时应遵循预测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可行原则、择优原则、动态原则、服务原则和民主原则。制定行政决策大致需四个步骤:首先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接着是拟定方案,寻求达到决策目标的途径,再下来就是评选审批决策方案,最后是局部试验验证确定的决策方案。 承担行政决策工作的机构、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及制度就是行政决策体制。它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一般由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二、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实施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它具有经常性、实务性、强制性、果断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行政执行不同于行政管理,也不同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的两种活动。虽然这样,它们之间还是有密切联系的,行政决策是行政执行的依据,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的落实。 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达到预测目标的实现途径,为了使其能够忠实、有效地得以实现,应该遵循民主原则、准备原则、迅速原则、创造性原则、跟踪检查原则、毅力原则和条理原则。 一个行政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行政执行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编制行动计划、做好思想动员、组织落实、财物准备 (2)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沟通、协调和控制 (3)行政执行活动的总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

决策科学

决策科学 传统的决策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因而决策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和技巧。近40年来,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的性质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管理决策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程度高,难度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以领导者的艺术、洞察力、理智和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决策方法就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决策的需要了,决策科学化就被提上了日程。决策的科学化,一方面是现实管理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计算机和近代数学的发展,为它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目前,决策科学化正在向以下一些方向发展: (一)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企业管理应用的重点逐渐由事务性处理转向企业的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等高层次决策制定方面,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多种高功能的通用和专用决策支持系统。如SIMPLAN、IFPS、GPLAN、EXPRESS、EIS、EMPIRE、GADS、WSICALC、GODDESS、GPCDSSG等都是很流行的决策支持系统软件。 随着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出现了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IDSS),DSS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出现了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 现在决策支持系统已逐步推广"应用于大、中、小企业中的预算与分析、预测与计划、生产与销售、研究与开发等职能部门,并开始用于军事决策、工程决策、区域规划等方面。 (二)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是当代决策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中的系统工程学、仿真技术、计算机理论、科学学、预测学,特别是运筹学、布尔代数、模糊数学、泛函分析等引进决策活动,为决策的定量化奠定了基础。 但是,决策的本质是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因此它就不能不受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限制。近代决策活动的实践表明,尽管定量的数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进行比人脑更精密更高速的逻辑推理、分析、归纳、综合与论证,但它绝不能代替人的 创造性思维。 (三)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 决策活动的目标本身也构成一个难以确定的庞大系统。现代决策活动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这不仅指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目标是多目标,而且还包括更广阔的社会的和非经济领域的目标。 (四)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 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原则、目标和方法等所作的决定,所以决策从本质上说乃是对应于未来的。为了避免远期可能出现的破坏造成的亏损抵消甚至超过近期的利益,要求战略决策在时域上向更遥远的未来延伸。 [决策问题的类型] 决策问题的范围很广。计划、调度命令、政策、法规、发展战略、体制结构、系统目标

论文: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目录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2)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2) (二)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 (2)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3)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存在的问题 (3) (一)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偏低 (3) (二)辅助决策机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4) (三)行政决策缺乏现实意义 (4) (四)决策机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4) (五)行政决策随意性极大,与法治化目标不相符 (5) 三、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分析探讨 (5) (一)科学决策 (5) (二)民主决策 (6) (三)依法决策 (6) 四、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对策 (7) (一)健全行政决策体制 (7) (二)提高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8) (三)不断创新完善现代化的决策方式 (9) (四)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9) 参考文献 (11)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探究 【内容摘要】我国在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先进国家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行政决策的具体状况,在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行政决策民主科学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科学、民主决策逐渐成为我国各级决策机关的当务之急。科学和民主的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好的政策会增大党和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巩固全民的政治认同;反之,坏的政策则会损害它们;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如果一项政策真正反映了人民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人民的参与,那么,这样的一种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党和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水平集中反映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和管理水平。如果政策失误过多,决策成本过高,都将直接损害决策部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决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对各种行动方案的研究、制定和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就是指领导决定政策、策略、方针、方案、措施以及计划等等。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所进行的决策活动。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指导思想、决策体制、决策

领导科学决策理论

1、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评析) 2、在领导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启示) 这组材料反映的问题在近年来的领导工作中经常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都和领导决策有关,说明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别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危害非常必要。 结合案例分析题提供的材料依据领导决策的有关理论,联系当前领导的决策机制、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的考评办法,我认为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其一,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下,干部任期较短,调动频繁,对干部一些政绩的考核尚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制造“政绩”以利升迁。这种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脱离实际决策。 其二,不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决定性因素。有的干部不按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去做,决策前没有设计三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的方案也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其三,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因素。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听不进反对意见,致使决策存在先天不足。 其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不调查、不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先拍脑门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路边工程”;有的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普通群众采用强制措施。 其五,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决策失误并造成巨大损失后,对决策者缺乏党纪、政纪乃至法律层面上的处理,只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费”,以后再用公共财政去填补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把这些损失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决策者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针对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领导者要做到正确决策,就应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理论为指导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

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思考

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思考 论文摘要:政府决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其它管理环节的前提和基础。国际形势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都要求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府决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决策水平和促进我国政府管理现代化。针对目前我国政府决策中存在许多方面需要加强科学化的现实,需要从决策观念、决策体制、决策制度、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和手段等角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论文关键词政府决策决策科学化科学决策 政府决策是国家决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推进国家决策科学化,必须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科学发展观战略需要各级政府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政府决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其它管理环节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决策为政府公共管理和治理提供目标、方向和价值判断标准,是影响政府公共管理和治理水平的核心要素。决策的失误是管理中损失最大的失误,科学化水平低是产生政府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是现实政府决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决策与政府决策科学化 政府决策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构为了履行行政职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针对各种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制定政策、对策和方案,并通过执行达到特定目标的过程。 政府决策不同于私人决策,具有以下特征:(1)政府决策的制定主体是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以政府机关为主,但不限于狭义的政府概念。(2)政府决策的对象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包括各种公共决策问题。(3)政府决策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法律,不论是政府决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还是监督过程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4)政府决策目标不仅是为了履行行政职能,最主要是为了解决各种公共问题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5)政府决策一旦做出,具有权威性,这样才能提高决策执行的效率。(6)政府决策还有责任性,即政府决策出现决策失误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因主观失职而出现的决策失误,应追究相应决策者的责任。 决策的科学化是把科学引入决策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

如何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浅议如何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我们党目前面临着四大考验,其中之一就是“执政考验”,从十六大开始,我们党就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对一个单位、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宽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切实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必须切实做到胸怀群众、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在考虑问题、决策工作的时候,具体要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抱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扎实肯干,埋头实干,尽心尽力为人民谋利益,做出真正造福群众的决策,创出真正造福人民的政绩。二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决策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以科学的决策为支撑点,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我县工作而言,要牢牢把握“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三要坚持牢固的群众观。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坚决杜绝“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的错误倾向。

二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决策素养。学习是政治坚定、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武器。各级领导干部一是要提升理论素质。要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科技、历史和市场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根基。并及时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逐步转化为基本的思想理论素质,转化为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能力。二是要提升专业素质。决策者是总揽全局的,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关注的事物千头万绪,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了解各业职能,通晓各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在“拍板”时做到把握关键,有的放矢。三是要提升法律素质。近年来,我们关注或听说过的许多“官司”,都以实实在在的教训告诉决策者:每做一项决策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做到依法决策,否则,决策者必将作茧自缚。因此,决策者务必学法、知法、懂法。法律一旦成为决策的依据,就能有效地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决策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四是要提升心理素质。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和状态直接影响着决策的质量和效果。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避免消极的心理效应对决策的影响,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三、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必须注重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层实情。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科学的决策,来源于深入的调查研究,来源于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认真的比较选择。在实践中,一是要广泛调研。经常深入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 无论是从党的领导原则,还是从基层管理方面,领导者的素质、经验、智慧、人格和决策能力,决定着一个单位的荣辱与兴衰。许多单位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成也领导者、败也领导者。 一、必须提高决策的谋略能力 深谋远虑属于谋略策划范畴,是对领导全局工作的长远规划。提高对上级决策的科学理解能力,是一个领导者战略头脑的高层次,它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决策方面和工作好坏的政策界限等。所以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应该在把握上级决策的基础上,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制定本单位检察工作的突破口,这是一把手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基层领导者必须练的基本功。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基层领导者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决策的关键人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能事事依赖上级,也不能照葫芦画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拿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办法。学习借鉴先进的单位的经验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做到善于移植,形成自身特色。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独立思考,独立运筹,看准的问题及时决策,对以往,或者是前任领导的决策,发现与现实有偏差时要及时修正,防止失策造成损失。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创造性,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检察工作瞬息万变。决策的特点是:随机因素比较多,变化快,决策的层次

化空前复杂,这就要求决策人必须有创新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接触新事物,涉足新领域。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检察工作如何和世界接轨,将面临许多预测不到的新问题,有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决策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练好基本功要增强思维的综合性,基层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宽,必须考虑各种情况,养成综合性、多向性,思维的习惯,开阔思维视野学会从客观上把握全局,分析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既要考虑有利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到统筹兼顾,防止漏洞。又要把握多种思维方式,把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静态思维和动向思维,定性思维和定量思维结合起来,把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综合比较,把局部和全局共性和个性等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思维;把另散的思维成果,加工成为揭示事物本质,简明扼要的结论,提高综合思维、全面思考问题和在复杂工作中的决策能力。 练好基本功要集思广益,注重调查,精通业务,提高对本单位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准确的把握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发展趋势,全体干警的承受能力,紧紧抓住关系本单位工作进度的关键问题进行设计,要严格按决策程序,依靠集体智慧。 二、必须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能力 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的领导班子之所以对正确的意见集中不了,对本级分歧意见统一不了,错误认识纠正不了;并非都是领导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领导者在领导层和群众心目中的威望不高,这种因不信其人而否其见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领导者在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对决策能力有很大影响。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中央电大西藏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 专业、年级行政管理 2012春季 教学点拉萨教学点 姓名殷移量 学号 & 指导教师唐雨虹 职称讲师 二○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2)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 (2) (二)公众参与的概念 (2) 二、研究意义 (2) 三、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中存在的问题 (3) (一)法律规范不完善 (3) (二)行政机关存在的问题 (4) 四、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路径完善 (5) (一)完善公众行政参与的法律规范体系 (5) (二)加强政府支持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内容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社会化方面的改革呼声从未停止,社会民众对于公民的权利意识渐趋觉醒、政治的参与愿望越发强烈。因此,中国政府采取因势利导的态度,主动听取民意、顺应民意、善待民意,呈现出逐步放松对公民社会管控的态势。可以预见,当民众围绕社会治理而联合起来参与国家及社会事务的管理之后,必然会对现有的国家政治生活、尤其是权力决策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实质性冲击。不可否认,尽管在国家法制层面上,公众参与行政立法还存在诸多不尽完善之处,但却在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创新的探索实践下,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制度成果。因此,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都明显彰示了中国政府对于推进公众参与的坚强决心。 [关键词]: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 我国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的行政决策概念是从西方的管理学著作中引进的。政府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部分。卢瑟·古利克首次提出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主要功能,巴纳德在他的组织理论中提出了组织决策思想,把行政决策提到重要位置并且加以研究。西蒙在《行政行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行政决策的概念,并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在行政管理学中,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运用科学的决策理论与方法,为一定的行政行为确定行政目标,制定、优选并实施行政方案的过程。” 作为政府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行政决策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遵循相关的法定程序和职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事物。”行政决策所产生的影响涉及到特定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公众参与的概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考夫曼首次提出了“参与式民主”的概念,即:Participatory Democracy。随后该词语多次运用到基层民主管理方面。七十年代,卡罗尔·佩特曼对参与式民主在国家管理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也标志着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正式形成。该理论主张公民在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参与作用,共同讨论,共同协商来决定。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约瑟芬·贝斯特第一次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后来该理论逐渐成为政府进行民主治理的一种模式,主张通过协商、对话形成共识来达成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决策。 九十年代,在英国兴起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主张政府应当更加开放并且合理分权,直接将一些权力授予人民,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地方或社区的事务管理。 直到八九十年年代,公众参与的概念才传入我国,我国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所讨论的公众参与是,政府行政机关鼓励决策所涉及的个人或组织和普通民众在决策中,就相关决策充分表达自身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的制度和机制。公众参与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也十分丰富。通过各种途径,普通民众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府行政决策,进而提升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研究意义 近代以来的政府公共权力往往呈急速扩张的趋势,行政决策通常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回顾国内,政府公共权力异常强大,而相比之下的公民政治权力则十分弱小,甚至出现了以政府“公权”损害民众“私权”的不良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其实,国家政治的良性运转正是基于对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良好的边界确定与有效的运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