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7.3+全球海平面变化

7.3+全球海平面变化

第三节 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第三节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海岸及海岸带的相关概念,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2.海岸带开发的方式 【学习重难点】 不同的海岸类型的特点及利用方式 【自主学习】 一、海岸的基本类型 1、什么叫海岸和海岸线 2、基岩海岸又称什么?它的是特点什么? 3、砂质海岸又称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4、淤泥质海岸的特点是什么?滩涂和湿地是发展什么的理想场所? 5、生物海岸分为哪两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6、连云港沿海的海岸属于哪种类型?钓鱼岛的海岸属于哪种类型? 二、海岸带及其利用 1、海岸带的概念是什么?我国海岸带的范围习惯上如何界定? 2、写出你所知道的海岸带的利用方式? 3、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有哪些? 4、围海造陆的影响是什么? 【合作探究】 完成表格

【典例分析】 1、根据以下描述的海岸特点判断海岸类型 ①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曲折 ②坡缓水清 ③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④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地带 2、将下列有对应关系的内容连接起来 A 基岩海岸①海滨浴场 B 砂质海岸②港口建设 C 淤泥质海岸③保护海滩 D 生物海岸④滩涂养殖 【检测反馈】 江苏省有大片未开垦的滩涂资源,这里是重要鱼虾贝类的产区,有众多的资源供开发。据此回答1~3题。 1.材料所述江苏省海岸的组成物质主要是() A.砾石和沙子 B.淤泥 C.红树林 D.珊瑚礁 2.形成该种海岸的海岸线() A. 平直 B.多岬湾 C.曲折 D.不确定 3.江苏沿海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 高原 4.从中国海岸类型分布来看,我国北方多() A. 生物海岸 B.基岩海岸 C.砂质海岸 D.淤泥质海岸 5.阅读下列不同海岸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 (1)图片所在海域一定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__。 (2)图片所在海岸在海洋减灾防灾中具有良好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片所在海岸线曲折的是__________ 【学习反思】

气候变化与土壤碳循环

气候变化与陆地土壤碳循环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2浓度大幅度升高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即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性降水增加但变化幅度区域差异显著等。气候变化对全球碳循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土壤系统产生的重要影响,使土壤碳库和碳流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揭示气候变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过程对精确理解全球碳循环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此领域近十几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了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主要机制及过程,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于气候变化与陆地土壤碳循环的关系,本论文侧重探讨气候变化对陆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包括耕作土壤、森林土壤等。这些影响究其本质与碳源碳汇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论文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概述,并未对具体的模型和控制流程进行探讨。这些措施和方法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但未在本论文研究范围之内。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壤碳循环 Abstract: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greatly increase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cause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ld. That the earth's surface temperature of melting glaciers, rising sea levels, glob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 bu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significant changes. Climate change to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to bring the enormous influence on soil system,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soil carbon, and carbon flow varied significantly. Thus reveals the climate change in soil carbon cycle of accurate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climate change policy formul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ten years this field of research work, and summarizes the soil carbon cycle of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main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the main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About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soil carbon cycle,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d on climate change to the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 the influence of soil tillage soil including forest soils, etc. These effects in its essence and source of carbon carbon closely relat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per on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not for specific model and control process were discussed. These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doubt is very important, but not in this research area.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 soil carbon cycle 1.引言 土壤和气候是有密切关系的两大自然客体,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要素之一,反过来,从土壤及其风化壳也可论证气候变迁。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土壤影响的项目中,最重要的是气候的干湿、冷热变化及响应的风云雷电等以及它们所引起土壤性状的变化。 大气中温室气体强烈吸收不同波长的地面长波辐射,使近地面的温度升高,这是不争的事实。研究发现,温室气体中CO2量最大,对温室作用的贡献约占60%。除了化石燃料燃烧外,土壤碳的变化对大气CO2浓度的贡献最大。根据IPCC的报告,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 F)(IPCC,2001)。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 000年中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而对全球环境造成潜在的冲击作用,比如,气候变化可以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海平面上升、降水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等,进而直接和间接地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IPCC,2001)。土壤碳循环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它与全球气候变化间的关系密切而又复杂。一方面,CO2浓度的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土壤碳循环的变化,原有的碳平衡状态被破坏,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海平

高中地理下学期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下学期《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导学案 新 人教版选修2 【知识建构】 1.阅读海岸的基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⑴海岸、海岸线的的含义是什么? 海岸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平均高潮位的水边线,叫做海岸线。 ⑵列表比较海岸的类型、成因、特点、作用 ⑴海岸利用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沿海港口和城市的建设、海洋旅游和海洋空间利用。 3.阅读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⑴读课本图1-3-12,思考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呈波动上升趋势 ⑵海平面上升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应对?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低地和岛屿淹没, ②极端灾害(台风、暴雨、风暴潮等)增多, ③地下水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对策: ①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 ②加固沿海堤坝, ③有计划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典型例题】 (2011·盐城模拟)读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回答第1题。 1.图中甲海岸类型是( ) A .红树林海岸 B .基岩海岸 C .砂质海岸 D .淤泥质海岸 【随堂练习】 1.最适于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是( ) A.红树林海岸 B.基岩海岸 C.砂质海岸 D.淤泥质海岸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的海岸线长954千米,海域面积约3.7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37%,沿海滩涂面积约5100平方千米。 材料二:江苏沿海海岸线变迁图 材料三 :灌河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北依连云港,是苏北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黄金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海岸 成因 山地深入海中 沙石堆积 河口或平原河流沉积 热带、亚热带低纬地区,泥沼中生长红树林 清洁、光线足热带浅海,由珊瑚遗体组成 特点 岸线曲折,水深 海滩宽平 岸线平直,坡度少,水浅 由生物组成,海岸坡度小 作用 天然良港 海滨浴场 滩涂养殖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

海平面变化与地壳运动

海平面变化与地壳运动 全球变暖破坏地壳均衡致灾........................................ . (1) 海洋变暖改变地球倾斜角度........................................ . (1) 海平面上升主因是地壳变动........................................ . (2) 地壳均衡降低海面上升风险........................................ . (2) 全球变暖破坏地壳均衡致灾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海边缘是强烈的挤压带。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条件。 冬至和夏至的黄赤交角达到最大值23.5 度。在冬至,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大值,夜间变为最小值,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小值,夜间变为最大值,形成半日为周期的最大潮汐的南北摆动。在夏至,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大值,夜间变为最小值,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小值,夜间变为最大值,形成半日为周期的最大范围的潮汐南北摆动。如果此时月亮的白赤交角也达到最大值28.6 度,且与太阳、地球近似成一线,就会形成最强的潮汐南北摆动。这是强震易发生在冬至和夏至附近的原因。2019年12月26日月亮赤纬角为27.9 度,为日月大潮,为印尼地震海啸提供了较强的潮汐条件;2019年6月22日月亮赤纬角为28度,为月亮近地潮,23 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南北摆动的条件最优,形成强震的机会最大。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效应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西太平洋地震带,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东太平洋地震带。今后,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一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加强。这将为苏门答腊和日本的大震扫清障碍。 海洋变暖改变地球倾斜角度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毫无疑问,随着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的速度将不断增加。而那些已处于污染与掠夺式开发的压力下的濒危物种和破碎的生态系统将更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在不断变暖,平均气温上升了0.4-0.5摄氏度,以冬季和西北、华北、东北最为明显。198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出现16个大范围暖冬。降水自5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华北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据研究显示,今后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2020-203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1.7摄氏度。到2050 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摄氏度。我国气候变暖的幅度由南向北增加。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由于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增大,因此华北和东北南部等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一)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负面影响更为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林、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河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的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1)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

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除云南松和红松的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他树种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为2%-57%。 (2)冰川和冻土可能减少。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规模。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7%。到2050,我国冰川将继续减少27.2%。冻土面积继续缩小。未来5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3)气候变化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子之一。我国西北各大湖泊,除天山西段赛里木湖外,水量平衡均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态,自20年代至50年代以来,湖泊均向萎缩方向发展,有的甚至干涸消亡。 (4)海平面升高将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我国海平面近5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平均速率为每年2.6毫米。我国未来海平面继续上升。这将使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尤其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 (5)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二)气候变化将导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在全球增暖下,中国东南沿海、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增加,黄河中游以南和华北平原干旱增加。气候变暖可能使我国北方地区少量的降水增加,但可能抵不上蒸发消耗,严重的缺水形势将难以缓解,北方旱灾仍在继续波动扩大,干旱发生频率和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类面临的生死攸关的挑战。气候变化造成的灾难触目惊心: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2009年12月7日,192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140亿美元,1990到1995年间就几乎达500亿美元。这些情况显示出人类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弱的,需要采取行动防范。按现在的一些发展趋势,科学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一个是生态系统的退化。第二是野生动植物逐渐消失。第三是遗传资源的破坏。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每年公布濒危灭绝的野生动物,公布的单子越来越多。20世纪末,有900多种野生动植物列在濒危的表格里,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三节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11092128

第三节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从下图中可以判断该地区海岸类型为() A.基岩海岸 B.生物海岸 C.淤泥海岸 D.砂砾质海岸 解析:与基岩海岸和砂砾质海岸不同,淤泥质海岸呈现的是另一番景象:沿岸通常看不到一座山,向陆一侧是辽阔的大平原。淤泥质海岸一般分布在大平原的外缘,海岸修直,岸滩平缓微斜,潮滩极为宽广,有的可达数十千米。海岸的组成物质较细,大多是粉沙和淤泥。沿岸有许多入海河流,在沿岸附近、河口区经常可见古河道、泻湖或湿地等淤泥质海岸所特有的地貌景观。 答案:C 2.从下图所示的这景观图上可以判断为什么海岸…() A.基岩 B.生物 C.砂质 D.淤泥 解析: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通称,我国红树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红树林种属的多样性从南到北逐渐过渡到比较单一,植枝的高度由高变低,从生长茂盛的乔木逐渐过渡到相对矮小的灌木丛。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 答案:B 3.从下图所示的景观图上可以判断为() A.基岩海岸 B.生物海岸 C.淤泥海岸 D.砂质海岸 解析:生物海岸的另一种为珊瑚礁海岸。由于我国热带海域辽阔,所以珊瑚礁在我国分布较广,且造礁珊瑚的种类也不少,珊瑚在南海诸岛、海南岛、台湾岛及澎湖列岛沿岸、广东和广西沿岸均能见到。 答案:B 4.从下图所示的景观图上可以判断为什么海岸……() A.基岩海岸 B.生物海岸 C.淤泥海岸 D.砂质海岸 解析: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平面上看,岸线曲折且曲率大,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海湾奇形怪状,数量多,但通常狭小。一般岬角处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处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来堆积。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垂向上看,由于陆地的山地、丘陵被海侵入,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嵘,海水直逼崖壁。 答案:A 5.对于滩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B.滩涂本身蕴藏着各种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而没有矿产资源 C.滩涂也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 D.滩涂养殖是沿海地区利用滩涂的主要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滩涂的概念及利用。滩涂本身蕴藏着各种生物、矿产资源及其他海洋资源。答案:B 6.我国滩涂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A.有些围垦农田缺乏淡水浇灌而盐渍化 B.围造盐田很成功,完全没有诱发海水入侵 C.基本没有阻碍防洪滞洪 D.利用不当的事基本没有出现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

第五章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 一、未来25-100年大气、气候和海平面的预期变化 (一)、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 从第一章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人类活动增加的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使地球表面变暖。最直接可信的证明据来自美国夏威夷1958年以来的大气中CO2浓度的观测,那里代表的全球平均的CO2浓度已经由330ppm上升到368ppm,在我国青海瓦里关山1990年以来的观测也证明了这种变化。 (二)、气候变暖的几种趋势 1、世界 在IPCC第一工作组的报告《气候变化2001:科学基础》中,确认20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已经升高了0.6±0.2℃。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拟定的情景范围(人口、社会、经济和技术),模型预测结果为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比1990年增加1.4 oC~5.8oC,这一增值将是过去100年增温值的2~10倍,并将引起全球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北半球雪盖和海冰的范围将进一步缩小。一些极端气候事件(高温、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强风暴等)发生的频率也会增加。 2、中国 近百年来我国气温已经增加了0.4~0.5℃,以冬季和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增温最明显,但南方有些省区却在变冷。近 50年降水逐渐减少,华北出现暖干化趋势。 (三)、海平面上升对世界和中国沿海地带的影响 1、世界 根据IPCC所有情景的预测结果,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在1990~2100年期间将上升0.09~0.88米,但区域间的波动十分明显。预测1990~2025年以及1990~2050年间的上升高度分别为0.03~0.14米和0.05~0.32米。这主要是由于热膨胀以及冰川和冰盖的消融所致。基于IS92情景的第二次影响评价报告预测海平面上升范围是0.13~0.94米。尽管在这次影响评价中预测的未来温度较高,但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却略有降低,这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改进了的模式,模式中冰川和冰盖的贡献已经变小。

浅谈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a7850859.html, 浅谈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 作者:边鹏郭媛媛 来源:《城市地理》2017年第08期 摘要:海平面变化对全球经济以及人类生存具有重大影响,然而现如今人类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和机制的研究还未完善。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的记录有三类海洋沉积,影响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包括海水温度、盐度、陆地水体、人类活动,而综合来说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地球温度的变化。 关键词:第四系;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地球温度 海平面变化是全世界具有领海主权国家所关注的关乎国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沿海地区经济大多较为发达,居住人口较多,海平面的上涨会淹没大量高价土地,让世界上百分之50 的人无家可归,虽然已经意识并且认识到这种危机的存在以及很大可能会发生,但是关于海平面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由于面向全球调研,人类还很难系统研究出来。所以在此笔者通过研究历史中海平面变化来预测未来海平面变化。 一、研究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的依据 对历史海平面研究离不开地质记录。通过研究海洋沉积的地质信息来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以下有三种方法:①深海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②被动大陆边缘或大洋岛屿、海山附近的碳酸盐台地和环礁:③被动大陆边缘形成于海平面附近的陆源碎屑沉积。 深海有孔虫氧同位素s的测量结果,揭示了冰盖或古冰川形成与消融的全球冰量的变化。通过分析相关时期岩心的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从而确定冰川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的确切时间。缺点是易受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影响,且局限于100 Ma的时间段内。 珊瑚礁或环礁生长在水深0-10米左右的位置,可以把它近似的看做当时的海平面。缺点是礁记录仅能提供海平面上升时期的信息。 与深海记录相比,大陆边缘具有长达10亿年的沉积记录,由于时间跨度久对于古海平面变化的变化的记录它们更全面。缺点易受构造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复杂化。 显然,上述3种记录各有利弊。只有综合利用这三方面的资料研究才能得出客观的答案。 二、影响海平面变化的因素 (一)、海水温度升高对海平面变化的作用

海岸带变迁

渤海湾西部贝壳堤与古海岸线问题 王颖,1964,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贝壳堤:贝壳堤是由具壳物质所堆积成的沿岸沙堤(或称沿岸堤,滩脊等),是发育在海滩上与海岸线平行排列的自然陇岗,形成在开阔的海岸段落,是激浪活动的产物。波浪在近岸浅水区破碎,形成激浪,激浪对海底具有强烈的冲刷扰动作用,因此往往掀起滩底泥沙,把它们向岸边搬运,堆积在高潮线附近。这样长期地作用,岸边泥沙逐渐堆积加高而形成沿岸沙堤。 贝壳堤形成的基本原理:贝壳堤是形成在缺少混浊淡水汇入的、沿岸海底繁殖有大量具类的、以激浪作用为主的开阔的粗粉砂与细砂质海岸带。 广东全新世海岸线变迁 李平日,方国样,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 本文讨论全新世海岸线变迁,主要根据下述证据: 1、海滩岩海滩岩是公认的海岸沉积物,依据不同时代的海滩岩出露位置,可以复原当时的海岸线。笔者在研究华南全新世海滩岩时,曾提出广东某些岸段的海岸线变迁问题〔1〕。 2、滨岸沙坝滨岸沙坝也是获得普遍承认的海岸变迁证据。笔者曾将华南全新世沙坝划分为6个形成期,并认为存在从陆往海由老至新的序列〔2〕,可以反映海岸线的变迁。 3、贝壳堤贝壳堤是很好的海岸线变迁证据。前人在渤海湾沿岸已作了大量工作〔3、4〕。笔者在粤东曾依据贝壳堤的年代和位置,推断韩江三角洲的海岸线变迁〔5〕。 4、贝丘贝丘为人类堆积,多数含咸水或咸淡水种贝类的贝丘位于当时海岸附近,可推测岸线概位。广东有数十座新石器中、晚期贝丘,可凭借它们推断海岸变迁〔6〕。 5、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海陆交互相沉积物一般为潮间带或海岸、河口的堆积,虽不能指明海岸线的确切位置,但结合其它标志(例如微地貌、线状分布的典型堆积物等,常可判断或追索某时期海岸概位。例如牡妨层常在海岸或河流入海口附近出现。我们曾以之作为珠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的一种证据〔7〕。 6、海蚀遗迹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等皆为当年波浪侵蚀海岸的遗迹,可反映某一时期相对稳定的海岸位置。例如广州七星岗海蚀遗迹,是中全新世海岸线的一段〔8〕。 7、历史记载中全新世晚期至晚全新世已有文字记载,尤其是在秦汉以后,历史记载渐趋完备。海岸线变迁是环境变化的大事,史籍不乏记述。例如广州“历来初地”为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达摩禅师从西天竺凉海至此登陆建庵之地,可作为梁代珠江江岸位置的证据〔9〕。 各种证据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常可获得比较符合实际的海岸线变迁认识。 三、海岸线变迁的内外动力条件分析 1、构造升降对海岸线变迁的宏观制约作用 总的来说,构造沉降区海岸线外伸速度快,序列较清楚,可以划分出多期岸线(例如韩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梅陇平原)。隆起区(包括后期抬升区)则仅在局部小海湾有一列沙坝可作为岸线标志,外伸速度慢,甚至在晚全新世遭受侵蚀后退。构造升降对海岸线变迁起着重要的宏观制约作用。 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线变迁的主导作用 广东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有三个阶段早全新世至中全新世早期前段(距今约12000-6000年)为迅速上升阶段;中全新世早期后段至中全新世晚期前段(距今约6000-4000年)

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及适应

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及适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1日09:31:00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左军成 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频发 我国近海蕴藏了丰富的油气和生物资源。“十一五”海洋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一五”末,我国海洋经济点GDP比重要超过12%。海洋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变异会显著影响海上军事活动和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 气候变化对中国沿海和海岸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海平面不断上升,各种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持续增加,滨海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多呈恶化趋势。我国易受极端天气和海洋过程影响的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巨浪、咸潮等,受全球大气和海洋增温影响的灾种主要有赤潮等,其他灾种如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等和海平面上升有密切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过程和海洋灾害频发,沿海地区由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平均150多亿元。“十五”期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30亿元,死亡人数约1160人,特别是2005年的海洋经济损失就有近330亿元,占同期海洋经济总产值的近2%,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6%。2008年海洋灾害造成死亡152人,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海洋灾害,并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水增温海洋灾害加剧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进而引起全球尺度的海洋动力环境变异,如年际变化的厄尔尼诺现象和年代际变化的北太平洋涛动。 海洋变暖,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异,极端天气事件和海洋灾害加剧,如赤潮、动物种群变化等。因此,气候变暖对海洋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IPCC在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全球海洋增温已伸展到水下3000米深度。这一增暖引起海水膨胀和极冰融化,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并有加速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xxx 2012013150) [摘要] 众所周知,第四纪海平面曾有多次升降。但在这多次升降中,对海岸地貌的发育 起何种作用还有待考证。本文仅针对个别地貌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关键词] 海面变化,海岸地貌,三角洲,海侵,海退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various movements about sea leve changes. But in these many mov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landforms is what the role it is still need to be verified. This article is only for individual geomorphic analysis, hoping it will lead someone's thinking. Key Words sea- leve l changes,coastal landform,de lta,transgression,regression 一基本概念概述 海平面:地球岩石圈表面凹凸不平,陆地和海盆起伏最大。在水圈里97.2%的水分以液态储存在海盆里,2.15%的水分以固态储存在极地和高山冰川中,其余极少部分或保存于陆地江、湖、土壤岩隙,或散布在大气层中。海水体的上表面与大气圈交界,形成海平面,覆盖着地球表面的70.9%,与大陆、岛屿交界,形成海岸线。 平均海平面高程:平均海平面高程的确定,依赖于沿海的潮汐观测记录,使用沿海岸或与开放海域能自由连通的水域设置的验潮仪,近9000个潮位读数的算术平均值。每一验潮站的平均海平面根据该站特定年限内潮位读数平均值推算出来。现在有据青岛验潮站1950至1956年观测值所确定的“黄海平均海平面”,另还有“吴淞口平均海平面”。 地球形态:1000多年前,古希腊人首先提出地球是球形。1687年,牛顿推算地球为扁球形。1959年,苏联发射的先锋β2卫星,根据轨道偏心率的周期变化,指出地球平均子午线剖面是梨状体。在参考椭球体上,南极凹入30m,北极凸出10m,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凸出7.5m。海平面高低不平早为沿海潮汐观测和大地水准测量所发现。巴拿马运河南端(太平洋岸)高于北端(大西洋岸)22cm。 总而言之:海平面是海水和大气层的交界面,海岸线是海水和陆地的交界线。全世界海岸线总长为44万公里,其中大约80%为基岩海岸,20%为砂泥质海岸。据国际地球联合会(IGU)海岸环境委员会(CCE)研究,过去100年来验潮记录表明现在海平面变化总趋势是缓慢上升,但10%的砂岸在推进,它们或者位于地壳均衡抬升很快地区,如加拿大和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或位于沉积物堆积很快地区,如黄河河口与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 二海平面变化的一般特点 1 全球的一致性,即现在的海洋相互之间都是连通的,因此海平面的任何波动必然会通过世界海洋的传递,在任何地方都能感觉到。 2 海平面波动的无规律,表面形态起伏不平①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大的地方,海平面凸起,相反,海平面凹陷;②海底地貌高处,海平面微微上凸,海底地貌低凹陷处,海平面下陷;③气旋型的漩流中心部位的海平面向上凸起,反气旋型的涡流中心部位的海平面凹陷;④海流转折的地方,其外围部分海平面凸起,中心部分海平面凹陷。如北大西洋洋面较高,赤道印度洋洋面较低,其最大高差可达200m。

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的变化

第三节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3、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 海岸带及其利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海岸的基本类型 1、海岸的定义: 2、(水边线的定义:) 3、海岸线的定义:;海岸线的总长约为 4、海岸地貌的类型: (1)、基岩海岸(岩岸) ?特点: ?成因: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 ?利用: ?分布: (2)、砂质海岸 ?特点: ?成因: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携带的砾石、粗砂、细砂等在河口沉积 ?利用:

?分布: (3)、淤泥质海岸 ?特点: ?成因:平原地带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 ?利用: ?分布: (4)、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 ?分布:分布热带及亚热带的淤泥海岸:广东、广西、海南岛沿岸 ?利用:抵御海浪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 珊瑚礁海岸 ?分布: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南沙群岛、澳大利亚大堡礁 ?利用:抵御海浪侵蚀、避风良港 二、海岸带及其利用 1、海岸带的定义: 我国海岸带划分:向陆域延伸千米,向海域延至米等深线1、海岸带的特点: 濒临平原地区的海岸带较宽广 濒临山地丘陵地区的海岸带较为狭窄 2、海岸带的地理优势: 3、海岸带利用方式: 三、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2、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带影响的表现: 3、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四、巩固练习 1、连线 辽东半岛生物海岸 海南岛亚龙湾淤泥质海岸 江苏砂质海岸 南沙群岛基岩海岸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平均高潮水位与陆地的交线叫海岸线 B、海水平均高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叫潮间带 C、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叫海岸带 D、海岸的发育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3、具有分布在较低纬度特点的海岸类型是() 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4、关于海岸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物质组成,海岸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四种类型 B、基岩海岸多分布我国江苏沿海海岸、台湾省西海岸等地 C、淤泥质海岸坡度平缓,适宜发展滩涂农业、生态旅游和建设海港 D、生物海岸可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在温带和北亚热带海岸发育良好

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作 业 论文题目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25日 课程名称 全球变化研究 姓 名 王路琪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10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王路琪 学 号 2010214295

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王路琪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根据气候和海平面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变化规律,结合当前各国科学家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实验、分析,讨论了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趋势。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加剧的必然结果,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灾害,威胁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潮滩湿地减少、涵闸废弃、洪涝灾害加剧、海堤破坏、海水入侵等灾害效应。因此,沿海地区政府决策应考虑未来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关键字:海平面变化;人类社会;影响 引言:未来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对全球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这个问题一直为各国政府和地球科学家所关注。最近100年,全球平均升温0.3℃~0.7℃,海平面每年上升0.1cm-0.2cm[1]。这个现象引起人们警惕。在全球变化中,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具体到某一地区就是相对海平面上升这一海洋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海50km以内的海岸地区,沿海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约较内陆高出10倍。荷兰学者估计如果今后一个世纪海平面上升1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将有500×104 km2,人口约10×108,耕地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社会和科学界都十分注意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海岸带的影响研究。在1989年美国科学院院长Frank Press就指出:“海岸带管理应当考虑将来海平面上升”[2]。 海平面上升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已经并将继续给沿海地区工程设施和城市发展带来种种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给出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的预测,并就海平面变化对沿海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作综合阐述,旨在提高全民意识,影响政府决策,减缓这一地质灾害。

课题:第三节 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课题:第三节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一、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1.了解海岸线、海岸带的概念。 2.描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学习目标 海岸线和海岸带的概念,海岸线的变化,海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探究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导学Ⅰ.请说出什么是海岸线、海岸带、海岸? 导学Ⅱ:观察课本23页,看看我国海岸线有什么特征?与地形分布有什么关系? 导学Ⅲ: 1.按照海岸物质组成,海岸一般分为几种类型? 2.不同海岸类型有何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3.其开发利用方向有什么差异? 4.它们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探究二、海岸的类型、成因、利用、分布探究三: 1.我们美丽的家乡连云港的海岸类型有哪些(见左上图:大沙湾;左下图:苏马湾),它们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2.这两种海岸有何关系? 导学Ⅳ:请结合课本24——25页归纳: 1.海岸带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哪些?(8种) 2.请举例加以说明。 探究四: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探究五:美丽家乡连云港在开发利用海岸上做了哪些工作,你还能想到什么样的建议。 反馈学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平均高潮水位与陆地的交线叫海岸线 B、海水平均高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叫潮间带 C、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叫海岸带 D、海岸的发育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2、具有分布在较低纬度特点的海岸类型是() 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3、关于海岸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物质组成,海岸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四种类型 B、基岩海岸多分布我国江苏沿海海岸、台湾省西海岸等地 C、淤泥质海岸坡度平缓,适宜发展滩涂农业、生态旅游和建设海港 D、生物海岸可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在温带和北亚热带海岸发育良好 类型成因特点利用典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 海岸 红树 林 珊瑚 礁

海平面与气候变化

古海洋学 12.740 2004年春季讲义04 海平面和候化: 气变 定和新的珊瑚礁 稳兴岛屿 和古地磁的年代 C14、Th230学 地均衡模型 壳 I。简介:壳体位置vs初始绝对深度,局部vs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地壳回弹、大陆倾斜和全球均衡调节,虫壳沿大陆斜坡的下滑。 II。复习:Δδ18O foram是对冰盖体积、冰块同位素组成、局部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应变量;但大概更多反映的是全球冰量,而非冰川中的同位素组成或海水温度、盐度的变化;但是我们何以得知更多的细节?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古生态学的温度测算方法和结论支持上述概念,但看来这些方法不能完全可靠的将古海平面升降变化建立在确凿的证据之上。 A. δ18O与海平面的关系 同位素质量平衡方程 (式中Mo、Mi、Mt分别代表大洋、冰川和大陆的质量,δο、δi、δt分别代表上述三者的δ18O值,ΔMi 代表冰川质量的变化量,Ao表示大洋表面积) B.需要注意的是冰川学者认为冰川的表面积并非与其体积线形相关(V∝A1.5) C.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海面上的浮冰并不能显著影响海平面变化,但实际上它可能改变海

水平均同位素组成 D.所以综合看来,最为可信的海平面约束因素应该是由可靠的古海岸线证据提供的。 III。“直系”逼近:采自大陆架的样壳,可以用14C定年(或者是在泥炭沼泽的工作、或利用树木等其他方法,都说明海平面始终是在某一确定面以下的)。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很多古海洋学者利用采自大陆架的样品壳体,意图创立海平面曲线(例如:Curray 在50年代晚期和60年代早期的研究工作,Milliman和Emery在60年代晚期的研究)。 A.以上研究表明海平面是渐降的,一般指向18k年前,但是 1.每个年龄值之间分散过大 2.30kyr的海平面和现代的是否可对比?(这一点看上去和δ18O给出的证据相悖),可能的解释是: a.相对海平面的真正变化 i.大地构造 ii.极移(表面平衡) b.样品的问题?比如样壳的异地埋藏问题;定年的误差(如现代14C对样品的污染,以及C-14定年方法的问题); B.原地的指示(如珊瑚礁)似乎比有活动能力的生物更为可靠。根据以上观点,稳定的海岸线(尤其稳定洋道)显然更可取。 IV。14C定年法(第一部分) A. 14C: 发生路径:宇宙射线→中子→14N→14C+质子 发生速度:与14N和宇宙射线流量成正比,受到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影响 但是,按照约定,14C的半衰期一般都按照5570yrs计。所以所有文献中的年龄值和它所引用的半衰期数据是密不可分的。 B.假定大气中的14C/12C是恒定的,并假定所测对象是直接从大气中获得C元素,并且它自身是一个封闭体系,则有: C.现代C元素对古代样品的污染效应 半衰期 数

2019 年中国海平面变化概况

2019 年中国海平面变化概况 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热点问题。近 40 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沿海地区面临的海平面上升风险进一步加大。2019年,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海平面变化监测、分析预测、影响调查与评估等工作。现汇报如下: 1概况 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19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4 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过去 10年中国沿海平均海平面处于近 40 年来高位。2019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72 毫米,为 1980 年以来第三高。 2019 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东海最为明显。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

别高 74 毫米、48 毫米、88 毫米和 77 毫米。与 2018 年相比,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东海沿海海平面升幅最大,为 38 毫米。 2019 年,中国沿海 1-7 月海平面总体明显偏高,其中 1 月 中国沿海、2 月长江口以南沿海、3 月台湾海峡以南沿海和 7 月长 江口至台湾海峡以北沿海海平面均为 198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4 月和 5 月长江口以南沿海海平面分别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最高。海温、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是引起海平面异常偏高的重要 原因。 2019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偏高,加剧了风暴潮和滨海城市洪 涝的影响程度,其中浙江沿海受影响最大;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总体加重。受海平面上升及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河北、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岸段海岸侵蚀加剧;辽宁沿海局部地区重度海水入侵范围加大。 预计未来 30 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1~179 毫米。 2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 2.1全海域沿海海平面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