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球 太阳系设计

地球 太阳系设计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张美

一、教材分析

《地球太阳系》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第二节的内容。这节内容较独立,内容知识的要求并不高,所有知识点的学习水平都是A级,但它是目前探索物质世界的两大前沿领域之一,它的教学目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才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方向与要求。

二、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知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知道太阳是恒星,环绕恒星运动的是行星,环绕行星运动的是卫星;知道地球及围绕地球运行的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

(2)了解太阳系小天体,知道常用光年来表示宇宙中的距离。

(3)了解太阳能来自核聚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各种球类来模拟太阳系及八大行星运动的活动,感受用模拟方法学习,认识太阳系的空间结构。

(2)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获取太阳系的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初步经历上网查询,获取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太阳系的过程,感悟从古到今人类认识宇宙的的美丽梦想,感知人类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2)展示各种星球、星系的图片,感受物理学的美。

(3)通过同学自己搜索信息、介绍信息,感悟人类创造的伟大,智慧的无穷。同时感受团队力量的伟大。

三、本节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太阳系的缩小模型和八大行星的概貌,进一步认识太阳系。难点是太阳和各行星的相对大小,及它们离日距离的数量级。关键是能将原子模型与太阳系模型类比,从而对宏观、微观世界的联系和统一性有一初步体会。

四、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交流(提前半个月布置任务);第二课时为在第一课时基础上分组动手做一个太阳系的缩小模型,进一步感知太阳系的结构。巩固已学的内容。

五、设计思路

地球太阳系这部分内容较多,拓展内容丰富,而且比较有吸引力。尤其是神5、神6、神7的上天,更激起了大家探索宇宙的欲望,仅凭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采取提前一个月利用课外时间布置长时作业,相当于做一个专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大致分三大板块,然后进行中期检查,收集所有主题并分类,对主题内容进行整合。最后确定交流形式及交流内容。在交流过程中提出新的困惑,同学之间相互解答解惑。为了巩固所了解的内容,最后一课时分组做缩小的太阳系模型,进一步感知太阳系的构造,八大行星与太阳的空间距离及大小关系。同时感受团队的协作精神。

一、教学任务分析

地球太阳系的内容是属于A级要求。

本课时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知道地球、太阳系的总体结构,知道恒星、行星、卫星,了解太阳系小天体。

对学生来说,通过网络已经了解了某一板块的一些拓展内容,而对其他板块不是很了解,所以要求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听取同伴的介绍。为了解整个太阳系构造作努力。

在组内的合作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间形成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团队精神。同时,在

组间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分享成果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知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知道太阳是恒星,环绕恒星运动的是行星,环绕行星运动的是卫星;知道地球及围绕地球运行的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

(2)了解太阳系小天体,知道常用光年来表示宇宙中的距离。

(3)了解太阳能来自核聚变。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图书馆更渠道获取太阳系的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初步经历上网查询,获取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太阳系的过程,感悟从古到今人类认识宇宙的的美丽梦想,感知人类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2)展示各种星球、星系的图片,感受物理学的美。

(3)通过同学自己搜索信息、介绍信息,感悟人类创造的伟大,智慧的无穷。

三、本节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同学交流,进一步认识太阳系。

2、教学难点:对太阳和各行星的相对大小,及它们离日距离的数量级没有感性认识。

四、教学资源

学生网上查阅的各类资料,学生ppt

五、教学设计思路

地球太阳系这部分内容较多,拓展内容丰富。人类对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所以仅凭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采取提前一个月利用课外时间布置长时作业,相当于做一个专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大致分三大板块,第一块:地球与月球,第二块:太阳系八大行星,第三块:太阳系小天体。为了加强教学效果,我准备提供一部分课题题目,如:潮汐现象,月相,人造地球卫星,人类探测太空的工具的进化,火星之旅……

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关键是做好前期任务的布置,如课题题目的设置,还要做好中期作业的检查及相关内容的整合工作。而难点的突破除了简单介绍外,还要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感受。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1)活动次数的多少应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及整合的情况而定,有可能超过5次。(2)活动6,困惑的解答视课堂时间来定,不够的话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

3、教学主要环节

(1)分组进行交流

(2)小结

(3)困惑解答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授:

1、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

2、小结

A.地球和月球

B.太阳

C.太阳系结构

D.太阳系小天体

二、作业布置

1、阅读书本33—38;

2、练习册19页1---7

9.2《地球 太阳系》(2)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把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按缩小为30亿分之一的比例,分组完成活动卡14页的表格。然后选择合适的物体做一个太阳系模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知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各种球类来模拟太阳系及八大行星运动的活动,感受用模拟方法学习,进一步认识太阳系的空间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本节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制作模型,进一步认识太阳系。

2、教学难点:对太阳和各行星的相对大小,及它们离日距离的数量级没有感性认识。对所提供的球和豆子的大小的估测。

四、教学资源

篮球、大小颜色各异的玻璃球、红豆、豌豆、绿豆、花生米若干,硬纸板,胶水

五、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按要求以一定比例把太阳及八大行星缩小,然后通过估测选择合适的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模型的制作。最后小组交流,评比。

六、教学流程

1、 教学流程图

2、 教学流程说明

a. 活动1,按一定比例把太阳及八大行星缩小,并把具体数据填入活动卡14页的

表格中。

b. 活动2,通过估测,选择合适的球及豆子制作太阳系模型。

c. 活动3,各小组展示制作的模型。

d. 小结,谈谈感想。

3、 教学主要环节

a. 回忆八大行星及离日的远近。

b. 完成活动卡14页表格。

c. 选择球及豆子制作模型。

d. 交流评比。

e. 小节。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教师问: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什么?最好能按离日由近到远回答?

2、最大的是什么星?

学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最大的是土星

问:哪颗最奇特?哪颗最美丽?

学生:土星最奇特,地球最美丽。

二、新课教授

1、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先按比例缩小各行星,并把数据填入活动卡14页表格,接下来通过估测选择球和豆子,紧接着动手制作。

2、学生交流作品

3、小结:谈谈感想

三、布置作业

关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及时更新手头掌握的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