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域分异规律真题训练

地域分异规律真题训练

地域分异规律真题训练
地域分异规律真题训练

地域分异规律真题训练

————————————————————————————————作者:————————————————————————————————日期: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高考真题分类

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冶。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图5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3-4题

3.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4.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 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冶。读图回答5-6题。

5.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 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6.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 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7~9题。

7.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8.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

9.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光照D.土壤

10.(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

分)?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

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12.(2017江苏地理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材料二图14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一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 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 )。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3分)?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

3)游客白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白然带有( )。(3分)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 )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 )。(4分)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问题。

13.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问题。

15.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16.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17.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

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

月份降水量(mm)平均风速(m/s) 日照时数(h)

东方海口琼海东方海口琼海东方海口琼海

11 26.581.3 159.6 4.6 2.6 2.7 202.2144.8121.1

12 13.9 34.9 68.2 4.5 2.4 2.5 187.0 131.3 112. 2

17.6 19.5 31.44.2 2.5 2.4179.2 109.1 116.3

2 14.2 35.0 43.5 4.1 2.6 2.6 147.6 98.7 101. 6

3 17.

4 50.647.

5 3.9 2.8 2.9185.3 137.3 150. 3

4 30.0 100.2 125.4 4.1 2.7 2.9 213.9 167.9181.4

(1)海南岛西部的惹到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18.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20.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

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

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2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A.①B.②

C.③ D.④

22.牧民转场主要受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4.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6.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图3

27.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8.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29.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

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30.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分)

31.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分) 32.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2分)

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33.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3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C.地形 D.季风

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我认为地域分异规律分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均引起的).海陆梯带性分异规律(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海岸向大陆中心发生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随山地高度而产生的).除此之外,由于地表的物质组成和地壳运动,影响到地表的资源条件和土壤植被环境的非地带性。 @@@@ 对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我认为,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气候过程的能量基础,由于纬度的不同,接收太阳能量不同,所以由赤道向两极形成不同的分异规律,从温度带来说,有热带,温带,寒带;从气候分布来说,南北纬0-23.5°大多为热带气候(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季风),23.5°-66.5°大多为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温带海洋等),66.5°-90°大多为寒带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相应的气候条件下,对应着相应的植物,所以从赤道向两级植被的分布也是由热带植物向温带,寒带苔藓地衣类过度。从人种来说,热带地区以黑种人为主,温带地区以黄种人和白种人为主,寒带地区以白种人为主。而且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都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中国的南北方有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细北爽,南轻北重等俗语)。@@@@纬度地带性不仅分布在大陆上,在海洋上也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纬度因素可以将世界大洋分为:北极带,亚北极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亚南极带,南极带等七个纬度地带。@@@@对于由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海岸向大陆中心发生变化的海陆梯带性分异规律,在高中时期我们称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等多种说法,因为海陆的比热容不同,所以发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使沿海到内陆从植被,气候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不同。从植被来说,以中国北部为例,从沿海到内陆经历的就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由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差异)。从气候来说,沿海地区海洋性比较强,内陆地区大陆性比较强。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中部,而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则以温带季风,温带海洋,地中海气候为主。当然,海陆梯带性分异规律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也有影响。@@@@垂直地带性主要在高山处显示出来,随着山地高度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时最显著的,海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减低,降水的垂直变化更加复杂,所以随着山地海拔的增高,植被分布的差异越明显。庐山有典型的山地植被,其水平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其中落叶阔叶林主要包括:①阔叶林;②针叶林;③竹林;④灌丛;⑤草丛;⑥草甸;⑦沼泽植被。垂直地带性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也十分重要,在山地地区,根据山的高度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以及山地不适宜居住的原因,影响人们的居住,对于文化的影响更加重要,例如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谚语产生。@@@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也有垂直地带性,海洋水体在垂直方向可划分为表面膜,光亮层(生产层),浮游动物带,底层四个部分。@@@@非地带性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差异造成的,其中非地带性不仅限于地带性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从气候上来讲,地球上除南极大陆外,其他大陆的高山高原气候属于非地带性,原因是海拔高,气候寒冷。从大陆分布上来讲: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气候,原因是南半球40°S——60°S几乎没有陆地。从海陆分布上讲,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3°S——30°S,原因是秘鲁寒流的影响。@@@非地带性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尤为重要,非地带性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灾害性破坏。由于非地带性的存在,产生了许多旅游景观,景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其灾害性,火山,地震的发生以及因此所派生的海啸,火灾等系列性灾害,威胁人类生存。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2万人,94%民房被毁。2011年日本海啸,2004年印尼海啸造成人类的伤亡,财务的损失是无法计量的。 地域分异规律在地理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于农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在地理学中研究其他事物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某些方面,研究地域分异规律充满着乐趣。无论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还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等等,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地域分异规律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1-2题。 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 性 D.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及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 A.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常绿阔叶林、草甸灌丛

C.高寒荒漠、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 D.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甸灌丛 4、导致甲、乙、丙植被更替的直接原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回5-6题 5.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 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6.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10题。 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 C.雨林落叶阔叶林草原 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8.甲、乙、丙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9.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相对高度10.图示山麓自然带中,导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导致100N-50S和300S-370S两段垂直自然带数量差异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海陆分布 D.纬度相对高度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合图的图名

垂直地带性 专题练习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 右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 坡是向阳坡,S 坡是迎风坡 C 、S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 坡是向阳坡,N 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 表示冬季最低气温, 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 A 、T 冬<18℃ B 、T 夏<18℃ C 、T 冬<10℃ D 、T 夏<20℃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其垂直自然带明显。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非洲大陆沿赤道东西部自然带迥异,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洋流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4.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坡温度高 B .南坡温度低 C .南坡降水多 D .南坡降水少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5~6题。 5.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地可能是( ) A .太行山 B .长白山 C .大兴安岭 D .秦岭 8素是( )

A.海拔B.洋流C.热量D.水分 (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 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10.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1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3~15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一、知识讲解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二、经典高考题 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解析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1)A(2)C 2.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 答案C 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

上海高中地理一模简答题汇编专题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2018.崇明.一模)欧洲西部是个风光怡人,社会经济发达,而且经常创造奇迹的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主要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南部最雄伟的山脉。 材料二:2017年10月10日凌晨,世界杯足球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诞生了,那就是人口仅有33万的去年欧洲杯大黑马冰岛,历史上第一次杀进了世界杯。冰岛也是史上人口最少的世界杯参赛国。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 材料三:甲、乙两城市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相近,上表为两城市主要月份降水量(单位:mm)分布表 22.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北山麓的自然带分别是什么?分析该山脉南坡雪线分布高度夏季高冬季低的原因。(6分) 答案: 22.南麓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北麓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南坡雪线夏季高是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南坡处于中纬 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2分) (2018.奉贤.一模)读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和丁山脉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20分)

23.欧洲各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写出图中甲地所处的自然带,由甲地到丙地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24.如右图所示,比较丁山脉南坡和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和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答案: 2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纬度地带性热量(3分) 24.雪线北高南低,自然带南高北低(2分)南坡是迎风坡多地形雨,北坡是背属坡,降水少(2分) (2018.松江.一模)(一)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读图回答问题。(20分)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地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压轴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同时也是为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

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高中的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于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成熟,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因此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知,而学生要学会分析案例来掌握本节知识和锻炼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实践能力等。在教学时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突出学生的体验、感知以及归纳总结等环节。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通过阅读地图,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3、感受环境的整体美与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增强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有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理环境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集自然区域的现象,导致这种分异的成因即为地域分异因素,而之约或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关系 地域分异的基本形成因素有两个: 一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延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 二是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使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基本因素,它们的能量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部聚集放射能,两种能源本身互不联系,也互不丛属,均作为外部条件对自然地理环境成分和景观起作用,使各自然地理成分和景观同时具有地带性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关系 不同因素造成的低于分异现象涉及的空间范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影响着低于分异的范围,一分异现象涉及范围做为 (1)大尺度地域分异 大尺度地域分异设计全球或分别涉及海洋与大陆,至少涉及一个广大区域,据此又可细分为全球性地域分异,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以及区域地域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分带、海陆分异) 2)全海洋和全陆地地域分异(陆地和海洋上的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分异) 3)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区域 内的地带性因素) (2)中尺度的地域分异 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分异等。(例如罗浮山的山麓多为冲积水稻土、300m以下地山丘陵的赤红壤、300m以上的山地红壤、600m 以上的山地黄壤、1100m以上的山地灌丛草甸土) (3)小尺度地域分异 由局部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和排水条件不同引起的地域分异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可看做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华北平原的山麓到海滨依次出现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海滨盐土等) 大尺度分异规律构成小尺度的基础和背景,小尺度分异规律是大尺度的进一步分化,受大尺度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制约性和相互独立性。 (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关系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通常被视为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分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凡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都叫地带性,其包括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从狭义上看,地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模块地理1 章节:选自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三框题 课时:10 分钟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解读: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本节课主要讲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即垂直地带性。 二、教材分析: 承上启下,地位重要:本节课节选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也是整本书的最后一节。对于本章来说,它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对于整个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而言,它是对必修1前面知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它又为后面学习必修2和必修3农业地域类型、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荒漠化的防治、区域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内容做了知识铺垫和理论指导,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对于自然地理知识已经有了总体把握。 2. 能力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但由于这部分的内容综合性、空间性强,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对于地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不强,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3. 心理特征:高一学生探究欲旺盛,对自然地理景观非常感兴趣。因此,需要搜集与生活关联的景观图片和地图,以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同化与整合。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够能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 ②能够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探究、图片展示、材料分析,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②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 教学重难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和规律。 2. 重难点突破策略 ①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利用图标比较分析,得出原因。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1. 教学方法:①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

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PDF打印版)

上海市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 1

(2)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表现为: (1)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 (2)人类在利用、建设环境时,必须因地制宜、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6、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有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 7、地带性规律又分为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等基本规律。 【知识点二】:专题2、纬度地带性(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习要求】: ④理解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⑩比较不同自然带的特征,分析成因 ?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识梳理】 1、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组成要素具有按纬度变化方向发生变化,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状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有规律的更替。 2、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3、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从赤道至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温度带。 4、在热量分配和水分共同作用,自然景观沿纬度变化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和变化,在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较典型。 5、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大致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自然区划单位。 6、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是各地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以植被类型为标志,划分世界陆地自然带,具体分布图见课本P6 图1.3(牢记),(各自然带特征见课本P6-P8)。 8、自然带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与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9、土壤的纬度地带性特征(见课本P9)。 10、纬度地带性的成因: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所致。 2

地域分异规律(默写+练习+答案)

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梳理练习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这种变化以为基础。在纬度和纬度表现更明显。这种分异规律称为:。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从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变化以为基础。在纬度表现更明显。这种分异规律称为:。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从到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这种变化以为基础。在纬度,相对高度的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这种分异规律称为:。 4、填北半球陆地自然带 5、解释以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以下都是规律 (1)南美洲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2)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4)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5)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6)中美地峡东侧的热带雨林带:、。 (7)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8)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9)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6、自然带因受、、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 7、我国三大自然区指的是:、、。 8、东部季风的西部边界是:mm的等降水量线,即:一线。 9、我国东部季风的气候类型有:、、。 我国东部季风的自然带类型有:、、。

10、我国的热带季雨林带主要分布在:、、、。 1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12、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1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其主要成因是( ) A.热量因素的影响 B.地形阻挡水汽 C.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14、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15、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16、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7、读图回答问题。农业地 带沿0o经线变化所反映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 是 A.水分B.热量 C.地形D.土壤 18、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 (l)自然带①是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 布高度是。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判断理由 是。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 和。 (4)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 (5)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 度地带是。 19、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 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带谱的一些概念: 1、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特征:①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 致;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自然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北坡的自然带谱为高山草甸草原带; ②基带宽的一侧为热量丰富的一侧(在中纬度表现的最为明显)。例:山地垂直地带分布 与向阳坡的关系: 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背风坡,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高度,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故背风坡的基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高。) 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低纬度地区:热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迎风坡,低的背风坡。(如赤道地区的安第斯山脉: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东坡基带的海拔高度高于西坡)。 2、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影响因素:①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雪线比背风坡低。(迎 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于消融量,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于消融量,雪线高;)例如: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迎风坡,北坡雪线低。 ②阳坡和阴坡:阳坡,热量丰富,消融量大于冰雪量,雪线高;反之阴坡雪线高; 3、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如果山脉足够高,顶带为积雪冰川带。 4、林线:森林分布的上界,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C 的等温线吻合。 5、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森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灌木,草(草原、草甸)、高寒荒漠、积雪冰川。(不同的山,分布不一样,这只是一般规律,实际生活中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 例1:读图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 地带性规律。据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索:

(出示阅读材料)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 (学生思考)(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 (2)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师归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出示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教师小结)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2)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学生活动)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

上海地理等级考--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基础知识+高考真题)

模块一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 律(垂直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经度地带 性) 定义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 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 替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 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 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随着海拔的变化,山脉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 况差异很大 影响因素主导 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 而变化 重要 因素 水分热量 成因 总结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 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 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 变化为基础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 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 变化 分布特征延伸 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更替 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 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从山麓到山顶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典型案例非洲沿20°E经线自赤 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 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 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 原带→热带荒漠带→亚 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 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 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 森林带→草原带→荒 漠带 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 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 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简单图式 空间规模和尺度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 异规律 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

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 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 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 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 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 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 丰富 温带荒漠带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

地域分异规律真题训练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高考真题分类 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图5 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冶。据该山地海拔2500 ~3400 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图5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3-4题 3.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4.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 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冶。读图回答5-6题。 5.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 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 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 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 边境省区比较多 6.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 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 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 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 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7~9题。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新)

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考点2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 (2017新课标Ⅰ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答案: B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答案: D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点睛】不少考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 A 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4.(2017北京卷)(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对地域分异的理解

对地域分异的理解 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现象。 19世纪前期,洪堡就对气候地带和植被地带进行了描述。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道库恰耶夫提出自然地带学说以后,人们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发现与自然地带相对立的分异现象,另一方面又发现自然地带内部的地方性规律的存在,但两者都不能否定自然地带,却进一步从侧面证实了自然地带的客观存在。 1.地域分异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异。 2.非地带性因素: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球内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它决定自然地理现象的大规模分异。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及局部的分异因素。如地方性的分异因素只导致地表某一局部的分异,它同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完全不同。至于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也是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温带大陆的湿润森林地区、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区、半干旱草原地区及干旱荒漠地区就是这种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的反映。 2.自然带分布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 含义概念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 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带更替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走向的更替 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的延伸 形成基础因素以热量为基础 变化趋势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线递减 分布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中纬度在一定范围也有分布。 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 中 纬 度 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陆内部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完整版)地域分异规律考题

(2009高考)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 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 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56.‘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 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 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所属的自然带是带。 57.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 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地。 58.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的地带性差异。 59.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2011高考)读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本题10分)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8.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一轮复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

读下图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据图判断,西坡山麓B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2. 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 B.该山有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5000米 C.东西两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增加 D.东西两坡同一高度降水量多的是东坡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坡海拔越高年降水越多 B.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约为2000米 C.南坡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少 D.相同海拔高度,南北坡降水相差不大 6.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 A.北坡降水多的原因是季风的迎风坡 B.南坡降水少是处在西风背风坡 C.北坡降水少的原因是季风的背风坡 D.南坡降水多是处在西风迎风坡 7.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昆仑山 B.太行山 C.雪峰山 D.天山山脉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推测干燥度是指 A.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之比 B.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C.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 D.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9.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 是 A.甲处等值线弯曲的原因是位于山地背风坡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 A.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A.气候类型 B.大气环流 C.自然带 D.盛行风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