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体验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体验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体验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体验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体验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许多学生学不好数学,更不会应用数学,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离生活太远,摸不着边际,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这种“脱节”现象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理解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的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一年级时:“8个苹果拿走了5个,还剩下几个”。学生能轻松地列出减法算式8-5=3。而对于“8个苹果比5个梨多几个?”这样的题目,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用8-5=3。直接告诉学生用大数-小数=相差数,还是用苹果的数量-梨的数量=相差的数量吗?不!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知道要让学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种理解最深刻,印象最清晰。因此,我设计了以的情境:请上8名男生和5名女生分别站成两排。师:“小学生要团结友爱,拉拉手做好朋友,现在我们来做拉拉手的游戏,好吗?”学生们当然很乐意老师接着问:“哪一排的人数多呢?”学生齐答“男生”,“那么男生该派出几个人来和女生拉拉手呢?”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答出5名,于是5名男生上前一步,分别与5名女生拉上了手,这样,学生就能明白:8名学生派出5名,还剩下3名,这3名就是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也就是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应该是8-5=3。这里的8-5=3是“男生数

-女生数”而是“男生总人数减去派出的人数”。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比多比少”的题目转化为“还剩下多少”的题目。于是,“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这类的题目学生通过让对比的两种东西拉拉手,建立对应关系,便能很好的解答出来。二年级时,我把三束塑料花带进了教室:玫瑰、菊花、百合花。并标上了价格:玫瑰每枝8元,菊花每枝6元,百合花每枝2元。学生一看这情景高兴得叫起来:“老师,今天你卖花吗?”我笑着说:“对呀,如果妈妈让你用30元钱买一束花,你打算怎样买?想一想,想好了可以用学具盒里的人民币向老师买花,好吗?”学生们一片欢呼,根据个人的喜好,自主选择买法,在生动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着。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开辟属于他们自己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使用教材时特别重视每个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收到一定的效果。如学习了一年级的统计这一课时,刚好学校要为一年级的学生定做夏天的校服。我便设计了一张最喜欢的校服颜色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以便向校长提出建议。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统计活动的直接经验。当学生们看到新校服的颜色果真符合大多数人的意见时,深刻地体会了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性。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小小顾客”活动。教室的一角被布置成商店的样子,让学生去了解商品价格情况,选择几种感兴趣的物品,填写商品价格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小组进行购物大行动。

学生们个个情趣盎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着数学。学习了“左右”这一课,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记住左右,并能自觉应用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上、下楼梯、走走廊、过马路等实践活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一测自己一分钟能跳多少下绳,一分钟能走几步路,一分钟能做几个仰卧起坐,测一测跑50米要用多少时间等等。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们也到了操场,进行辨认方向。我还要求学生在家中辨认方向,请家长检查并签名。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印象自然深刻。

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

一个故事“去年的某一个星期天,我带着小外甥去城里办事,路上,一年级的小外甥哼着歌边欣赏着车外的景色。这时一架飞机从半空中呼啸而过,孩子欢呼起来,一会儿,飞机不见了,小机灵鬼竟一个人说起话来了:“飞机有多长呢?应该用M作单位,大约有几M呢?……”孩子的反应给了我很大的震憾,他在生活中发现了数学,并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正是新课标的精神吗?我为小外甥感到骄傲,为他的老师感到激动。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一又服务子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我是一名课改的老师,小外甥的表现使我开始了自我反思:我的学生是不是也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呢?从那以后,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得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寻找钥匙的策略。家长会的前一天,学生们都想留下来帮忙布置会场,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们来一道题:“家长会在礼堂召开,一张椅子可以坐

2人,请问我们得往礼堂里搬几张椅子?”教室里顿时像热锅的蚂蚁,生1:我们班有41名学生,就有41名家长,一张椅子可以坐2人,20张椅子坐40人,还有1人自己坐,所以应该搬21张椅子。生2:不够,两位老师也要坐呀!应该搬22张椅子。生3:还不够!(大家一脸的困惑),如果有的同学他的爸爸、妈妈两个都来,那就没地方坐了,所以就应该多搬几张椅子,以防万一……(大家又是点头,又是齐声附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化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运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

运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 ——浅谈初中英语新课程中的教师与课堂教学 柳州市鹿寨县英山中学乔德金 随着新课程走进了教室,无数的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一个强烈欲求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教?同时也在绞尽脑汁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研究适合于新课程的现代教学方法。在众多的理论性、研究性学习中,我本人自己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以校为本,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 一、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众所周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临的教材不是永久不变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一层不变,面对的学生也不是凭着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能教好。为了顺应时代的教育潮流,为了迎接新课程的挑战,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我们岂能坐而待之呢?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而我认为,在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恐怕教师有一桶水也难以满足。因为现代的教育要求,确切地说应该是新课程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从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也要从社会生活与爱国主义爱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英语课中还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既要从横向知识教育学生,又要从纵向知识进行教学,教师既要会说能解,又要会唱能

跳。 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从观念上更新自我,在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上提高和发展自我,在文化知识上丰富自我。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从“自我”这一方面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才能最终为课堂服务。 二、实施多层次的任务型教学,促使全体学生发展。 在英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为教师应该避免同一要求和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应该运用实物,图片或者是多媒体等进行直观教学。与此同时,尽量采用多层次的任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七年级的Module 13中Unit 1,Do you like appes?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针对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就必须设计和实施多层次的任务型教学方法。 第一层次是要求全体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领会并掌握:Do you like……? Yes,I do. No, I don’t. 第二层次是要求针对基础知识一般的学生,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增加了I like ……和I don’t like …….同时掌握单词rice, bread ,noodles,milk and vegetables. 第三层次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掌握把句子的主语改成第三人称单数:Does he/she like……?Yes, he/she does. He/She like ……或者No, He/She doesn’t like…… 第四层次是针对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力, 除了以上内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临朐一中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从今年以来,随着全省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我县“教学改革创新年”的推进,临朐一中不断加大课堂改革力度,积极探索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全校推行了“三案教学”课堂模式实验研究,即课堂教学采用预习学案、讲授学案、训练学案。预习学案重在让学生探究与发现问题,讲授学案重在突破难点和重点,训练学案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三案教学”摒弃了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三案教学”的基础上,新学期以来,他们又经过充分研究论证,进一步细化提升为“三步六环节”教学法。即,“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三个步骤,“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六个环节。“课前预习”这一步骤包括“明确目标”和“自学指导”两个环节。“明确目标”是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每堂课前师生都要明确这堂课学习的三维目标;“自学指导”则是指学生课前在教师指导下先进行自学,教师指导自学要做到: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这一步骤则包括“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三个环节。“合作探究”是指课堂教学时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对于提出的问题,要按照题目的难易让每个小组的不同水平学生回答,加强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学都动起来,达到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目的;“精讲点拨”是指教师课堂讲授中侧重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解答疑难问题、指出多种解题思路、总结规律性的方法等,原则是教师“能不出讲的就不出讲”;“练习达标”则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课堂作业,并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课后延伸”这一步骤包括“拓展提高”这一环节。“拓展提高”是指课后教师按照分层次教学的原则,要提供不同要求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以便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确保“三步六环节”教学法的实行,该校推行了两个责任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整体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目标责任制。 首先,强化对班级的整体管理和考核。该校加大了对学生的管理力度,让所有的任课教师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来。由班主任负责,协同各任课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成员分别安排不同任务,以便于合作探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由原先的班主任一人独管变为现在的多人齐管,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又密切了班级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团队精神。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该校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二是将语文阅读变为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在注重学生英语听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程核心理念有哪些

新课程核心理念有哪些?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 1、文化的传播者; 2、潜能的开发者; 3、学习的促进者; 4、发展的伴随者; 5、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3、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4、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5、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3、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3、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4)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 七、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2、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3、实行探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运用新理念 构建活力新课堂

运用新理念构建活力新课堂 发表时间:2012-04-24T16:54:26.123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18期供稿作者:魏来顺[导读]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魏来顺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深思、去探索、去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坚持学习运用先进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正确定位师生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构建生动活泼、智慧火花飞溅的全新课堂。关键词:兴趣自主创新合作实践生活化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教师要坚持 “以人为本”,“以学为本”,让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得到生动的体现,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飞溅智慧火花的舞台。 一、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只有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学、主动学、认真学。“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在课堂学习中,我经常设计游戏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眼、耳、嘴、手、脚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如在巩固乘法口诀时,如果让学生反复地背诵,会觉得很枯燥,不但学生不感兴趣也不容易记牢。我让同桌同学来玩“乘法口诀拍手歌”。随着学生有节奏的击掌声,一名同学说口诀的前句,另一名同学接后半句,而且不断交换。由于同桌同学所提口诀是没有顺序的,所以要认真听,快速想,才能接得上来。同学们一边拍手,一边思考,一边说,不仅要回答同桌对方的提问,还要判断他的回答是否正确,学生玩得可起劲了。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寓教于乐,注重活动的情趣,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学”、“玩中学”的教学思想,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 二、以竞激学,体验成功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成长的经验时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胜心”。可见好胜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强烈的好胜心驱使人们百折不挠,奋勇前进,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喜欢争强好胜,唯恐自己落后,怕别人学习比自己强,这种心理特别强烈。因此我经常迎合孩子这种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善于运用竞争机制,创设竞争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用夺红旗、找朋友、开火车等竞赛方式操练口算、数的组成、算式的意义等,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认识时间”时,又用“我是时间的小主人”竞赛形式让学生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学生兴趣犹存……这些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发挥自己最大潜能,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孩子们一个个神情专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活动,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快乐的乐园,成功的乐园! 三、转变角色,体现自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实验、讨论、类比、猜测等方式学习数学,增强学生参与“再创造”活动的力度,开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新天地,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主体性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平面图形的“再创造”活动。(1)试一试:谁能想办法把它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从立体图形上(正方体、长方体)搬出来,单独留在纸上?(2)做一做:你们想不想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用的方法多,做出来的图形多?(3)议一议:谁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怎么分?这样的教学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改变方式,鼓励探究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热点和难点。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七个让”,即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找,学具让学生摆,算理让学生讲,思路让学生想,方法让学生推导,难点让学生突破,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主动探究新知的精神。例如当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宜馨花园准备建造一个游泳池,现请你来设计,你能设计一个好的方案吗”?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各小组提供建造游泳池所要解决的问题“游泳池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游泳池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要挖多少立方米的沙土?池内的四周和底部用什么瓷砖来帖?水深多少才合适?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落后者得到提高,超常者得到发展,从而将课堂目标落实到各个层次,细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都是成功而有效的,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走向“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佳境。 五、倡导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从现在开始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合作学习应成为新理念下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情感。在合作交往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个学生都能充当必要的角色,通过交流,思维火花竞相碰撞;通过沟通,心灵相互交流,学会与他人相处,理解关心他人;通过互教互学,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拼图比赛,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各小组合作,拼出喜欢的东西,各小组通过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拼出了许多奇思妙想的作品:有小动物、有房子、有小树……学生兴致勃勃,敢想敢做,既加深了对这些物体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六、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新课程的新理论与新理念

新课程的新理论与新理念 (一)指导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 1.终生教育思想。终生教育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考虑启蒙教育阶段的特点,考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任务,精选终身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必求多,基础教育阶段只能做基础教育的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为人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是学会学习。 2.学习化社会思想。学习化社会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加强学科的整合,提倡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开发、建设、利用校园与社会的课程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3.大众教育的思想。大众教育的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教学内容难度应予以控制,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课程标准应该是人人可以达到的标准。课程应具有弹性,关注人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课程。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4.主体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尊重学生的自我认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经验? 5.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让每个人选择到自己学习的入门方法。 6.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是师生共同参与和探求知识的过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有清晰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有一定的精确性,也有不确定性。 7.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这次课改的启示有:教学应该改变灌输与机械训练的方法,应该由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应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理念 1.新的课程观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时,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K币(0)个发表日期:2014年11月27日出处:网络整理【编辑录入:wzhqa】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3、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能”学习心得

“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能”学习心得 平塘民族中学化学组 通过举行的校本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用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能进行教学。这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一、创新理念,振作精神思发展 只有更新观念、树立信心,才能正视问题,思考发展。只有敢于面对现实,不等不靠,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创新发展思路,才能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发展理念。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自我加压,不断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干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载体,营造亮点促发展 我们要注重学习,不断进取,转变观念。新课程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改变原来的旧的,不适用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乐于接受新知识。 三、德育智育并抓 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因此,培养德智兼备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与他人相处,并肩作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课堂。既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有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学习了这么多,了解了新课改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掌握新方法,改变旧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高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1)

高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实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点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点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持续推动教师观点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因为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展开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水平,课堂驾驭水平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增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但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能够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能够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升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

小学数学的新理念是什么

小学数学的新理念是什么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 “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更新教育观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1、提倡“多样化”算法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能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各种计算,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学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评价要有角度,要从学生思考角度来看,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了一个探究过程,且学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儿童认识水平。对于各种方法,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刚才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方法更好?对于最优方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反思、评价并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在选择中选择,在合作中合作,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2、注重“数字化”生成现代数学教学重心发生变化,即注重“数字化”生成。教师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传授专业知识上,而要在研究学习上下功夫,教会学生会学。“数字化”生成也就是把实际问题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又:理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与“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时,学生的理解是模糊的,于是我这样设计: X-8=16 解: X=16+8 ↓ X=24 . 你能理解“↓ ”和“这. ” 两个符号的意思吗?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既具体又轻松,自然区别“解方程” 与“方程的 解”。3、关注“大智慧”发展“大智慧”就是指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特点,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有价值思维的发展。有位老师让同学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说数字8。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教室里有8 个小组,8 比9 小1、比7大1,8加2是10,10个鸡蛋吃掉2个还剩8个,4加4等于8、11减3等于8、8 加上0 还是8??老师觉得同学们说得差不多了,就准备结束讨论。可有一位一直在认真思考的学生,这时才高高举起手来。见他那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老师就让他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3篇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3篇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一: 培训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材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 最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可语文教学并没有因这种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向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原因究竟何在呢?笔者以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关于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这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很多问题……我只想说一点意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加速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进程。而加速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进程的根本是师范中文系教材建设的改革。 长期以来,高校师范中文专业一直存在着忽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象,其中突出表现为课程的设置未能充分体现鲜明的师范性特点,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中学教学脱节,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不重视师范类课程的学习和师范生技能的训练,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教学工作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发后,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中学全面展开:体现全新教学理念的新课程标准相继公布;各种实验教材陆续出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改革遍地开花……这一切使得师范中文系教材与中学教学之间

原有的脱节现象日益加剧,这主要表现为: 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教材内容无法形成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优势,无法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设置的课程中,各类文学课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是培养师范生的文学素养的;语言学课程是培养他们言语学素养的;写作学课程是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的;“语文教学法”是培养他们的语文教学技能的。从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看,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课程中的语言学、语文教学法、写作学等课程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语言学课程中对言语静态结构描述的理论知识体系已无法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实践表明,这些言语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基本上没有多大用处。语文教学法本来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一门专业课程。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法课程在教育科学理论与语文学科理论及其教学实践的联系上严重脱节,基本上变成了一般课程论、教学论的演绎、例证,让人觉得“有理而无用”。以其中的作文教学法为例,对兴趣作文教学、成功作文教学讲得津津乐道,可是,当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调动起来后,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写作训练呢?这时,教材和教师均感到无能为力了。这就是说,脱离汉语听、说、读、写自身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只依靠一般性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的空头理论,是不能形成语文教学法课程的科学体系和有效性的教学内容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法是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语文教学改革,向原有的高校师范中文专业

部编习作教学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

部编习作教学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 杨军 开场白 语文,干什么的?简单点说培养会阅读、思考、表达的读书人!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多写小作文),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 《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经验之谈。 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 据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称,叶老从不给他们讲授写作方法,只要求多读书;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为文。文章(小作文)写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写作能力逐渐提升。叶老这思路,跟欧阳修的说法很接近。 问题: 目前,所谓的优秀作文,文笔和构思都很巧妙,过多沉迷于文艺腔调中……但往往缺乏底蕴,没有自己的思考,带有典型的套路作文印迹。 病因: 1、阅读量和阅读面不足;

2、人为拔高习作(写作)要求; 3、习作课不成体系 4、习作方法套路(模式)化 新理念 (一)习作目的,要从“通向文学”转变为“通向表达” 写作不等于文学,文学只是写作当中小小的一部分。学习写作不是为了通向文学,而是通向表达。就是老老实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诗歌,就是古人用来表达日常生活、日常情感的一种体裁。“古人写诗没有想过可以发表、出版。那时也没有网络,没人打赏。”著名作家阿来,以杜甫初到成都时所写的《卜居》《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等诗歌为例,展现杜甫作诗,没有刻意寻找“高大上”的主题,就是老老实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习作内容,要从“高大上”转变为“书写人性” 特级教师程翔认为,写作其实就是在书写人性。学生首先就要学会审视自己。写作中只要抓住了人性就能出彩,但大多数中学生由于视野等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去抓住人性。 三、习作关注点,要从“有意义”转变为“有意思” 写文章,不能总是关注文章是否有意义,应该首先关注文章是否有意思。阿来希望大家要把写作当成生活中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来看待。 新思维 1、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 2、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学科“班班通环境下的自主导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为什么要构建自主导学高效的课堂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谁也代替不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高效率,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摈弃“满堂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语文组在教学中尝试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何为“自主”?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读书、充分理解、充分体会、充分讨论、充分思考……何为“导学”?是指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精髓的朋友和伙伴。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自主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1、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鉴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任务要简明,仅局限于对课文有所了解,对困难尝试克服,能够正确地读下来。不应有过多过细的要求,更不能把课内的任务强加给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整理成小卡片。 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5分钟) 新课的导入应具备三个要求:激活性,激活已有经验,引发学习动机;联系性,找准新课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定向性,明确学习目标,定好探究路线,选择学习方式。

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实践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 一、要注重课程意识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准备的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传统课程观要发生重大变革。 所谓课程应理解为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准备的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的组合,这就决定了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个班级就应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学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都

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使学生能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要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应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劳动。 二、要注重以活动为主线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这里提出以“四无”为衡量、判断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标准,即童言无忌—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意见;童心无畏-—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童真无邪学生发表自己真情实感,不必人云亦云;童爱无限一一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分享着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