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航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之检测箱体

南航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之检测箱体

南航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之检测箱体
南航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之检测箱体

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检测箱体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根据零件图纸需求确定测量方案;

2.对零件几何元素尺寸进行测量;

3.给出特征评价报告;

4.编写实验技术报告。

二、实验方案

1.零件装夹

根据实验目的与要求,将垫块放在三坐标测量机工作平台的合适位置,然后将被测零件根据实验要求合理地放在垫块上,以便于测量被测零件的特征元素。2.工位标定

将被测零件装夹好后,测头有5个角度,每个角度分别对应被测零件的上表面和4个侧面,一个测头角度对应一个工位,依次对这些工位进行标定。

3.坐标系建立

本实验中,我们运用“3-2-1”法建立无CAD模型的零件坐标系。

4.元素测量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测量4个平面,2个圆和7个柱体。由于需要先建立坐标系,我们先测量柱体1、平面1、平面2、圆1和圆2,然后再测量剩余的特征元素。

5. 报表输出

根据实验要求,输出几何公差的报告文件。

三、实验步骤

1.开机和安装

首先打开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排水阀排水,然后依次开启空压机、冷干机、空气过滤器,检查气压是否在0.4-0.5Mpa范围之内,如果不在此范围内则可通过气源调节阀调节。再依次接通交流稳压电源、UPS电源、测量机控制系统电源、测头控制器和计算机电源,启动PC-DMIS测量程序,即桌面快捷键“online”,屏幕将弹出PC-DMIS初始界面。

单击下拉箭头选择“未连接测头”,确定后等待数秒,当状态栏提示“请启动电机”时,按下手操盒上的“MOT ON”按钮,测量机加电,“MOT ON”指示灯亮。当屏幕弹出“可以使坐标测量机回家”时按“确定”时,点击“确定”,状态栏提示“按开始”时,在确定测量机回家运行路径无障碍的情况下,按下手操盒上的“START”按钮,完成坐标初始化。

2.测头定义

创建了一个新的测量程序,点击确定后,弹出测头工具框。定义测头的步骤如下:

(1)定义测头文件:在“测头文件”栏填入测头文件名。

(2)定义测头系统:在“测头说明”下拉菜单中选当前测量机所用的测头系统,测座选PROBEPH10M,传感器选PROBETP2,测针选TIP2BY20MM。

(3)添加角度:根据工件的实际测量需要,有时需进行测头角度的添加。

点击按钮“添加角度”,弹出添加新角界面,在“添加单个角度”文本框中键入要添加的角度,A角90,B角0,点击“添加”按钮,A角90,B角90,点击“添加”按钮,A角90,B角-90,点击“添加”按钮,A角90,B角180,点击“添加”按钮,在右边的“新角列表”中将出现以上所添加的角度,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3. 坐标系建立

建立零件的PCS,此PCS的三轴方向及原点为:①X轴正方向由“柱体1”的轴线确定;②Y轴正方向由“圆1”与“圆2”的圆心连线确定;③Z轴正方向由“平面2”的法线矢量确定;④Y轴的零点落在“平面1”上,X、Z轴的零点落在“圆1”的圆心上。建立PCS的步骤如下:

(1)采集特征元素——手动测量柱体1、平面1、平面2、圆1、圆2。

(2)找正——在PC-DMIS菜单条中选“插入——坐标系——新建”打开建立坐标系功能对话框。在特征元素列表中选“柱体1”,然后选择第一个坐标轴为X正,点击“找正”按钮,确定第一个轴向——X正,为柱体1的轴线方向。

(3)旋转——在确定第二个轴向时,是围绕着已确定的第一个轴进行旋转。在特征元素列表中选“圆1”、“圆2”,然后选“围绕X正”“旋转到Y正”,点“旋转”。确定第二个轴向——Y正,为“圆1”与“圆2”圆心连线的位置。

(4)平移——在特征元素列表中选“圆1”,在原点处选中“X、Z”,点击“原点”按钮,X、Z的零点平移到“圆1”圆心处;然后选择“平面1”,去掉X、Z选勾,选中“Y”,点击“原点”,Y轴的零点平移到“平面1”上。

(5)点击“确定”,则完成了建立一个零件坐标系的过程。

4.特征元素测量

本实验采用手动模式测量,测量的元素类型有平面、圆和圆柱,其中,有4个平面、2个圆和7个柱体需要手动测量。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元素类型的测量方法。

(1)测量一个平面

单击工具条上的测量平面图标,手持操纵盒,移动测头,在零件平面上手动采4个测点,当完成采点后,按手操盒上的START键或键盘上的END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用特征标识和三角形表示测量的平面,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平面的相关信息。

(2)测量一个圆

先要选择合适的工作平面,单击工具条上的测量圆图标,手持操纵盒,将测头移到需测圆的中心,在弧长近似相等的圆周上采4个测点。在采完最后一个测点,按START键或键盘上的END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中显示特征标识和被测圆,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圆的相关信息。

(3)测量一个圆柱

测量方法与测量圆类似,只是至少测量两层圆。圆柱轴线方向由起始层圆的圆心指向终止层圆的圆心。单击工具条上的测量圆柱图标,手持操纵盒,将测头移动到需测圆柱的起始层圆的中心,在弧长近似相等的圆周上采4个测点。然后将测头移动到需测圆柱的终止层圆的中心,在弧长近似相等的圆周上采4个测点。在采完最后一个测点后,按START键或键盘上的END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中显示特征标识和被测圆柱,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圆柱的相关信息。

5.特征元素计算和评价

对特征元素进行评价时,我们需要考虑是形状公差还是位置公差。若是形状公差,则不需要基准;若是位置公差,则需要基准。我们先介绍基准的定义。5.1基准的定义

(1)创建单一基准

单击菜单条上“插入——尺寸——基准定义”,PC-DMIS会显示基准定义对话框,从特征列表中选择一个特征与该基准字母相搭配,然后点击“创建”。选择的特征会在特征列单中出现,后面括号里有基准字母。

(2)指定复合基准

在尺寸标注中,使用“A-B”的格式显示复合基准。这表明,指定的基准会一起使用,就像单一基准一样。

在本实验中,需要评价的几何公差有平行度、同心度、垂直度、位置度、同轴度和对称度,下面仅对位置度、垂直度和对称度的评价作详细介绍,其他几何公差的评价可以参考它们的评价。

5.2位置公差的评价

(1)评价位置度

①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尺寸——位置度”,打开“位置度”对话框。

②选择要评价的元素。

③单击特征列表框编辑器中的(基准)选择所需的基准。

④单击特征列表框编辑器中的(实体条件),选择要评价的特征元素、基准元素的相应实体条件。

⑤在“公差”中输入每一项的正负公差。

⑥点击“创建”,完成评价。

(2)评价垂直度

①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尺寸——垂直度”,打开“垂直度”对话框。

②选择要评价的元素。

③单击特征列表框编辑器中的(基准)选择所需的基准。

④在“公差”中输入公差。

⑤点击“创建”,完成评价。

(3)评价对称度

①测量平面1、平面2。

②构造平面1、平面2的中分面,得到基准平面A。

③在被测平面1上依次测量4个矢量点“点1”“点2”“点3”“点4”。

④在被测平面2上依次测量4个矢量点“点5”“点6”“点7”“点8”。

⑤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特征——构造——特征组”,打开“构造特征组”对话框。

⑥按照顺序选择“点1”“点5”、“点2”“点6”、“点3”“点7”、“点4”“点8”,注意:在选择时要按交替顺序进行,即选被测平面1上一点再选被测平面2上一点。

⑦点击“创建”,得到特征组“SCN2”,关闭“构造特征组”对话框。

⑧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尺寸——对称度”,打开“对称度”对话框。

⑨在此对话框中选择要评价的元素:SCN2。

⑩选择基准元素:平面A,点击“创建”,即可得到所要评价的对称度。6. 数据报表输出

每个特征的测量结果经过评价后可按公差要求输出测量报告。生成测量报告

的步骤如下所示:

(1)点击“编辑——参数设置——编辑窗口布局”,打开设置对话框。

(2)选择需要显示的选项:显示注释、显示尺寸评价、显示页眉/页脚,设置完成后按“确定”关闭对话框。

(3)在菜单栏中选“报告窗口”,弹出报告窗口,显示检测报告。

(4)在主菜单中选“文件——打印——报告窗口打印设置”,设置“将报告输出到”文件,设置完后按“确定”。

(5)选择“文件——打印——报告窗口打印”,检测报告就会存储到指定的位置。

四、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特征报表数据)

2.数据分析

表1

由表1可知,柱体4、圆1与圆2、柱体6和柱体7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其相应的形位公差满足设计要求,而柱体2、柱体5、柱体3和扫描1的差值小于0,其相应的形位公差不满足设计要求。

五、实验评价及建议

通过本次试验,我了解了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功能,同时,还学习了PC-DIMS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我了解了测头的定义与校验,了解了手动测量与自动测量,学会了如何建立零件坐标系,学会了如何评价零件的尺寸以及形位公差。

当然,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我还需要继续学习,进一步了解三坐标测量机更多的相关知识,加深对三坐标测量机的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实验设备的限制,同一组同学共用一台设备,必然会造成同学们学习的困难,但是收获还是有的,这并不妨碍同学们对三坐标测量机的学习。

六、查找两篇有关三坐标方面的论文资料(附上期刊名、期刊号、作者、论文摘要)

1.基于三坐标测量机自适应测量的自由曲面逆向

【期刊名】机械工程学报

【期号】第15期

【作者】何雪明,孔丽娟,何俊飞,武美萍,张荣,纪小刚

【摘要】自由曲面的精确测量和重构是决定具有自由曲面特征的零部件复现精度的重要因素,传统逆向中测量与重构是相互独立又不能有效评估的。为提高自由曲面测量速度和重构精度,基于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提出自适应测量的曲面重构方法。测量过程中,通过不断拟合样件上已测点,预算待测点及其测量矢量,指导CMM自动采集曲面上数据。由点云拟合自由曲面模型后,检验拟合模型上点与样件上相应点的误差;若误差偏大,则在测量点云中加入检测点后重新拟合曲面,进一步检测重拟合实体模型直至满足精度要求,得到精准数据点和精致的自由曲面模型。辅以计算机图形可视化实例验证本法,测量精度及其重构精度可达μm级,具有自由曲面特征的零部件整个逆向周期呈数量级下降,算法鲁棒性强。

2.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接触扫描探头稳定性分析

【期刊名】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期号】第2期

【作者】李瑞君,范光照,钱剑钊,黄强先,龚伟,苗晋伟

【摘要】对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CMM)高精度扫描探头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该扫描探头由带有球头的光纤探针、悬浮机构、二维角度传感器和微型迈克尔逊干涉仪4部分组成。光纤探针和悬浮片固定在一起,当光纤探针的球头受到触碰时,会带动悬浮机构的悬线发生形变,进而导致贴在悬浮片上的平面反射镜倾斜或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前者由二维角度传感器进行感测,后者由微型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感测。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影响探头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探头中机械结构和部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要远远大于探头中光电器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只要将探头放到一个恒温箱中,待恒温箱温度稳定4h再开始测量,探头即可达到1nm的分辨力和30nm的测量标准差。

电气检测技术试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气测试技术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刘恒学生学号50504 指导教师王洪辉实验地点逸夫楼6C801 实验成绩 二O—四年十二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 A4 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 A4 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左右,页 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 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 4 号宋体);关 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 3-5 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 4 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XX (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行) XXXXX小三号黑体XXXXX(段前、段后行) 1.1.1 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GB/T 7714-2005)》。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 一单臂电桥 (910 型 998B 型) 1.1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2) 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3) 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4) 熟悉传感器常用参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单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 传感元 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 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 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 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 R1、R2 R3 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 2迟;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对工作,且 R R1=R2=R3=R4=R, R 仆 R 。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所需单元及部件: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双平衡梁、测微头、一片应变片、 F/V 表、主、副电源。 旋转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 2V 档,F/V 表打到2V 档,差动放大增益最大。 实验步骤 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试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 应变片为棕色衬 底箔式结 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 测 微头在双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地短接。将差动放大 器的输 出端与F/V 表的输入插口 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 最大位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 F/V 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 R1/R1、差动状态工作,则有

三坐标测量实验报告

三坐标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指导老师:XXX 专业:XXXX 2012年11月

一、快速综合检测 利用直接测量法测量给定的被测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系统组成和功能; 2、熟悉WTUTOR测量软件; 3、掌握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4、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零件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根据被测件的特点以及所需测量的几何元素确定测量方案:包括所需的测头数及其标定、零件坐标系的建立等。 2、测量各几何要素,以文件方式输出测量结果。 3、根据测量数据,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 4、整理实验过程,编写实验技术报告。 三、实验方案设计: 1、分析被测件的特点和需要测量的几何特征,确定零件装夹方案:被测件的外观形状是长方体, 需要测量的几何特征是位于该长方体上的通孔、阶梯圆柱孔、小孔、阶梯平面和一槽,由于该零件质量较大,故无需装夹,只需平放于测量工作台面上即可。 2、确定工件坐标系:选择零件上通孔所在的直线为Y轴,相对较平整的平面作为XZ 平面,该平面与Y轴交点作为坐标原点,选择与Y轴平行的一个面的法线方向作为X轴。 3、根据被测几何元素,确定测头(1)A:0°,B:0°;(2)A:90°,B:90°; (3)A:90°,B:180°;(4)A:90°,B:-90°;(5)A:90°,B:0°; 4、根据被测参数确定被测元素、关系计算、形位测量等。选择测头在适当的工件坐标系下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存储到指定文件中。 四、实验步骤: 1、启动机器: 由于三坐标测量系统是一个多机器的复杂系统,所以要注意各机器的开启顺序。首

微弱信号检测 课程设计

LDO 低输出噪声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1 LDO 的典型结构 LDO 的典型结构如下图所示,虚线框内为LDO 芯片内部电路,它是一个闭环系统,由误差放大器(Error amplifier)、调整管(Pass device)、反馈电阻网络(Feedback resistor network)组成,其闭环增益是: OUT REF V Acloseloop V = (1) 此外,带隙基准电压源 ( Bandgap reference)为误差放大器提供参考电压。 LDO 的工作原理是:反馈电阻网络对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后得到反馈电压,该电压输入到误差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误差放大器放大参考电压和反馈电压之间的差值, 其输出直接驱动调整管,通过控制调整管的导通状态来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例如,当反馈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误差放大器输出电压下降,控制调整管产生更大的电流使得输出电压上升。当误差放大器增益足够大时,输出电压可以表示为: R1(1+)R2 OUT REF V V = (2) 所谓基准电压源就是能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度基准量的电源,这种基准源与电源、工艺参数和温度的关系很小,其原理是利用PN 结电压的负温度系数和不同电流密度下两个PN 结电压差的正温度系数电压相互补偿,而使输出电压达到很低的温度漂移。传统基准电压源是基 于晶体管或齐纳稳压管的原理而制成的,其αT =10-3/℃~10-4/℃,无法满足现代电子测量之 需要。20世纪70年代初,维德拉(Widlar)首先提出能带间隙基准电压源的概念,简称带隙(Bandgap)电压。所谓能带间隙是指硅半导体材料在0K 温度下的带隙电压,其数值约为 1.205V ,用U go 表示。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阻压降的正温漂去补偿晶体管发射结正向压降的负温漂,从而实现了零温漂。由于未采用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下的稳压管,因而噪声电压极低。带隙基准电压源的简化电路如下图所示。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检测技术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第一次实验(一、三、五)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XXXXXX学号: XXXXXXXX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年月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4V电源、万 用表、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 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上面的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对应为模块面板上的R1、R3,下面的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压缩,对应为模块面板上的R2、R4。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2-2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图2-3 单臂电桥工作原理

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1-2所示R5、R6、R7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 E为电桥电源电压,式1-1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图1-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 2、R 3、 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从主控台接入±15V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 端Ui短接,输出端Uo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档),调节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0V。Rw4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关闭主控台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电阻(如R1)接入电桥与R5、R6、R7构成一个单 臂直流电桥,见图1-2,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直流电源±4V(从主控台接入),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节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4、在应变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调节Rw3,改变差动放大器的增益,使数显电 压表显示2mV,读取数显表数值,保持Rw3不变,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计下实验结果,填入下表1-1,关闭电源。 五、实验数据处理: 利用matlab拟合出的曲线如下:

实验报告封面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河南城建学院 土木工程与材料工程系建材实验 序言 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成果,是对实验资料的总结,因此应按照要求(具体见实验规则)及时认真地书写。 本报告册中带*的项目专科生不作要求。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项目主要包括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误差过大时才书写)、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等内容。主义论据要清晰明了,没有问题则不要勉强。 附: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建材实验室 2010年11月 目录 1、材料密度试验…………………………………………… (1) 2、材料表观密度试验…………………………………… (4)

3、材料堆积密度试 验 (7) 4、水泥细度试验…………………………………………… (10) 5、砂的筛分析试验………………………………………… (13) 6、混凝土拌合物试验……………………………………… (17) 7、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1) 8、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24) 9、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27) 10、水泥胶砂试件成型试验………………………………… (30) 1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32) 12、沥青试样制备试验………………………………………

(36) 13、沥青针入度试验………………………………………… (38) 14、沥青延度试验…………………………………………… (41) 15、沥青软化试验…………………………………………… (44) 16、钢筋试验………………………………………………… (47) 17、新拌筑砂浆试验………………………………………… (52) 18、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55) 19、普通粘土砖试验………………………………………… (59) 20、水泥净浆的SEM实验(设计 性)…………………………… 21、水泥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设计 性)…………………………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概述

1213225 王聪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概述 在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经常会遇到需要检测毫微伏量级信号的问题, 比如测定地震的波形和波速、材料分析时测量荧光光强、卫星信号的接收、红外探测以及电信号测量等, 这些问题都归结为噪声中微弱信号的检测。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遥感和材料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是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和物理学的方法, 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研究被测信号的特点和相关性, 检测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微弱信号检测的宗旨是研究如何从强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 任务是研究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 从而将其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当中。微弱信号检测的不同方法 ( 1) 生物芯片扫描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微弱信号检测是生物芯片扫描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物芯片技术前进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特别是在高精度快速扫描中, 其检测灵敏度及响应速度对整个扫描仪的性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生物芯片制造技术的蓬勃发展, 与之相应的信号检测方法也迅速发展起来。根据生物芯片相对激光器及探测器是否移动来对生物芯片进行扫读, 有扫描检测和固定检测之分。扫描检测法是将激光器及共聚焦显微镜固定, 生物芯片置于承片台上并随着承片台在X 方向正反线扫描和r 方向步进向前运动, 通过光电倍增管检测激发荧光并收集数据对芯片进行分析。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扫描仪就是这种检测方法的典型应用, 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高, 缺点是扫描时间较长。 固定检测法是将激光器及探测器固定, 激光束从生物芯片侧向照射, 以此解决固定检测系统的荧光激发问题, 激发所有电泳荧光染料通道, 由CCD捕获荧光信号并成像, 从而完成对生物芯片的扫读。CCD 生物芯片扫描仪即由此原理制成。这种方法制成的扫描仪由于其可移动, 部件少, 可大大减少仪器生产中的失误, 使仪器坚固耐用; 但缺点是分辨率及灵敏度较低。根据生物芯片所使用的标记物不同, 相应的信号检测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生物素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等。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由于会损害研究者身体, 所以这种方法基本已被淘汰; 生物素标记样品分子则多用在尼龙膜作载体的生物芯片上, 因为在尼龙膜上荧光标记信号的信噪比较低, 用生物素标记可提高杂交信号的信噪比。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荧光标记物, 相应的检测方法也最多、最成熟, 主要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CD 相机、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及光纤传感器等。 ( 2) 锁相放大器微弱信号检测 常规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根据信号本身的特点不同, 一般有三条途径: 一是降低传感器与放大器的固有噪声, 尽量提高其信噪比; 二是研制适合微弱检测原理并能满足特殊需要的器件( 如锁相放大器) ;三是利用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通过各种手段提取信号, 锁相放大器由于具有中心频率稳定, 通频带窄,品质因数高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模拟锁相放大器虽然速度快, 但是参数稳定性和灵活性差, 而且在与微处理器通信时需要转换电路; 传统数字锁相放大器一般使用高速APDC 对信号进行高速采样, 然后使用比较复杂的算法进行锁相运算, 这对微处理器的速度要求很高。现在提出的新型锁相检测电路是模拟和数字处理方法的有机结合, 这种电路将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相乘的结果通过高精度型APDC 采样,

化工产品分析检测技术实验报告_图文.

前言 仪器分析是一种科学实验的手段,利用它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仪器分析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包括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谱图解析,实验结果的表述及问题分析,掌握仪器的原理、结构、各主要部件的功能及操作技能,了解各种仪器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科学实践能力。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仪器分析的方法。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并进行了实验操作,下面介绍一下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测浓度。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光谱仪器的产生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这一年澳大利亚的瓦尔什(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Hilger, Varian Techtron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0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了一步。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三坐标实验报告

研究生实验报告项目名称:三坐标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专业: 2013年11月15日

一、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室的三坐标测量仪和待测模型确定测量方案; 2. 与几何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3.对模型的几何要素尺寸和误差进行检测; 4.最终绘出模型的三维视图并出图; 二、实验设备 MISTRAL070705三坐标测量机,带有PC-DMIS软件的PC,电源,空压机,冷干机,空气过滤器。 三、实验方案 1.确定零件的具体结构: ①确定各几何元素所需测出的参数 测量零件的大致轮廓为方形,主要几何元素为平面、圆柱、圆柱孔和阶梯孔。因此可以选择测量件的三个垂直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需要测量的主要位置误差元素为同轴度。 ②测头标定 测量元素包括垂直方向的圆柱及水平方向的圆柱,因此需要标定垂直方向与水平面四个方向。 ③根据零件确定测量基准 选定模型的1,2,3面为坐标系的三个基准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并以1,2,3面作为测量基准, 2.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面1的法线方向为X轴方向,面2的法线为Y轴方向,选定方形轮廓上平面一角为原点,并根据X轴、Y轴确定Z轴方向。如下图 图1 坐标系的确定

3.测量方案 调用自动测量程序,给定步长,根据平面的高度差,给定适合的补偿参数,然后测量面上选定的一定范围内的一系列坐标,通过与数据模型进行比较,判断相似度。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开机 首先打开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排水阀排水,然后依次开启空压机、冷干机和测量机气源,检查气压是否在0.4~0.5Mpa范围之内,如果不在此范围内则可通过气源调节阀调节。再依次接通交流稳压电源、UPS电源、控制系统电源和计算机电源,启动PC-DMIS测量程序,屏幕出现如图2初始页面 图2 PC-DMIS初始界面 图3 打开测量零件程序窗口

基于DSP的微弱信号检测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DSP的微弱信号检测采集系统设计 通常所用的数据采集系统,其采样对象都为大信号,即有用信号幅值大于噪声信号。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采集的信号很微弱,其幅值只有几个μV,并且淹没在大量的随机噪声中。此种情况下,一般的采集系统和测量方法无法检测该信号。本采集系统硬件电路针对微弱小信号,优化设计前端调理电路,利用测量放大器有效抑制共模信号(包括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保证采集数据的精度要求。针对被背景噪声覆盖的微弱小信号特性,采用简单的时域信号的取样积累平均方法,有利于减少算法实现难度。 DSP芯片因其具有哈佛结构、流水线操作、专用的硬件乘法器、特殊的DSP指令、快速的指令周期等特点,使其适合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本系统采用TI公司的TMS320C542作为处理器,通过外部中断读取ADC数据,并实现取样累加平均算法。 1. 取样积累平均理论 微弱信号检测(Weak Signal Detection)是研究从微弱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通过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利用被测信号的特点和相干性,检测被背景噪声覆盖的有用信号。常用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有频域信号的相干检测、时域信号的积累平均、离散信号的计数技术、并行检测方法。其中时域信号积累平均是常用的一种小信号检测方法。 取样是一种频率压缩技术,将一个高重复频率信号通过逐点取样将随时间变化的模拟量,转变成对时间变化的离散量的集合,从而可以测量低频信号的幅值、相位或波形。时域信号的取样积累方法是在信号周期内将时间分成若干间隔,在这些时间间隔内对信号进行多次测量累加。时间间隔的大小取决于要求恢复信号的精度。某一点的取样值都是信号和噪声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掌握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 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构成直流电桥,利用应变式传感器实现重量的测量。 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每只约20g)、数显表、±15V电源数、±4V电源、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左上方的R1、R 2、R 3、R4标志端。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约为50Ω左右。 图1-1 应变片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 (1)接入模板电源±15V,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增益调节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到大致中间位置;(2)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V o1输出端与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完毕后关闭主控台电源。 3、参考图1-2接入传感器,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它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在模块内已连接好),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主控台到应变式传感器模块上的±5V、±15V电压值是否稳定?若电压波动值大于10mV,应反复拔插相应的电源连接线,直至电压稳定,不再波动为止,然后粗调节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在传感器托盘上放置1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显示值,依次增加砝码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数值,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1-1。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 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r C V ε≈ 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ns (光速), r 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探测频率不但是制约探测深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探测的分辨率;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探测的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越高。高频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其衰减的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造成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的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根据目标体的探测深度选用合理的探测频率。 附图(不少于6张图片)

(完整word版)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实验报告

专业及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二:三坐标测量机检测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三坐标测量机的检测过程,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掌握三坐标测量机的日常操作过程。 二、实验设备:西安爱德华MQ686三坐标测量仪及其辅助设备。 设备简介:机械整体结构采用刚性结构好、质量轻的全封闭框架移动桥式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承载能力大、运动性能好。 固定优质花岗岩工作台:具有承载能力强、装卸空间宽阔、便捷的功能。 Y向导轨:采用燕尾式,定位精度高,稳定性能好。 三轴采用优质花岗岩,热膨胀系数小,三轴具有相同的温度特性,因而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抗实效变形能力,刚性好、动态几何误差变形小。 三轴均采用自洁式预载荷高精度空气轴承组成的静压气浮式导轨,轴承跨距大,抗角摆能力强,阻力小、无磨损、运动更平稳。 横梁采用精密斜梁设计技术(已获专利),重量轻、重心低、刚性强,动态误差小,确保了机器的稳定。 Z轴采用气缸平衡装置,极大的提高了Z轴的定位精度及稳定性。控制系统采用德国知名的SB专用三坐标数控系统,具有国际先进的上下位机式的双计算机系统,从而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了维护成本。 三、实验原理: 三坐标测量机:由三个运动导轨,按笛卡尔坐标系组成的具有测量功能的测量仪器,称为三坐标测量机,并且由计算机来分析处理数据(也可由计算机控制,实现全自动测量),是一种复杂程度很高的计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高效、新颖的精密测量仪器。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仪器制造、电子工业、航空工业 等各领域。 分类: 按其精度分为两大类: 计量型:(UMM)1.5 μm+2L/1000 一般放在有恒温条件的计量室内, 用于精密测量分辨率为0.5μm,1或2μm,也有达0.2μm的; 生产型:(CMM)一般放在生产车间,用于生产过程的检测,并可进行末道工序的精加工,分辨率为5μm或10μm,小型生产测量机也有1μm或2μm的。 按结构分为:悬臂式、龙门式、桥式、铣床式 按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式、自控式

微弱信号检测

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弱信号检测电路 专业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___年级: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 学号: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 摘要:本系统是基于锁相放大器的微弱信号检测装置,用来检测在强噪声背景下,识别出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并将其放大。该系统由加法器、纯电阻分压网络、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组成。其中加法器和纯电阻分压网络生成微小信号,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完成微小信号的检测。本系统是以相敏检波器为核心,将参考信号经过移相器后,接着通过比较器产生方波去驱动开关乘法器CD4066,最后通过低通滤波器输出直流信号检测出微弱信号。经最终的测试,本系统能较好地完成微小信号的检测。 关键词:微弱信号检测锁相放大器相敏检测强噪声

1系统设计 1.1设计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套微弱信号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整个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正弦波信号源可以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来代替。噪声源采用给定的标准噪声(wav文件)来产生,通过PC 机的音频播放器或MP3播放噪声文件,从音频输出端口获得噪声源,噪声幅度通过调节播放器的音量来进行控制。图中A、B、C、D和E分别为五个测试端点。 图1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示意 (1)基本要求 ①噪声源输出V N的均方根电压值固定为1V±0.1V;加法器的输出V C =V S+V N,带宽大于1MHz;纯电阻分压网络的衰减系数不低于100。 ②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阻抗R i≥1 MΩ。 ③当输入正弦波信号V S 的频率为1 kHz、幅度峰峰值在200mV ~ 2V范围内时,检测并显示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要求误差不超过5%。 (2)发挥部分 ①当输入正弦波信号V S 的幅度峰峰值在20mV ~ 2V范围内时,检测并显示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要求误差不超过5%。 ②扩展被测信号V S的频率范围,当信号的频率在500Hz ~ 2kHz范围内,检测并显示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要求误差不超过5%。 ③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使检测误差不超过2%。 ④其它(例如,进一步降低V S 的幅度等)。

一般检查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一般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检测技术实验》 实验名称:院(系):姓名:实验室:同组人员:评定成绩: 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一、三、五)自动化专业:自动化xxxxxx 学号:xxxxxxxx实验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审阅教师: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4V电源、万 用表、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 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

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上面的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对应为模块面板上的R1、R3,下面的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压缩,对应为模块面板上的R2、R4。 图2-1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2-2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接线示意图 图2-3单臂电桥工作原理 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1-2所示R5、R6、R7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e为电桥电源电压,式1-1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图1-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 2、R 3、 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 2、从主控台接入±15V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 端ui短接,输出端uo2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档),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名称 (2) 二试验设备 (2) 三实验目的 (2) 四实验内容及工作原理 (2) (一)kinect for windows (2) (二)手持式自定位三维激光扫描仪 (3) (三)柔性三坐标测量仪 (9) (四)双面结构光 (10) 总结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6)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对kinect for windows、三维激光扫描仪、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和双面结构光等设备结构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 kinect for windows、三维激光扫描仪、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双面结构光。 三、实验目的 让同学们对机器视觉平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及机器视觉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实现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以便于进行二次开发。其次,深化同学们对机器视觉系统的认识,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以便于同学们后续的学习。 四、实验内容及工作原理 (一)kinect for windows 1.Kinect简介 Kinectfor Xbox 360,简称Kinect,是由微软开发,应用于Xbox 360 主机的周边设备。它让玩家不需要手持或踩踏控制器,而是使用语音指令或手势来操作Xbox360 的系统界面。它也能捕捉玩家全身上下的动作,用身体来进行游戏,带给玩家“免控制器的游戏与娱乐体验”。2012年2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面向Windows系统的Kinect版本“Kinect for Windows”。 2.硬件组成 Kinect有三个镜头[1],如图1-1所示。中间的镜头是RGB 彩色摄影机,用来采集彩色图像。左右两边镜头则分别为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CMOS 摄影机所构成的3D结构光深度感应器,用来采集深度数据(场景中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彩色摄像头最大支持1280*960分辨率成像,红外摄像头最大支持640*480成像。Kinect还搭配了追焦技术,底座马达会随着对焦物体移动跟着转动。Kinect也内建阵列式麦克风,由四个麦克风同时收音,比对后消除杂音,并通过其采集声音进行语音识别和声源定位[2][3]。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练习思考题DOC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练习题 1、证明下列式子: (1)R xx(τ)=R xx(-τ) (2)∣ R xx(τ)∣≤R xx(0) (3)R xy(-τ)=R yx(τ) (4)| R xy(τ)|≤[R xx(0)R yy(0)] 2、设x(t)是雷达的发射信号,遇目标后返回接收机的微弱信号是αx(t-τo),其中α?1,τo是信号返回的时间。但实际接收机接收的全信号为y(t)= αx(t-τo)+n(t)。 (1)若x(t)和y(t)是联合平稳随机过程,求Rxy(τ); (2)在(1)条件下,假设噪声分量n(t)的均值为零且与x(t)独立,求Rxy(τ)。 3、已知某一放大器的噪声模型如图所示,工作频率f o=10KHz,其中E n=1μV,I n=2nA,γ=0,源通过电容C与之耦合。请问:(1)作为低噪声放大器,对源有何要求?(2)为达到低噪声目的,C为多少? 4、如图所示,其中F1=2dB,K p1=12dB,F2=6dB,K p2=10dB,且K p1、K p2与频率无关,B=3KHz,工作在To=290K,求总噪声系数和总输出噪声功率。 5、已知某一LIA的FS=10nV,满刻度指示为1V,每小时的直流输出电平漂移为5?10-4FS;对白噪声信号和不相干信号的过载电平分别为100FS和1000FS。若不考虑前置BPF的作用,分别求在对上述两种信号情况下的Ds、Do和Di。 6、下图是差分放大器的噪声等效模型,试分析总的输出噪声功率。

7、下图是结型场效应管的噪声等效电路,试分析它的En-In模型。 8、R1和R2为导线电阻,R s为信号源内阻,R G为地线电阻,R i为放大器输入电阻,试分析干扰电压u G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的噪声。 9、如图所示窄带测试系统,工作频率f o=10KHz,放大器噪声模型中的E n=μV,I n=2nA,γ=0,源阻抗中R s=50Ω,C s=5μF。请设法进行噪声匹配。(有多种答案) 10、如图所示为电子开关形式的PSD,当后接RC低通滤波器时,构成了锁定放大器的相关器。K为电子开关,由参考通道输出Vr的方波脉冲控制:若Vr正半周时,K接向A;若Vr 负半周时,K接向B。请说明其相敏检波的工作原理,并画出下列图(b)、(c)和(d)所示的已知Vs和Vr波形条件下的Vo和V d的波形图。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机械楼5楼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传感器第一次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 放大器输出调零。 3. 电桥调零。 4.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由matlab 拟合结果得到,其相关系数为0.9998,拟合度很好,说明输出电压与应变计上的质量是线性关系,且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系统灵敏度S = ΔU ΔW =0.0535V/Kg (即直线斜率),非线性误差= Δm yFS = 0.08 10.7 ×100%= 0.75% 五、思考题 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1)负(受压)应变片;因为应变片受压,所以应该选则(2)负(受压)应变片。 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基本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 3o U EK ε=。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都得到了改善。 三、实验器材 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050 100150200 x y

第四章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第四章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4.1 被动信号检测 被动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系统,它已广泛应用于水下引信信号检测及 其它工业领域。在被动信号检测中,常用的时域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宽带检测、②相干检测、③频率随机分布正弦信号的检测技术、④时域同步平均检测与波形恢复技术、⑤相关技术等等;而在频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FFT 算法的谱分析技术。 4.1.1宽带检测 在有些应用场合,干扰噪声和输入信号都是一有限长的限带零均值的高 斯分布随机过程,在此情况下一般使用宽带检测技术。 4.1.1.1最佳宽带检测器 最佳宽带检测器的结构框图如下: 图4.1 在高斯噪声中检测高斯信号的最佳系统结构 图 4.1中)(ωS 是信号的功率谱密度,()ωN 是干扰噪声的功率谱密度。而 2/12/12/1)]()()[()()(ωωωωωS N N S H +=表示预选滤波的频率响应。 当信号和噪声都是限带高斯分布白噪声时,信号和噪声的差别是信号和 噪声的功率级不同,)(ωH 为常值,最佳检测器是一个平均功率检测器。从理论上说无论噪声多强,信号多弱,只要他们是平稳的,且他们的方差可准确求出来,那么总可通过比较N 和N+S,发现信号。如果过程)(t r 是各态遍历的,那么方差可通过下式计算出来。 ?-≈=t T t r dt t r T t r E )(1)]([222 σ (4.1.1) 不难看出,由于截取的样本时间是滑动的,从而图 4.1可简化为平方积分系统。由于截断T 不是无限长的,所以输出)(t Z 并不等于2r σ,而是随t 在2r σ的均

值附近起伏。对于限带白谱:起伏的存在将掩盖信号加噪声(H 1)与噪声(H 0) 的差别。所以系统的信噪比计算公式如下: )()]()([)/(202 012Z Z E Z E N S σ-= (4.1.2) 在各态遍历条件下,T 越长系统的最佳性越好。 当信号和噪声的功率谱不是白谱时,可利用的信息不仅有能量差异,而且还有谱形状的差异。此时的预选滤波器的传输函数)(ωH 的幅度特性如下: 2/12/12/1)]()()[()()(ωωωωωS N N S H += (4.1.3) 在小输入信噪比情况下: ) ()()(1)()()(2/12/12/12/1ωωωωωωN S N N S H =≈ (4.1.4) 式(4.1.4)所描述的滤波器称为厄卡特滤波器。若假设信号和噪声有相同的谱形状,则: ) (1)(2/1ωωN H = (4.1.5) 上式所描述的是一个白化滤波器,信号和噪声通过后一律变成白噪声。非白谱小信号情况下,其)(ωH 相当于一个白化滤波器和一个匹配滤波器的级联。当信号与噪声有相同形状功率谱时,匹配网络的频率传输函数等于常数,厄卡特滤波器退化为一个白化滤波器,此时虽然不能提高系统输出端的信噪比,但却通过改善噪声谱的形状(白化)提高了系统的等效噪声谱宽。 4.1.1.2实用宽带检测器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信号和噪声的功率谱很难知道,因此预选滤波器一 般没有白化和对信号进行匹配的能力,因此它对系统的输出信噪比影响很小。在实用的宽带检测系统中,主要研究的是宽带能量检测器,对这种接收机一般以系统的输出信噪比的大小或系统处理增益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指标。宽带能量检测器在判决检测前都相应有一个等效积分器,为使讨论具有一般性,可将积分器理解为一个低通滤波器,积分器的传输函数记为H(w),输入端Y 处与输出端Z 处的信噪比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20201Y Y E Y E N S Y σ-= (4.1.6) ) ()]()([)/(20201Z Z E Z E N S Z σ-= (4.1.7) 它们和系统参数的关系如下:

中科大实验报告封面

中科大实验报告封面 篇一:中科大地图导航(实验报告) 中科大地图导航 一,科大西区地图的构建与表示: (1)、物理地图的抽象表达 地图选择:科大西区地图 节点数:12 边数:15 地点信息:地点名,时间,简介,街道名,街道长度(权值) 注释:该图为对科大地图抽象的结果。 1 / 11 各顶点信息(地点信息和边信息严格按原地图制作,故直接见地图): 1 :北门2:圆盘岔路口 3:东路岔路口 4:核科学院 5:生命科学院 6:西区学生活动中心 7:校车站 8:电三楼9:火灾重点实验室 10:南环路岔路口11:国家同步实验室。(计算机中表示顶点号要减去1) (2)、地图信息的计算机信息表达 图文件节点代码(采用邻接表方式存储): 图信息定义于“节点定义.h”中,用于底层数据类型支持,其中重载了图的输入输出运算符,图中的节点和边的比

较与赋值运算符等。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struct InfoType //边信息 { int length; char* name; }InfoType; typedef struct VertexType//地点信息 { char* name; char* time; char* scribe; VertexType& operator =(VertexType& b); }VertexType; typedef struct ArcNode //边 { int adjvex; *nextarc; 2 / 11 ArcNode InfoType *info; ArcNode& operator =(ArcNode& b);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图的邻接表 { VertexType* data; ArcNode *firstarc; VNode& operator=(VNode& a);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