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构成艺术(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构成史)

构成艺术(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构成史)

构成艺术(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构成史)
构成艺术(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构成史)

——综合构成Comprehensive Formation

1.关于构成

Formation

1.1含义

是形状、色彩、材料等形式化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创造性的分解组合。

1.2目的

研究在艺术设计中,怎样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态之间的联系,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其规律构成设计所需要的新形态,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最终目的是寻求结构的形式美。

1.3造型中的美

是在变化和统一的矛盾中寻求“既不单调又不混乱的某种紧张而调和的世界”。

1.4形式结构美(形式美法则)

⑴变化与统一:①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上产生新的状况,体现事物个性上的千差万别;②统一是指部分连成整体,体现事物共性和整体联系。主要形式有形象与特征的统一,色彩与明暗的统一和方向的统一。

⑵对称与均衡:①对称是指构成要素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和渐变对称;②均衡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组合成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画面,是视觉上的均衡,而非力学上的平衡。

⑶对比与调和:①对比是指构成元素相互比较产生强烈的对照现象;②调和是指相近的构成要素产生共同的秩序。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实体的对比与调和。

⑷节奏与韵律:①节奏是指构成要素均匀的、有规律的形态变化,节奏形式有重复、渐变、交替等;②韵律是指均匀的节律,如重复、渐变、交错、起伏、特异。

⑸比例与尺度:①比例是指构成元素之间的数量比关系,如黄金比例;②尺度是指对构成元素之间的比较而获得的标准。

1.5纯粹形态

⑴含义:只有表象,只能被视觉清晰和直接的把握的事物。

⑵创造过程的三种方式:①模仿的心理依据是人们对空间的信赖;②变形的心理依据是人们对空间的不满足感;③构成的心理依据是人对空间的恐惧,为消除某种困惑和苦恼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法则来获得该现象,并从表现中得到安定的喜悦。

1.6观察方法

⑴把每个要素看成形状和意义的标记,培养敏锐程度;

⑵多种角度观察(平视、仰视、俯视);

⑶认识形态:①归纳与演绎,②构成原理分析法(把对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际的观察与分析结合),③几何分析法(将一形态概括为几何形或多个几何形的组合),④功能含义联想法,⑤形态构成联想法;

⑷观察尺度:宏观、常观、微观、特观(独创的观察尺度,间接观察、微观摄影、改变观察主体的尺度)。

1.7构成的分类

(纯粹构成是不带有功能性、社会性和地方性等因素的造型活动。)

按造型要素分为:

⑴视觉性构成空间的构成平面构成图形构成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实体构成空虚构成

时间的构成静的构成

动的构成

⑵机能性构成

1.8历史发展

⑴起源: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促使画家对外光表面进行新探索,克洛德·莫奈《日出·印象》。

⑵探索演变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具体形象像抽象形象的转化。

⑶发现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感觉性表现。

⑷开发期:20世纪3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数理性表现。

⑸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特殊造形性表现。

⑹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综合性表现。

1.9构成教育的目标

⑴开拓构思,启发独创性。

⑵培养空间感觉和直观创造判断力。①核心:探求形态本质——力象的表现。②提高方法:理性的指导,建立三种造型意识,图像意识(图形、图识和图理)、实体意识(立体的多面性、虚实性和量感)、空虚意识(空间的场性、渗透性和序列);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赏析优秀作品,大量的练习强化比较。

⑶发展表现艺术:由材料、工艺、构造启发构思。

2.平面构成

Plane Formation

2.1含义

是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在二维平面上,按形式原理的美学法则,进行创造性分解组合的造型设计基础。

2.2发展史

⑴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时间:十月革命前后;风格:采用拼贴的手法,设计的版式高低错落、字体大小参差,强调抽象的几何形构成,黑白对比,字体采用无装饰字体;代表:李西茨基,康定斯基,嘉堡,马克·夏加尔,马列维奇。

⑵荷兰“风格派”运动。时间:1917-1931;风格:绝对抽象原则,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构成来体现宇宙的和谐法则,完全蒙德里安式的纵横构成,字体采用无装饰线体,版面构成采用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矩形,没有其他装饰,显示出高度理性的抽象化特点;代表:蒙德里安。

⑶意大利未来主义运动。时间:二十世纪初;风格:违反正

规排版方式,文字作为图形元素有节奏的自由组合,打破纵

横分割布局在理性中寻找变化,极具设计的现代感;代表:

《书法语法》阿波里纳·马里理蒂。

⑷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时间:1919;风格:融合饿、荷加

以发展完善,工艺技术与艺术和谐统一,适应低层次工业化

的简约主义;代表:沃尔特·格罗培斯。

⑸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趋向和主张,而非流派。提倡

多元化设计,多种形式共存;复古怀旧追求手工感;新的重

装饰特征;绿色环保。

2.3基本形态要素

⑴点:①点的形状,规则点(圆形点、方形点)、不规则点;

②基本特性,聚集性强;③点的构成形式,等点构成、差点

构成、网点构成;④点的线化;⑤点的面化。

⑵线:①线的形状,直线(水平线舒缓沉稳、垂直线庄严肃

穆、斜线灵活刺激、几何直线形安定简洁坚固),曲线(几

何曲线理智柔和、蛇形线节奏韵律感轻松跳跃、螺旋线强烈

上升感舒缓幽默、自由曲线诗般美感热情丰富、徒手曲线无

秩序感有人情味);②基本特征,视觉导向;③线的构成形式,等线构成(秩序美)、差线构成(疏密、粗细、长短自由变化),④线的面化,⑤线的感情特征,远近感和方向性性格;

⑶面:①面的形状,几何规则形、自由不规则形;②分割、组合;③单元形的构成方式与位置关系(布尔运算:分离、接触、结合、盲迭、重迭、透迭、减缺、差迭)。

2.4骨骼分割

⑴骨骼是指决定形的构成和连接方式,空间分布和框架的编排。分为规律性骨骼、非规律性骨骼、作用性骨骼、非作用性骨骼。

⑵分割方式分为①数理型:重复型,等量型,等形型,等差比例,等比比例,黄金比例,调和数列(1、1/2、1/3、1/4、…、1/n ),斐波那契数列(1、2、3、5、8、…、p 、q 、(p+q ))。②自由型

2.5构成分类⑴重复构成:同一个单形连续的有规律的使用,基本型方向、位置、色彩可变化。

⑵近似构成:彼此之间相似但不相同,同组同类、同形异构、异形同构、异形异构、相加相减、填色变动。

⑶渐变构成:单形逐渐的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形态、大小、间隔、明暗、方向、位置、色彩的渐变。

⑷特异(变异)构成: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个别要素突出打破规律性。

⑸发射(辐射)构成:由放射中心出发做向四周辐射构成的图形,离心,向心,同心,移心,多心。

⑹打散构成(分割重组):把一个物体根据一定原则分解后重新组合的构成方式。

⑺密集(结集)构成:众多的单形在某地方密集,在其他地方疏散。

⑻对比构成:依据单形的大小、虚实、疏密、形状、空间、色彩、肌理等对比因素进行构成。

⑼空间构成:合理空间构成,矛盾空间构成。

⑽肌理构成:渲染,干擦,水染,压印,刮擦,抗水,吹色,喷洒,摄影,计算机软件制作。

⑾想象构成:通过大胆的想象,将构成元素进行夸张和变形处理并以此来组成画面的构成形式。

注:⑴—⑸为逻辑构成,⑹—⑽为意象构成,⑾为想象构成。

2.6对比原则

⑴序列对比:有秩序的形式美感。

⑵不规则对比:刺激视觉的愉悦感,格式塔心理美学。

2.7统一机制

⑴图与底统一机制的表现,如鲁宾之杯。

⑵张力和简化统一机制的表现(视觉上的简化意味着减弱非同质性刺激物的内在张力)。

2.8构图设计

⑴心理(知觉)力场平衡:外界的刺激使大脑视皮层中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相互抵消的状态时,眼睛(视觉心理感受)才能体验到平衡,要找视觉式样支撑点。

⑵“部分”构图组合原则:自由解构有相同特征的“部分”,形状相似,亮度或色彩相似,位置的相似,方向相似,运动速度的相似等。

⑶空间限定布局:封闭式布局,开放式布局,反画面限制的布局(中心内容在画面以外,使画外的空间具有实在意义),以虚拟第一人称的视觉角度构成的布局(造成观赏者的虚拟印象,引起向往)。

⑷构图结构:扩散性构图,集聚性构图。

⑸构图原理:对比,平衡,节奏,色调,背景,抽象与单纯,韵律。

2.9与音乐

⑴旋律与视觉氛围:①音乐的旋律,体现全部或主要思想,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叫做旋律。旋律将所有的音乐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②构成的视觉氛围,各种元素共同形成的一种状态,以及给人的一种整体感受。

⑵节奏与视觉次序:①音乐的节奏,是音乐的“进行”,包括了音乐中的重音、节拍和速度,是音乐的有规律的运动;②构成的视觉次序,即根据主题的需要,设计信息传递的先后顺序,引导观看者观看作品时的视觉走向,创造有次序感的信息分布。

⑶力度与视觉对比:①音乐的力度,音响的强弱程度;②构成的视觉对比,视觉元素之间的对比程度。

⑷织体与视觉肌理:①音乐的织体,是单一旋律还是多个旋律交织;②构成的视觉肌理,是单一视觉元素还是多个视觉元素交叠。

2.10与数学

⑴几何学: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运用。

⑵对称。

⑶布尔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⑷比例。

⑸分割。

2.11与心理学

⑴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组织整体,认为知觉是一个整体,由整体知觉直接产生,如“同构”、“重构”。

⑵心理场: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内所体验到的世界,就是心理生活空间,包括个体同他的心理环境(他感知到的环境)。和谐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其整体性给观众的整体印象在同意的感觉中求得应有的丰富变化。

⑶需要论:指人对生理、环境、社会的某种需求。设计应有效传达市场需求信息。

⑷无意识(潜意识):指意识不到的生理过程,精神分析派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首先都是潜意识。

3.色彩构成

Color Formation

3.1含义

是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形式原理的美学法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单元及美的色彩关系。

3.2发展史

⑴古希腊时期的色彩研究。4世纪,亚里士多德的七色论可能是最早研究色彩混合的。

⑵中世纪时期的色彩研究。13世纪,格罗塞蒂斯特写了《色彩》一书。第一次将有彩色和无彩色区别出来,所设立的黑白轴,成为所有基于等明度色相的双圆锥系统的雏形。

⑶文艺复兴时期的色彩研究。1310年有人提出红黄绿蓝四原色,以及中间色、色彩的环状排列等观点。1435年阿尔伯提采用这四原色形成色相环的雏形。1510年,达芬奇把色彩做了直线排列,首次注意到色彩的排列顺序。

⑷17世纪后的色彩研究。①1611年,芬兰的西格弗瑞德·福瑟斯认为色彩具有空间秩序,并阐述了三维色彩图表,为现代色彩系统奠定了基础。②1648年,波西米亚马库斯·马尔西第一次用棱镜做实验,看到光谱色。③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分解出太阳光谱,出版《光学》一书,详述了光的粒子理论。④1830年,莱·布朗发表了红、黄、蓝三原色学说。⑤1831年,布鲁斯发表了《颜色的三原色》,奠定了现代色彩配合的基础。⑥1856年,赫尔姆霍兹发表视觉三色学说,认为视网膜(含有感光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视锥细胞含有红绿蓝三种感色元素。⑦1874年,赫林发表心理四色学说,认为人的视觉过程会产生黑与白、红与绿、黄与蓝三对视觉元素。⑧1915年,孟赛尔创立了孟氏色彩体系孟赛尔色立体。⑨1921年,奥斯特瓦尔德创立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⑩1964年,日本创立日本色彩研究配色体系(PCCS色体系),以色彩调和为目的。

3.3色彩原理

⑴物理:①可见光(电磁波),波长在380mm—780mm之间,光的传播有直射、反射、透射、散射、折射五种方式;②光源色,照射物体的光线颜色;③物体色,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经光源色的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所呈现出来的色彩;④固有色,常光下物体给人固有的色彩印象;⑤色温,根据发光面颜色估计其实际温度的物理量,等于辐射同样光谱成分黑体的物理量。(光源越红色温越低,光源越蓝,色温越高)⑵生理:①视觉生理构造:视网膜上感光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接受反射物体的光线,在视网膜上转换成电荷,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感。②色彩生理反应:胀缩感、进退感、冷暖感、轻重感、兴奋与沉静感等。

3.4色彩分类

⑴无彩色系:黑、白及黑白相融而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只有明度,无色相、纯度。

⑵有彩色系: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都具有色相、明度、纯度。

3.5色彩属性

⑴色相(Hue):色调、波长,指色彩所呈现出的面貌。

⑵明度(Value):色彩的明暗程度。通常使用的明度标准为九级。

⑶纯度(Chroma):彩度、饱和度,色彩的纯净程度。

3.6色彩混合

⑴三原色:①色光三原色,红绿蓝;②色料三原色,品红、柠檬黄、湖蓝。

⑵加法混合:色光的混合,投光加色法(舞台照明)。

⑶减法混合:颜料的混合,叠色(水彩或彩色玻璃纸)、混色(水粉)。

⑷中性混合:①继时加色法(旋转混合);②并置加色法(空间混合),如点彩。

3.7色彩体系

⑴色相环:牛顿色相环、色立体色环、伊顿色环、韦氏色环。

⑵色立体:①孟赛尔色立体,中央轴为无彩色系从下至上为从黑至白的11个等级(0—10级),其表面为最纯色相环由10个色相(红R黄Y绿G蓝B紫P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组成,每色相又分为10个等级,逢5为正色,中心轴到表面为纯度变换。②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将无彩色轴分为8个梯级,用含白量、含黑量表示色彩,利用空间混合原理,高速旋转复制各种需要的色标。③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以色彩调和为目的,将无彩色分为5种色调,将有彩色分为12种色调。

3.8色彩对比

⑴色相对比(以24色相环为例):①邻近色相(色相差1),间隔15度以内,红与橙红等;类似色相(2—3),相隔30—60度左右,红与橙等;中差色相(4—7),间隔90度左右,红与黄等;对比色相(8—12),间隔120度左右的三色对比,品红—黄—青、橙红—黄绿—蓝等;互补色相(12),相距180度左右,红—蓝绿、黄—蓝紫等。②同一色对比,间隔15度以内;类似色对比,30度左右;邻近色对比,60—90度;对比色对比,120度;互补色对比,180度。

⑵明度对比:①低调色(0—3度),中调色(4—6),高调色(7—9);②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对比共九种。

⑶纯度对比:高彩、中彩、低彩、艳灰对比四种。

⑷冷暖对比: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对比。

⑸面积对比: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说

⑹同时对比: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并置在一起所引起的视觉变化。

⑺连续对比:在连续的时间条件下,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

3.9色彩调和

⑴类似调和:①同一调和,当有某种属性完全相同时,变化其他属性,分为单性同一调和、双性同一调和;

②近似调和,有某种属性近似,变换其他属性,分为近似明度、纯度、色相调和。

⑵秩序调和:①渐变调和;②重复调和。

⑶面积调和:每一种颜色所占比例对于色彩关系的协调关系。原色和间色的和谐色域比例为黄:橙:红:紫:蓝:绿=3:4:6:9:8:6。

⑷主色调调和:色彩形成的气氛和总的倾向性,让各种色彩唱一个“调子”,从而形成主色调。

⑸间隔调和:在对比强烈的两色间插入与各方都不发生关系的无彩色系或金银光泽色做底色或轮廓线。

⑹混色调和: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或将两种色混合后产生另一种色或在对比两色中间加入双方都能调和的另一色做中间过渡色。

3.10色彩情感

⑴情感表现: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强弱感、空间感、清洁感、情趣感、共感觉(听觉、嗅觉、味觉)。

⑵心理效应:①红色。A联想: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B色光效果: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容易引起注意、兴奋、激动、紧张、疲劳,在视网膜上成像位置最深,红色光传导热能;C混色效果:可作广泛变化,又不破坏红色特性;D配色效果:a.柠檬黄色底,深色的、被控制的;b.深粉红色底,平静和熄灭热度的;c.橙色底,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d.绿蓝色底,炽热燃烧的;e.黄绿色底,冒失的、鲁莽的、激烈的;f.黑色底,最大的、不可征服的。

②黄色。A联想:轻快、光辉、透明、辉煌、功名,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B色光效果:波长居中,光感最强,尖锐感、扩张感、缺乏深度感;C混色效果:丝毫不的触碰,易失去光度;D配色效果:a.同暗色调对比时,辉煌的、鼓舞人的;b.红色底,欣喜的、喧闹的;c.浅粉红色底,绿味、无发光力;d.橙色底,金色阳光;e.绿色底,协调;f.蓝色底,不和谐;g.红紫色底,坚硬冷静的;h.黑色底,明亮积极的;i.白色底,暗淡无光。

③蓝色。A联想:寒色,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现代感,刻板、冷漠、悲哀、恐惧,不够成熟(浅蓝),沉着、稳定(深蓝),深邃、暧昧(群青),大度、庄重(藏青),民族(靛蓝、普兰);B色光效果:比紫色光略长,穿透空气时折射角度大,辐射的直线距离短,视网膜成像的位置最浅,消极、收缩、内在,阴影感,幽暗;C混色效果:恐惧、痛苦、死亡,漠然;D配色效果:a.红橙色底,冷淡、发光;

b.黄色底,缺乏光辉;

c.绿色底,偏向红色;

d.淡紫红色底,退缩、空虚、无能;

e.黑色底,明亮。

④橙色。A联想:灯光、霞光、水果等,温暖、响亮、华丽、炽热、甜蜜,疑惑、嫉妒、伪诈;B色光效果:波长仅次于红光,加速血液循环,兴奋、不安定;C混色效果:活泼光辉的,加白后苍白无力,加黑后干瘪模糊;D配色效果:在蓝色中才能发挥出光辉。

⑤绿色。A联想:植物,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消除疲劳;B色光效果:波长为中间位置反应最平静;C混色效果:黄绿色清新、青春,蓝绿色端庄,灰绿色悲伤、衰退;D配色效果,对比变化。

⑥紫色。A联想: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孤寂、消极,深紫灰死亡,蓝紫优雅神秘;B色光效果:波长最短,分辨力弱感到疲劳,不导热,不照明,印象深刻的、沉闷的;C混色效果:暗化迷信,淡化沉醉;D配色效果:大面积出现时有恐怖感,明亮的紫色动人心神。

3.11视觉效果

⑴图底关系。色彩面积越大,越容易弱化为背景,复杂的画面有时能创造模糊地背景效果。

⑵色彩的深度。暖色、高纯度颜色容易突出为前进色,冷色、低纯度色彩容易隐入为后退色。

⑶色彩的轻重。冷色轻,暖色重,高明度色彩轻,低明度色彩重,低纯度色彩轻,高纯度色彩重。

⑷色彩的节奏。有意识的重复某个色彩,能带来音乐般的节奏感。

⑸色彩统一与分离。色彩过于同一会显得单调,需要有意制造冲突或用中性色调和。

3.12色彩模式

⑴RGB模式(红(Red)绿(Green)蓝(Blue))。

⑵CMYK模式(青(D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黑(Black))。

⑶CIELAB模式(转换模式)。

3.13色彩管理

⑴国际色彩联盟(ICC),这个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各个设备、软件之间形成统一的色彩标准,即ICC 标准。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输入设备(如数码相机)、显示设备(如显示器)、输出设备(如打印机)能够自始至终得保证色彩被准确重现。

⑵国际流行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olor in Fashion and Textiles),每年召开两次色彩专家会议,制定并推出第二年的春夏季与秋冬季男、女装四组国际流行色卡,并提出流行色主题的色彩灵感与情调,为服装与面料流行的色彩设计提供新的启示,然后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采用、修订,发布本国的流行色。

⑶中国流行色协会(China Fashion & Color Association),由全国从事流行色研究、预测、设计、应用等机

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

平面构成 1.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 2.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感);均衡(不对称的构成形式一定要达到 视觉上力的均衡,才能产生美感);变化(形态变化方法:加法、减法、分割法、重叠法、差叠法、透叠法);统一(持久的美感);点、线、面综合构成 3.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 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4.构成是现代艺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诞生而生,并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与工 业产品息息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构成形象奉行的是理性的、简约的、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的原则。作品往往是机械的、冷漠的,追求的是“少就是多”,适合产品的批量复制。 5.图案是装饰艺术,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生活、劳动和手工艺密 切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图案形象往往是有机的、富于情感的,是人类真情的自然流露。 图案创造注重的是师法自然和传统,认为自然是源,传统是流,源与流缺一不可。因此,表现的内容常常是自然的美、生命的美,需要对自然进行提炼、归纳,对传统进行研究、学习。常常经过具象——变形——意象——抽象的过程,使图形或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图案只限于染织、服装、广告、建筑及器皿等方面的装饰。 6.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 的创造性和个性。他们还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一个小小的物品里,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7.大小点的更替会产生节奏感;由大到小旋转的点会产生深入感。在同样大小的点中,明 亮的、暖色的点感觉大,有扩张感;深色的、冷色的点感觉小,有收缩感。 8.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发射线的作用下,会出现弯曲的错视效果。 9.面的性质:任何图形,都是由图与底两部分组成的。在画面中,成为视觉对象的部分叫 图,其周围的空间叫底。图,也称“正形”,具有清晰、前进的感觉,并具有使形突出的性质;底,也称“负形”,起到衬托、显现图的作用。这个理论是1920年由一个叫鲁宾的人发现并研究出来的,他利用一张画有一个壶和两个人脸的画面说明其理论,这幅画面被称为《鲁宾之壶》。正负形都具有设计意义。 10.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空间构成对比构成肌 理构成 11.重复最能表现秩序美和整齐美,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深刻印象,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12.基本形的分割线或分割点,最好定在格线边的1/2或1/3处,以增加基本形衔接后的连 贯性和秩序性。 13.近似形的重复要求近似形重复一次变化一次,画面不能出现雷同;基本形的重复则要求 重复的基本形都相同,变化只限于方向上的变化。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我本身也是做这个的找到点小常识来分享下(专利完全不属于本人) ----------------------------------------------------------------------------------------------------------------------------------------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虽然很多人认为可能,多看多做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我认为学习平面设计,在学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怠慢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就如同小学,中学是大学的基础,要跑步一定要先会走,虽然说法是土了一点,但是多看多做是累积经验的一种方法,经验是从其他万家的作品于一身的一个总结,如此一来自己所做的作品就会,多多少少受其他风格影响. 其实所谓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语言.其中含义就是将点线面色等各种单元组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厚度造型,平面构成是以轮廓造型,是将 不同的基本形态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空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 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态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骼可以分为: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骼,以及有规律性骨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密集对比等骨骼)。基本形与骨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互相 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 上面是平面构成的简单概念和介绍但是平面设计中除了平面构成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必须基本知识之一,其实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人会认为色彩的话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我个人觉得舒服其实只是感觉中的一种,而色彩可以传达的不单单是让人舒服而已,简单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到人脑中直接刺激人的 大脑而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对作品的共鸣。 色彩有冷暖有远近有大小甚至是可以直接传达信号给观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图腾中红色就是太阳,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土黄色一看就很古 典等等等~~ 但同时在色彩构成中不同的行业对色彩运用也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对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网页设计和书报设计是不同的,网页设计在网页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风格以外还有就是不用考虑印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书报设计中要考虑印刷方法,和印刷出来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东西,它们本身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用来产生出一种刺激人们大脑中对某种形式存在的物体

平面构成教案

平 面 构 成 教案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就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得基础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得教学体系,就是以非具象性得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与构成得研究。以培养能力与素质为目得,它就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得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得数字化环境与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得表达、交流与实现提供良好得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得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与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得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得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得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得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二节色彩得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得产生 第三节色得属性 一、彩得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得对比与调与 一、色彩对比得概念: 二、色彩对比得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4)明度对比 (5)纯度对比 (6)冷暖对比 (7) 面积对比 三、色彩得调与及调与理论 第四节色彩表现方法 第五节心理联想色彩表现法 一、色彩及心理 二、色彩得联想 第三章立体构成 第一节立体构成概述 第二节立体构成得基本形态要素第三节立体构成得形式美感 第四节立体形态综合造型 第五节装置作品赏析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平面色彩构成论文

平面色彩构成论文 摘要:通过平面色彩构成这一学科的学习,让我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有了深刻的理解。平面构成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将点、线、面三种基本造型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形式美、肌理的视觉特征、以及层次感和空间感的平面。色彩构成,即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从人的知觉和心理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将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为基本元素,再将色彩的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的过程。 关键字:平面基本元素色彩基本属性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点是一切物体在视觉上所呈现的最小状态,任何相对面积最小的形态不论其形状如何都具有点的特征和属性。点在视觉上具有定位性、点缀性、虚线性以及虚面性的造型特征。线在视觉艺术领域里,无论是绘画还是设计,都是最简洁有效的造型手段。写生轮廓的绘制、设计构思的最初体现、创作意图的表达、体面的分割都离不开线的运用和线的造型功能。线具有很强的表形功能和表意功能。面的形态包含了点与线的因素。点、线的密集与移动构成面,点、线、面的密集与移动构成体,这是最基本的造型原理。面的形态具有富于整体感的视觉特征。作为造型元素,面是最大的形态,它的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在整个构成的视觉效果中是举足轻重的,是决定平面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正如康定斯基指出:“一切艺术的最后抽象表现是数学”。 平面的形式美是我们进行构成和创作所遵循的形式美的法则。平

面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和谐、对称、均衡、韵律、秩序、材质、肌理、比例、结构、层次、渐变等。 肌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它让我们仅仅从“一看”就能感受到面的质感和纹理感。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在平面构成中,视觉肌理指的是规则或不规则形态以较小的尺度经过群化或密集化 处理成面的形态后所体现的视觉形式。触觉肌理是相对于视觉肌理而言的,指的是触摸时所感受到的细腻感、粗糙感、质地感或纹理感。 色彩的基本属性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指能够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的色别的名称。明度是色彩的明亮程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及光波长的单纯程度。 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性、色彩的采集、色彩的肌理。色彩的对比是指各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对立、差别。任何色彩在构图中都不可能孤立出现,总是处于某些色彩的环境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处于同一画面时,就能比较明显的看出它们的差别,这样各色彩的形状、位置、面积、色相、明度、纯度、生理及心理的差别就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间差异越大,对比效果就明显,色彩间差异越小,对比效果就越趋向缓和。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图画来进行平面色彩的分析:

平面与色彩构成基础(教案)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教案 时间:20XX年7月

平面构成(48学时) 第一周 绪论:构成设计概论——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对对学生讲解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问题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课时:4学时 教辅方式:讲解与电子课件(详见课件——构成设计概论)(2学时)讲解包豪斯学校的视频(1学时)图例欣赏——构成产生之前的艺术流派(1学时) 问题: 问什么会出现构成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以什么为基础? 设计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概论 一平面构成 二设计构成的分类 三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 课时:2学时 教辅方式:教材结合课件的形式,先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概论》),其次提出问题:形态认知、形态构成、形态语义、形态表达,然后逐个解释,用范例讲解设计构成的分类以及平面构成包含的元素(1课时),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平面构成范畴?

平面构成解决的是设计中的什么问题? 平面构成里有哪些重要的元素? 作业:从日常生活中拍摄属于平面构成的画面若干幅,并总结出点线面在其中的位置 第二周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象 一. 定义 二. 形象的正负 三. 形象的分类 四. 形象的组合 五. 点、线、面的形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的作业(1课时),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中的形象》);用软件讲解点、线、面的形态、分类及空间组合形式(1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或手绘练习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认识各种形态(3课时) 问题: 举例说明平面构成中抽象形与具象形有哪些? 点、线、面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 第三周 第三章形式美的法则 一. 调和 二. 对比 三. 对称 四. 平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30分钟),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用软件讲解形式美的构成原则(2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形式美的各种原则(3课时) 问题讨论(30分钟): 让学生回答哪些范图属于平面构成中的哪一原则?时间随机而定 作业: 通过课上讲解的形式美原理,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综合画面

色彩与平面构成

一:直线和曲线的分类和由哪些情感来表现? 由于线的形状不同,所以线的性格、表情也不同。不同的线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直线具有简朴、平静、力量感,有男性美的特征。其中,水平线具有开阔、延伸、平和、安定、寂静的感觉;垂直线具有上升、稳定、挺拔、崇高的感觉;斜线具有方向、运动、速度、不安的感觉;曲线具有动感、弹力、柔和感、有女性美的特征;几何曲线较规范,显得典雅、柔美、节律、有秩序感;而自由曲线则显得自由流畅、轻快随意、富有表现力。 二、明度对比 色彩自身混入黑,白后所产生的明暗关系;色相之间的明暗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和三个对比 三个层次:低明度色调——低调;中明度色调——中调;高明度色调——高调。 三个对比:明度弱对比——短调对比;中调对比;长调对比。 组合: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 纯度对比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能够产生色彩的鲜艳或浑浊的对比感受。同样有三个层次和三个对比。 三个层次:浊调;中调;鲜调。 三个对比:纯度弱对比;纯度中对比;纯度强对比。即高,中,低纯度。 冷暖对比 橙色是最暖色,红,黄是较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 蓝色是最冷色,蓝紫,蓝绿是冷色,紫,绿是中性微冷色。 灰色是中性色。 补色对比

在伊顿色相环上两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为180度左右的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可以是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 最典型的补色对是:黄和蓝紫,蓝与橙,红和绿。前者由于明度对比强烈,色相个性悬殊,是补色中最冲突的一对。中者的明度对比居中,冷暖对比最强,是最活跃生动的色彩对比,后者明度对比近似,冷暖对比居中,在三队补色中显得十分优美。在互补色对比中,两种补色并置在一块,为了突出对比效果,往往要把其中一方强调出来起支配作用,而另一方则使其弱化出于从属地位。 面积对比 当面积大小不同的颜色排列在一起时,大面积的颜色易形成调子,小面积的颜色以突出,形成点缀。 三、问:某个色光投射到不同材料上为什么表现不同? 答:这是有色光和材料本身质地决定的。材料表本身表面的光滑度不同会造成反射光的强弱明暗的不同。色光本身也有他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 问:某一种色光投射到??上会透成??样? 答:1在红色光的照射下,一个黄色物体显现什么颜色? 黑色,应为黄色物体之反射黄光,红光会被吸收。 2某一种颜色的玻璃只能透射这种颜色的色光,例如透过蓝的玻璃看红色光只能看到黑色。 3有色玻璃反射玻璃本身颜色的光,吸收其他所有色光,无色玻璃吸收所以光,不反射光 4色光照射到其互补光时候,就变成了白色光。 四、牛顿光谱中就有红,橙,黄,绿,青,蓝,七个基本色相,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重点难点 自考题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重点难点自考题色彩构成 名词解释: 1、色调:是指整体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与基本倾向。色调是通过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间的变化关系 形成的,其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就可以称为某种色调 2、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彩度、饱和度等。色彩的纯度越高,色相越明确,反之则越弱 3、全色光:在物理学中,含红、橙、黄、绿、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光 4、无彩色系:无彩色系包括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混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 5、错觉性:是指有生理、心理因素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即非正确的感知,错觉性是一种视 觉现象,并非客观存在,它是因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发生困难而形成的 6、视界:人眼睛在固定条件下能够观察到的视野角度的范围,称为视界 7、日本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51年研制了标准色彩体系。它以红、橙、黄、绿、蓝、紫6个色相 为基础色,并制作了24色的色相环 8、视觉整体性:是指在视知觉过程中,不是孤立地反映事物映像的各个部分,而是反映其整体的全部 9、色彩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相.通过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化,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 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 10、色相对比:色彩间在比较中所呈现的色相差别,构成了以色相为主的对比 11、纯度对比:指色彩间在比较中所呈现的纯度差别,构成了以纯度为主的对比

12、明度对比:指色彩间在比较中所呈现的明度差别,构成了以明度为主的对比 13、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结构特 14、视域中心:以视觉为中心,在有效的范围内中心点偏上一些,是视觉的中心 15、色彩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满足人们对色彩审美要求的色彩搭 配 16、同一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间差异,造成不调和的刺激感时,增加色彩的同一因素,缓和各 色间的刺激因素的方法 17、秩序调和:指色彩按一定秩序等差排列,通过渐变构成的具有节奏、韵律感的调和关系 18、对比调和:指建立在色彩变化基础上的一种调和,其色彩效果强烈\活泼、生动富于变化 19、统色传: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在各类艺术中都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色彩 20、民间色彩:指民间艺术作品上呈现出的色彩和色彩感觉 21、水墨画:是以无彩色的黑、白、灰为基色,加上适量彩色的绘画 22、自然色彩: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事物所具有的色彩 23、关联:是指色彩间相互搭配的呼应关系 24、间隔:色彩中的间隔是形成色彩变化的主要手段 25、强调:是为了弥补配色中的贫乏与单调,用某种方法刺激视觉,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26、色光的表现:光在传播中有着极强的特点,以直线性和无形性表现得最显著,通过反射、折射等方式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一)

虽然很多人认为可能,多看多做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我认为学习平面设计,在学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怠慢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就如同小学,中学是大学的基础,要跑步一定要先会走,虽然说法是土了一点,但是多看多做是累积经验的一种方法,经验是从其他万家的作品于一身的一个总结,如此一来自己所做的作品就会,多多少少受其他风格影响. 其实所谓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语言.其中含义就是将点线面色 等各种单元组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厚度造型,平面构成是以轮廓造型,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态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空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态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骼可以分为: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骼,以及有规律性骨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密集对比等骨骼)。基本形与骨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 上面是平面构成的简单概念和介绍但是平面设计中除了平面构成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必须基本知识之一,其实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人会认为色彩的话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我个人觉得舒服其实只是感觉中的一种,而色彩可以传达的不单单是让人舒服而已,简单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到人脑中直接刺激人的大脑而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对作品的共鸣。 色彩有冷暖有远近有大小甚至是可以直接传达信号给观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图腾中红色就是太阳,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土黄色一看就很古典等等等~~ 但同时在色彩构成中不同的行业对色彩运用也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对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网页设计和书报设计是不同的,网页设计在网页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风格以外还有就是不用考虑印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书报设计中要考虑印刷方法,和印刷出来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东西,它们本身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用来产生出一种刺激人们大脑中对某种形式存在的物体的共鸣,展现出其对待生活中的新的看法与态度,扩大了我们创作的想象空间,赋予了创作的新的不定性。 其实在一个具体的设计稿样上,形态的组织色彩的构成等都是为了获得一种整体的视觉效果,在我们抛开其他形态组织不谈,先简单的分歧一下设计稿件上在色彩上如何是形成一个同意和谐的整体的。

平面设计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根据人对色彩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建色彩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符合审美需求和设计创意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对理想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

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 ■ 一是对色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 ■二是作业范例评析。课程围绕教学内容列举作业范例,并根据作品中的亮点予以重点的评析,以方便学生学习中参照。 ■三是作业完成。课程紧密结合各单元课题内容布置作业,同时明确作业要求并指导学生练习。

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1、理论层面 从色彩学基本理论切入,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继而了解人的心理、情感与色彩的联系以及区域文化对色彩的影响,以增强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 ■2、实践层面 通过各单元作业的实施完成过程,掌握色彩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构成规律组成不同色调并把握它们的转换关系,为以后的色彩设计应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3、认识层面 学生应当明确色彩构成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对色彩造型及表现的训练,更是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因此,色彩构成是一种能力训练的过程,而非结果。这一学习阶段应该成为学生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支撐;并使他们对于如何将本阶段的学习运用到设计实践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单元色彩的产生及色彩体系 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色彩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体系相关知识;在配色中体会色彩所具有的明度、色相、纯度变化规律。

一,光与色/视觉感知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色彩的差异感受景物的存在。光线明亮时,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万物鲜艳而清晰;光线阴喑时,色彩变得阴喑而模糊;如果没有了光,在黑喑中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构成平面色彩立体自学考试大纲

基础构成自学考试大纲 (01594) 自学用书:《平面构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汪芳著 《色彩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主编:李莉婷 《立体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主编:刘明来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构成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以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为主要的“设计基础”准则。将三大构成灵活适用、穿插,最终将造型规律和手法切实地在将来的设计中灵活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能灵活运用,自由表现的目的为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核以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通过实践检查学生对构成的基础这门动手能力课程的规范和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用构成的形式这样运用到专业设计的构思里所起到的作用。第一章、关于构成基础的概念 1、掌握构成的意义以及分类 2、掌握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构成基础 3、理解构成中的核心要求 第二章、平面构成 1、平面构成的概念 2、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关系 3、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4、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5、综合构成 第三章、色彩构成 1、色彩与色彩构成 2、色彩的本质与色的属性 3、色彩混合与色彩对比 4、色彩对比与面积形态、位置、肌理与色彩心理 第四章、立体构成 1、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 2、立体形态设计的创造性生成 3、线材、面材、块材的构成 4、材料与加工工艺 5、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 三、题型举例 完成一组用点、线、面、块通过色彩表达设计创意,组合一组构成形式的作品。 要求:用不同的材料来组合,整体大约在30cm×30cm之间的方体内来完成。时间三小时。 色彩明快20分 整体创意40分 点线面块的运用20分 制作精细20分 注:全部材料自己负责。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四 第一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制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给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光。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预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 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 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举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

面构成用同样的办法举行。 4) 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举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照、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色彩构成设计5月20日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办法、配色办法和表现办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办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制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预备。 2.材料和工具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1.实验目的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1)什么是平面构成 构成的根本含义是指将多个相同和不同形态的单元形态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平面构成则是指将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平面构成的内容 平面构成是一种区别于绘画和图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设计,它将点、线、面这些基本造型元素遵循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从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图形。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元素形态、行是法则、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3)平面构成基本元素 ①元素——点 1.什么是点:在自然界中,点是一种细小的痕迹或物体,例如沙子,蚂蚁等。在文学作品中,点是一个符号,例如逗号、句号、省略号等。在几何学上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在设计领域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 2.点的表情:点的表情就是人们看到点的形态时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点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它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位置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的大小:在同一环境中,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相反,相 对面积越大,点的感觉越弱。 ●点的形状: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状的,只要这个形态达到足够小,都可以 认为它是点。 ●点的数量:不同数量的点,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I.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它必然成为唯一的视觉中心。 1

II.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点的时候。由于张力使两个点感觉彼此吸引,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连线,形成线的感觉。 III.当画面中有三个点的时候,两两相吸引,在视觉上形成三角形的状态。 I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的时候,画面显得很自由,很活跃。 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规律排列的时候,画面显得很均匀稳定,进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位置:点在画面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 位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会产生稳定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抬升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下的时候,会产生沉着的感觉。当点的位置位于画面四个角落的时候,会产生逃逸的感觉。 ●点的构成 I.将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由于点和点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就会产生一种线的感觉。 II.把数量众多的点进行密集排列,就会产生面的感觉,距离越近效果越明显。 III.把点按照一定的大小、方向和轨迹进行规律化排列,可以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②元素——线 1.什么是线:线是由一个动点运动时产生的图形,也就是说线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也是形体的轮廓和面与面的交界。 2.线的表情:线元素在造型中是最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你。态,人们在看到不同的线的造型时,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感受。从形态角度来分类的话,线主要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型。 ●直线:直线简洁明了,具有一种力量感。直线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I.水平线——具有平静、安详、舒展的感觉。 II.垂直线——具有挺拔、坚强、严肃的感觉。 III.斜线具有向上、跳跃,积极的感觉,有一种动感。 IV.折线——具有波动、迂回的感觉。 2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分析报告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2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 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间。 4.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 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 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 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4)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 的完整性进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平面色彩构成教案

平面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第一章概述 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构成艺术,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构成艺术,分为二维构成与三维构成,分为三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构成一词来源于“构成艺术”。“构成主义”属于哲学和艺术范畴,它有具体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是一种风格和流派。构成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合,使新功能显现。”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也就是说,平面构成是在平面上以多种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设计)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培养一种创造观念。平面构成一般只用黑白两色,目的是便于研究和表现形态自身的情感力量。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它是由建筑师格罗佩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建的)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点、线、面 造型元素 点、线、面,是一切造 型要素中最基本基础的元素, 可以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 第一节点的概念 一、点的概念 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最小的单位,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只是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圆中同一个圆点,在小的框架中会显得很大,而在巨大的框架中又会显得很小。比如,人类居住的地球与我们人类相比较是巨大的,但与宇宙相比较,它又是一个渺小的点,因此,点的概念是由相互比较的关系决定的。几何学中的点,只有具体位置,而无面积大小,从造型意义上说,点是具有空间位置和形态的视觉单位。 A、点的大小 点可大,可小,点越小,点的感觉越强,点越大,则会产生面的感觉。 B、点的形态 点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与非规则形的点,规则形的点常称为几何形态的点。非规则形的点为自然点,偶然形点。 C、点的构成 有单点构成、散点排列、点的连续排列和变化性或规则性排列等。 D、点的视觉感 点有集中、吸引视线的视觉感。点居画面中央,有向心力,有静态 感;点偏离中心位置,则产生不稳定感和动感;点如果连续排列则 具有线的感觉;点的集合则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变化则具有远 近感等。 第二节线的概念 一、线的概念 在几何学定义里,线是只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的。它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从平面构成角度讲,线既具有长度,也可以具有宽度和厚度。线的形象十分丰富,可以是直的、曲的、变的、规则的或不规则的。 二、线的性质、作用与形态 a、线的形态一般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色彩构成设计欣赏,29张

色彩构成设计欣赏,29张 篇一: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一、关于色彩 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包括造型要素、色彩要素、肌理要素三个方面: 平面——二维:点、线、面 造型要素实空间:点、线、面色彩要素明度纯度 肌理要素———视觉产生的触觉、幻觉 视觉艺术的三大要素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整体。色彩是视觉 艺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色彩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但色 彩又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单独存在,所以研 究色彩问题必然牵扯以上诸方面的关系。 1、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 为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构成。 2、绘画色彩与 设计 色彩

绘画色彩、设计色彩其原理是一致的。绘画色彩包含着写实色彩和 装饰色彩,设计色彩同样也包括装饰色彩和写实色彩,只是各自的 侧重不同而已。现代绘画中,装饰的配色方法被广泛的使用,使绘 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当然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存 在着区别,如写实绘画的色彩侧重于科学再现,设计性的色彩侧重 于抽象的装饰但它们都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色发生变化。 1 篇二: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 平面构成 1.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 2. 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感);均衡(不对称 的构成形式一定要达到 视觉上力的均衡,才能产生美感);变化(形态变化方法:加法、 减法、分割法、重叠法、差叠法、透叠法);统一(持久的美感);点、线、面综合构成 3. 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 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 到你正在读的书”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陈天阳10172900115 1、三大构成(摘自百度百科)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理解 1、平面构成 在一副已经被捕捉的画面中,运用最原始、最直观的印象和观察提炼出最简单、最直观的元素(如:点、线、面等)在二维空间内完成一幅作品,从而产生一种视觉冲击或视觉美感。元素提炼可精炼也可稍复杂,可具象也可抽象,因为单纯的用元素构建一幅画 面并不是创作的本意,而只是一种形式——创作的真正本意应该是用画面本身去表达一种想法、思考或是情感,或只是单纯表现出作画的心情或是引领观者产生更深层次的思索。 例如在我的这副作品中,将云层主要用类似一种拼贴风格的方块构成,棱角分明,与夜晚的云朵那种柔软的感觉大相径庭。然而,在我拍摄原素材和绘画时,均没有佩戴眼镜,从而产生一种朦胧的感觉。当对原作品稍作处理后,便有了如右图的效果——坚硬的方块通过因近视产生的虚化,仅靠灰度的变化,仍然可以感受到夜晚云层重叠、交叉、覆

盖的感觉,并且最亮的仍然是中间一点的圆月,对比明显。 就像我这幅作品所表现的,完成这幅作品的想法就是用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带来一种别样的观感,这也是我理解的平面构成的一点。 2、色彩构成 人对一个事物最直观的感受包含很多,色彩便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对一个颜色的感觉和印象直接影响了他对整个事物的看法。例如,当人们看到一个蓝色苹果时,因为其颜色超出了人们原本的认知,人们会产生一种惊讶的情绪,从而会产生一种思考并激发兴趣。就像最简单的,暖色让人觉得温暖,冷色让人觉得战栗一样,很多颜色都有其独有的特性,一丁点的变化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以上两个作品,左边的猫本身颜色对比就比较强烈,再加上背景为纯白比较空,虽然整体也能感受到整只猫柔软的质感,但过于直接或是说过于强烈了。而相对来说,右边的作品就仿佛一幅儿童画。从元素的精简,颜色对比的削弱,和背景粉蓝色颜色的选择,与左边相比实际上是有较大区别的。右边削弱了猫毛本身的对比,使其毛发有一种更加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 实验目的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 材料和工具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 试验时间和分配 12 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 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间。 4. 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i x 38cm大小的卡纸。 2)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 x 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 x 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4)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进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 实验成果 通过24 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准备。 2. 材料和工具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 试验时间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 课时 4.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 实验成果

浅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8T19:09:18.4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李自若 [导读] 摘要: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对色彩构成的运用,还是对于立体和平面构成的运用,都是一种被频繁使用的设计方法,同时也是一名设计师设计能力的基本体现。 广州力天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摘要: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对色彩构成的运用,还是对于立体和平面构成的运用,都是一种被频繁使用的设计方法,同时也是一名设计师设计能力的基本体现。本文对于室内设计当中对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室内设计中对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1.在室内设计当中对于色彩构成的运用分析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通过运用色彩,来有效的增加室内环境当中的多样性,从而使得整个室内环境能够建立起更多层次的色彩结构。室内设计的色彩构成,就如画画一般,其色调的统一性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对于色彩构成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控制好主色调,然后在其中寻求对比。暖色调会给人一种安逸轻松的氛围,而浓烈的颜色则会让变得兴奋,冷色调会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而昏暗的色调则会让人们感觉到忧郁。 例如在对于公共室内空间进行色彩构成的设计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在对于购物商场环境进行色彩结构设计时,要突出商品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场所主要功能在于展示商品。另外,在室内的照明上,也要在满足人们光照需求的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周围的色彩结构相匹配,从而更好的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所以该环境当中应该以无色灯光为主要照明设备,防止对于商品本身颜色照成影响。在购物环境当中,人们的停留时间通常较短,所以在整体空间中应该注重色彩的统一性,把明亮和轻松的颜色作为主色调。 其次,在对于办公环境或是图书馆以及科研环境当中进行色彩结构设计时,应该以柔和淡雅的颜色为主,棚顶的颜色追求单一明亮,避免浓烈脱光的色彩。而墙面的颜色多以白色为主,且颜色的纯度较低,具有较高的亮度。而该环境中的地面颜色应该以亮度较低的色调为主,给人一种简洁稳重的感觉。 第三,在对于餐厅环境进行色彩结构设计时,较宜使用暖色调来作为主要颜色,且要保持一定的明亮度和较低的纯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加人们的食欲,同时也会给人们一种温馨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时,在设计餐厅时,不要使用有色光来进行照明,因为那样会破坏食物的颜色,从而影响到人们的食欲。 第四,在对于类似博物馆这种环境进行色彩结构设计时,要营造一种庄重的环境,所以应该尽量使用更加含蓄和沉稳的色调来进行搭配,且要注重对于展览主体的重点表现。 第五,在对于起居室环境进行色彩结构设计时,要把暖色调做为基准色,且要注意其层次性,在局部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对比色来提升整体效果。空间较小的起居室要注意色调的明亮度,从而提升人们的视觉空间感。总的来说,对于公共室内空间进行色彩结构设计,要注重色彩的统一性,且要尊重大多数人的色彩倾向。 2.在室内设计当中对于平面构成的运用分析 2.1点 一个物体能够作为一个独立体,同时也能够作为一个点,通过造型、色彩等其他方式来让人们与其产生共鸣,进而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内容。这里所说的点,既能够成为造型,也能够对于距离进行明确,从而完成空间之间的连接,为设计过程提供基本的三维空间,尤其是丰富的灯光色彩能够更加突显出其多彩的动态效果。 2.2线 在我们的世界当中,有很多很多条曲线、垂直线以及水平线,这些线能够表现出具体的体积以及轮廓,从而增强空间的联系性,成为一种统一的现代化风格。通过虚实线的呼应,才表现一种舒展和轻松的感觉。而有秩序的线条则能够给人们传达一种严谨的气息。错落有致的对称几何线,在统一当中包含着些许变化,在整个空间当中表现出一种大方的内在感觉。 2.3面 圆是面当中最为完美的状态,因为它没有转折。曲线型的面在室内空间中给人一种明快自由的感觉,同时也不失有序。面大,会给人一种扩张的感觉。而面小,则会让人感觉到内聚。实面会让人感觉充满力量,而虚面则会让人感觉无量。在室内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不同的配置和材料会形成不同的风格,但是任何一种风格都离不开整体的统一性。对于面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是对于结构的表现,也就是结构外露所形成的面,这种面本身就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韵律美。 其次,是对于材质的表现,不同的材质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例如织物材质的面、石头墙面、混凝土墙面等等,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第三,是对于层次的表现,墙面所形成的层次,能够从视觉上来完成方向的改变,从而实现方向的延伸。而地面所形成的层次,则能够给予人们视觉以向内过渡,从而对于整个室内空间进行丰富。 第四,对于图案的表现,图案面通过不同的材料以及不同画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感,能够建立不同的室内氛围,通过图案来对于室内空间性质进行衬托,从而更好的表达设计主题。 第五,仿自然面,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材质,来使得室内的面更加趋近于自然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调节人们的身心,帮助人们放松,这也是当前室内设计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总的来说,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无论是点、线还是面,都是设计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且它们相互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3.在室内设计当中对于立体构成的运用分析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遵守美的形式法则,无论立体结构的设计还是平面结构的设计,都要表现出美感,这也是对于设计师的一种美学要求。具体表现包括: 3.1重复 人们通过对于事物的观察,发现一些重复的形象会更好的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从而形成进行表达过程中的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