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考察报告

2019年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考察报告

2019年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考察报告
2019年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考察报告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考察报告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区第四次党代表会提出的今后五年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区政协围绕这一课题,组织人员分赴青岛、威海、大连、丹东、厦门、泉州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学习市党代表会报告提出的打造“三个名城”的要求,认真组织了讨论,形成了考察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规划先行,注重彰显城市内涵。考察的这些沿XX市,无一例外地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本土特色,及早制定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并从生态格局、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具体要求。青岛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繁荣、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洁净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城市。大连提出要打造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同时,这些城市注重打造城市品牌,突出彰显城市内涵。青岛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为导向,塑造出了拥有世界一流城市内涵的“品牌之都”和“帆船之都”。大连自建市之初就注重追求城市文明和环境建设的不断超越,以高标准、高品质来定位发展战略和目标,近年来更是打造了诸如“服装城”、“北方明珠”、“浪漫之都”等城市品牌。

2.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考察的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一方面通过搬迁污染企业,开展大规模环境整治,构筑科学的绿化体系等方式,有效地改善了生

态环境。如厦门近年来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宁静”五大环保工程建设,打造宜居城市,仅“碧水工程”的投资就超百亿元。青岛则明确提出,在XX区中根除污染,在XX区建设中杜绝污染,做到有序开发与合理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以打造世界宜居城市为核心,以“增绿补绿、丰富色彩、提高品质”为手段,坚持“绿色、生态、低碳”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绿色青岛建设。另一方面,按照“自然融于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原则,采取沿海岸线、环绕山体等对城区进行组团分区,使城市和自然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山在海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个性和特色。如青岛的城市建设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建造人文景观,整个城区风格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林立的高楼、如画的街景、清澈的流水,无不展现出人与自然、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强本固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这些城市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加快城市基础工程建设,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大连围绕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频出大手笔,城市道路、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基本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厦门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建设大港口、大交通,加快重大片区开发与产业园区建设,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承载、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威海工业新区自设立以来,就秉承产业新都市的

发展定位,围绕建设制造业项目集中区,严格按照城市功能中心区、城市功能配套区、金融商业服务区、休闲度假区等规划要求有序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4.民生为重,宜居指数不断提升。宜居城市更需要社会事业的完善,考察中发现,这些城市一直以来都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居民生活的便利舒适,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工作、居住、交通、医疗、教育、消费等需求,加强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的宜居指数。大连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导向,加大了中心城区道路桥梁改造建设力度,全方位提升城市道路的设施服务功能,有效改善了行人道路通行安全状况。青岛注重配置优化社会事业,“十一五”期间该市财政用于社会民生的投入高达300多亿元,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50多个,包括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医疗中心、供电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经适房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同时积极打造绿色家园,采取平面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实现了生态绿化、文化娱乐、生物防火、旅游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让市民“推开家门就进花园”。

二、对我区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建议

我们本次考察的城市都是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方面比较成功的典范,在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较高,我区规模虽与他们没有可比性,但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创建工作。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对于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

活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当今时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必然趋势。目前,全国众多城市纷纷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创建目标,我省已全面启动“六大行动”打造城乡宜居环境,市第四次党代表会明确提出打造生态名城的目标,周边兄弟市区,如姜堰、兴化已研制出台了相关的规划(建设)纲要,正式启动生态宜居城市创建工作。建议区委区政府尽快把我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生态宜居城市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尽早启动创建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我区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舆论环境,广泛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形成全民关注、共建共享、自觉维护的良好氛围。

2.明确目标定位,确立建设理念。我区是一个新建区,虽然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和功能与大城市无法相比,但我区滨临长江,城市水系众多,人口密度小,环境污染少,没有都市的喧嚣与繁忙,所以我们应扬长避短,体现个性,把“生态宜居滨江新城”作为我区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定位,致力打造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生活舒适、安逸悠闲,亲水临江、精致秀美的滨江新城,区别于高楼林立、立交纵横、人群密集、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大都市形象。生态宜居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几届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一方面,应将生态宜居的理念始终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在突出经济发展、城市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改善城市的文化氛围、发展环境、社会治安等软环境,做到经济、文化、社会与城市建设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高度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地关注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方方面面,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注重生态建设,提升生态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宜居

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我区而言,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要重点做好环保、绿化和美化三篇文章。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强化总量减排,控制永安化工园区的发展,待条件成熟时逐步取缔。同时,力促滨江化工园区调整产业规划,关闭或搬迁对我区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化工企业,以从根本上杜绝城区化工染污。高新区、核心港区和临港经济园三大园区作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阵地,要牢固确立生态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努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高效、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态特色工业,全面建成生态工业园,实现全区工业经济的低碳绿色增长。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包括公众目前反响最为强烈的烟花爆竹噪声污染等。在城市绿化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和档次,针对目前全区绿化色彩单调、品种较少、景观效果不佳的现状,建议聘请专家对全区绿化进行规划设计,做到高大乔木、灌木和花草搭配合理、错落有致,同时突出色彩搭配、园林艺术和景观效果,让绿化为宜居城市锦上添花。对城市主干道、主要

街路和主要广场的绿化,要努力营造“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的风格和特色,着力构筑“树成林、花成片、绿成景”的良好生态环境。在城市美化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区发达的城市水系,完善城市水景专项规划,做足“水”文章。充分挖掘宣堡港、宣南中沟、南官河、引江河、蔡圩河以及未来的凤栖湖、龙窝湖等水资源的优势和文化内涵,通过栽种不同的树种、花草,搭建各种亭、台、廊、榭等观景、亲水设施,构筑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生态水景观光带,让水系为宜居城市增添灵性,彰显“城在水中,水在绿中,水城相映,绿环水绕”的生态特色。

4.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水平。城市功能的完善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更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结合我区实际,建议围绕基础设施、区内交通、城市商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市道路“五纵九横”框架建设,加大旧损道路改造力度,拓展延伸“断头路”,形成城市外环内连的道路体系;完善雨污管网的建设,加大污水收集力度,全面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倡导绿色交通,健全公交网络,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力争早日成立出租车公司,让市民出行选择性更多、更加畅通便捷。进一步加快城市商业发展步伐。加快规划引进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型购物中心、高档酒店、餐饮中心、现代商务等商贸服务项目,尽快形成核心商圈,满足市民对服务业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我区对商流、物流、人流的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

大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博物馆等为重点的公益场馆建设,为市民提供完善的、均等的、多样的、人性化的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广场、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类似高港生态公园之类的“小游园”,使居民出门500米左右就能入园休憩、锻炼;改善医疗和教育条件,缩小与周边市(区)医疗教育水平的差距,早日实现“病有良医、学有优教”的目标。

5.抓好重点工程,打造滨江特色。特色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放大我区的滨江特色,打造特色工程,是我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滨江新城和大桥公园的规划已经出炉,因此,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抓好规划的实施。一是做好“生态入城、凸显文脉、造城造景”文章,全力打造滨江新城。注重生态改造,强化造城就是造景的理念,引景入城、引绿入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努力将滨江新城建成“没有围墙的生态城区”;体现宜居效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反映风土人情,彰显城市个性,满足游客休闲、娱乐、游玩、住宿等多方位需求;彰显滨江特色,引水入城、引江入城,改变滨江不见江的尴尬现状。二是坚持基础先行,高标准建设大桥公园。打造基础工程,结合江潮水位、地形地貌,分段、分层打造,先外滩后内陆、先固堤后造景、先基础后配套,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特别要做好固坡护堤和打通沿江快速通道工程;打造绿色工程,充分考虑长江岸线地形地势和水系错综复杂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有固坡护堤作用的耐湿、景观树种,分区分段、分层分级、立体布局,实现固堤护坡和打造生态景观的有机结合;打造亲水工程,结合湿地、芦苇丛等天

关于提升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的调研报 告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我局针对近年来县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情况,研究确定了以“提升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品位”为调研课题,并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活动,按照问计于民,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认真查找我县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认真思索和探讨应对的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加大了投资,加强了领导和监管文秘杂烩网力度。一是制定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西南片区控制性详规,为规范城市建设开好了头;二是精心打造新区,拉大了县城框架;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和排污管网建设改造,净化了城市环境;四是湿地公园、人民广场、沿江路景观大道等休闲场所相继建成,教育、医疗、商场、菜市场和服务行业布点合理,县城道路形成网络,城市功能不断提高;五是城市建筑异军突起,建筑风格文秘杂烩网各异,高层、多层、低层文秘杂烩网错落有致,使我县县城环境更优美、更宜居、更人性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规划编制落后,详规覆盖率不到位。其一,我县虽然在XX年重新修订编制了进贤县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并报上级有关文秘杂烩网部门审批,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获批,给我县县城规划建设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各项详规的制定没有一个可靠统一的依据。总体规划是母规,详规是子规,子规必须依据母规而制定。没有总体规划为依据详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详规与详规之间难以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城市公用建筑、基础设施布局困难,特别是道路、管网的高程、走向不得相互一致,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片区与片区之间难以接口,甚至无法接口,还可能出现重复建设,既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协调又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其二,目前我县仅编制完成工业园区4平方公里、西南片区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县城绝大部分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详规覆盖率极低,在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的区域实施建设,很容易导致城市土地使用性质不明确,城市建设用地随意性较大,建筑布局混乱,道路、绿化、休闲场所、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公用建筑布局的不合理,甚至基础设施、公用建筑用地被挤占,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2、违规违章严重,城中村建设混乱。由于利益驱动、审批程序复杂、把关不严、执法不力等原因,造成乱搭乱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甚至不批强建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

对某城市的考察报告

对某城市的考察报告 对某城市的考察报告 xx地处苏鲁交界,现阶段的开发以北部和临沂接壤处为主。到 目前为止,待开发优质土地05000亩,砂山地2700亩,此处水资源 丰沛,掘地三尺即可有水,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 水沼,土质肥沃,系黑土地,适宜各类农作物、瓜果蔬菜种植,尤 其适合搞大棚高效农业种植。 xx境内除了城南20公里处的马陵山之外,均为平原,绿地千里,有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我所考察的北马陵山,其实只是一个略高 于地平线几十米的大丘陵,砂土土质,适宜搞瓜果大型种植或者大 型养殖,远离村庄,空气清新,岭顶有湖,水质好,交通便利,紧 邻2005国道,基础配套完备,是个好风水好地方。当地政府急于开发,价格相当便宜。据政府官员介绍,一亩地几百块钱。此处闲置 地约2700亩。此处也是著名的马陵道故址,文化底蕴丰厚,据说地 下有宝藏,曾经挖出过最大的金刚石。 市政府的招商政策相当优惠。一旦合同签订,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解决,不要投资方一分钱。项目越大,费用越低。 返还也越高。立项成功后,政府组织考察团进行项目认定。项目认 定之后政府拨付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力度很大。项目上马三年内全 额或半额返还全部承包费和上交利税。土地承包政策期限是十七年,到2027年为止,到期另议。土地承包款从几百元到一千元,根据土 地条件情况,也有一千元以上的。承包款每年一交,根据当年粮食 价格的浮动按比例适当增加。 当地政府官员务实简朴,干事踏实,认真负责,办事效率很高,接触期间,给我留下了很好很深的印象。 我把北京相关的投资意向做了介绍,地方领导表示一定大力支持。 考察结论如下: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经验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的经验 人口的急剧增长曾给温哥华的城市发展带来结构上的转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城市地域的蔓延,迅速而又稳定地增加了汽车的使用,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连续增加等。对此,温哥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遵循“精明增长”的理念,走发展紧凑型都市区之路。市政当局通过刺激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岗位和住宅数量之间达到平衡以减少对机动车交通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凑的城市形态,而且避免了低密度的城市扩散及其对城市周围富庶的佛斯河谷底的威胁。 具体而言,温哥华注重营造多中心、多级别的都市中心;运用“集中增长模式”,在划定范围内统一公共基础建设及其他城市服务;增加公共交通,鼓励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劝诫单独使用交通工具;减少土地消耗,防止低密度扩张,集约和“精明”地使用土地。为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温哥华城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通过贯穿整个地段类型多样的开敞 空间体系将建成区分为若干独立规划的居住组团,合理布置低层和高层住宅,在保持人性化尺度的同时实现居住高密度。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温哥华的城市设计注重规划、比例和色彩等。城市用地生态空间富裕,建筑物以花草树木作为屏障,控制商店店面宽度以适应行人的要求,加设遮蔽设施以避免天气变化的干扰。建筑的底层部分道路红线取齐,以加强街道上的城市气氛;所有的高层塔楼避免直接进入行人视觉范围,以提高街道的舒适宜人度并保证街道上阳光充足,令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与自然风光相互辉映。可以说温哥华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创造了宜居和充满活力的空间,市内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完备,景观优美且丰富多样,这些铸就了温哥华优质的城市生活品质,也树立了大城市打造宜居的典范。 新加坡发展最大的约束是土地资源,但城市的发展并未受其影响,其开发成功主要归因于有一个明确、清晰和强有力的政府控制体制。它依据坚实的政策环境,使专业规划者与企业很好地合作;它果断地执行了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规划,才使新加坡有了今天的宜居环境。新加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规划部门精心编制了“绿色和蓝色规划”,这确保新加坡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同时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其次,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绿化美化目标;保证与城市变化的方向相一致;此外,政府出台了诸如《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等一批法律法规,要求所有部门都必须承担绿化责任,对损坏绿化的行为实行严厉处罚。 在新加坡,政府充分发挥职能,实现“居者有其屋”。政府设有建屋发展局,专门解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问题。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称为组屋,政府对购买组屋人群的收入有一定限制。至于商品房,政府只根据政策批租土地。其次,为了让居民都能买得起房,新加坡政府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制定公积金制度;坚持组屋小户型、低房价原则;对居民购买组屋实行免税优惠措施等。另外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建屋发展局在组屋的地址选择、样式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上都颇费心思。 此外,在交通建设方面,新加坡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发展,制定和完善了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城市陆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并且通过将快速轨道系统延伸到新城镇和居住区中心来获得一个整体有效的交通系统;在人才培养方面,新加坡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把人才培养与引进放在了政府工作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如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知识讲座、法制宣传、讨论会等社区教育来丰富民众业余生活,提高全体市民素质。 总之,新加坡政府完善的规划体制为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并避免了城市发展中很多缺少控制的问题。管理机制能保证不同的规划和执行部门间的紧密合作,保证公众充分参与规划进程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从而获得一个可信而可行的规划。公私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成功开发中整合意见和资源的一条值得世人借鉴的途径。 2.3.1城市发展背景概况 西雅图属纽约州,是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一个商业、文化和技术中心,也是美国的高科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白塔镇泮怀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最方便、高效、环保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下谈一些个人对仙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认识 1、生态宜居城市提出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的概念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有关的定义或解释是: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对城市的生态城

市概念进行了解读。生态城市的概念存在了几十年,二十世纪工业文明以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而提出的生态城市。邹院士指出,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应当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城市是三大系统协调而且良性运行的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良性的城市。 3、宜居城市的内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宜居城市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等。 因此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从内涵上讲应该是相互交融互通的,生态的才是宜居的,或者说宜居的城市必然也是生态良好的城市。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文综试卷(带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质量调查(一)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图1)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图2)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据此回答1-2题。 1.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2.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图3)为谷歌地球提供的我国北方某城市居民区(40°°N,117°E)卫星遥感影像,拍摄日期为某年的9月23日,读图回答3-4题。 3.判断该图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为 A.5:30 B.9:30 C.13:30 D.17:30 4.为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小区居民计划在楼顶铺设光伏发电设备,若光伏发电板可通过前后转动调节来提高发电效率,则发电板和水平地面的夹角最小约为 A.13.5° B.16.5° C.23.5° D.26.5° 在四川、贵州和重庆三省市交会处有面积超过130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群,其形态与华南湿润区和西北干旱区的丹霞地貌截然不同,其岩图平面闭合度200-300度,直径50-1000米,高度10-400米,四周红色砂岩壁立,后壁有瀑布悬挂,底部有倒石堆或深潭,它就是环崖丹霞,有学者根据环崖丹霞的特点形象地将之命名为“红圈子”。下图(图4)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据此回答第5~6题。

关于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近期,市政协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这一主题,组织调研组深入各街道、经济开发区专题调研,邀请有关部门和委员座谈讨论,走访征求部分市级老领导、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主席会议讨论审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突出建设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定位,深入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工作中,突出规划引领、管控,规划城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着力推进“北工、南文、中商、东新、西农”功能布局,形成胶河生态景观带“一带”、康成大街城市发展主轴和夷安大道城市发展次轴“两轴”、东部现代服务中心和中部传统商业中心“两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切实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五大主题公园和18处街头游园;“十二五”期间完成旧城改造175万平方米,提升街路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40公顷;东部新城一批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使用,XX一中新校、职教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交通、绿化美

化、供热管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居环境。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加快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城市管理办法措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宜居宜业品质。我市城市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必须直面正视、着力解决。 (一)城市协同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城市管理涉及部门多、层级多、范围大,由于缺少高层次的权威机构牵头抓总,缺少到边到底的责任分工和标准体系,缺少市级层面对各责任单位的长效、刚性考评机制,导致检查督察失之于宽,责任落实失之于软,集中整治后经常出现问题反弹。有的部门单位对城市管理,缺乏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的意识,不敢抓不敢管,甚至推诿责任、应付一时。特别是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有的管理部门随着执法权移交,失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城市规划建设还有较大欠账。一是城市规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为借鉴学习兄弟县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7月6日,我县组团到等地考察了城市建设工作。考察团由县委副书记为团长,县政府副县长为副团长,部 分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部分重点乡镇的党委负责人 等共21人参加。考察团先后学习考察了等地的城市建设,通过学习考察,使大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学习 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启迪了思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 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主题明确,主要学习考察兄弟县 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听、问、看等方式 先后听取了城市建设经验介绍,实地察看了城市建设现场,既有理性认识又有亲身感受。县国土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辖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近年来,通过实施迎宾大道、公园、公园、出口路改造等项 目建设,城市面貌快速改观。县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31.5万人。近年来,通过创新征地模式,主打了新区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城市品位迅速 提升。县国土面积287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60个

行政村,人口75万。近年来,通过破解资金、用地、招工等难题,将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推手",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市国土 面积172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82万。近年来,通过主动融入特大城市建设,激活民营经济,形成 了家具、矿产品、成衣、食品等县域经济主导产业,被 称为"的温州".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在很多方面能够服水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签。 二、主要体会与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兄弟县市强劲的发 展态势、浓厚的建设氛围和大胆创新的实干精神。他们 科学务实的城市规划理念、灵活高效的征地拆迁模式和 令人瞩目的城市建设业绩,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主要 感受有五点: (一)规划起点高。如县20xx年通过大力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年"活动,实施了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规划编制工作,是城市规划经费投入最大的一年,是专项规划编 制项目最多的一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最多、 编制面积最大的一年,修编完成了《县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30)》;编制了《县近期建设规划(20xx-2015)》和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城、龙翔片区、新都片区、金华片 区及深商产业园、浙商产业园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Its Enlightenment of Livable City Abroad 姜煜华 甄峰 魏宗财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1 国外宜居城市研究概述 1.1 关于宜居城市的定义 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在国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宜居城市的概念、标准和认识的看法不同,实践的侧重点也不同。 哈尔韦格(D.Hahlweg, 1997)认为:在宜居城市中,能够享有健康的生活,能够很方便到达要去的任何地方——不论是采取步行、骑车、公共交通或是自驾车的方式,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民共享的生活空间[1]。萨尔扎诺(E.Salzano, 1997)认为:宜居城市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枢纽:宜居城市尊重所有的历史遗迹(我们的根),同时它也尊重那些还未降临尘世的人们[2]。埃文斯(P.Evans, 2002)认为城市的“宜居性”概念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适宜居住是其中之一;宜居城市还应该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伦纳德(Lennard.H. L. t, 1997)则提出了如下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宜居城市中,人们可以彼此自由地交流;健全的平等对话机制是很重要的;城市公共管理机构应该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庆典和公众集会;一个好的城市不应该为恐惧的气氛所主宰,不应该有歧视异族、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或是天生邪恶的观念;一个好的城市能够提供合适的公共设施,以作为社会学习和成员社会化的场所,对于儿童和青年而言,这些场所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城市应该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有机体;城市中的居民应该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我们应该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审美考虑、建筑美学和实体环境的深层次文化含义[4]。1.2 理论与实践进展 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不是一种运动,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生长出来”,被逐步认识并因此开始频繁使用的概念。如果回溯城市发展历史,有相当共通含义和比较完整的认识体系的概念应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该理论的出现正式吹响了改善城市质量、关注城市生活的号角。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首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种适合居住的城市观,两个宪章一致认为要争取获得城市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摘要: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国外已经拥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而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仍处于理论与建设的摸索阶段。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选取了国外不同规模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宜居城市建设案例并对其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及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宜居性建设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启示。Abstract: Livable city is a hotspot of 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cities. There has been a set of nice constructed livable cities abroad. However, in China, which is a fast urbanized and industrialized country, we are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Through a large amount of references, this paper select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livable cities in various scales abroad, and deep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exercis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lks about the defects of livable c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proposes enlightenment for Chinese livable cities. 关键词:国外;宜居城市;建设案例 Keywords: Abroad; Livable City; Construction Case 作者:姜煜华,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硕 士研究生。carrie.008@https://www.sodocs.net/doc/bc14934769.html, 甄峰,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教授 魏宗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充分有效地运用了各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才有助于全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维护好整个生态系统。本文对城市规划和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及规划进行阐述,以期指导。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 1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生态宜居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追求以人为本,符合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流思想。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新方向。城市建设由单纯的追求GDP高速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转变。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是城市建设理论和发展的正确方向。生态宜居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协调人、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生态宜居城市理念将引导城市的稳健发展。 2城市规划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因素。建筑密度、城市交通、绿地率控制、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布局均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设施布局、城市细节设计和城市功能布局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交通通行和工作环境等,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建设枢纽的作用。城市规划能够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多方力量,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而共同努力,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城市规划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居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规划便利、安全、景观宜人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户外运动。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最直接的实践,是一项全局建设工程。将生态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健康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的出发点,并结合当地相关政策导向确立了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和面向大众的原则。将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人人参与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应当广泛地动员单位、家庭等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在人人参与规划建设的同时确保建设成果的共享。第三,坚持突出特色和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城市规划现状,探索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项目,并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从而逐步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 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和居民的健康生活。采取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建设的策略,以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城市规划建设因素为切入点,制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总体控制的建设战略。首先,以项目建设带动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当将相关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细化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和条目,从较为具体的建设项目出发,提高项目建设的针对性,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建设内容越具体、越细致就越能促进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可以是以某项内容为单元的专项城市建设项目,或是以地域范围为单元的整体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是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胞,只有局部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建设,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将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的切入点。日常生活环境和相关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以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为依据,进行生态依据城市专向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从而达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的。 四、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 1区域绿地规划 改善区域绿地体系是区域绿地规划的首要任务,加大对区域绿地的控制力度,对区域绿

关于某某超市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某超市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目录: 一、某某超市基本情况 (2) 二、调查背景 (2) (一)调查对象 (2) (二)调查目的 (2) 三、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3) 四、某某市某某环境分析 (3) 五、消费者对某某超市满意度情况 (4) (一)商品质量满意度情况 (4) (二)品牌方面满意情况 (5) (三)价格方面满意情况 (6) (四)某某超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 (7) (五)结账效率满意程度情况 (8) (六)免费接送方面那些需要改进 (9) 结论:消费者对某某的总体满意度相对满意 (10) 附录:某某超市调查问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某某超市基本情况 某某超市是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大型连锁综合超市,这家韩国零售业巨头正准备在中国迅速扩张。 据某某相关负责人提供的资料显示,新世界集团是韩国最大的商业流通集团,拥有百货商场和大型综合超市等业态。目前,某某超市在韩国拥有70家门店,占有韩国市场32%的市场份额,门店数和销售额均超过了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当地市场的总和。 1997年,韩国新世界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在中国的某某超市,目前,上海某某已经开设了5家分店。据天津某某副总经理曹铁透露,新世界近期计划在中国开设25家分店,目标将锁定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形成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店铺网络。有消息称,某某将投资至少5亿美元布局中国市场。 作为韩国最大的商业流通集团,韩国新世界集团在中国的连锁零售业选择了合作经营,目前其主要合作伙伴是上海九百和天津泰达。 二、调查背景 (一)调查对象 此次的调查对象是某某市某某周边的住户、打工者等,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样形式抽出样本45人进行调查研究。(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花桥市人民对某某的产品,服务态度等的总体调查,二是通过对在某某消费者的调查,力图解读现在群众对超市的要求和买东西希望得到的感受。

加快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的调研报告

加快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市政协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这一主题,组织调研组深入各街道、经济开发区专题调研,邀请有关部门和委员座谈讨论,走访征求部分市级老领导、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主席会议讨论审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突出建设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定位,深入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工作中,突出规划引领、管控,规划城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着力推进“北工、南文、中商、东新、西农”功能布局,形成胶河生态景观带“一带”、康成大街城市发展主轴和夷安大道城市发展次轴“两轴”、东部现代服务中心和中部传统商业中心“两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切实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五大主题公园和18处街头游园;“十二五”期间完成旧城改造175万平方米,提升街路113.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40公顷;东部新城一批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使用,XX一中新校、职教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交通、绿化美化、供热管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居环境。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加快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城市管理办法措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宜居宜业品质。我市城市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必须直面正视、着力解决。 (一)城市协同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城市管理涉及部门多、层级多、范围大,由于缺少高层次的权威机构牵头抓总,缺少到边到底的责任分工和标准体系,缺少市级层面对各责任单位的长效、刚性考评机制,导致检查督察失之于宽,责任落实失之于软,集中整治后经常出现问题反弹。有的部门单位对城市管理,缺乏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的意识,不敢抓不敢管,甚至推诿责任、应付一时。特别是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有的管理部门随着执法权移交,失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城市规划建设还有较大欠账。一是城市规划品质不高。由于规划理念不够前瞻、执行存在随意性,旧城开发中大多片区规模偏小,现代建筑、老旧房屋交叉布局,难以形成整体连片效应。一些建筑、片区规划时,没有兼顾其他服务要素配置,对人流密集带来的影响考虑不够周全,如凤凰大街东首朝阳中学、妇幼保健院相对而建,由于人流大、车辆多经常导致交通不畅。二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不全。城市总规修编基本完成,但缺少农贸市场、停车场、露天烧烤、户外广告、夜景照明、地下管廊、二手车市场等专业规划,从根本上制约城市管理的提升。城区沿街经营性网点1万余家,接近诸城的5倍,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三是部分服务设施供给成为短板。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2万辆,但市区仅有公共停车场17处、停车泊位4600个,道路临时停车位和路沿石以上停车位2600个,停车场所远远满足不了停车需求。民生市场、公厕、路灯、公共自行车等设施也存在较大缺口。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最近,我们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就我市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与武陵区委、鼎城区委以及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城建投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经过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我市城市容量得到成倍扩张,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城市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百强。我市十年城市发展的成就在中部内陆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也是相当少见的。要持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步伐,应该把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城市发展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经济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城市发展同样要遵循经济规律,总体上保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近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城区一块的建设资金达150多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40多亿元,先后新建了20多条主次干道,新增道路520多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基

本形成了“五纵五横”、“内外三环”的格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万,比1995年分别增长%、%。新建了城市防洪圈,新建和改造了排水设施,日处理排水能力达400万立方米。新建了污水处理中心,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建了自来水厂,供水普及率达100%。加强了园林绿化建设,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机场、火车站、水运码头、常长高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已成为目前省内除省会长沙外同时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海关、商检等设施和机构的城市。巨大的投入推动了城市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市财政背上了一定的债务包袱。现在,市财政每年不到 3亿元的城建资金,既要搞建设,又要还老帐,矛盾很大。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建设负债已经对现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发展速度的把握,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应该建立在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应该控制在政府和民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快。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适度举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债务偿还机制。从我市的情况看,今后几年,应该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同时,适度压缩城建规模,每年拿出一部分城建资金用于还债。只有这样,才能保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 城市发展 >> 城市建设 >> 内容阅读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炜来源:网络搜集添加日期:07年12月26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描述城市的功能:“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的管理者往往更多地关注物质的极大丰富而忽略了城市的主体———人,或者只注重城市精英的生活质量,而忽略了占城市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市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人居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正在向着它的本义回归。本文拟对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一点探讨。 一、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思考 1、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从全球角度来看,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进入后工业阶段后,城市的服务功能逐渐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社会意识,城市居住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2、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一般理论分析。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这六个方面的内涵。 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如下: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生活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扬州就确立了跳出老城、建设新城的思路。2001年又提出建设“人文、生态、宜居”城市。这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最直观的反映和要求。20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又历史性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扬州综合实力的增长,是扬州城市品位的提升,是扬州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好体现。 二、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总结一下城市宜居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

在运河文化传承中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_以天津市为例 (1)

在运河文化传承中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
——以天津市为例
张萌 史延冰 王欣然
摘要:以传承运河文化为切入点,着重阐述天津市将运河申遗保护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提升城市 宜居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本文明确了传承运河文化是天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契 机,进而论述了生态城市发展定位、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及区县统筹协调发展与传承运河文化和运河保护 发展的关系,并从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重塑自然生态环境、营造人居环境体系、带动文化旅游发展、突 出地区发展重点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带动天津运河沿线地区生态宜居建设和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天津 生态城市 京杭大运河 文化传承 宜居建设
1 引言
天津市是国务院 1986 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天津在深入推进 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通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生态宜 居城市的建设步伐。 从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出台,到 2008 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名村保护条例》和《天津市文物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天津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编制了一 系列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在挖掘城市历史、守护城市记忆方面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9 年,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天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 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运河风貌、传承城市运河文化,不仅是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 也是体现天津地域文化价值、 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的迫 切要求。
2 天津运河文化的内涵与现实发展需求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北起武清区木厂闸, 南至静海县九宣闸, 以三岔河口为分界点分为北 运河和南运河两个区段,总长约 174 公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
7554

公司财务尽职调查报告范本

某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尽职调查报告 19 年11月24日 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被审查单位基本情况…………………………………….2--5 一营业执照登记情况 二股权结构及其变动情况 三组织结构 第二部分内控制度调查……………………………………….6--18 一内部控制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三内部控制在其他方面 第三部分关于公司持续经营发展方面……………………………19--26 一公司管理当局对公司持续经营发展方面的看法及企业持续发展的分析 第四部分财务情况…………………………………………….27--43 一公司开业建账说明 二公司主要会计政策 三会计报表,附注及会计报表分析 四实物资产的粗略估值 五其他财务问题 第五部分其他重要事项提示………………………………….44--47 一关于担保的提示 二关于诉讼的提示 三关于产权的提示 四关于资质的提示 五关于投资的提示 六关于同业竞争、关联方企业披露 七关于离退休、内退人员相关费用及富于人员安置费用

第一部分 被审查单位基本情况

一、营业执照登记情况 某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01年11月30日取得某某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650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注册地址为某某城市扬子江路19号。经营范围为建设工程施工(按资质规定的范围和期限经营);房屋租赁。 二、股权结构 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登记,当时法人代表为张某,2002年12月30日更换法人代表,由公司董事李同志任董事长兼法人代表。股东名称及股权结构如下表: 截至2007年9月30日,上述股权结构及法人代表未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