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版)

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3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的

客体:是指行政法律

关系当事人权利、义

务所指向的对象。包

括物、行为和精神财

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

容:指权利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

更:指行政法律关系

要素的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

也就是行政权力的

设立、行使、要依据

法律,不能够与法律

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

则:就是说行政机关

的决定不仅要合法,

而且要行为要合乎

法律的精神、公平正

义。

4、行政主体是指享

有国家行政权力,能

以自己的名义从事

行政管理活动,并独

立承担由此产生的

法律责任的组织

5、行政职权是国家

行政权的表现形式,

是行政主体实施国

家行政管理活动的

权能。行政职权只能

由行政主体来行使,

行政管理相对方不

享有行政职权。

6、行政职责是指行

政主体在行使职权

过程中,必须承担的

法定义务。任何行政

主体在享有或行使

行政职权的同时,必

须同时履行职责。行

政职责随行政职权

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而在相应变化。行政

职责的核心是依法

行政,

7、行政机关:指一

个国家的统治阶级

根据其统治意志,依

照宪法和有关法律

的规定,行使用权国

家权力、组织管理国

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也叫

国家管理机关,简称

政府。

15.国家行政机关的

结构:国家行政机关

各个要素的排列组

合的方式。

8、首长制和委员会

凡政府组织法定的

最高行政决策权力

和责任赋予一人承

担者,称为首长负责

制,简称首长制;而

赋予委员会议集体

承担者,称为委员会

议负责制,简称委员

会制

9、层次制与职能制

层次制又叫层级制、

分级制,是指政府组

织纵向分为若干层

次,每个层次所管业

务性质相同,各对其

上层负责,但其管辖

范围随层级下降而

缩小。职能制又叫分

职制,指政府组织平

行划分为若干部门,

每个部门所管业务

内容不同,但所管范

围大体相同。

10、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指行政权力

集中于上级机关,下

级机关没有或有自

主权,一切均需按照

上级机关的指示去

办。分权制指下级机

关在其管辖范围内

有自主决定权。上级

机关对其权限内决

定的事项不加干涉。

11、公务员是指在各

级国家行政机关中

依法行使国家行政

权力,执行国家公

务,除工勤人员以外

的工作人员。即我国

公务员的范围限于

在政府系统任职的

国家公职人员,不包

括各级行政机关中

的工勤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基于职务同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13、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14、行政相对方:在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1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行为所进行的监督。

1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

行政法律效果的行

为。

27.行政行为的内

容:指某个行政行为

对行政相对法的权

利、义务等产生的具

体影响。

17、行政立法是指国

家行政机关依照法

律规定的权限和程

序,制定行政法规和

行政规章的活动

29.行政执法行为:

国家行政主体适用

法律、法规、规章到

实际生活的活动。

30.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机关作为第三

方来裁决双方纠纷

的活动。

31.要式行政行为:

必须根据法定方式、

形式进行才能产生

生效的行为。

32.不要式行政行

为:不需要具备特定

形式或特定程序就

可生效的行政行为。

33.抽象行政行为:

指行政主体针对不

特定的行政管理对

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4.具体行政行为:

是指行政主体针对

特定的行政管理对

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通常以具体、

完整的行政决定的

形式表现出来。

35.行政行为的无

效:行政主体有明显

或者重大违法的情

形,自始自终不发生

法律效力的行为。

36.行政行为的撤

消:对于已经发生法

律效力的行为,有一

般违法或者不当的

情况下,申请后,被

有权机关撤消的活

动。

37.行政行为的废

止:已经发生法律效

力的行为,因为某种

法定情形而被依法

宣布失去法律效力

的活动。

38.行政立法:指国

家行政机关依照法

律规定的权限和程

序,制定行政法规和

行政规章的活动。

39.情报公开制度:

与行政立法有关的

情报、资料和对于行

政立法计划的解释、

说明等,不涉及到国

家秘密,任何公民都

是可以去了解的制

度。

40.行政立法主体:

依法取得行政立法

法,可以制订行政法

规和规章的行政机

关。

41.行政立法程序:

行政立法主体依照

法定的权限制订行

政法规和规章所必

须遵循的步骤、方式

和顺序。

18、行政许可是指行

政主体根据行政相

对方的申请,依照有

关法律、法规的规

定,通过颁发许可

证、执照或批准、登

记、认可等方式,允

许其从事某项活动,

行使某项权利,获得

某种资格和能力的

具体行政行为。

43.行政许可的实施

主体:行使行政许可

权并且承担相应责

任的行政主体。

44.代执行:指行政

强制执行机关或者

第三人代替义务人

履行法定义务,并向

义务人征收必要费

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45.执行罚: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19、所谓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20、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48.间接强制执行:指行政住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

49.直接强制执行: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

义务人履行义务,或

通过强制手段达到

与义务人履行义务

相同状态的一种强

制执行措施。

50.即时强制:指因

情况紧急,为了达到

预期的行政目的,行

政主体不以相对方

不履行义务的前提,

即对相对方的人身

自由和财产予以强

制的活动或制度。

21、行政合同,是指

行政主体之间,行政

主体与公民、法人或

其他组织之间,为了

实现行政管理的目

的,依双方意思表示

一致,而确立、变更

或消灭相互权利与

义务的协议。

53.行政合同的变

更:行政主体对于现

有的合同主体、客体

或者内容所作出的

相应的修改、限制的

活动。

54.行政合同的解

除:在合同尚未履行

或者完全履行的情

况下,作为当事人提

前结束合同中的权

利义务的活动。

22、行政指导,就

是行政机关在其所

管辖的事务范围内,

根据国家的政策规

定,或者法律原则,

针对特定的公民、法

人或其他组织,用非

强制性的方法或手

段,取得该行政相对

方的同意或协助,有

效地实现一定的行

政目的的主动的管

理行为。

23、行政处罚是行政

主体对违反行政法

律规范的公民、法人

或其它组织给予制

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7.申诫罚:是指行

政主体对违反行政

法律规范的公民、法

人或其他组织精神

上的谴责和警戒。

58.人身罚:指特定

行政主体限制和剥

夺违法行为人的人

身自由的处罚形式。

59.行为罚:指行政

主体限制或剥夺违

法行为人特定的行

为能力的处罚形式。

60.财产罚:指行政

主体依法对违法行

为人给与的剥夺财

产的处罚形式。

61.一般行政监督:

又称一般职能的行

政监督,指根据行政

隶属关系,上级行政

机关对下级行政机

关所进行的监督,各

级人民政府对所属

工作部门的监督。

62.行政监察:指国

家各级行政监察机

关依法对国家行政

机关及其公务员和

国家行政机关任命

的其他人员执行国

家法律、法规、政策

和决定、命令的情况

以及违法违纪行为

进行监督、纠举、惩

戒,具有行政法律效

力的专门活动。

24、行政监督是指行

政机关实施的法律

监督。即行政系统内

部上下级之间的法

律监督,以及行政系

统内部设立的专门

监督机关的法律监

督。

64.审计监督:国家

审计机关依法对于

被审计单位的财政

财务收支状况、经济

效益和财政法纪的

遵守情况,作出的客

观评价和报告的监

督活动。

65.行政违法:指行

政主体及其执行公

务的人员,在行政管

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6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25、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6、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69.行政机关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追究其行政责任的

一种救济途径。在我

国,行政机关的救济

主要是通过行政复

议实现的。

70.司法机关救济:

行政相对方提出申

请,作为人民法院对

于行政主体的行为

予以纠正并追究其

责任的救济途径。

27、行政复议是指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认为行政机关的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按照法

定的程序和条件向

作出该具体行政行

为的上一级行政机

关提出申请,由受理

申请的行政机关对

具体行政行为依法

进行审查并作出处

理决定的活动。

72.复议申请人:指

认为自己的合法权

益受到具体行政行

为侵害,依法以自己

的名义提出复议申

请的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

73.复议被申请人:

指因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对其作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提出复议申请的行

政机关。

74.具体行政行为:

指行政机关针对特

定的公民、法人或者

组织作出的影响其

权益的决定。

75.抽象行政行为:

指行政机关针对不

特定的对象作出的

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决定和命令的行为。

76.行政复议管辖:

不同行政复议机关

之间受理行政复议

案件的分工。

7.行政复议机构:

行政复议机关内部

设置的专门负责复

议工作的机构。

78.追偿:是国家向

行政赔偿请求人支

付赔偿费用以后,依

法责令有故意或重

大过失的公务员、受

委托组织和人员承

担部分或全部赔偿

费用的法律制度。

79.危险责任原则:

又称无过错原则,指

行政主体和行政工

作人员在执行职务

是侵犯了向对方的

合法权益并造成损

失的,不论行为人是

否有过错,国家均应

承担赔偿责任。

80.行政先行原则:

指在行政赔偿请求

人向法院提起行政

赔偿诉讼之前,应先

向行政赔偿义务机

关要求赔偿,由行政

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28、行政赔偿即行政

侵权赔偿。是指行政

主体及其行政工作

人员,在行使行政职

权过程中,因其行为

违法而侵犯了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合法权益并造成了

损害,由行政主体给

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问答题

27、行政诉讼是指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认为行政机关的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依法定

程序和要求向人民

法院起诉,人民法院

在当事人及其他诉

讼参与人的参加下,

对具体行政行为进

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的活动。

28、行政诉讼法是指

有关调整人民法院

和诉讼参加人以及

其他诉讼参与人在

审理行政案件中所

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行政诉讼法就是调整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84.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用以指导整个行政诉讼活动或者行政诉讼主要阶段的活动的基本准则。

85.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86.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人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

87.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又称人民法院主管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88.行政诉讼管辖:

是指上下级人民法

院之间和同级人民

法院之间受理第一

审行政案件的分工

和权限。

89.裁定管辖:是指

人民法院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以裁定的

方式确定行政案件

的管辖法院。

90.地域管辖:是指

同级人民法院之间

受理第一审行政案

件的分工和权限。

91.级别管辖:是指

在人民法院组织系

统内划分上下级人

民法院之间受理第

一审行政案件的分

工和权限。

29、行政诉讼参加人

是指因与行政争议

存在直接利害关系

而参加行政诉讼的

整个过程或主要阶

段的人及与他们的

诉讼地位相类似的

人。

94.行政诉讼当事

人:事指因具体行政

行为发生争议,以自

己的名义到法院起

诉`应诉和参加诉

讼,并受法律裁判约

束的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以及行政机

关。

95.行政诉讼原告:

是指认为行政机关

的具体行政行为侵

犯其合法权益,或与

具体行政行为有法

律上的利害关系,而

依法以自己的名义

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

96.行政诉讼被告:

是指作出原告认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并

向人民法院提出诉

讼的具体行政行为,

而由人民法院通知

应诉的行政机关或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

织。

30、行政诉讼证据是

指在行政诉讼中用

以证明案件事实情

况的一切材料和事

实。

31、起诉是指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认为自己的合法权

益受到行政机关具

体行政行为的侵害,

而向人民法院提出

诉讼请求,要求人民

法院通过行使审判

权,依法保护自己合

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98.执行阻却:是指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

程中,导致执行程序

暂时不能进行或者

根本不能进行的特

殊情况。

99.第二审程序:是

指上一级人民法院

依照法律规定,根据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

提出的上诉,对下一

级人民法院作出的

尚未生效的行政判

决或者裁定进行重

新审理程序。

32、审判监督程序是

指人民法院发现已

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判决、裁定违反法

律、法规,依法对案

件再次进行审理的

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不是必须经过的审

理程序,不具有审级

的性质,是第一审、

第二审以外的检验

法院已结案件办案

质量的一种监督程

序。

101.行政案件的执

行:是指人民法院依

照法定程序,对已经

发生法律效力的法

律文书,在负有义务

的一方当事人拒不

履行义务,强制其履

行义务,保证生效法

律文书的内容得到实现的活动。

102.诉讼阻却:是指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

33、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顺利执行,对有妨害诉讼秩序行为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

104.执行回转:是指执行程序完毕后,因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依法被撤消,或者出现其他原因,又由执行人员采取措施,恢复到执行前的状况。

105.再执行:指执行程序结束后,因发生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再执行的,称为再执行。

106.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107.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必须就应由自己举证的事实加以证明,否则便承担败诉风险及不

利诉讼后果的诉讼

法律责任。

109.撤诉:就是在法

院判决或者裁定前,

按照法律规定的程

序,放弃其起诉权的

活动。

110.诉讼中止:在

诉讼过程中,由于发

生某种无法克服和

难以避免的特殊情

况,人民法院暂时停

止诉讼程序的进行。

111.诉讼终结:在

诉讼过程中,发生某

些无法克服和难以

避免的特殊情况,作

为人民法院暂时停

止诉讼程序的进行。

34、行政判决是指人

民法院根据事实,依

据法律法规参照规

章,对审理终结的行

政诉讼争议,作出的

实体裁判。行政判决

分为一审判决和二

审判决两种

35、行政裁定是指在

行政诉讼过程中,人

民法院针对行政诉

讼程序问题作出的

裁决。行政裁定与行

政判决具有同等的

法律效力。

36、决定是指人民法

院在诉讼期间,对诉

讼中遇到的特殊事

项作出的裁决。

37、涉外行政诉讼是

指人民法院受理、审

理和执行具有涉外

因素的行政案件所

适用的诉讼程序。涉

外因素是指行政案

件的原告、第三人或

者被执行人是外国

公民、无国籍人或者

外国组织。

115.维持判决:是

指人民法院经过审

理,认定被诉具体行

政行为证据确凿,适

用法律法规正确,符

合法定程序,作出的

维持被诉具体行政

行为的判决。

116.撤消判决:是指

人民法院经过审查

作出的否定被诉具

体行政行为合法的

判决。

117.超越职权:是指

行政机关作出的具

体行政行为超越了

法律,法规的授权范

围。

118.滥用职权:是指

行政机关作出的具

体行政行为虽然在

其自由裁量权限内,

但背离了法律,法规

的目的和宗旨。

选择题

1、(C)是行政法律

关系必不可少的当

事人

A、行政机关

B、

行政组织 C、行政

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的

变更是指行政法律

关系要素的变更,包

括(ABD)

A、主体变更

B、客体

变更C、形式变更D、

内容变更

3、行政法规是(B )

制定的关于行政管

理的规范性文件的

总称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

务院组成部门

4、下列组织中不属

于行政主体的是

(BC)

A、街道办事处

B、

公安派出所 C、治

安联防队

5、以行政行为是否

具备一定的法定形

式为标准,可以将行

政行为分为( B )

A、单方行政行为和多方行政行为

B、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D、一般行政行为和特殊行政行为

6、下列情形中,表明我国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有(ABC)

A、国务院总理负责领导国务院工作

B、国务院副总理分别负责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

C、各部部长分别负责领导本部门的工作

D、国务院秘书长负责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

7、下列组织中,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的有(BD)

A、乡人民政府

B、村民委员会

C、镇人民政府

D、居民委员会

8、( B )属于行政处分。A、免职 B、撤职

C、降职

D、辞退

9、公安局给予某人

治安管理处罚的行

为属于(B)

A、行政司法行为

B、

行政执法行为C、行

政立法行为

10、下列机关中,

(ACD)有权制定地

方政府规章。

A、北京市人民政府

B、北京市西城区人

民政府

C、河北省人民政府

D、河北省石家庄市

人民政府

11、根据许可的性质

不同,行政许可分为

(A)

A、行为许可和资格

许可 B、行为许可

和事实许可C、一般

许可和特殊许可

12、(ABD),不预

行政处罚。

A、违法行政行为轻

微,并及时纠正B、

不满14周岁的人有

违法行为的C、不满

18周岁的人有违法

行为的D、精神病人

在发病期间有违法

行为的

13、行政机关委托某

建筑队拆除违章建

筑并向违章者征收

拆除费用的行为是

(C)

A、直接强制

B、

即时强制 C、代执

行 D、执行罚

14、下列各项制裁形

式中,属于行政处罚

的有(BC)

A、罚金

B、警告

C、拘留

D、拘

15、行政复议以(A)

为一般形式。

A、书面审理

B、开庭

审理 C、书面审理与

开庭审理相结合

16、我国行政赔偿实

质上是一种(C)赔

偿。

A、行政机关

B、

公务员个人

C、国家

17、如果原告向两个

以上有管辖权的人

民法院起诉时,由

(D)人民法院管辖。

A、原告进行选择

B、

上级人民法院裁定

C、被告所在地

D、最

先收到起诉状

18、行政诉讼当事人

包括(ABD)

A、原告

B、被告

C、

代理人D、第三人

19、行政诉讼的证据

来源于(ABC)

A、原告举证

B、被

告举证C、人民法院

依职权收集和保全

D、全人民检察院依

职权收集和保全的

证据。

20、决定一经送达即

发生法律效力。(A)

A、当事人对人民法

院的决定一律不准

上诉

B、当事人不服时,

有权在接到决定之

日起10日内向上一

级人民法院提起上

C、当事人不服时,

有权在接到决定之

日起7日内向上一级

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D、当事人不服时,

有权在接到决定之

日起5日内向上一级

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1、人民法院审理行

政案件(B)不适应

调解。

A、可以适用

B、不适用

C、应当适应

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

A. 行政处置权.

B.行政合同的签订权.

C. 行政许可权

D.行政确认权

2. 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

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D)。

A.判决、裁定暂时停止执行.

B. 但判决、裁定必须停止执行.

C. 判决、裁定中止执行.

D.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3.(A)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

系,以行政机关的为

一方,以发生纠纷的

双方当事人各为一

方。

A. 行政司法。

B.行

政立法

C. 行政指导。

D.行

政执法

4. 下列各项不属于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

成要素的是(B)。

A. 行政法律关系的

内容

B. 行政法律关系的

变动

C. 行政法律关系的

主体

D. 行政法律关系的

客体

5. 受行政机关委托

的社会组织行使行

政权的行为,视为

(A)。

A. 该行政机关的行

B. 该社会组织的行

C. 该社会组织和行

政机关的共同行为

D. 既是该社会组织

的行为,又是该行政

机关的行为

6.根据《行政诉讼

法》的规定,行政诉

讼的主要审查对象

是(C)。

A. 行政处理行为

B. 行政决定行为

C. 具体行政行为

D. 抽象行政行为

7. 行政诉讼中,原

则上不停止被诉具

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但在(D)情况下可以

暂停具体行政行为

的执行。

A. 行政机关改变具

体行政行为的.B.人

民法院认为需要停

止执行的.C. 第三

人向法院申请停

8.某县人民政府作

出有关规范该县集

贸市场秩序的决定,

这一行为属(B)

A.行政立法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执法行为

1.我们现在所说的

行政法除了指有关

行政吧的法律规范

以外更重要的是其

包含了对行政权进

行规范和控制的

(B)。

A.文明实质

B.精神实质

C.形式内容

D.物质基础

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D)。A.财物 B.行为能力和人身自由

C.行为能力

D.财物和人身自由

3.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 C)。

A.特殊行政监督 B,舆论监督

C.一般行政监督

D.执法监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

制定”,属( B)。

A.创制性立法

B.授

权立法

C.实施条例立法

D.

职权立法

5.下列各项不属于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

成要素的是(B)。

A.行政法律关系的

内容B.行政法律关

系的变动.C.行政法

律关系的主体D.行

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6.下列有关行政法

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行政法具有极广

泛的内容

B.行政法在形式上

没有完整、统一的法

典.C.行政法的实体

性规范与程序性规

范总是交织在一起,

往往共存于一部法

律文件之中.D.与其

他法律规范一样,行

政法规范具有较强

的稳定性

7.根据《行政诉讼

法》的规定,行政诉

讼的主要审查对象

是(C)。

A.行政处理行为.

B.

行政决定行为.C.具

体行政行为.D.抽象

行政行为

8,下列各项中,不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的是(D)

A.民航总局.C.公安

部.B.国务院.D.村

委会

1.行政立法主体是

指依法取得行政立

法权,可以制定行政

法规或行政规章的

(B)

A.依法行使职权的

公务员.B.被授权的

组织.C.国家行政机

关.D.其他组织

2.下级政府对上级

政府的监督是(C)

A.特殊行政监督C.

一般行政监督B.舆

论监督D.执法监督

3.工商行政管理机

关颁发营业执照,属

于(C)

A.行政处置权C.行

政许可权B.行政合

同的签订权D.行政

确认权

4.在我国解决行政

争议的法律途径有

(C)。

A.由国家权力机关

解决

B.向法院起诉或者向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反映来解决

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

D.向法院起诉5.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的划分依据的标准是(C)。

A.行为适用和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

B.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序.

C.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

D.以行政行为是否以作为方式来表现

6.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C)A.直接强制.C.代执

行.B.即时强制.D.

执行罚

7.下列属于行政处

罚行为的是(C)

A.查封、扣押.C.没

收.B.执行罚.D.代

执行

8,行政规章有权设

定警告和(C)。

A.通报批评

B.责令

具结悔过.. C.一定

数额的罚款.D.没收

财物

9.行政监督的主体

是(A)。

A. 行政机关 }3.

立法机关

C. 公安机关

D.

司法机关

10 .行政复议机关

在接到行政复议申

请后,应当在(B )进

行审查,对不符合本

法规定的

行政复议申请,决定

不予受理,并书面告

知申请人。

日内日内日内日

1.下列关于行政法

律关系特点说法正

确的是(C)。

A.行政法律关系双

方当事人中,必有一

方是普通公民.B.行

政法律关系当事人

的权利义务由双方

协商拟定.C.行政法

律关系具有不对等

性.D.行政法律关系

中行政主体的权利

与义务不具有统一

2.以行政法调整对

象的范围为标准来

划分,行政法可以分

为(B)。

A.实体行政法与程

序行政法.B.一般行

政法与特别行政

法.C.中央行政法与

地方行政法.D.行政

组织法与行政行为

3.区公所的设立,要

经(C)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

B.

县级人大常委会.C.

省级人民政府.D.省

级人大常委会

4.公务员职务关系

因(D)而消灭。

A.撤职

B.免职

C.

升职 D.辞退

5。李某到山林中捉

野兔,被某县林业局

所设立的护林防火

检查站的工作人员

截住,工作人

员发现其无证人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A)的名义作出。A.县林业局 B.县政府 C.护林防火检查站 D.工作人员个人6.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C)。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

7.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C)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

元元元元8.以下不属于行政

处罚法定原则内容

的是(B)。

A.依据法定.

B.对象

法定

C.职权法定.

D.程序

法定

9,行政法律关系产

生的条件下包括

(D)。

A.相应的法律依

据.B.行政主体

C.相应的法律事

实.D.行政程序

10.以下不属于行政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

素的是(A)。

A.行政法律行为.C.

客体

B.主体.D.内容

9.根据《行政处罚

法》,在行政处罚当

场处罚程序中,执法

人员可以当场收缴

的数额为(C)

元以下.元以下

元以下元以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处罚法》规定:

行为人违法事实确

凿且有法定依据的,

对公民处以( B)罚款

的行政处罚,可以当

场作出行政处罚的

决定。

元以下.元以下

元以下.元以下

11行政法制监督的

不同主体中,(A)对

行政主体监督是最

全面、最具有权威性

的。

A.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家司法机关.C.国

家行政机关.D.中国

共产党

12公安机关对醉酒

的人强制进行人身

拘束,该行政行为应

(C)。

A.附条件生效

B.受

领生效

C.即时生效

D.告知

生效

13.行政立法行为属

于(D)

A.依申请的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14.下列属于限制人

身自由的行政强制

措施的是(C)

A.拘役.

B.驱逐出境

C.遣送出境

D.行政

拘留

15关于行政处罚设定权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国务院可以设定治安拘留的行政处罚

B.北京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C.北京市人大可以设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D.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可以在其制定的《西城区市容卫生管理规定》中对随地吐痰

的行为处以30元罚款

16.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C)。

A.特殊行政监督

B.舆论监督

C.一般行政监督

D.

执法监督

17吴某之子在部队

演习中死亡,部队将

《烈士证书》发给吴

某。此后,吴某一直

凭《烈士证书》领取

抚恤金。1994年,民

政局换发《烈士证

书》时,未将《烈士

证书》换发给吴某。

吴某遂向法院提起

诉讼。引起争议行政

行为的行政主体是

(D)。

A.昊某

B.部队

C.法

院D.民政局

18.行政监督的主体

是( A)

A.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D.社会舆论

1.行政法律关系产

生的事实前提是

(D)。

A.行政法律规范.

B.

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

D.行政

法律事实

2.行政法治原则的

核心内容是(A)。

A.行政合法性原

则.B.行政合理性原

则.C.行政比例原

则.D.行政信赖保护

原则

3.下列不属于行政

主体的是(D)。

A.重庆北暗公安分

局.B.上海市人民政

府.C.某省某市某街

道办事处.D.某市某

区某镇工商所

4.有权制定地方政

府规章的是(D)。

A.辽宁省锦州市人

民政府.B.国务院.C.

教育部.D.杭州市人

民政府

5.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的规

定,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C)。

A.公务员仅仅限于

行政机关里的工作

人员.B.公务员对上

级领导必须绝对服

从.C.法官是公务

员.D.教师是公务员

6.行政诉讼制度是

由(D)来追究行政主

体的行政责任。

A.国家行政机关.

B.

国家权力机关.C.国

家检察机关.D.国家

司法机关

7.部门规章有权设

定警告和(C)

A.吊销执照.

B.拘留.

C.一定数额的罚款.

D.没收财物

8.适用简易程序的

行政处罚案件必须

符合的条件,不包括( A)。

A.对个人处以50元

以上的罚款.B.违法事实确凿.C.处罚法定依据明确具体.D.对组织处以1000元

以下的罚款

9.对人身的强制执

行方式不包括(C)。

A.遣送出境.

B.强制传唤

C.行政拘留.

D.强制履行

1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可以由(A)设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

1.关于行政法律关

系的特点,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C)。

A.行政法律关系双

方当事人中,必有一

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

事人的权利义务由

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

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

的行政主体的权利

与义务不具有统一

2.关于行政合法性

原则和行政合理性

原则的关系,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B)。

A.两者是径渭分明

的.B.合理性原则主

要解决行政是否适

当问题.C.合法性原

则适用于自由裁量

领域.D.合理性原则

适用于一切领域

3.以下不属于行政

职权的是(A)。

A.行政调解.

B.行政

立法.C.行政奖励.D.

行政处罚

4.以下主体不属于

行政机关的是(B)。

A.国务院.

B.北京市

人民政府办公厅.C.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

政府D.上海市杨浦

区五角场街道办事

5.行政授权的依据

是(C)。

A.法律

B.法规

C.法律法规.

D.规范

性文件

6.以下不属于行政

相对方义务的是

(C)。

A.服从行政管理.

B.

协助行政主体执行

公务.C.参与听证.D.

遵循法定要求

7.以下行政行为属

于双方行政行为的

是(D)。

A.行政处罚.

B.行政

监督

C.行政许可.

D.行政

合同

8.以下监督检查,不

属于行政机关对被

许可人的监督检查

的是(D)

A.层级监督检查.

B.

书面检查

C.抽样检查.

D.自检

制度

9.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应用最普遍的国家是(B)。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意大利

10.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内容的是(B)。

A.依据法定 C.职权法定

B.对象法定 D.程序法定

多项选择

1. 行政诉讼确立受案范围的原则是(ABCD

A.尽可能扩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B.

C.人民法院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

D. 2.在我国,国务院是(ABC)。A.最高国家行政机

关B.

C.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的执行机关

3.行政赔偿的方式

有(BCD)。

A.恢复名誉

B.

C.恢复原状

D.

4.下列哪些原则与

规定是行政诉讼所

特有的(AC)

A.不适用调解制

度.B.

C.被告负举证责

任.D.

5.根据《行政诉讼

法》的规定,下列哪

些案件向人民法院

起诉时,人民法院应

当予以受理ACD

A.周某对海关的扣

留决定不服

B.某市居民对市政

府发布的征收绿化

费的规定不服

C.某村民对县土地

局强行拆除其房屋

的决定不服

D.张某对县公安局

作出的行政拘留决

定不服

6.行政合同的解除

方式有(BC)。

A.书面解除

B.单方

解除

C.协议解除

D.口头

解除

1.以行政行为是否

具备一定的法定形

式为标准,可以将行

政行为分为(CD)。

A.抽象行政行为.

B.

具体行政行为.C.要

式行政行为.D.不要

式行政行为

2. 行政赔偿责任的

归责原则主要有

(ABC)等几种。

A.过错责任原则.

B.

危险责任原则.C.违

法责任原则D.行政

赔偿原则

3.行政相对方的义

务包括(ACD)

A.服从行政管理的

义务.B.参与行政管

理的义务.C.协助行

政主体执行公务的

义务.D.遵循法定程

序要求的义务

4.根据我国法律,

(CD)有权制定颁布

地方性法规。

A.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B.县级以上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C.经国务院批准

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下列(BCD)案件除外。A.当事人要求不公开的.B.涉及个人隐私的.C.涉及国家秘密的D.法律另有规定的

6.根据《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包括如下内容(ABD)。A.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

当在行政机关告知

后三日内提出.C.行

政机关应当在听证

的15日前,通知公众

举行听证的时间、地

点.D.除涉及国家秘

密、商业秘密或个人

隐私外、听证公开举

1.行政立法的效率

原则一般是通过(AB)

加以实现的。

A.时效制度.C.听证

制度

B.代理制度.D.咨询

制度

2 行政相对方的义

务包括(ACD)。

A.服从行政管理的

义务.B.参与行政管

理的义务.C.协助行

政主体执行公务的

义务.D.遵循法定程

序要求的义务

3.下列行为中,属于

行政行为的有(BC)。

A 行政机关购买办

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

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与居

委会签订卫生管理

承包合同

D.天气预报

4.在我国,国务院是

(ABC)。

A.最高国家行政机

关.B.中央人民政

府.C.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的执行机关.D.

最高国家机关

5.人民法院公开审

理行政案件,但下列

(BCD)案件除外

A.当事人要求不公

开的.B.涉及个人隐

私的.C.涉及国家秘

密的.D.法律另有规

定的

6.下列中的(BD)是

行政立法主体。

A.全国人大常委

会.B.国务院

C.上海市人大常委

会.D.北京市人民政

7.按照我国《行政处

罚法》的规定,行政

法规可以设定的行

政处罚有(BD)

A.行政拘留

B.吊销

营业执照

C.劳动教养

D.没收

非法所得

8.行政监督与监督

行政行为的共同点

有(BCD)。

A.监督的主体相同

B.监督的对象相同

C.监督的内容相同

D.监督的目的相同

1.行政立法的效率

原则一般是通过(AB)加以实现的。

A.时效制度.

B.代理制度

C.听证制度.

D.咨询制度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AD)。

A.行政机关购买办

公用品.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C. 街道办事处办理结

婚登记手续.D.天气预报

3.在我国,国务院是(ABC)。A.最高国家行政机

关.B.中央人民政

府.C.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的执行机关.D.

最高国家机关

4.下列中的(BD)是

行政立法主体。

A.全国人大常委

会.B.国务院

C.上海市人大常委

会.D.北京市人民政

5.以下主体,属于行

政许可实施主体的

是(ABC)。

A.法定的行政机关

B.被授权的具有管

理公共事务职能的

组织

C.被委托的行政机

D.被委托的具有管

理公共事务职能的

组织

6.行政法律关系的

主体包括(ACD)。

A.行政主体.

B.社会

舆论

C.行政相对方.

D.行

政法制监督主体

7.行政监督与监督

行政行为的共同点

有(BCD)。

A.监督的主体相

同.B.监督的对象相

同.C.监督的内容相

同.D.监督的目的相

8.按照我国《行政处

罚法》的规定,行政

法规可以设定的行

政处罚有(BCD)

A.行政拘留

B.吊销

营业执照

C.罚款

D.没收非法

所得

19.以下法律规范

中,属于行政法渊源

的是(ABCD)。

A.地方性法规

B.行

政法规与规章 C.宪

法和法律 D.与行政

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20.行政相对方的义

务包括(ABD)。

A.服从行政管理的

义务 B.协助行政主

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参加听证的义务

D.遵循法定程序的

义务

21.关于行政处罚,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对象是相对

方 C.适用主体是行

政主体 D.是具体行政行为

22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哪些特点(ACD)。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 B.既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也可以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 C.其个人行为代表个人 D.其个人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2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AB)。

A.行政合法

B.行政合理

C.行政自由

D.灵活行政

24.(ABD)不予行政处罚。

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B.不满14

周岁的人有违法行

为 D.精神病人在发

病期间的行为 C.不

满18周岁的人有违

法行为

25.行政指导与行政

合同的酬表现在

(BCD)

A.前者是双方行为,

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B.前者是单方行为,

而后者是双方行为

C.前者不具有法律

上的强制力,而后者

具有法律上的强制

D.前者不产生任何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

对方之间的权利义

务关系,而后者产生

一定的权利义务关

26.下列行为中,属

于行政行为的有

(BC)

A.行政机关购买办

公用品

C.街道办事处办理

结婚登记手续

B.行政机关制定规

范性文件

D.气象局发布天气

预报

1.行政法律关系的

特点包括(ABCD)。

A.在行政法律关系

双方当事人中,必有

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当

事人的权利义务由

行政法律规范预先

规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

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

的行政主体的权利

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2.下列属于行政法

特点的是(BCD)。

A.行政法具有统一

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

量多,内容广泛

C.行政法规范具有

明显的易变性

D.行政法规是以多

种多样的法律形式

表现出来的

3.行政优先权包括

(ABC)。

A.先行处置权.

B.推

定有效权

C.获得社会协助

权.D.行政征用权

4.下列哪些是行政

机关的设置原则

(ABCD)。

A.适应需要原则.

B.精简原则

C.高效率原则.

D.依法设置原则

5.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体现在(BCD)

A.形式不同

B.性质不同

C.产生的依据不同

D.行为的后果不同

6.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ABCD)。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B.了解情况的权利

C.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

D.提出申请的权利7.行政行为的合法

要件包括(BCD)。

A.主体合法

B.客体

合法 C.内容合法 D.

程序合法

8.下列属于行为罚

的是(ABC)。

A.责令停产停业

C.吊销营业执照

B.暂扣许可证

D.没收财物

1.公民甲因驾驶机

动车闯红灯将一位

老人撞成轻微伤,被

某区公安局交警大

队处以拘留

七天的处罚,本案例

中行政法律关系的

主体是(AD)。

A.公民甲

B.被撞的

老人 C.交警大队 D.

某区公安分局

2.关于行政主体与

国家公务员关系,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国家行政管理活

动通过公务员公务

行为得以实现

B.公务员公务行为

是以国家机关名义

实施

C.公务员行为所产

生的法律后果,由国

家行政机关承担

D.公务员与国家行

政机关之间是职务

上的委托关系

3.关于对国家行政

机关概念的理解,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反映统治阶级的

意志

B.权力依据是宪法

和有关法律

C.行使的是国家行

政权力

D.是国家机构重要

组成部分

4.我国国家行政机

关的行政法制监督

主体包括(ABC)

A.行政监察机关

B.国家审计机关

C.上级行政机关

D.下级行政机关

5.行政行为合法要

件之中的内容合法

的要求是〔ABC〕

A.行为由确凿的证

据证明,有充分的事

实依据

B.行为有明确的法

律依据,适用法律规

范正确

C.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与精神

D.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的步骤与程序

6.行政许可公开原则在实施行政许可时,体现为(ABCD

A.实施主体要公开

B.实施条件公开

C.实施期限公开

D.实施结果公开

7.行政机关调查终结,负责人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决定(ABCD)

A.确有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

C.违法事实不能成

立的,不得给予行政

处罚

D.违法行为已构成

犯罪的,移送司法机

8.张某出售假药,购

买其假药的李某服

用后中毒。如果张某

的这一行为尚未构

成犯罪,那么张某应

当(AB)。

A.受到行政处罚

B.依法承担给李某

造成的损失

C.依法承承担刑事

责任

D.不承担任何责任

问答题:

1法源的形式的哪些

1.简述行政法的法

源。

<1)宪法;(2)法

律;(3)行政法规和

部门规章; (4)地方

性法规、地方行政规

章、自治条例和单行

条例;(5)与行政法

有关的法律解释;(6)

我国政府签订、加人

或承认的国际条约。

2行政法的作用是什

1、保障行政权有效

行使,促进行政主体

依法行政,提高行政

效率。2、贯彻实施

宪法,推动民主政治

进程,保障公民、法

人或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3、促进经

济文化建设,保护社

会经济、文化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3、什么是行政法基

本原则它是穿于全

部行政法律规范之

中的,是调整和决定

行政主体全部行为

的基本准则。

1、行政法律关系的

特点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

方当事人中,必有一

方是行政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

人的权利义务由行

政法律规范预先规

定。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

不对等性。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

行政主体的权利与

义务具有统一性。

行政法律关系引起

的争议,在解决方式

及程序上有其特殊

性。

2、行政法律关系的

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

政法律关系主体、客

体和内容三大要素

构成。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即行政法律关系当

事人,也称行政法主

体或行政法律主体,

是指参加行政法律

关系享有权利、承担

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

体,是指行政法律关

系当事人权利、义务

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行政法律关系既然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那么,由权利、义务构成的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是行政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要素。

3、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了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外,还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

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消灭,从而使原行政法律

关系消灭。行政法律

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内容全部消灭,从而

使原法律关系消灭

4、简述行政法基本

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

行政法治的核心内

容。它是指行政权力

的设立、行使必须依

据法律,符合法律要

求,不能与法律相抵

触。行政合法性原则

要求行政主体必须

严格遵行行政法律

规范的要求,不得享

有行政法规范以外

的特权,超越法定权

限的行为无效;违法

行政行为依法应受

到法律制裁,行政主

体应对其行政违法

行为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行政合法性

原则包括实体合法

和程序合法两方面

的内容。违反实体法

和违反程序法都是

对行政合法性原则

的破坏。实体法是指

规定行政主体在行

政管理活动中的权

利与义务关系的行

政法律规范。程序法

则通常是为保证行

为程序公正,没有偏

私,从而保障实体权

利得以实现的法律

规范。

1.简述行政法基本

原则的特点。

(1)行政法基本原则

具有普遍性 (2)行

政法的基本原则具

有基础性; (3) 行政

法的基本原则具有

自身的特殊性,它能

反映出行政法律规

范区别于其他法律

规范

的本质特征。

行政程序合法包含

三方面的内容:

(1)任何人不能成

为审理自己案件的

法官。执行这一原则

的制度是回避制度。

(2)行政机关在裁

决行政纠纷时不能

偏听偏信,应当给予

当事人同等的辩论

机会。

(3)决定对当事人

不利的事务时,应预

先通知当事人并给

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

具体要求:

(1)任何行政职权

都必须基于法律的

授予才能存在。这是

指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的权限划分、行

政专业部门与综合

部门的权限划分、上

级与下级的权限划

分等都必须依据法

律确立。各部门不能

超过法律赋予的职

权范围,否则即构成

违法。

(2)任何行政职权

的行使应依据法律、

遵守法律,不得与法

律相抵触,这就要求

行使行政权力不仅

应遵循实体法规范,

而且应遵循程序法

规范,两者不能偏

废。

(3)任何行政职权

的授予和委托及其

运用都必须具有法

律依据,符合法律宗

旨。

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

指行政机关不仅应

当按照法律、法规规

定的条件、种类和幅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心得体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心得体会 把握是学好行政法的关键,但它只是前提性条件,不能替代具体学习方法。在对具体内容的把握上,有以下几点值得考生参考:“实”是重点。凡是教材、法律规定中具有实用性、应用性的内容是司法考试的重点所在。因为司法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它主要测试的是入门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司法考试的性质决定其偏重于那些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内容。例如,行政法概述、行政诉讼概述这两章,作为编写教材是不可缺少的,但作为司法考试则是不重要的,因为概述所涉及的是入门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在法律实务中,它不会成为法官判案的依据,也不会成为律师辩护的理由。相反,作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类的内容,则几乎是司法考试必考的内容。因为司法职业每天所面对的是生活中发生的案件,而行政案件所要分析的首要的问题是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新”是考点。司法考试每年都会有所微调。调整无非是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两个方面。去年的司法考试,考试方法上的调整如论述题的增加;考试内容上的调整如证据方面的内容,由于有新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出台,证据方面的考题占了六分。在总分约40分的比例中,6分的分值应该说是占了比较高的比例。今年的司法考试,新的内容增加了行

政许可法、行政应急和政府采购法三个部分。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它裹挟了许多新的现代政府的理念,几乎是必考的内容。需要考生注意。 “特”是题眼。司法考试涉及的内容很多,这恐怕也是司法考试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难考”的重要原因所在。但其所涉及的内容在考试中并不能等量齐观。有的具有出题价值,有的不具有出题价值。具有出题价值的部分我们可以称其为“题眼”。就像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必须有“新闻眼”一样,应对司法考试也需要有“题眼”。题眼究竟何在呢?“特”往往是题眼所在,即那些特殊的制度、特殊的规则即是题眼所在。如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特有的规则往往是题眼所在;如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行政复议不同于行政诉讼的特殊规则也往往是题眼所在。对于考生来说,应对于此,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方法是比较,将两种制度、两种规则比较着去把握,在比较中你可以找到特殊规则所在,同时也就能够找到题眼所在。 “本质”是关键。司法考试经常出现的题型是这样的题,它所考的不是你对某项制度或规则是否知道,而考的是你对这项规则或制度的本质的把握。这种题假定你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司法考试的门槛是大学本科,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知识,所要考的是你对该项知识的运用或把握。这就取决于你对这项知识或规则性质或本质的把握。如我们都知道行

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民事诉讼法)卷三

13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民事诉讼法) 单选: 35.根据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B.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只限于法律授权的机关或团体 C.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D.公益诉讼的提起必须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公益诉讼。《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选项A说法正确。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选项B说法正确。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只限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 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D说法错误。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或者恢复、补偿受到减损的公益利益,或者是虽然没有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减损的事实,但是有一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需要诉讼保护时,都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因此,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公益诉讼的提起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36.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据此,法院和法官应在民事审判中遵守诉讼程序,履行释明义务。下列哪一审判行为符合执法为民的要求?() A.在李某诉赵某的欠款纠纷中,法官向赵某释明诉讼时效,建议赵某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B.在张某追索赡养费的案件中,法官依职权作出先予执行裁定 C.在杜某诉阎某的离婚案件中,法官向当事人释明可以同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 D.在罗某诉华兴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法官主动走访现场,进行勘察,并据此支持了罗某的请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对执法为民与法官释明义务的理解。 选项A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选项B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先予执行必须依申请进行,法院不能依职权作出。 选项D错误。《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据此可知,当事人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法院不应当主动介入案件事实的调查,否则会丧失中立性。 37.关于诉的分类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孙某向法院申请确认其妻无民事行为能力,属于确认之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 第一编行政法的基本理论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形式,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和。 2、特征:?内容上具有明显公益性,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 ?形式上具有广泛性,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形式上具有多元性,行政法规出于不同性质、层次国家机关之手,来源多元 ?形式上具有变动性,行政直接面对社会生活 二、成文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选择题) 1、宪法和条约--行政法最高法律渊源 2、指定法--行政法基本法渊源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3、法律解释 ?宪法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行政解释 ?地方解释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权的行使符合法律规定 1、法律优先,法律高于行政,因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2、法律保留,法律对某些事项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保留。法律沉默时,行政机关不能任意做出决断。在法律保留范围内,拒绝禁止行政机关行使权力,不在范围之内,允许行使权力。法律保留范围包括侵害保留、全面保留、重要保留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平等对待: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时要平等对待老百姓,适用于侵害、受益领域 要求:?行政机关同时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要相同情况相同对待 ?先后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也要相同对待 ?行政机关无论同时面对还是先后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要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在本质不同时应有所区别。 2、比例原则:行政法中的皇冠原则,适用于侵害行政领域 要求:?妥当性:行政机关所采取手段和利益必须能够实现公共利益 ?最小侵害要求:当行政机关拥有多个手段可以实现既定目标,应当选择对个人利益损害最小的手段 ?均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原则 3、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诚实性原则),最早起源于德国,适用于受益行政领域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2013年民事诉讼法司考真题及详解

2013年民事诉讼法司考真题及详解

2013 17、根据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35】() A.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B.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只限于法律授权的机关或团体 C.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D.公益诉讼的提起必须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公益诉讼。《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选项A说法正确。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选项B说法正确。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只限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 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D说法错误。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或者恢复、补偿受到减损的公益利益,或者是虽然没有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减损的事实,但是有一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需要诉讼保护时,都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因此,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

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公益诉讼的提起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18、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据此,法院和法官应在民事审判中遵守诉讼程序,履行释明义务。下列哪一审判行为符合执法为民的要求?【2013-36】() A.在李某诉赵某的欠款纠纷中,法官向赵某释明诉讼时效,建议赵某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B.在张某追索赡养费的案件中,法官依职权作出先予执行裁定 C.在杜某诉阎某的离婚案件中,法官向当事人释明可以同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 D.在罗某诉华兴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法官主动走访现场,进行勘察,并据此支持了罗某的请求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对执法为民与法官释明义务的理解。 选项A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选项B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先予执行必须依申请进行,法院不能依职权作出。 选项D错误。《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据此可知,当事人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法院不应当主动介入案件事实的调查,否则会丧失中立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理论 1、行政法上的行政范围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包括国家行政和社会公行政(被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包括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等活动。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 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主体在管理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是行政关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一种关系。 ⑵、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⑶、行政救济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救济主体包括: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信访机关 ⑷、内部行政关系 指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⑴、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也称依法行政原则,即依照法律实施行政活动,具体是指行政权的存在、

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行政主体对其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内容: ①、行政权的来源要合法。行政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设定和授权才能存在。 ②、行政权的运用要合法。行政职权必须依据行政法律规范行使。 ☆符合实体法规范 ☆符合程序法规定 ⑵、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原则亦称行政适当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行政合理原则以控制自由裁量权和自由裁量行为的实施为目的。 具体要求: ①、行政行为的动机应符合立法目的 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以自由裁量权的目的,是使行政主体能在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幅度内根据具体情况更准确地体现法律的意图。 ②、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 (1)相关的考虑,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能忽视法律规定应当考虑的因素。 (2)排除不相关的考虑。如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时,不能因为被处罚的人是高级干部而从轻处罚。 ③、行政行为的内容合乎情理 ⑶、比例原则 行政行为要权衡各种利害关系,以作出最佳利益判断,体现法的实质公平。 比例原则的三项子原则: ☆适当性原则——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达到该目的。如果手段根本无法达到目的,就是违反妥当性原则。比如以轻微罚款无法达到噪音超标污染的整治。

2013年民诉司法考试选择题答案及解释

(2013年) 单项选择 35.根据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B.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只限于法律授权的机关或团体 C.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D.公益诉讼的提起必须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公益诉讼。《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选项A说法正确。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 选项B说法正确。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只限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 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D说法错误。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或者恢复、补偿受到减损的公益利益,或者是虽然没有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或减损的事实,但是有一定的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需要诉讼保护时,都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因此,公益诉讼规则的设立,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公益诉讼的提起不以存在实际损害为前提。 36.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据此,法院和法官应在民事审判中遵守诉讼程序,履行释明义务。下列哪一审判行为符合执法为民的要求?() A.在李某诉赵某的欠款纠纷中,法官向赵某释明诉讼时效,建议赵某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B.在张某追索赡养费的案件中,法官依职权作出先予执行裁定 C.在杜某诉阎某的离婚案件中,法官向当事人释明可以同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 D.在罗某诉华兴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法官主动走访现场,进行勘察,并据此支持了罗某的请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对执法为民与法官释明义务的理解。

完整word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经典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经典 案例(1) 2004年10月20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市场科的工作人员张某、王某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征收科的工作人员李某、赵某联合对某农贸市场进行执法大检查。李某、赵某发现E公司自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偷漏税款达5000元,当场作出罚款5000元的处罚,并责令E公司补缴税款5000元。随后,张某、王某发现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当场作出罚款3000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钱某要求张某、王某举行听证,张某、王某告知钱某现在局里正在对办公楼进行翻新,没有地方举行听证,且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举行听证还是这个结果,拒绝举行听证。E公司不服,遂向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请问: (1)李某、赵某和张某、王某当场对E公司作出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2分) (2)张某、王某拒绝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钱某的听证请求是否合法?为什么?(3分) (3)张某、王某对E公司作出罚款3000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是否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事不再罚”的规定?为什么?(3分) (4)E公司对上述行政处罚均不服,是否可以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为共同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2分) 1111 (1)不合法。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场处罚程序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案件,本案中两机关的执法人员当场对E公司作出较大数额的罚款、吊销执照的处罚显然违法。(2分) (2)不合法。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E公司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E公司要求听证的,其应当组织听证。(3分) (3)不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事不再罚”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本案中,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是针对E公司偷漏税款的行为,工商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是针对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前后作出的两个行政处罚不是针对E公司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故不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事不再罚”的规定。(3分) (4)不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两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本案中,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是分别针对E公司的不同违法行为作出处罚的,E 公司对上述行政处罚均不服,只能分别提起行政诉讼。(2分) 案例(2) 2005年3月10日,某直辖市甲、乙、丙三名律师决定出资合伙成立“新津律师事务所”。2005年5月16日,甲、乙、丙三人向该市司法局口头申请成立律师事务所并提供了律师事务所章程、发起人名单、简历、身份证明、资金证明等有关申请材料。市司法局受理申请的工作人员李某见甲满头白发,特别提醒三人,根据该市政府规章的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发起人的年龄均不得超过60岁。甲告知李某,他们三人的年龄均不到60岁。于是,李某将一份市司法局

民事诉讼法司考真题2010-2013主观题

民事诉讼法司考真题2010-2013主观题

(2013年) 案情:孙某与钱某合伙经营一家五金店,后因经营理念不合,孙某唆使赵龙、赵虎兄弟寻衅将钱某打伤,钱某花费医疗费2万元,营养费3000元,交通费2000元。钱某委托李律师向甲县法院起诉赵家兄弟,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2.5万元,精神损失5000元,并提供了医院诊断书、处方、出租车票、发票、目击者周某的书面证言等证据。甲县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本案。二被告没有提供证据,庭审中承认将钱某打伤,但对赔偿金额提出异议。甲县法院最终支持了钱某的所有主张。 二被告不服,向乙市中院提起上诉,并向该法院承认,二人是受孙某唆使。钱某要求追加孙某为共同被告,赔偿损失,并要求退伙析产。乙市中院经过审查,认定孙某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遂通知孙某参加调解。后各方达成调解协议,钱某放弃精神损害赔偿,孙某即时向钱某支付赔偿金1.5万元,赵家兄弟在7日内向钱某支付赔偿金1万元,孙某和钱某同意继续合伙经营。乙市中院制作调解书送达各方后结案。

问题: 1.请结合本案,简要概括钱某的起诉状或法院的一审判决书的结构和内容。(起诉状或一审判决书择一作答;二者均答时,评判排列在先者) 2.如果乙市中院调解无效,应当如何处理? 3.如果甲县法院重审本案,应当在程序上注意哪些特殊事项? 4.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管理领域面临许多挑战,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民事诉讼等多种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成为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同时,司法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公平正义通过司法渠道得到彰显。请结合本案和社会发展情况,试述调解和审判在转型时期的关系。 答题要求: 1.根据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及民事诉讼法理知识作答; 2.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说理充分,文字通

浙江7月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2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法,在法国行政法院建立之前就有了 B.法国行政法院的建立标志着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行政法的形成 C.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法,在法国行政法院建立之后才产生 D.行政法和“行政国”的兴起没有任何联系 2.下列选项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警告 B.撤职 C.罚款 D.行政拘留 3.下列何项不是行政行为( )。 A.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行为 B.某县粮食局与农民签订粮棉订购合同的行为 C.某保安公司起诉公安局的行为 D.某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4.下列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 )。 A.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B.省会所在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务院 D.经济特区所在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5.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 B.依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 C.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D.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6.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几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A.2年 B.5年 C.10年 D.20年 7.《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行政机关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 处罚款。这在行政法学上叫做( )。 A.行政处罚 B.执行罚 C.代执行 D.惩戒罚 8.在我国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不适用下述哪项程序( )。 A.选举 B.直接任命 C.公开考试 D.调任 9.对下列哪项可提起行政诉讼( )。 A.县工商局到商场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1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 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程序正义重在有法必依 记者杨维汉、陈菲 ? 2012-12-31 05:40:52 来源:《人民日报》( 2012年12月31日 11 版)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两大程序法将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公正是任何诉讼程序的首要价值。公正的诉讼程序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障。法律条文要因时而变,而法的精神和法要维护的公平正义不变。执法、司法和守法层面的新考验,也将随着新法的实施而开始。 此次刑诉法修改覆盖了所有诉讼流程:从立案到侦查,再到起诉、辩护、审判、执行,外加证据制度。民诉法修改也涵盖了七大领域,公益诉讼首次入法,小额诉讼制度得以确立,以及审判管辖的细化、财产保全的法定化、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的优化等等,无一不是重大的进步。 两大诉讼法的修改虽在具体内容上根据各自特点而不同,但在对人权保障的追求上却是共通的。新刑诉法直接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民诉法也将人权思想贯彻于法条中。 司法机关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让诉讼法展现强大生命力,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大期许。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指出,法院审理案件要充分认识正当程序的独立价值,不仅要保护好“强者”、有理者的程序权利,也要保护好“弱者”“无理者”的程序权利。即使被告人有违法犯罪,如果能公平地对待他们,充分保障其

程序权利,也能唤起他们的良知。 修法也促使执法机关的理念发生显著变化。公安部法制局局长孙茂利说,全面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刑诉法,将使公安机关坚持以收集证据作为侦查活动的中心,实现由“抓人破案”向“证据定案”的目标转变。 修改后的两大程序法即将实施,其彰显的程序正义价值获得广泛认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实践中,个别领导对案件出于各种目的发话、打招呼,瞬间冲毁程序法设置的“堤坝”,破坏司法公正的实现。“个别领导一句话”值得警惕。如何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应是下一步司法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新刑事诉讼法看点 死刑复核更慎重 落实“少杀、慎杀”原则 为落实“少杀、慎杀”的刑事司法原则,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使得死刑复核更加慎重。 新刑诉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含案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权 P3 2.行政法律关系 P18 3.行政机关 P38 4.行政行为 P64 5.抽象行政行为 P66 6.行政许可 P115 7.行政复议 P219 8.行政诉讼 P244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所备选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是(A)A.房屋产权登记 B.对公务员的奖惩 C.政府规章的适用 D.劳动争议的终局仲裁 2.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指导性质的行为是 (B) A.国务院法制局拟定的国务院年度立法规划 B.国务院发布的《20XX年产业发展政策纲要》 C.公安部发布禁止旅客携带危险品上车的规定 D.环保局责令超标排污企业限期整改的通告 3.在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C.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承担行政责任的组织 D.行政主体就是指国家机关 4.在关于行政权的下列说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D)A.行政权是一种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权力 B.行政权也是一种必须加以控制的权力 C.行政权是职权与职责的统一 D.行政权只能依法由行政机关享有 5.下列可诉的行政裁决行为是 (D) A.国务院对规章适用冲突的裁决 B.市监察局对公务员不服行政处分申诉意见的裁决 C.省人民政府作出的有关土地所有权的行政复议裁决 D.专利评审委员会对专利侵权纠纷的裁决 6.在下列选项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B)A.国务院各部委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7.张某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被A市大田公安分局东城派出所罚款50元,张某对此处罚不服,应向哪个机关(部门)申请行政复议?(D)A.向A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B.向A市大田公安分局申请行政复议 C.向A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 D.向A市人民政府或A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8.张某被某市公安局强制遣返,在途中窒息而亡,以下正确的说法是哪项?(C)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正式版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实习时间:XX年10月19日~10月21日 二、实习地点:xx市xx县xx水保站、xx县水文站 三、实习目的: 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 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 3、试验分析不同植物的截留,和土壤

下渗情况。 四、实习方法: 实地考察:观察水保站和水文站的水文观测设施,听老师和技术人员讲解其观测对象和使用方法。实际测量:在水文站里用现有条件测量了河水的流速。查阅资料:查阅书籍,了解了更多的水文测量的方法。 五、实习内容: (一)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 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水文观测的对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别简述。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科)

填空题: 1.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进行(行政权)规和控制的精神实质。 2.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和监督机关。 3.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选任)由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生行政职务。 4.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5.《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6.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赔偿案件的管辖同于(行政)诉讼案件。7.《行政诉讼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围、条件和(程序)。 8.《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9、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10.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 1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容)三大要素构成。12.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13.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概括)规定,(列举)规定和(折衷)规定。 14.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15. 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授权立法)。 6;(行政许可证)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17.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 18.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0.在我国行政职务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聘任)。21.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 22.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24.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 25、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26、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27.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28、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29、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30、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一类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类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31、行政法律关系的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32、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33、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34、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35、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 (依职权行政行为)、(依申请行政行为)。 36、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37、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普遍的行政指导)、 (个别的行政指导)。 38、《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 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39、、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40、行政赔偿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 行政行为两种,对这两种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 41、确立行政诉讼受案围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列举式)、(概括式)、(结 合式)等三种。 42、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4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44、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 行政机关。 45、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 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46、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47、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 48、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 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提出行政复议。 49、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50、(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51、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52、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 人)和(被上诉人)。 53、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立案,并通 知原告。 54、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 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55、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 5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58、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表现出来的。 59、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 是(效率原则)。 6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61、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 的行政机关管辖。 62、申戒罚的具体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63、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 违法责任原则。 64.行政关系的(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2.行政法的调节对象是(行政关系)和(一定围的监督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 3.在行政法律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4.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具有(不对等)性。 6.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 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 为)和(精神财富)。 7. 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8. 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 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关法律解释)以及(国 际条例)。 9.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的围不同,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 法)。根据行政法规的性质不同,行政法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 政监督法)。 10.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具有(行政)与(立法)的双重属性。 11.依据行政立法法权的来源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12.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立法与地 方行政立法)。 13.根据行政立法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 与(创制性立法)。 14.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为(条例、规定和办法)。 15.有权制定规章的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级政府、省府所在地的市府、经国 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16.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签署、发布和备 案)等步骤。 17.行政行为就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 为。 18.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19.根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 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20.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 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21.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 与具体行政行为)。 23.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 (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 24.行政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四个条件,即(主体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 和法律效果条件)。 25.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 不产生法律效力。 26.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 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8.行政法制监督的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 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29.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 监督)。 30.国家审判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 31.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32.以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个人相对方)与(组织相 对方)。 33.以其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相接相对 方与间接相对方)。 34.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 为(抽象相对方与具体向对方)。 35.行政授权是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36.行政职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故行政授权又被称作行政职 权的转移。 37.被授权组织包括三类,即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 和社会团体)。 38.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 行政主体 )的法律地位。 39.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3)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国家主席令第59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胡锦涛 2012年8月31日 目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管辖 第一节级别管辖 第二节地域管辖 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章审判组织 第四章回避 第五章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当事人 第二节诉讼代理人 第六章证据 第七章期间、送达 第一节期间 第二节送达 第八章调解 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十一章诉讼费用 第二编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起诉和受理 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 第三节开庭审理 第四节诉讼中止和终结 第五节判决和裁定 第十三章简易程序 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 第十五章特别程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 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第六节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七章督促程序 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 第三编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一般规定 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 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 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 第二十四章管辖 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 第二十六章仲裁 第二十七章司法协助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