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同余理论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同余理论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同余理论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同余理论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同余理论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班,湖北,黄石,435002

1.引言

近几年来,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试题中,与数论有关的题目呈递增的趋势,而用初等数论的知识去解题也更加方便、简洁,这引起了国际数学界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初等数论内容的相当重视。由此可见,初等数论在数学竞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同余理论是初等数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研究数论问题的重要工具,而且还可用来解决许多初等数学问题。本文将在介绍同余理论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同余性质和定理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并举出相应的竞赛实例,进一步加深大家对同余理论对中学数学竞赛的重要性及广泛应用性的认识。

2.同余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几个重要定理

2.1同余的定义、性质

定义1 给定一个正整数m ,把它叫做模。如果用m 去除任意两个整数a 与b 所得的余数相同,我们就说a ,b 对模m 同余,记作()mod a b m ≡.

命题 整数,a b 对模m 同余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 a b -.

该命题说明同余这一概念又可以定义如下:

定义1' 若|m a b -,则a 与b 对模m 同余即()mod a b m ≡.

同余式的写法,使我们联想起等式。其实同余式和代数等式有一些相同的性质,最简单的就是下面的性质()()13 :

性质(1):(自反性) ()mod a a m ≡.

性质(2):(对称性) 若()mod a b m ≡, 则()mod b a m ≡.

性质(3):(传递性) 若()()mod ,mod a b m b c m ≡≡,则()mod a c m ≡. 在代数中,等式可以相加、相减和相乘,同样的规则对同余式也成立。 性质(4):若()()mod ,mod a b m c d m ≡≡,则

()mod a c b d m ±≡±,()mod ac bd m ≡.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若()mod a b m ≡,k 是整数,n 是自然数,则

()mod a k b k m ±≡±,

()mod ak bk m ≡,

()mod n n a b m ≡.

从而有:

性质(5):若()mod (0,1,2,,)i i a b m i n ≡= ,()mod x y m ≡,则

()00mod n n

i i

i i

i i a x b y m ==≡∑∑. 对于同余式()mod ac bc m ≡,是否能直接约去公约数c ,得到一个正确 的同余式()mod a b m ≡?

在这个问题上,同余式与等式是不同的。例如:()255mod10≡,约去5,得()51mod10≡.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下面这种情形,相约是可以的:

性质(6):若()()mod ,,1ac bc m c m ≡=,则

()mod a b m ≡.

同余还有下面三个性质:

性质(7):若()mod a b m ≡,|,0d m d >,则()mod a b d ≡.

性质(8):若()mod a b m ≡,0,k k N >∈,则()mod ak bk mk ≡. 性质(9):若()mod ,1,2,,i a b m i k ≡= ,则[]()12,,,k a b m m m ≡ .

2.2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

全体整数集合可按模m 来划分:当且仅当()mod a b m ≡时,a 和b 属于同一类。于是全体整数按模m 被分为m 类,每一个这样的类被称为模的剩余类。在m 个剩余类中各取一个数作为代表,这样的m 个数被称为模m 的完全剩余系,例如0,1,2,,1m -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称为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

完全剩余系有下列性质:

①如果12,,,m c c c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b 是整数,那么

12,,,m c b c b c b ±±± 也是模m 的完全剩余系。

②如果12,,,m c c c 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a 是整数,且(),1a m =,则12,,,m ac ac ac 也是模m 的完全剩余系。

2.3两个重要定理

同余理论中有两个定理,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它们就是欧拉定理和费马小定理。

定理1 (欧拉定理)设m 是正整数,(),1a m =,则()()1mod m a m ?≡. 说明:()m ?表示m 的欧拉函数,其计算方法为:

1212111()(1)(1)(1),,,,k k

m m p p p p p p ?=--- 是m 的全部不同的素因数。

定理2 (费马小定理)设p 是素数,则对于任意的整数a ,有

()mod p a a p ≡.

由此易知:当a 与模m 互素时,()|1m m a ?-;当p 是素数时,|p p a a -.这就为整除性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注:以上性质与定理的证明见参考文献[1].

3.同余理论在中学数学竞赛中几个重要的应用

3.1 同余理论在处理整除问题上的应用

3.1.1 求余数或证明整除性问题,常以除数为模

若要求m 除a 的余数,只需求()?mod a m ≡即可;

若要证明m 整除a ,只需证()0mod a m ≡即可。

[4]1例、 求20083除以13的余数.

解: ∵()331mod13≡

∴()()66920083669136693333133mod13?+==?≡?≡

故20083除以13的余数是3.

注:求余数是同余的基本问题,在这种问题中,先求出与1±同余的数是一种基本技巧。下面例2也用到了此技巧。

[]2

2例、求证:(1) 8|(199955+17);(2) 8|(23n +7); (3)17|(100019-1).

证明:(1)∵()551mod8≡-

∴()

()199919995517110mod8+≡-+=

即8|(199955+17).

(2) ∵()231mod8≡

∴()()237110mod8n n +≡+-=

即8|(23n +7).

(3)∵()()44192mod17,1921mod17≡≡≡-

∴()

()25010004250191191110mod17?-=-≡--=

即17|(100019-1). []3

例3(第六届IMO 试题) (1)求出所有正整数n 使21n -能被7整除;

(2)证明:没有正整数n 能让21n +被7整除.

解:(1)依题意,即求使()21mod7n ≡的所有正整数n.

因为()321mod7≡,所以对n 按模3进行分类讨论:

若3n k =, ()3221mod7n k =≡;

若31n k =+, ()32222mod7n k =?≡;

若32n k =+, ()322224mod7n k =?≡

故,当且仅当3|n 时,21n -是7的倍数。

(2) 证明:由(1)知,

()

()()

33132212mod 7213mod 7215mod 7k k k +++≡+≡+≡

所以没有正整数n 能让21n +被7整除。

[]2

例4、对任意的自然数n ,证明: 2903803464261n n n n A =--+

能被1897整除.

证明:因为18977271=?,7与271互质.

因为, ()29035mod7≡

()

()()

8035mod 74642mod 72612mod 7≡≡≡

所以, 2903803464261n n n n A =--+

≡()55220mod7n n n n --+=

故,7|A .又因为,

()2903193mod271≡

()803261mod 271≡

()464193mod 271≡

所以, 2903803464261n n n n A =--+

()1932611932610mod271n n n n ≡--+=

故271|A .又()7,2711=,所以1897整除A .

[]2

例5、已知n 为正奇数,求证:1236|60---n n n 。 证明:因为若n 是正奇数,则

))((1221----++++-=-n n n n n n y xy y x x y x y x ;

))((1221----+-+-+=+n n n n n n y xy y x x y x y x ;

所以, n n 36|3-,12|3+n ,从而1236|3---n n n ;

n n 26|4-,13|4+n ,从而1236|4---n n n ;

16|5-n ,n n 23|5+,从而1236|5---n n n ;

又1)5,4,3(=且34560??=,所以1236|60---n n n 。

3.1.2利用同余理论可证明检查因数的结论

(1)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则这个数能被2(或5)整除,否则不能;

(2)一个整数的数码之和能被3(或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3(或9)整除,否则不能;

(3)若一个整数的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能被4(或

25)整除,否 则不能;

(4)若一个整数的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则这个数能被8(或125)整除,否则不能;

(5)若一个整数的奇位上的数码之和与偶位上的数码之和的差是11的倍数,则这个数能被11整除,否则不能。

下面主要证明(2)和(5),其余可类似证明。

证明:设10n n a a a a -= 是任意一个正整数,把a 写成十进制数的形式: 11010101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

其中i a 是整数且0≤i a ﹤10,0,1,2,,i n = .

(2)因为()()101mod3,101mod9≡≡,从而()101mod39i i N ≡?或,, 所以

()

()11010110101010mod 31010mod 9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注:算术中的“弃九验算法”就是依据本题的结论。

(5)因为()101mod11,≡-从而

()()()23101mod11,101mod11,,10(1)mod11n n ≡≡-≡-

所以,

1110101010n n n n a a a a a --=++++

()1110(1)(1)mod11n n n n a a a a --≡-+-+-+

024135()()a a a a a a =+++-+++ ()mod11.

同理,我们很容易证明:

若11010001000,0n n n n i a a a a a --=+++≤ ﹤1000,0,1,2,,i n = , 则a 能被7或11或13整除的充要条件是

7或11或13|024135()()a a a a a a +++-+++ . []1

例6、证明:若75312289a =,则13是a 的因数,7、11均不是。 证明:因为27510003121000289a =?+?+,而2897531252+-= 且只有13|52, 7和11均不能整除52

故13是a 的因数,7、11均不是。

3.1.3 与完全平方数有关的问题,常以4(或8)为模

同余理论中平方数的两个重要特征:

①任意平方数除以4余数为0和1;

②任意平方数除以8余数为0,1,4.

证明:①因为 ()222(21)4411mod4k k k =+=++≡奇数, ()222(2)40mod4k k ==≡偶数, k N ?.

所以

()()2

1mod 4,0mod 4,n n n ??≡???是奇数是偶数

②因为()2

22=214414(1)1k k k k k +=++=++奇数,又两个连续整数

k ,+1k 中必有偶数,所以4(1)k k +是8的倍数,从而

()2=811mod8t +≡奇数,t 是整数.

又因为()2

22=24k k =偶数,对k 分二种情况讨论:l 是整数, 当2k l =时, ()222=4160mod8k l =≡偶数;

当2+1k l =时, ()224=16(1)44mod8k l l =++≡偶数.

综上,

()()21mod8,04mod8,n n n ??≡???是奇数或是偶数 []4

例7(1972年基辅数学竞赛题)证明:11,111,1111 ,中没有平方数。 证明:平方数关于模4同余0或1,换句话说,关于模4同余2或3的

数一定不是平方数。而()1111113mod4≡≡ ,故11,111,1111

,中没有平方数。

[]4

例8(1954年苏联数学竞赛题)能否找到自然数a 和b ,使 221954a b =+.

解:不能。

理由如下:设b 为自然数,由()()219542mod4,01mod4b ≡≡或知,

()2195423mod4b +≡或

这说明21954+b 不是平方数.故找不到自然数a 和b ,使221954a b =+.

3.1.4 求末k 位数问题,常以10k 为模

求个位数与末两位数的问题,其实质也就是求一数被10或100除所得余数的问题。

[]4

例9、求3581244752279+?的末位数字。

解:∵4752279729+?≡+?

4834201454729?+?+?+≡+?

314729≡+?

()3215mod10≡+?=

∴3581244752279+?的末位数字是5.

说明:在求解本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以下结论:任何正整数的乘方之个位

数重复出现的周期为4,即()4m o d10k l l a a +≡,其中a 是任意正整数,k 为自

然数,1,2,3,4l =.

[]6例10、求4063的末两位数。

解:利用欧拉定理有:因为(3,100)=1,所以

()(100)40331mod100?=≡

从而,

()40640106633329mod100?+=≡≡

即4063的末两位数是29.

3.1.5 与奇偶性有关的问题,常以2为模

一个整数与它的相反数、绝对值奇偶性都相同,两整数和与差的奇偶性相同。若用语言可叙述如下:

()()()mod2,||mod2,+mod2a a a a a b a b -≡≡≡-.

[]4

例11、设1264,,,a a a 是自然数1,264 ,,的任意一种排列, ①令112234326364||,||,,||b a a b a a b a a =-=-=- ;

②112234163132||,||,,||c b b c b b c b b =-=-=- ;

③11223481516||,||,,||d c c d c c d b b =-=-=- ;

这样一直做下去,最后得到一个整数x ,求证:x 为偶数.

证明:因为126412346364+||||||b b b a a a a a a ++=-+-++- ()()()12346364a a a a a a ≡-+-++-

()()()()12346364mod2a a a a a a ≡++++++ 所以,经过一步“运算”,①变成②,但和的奇偶性未发生变化。 同样,经过多步“运算”依然如此,故

1264x a a a ≡+++

()12640mod2≡+++≡

即证x 是偶数.

[]8

例12、(1998年美国数学奥林匹克)设集合{}1,2,,1998 被分为999个彼此不想交的二元子集{},i i a b ,并且对1999i ≤≤均有16i i a b -=或.求证:和数999

1i i i a b =-∑的末位数字为9. 分析:首先明确999

11229999991+i i i a b a b a b a b =-=-+-+-∑ ,表示999

个这类绝对值的和。求末位数字的为题可转化为模10的余数问题,但条件是16i i a b -=或,直接考虑模10就难确定,而考虑模5却很方便。

解:由条件,对任何1999i ≤≤有()1mod5i i a b -≡,从而 ()999

19994mod5i i i a b =-≡≡∑

于是999

1i i i a b =-∑的个位数字为9或4.

又()mod2i i i i i i a b a b a b -≡-≡+,有

()()999999

111219981mod 2i i i i

i i a b a b ==-≡+=+++≡∑∑ 即999

1i i i a b =-∑为奇数,故其个位数字必为9.

在整除问题中,还有一个重要结论:连续n 个整数中,必然存在唯一的一个整数属于模n 同余0的剩余类(即该集合包含了所有n 的倍数),则任意连续n 个整数之积必是!n 的倍数。

对于任一整数k ,均有3(1)(1)k k k k k -=-+,而连续三个整数中必然有一个是3的倍数,所以有33|k k -成立。

[7]13例、设,,a b c 为正整数,且满足9a b c ++=,求证333100a b c ++≠. 证明:假设333100a b c ++=,由已知,

333()()91a b c a b c ++-++=

于是 333()()()91a a b b c c -+-+-=

因为3333|,3|,3|a a b b c c ---,但3不能整除91,假设是错误的。 因而333100a b c ++≠得证。

3.2同余理论用于求解不定方程

[2]14例、证明方程

4425x y z ++=

没有整数解。

证明:对任一整数x ,以5为模,有

()

()()

240,1,2mod 50,1,4mod 50,1,1mod 5x x x ≡±±≡≡

即对任一整数x ,

()40,1mod5x ≡

同样,对于任一整数y ,

()40,1mod5y ≡

所以,()4422,3,4mod5x y ++≡,而()50m o d5z ≡,从而所给方程无整数解。

说明:本题所采用的方法是同余中证明不定方程无整数解的基本方法即余数分析法,但这种方法也非常灵活,关键在于确定所取的模(本例我们取模5),这往往应根据问题的特点来确定。如上面例8也采用的是此法。 [3]15例(第23届IMO 试题)试证:

(1)如果正整数n 及方程3233x xy y n -+=有一组整数解(),x y ,那么这个方程至少有三组整数解;

(2)当2891n =时,上述方程无整数解。

证明:(1)可证若(),x y 是原方程的一组整数解,则可找到另外两组不同的整数解:

(),y x x --,(),y x y --

(2)用反证法。假设有整数解(),x y ,使得32332891x xy y -+= (*) 则 ()332mod3x y +≡

于是,(ⅰ)若()()0mod3,2mod3x ≡≡则y ;

(ⅱ)若()()1mod3,1mod3x ≡≡则y ;

(ⅲ)若()()2mod3,0mod3x ≡≡则y

对于第一种情况,令3,32,,x k y t k t N ==+?,带入(*)得:

()32333(3)(32)(32)2891k k t t -??+++=

左边()32mod9≡,右边()2mod9≡,矛盾;

对于第二种情况,由(1)知另一组解()(),,u v y x x =--将导致

()0mod3,u y x =-≡()2mod3v x =-≡

这也就是第一种情况,已证;

同样,对于第三种情况,有另一组解(,)(,p q y x y =--)导致

()0mod3p y =-≡,()2mod3q x y =-≡

这也归结到第一种情况,已证;

综上所述,32332891x xy y -+=无整数解。

3.3同余理论与抽屉原理的综合应用

[7]16例(“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对于任意的五个自然数,证明其中必有3个数的和能被3整除。

解:首先构造抽屉:任何自然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只能是0,1,2中的一个,不妨分别构造三个抽屉——[1],[2],[3].然后讨论。

若这五个自然数除以3后所得的余数分别分布在这三个抽屉中,我们从这三个抽屉中各取一个,其和必能被3整除;

若这5个余数只分布在其中两个抽屉中,则其中一定有某个抽屉包含3个余数。而这3个余数之和或者为0,或者为3,或者为6.故所对应的3个自然数之和是3的倍数;

若这5个余数分布在其中的一个抽屉,很显然,必有3个自然数之和能被3整除。综上命题得证。

注1:抽屉原理的内容为:把n+1个元素任意放入n 个抽屉,则其中必有

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元素。应用抽屉原理解题,关键是根据题目构造合适的抽屉。

注2:实际上题目中抽屉的构造,是按照模3的完全剩余类进行构造的。

4.小结

本文从数学竞赛这个范围入手,着眼于数论在数学竞赛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同余理论的系统知识及同余性质的一些应用,并对数学竞赛中有关同余理论的应用作了系统的划分,主要针对同余理论在整除方面的应用加以系统归纳,并举一些例子进行说明,同时也介绍了同余理论在证明不定方程无整数解及与抽屉定理综合应用两方面的简单应用,充分说明了同余理论在中学数学竞赛中重要地位及应用。

5.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左可正教授。左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初次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初稿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细心地纠正论文中的错误并给予指导。如果没有他的大力支持,此次论文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除了敬佩左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最后祝各位评审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6.参考文献

[1]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余红兵.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亚芳.同余理论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J].专题研究,2008,(02):58~59.

[4]邢忠虎.例谈运用同余解题的取模技巧[J].中学数学研究,2008,(10):42~43.

[5]武保强.浅谈同余理论的应用[J]. 中小学电教,2009,(11): 148~148.

[6]戴红兵.在同余思想方法指导下寻求整除性问题的证明[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 2007,23(6):42~44.

[7]姜浩瑞.初等数论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一些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2006,(05):

28~29.

[8]方廷刚.整除与同余[J].数学教学通讯,2002,(S4):79~81.

初中数学竞赛教程

七年级 第一讲 有理数(一) 一、【能力训练点】 1、正负数,数轴,相反数,有理数等概念。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3、有理数的本质定义,能表成 m n (0,,n m n ≠互质)。 4、性质:① 顺序性(可比较大小); ② 四则运算的封闭性(0不作除数); ③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间都存在无数个有理数。 5、绝对值的意义与性质: ① (0)||(0) a a a a a ≥?=? -≤? ② 非负性 2 (||0,0)a a ≥≥ ③ 非负数的性质: i )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ii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他们都为0。 二、【典型例题解析】: 1. 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2.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 22006 ()( )()x a b c d x a b c d -+++++-的值。 3.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 A.2a B.2a - C.0 D.2b 4.有3个有理数a,b,c ,两两不等,那么,, a b b c c a b c c a a b ------中有几个负数? 5.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 b a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6.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7.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 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第二讲 有理数(二) 一、【能力训练点】: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① |||0|a a =-表示数a 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② ||a b -表示数a 、b 对应的两点间的距离。 2、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几何意义化简绝对值。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若20a -≤≤,化简|2||2|a a ++- 2.试化简|1||2|x x +-- 3.若|5||2|7x x ++-=,求x 的取值范围。 4.已知()|1||2||3||2002|f x x x x x =-+-+-++-求()f x 的最小值。 5.若|1|a b ++与2 (1)a b -+互为相反数,求321a b +-的值。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一、 配方法 例1练习:若2 ()4()()0x z x y y z ----=,试求x+z 与y 的关系。 二、 非负数法 例21 ()2 x y z =++. 三、 构造法 (1)构造多项式 例3、三个整数a 、b 、c 的和是6 的倍数.,那么它们的立方和被6除,得到的余数是( ) (A) 0 (B) 2 (C) 3 (D) 不确定的 (2)构造有理化因式 例4、 已知(2002x y =. 则2 2 346658x xy y x y ----+=___ ___。 (3)构造对偶式 例5、 已知αβ、是方程2 10x x --= 的两根,则4 3αβ+的值是___ ___。 (4)构造递推式 例6、 实数a 、b 、x 、y 满足3ax by +=,2 2 7ax by +=,3 3 16ax by +=,4 4 42ax by +=.求5 5 ax by +的值___ ___。 (5)构造几何图形 例7、(构造对称图形)已知a 、b 是正数,且a + b = 2. 求u =___ ___。 练习:(构造矩形)若a ,b 形的三条边的长,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 四、 合成法 例8、若12345,,,x x x x x 和满足方程组

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20212 224248296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确定4532x x +的值。 五、 比较法(差值比较法、比值比较法、恒等比较法) 例9、71427和19的积被7除,余数是几? 练习:设0a b c >>>,求证:222a b c b c c a a b a b c a b c +++>. 六、 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例10、设n 是整数,证明数3 231 22 M n n n =++为整数,且它是3的倍数。 练习:证明993 991993 991+能被1984整除。 七、 换元法(用新的变量代换原来的变量) 例11、解方程2 9(87)(43)(1)2 x x x +++= 练习:解方程 11 (1) 11 (1x) x =. 八、 过度参数法(常用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2、一商人进货价便宜8%,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 %x 增加到(10)%x +,x 等于多少? 九、 判别式法(24b ac ?=-判定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根的性质) 例13、求使2224 33 x x A x x -+=-+为整数的一切实数x. 练习:已知,,x y z 是实数,且 2 2 2 212 x y z a x y z a ++=++=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大全

欧拉(Euler)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 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九点圆: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 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费尔马点: 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海伦(Heron)公式:

塞瓦(Ceva)定理: 在△ABC中,过△ABC的顶点作相交于一点P的直线,分别 交边BC、CA、AB与点D、E、F,则(BD/DC)·(CE/EA)·(AF/FB)=1;其逆亦真。 密格尔(Miquel)点: 若AE、AF、ED、FB四条直线相交于A、B、C、D、E、F六点, 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AED、△BCE、△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

葛尔刚(Gergonne)点: △ABC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BC、CA于点D、E、F, 则AE、BF、CD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 西摩松(Simson)线: 已知P为△ABC外接圆周上任意一点,PD⊥BC,PE⊥ACPF⊥AB,D、E、F为垂足, 则D、E、F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西摩松线。

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 与较小线段(BC)的比例中项,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帕普斯(Pappus)定理: 已知点A1、A2、A3在直线l1上,已知点B1、B2、B3在直线l2上,且A1 B2与A2 B1交于点X,A1B3与A3 B1交于点Y,A2B3于A3 B2交于 点Z,则X、Y、Z三点共线。

2018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数学周报》杯”201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答题时注意: 1.用圆珠笔或钢笔作答; 2.解答书写时不要超过装订线; 3.草稿纸不上交.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每道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都得0分) 1.设1a ,则代数式32312612a a a +--的值为( >. .,0y >,且满足3y y x xy x x y ==,,则x y +的值为( >. .

中学数学竞赛中常用的几个重要定理

数学竞赛中几个重要定理 1、 梅涅劳斯定理:如果在△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有点D 、E 、F 且D 、E 、F 三点共线,则FB AF EA CE DC BD ? ?=1 2、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在△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有点D 、E 、F ,且 满足FB AF EA CE DC BD ? ?=1,则D 、E 、F 三点共线. 【例1】已知△ABC 的重心为G ,M 是BC 边的中点,过G 作BC 边的平行线AB 边于X ,交AC 边于Y ,且XC 与GB 交于点Q ,YB 与GC 交于点P. 证明:△MPQ ∽△ABC j M Q G A C B X Y P

【例2】以△ABC的底边BC为直径作半圆,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D和E,分别过点D,E作BC的垂线,垂足依次为F,G,线段DG和EF交于点M.求证:AM⊥BC 【例3】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其边AB,DC的延长线交于点P,AD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Q,过Q作该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E,F.求证:P,E,F三点共线.

【练习1】设凸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M ,过M 作AD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O ,P 是以O 为圆心,以OM 为半径的圆上一点. 求证:∠OPF=∠OEP 【练习2】 在△ABC 中,∠A=900,点D 在AC 上,点E 在BD 上,AE 的延长线交BC 于F. 若BE :ED=2AC :DC ,则∠ADB=∠FDC D

塞瓦定理:设O是△ABC内任意一点,AO、BO、CO分别交对边于N、P、M,则1= ? ? PA CP NC BN MB AM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设M、N、P分别在△ABC的边AB、BC、CA上,且满足1= ? ? PA CP NC BN MB AM , 则AN、BP、CM相交于一点. 【例1】B E是△ABC的中线,G在BE上,分别延长AG,CG交BC,AB于点D,F, 过D作DN∥CG交BG于N,△DGL及△FGM是正三角形. 求证:△LMN为正三角形. G C L M E D F N

高中数学论文比赛

关于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探讨 【摘要】在现在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的进步和更新。以至于各种竞赛课、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这些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追求先进;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追求亮点;在教学效果的预设上追求完美……,但最终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课堂效率达到最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效率;实事求是;科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生命的高度、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有学者认为:?预期的学习结果表明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目前理论界对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处理依然有争议,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某些看起来开放和活跃的课堂教学,大多有盲目生成之嫌,如未能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或未能注意生成时间的制约性等,从而出现不负责任的课堂或缺乏生成的不精彩的课堂。因而如何设计教学预设促使数学课堂恰当精彩生成、在课堂中处理好生成,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问题。本案例就是对数学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一个粗浅探讨。 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课?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成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高效教学的目标呢?个人认为,引导学生探寻数学本质和挖掘数学内涵,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有效方法.为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归纳推理体验,立足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本质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尤为重要。我们作了如下尝试:在教学中安排几个典型生活与游戏的问题来探究,最后得出概念。这长长的前奏,让学生经历从隐性被动到显性主动,从而达到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效果。其中明线是:感觉到最后才给出了归纳推理的概念及由此方法得到的重大发现,实际上的暗线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不断地渗透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

2019-2020年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其答案

2011年中山华附“我爱数学初中夏令营”选拔赛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若20 10a b b c ==,,则 a b b c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 2.若实数a ,b 满足21 202 a a b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 =135°,∠C =120°,AB =BC =4-CD =AD 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列数123x x x ,,,……中,已知11=x ,且当k ≥2时,1121444k k k k x x -?--? ????=+-- ????? ??????,(取整符号[]a 表示不超过实数a 的最大整数,例如[]2.62=,[]0.20=),则2010x 等于____________.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等腰梯形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1),B (2,-1),C (-2,-1),D (-1,1).y 轴上一点P (0,2)绕点A 旋转180°得点P 1,点P 1绕点B 旋转180°得点P 2,点P 2绕点C 旋转180°得点P 3,点P 3绕点D 旋转180°得点P 4,……,重复操作依次得到点P 1,P 2,…, 则点P 2010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 6.已知非零实数a ,b 满足 24242a b a -++=,则a b +等于_________. 7.菱形ABCD 的边长为a ,点O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点,且OA =a ,OB =OC =OD =1,则a 等于____________. 8.已知a =5-1,则2a 3+7a 2-2a -11 的值等于 . 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多边形OABCDE 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 (0,0),A (0,6),B (4,6),C (4,4),D (6,4),E (6,0).若直线l 经过点M (2,3),且将多边形OABCDE 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是 . 10.如图,射线AM ,BN 都垂直于线段AB ,点E 为AM 上一点,过点A 作BE 的垂线AC 分别交BE ,BN 于点F ,C ,过点C 作AM 的垂线CD ,垂足为D .若CD =CF ,则AE AD = . 11.一个自行车轮胎,若把它安装在前轮,则自行车行驶5000 km 后报废;若把它安装在后轮,则自行车行驶 3000 km 后报废,行驶一定路程后可以交换前、后轮胎.如果交换前、后轮胎,要使一辆自行车的一对新轮胎同时报废,那么这辆车将能行驶 km . 12.已知线段AB 的中点为C ,以点A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作圆,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取点D ,使得BD =AC ;再以点D 为圆心,DA 的长为半径作圆,与⊙A 分别相交于F ,G 两点,连接FG 交AB 于点H ,则 AH AB 的值为 . 13.已知12345a a a a a ,,,,是满足条件123459a a a a a ++++=的五个不同的整数,若b 是关于x 的方程()()()()()123452009x a x a x a x a x a -----=的整数根,则b 的值为 . 14.如图,在△ABC 中,CD 是高,CE 为ACB ∠的平分线.若AC =15,BC =20,CD =12,则CE 的长等于 . 二、解答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初中数学竞赛题中方程解的讨论问题解题策略(一)

- 1 - 初中数学竞赛题中方程解的讨论问题解题策略(一) 安徽省巢湖市教学研究室 张永超 (本讲适合初中) 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有关方程的解的讨论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的热点与难点。解决有关方程的解的讨论问题往往涉及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一、知识要点 1.形如 方程的解的讨论: ⑴若=0,①当=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 ②当≠0时,方程无解; ⑵若≠0,方程的解为=。 2.关于一元二次方程(≠0)根的讨论,一般需应用到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相关 知识。 ⑴若 ,则它有一个实数根=1;若 ,则它有一个实数根=-1。 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方程(≠0)根的讨论与二次函数 (≠0)的图象结合 起来考虑是常用方法。 3.涉及分式方程根的讨论,一般考虑使公分母为零的整式方程的根(即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4.关于含绝对值的方程解的讨论,一般使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去掉绝对值符号,有时也应用到数形结合思想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5.解决有关方程整数根的问题时,一般要应用到整数的知识,要理解整除、质数等相关概念。 二、例题选讲 1.方程整数根的讨论 例1.已知 ,且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都是整数,则其最大的根是 。 解: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为 、 , 则 ,所 以 。因为 、都是整数,且97是质数,若设 < ,则 , ,或 , ,因此最大的根是98。 评注:此题解答应用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分解质因数的知识等方法与技能。这种方法在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整数根的讨论问题中经常用到,如:

- 2 - 类题.(2004年四川)已知,为整数,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 根,则-等于( ) A.1; B.2; C.±1; D.±2. 分析:依题意得⊿=,所以 ,由,为整 数得 ,或 ,或 ,或 , 所以-=± 1。 例2.(2000年全国竞赛)已知关于的方程的根都是整数,那么符合条件的整数 有______个。 解:上述方程没有说明是一次方程还是二次方程,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①当时, ,符合题意; ②当 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易知 是方程的一个整数根。设是方程的另一个整数根,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因为 是整数,所以 ±1,或±2,∴ =-1,0,2, 3。 结合①、②得,本题符合条件的整数有5个。 评注:本例首先对项的系数是否为零进行了分类讨论。对于 时方程解的讨论方法具有一般性, 即由 是整数判断得 ±1,或±2。 延伸拓展:例2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整数解的讨论方法应用到整除知识与分解变形技巧,是初中数学竞赛常考的内容,如: (2004年信利杯)已知、是实数,关于、的方程组有整数解(,),求、满 足的关系式。 解:原方程组可化 为 ,所 以 ,显然方程中≠-1,因 此 。因为、是整数,所以 ,即=0,或-2。 当=0时,=0,此时、满足的关系式是=0(为任意实数); 当=-2时,=8,此时、满足的关系式。 例3.(2004年全国联赛)已知方程 的根都是整数,求整数的值。

数学建模竞赛如何写一篇能拿奖的论文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如何写一篇能拿奖的论文 1.开篇 数学建模竞赛实则为一种竞技比赛,则竞技比赛只要把握要应对技巧,渣渣队伍获奖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作为一名过来人,除了参加过多次数学建模竞赛,同时跟评委老师有所沟通,大致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定理:摘要箩筐判别法则:由于竞赛过程中,老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查阅论文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时间的压迫及数量的追求,导致论文在查阅过程中无法非常详细地进行查阅。而在查阅过程中,摘要作为首要展示,也自然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也就出现了,摘要过拿省三,摘要挂回家睡,即使模型再怎么完美,摘要的撰写出现问题,在评分上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假如把论文当做人来看,摘要就是人的脸,而在颜值当道的社会下,颜值不高从最开始就少了很多机会,所以写好摘要,为论文的脸认真化妆,这是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极为重要的! 2.摘要 (1)用1、2句话说明原题中要求解决的问题; (2)建立了什么模型(在数学上属于什么类型)建模的思想(思路),模型特点; (3)算法思想(求解思路),特色; (4)主要结果(数值结果,结论); (5)模型优点,模型检验,灵敏度分析,有无改进、推广。 ·特色和创新之处必须在这里强调(稍夸张地)。 ·长度:理想长度很难说,必须包括上述要点,但简洁也非常重要。一般掌握在半页至2/3页左右。 ·摘要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要保证准确、简明、条理清晰,突出特色和创新点。注: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3.问题重述 ·不是题目的完整拷贝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简明地阐述背景、条件和要求。 注:有些同学提问可不可以直接复制问题,其实目前并没有明确不能直接复制,但通过自己的理解撰写出来的问题重述,一般都能为论文争取多一点分数。 4.模型假设 假设要合理且全面,但不欣赏罗列大量无关紧要的假设,关键性假设不能缺。 根据全国组委会确定的评阅原则,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1)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 (2)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数学竞赛论文

数学奥林匹克与数学教育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芮丽娟2009212085 摘要:本文论述了数学奥林匹克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数学奥林匹克对于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并就若干问题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数学奥林匹克, 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改革 正文: 近年来, 数学竞赛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热点, 它的重要作用已被教育界广泛公认。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中学数学教学, 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较早地发现具有突出数学才能的学生, 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重点培养数学人才。在近20 年中, 我国中学生在体现世界最高水平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IMO) 中连续取得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 一.有益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由于数学奥林匹克是各级开展, 层层选拔, 优胜者既要有坚实而广泛的数学基础, 又要有灵活机智的头脑和富于创造性的才能。因此, 通过数学奥林匹克可以及时发现和选拔那些具有数学天才的青少年, 然后用一些特殊的方式( 如数学奥林匹克学校, 理科试点班,少年班等等) 加以培养, 这些人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数学奥林匹克是发现和培养新一代学者和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引导有数学天才的青少年步入科学殿堂的阶梯, 这也是数学奥林匹克活动受到愈来愈多国家所重视, 并且在世界上发展得如此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数学竞赛优胜者, 也必将是21 世纪我国数学领域或其它科技领域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二.激发了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 具有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的深远意义一方面, 数学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一切科学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都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不可少。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智能包括两种不同的能力, 即智力和创造力。数学奥林匹克将现代的数学思想与趣味的陈述相结合, 是具有独创性的技巧或构造的艺术。因此, 数学奥林匹克不仅发现和选拔了一批数学尖子生, 而且也锻炼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它对于早期开发智力, 发现人才, 特别是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独到的优点和好处。 三.促进和推动了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7-初中数学竞赛中常用重要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 4、四边形两边中心的连线的两条对角线中心的连线交于一点 5、间隔的连接六边形的边的中心所作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6、三角形各边的垂直一平分线交于一点。 7、从三角形的各顶点向其对边所作的三条垂线交于一点 8、设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从O向BC边引垂线,设垂足不L,则AH=2OL 9、三角形的外心,垂心,重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10、(九点圆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11、欧拉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 12、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13、(内心)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切圆的半径公式: r=(s-a)(s-b)(s-c)ss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14、(旁心)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个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15、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三角形ABC的边BC的中点为P,则有 AB2+AC2=2(AP2+BP2) 16、斯图尔特定理:P将三角形ABC的边BC内分成m:n,则有 n×AB2+m×AC2=(m+n)AP2+mnm+nBC2 17、波罗摩及多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连接AB中点M和对角线交点E的直线垂直于CD 18、阿波罗尼斯定理: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n(值不为1)的点P,位于将线段AB分成m:n的内分点C和外分点D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 19、托勒密定理: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则有AB×CD+AD×BC=AC 20、以任意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为底边,分别向外作底角都是30度的等腰△BDC、△CEA、△AFB,则△DEF是正三角形, 21、爱尔可斯定理1:若△ABC和三角形△都是正三角形,则由线段AD、BE、CF的重心构成的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 22、爱尔可斯定理2:若△ABC、△DEF、△GHI都是正三角形,则由三角形△ADG、△BEH、△CFI的重心构成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23、梅涅劳斯定理:设△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和一条不经过它们任一顶点的直线的交点分别为P、Q、R则有BPPC×CQQA×ARRB=1 初中竞赛需要,重要 24、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略) 25、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1:设△ABC的∠A的外角平分线交边CA于Q、∠C的平分线交边AB于R,、∠B的平分线交边CA于Q,则P、Q、R三点共线。

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

2015湖南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湖南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湖南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组委会提供的试题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组委会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 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5湖南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阅记录(可供评阅时使用):

湖南省首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航班计划的合理编排 摘要: 本文从提高飞机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航空公司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来研究航班计划的合理编排。我们先后建立了,相关性分析模型,0-1整数规划模型,改进的0-1整数规划,鲁棒性评价模型等模型,并运用matlab,spss等相关软件对各模型进行求解,进而对题中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答。 针对问题1,首先对附件1中的数据进行了检查,并合理地更改了一些不合理的数据,例如对附件1中餐食费为0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合理的更改(见附录附表1)。其次,为了找到影响航班收益的主要因素,我们求出了各航线的收益, 建立了相关性分析模型,并给出了附件1中各因素与航班收益的相关系数。通过对相关系数排序,我们找出了8各主要因素(见表1)。同时基于这8个主要因素,我们对亏损航线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针对问题2,首先根据问题中的假设条件,我们将求解航空公司收益最大化问题转化为了求解飞机利用率最高的问题。为使飞机利用率最高,我们假设每架飞机每天的最大飞行时间为17.5小时,并针对西安、天津两个独立基地以及A320、E190两种机型分别建立了4个0-1整数规划模型,并将其转化为NP-hard问题 求解。我们利用动态规划算法,通过matlab软件求解,计算出航空公司最少需要再去租4架A320机型和2架E190机型的飞机。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下个月的航班计划(见附录附表1),并计算出公司的最大收益为4237.1万元。 针对问题3,在问题2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虑了飞机累计飞行130小时就必须在维修基地停场维修24小时的条件,进而建立了改进的0-1整数规划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我们计算出在问题2的基础上至少需要增加A320机型和E190机型的飞机各2架,同时列出了一份各飞机停场排班表(见表11-14)。 针对问题4,首先给出了评价航班计划“鲁棒性”的评判标准。基于该评判标准,我们对问题2中制定的航班计划的“鲁棒性”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我们发现问题2的中制定的航班计划的“鲁棒性”较差。为了提高航班计划的“鲁棒性”,减少航班延误对后续航班的影响,我们根据“鲁棒性”评判标准,建立了带有“鲁棒性”约束条件的新0-1规划整数模型。通过matlab对该模型求解,我们制定了具有较好“鲁棒性”的航班计划(见附录附表2)。 关键词:相关性分析法,整数规划,动态规划 一问题重述 航班计划是航空公司运输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计划,它规定了飞行的航线、航段、机型、航班号、班次和班期、(起降)时刻等。一个合理的航班计划应该既有助于航班的安全运行,又能提高飞机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及维护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国内某个以客运为主的航空公司,该公司运行指挥中心每个月的月末都会对本月各航线、

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方案

初中数学竞赛活动方案 【篇一:初中数学竞赛方案】 2014年11月九年级数学竞赛通知 为增强我校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也为 了履行本学期初的教务工作计划,九年级数学组特定于11月19日 下午第二节课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具体竞赛方案如下: 一、竞赛组织教师: 九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二、参赛人员: 九年级各数学教师或班主任以从班上抽选或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的形 式每班至少抽取5名学生参加竞赛。 三、奖项设置: 年级组设置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组织奖每班一 名 四、竞赛时间: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 五、考场安排: 九年级组考场设置在提优教室和提高教室,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制度;监考教师务必从严监考,杜绝舞弊现象。改卷教师务必做到公正、 公平。 六、11月20日下午7点前各评卷教师将竞赛试卷交于教务处,请 教务处的同志 安排发奖事项。 城头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组 2014年9月20日 九年级数学竞赛简报 --------记城头初中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竞赛通过兴趣小组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进行再学习,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参加兴趣小组 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兴趣小组中,拓展数学的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 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九年级数学组定于11月19日下午第二节进行的数学竞赛,成绩已 经出结果,根据从高分到低分的排序,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组织奖每班一名。 数学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陈一澜姜筱雨李善武 二等奖 何岩王迪妮赵灵王保贵张舒琪于姝丽 三等奖 王乐杨颜榕顾袁良邵嘉琪邓美琪赵丹王晨王端军周雅萱 2014年11月25日 【篇二:初中数学竞赛方案】 云贵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数学知识竞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同学们自主扩大学习范围,并在其提高自身 文化素养的同时发掘其多方面才华,使其个人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开展本次数学知识竞赛活动。 本次竞赛旨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重在进一步丰富云贵中学校园 文化活动! 二、活动时间:2011年11月24日(星期四)下午3:45分--- 5:15分三、活动地点:云贵中学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多媒体 教室。 四、活动形式:以个人为单位(包括初一、初二、初三学生),采 取分级笔试竞赛方式。五、活动内容: (一)本次竞赛试卷由数学组教师自行出,但是上本级的教师不能 出本级试卷(即上七年级的教师不能出七年级的竞赛试卷、上八年 级的教师不能出八年级的竞赛试卷、上九年级的教师不能出九年级 的竞赛试卷)。按照这个原则,特分工如下: 出题教师必须在11月20日前将竞赛样卷交到教导主任胡彬老师处。越期未交的,本级竞赛取消,按规定对出题教师作出处罚。 (二)本次竞赛共分为三个组:即“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 级组”,具体安徘如下: 1、七年级组: 参赛人数:七(1)、七(2)每班5人,七(3)--七(7)每班3人,共计25人。竞赛地点:生物实验室 2、八年级组: 参赛人数:八(1)、八(2)班每班5人,八(3)、八(4)每班 3人,共计16人。

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大全(配PDF版)-第06章-几何基础知识

第六章几何基础知识 第一节线段与角的推理计算 【知识点拨】 掌握七条等量公理: 1、同时等于第三个量的两个量相等。 2、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3、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4、等量乘等量,积相等。 5、等量除以等量(0除外),商相等。 6、全量等于它的各部分量的和。 7、在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等量代换)。 【赛题精选】 例1、如图,∠AOB=∠COD,求证:∠AOC=∠BOD。 例2、C、D为线段AB上的两点,AD=CB,求证:AC=DB。 例3、AOB是一条直线,∠AOC=600,OD、OE分别是∠ AOC和∠BOC的平分线。问图中互为补角关系的角共有多少对? 例4、已知B、C是线段AD上的任意两点,M是AB的中 点,N是CD的中点,若MN=a,BC=b,求CD的长。

例5、已知OM是∠AOB的平分线,射线OC在∠BOM内部,ON是∠BOC的平分线,且∠AOC=800。求∠MON的度数。 例6、已知A、O、B是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BOC比∠AOC 大240,求∠BOC、∠AOC的度数。 例7、如图,AE=8.9CM,BD=3CM。求以A、B、C、D、 E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的和是多少? 例8、线段AB上的P、Q两点,已知AB=26CM,AP=14CM, PQ=11CM。求线段BQ的长。 例9、已知∠AOC=∠BOD=1500,∠AOD=3∠BOC。

求∠BOC的度数。 例10、已知C是AB上的一点,D是CB的中点。若图中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3CM,线段AC的长度与线段CB 的长度都是正整数。求线段AC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针对训练】

中学数学竞赛中常用的几个重要定理资料

中学数学竞赛中常用的几个重要定理

数学竞赛中几个重要定理 1、 梅涅劳斯定理:如果在△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有点D 、E 、F 且D 、E 、F 三点共线,则FB AF EA CE DC BD ? ?=1 2、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如果在△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有点 D 、 E 、 F ,且满足FB AF EA CE DC BD ? ?=1,则D 、E 、F 三点共线. 【例1】已知△ABC 的重心为G ,M 是BC 边的中点,过G 作BC 边的平行线AB 边于X ,交AC 边于Y ,且XC 与GB 交于点Q ,YB 与GC 交于 点P. 证明:△MPQ ∽△ABC j M Q G A C B X Y P

【例2】以△ABC的底边BC为直径作半圆,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D和E,分别过点D,E作BC的垂线,垂足依次为F,G,线段DG和EF交于点M.求证:AM⊥BC 【例3】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其边AB,DC的延长线交于点P,AD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Q,过Q作该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E,F.求证:P,E,F三点共线.

【练习1】设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M,过M作AD的平行线分 别交AB,CD于点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 O,P是以O为圆心,以OM为半径的圆上一点. 求证:∠OPF=∠OEP 【练习2】在△ABC中,∠A=900,点D在AC上,点E在BD 上,AE的延长线交BC于F. 若BE:ED=2AC:DC,则∠ADB=∠FDC D

塞瓦定理:设O 是△ABC 内任意一点,AO 、BO 、CO 分别交对边于N 、P 、M ,则 1=??PA CP NC BN MB AM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 设M 、N 、P 分别在△ABC 的边AB 、BC 、CA 上,且满足 1=??PA CP NC BN MB AM ,则AN 、BP 、CM 相交于一点.

竞赛论文评审中的数学

竞赛论文评审中的数学 摘要 本文针对数学建模竞赛论文评审问题,综合考虑参赛学校的参与力度与往年成绩,论文的数量与水平,评审人的数量与水平,提出了参赛校的评审人数分配方案,论文与评审人分组审阅方案以及可行的论文排名方案,实现了竞赛论文评审的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现实实践意义。 问题一中,对于40 K,我们结合公平席位分配问题,提出了比例分配法 ,3= =J 和Q值法两种模型,并结合题给的约束条件采用LINGO优化软件对所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可行的分配方案:排名为 1,2,3的本科院校各有2位老师参加评审。排名为4,5,6,7,8,9,10,11,13,16,21,22,23,32,33,34,36,37,38的本科院校各有1位老师参加评审;排名为17,18,19,20,46,47,48,49,50,51,52,53的高职高专院校各有1位老师参加评审。总评审人数为37。 问题二中,考虑评审人的审阅速度不一这一重要,基于评审速度服从正态分 布中间大两头小这一特点,我们采用正态分布2 N来描述该评审速度,并 (40,4) 通过理论计算对已提出的参赛校评审人数分配方案进行分析,证明在评审人的审阅速度不一的情况下,问题一得出的分配方案仍满足要求。 问题三、四中,为满足评审人不得评审本校的参赛论文要求,我们先将学校分成两组(两组学校实力相当),来自两组学校的评审老师评阅另一组学校的参赛论文。再将各组评审老师分成4组,分别评阅A、B、C、D题,即将评审人和论文分别分为8组。另一方面还要使各组评审人工作量尽可能接近,所以在将老师分组时要考虑到该组论文数量,而在论文分组时要尽量使同类型论文按质量平 结果无可比性,但是在论文水平服从正态分布等假设下,我们可由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标准化,使其同服从于正态分布,最后根据由标准分查表所得的值对论文进行排名归类。 关键词:比例分配法,Q值法,正态分布,随机模拟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共30套)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适合中学教师作为辅导教材使用

第一讲 走进追问求根公式 形如02=++c bx ax (0≠a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2 ,1-±-= 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 【例1】满足1)1(22=--+n n n 的整数n 有 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1x 、2x 是二次方程032=-+x x 的两个根,那么1942231+-x x 的值等于( ) A 、一4 B 、8 C 、6 D 、0 思路点拨:求出1x 、2x 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1213x x -=,2223x x -=. 【例3】 解关于x 的方程02)1(2=+--a ax x a . 思路点拨:因不知晓原方程的类型,故需分01=-a 及01≠-a 两种情况讨论. 【例4】 设方程04122=---x x ,求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 思路点拨:通过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 已知实数a 、b 、c 、d 互不相等,且x a d d c c b b a =+=+=+=+ 1 111, 试求x 的值. 思路点拨: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b 、c 、d 用a 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x 的值. 注: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02=++c bx ax (0≠a )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代换后降次; (3)把方程02=++c bx ax (0≠a )变形为c bx ax -=+2或bx c ax -=+2,代换后使之转化关系或整体地消去x . 解合字母系数方程02=++c bx ax 时,在未指明方程类型时,应分0=a 及0≠a 两种情况讨论;解绝对值方程需脱去绝对值符号,并用到绝对值一些性质,如222 x x x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