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北方园林差异

南北方园林差异

南北方园林差异
南北方园林差异

中国园林艺术调研报告

调研人:王朋

调研时间:2010年8月1日---8月20日

调研内容:中国南北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及差异性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但是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了。

在众多气候因素中我们着重分析水的不同形态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南北园林在风格上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大小之分。整体看,南方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小巧,呈纤丽之态;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多雄巨,呈宏丽之势。而北方园林呈宏丽之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如承德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玉泉山静明园有三十二景,北京圆明园也有四十景。可以说,园林成群是构成北方园林宏大壮美的主要因素,这和南方园林多散落于市井郊野有着极大的不同。二者在整体视觉、感官审美上,也就有了不小的区别。扬州园林成群的地方有多处,较有名的一是在新城花园巷一带,如寄啸山庄、片石山房、小盘谷、棣园、秋声馆等;一是在城内东关街,有小玲珑山馆、寿芝园、百尺梧桐阁、逸圃等;一是在城北瘦西湖两岸。尤其是瘦西湖,直通至蜀冈平山堂,因当年清乾隆帝的临幸,使各地官绅富贾俱在河之左右营造园林,记载在册的就有二十四景之多。其间楼台逶迤,屋宇高筑,鳞次栉比,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景长卷。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为:“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中八九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谢溶生序》又有:“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的论述。园多、景美,集成群、连成势,从这点看,瘦西湖景区便颇有了北园宏丽的风貌。

其次,皇家园林选地广,多选可稍加改造的天然山水,是其规模宏大的又一方面。

皇家园林的相地选址,可概括为:地形丰富、取景自然、高下散布、水陆互渗、山水适宜、建筑唯因。而这,又几乎就是瘦西湖景区相地构园的特色。“整个景区显示出完整的景观构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起承转合连绵不断的景观序列,体现了突出的整体景观组织特征,是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艺术相互间借鉴融合的成功范例。”这样产生的效果便是“视野之开阔为苏州园林所不及,而相互呼应却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瘦西湖如此,计成在扬州所营构的影园也是这样。影园位于扬州旧城南门西南隅的南湖长屿上,四周环境是“前后夹水,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作山势,环四面,柳万屯,荷千余顷,蕉苇生之。水清而多鱼,渔棹往来不绝。”这自然朴野的画面,与倚真山真水营构的皇家山水园,如避暑山庄、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等何其相似。这也难怪吴肇钊在《计成与影园兴造》中说:“江南淡淡的云山,园内是陪衬平岗小坂,漠漠平林,显得山体更为平远,构成一幅山水长卷;北面较近的蜀冈,园内是呼应色泽苍古的千仞峭壁,虬曲古松二,显得山势宏大高远,恰又是一幅山水立轴。”此外,以万千的柳树群植于园林,似也可看作是北园的特色之一。瘦西湖三十里河堤上遍植的柳树,烘染出了“一水回环杨柳外,画船来往藕花天”的诗意图景。

郑元勋在《影园自记》中称影园也是“环四面,柳万屯”。陈从周先生说:“苏南后期园林中,杨柳几乎绝迹,然在扬州园中却常能见到。”其更在《说园续》中有以下断语:“杨柳亦宜装点园林……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而北国园林,面积较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苏州、杭州虽也有以柳为名的景点,如苏州拙政园的柳荫路曲,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苏堤春晓、六桥烟雨等,但从柳树的数量、或与建筑的组景上看,则远不及扬州园林来得密,来得有气势。

南方与北方的园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特色,互有补益。

从时间上说,中原、北方园林比南方园林发展得早。但南方后来居上,当然,南方园林是

在北方文化南渐之后发展起来的。其后,北方园林又取材于南方园林。

1.南方园林

江南有温和的气候、充沛的水量、丰盛的物产、优美的景色、宽松的人文环境,其园林营建必然自呈特色。《中国大百科全书·江南园林》总结为三点:

第一,叠石理水、水石相映。太湖石奇特多姿,在庭中造型尤佳。最称绝的是苏州瑞云峰、杭州植物园绉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

第二,花木种类多。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布局自由,结构不拘定式,清新洒脱,小巧细腻,幽雅美丽。小阁临流,冷色多,像山水画。青瓦素墙,褐色门窗,官僚政治意识淡薄,书卷气深浓。

南方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江南园林主要指以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南京、上海、常熟等城市为主的私家园林。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文人画家参与造园,以人工造景为主,规划巧妙,设计精致,人文气氛浓。造园师在有限的空间再现真实的自然山水,以小见大,意蕴无穷。

陈从周先生写过一篇《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说北方园林华丽,江南园林雅秀。北方高亢,南方婉约。北方少水,缺乏天然条件,皇家园林有富贵之气,而庸俗之处在所不免。

南方园林清雅平淡,多书卷气,但不免寒酸简陋。北方园林如京剧,南方园林如昆曲,京剧受昆曲影响大,著名京剧演员都在昆曲上下过功夫。

2.北方园林

中国历史悠久,黄河流域几千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时有大片厚实的植被,

水土保持较好,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影响。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概言之,北方园林有以下特点:

其一,北方园林以宫廷园林为代表。既然是朝廷修建的园林,那么,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诸方面都是倾国而为之。并且,宫廷园林必然讲究帝王气派,雄伟高大、金碧辉煌,主体突出,强调中心。所有的宫廷园林都占地较广,平面布局严谨,壮阔粗旷,厚重沉稳。

其二,北方园林受南方影响。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南巡,喜好南方园林,把南方工匠招到京城造园。北方人也自觉地学习南方园林。京城的园林实际上是全国园林的集锦,集全国名园之大成。如:?圆明园仿照了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鸳”、“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圆明园还仿照了苏州的“狮子林”。其文源阁仿照了宁波的天一阁,四宜书房仿照了海宁安阑园。

熙和园仿照了杭州西湖,二者的堤、桥、岛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仿照了嘉兴南湖,小金山仿照了镇江的金山,芝经云堤仿照了杭州苏堤。

其三,北方园林有四合院基调。四合院是北方普遍的民居形式,贵族的四合院都是带花园的。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实际上是四合院花园的放大。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是研究北方私家花园的活教材。

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南北园林风格曾有交流和渗透。清朝康熙、乾隆两代皇帝数度南巡,使这种交流发展到一个高潮,在当时修建的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等北方园林中出现了很多模仿江南园林名胜的景点和“园中园”。尽管建筑仍是北方形制,但在平面布局和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关系上吸取了南方园林的许多特点。江南的许多地方为接待帝王驻跸临幸,也兴建了许多行宫和别馆。如扬州富商为了争宠于皇帝而在瘦西湖兴建的许多园林建筑,多带有北方风格。至今扬州园林建筑仍有融合南北风格的特点。

不论南方或北方的园林建筑,其造型都比一般建筑灵活多样,精巧秀丽。明末清初李渔《一家言》中写道:“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总的说来,园林建筑以朴雅大方为上品,以繁琐矫揉为下品。这样的园林建筑审美观点是和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美的宗旨相一致的。

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算是北方园林的佼佼者,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作,突出特点就是线条比较粗放,装潢比较奢华,大气,简单说来就是“雄”

苏州园林算是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部分都是些达官贵人退休以后隐居的地方,突出特点就是小巧玲珑,清秀淡雅,简单说来就是“秀”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中国园林还善于因地制宜,即根据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方园林与北园林之不同。皇家宫苑与私家园林也由于种种条件的不同,而各有其特性,现在中国园林已逐步形成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以及各少数民族地区园林等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造成风格上的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

从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因为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少数园中园,虽取内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

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翼角起翘,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从空间处理看,江南园林比较开敝、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北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

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南、北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也有极明显的差异。北方园林较富丽,江南园林较淡雅。江南园林建筑最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1)以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2)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3)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这样的色调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等相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白粉墙在园林中虽很突出,但本身却很高洁,可以借对比而破除沉闷感。

在堆山叠石以及花木配置方面,北方园林的山石一般较凝重浑厚,江南园林则较虚幻空灵。花木配置方面如以品种的多样而论,江南园林远胜于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的布局特点

北方园林的布局特点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前朝后寝,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二是园内游与居关系上,居在前、游在后,如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在南面入口处,颐和园的宫殿区在东面入口处。此等布局直接受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一致。

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皇家、私家、寺观皆如此,只不过在轴线和对称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园林的轴线与宫殿和住宅的轴线一致,成为宅区轴线的延伸。中轴线上置最重要的大门、厅堂、宫殿、甬道、水池,无论大小园林都是如此,其中以颐和园轴线最为壮观,从昆明湖上的凤凰墩开始,到南湖岛,到万寿山的牌坊、排云殿、佛香阁、须弥灵境、牌坊、石拱桥、北大门,既可以从岛上观,亦可以从山上观,气象不同。慈宁宫花园、乐家花园、恭王府花园、景山都是一条轴线,而有些园林则用多条轴线,如御花园有中、东、西三轴,在建福宫花园有东西二轴,圆明园则多条复合。

既有轴线,就有对称,在大型园林中,颐和园的对称主要表现在万寿山的建筑上,圆明园的对称表现于福海的西湖十景、九洲清晏的环湖九景、西洋楼景区的一路景观。故宫四园、景山都是严格对称,而象恭王府花园、可园、乐家花园、十笏园等则不过是不同程度的景点对称,对称观点与道家的阴阳互补、儒家的文臣武卫等相对概念有直接关系。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它源于齐国的东海神话,成就于皇家园林的祈寿夙愿。北方园林的一池三山主要表现于皇家园林之中,如金、元、明、清四朝在西苑三海景点创作,一海一山,南北一线,成一池三山之制。颐和园有大小三山,大三山是:南湖岛、藻鉴堂、冶镜阁,小三山是:凤凰墩、知春亭、小西泠。当然,一池三山思想在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中则演化为一池一山、一池二山或一池多山,与私家没有绝对权力有关,对于生命的把握不如皇家至高无上,大臣生命的存在有时不过皇帝的一句戏言,老百姓的生死更是无足轻重。在园林中凿一池堆一岛,就大呼蓬莱瀛洲,赞叹不止。

仿景缩景,当然不是北方园林的发明,早在秦朝就开始了,秦始皇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于咸阳北阪上,到了金、元、明、清定都北京之时,随着康乾二帝南巡盛典的一度掀起,异地仿景和缩景达到了高潮。在皇家园林中有多处缩仿之景:北海三处、静明园一处、静宜园一处、颐和园九处、避暑山庄六处。仿景常指原比例摹仿,缩景常指变比例摹仿,仿景和缩景当然也有原样(写实)缩仿或变样(写意)缩仿。如避暑山庄小金山的模写算是很到位的模仿,而圆明园西湖十景的模仿大多是略师其意。

障景和漏景是一对概念。北方园林的障景表现为严密性,从围墙的障景上看,大凡墙隔较少漏窗,即使有漏窗,也是较为厚重的花式或直接玻璃屏蔽。入口前的障景多用龙壁,因为大多现存园林为皇家园林,

北海的九龙壁成为中国影壁的代表作。当然,入口后的障景也大量用影壁来转折空间,而非如江南园林用漏窗、白壁、池山、壁山等转折窗间,这一点在一般私家园林中表现极为普遍。

从设计要素上看,北方园林的小品、装饰、建筑、植物、堆石都有很强的特点。北方园林小品有盆景奇石、鎏金动物(龙、凤、象、雀)、石狮等,装饰上用彩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植物上用松、柏、槐等。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

按照中国园林的地域特征来分,风格最明显的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其它还有中原园林、荆楚园林、云贵园林、川蜀园林及少数民族地区园林。我们经常指的北方园林较为狭义,是指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的园林,它集中了齐鲁、燕赵两地文化。

这一地域在太行山以东,燕山长城以南,拥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山东平原。河北地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为大海,中为平原,华北平原北以燕山为靠,山东平原位于泰山中南部。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地暖、空调等暖气设施不仅用于建筑室内,而且用于草地的过冬。室内外水池在冬天保持不结冰除了用地暖外还用了高强度的驳岸和池底砌筑手段,如材料用高标号水泥,水池配筋加密,以防结冰或胀裂。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园林,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力在不仅在国内无可替代,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南方的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不同,多为私家园林,在气势上无论如何不能与北方的园林相比,但是江南园林的婉约细腻也同样是皇家园林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说,北方园林是魁梧彪悍的男人,那南方园林无疑就是温宛娇羞少女。南方的园林面积多数比较小,很多其实就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后花园。南方花园长于小中见大,于有限的空间蕴涵无限的意境。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等词用来形容南方园林真是贴切之极。南方园林最大的魅力就是在看似狭小的空间中创造最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比起那些大气恢宏的宫殿,同样令人震撼。

拙政园就是南方园林的主要代表,它具备所有南方园林的优秀品质。拙政园相比其它南方园林,面积上要大一些,不像同里的退思园那样纯粹靠构思和搭配来弥补空间的不足,那种韵味体现得不明显,但是拙政园那种既小巧又大气的魅力却也是其它任何园林所无法相比的。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资料来源:1.《图解中国园林》中国电力出版社

2.互联网

1.《南北方差异》教学设计

《南北方差异》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南、北方聚落形态的差异,了解南、北方住宅结构的差异。 ?了解南、北方交通方式的主要差异,了解南、北方粮食作物的主要差异。 ?理解南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对聚落、交通、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Google地球卫星照片,观看南北方聚落形态差异,俯瞰南北方运输方式的差异。通过观看南北方住宅照片,理解气候对住宅形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比南北方住宅、交通、粮食作物的区别,形成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密切相关的价值观,从而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操。 二、重难点 重点:南、北方住宅与交通方式的差异。 难点:气候对住宅形态与交通方式的影响。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畅通的网络环境安装Google 地球软件。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在哪里 通过谷歌地球,演示教师工作地点——平湖中学。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找到新仓中学的位置,并在屏幕上指出学校的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谷歌地球的操作方法,并学会简单的应用。 环节一:南北方的聚落形态 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聚落的卫星图片(通过谷歌地球软件),让学生比较聚落的

形态差异。 学生活动:学生合作探究,找出南北方聚落的形态差异,并分析原因。 南方聚落沿河分布呈条带状,北方聚落呈团聚型。 南方聚落沿河分布,北方聚落分布在平原,河流少。 南方聚落沿河修建便于运输,方便取水。 设计意图: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通过观看聚落的俯瞰图,能从更高的角度看清南北方聚落的形态,通过分析原因,体会到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环节二:南北方房屋形态 教师活动:出示南北方房屋的照片,北方房屋多平顶,单层。南方房屋多3-4层,尖顶。东北房屋也有尖顶的。让学生分析房屋形态的存在差异的原因。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南北方房屋形态差异的原因。 南方房屋多层,因夏季闷热,通风。尖顶为了排水。 北方房屋多为平顶,一层。降水相对较少,平顶房屋成本较低。 东北地区尖顶房屋为了排雪。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人类为了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生活,会逐渐摸索出与自然抗衡的智慧,并在生活中加以体现。环境决定了人类的住宅形态。 环节三:南北方的交通方式差异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展示南方地区长江、淮河、平湖周边的运河,并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察河流上经过的各类船舶。再展示北方地区河流图片,再去仔细搜寻是否有船舶。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去观察不同地区河流上是否有船舶经过。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来对比南北方地区的河运状况,南方河网密布,河运发达,船舶众多。北方则河流相对较少,河流内船舶较少。 环节四:对比南北方的粮食作物 教师活动:展示南北的大片水稻田与麦田。 学生活动:了解南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环节五:分析南北方吃、住、行方面存在差异的自然原因。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南北方房屋结构、交通方式、粮食作物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园林风格发展及特点简述

园林风格发展及特点简述 文/余翔 引言 从不同角度分,园林风格有许多种,并且随着不断的发展,园林风格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抛开不谈细致的园林设计类型等专业内容,只简单陈述各园林风格特点。 从园林发展体系上园林主要分为东亚(中国)体系、西亚体系和欧洲体系三大世界园林体系和现代城市园林。每一种园林体系都经过了漫长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并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文化。 东亚(中国)体系 东亚(中国)园林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萌芽期,此时期“天人合一,君子比德思想”和“神仙思想”促成了园林的发展走向。这一时期是中国园林从囿(多指用于狩猎圈养动物的地方)向集狩猎、游憩、娱乐于一体的苑的转变时期。最著名的属史书记载的吴国的姑苏台和楚国的章华台、荆台。 秦汉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第一个造园高潮,此时期苑囿以模拟天上星宿图案为主,布局较自然,因山就水,随遇而作。此时期的秦咸阳宫苑和西汉长安上林苑最具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美的追求成为这一时期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发展方向。此阶段最大的贡献是私家园林的产生,艺术表现形式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进而概括、提炼,进行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本于自然进而高于自然方面进行探索。 唐宋时期是中国写意画园林的代表时期。此时期诗文、绘画、园林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中国园林开始向写意化方向发展,已经具备了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代表作有唐朝皇家园林兴庆宫、九成宫。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主要文人、画家直接参与到了造园的活动中,形成了以写意为主的趋向和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的变化。 不断变化中的中国园林体系从单纯满足皇家需求讲究华丽宏放,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性,融入了更多文学、绘画艺术方面思想指导的生活写实和风景写意性的园林风格。园林风格上以山水风景,遵循自然环境为基本特征,强调建筑物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融合。 从特点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有目的的加工改造,再现出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浅析中国南北建筑的区别

本文通过运用实地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归纳分析及例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南北建筑的特点、差异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建筑文化演变的角度对中国地域文化之发展,共同性和多样性结合的民族文化之发展,进行了一些阐释。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 1.1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南北方园林的异同点

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 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人的不同,在造就了人的不同的同时,也就造就 了不同的建筑。 中国是园林的发源地,有园林“母地”之说。中国的园林按地域的 不同,分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北方园林和南 方园林。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所以建筑特点和建筑方式都大相径庭, 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以下详细介绍一下。 1、 北方园林 因为北方多为都城,皇室王族多居住在此,所以北方的园林以皇家 园林为主,私人园林极少。所以,北方园林主要介绍皇家园林。皇家园林,顾名思义,就是皇族王室所建所游的宫廷花园。在北京,最有名的 皇家园林就是三大园(颐和园、清漪园、圆明园)、恭王府花园和北海 公园。 皇家园林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 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 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 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 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的特点是: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2. 建筑风格多 姿多彩。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 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 明园。3. 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北京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世界园林皇冠上 一颗闪亮的宝石。 2、 南方园林 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之誉。狮子林 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 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 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 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 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 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 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 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 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中国南北方建筑特色对比研究

中国南北方建筑特色对比研究

[摘要] 在中国,一个地大物博的土地上,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 不同的气候,所造成的生活条件也不同,也就造成了南北方的建筑风格各有差异。在南方以江南的徽派建筑,南方的徽派建筑讲究的是细腻、谨慎、温和;而北方是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例,北方的建筑主要讲究的是敦实、大方、给人感觉很宏伟的样子。 [关键词] 南方建筑特色北方建筑特色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China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bstract:I n China, a large land,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culture, different life habit, different climate,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living conditions, also caused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have differences. In jiangnan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in the south building, the south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building cultured is exquisite, cautious, gentle; While the north is the siheyuan of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north of the building is the main pay attention to the stocky, generous, give a person the feeling is very magnificent. Key words:Southern architectural features The north building features Beijing siheyuan Has been gloriously enrolled building

南北方地区差异比较

自然景观差异 人文景观差异 1 .居民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2 .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差异 B、地形差异 C、海陆差异 D、技术差异 3 .过去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指的是()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4 .北方地区的中学生寒假长,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 B、寒假时间长是为了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健康 C学生喜欢放长假D当地政府规定的,为了让学生好好过年

5北方地区多旱涝灾害的原因是()A冬季气温低,河水结冰 B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汛期排洪不畅 C没有防旱、防洪措施D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 6 .南方地区的居民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 A、主要是突出居民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 B、这是由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 C、主要是由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的 D、这是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和网密布坚定的 7 . 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多高原、山地B、能源不足C劳动力资源不足D水资源紧张8.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和热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 9.山东省的主要油料作物是:() A、大豆 B、花生 C、油菜 D、油棕 10.导致我国南北耕地类型不同的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11.导致我国南北方农作物类型不同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1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多少毫米年降水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相吻合() A、800 ㎜年降水量线,0℃等温线 B、 4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C、 8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 D、 600㎜年降水量线,-5℃等温线13.下列分别是南方与北方居民主食的是() A、大米、谷子 B、高粱、玉米 C、面食、谷子 D、大米、面食14.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没有大盆地分布的是()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5、我国北方地区有两大著名的平原,它们是__平原和_平原。

皇家园林的特点

概述: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与皇室所有,古籍里称为苑、囿、御苑、御园等。它的特点就是,具有皇权至上的规划思想,其规模之大非私家园林可比拟。并且由于财力雄厚,往往就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郁的宫廷色彩。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家园林,如秦汉时期的阿方宫、上林苑,隋唐的西苑、大明宫、华清宫,宋的艮岳、大内御苑等等,这些早已不存,现存的还有颐与园、故宫、避暑山庄等。 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殷商时期——甲古文中的囿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就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与生产之用。 ◆秦汉时期——阿方宫与上林苑 秦汉两代,皇家园林就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此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如秦始皇在陕西建的信宫、阿方宫,而这些就是为皇权服务的,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成上林规模更大、功能更多样的上林苑。它就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但就是这时的皇家园林尚处于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规模不如秦汉,但就是 因受到崇尚隐逸、寄情山水的士大夫时代美学的浸润,在内容上继承发展之外,有了更严谨的规制,表现出一种人工建构结合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已升华到较高的艺术水平。隋唐时期,皇家园林在这样一个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也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它趋于华丽精致,并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洛阳的”西苑“与骊山的”华清宫“为此时期的代表作。宋代,皇家园林的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但就是艺术与激发的精密程度则有过之。在宋徽宗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艮岳的建造。它就是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美的范例,就是写意山水的代表作。这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到了金代,营建了两苑、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方园等皇家园 林,并修建离宫禁苑,其中最大的就是万宁宫。”燕京八景“之说就起源于金代。 ◆元明时期,皇家园林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 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她建设。明代大建了祭祀园林,庙宇园林也就就是从这里开始盛行的。 ◆清明时期——皇家园林的成熟与集大成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 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西花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很多的皇家御预苑。其中以圆明园、颐与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 举例:1、颐与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湖、寄畅园与苏州水乡疯卖的基础上,以大体量的建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

南北方饮食差异

南北方饮食差异 NO.1精细与粗犷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NO.2小而精与大而少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NO.3喝汤先与后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NO.4豪饮与细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NO.5南碾米来北抹面 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NO.6葱与蒜 南方人喜欢吃葱,北方人喜欢吃蒜。 NO.7腌菜各不同 南方人吃泡菜,北方人吃咸菜。 NO.8鸡和鸭 北方人多喜欢吃鸡,南方人多喜欢吃鸭,这是由于南方水多,出产鸭类多,而北方陆地饲养鸡类容易,不过北京烤鸭似乎是个另类。 NO.9咸与淡

关于南北方建筑差异的研究

玉 Part2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民族纵马征战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适合游牧民族的居舍就是蒙古包。蒙古包具有明显的自然地域和生活方式印记,它建设周期短、结构灵活、施工技术简单、建筑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耐久、保热隔热。 Part3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Part4`5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蒙古包的最大特点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Part6蒙古包的搭建选址非常讲究,夏营盘的蒙古包搭建在平坦开阔、高原凉爽之地,冬营盘则选择山前避风之处。这些适合气候特征的选址与蒙古包顶窗苫毡、底部围毡的开闭相配合。使蒙古包在炎热的夏季通风凉爽、酷寒的冬季温暖祥和。 Part8 从气候说起,因为他们生存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气候是大陆性半干旱与干旱的草原气候,因此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本来处在较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了,加上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强度干扰下,草原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干旱、风沙、雪灾。(问题)那么,当地的牧民是如何用智慧抵抗这些灾害的呢? Part9(说的内容)图中展示的是蒙古包的结构,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Part10蒙古包天窗形成蛋壳结构,相当于大梁,而它本身没什么自重,所以虽然强度不大,却可以稳固地支撑起蒙古包,而且,风无论从哪个方向来,都会在蒙古包上空形成一个低压区,所以蒙古包的炉子特别好烧。由于天窗的作用,乌尼杆受的是顺长轴的压力,而不是剪力,所以蒙古包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Part11`12蒙古包呈圆型对风的承受力和抵御能力要比其他任何形状都优越;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墙围成圆形,包顶是半圆形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蒙古包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而且即使再大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文 窑洞是中国古老的建筑形态,它在保持生态平衡、节约土地资源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一直是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主要居住形式。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 杜鹃是理想的观赏矮生地被植物,它宜种在中性偏酸的土壤里,而在碱性土壤中则生长不好,甚至死亡,地被效用就发挥不了。茶梅宜种在偏阴之地,而在常日照的立地环境中则生长不好。又如连翘和红花木都是喜温暖湿润的观色地被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在园林造景中常被相间异色成片状色块或带状色块配置。而迎春又是一种开花早、喜光、耐旱、耐脊薄、耐盐碱的早春观花型地被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点植或片植于假山水池驳岸处,以丰富景观效果。小叶栀子、六月雪、九里香、夜来香等均是木本矮生香花型地被植物,均喜肥沃中性偏酸的土壤和耐半阴的立地环境。南天竹果实鲜红、经冬不落,是理想的观叶观果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是造园布局中经常被采用的地被植物。还有八角金盘是一种强阴性耐湿的观叶地被植物,在一些居住环境偏阴之地成片配置,以增加居住区的绿量。竹子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以竹配置的庭园具有典型的东方园林韵味。依竹之特性及具体环境需求在园林配置中,大中型竹可以竹为主,以群植、片植形式创造较为独立的竹林景观。 如落叶树种中的桃、梅、李、杏、杨树、刺槐、悬铃木、落叶松、金钱松、池杉等;具针状

叶的喜光常绿树种,有马尾松、雪松、五针松、花柏、侧柏、龙柏等。常绿阔叶树种中的海枣、白玉兰、银杏、榆树、榉树、栾树、无患子、槭树、喜树、桂花、丁香等也属喜光性树种。常绿阔叶树种中的南天竺、黄杨、山茶、珊瑚树、八角金盘、十大功劳、海桐、杜鹃、肉桂、樟竹、蒲葵、棕榈等,及多数具扁平、鳞状叶的针叶树种,如香榧、云杉、红豆杉、罗汉松、罗汉柏等,大多为耐阴树种,其枝叶一般较茂密,生长速度较慢。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二) 华北地区: 适合作上木的有:银杏、白蜡、臭椿、合欢、槐树、栾树、刺槐、悬铃木、元宝枫、柿树、流苏、旱柳、毛白杨、白榆、皂荚、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华山松、玉兰、洋白蜡等。 适合作中木在林荫条件下生长的有:鸡麻、连翘、小花流馊、天目琼花、红瑞木、蓝荆子、金银木、珍珠海、柳叶绣线菊、棣棠、大叶黄杨等。 适合较疏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木有: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等。 适合作下层的地被有:阔叶土麦冬、崂峪苔草、土麦冬、垂盆草、络石、大花萱草、玉簪、紫萼、二月兰、紫花地丁、地锦等。 长江流域 适合作上木的有:广玉兰、合欢、薄壳山核桃、鹅掌楸、鸡爪槭、朴树、珊瑚朴、樱花、玉兰、七叶树、枫香、香樟、梧桐、楸树、南酸枣、乌桕、喜树、枫杨、雪松等。 适合作中木的有:香榧、三尖杉、罗汉松、竹柏、桂花、含笑、粗榧、山茶、厚皮香、大叶冬青、红茴香、海桐、卫茅、麻叶绣球、圆锥八仙花、三星八仙花、木绣球、琼花、野珠兰、马银花、毛白杜鹃、杜鹃、六月雪、金银木、刺五加、枸杞、金丝桃、金丝梅、朱砂根、紫金牛、虎刺、栀子、构骨、南天竺、十大功劳、小檗属、八角金盘、棕榈、棣棠、箬竹等。适合作下层的地被有:吉祥草、石蒜、玉簪、紫萼、垂盆草、圆叶景天、鸢尾、博落洄、富贵草、鱼腥草、葱兰、马蹄金、白花三叶草、野豌豆、刺果毛莨等。 华南地区 适合作上木的有:郁香、榕属、桉属、木棉、台湾相思、红花羊蹄甲、洋紫荆、凤凰木、黄槿、黄、悬铃木、银桦、马尾松、大王椰子、椰子、蒲葵、木菠萝、荔枝、盆架子、白千层、

论中国南北建筑差异

论中国南北建筑差异 B13环艺3班-1320672-严冰然我想来讨论一下关于中国南北建筑差异性,因为本人父母一个是苏州人,一个来自哈尔滨,自小我就南北两地跑,所以对南方北方各种差异性深有体会。在此我就以苏州和哈尔滨这两个城市作为典例来讲述下我心中的南北建筑。 苏州,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城市,在江南这一带,小桥流水人家的建筑风格特别典型。这一带的气候温润,没有严寒酷暑,房屋朝向大多都为朝南或是东南。民居建筑大都为木架承重,屋脊高,进深较长,放热通风效果都比较好。墙身薄,大木结构又显得格外高瘦,装饰上木刻砖雕都是为精细,屋面轻巧,明秀轻松的外观下建筑都给人一种玲珑的感觉。总体来说南方这边建筑给我一种小巧精细的感觉。建筑色彩上,多为非墙黛瓦,颜色淡烟,处处有种黑白山水画的感觉。且南方这边水资源较为丰富,到处小桥流水,水或从门前或从屋后缓缓流过,也是一种精致。古时,家境富裕的人家住房都会连带着花园,就是现在的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占据很大的面积,却能营造出仙境。 北方民居建设又是另一种风格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简单粗暴,比较粗犷。在北方民居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北京的四合院了,朴实厚拙的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冬日日照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而西北地区的窑洞形式,又是另一种建造形式了,在黄土高坡向阳面挖窑筑洞,前部用砖砌成拱形门洞,并稍作装饰,既能起到保证窑脸黄土稳定的作用又能美化环境。屋顶是弧形的工装,灶台连着暖炕,阳光容易进来,风沙难以入内。 南北建筑除了在建筑风格的精巧与粗狂的对比之外,色彩上也有很大差异性。特别古时因为通讯上还没有那么通达,不同地域性人的审美等方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古时的建筑在色彩装饰上也有不同的审美性。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

中国造园史复习 (各历史时期特点)

中国园林的最早形式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奴隶经济相当发达的商殷时期开始, 当畋 猎不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为了重温过去的生活方式,畋猎成为当 时脱离生产的贵族们的一种礼仪化、娱乐化的行事。园林的最初形式的囿,其主要内容是畋猎和游乐。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先秦时期园林的特点 *先秦时期的园林,已有了组成风景的设施:穿沼凿池,土山筑台,自然山水的造园风格初现霓端; *另外此时的园林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囿了:构亭营桥,植花树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具备。 秦汉园林之特点 *(1)秦汉的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苑是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主要内容已不仅是供狩猎,而是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并布置众多建筑群形成临朝、居住、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同时汉代宫苑建设在雄伟豪壮的气魄中表现出完善的风貌,它在风景艺术设施方面对以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秦汉不仅有成熟的帝王宫苑,而且已经有了私人性质的私家园林。皇家禁苑与私家园林的内容、形式及造园手法等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只是规模大小有所不同,造园的气派亦十分宏大,包罗万象,尽量显示豪华富有。 *(3)汉代在造园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营造工程浩大,宏伟的宫室建筑等等建造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技术,挖池筑山,修渠筑堤,引水注池等山池之景的创作,为后世构筑假山石洞奠定了基础。 *(4)汉代势力所及四面八方从各地搜集来大量树木,从关于上林苑中树木的记载来看,草木名称多达两千余种,数量确实惊人,在苑中栽植技术,从《三辅皇图》中得知,驰道种植松树,汉长安城内槐、榆大片栽植,宫中植树柳、竹、梨、梧桐、女贞、葡萄等,沟边植杨树,墓地植柏树,庭院池中种荷花,池边种柳树,“太液芙蓉末央柳”说明汉时已注意风景点上的植物配植。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中国各地建筑差异

北方建筑风格 现在就以质朴敦厚的北方建筑风貌作分析、研究。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相对平整,乡土材料相对单一,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各地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平原型的构成和离散型的组合带来村镇聚落和宅院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合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定型的格式,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的土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粗犷。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清凉。冬寒是居住条件中的主要矛盾,建筑设计着重於采暖、防寒;因此,建筑基地应选在能充分吸收阳光的地方,所以在东北地区房屋具紧凑密闭的程度较高、窗门相对较窄小的特点。 华北地区的冬季不及东北严寒,但仍有来自北方的寒潮大风,气温较低,特别春季多风沙,所以华北地区的建筑设计较着重保湿和避风沙,住房布局通常座北向南,以避风向阳。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避寒风的好形式,紧凑的四合院中,尽管院外北风怒吼,院内却有风平浪静之感。 在北方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在800毫米以下,由於降水较少,屋顶的设计和墙脚使用的材料都有所选择,屋顶设计起着防水、保湿、隔热和抵抗雨水侵袭及承受积雪的负荷的作用,以平顶屋居多 南方建筑风格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旧式的保留着原始气味的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顺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南北房的住房差异: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用南向或东南向,以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建筑材料除了木、砖、石以外,还增加了竹与芦苇。房屋下常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以流通空气、减少潮湿。墙薄而窗多的南方建筑形成了轻盈疏透的风格。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房屋多采取南向,以便使冬季的阳光射入室内。同时,黄河中游一带既厚且松的黄土层和茂密的森林也是黄土和木材逐渐成为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火炕与厚重的外墙和屋顶的北方建筑形成了厚重而庄严的风格,与南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国北方的庭院平面通常纵深方向大于或等于横切方向,且庭院面积相对较大;南方地区庭院平面通常横切方向大于或等于纵深方向,且面积相对较小。究其原因,当与气候的影响密切相关。我国北方冬季天气较为寒冷,日照角相对较小。通过纵向延展外部空间,可以给周边房屋增加更多的日照,也有利于调节院落周边的小气候。

中国以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异同点

不同 点 北方皇家、私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 布 局 安 排 整 体 结 构 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当时政 治中心北京,许多为王府花园。为显 示地位园林规模一般较大。布局上轴 线结构和对称手法明显,运用了较多中 轴线和对景线,整体感强。如北京恭王 府花园萃锦园全园布局分为中、东、西 三路。中路结构严整,以建筑为主, 列大型厅堂,形成萃锦园南北向轴线, 亦是府邸轴线之延伸。¨院门、飞来峰、 蝠池、安善堂、滴翠岩、蝠厅等主要景 点都位于府邸建筑群中轴线上,并且轴 线上建筑和山水基本对称,而东西两路 的水系园路格局相近,山体对称,显得 规整严格,威仪气派。山东潍坊十笏园 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 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山 水格局是江南园林的格局,但是统一在 轴线格局之下。 江南私家园林规模一般较小,强调在有限 的空间里运用造景手段丰富层次,在自 然式山水骨架(结构)线的基础上创造 多变的空间,小中见大,不拘一格。 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 园路曲折回环,连通景区。如留园布局 无明显轴线,以自然式山水为骨架结构 安排景点;分中、东、西、北四部分, 每一部分各具特色。这种分片成面安排景 区的方式与北方私家园林大多主路主景 沿主轴线带状展开、主景布置在中轴或 中路不同。 空 间 组 织 空间组织整体布局上北方私家园林受 四合院形制的影响较大,显得较为拘 谨。采取的结构不同,使空问组织上前 者显得严谨。如萃锦园中路院落有三合 院、四合院的空间围合形式,十笏园多 配置四合式庭院,传统,中规中矩。 江南的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上更加 自然大方,更灵活多样。 留园既以花木山水营造无规则自然形空 间,又靠建筑布置的疏密不均形成流动多 变的空间序列,如古木交柯、花步小筑 处理成一组尺度极小、又颇具人工气息的 “L”形小院,打破了一般庭院为矩形的 形制,使得空间更加生动、活泼。 建筑 特征 北方私家园林建筑布局多为对 称格局,沿轴线布置,如十笏园 以南面的十笏草堂为起点,将池中的四 照亭与北面的砚香楼连在一起,使 之贯穿南北,形成一条轴线,从中 不难看出北派浑厚平稳的传统建筑构思 江南私家园林常以水景为中心,建筑随 宜布置,灵活自由。如留园以东区为 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 内外空问交织穿插;但西区部分 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形 成了特色分明的景区和变化丰富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对园林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普及到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主要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意识形态。1、社会背景:当时的战争频繁,政治动乱 这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派,一是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一是以“无君论”和“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两方的观念相差甚远。这一时期的宗教迅速发展,也主要有两种,一为佛教,一为道教。 2、意识形态: (1)政治上的大统一局面被被坏,使得意识形态从儒学独尊到思想解放 (2)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思想解放——人性觉醒,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性格,藐视正统儒学定制的礼法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 3、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 (1)社会动荡,使人们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 (2)行动上倾向两个极端: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贪婪奢侈:西晋朝廷敛聚财富,荒淫涉奢靡成风 玩世不恭:对政治的厌恶和对现实不满,正是老庄标榜的虚无、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而这也促成了佛教的重来生不重玩世的学说。 另外,文人雅士厌恶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富豪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私家园林中。他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探讨去深化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当时山水艺术园林的大兴盛。

中国南北各地建筑差异

1 中国南北建筑概述 1.1 北方建筑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1.1.1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其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完整word版)南北建筑构造差异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城规1201 专业:城市规划 指导教师: 2014 年 6 月

南北方建筑构造的差异 ————防潮防水,保温,隔热构造差异 学生:彭圳指导老师:肖敏 摘要:主要从防潮防水,保温,隔热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南北方建筑在构造方面的不同。在各个方面的分析中会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具体构造的不同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南北方,建筑,差异,构造,原因,保温,隔热,防潮防水,具体构造,气候,地理位置

目录 一.南北方建筑在防潮防水方面的构造差异 1.1南北方建筑在防潮防水构造方面会存在差异的原因 1.2 南北方建筑在防潮防水的构造存在哪些具体的差异以及表现形式 1.2.1 屋顶 1.2.2 地下室 1.2.3 墙身 二.南北方建筑在保温隔热方面的构造差异 2.1南北方建筑在保温隔热构造方面会存在差异的原因 2.2 南北方建筑在保温的构造存在哪些具体的差异以及表现形式 2.2.1 屋顶 2.2.2 墙体 2.2.3 门窗 2.3 南北方建筑在隔热的构造存在哪些具体的差异以及表现形式 2.3.1 屋顶 2.3.2 墙体 2.3.3 门窗 三.总结

一.南北方建筑在防潮防水方面的构造差异 1.1南北方建筑在防潮防水构造方面会存在差异的原因 南涝北旱,四个字可以概括中国南北方在“水”的方面面临的情况。中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由于南北方的地理位置不同。并且中国南北的距离也会相对而言比较长,所以在受到季风的影响下,南北方的气候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南方的地理位置大多靠近沿海,主要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南方的年降水量大,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气候也更加潮湿,所以南方的建筑更加需要在防潮防水构造方面做文章。相反北方因为地理位置的影响,并且大部分地区位于内陆,华北、西北降水较少。所以北方的建筑在防潮防水的方面要求并没有南方的要求那么高。 1.2 南北方建筑在防潮防水的构造存在哪些具体的差异以及表现形式 1.2.1 屋顶的防潮防水 屋面是屋顶的面层。它直接承受大自然中风、雨、雪的侵袭。因此,屋面防水是屋顶使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屋面防水方式根据所用材料及施工方法的不同分访问团两种:刚性防水屋面和柔性防水屋面。 刚性防水屋面: 刚性防水屋面是指用刚性材料作为防水层的屋面,如防水砂浆、细石混凝土、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等。因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属于脆性材料,故称为刚防水屋面。它主要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但对温度变化和结构变形较为敏感,容易产生裂缝,施工要求较高。由于保温层多为轻质多孔材料,上面不能进行湿作业,而且混凝土铺设在这种比较松软的基层上,也很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刚性防水屋面一般只用于无保温的屋面,多用于南方地区的建筑。 1.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和做法 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一般由结构层、找 平层、隔离层和防水层组成,如图8一1所 示。

各时期园林特点

中国 生成期先秦至西汉(前11世纪-220年)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 全盛期隋唐(589-960) 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960-1736)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736-1911) 生成期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 1,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功能多样,驳杂,造园极不规范,体现皇家气派。私家园林甚少而且大多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身,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观赏游憩为主。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似乎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经营设计。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感。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以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园林仅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虽本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 商周时期沙丘苑台灵台灵诏灵囿章华台(楚)姑苏台(吴) 秦上林苑(阿房宫)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范围辽阔山木环绕,集锦式总体布局,多功能) 建章宫(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仙苑式皇家园林) 兔园(又称梁园) 东汉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园圃(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奢华的私家园林) 隐士庄园(张衡,仲长统)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特点 1.皇家园林的功能已经退化或保留象征意义,主要以有赏活动为其主要功能,并纳入都城总体规划之中。 2.私家类型更丰富,庄园别墅得到较大发展,私家园林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出现。 3.寺观园林出现,形成了三大类型园林并行发展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略具雏形。 4.造园活动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 5.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6.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以初具形式,园林建筑作为园林的一个建景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协同融合。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特点 1.规模小,规划的更趋于精密细致 2.有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追求皇家气派,但透露自然之美。 3.受到民间私家园林影响,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养分。 4.人工园林造景由写实转向写实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宫苑外较多的使用园大内御苑的发展纳入更规范的轨道 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特点 1.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为宅院,游憩园和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2.城市私家园林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 3.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私家造园活动的潮流,开启了后世园林别墅的先河。同时培养了隐逸美学趣味,对后世影响深远。 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园(初具大内御苑的性质)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苑华林园(造园艺术成就有一定地位)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乐游苑 私家园林城市私家北魏洛阳诸园为代表 庄园别墅金谷园(西晋)潘岳庄园谢氏庄园(会稽) 其他园林兰亭(首次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