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重点

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重点

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重点
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重点

INDUSTRY OF CHINA

66

议案提案追踪

F

■ 九三学社中央

近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人心,全国上下纷纷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当前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竞争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企业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的创新主体仍为高校、科研院所,这是长期以来体制机制形成的。正是由于企业与学研相比科研实力较弱这种不对称性,使得产学研合作基础不稳定。学研与产业结合很弱,学研的技术创新往往忽略企业生产成本、周期问题和效率问题,导致技术创新产生的产品或者服务与市场脱节,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虽然国家目前要求申请创新项目资助必须以企业为主、高校科研院所为辅联合申请,以此强化学研与产业的结合,但实际在申请项目过程中,企业主体作用并未真正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对从属地位颇有微词,由此产生许多矛盾。

2.政府引导作用不足

政府各部门虽然对产学研关注程

度非常高,并各自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部门、各地方各自为战,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对产学研支持的合力,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此外,政

府对产学研的投入尚不能和产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仍然存在差距。对于那些研发周期长、投资大的基础项目,企业因风险巨大往往热情不高,而政府也缺少长期的、持续性的投入,导致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难以开展。

3.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与产业技术创新的需要不适应

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投入高、风险大,系统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要求参与创新的各部门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而目前主要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因组织形式松散,很难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要,往往需要产业技术联盟这样比较稳定和长期的战略合作组织形式。2007年,科技部等六部委牵头启动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一方面缺少可靠的产业技术重大创新引导资金,另一方面又缺少国家在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困难重重。

4.产学研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相伴而行,如何保障各方利益,需要探索。目前,产学研合作协议往往对责、权、利界定不清,对风险共担没有共识,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收益等合作成果的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规定,从而为日后利益分配、风险共担留下隐患。此外,对协议的履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各方的履约守约意识也需要加强。

5.符合要求的产学研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缺乏

产学研关键领军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团队尚未形成。企业缺乏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人才。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员对市场需求不熟悉。高校和企业的人员互不流通,沟通不畅,对彼此的优势与需求互不了解。但由于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的人事管理体制造成科研人员不愿意主动深入企业,企业人员也较难被高校科研院所认同,导致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

二、当前,要使我国经济健

康稳定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转危为“机”,科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如下若干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建议针对已经出台的产学研结合的各项激励政策,及时形成落实细则和具体的配套措施,通过调整重大科

技资源配置、制定重大产业发展规划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培育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在一定

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

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

67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A

议案提案追踪

F

领域中,通过政府优先采购,将产学研成果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对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有效支持,形成市场对科技创新成果需求的引导,实现对行业的推动;完善各部门协调机制,从构建信息平台入手,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推动产学研进步的合力。

2.完善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建议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在税收、贷款等方面,根据企业自主创新的业绩,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的落实中,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和集中研发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应全额计

入研发费用,以引导和激励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结合;国有大企业产学研结合所发生的费用在业绩考核中可视作利润,引导企业领导人树立“创新有风险,不创新风险更高”的理念,强化对其自主创新业绩的考核。

3.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加快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议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力度,设立相应产业重大创新专项基金,在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基础研究以及公共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并通过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引导各类社会投资机构介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早期技术研发当中。此外,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战略联盟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结合《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实施,既要引导战略联盟用足用好已经出台的政策,又要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联盟发展。

4.尽快制定《产学研合作促进法》以立法形式明确产学研各方利益、风险分担共享机制,预防知识产权纠纷,强化产学研结合的管理机

制;并在法律上明确产学研结合项目可享受创业投资的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产学研结合企业可比照创业投资企业吸收风险投资。

5.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

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模式,积极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形成创新团队。利用产学研平台,加快大学毕业生的培养,既减少企业雇佣风险,又减少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压力,为企业培养一批基础人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青年研究人员到企业挂职制度,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成果产业化发挥聪明才智,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在高校、科研院所内建立合理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套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保证从事技术开发与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具有同等学术待遇,提高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升产学研的原始技术创新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6月24日以(2009

人社提字第6号文函复: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收悉,根据我部职能,现就企业人才培养问题答复如下: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人才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才队伍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达4100多万人,享受国务院特贴的高级专家有15.8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890万人,初步形成了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制度,以就业再就业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培训制度,以及人才评选表彰制度等,形成了较

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但是,与实现自主创新的需要相比,企业人才明显不足。截至2007年底,我国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2024.8万人,而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776.7万人。作为市场主体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国有企业的人才占有量明显偏低。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开展了多方面工作。在宏观管理方面,不断加大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的力度。在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等方面,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支持企业发展。在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方面,实施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发挥企业积极性,培训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在博士后事业发展方面,1994年开始,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全国已经累计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70个。工作站通过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

招收、培养博士后的方式,实现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和企业优势资源的有机融合,加快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共十七大提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我们正在编制全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人才队伍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时,我们将对企业人才队伍发展给予进一步关注,重点是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

模式,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团队,为企业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产业劫提供智力支持。

感谢你们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高职院校产学研平台建设探索与研究

第19卷 第5 期Vol.19No.5 2014年10月25日 Journal of Hebei Radio &TV University  Oct.25,2014 【学人论坛】 收稿日期:2 014-07-10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产学研平台建设探索与研究》(13051429)作者简介:彭炜(1 964-),男,河北保定人,教授,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高职院校产学研平台建设探索与研究 彭 炜,李付有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高职院校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还要积极为行业企业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提供服务。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建设,形成产学研平台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技术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也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产学研平台;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8-469X(2014)05-0093-03 教育部在《 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 务。”[1] 目前对于国内多数高职院校来说,产学研结 合与技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应用和对接水平低,相关课题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等问题;二是协同和长效水平低,教师从事开发与服务工作多为个体和短期行为,学校与其企业之间存在壁垒,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 不能充分释放[ 2] 。因此如何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提高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实践课题。 一、 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平台产生背景与建设过程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河北省保定市, 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暨中国电谷,是保定市的主要工业企业和科技创新区,全市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于此,目前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 000余家,其中新能源和电力自动化类企业占多数。长期以来,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及辖区企业,对社会劳动力转岗培训、高技能人才和企业的技术升级服务有着迫切需求。学院在多年的改革发展中也认识到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 会服务水平的提升仅凭学校一方难以实现。为此,电谷园区领导、园区企业和学院形成共识,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2 011年12月,学院和保定高新区管委会、电谷园区企业合作共建保定高新区电谷学院。其主要职责为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面向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与企业的紧密接触和广泛调研,学院了解到在中国电谷中大量新能源和电力自动化小型企业,长期以来设计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升级更新换代落后,难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迫切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院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省内同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推进产学研结合,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等问题,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社会声誉,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需要在实践中探索。2012年4月,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2013年,智能检测技术研究所在高新区大学生科技园成立。这两个产学研平台分别由学院和保定市创新瑞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保定市际豪电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其研发人员由校方根据技术需要负责安排,研发经费由企业方负责提供,研发设备由两方共同投入。产学研平台建立以后,随即成立了面向企业的《10kV柱上开关控制器》和《智能消防系统》等项目组,开展新产品研发,解决企业迫在眉睫的技术升级问题。 DOI:10.13559/https://www.sodocs.net/doc/bf4216597.html,ki.hbgd.2014.05.025

产学研合作总结

产学研合作总结 产学研合作是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对我们手牌这样一个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产学研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的发展更加说明只有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实行拿来消化,企业才能持续快速发展。 一、产学研合作概况 公司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展开了广泛的技术合作,现已与太原科技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聘请资深教授、专家为公司技术顾问,参与公司科研技术项目的论证和景仰谋划,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另外,与美国IR 公司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 二、通过产学研合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是成果转化。公司在与高校技术合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2007年起共申报专利10件,已授权9件。 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情况 公司与太原科技大学共建成立太原科大浙江手牌起重机械联合研究开发中心,由公司技术人员和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教授、专家组成,工作中带内是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中心每年参与技术项目4只以上。 四、通过产学研合作人才培训,培养情况 太原科技大学是国内机电名校,在起重机械领域具有权威地位,我们在合作中同样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每年组织有关学

术、技术交流。现在校委托培养起重机械专业人才1名。 总之,手牌在产学研合作中找准了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手牌的自主创新加快了步伐,大大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确保开发的新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性能新颖,促进公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浙江手牌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二ОО九年四月三十日

太原科技大学与浙江手牌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产学研合作协议 太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甲方)与浙江手牌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就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合作关系事宜达成的以下协议: 一、合作的原则和宗旨: 1、甲乙双方按照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的积极性,实现人才优势互补、技术互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起重运输机械新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 2、在人才培养方面,甲方要优先为乙方的职工进行培训和各种层次的继续教育提供优质优惠服务,乙方应优先优惠为甲方提供生产实习基地和场所,协助甲方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和考核,共同培养学生,同时优先考虑在甲方的起重机械专业中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到乙方服务。 3、在科技合作方面,甲乙双方要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甲方要优先考虑以优惠条件向乙方转让科技成果,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向甲方提供合作项目。 4、加强在信息和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在参加有关专业会议,开展国际学术、科技交流方面,甲乙双方要相互提供信息和优惠条件,甲方要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为乙方提供国内外科学技术信

教育部六项举措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教育部六项举措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2009-04-28 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网讯在27日下午教育部举行的2009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武贵龙介绍,产学研合作是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早在1992年,我国为了解决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问题,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经贸委启动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是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近年来,教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宗旨,推动高等学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营造政策环境,引导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下,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见》(1996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2001年)、《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2007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2009年)等,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评估体系和奖励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教育部在与地方政府携手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共同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政策,为高等学校积聚创新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部门间协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6年底,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作为小组成员单位之一,教育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和措施,研究和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重大问题,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共建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上世纪90年代末实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原来隶属于行业部门的一批高校和若干个科研院所以单独或合并方式划转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高度重视这批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建设,在专项经费投入、国家助学金发放、科研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政策倾斜。为鼓励和支持这批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继续保持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渠道,教育部与有关行业部门、企业共建行业特色高校。从 1996年开始截至目前,与有关部门、行业、大企业集团共建的行业高校22所。 (四)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国有各类高校2200多所,普通高校1000多所,主要分布在全国的大中型城市,是本地区科技创新的最主要支撑力量。发挥高校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

产学研总结

产学研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建校以来特别是实施“二次创业”以来,学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教性、地方性、职教性”的办学定位,全面落实“一转二化三构建”的办学思想,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在办学中得到体现,初步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产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技术研究、开发、维护、服务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主动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了台州市工程师协会等产学研结合平台,构筑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界、高校等专家交流学习和技术服务的桥梁,成为我们学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渠道。二是各专业通过聘请产业主管部门领导和骨干企业的专家、高管,普遍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我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三是依托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建立了71家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加大了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投入,实训大楼

的正式启用,使每个专业都有比较稳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四是通过产学互动,确立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的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并以此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主动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五是积极融入产业,通过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观摩与实践锻炼,聘请学有专长的产业界专业人士来校讲学和担任兼职教师,有力推进了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六是社会培训和应用性技术项目开发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联合相关行业部门,积极开展了台州市船舶制造行业技术人员培训、药学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建筑行业“五大员”培训、旅游服务业管理人员培训等项目,为社会培训人员达3万人次,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应用项目开发、推广,推动了学校产学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化。 回顾过去,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必须始终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正视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产学研结合理念。当前,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还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二是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工学结合、“教、学、做”结合等教学模式与能力本位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四是应用性技术项目研发与推广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尤其是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化。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 1、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仅着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停留在个别项目或短期合作上,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另外,各级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措施不多,还不能有效调动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2、产学研合作中,合作观念存在差异。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任务和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在项目的选择上,学校的研究人员偏向于有一定学术水平、有利于评奖评职称的“课题”进行“研究”,但企业主要瞄准有市场需求的“项目”进行“开发”。这导致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由于缺乏市场需求难以推广,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洽谈会也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企业的科技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在项目完成的标准上,科研机构认为样机做出来就算成功,而企业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才算成功(这在项目合作模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不尽完善。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研

究机构提供的技术也很好,但由于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对技术价值的看法不同,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从而影响了合作的进程,有些甚至因此中止了合作。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各方对技术价值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企业认为高校或研究所对其成果定价偏高,报出的价格有时是企业方预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研究单位则认为企业“太精”,过于斤斤计较,舍不得投入。双方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前期研发投入一般不会太大,各方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协议,许多企业因此认为利益分配不是问题。但随着看得见的利益越来越大时,常常会发生协议履行的困难,从而产生利益分配问题,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又一大障碍。 4、产学研合作中,融资渠道不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金不足,缺乏中试基地,中小企业缺乏科技与开发资金,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积累并不富裕,能够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很少,用于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相对来说就更少。近几年,国家、省科技项目门槛不断提高,对上资金争引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拓宽产学研项目的资金来源是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5、产学研合作中,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较为单一。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采用的是项目合作,共建开发机构,约占所有企业的80%;其他产学研合作方式,如委托开发和技术转让等所占比重仅在20%以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较少。 二、深化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

产学研工作总结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产学研工作总结 产学研工作总结 6月29日至30日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了第二届中国新疆中亚产学研展洽会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对接会。此次会议我市有家企业参展,家企业参会,共计参会人员余人。会上我市有两家企业在现场成功签约,另有两家企业在会上与科研机构达成三个项目的合作意向,成交金额共计人民币万元,并被大会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奖。现将本次会议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 我委领导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根据自治区经贸委副主任帕拉提阿布都卡迪尔在产学研筹备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我委领导认真制订了第二届中国新疆中亚产学研展洽会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对接会工作方案,对会议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及时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了产学研会议工作要求和进展情况,积极进行沟通,得到市委、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专门成立了由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石化园区管委会主任同志任副组长,市经贸委、科技局、石化园区管委会领导为成员的产学研会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

在市经贸委,具体负责产学研会议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认真准备,积极部署 今年3月初,我科室根据文件精神,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及时下发了《关于征集企业技术难题(需求)的通知》号文件,征集技术难题项,并及时上报自治区经贸委。我委积极帮助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单位进行对接,寻求技术合作,争取政策支持;鼓励我市企业积极参展参会。在鼓励企业参展参会的同时,为切实做好产学研会议工作,贯彻我委促进我市经济发展,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减少企业负担。根据我市企业情况,我委提出本次“展洽会”的展位费元整和会场布展费用由政府全额承担这一提议,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同意执行。 在会场布展方面,我科室本着低成本,高质量的原则对我市个展位的布展方案、使用图片进行多次修改和挑选,最终选用由笔特尔展示提供的精装b方案,将我市的个展位进行敞开式装修,布展主题既突出我市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主要产业,又宣传了我市的石化工业园区和参展的四个企业及他们生产的明星产品。同时,通过精打细算将布展费用控制在了元人民币。 三、领导带队,参加会议 6月28日下午在乌鲁木齐市友好酒店,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贸委主任同志主持,政府工作人员及家企业领导参加了市产学研预备会。在预备会上,强调要科学的认识、理解产学研展洽会,产学研会议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给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实现双赢的平台,真正适用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方针,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电子商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讲课教案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随着网络普及而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正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从目前全球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将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许多国家都在大规模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以此取代或改造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电子商务能重组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流通过程,将成为新世纪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一些电子商务的专门人才将成为人才市场的新亮点。电子商务专业也将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并且各校都将这个专业作为重点宣传与建设的专业。在师资引进、培训到校内实训设施的建设上都加大投入。 一、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知道”与“会做”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要实现其最终目标,不仅要通过讲授形式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直接“操练”的机会,培养他们娴熟的技术实践能力。可见,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职教课程实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没有企业实训基地的真实性,但是它具有工作现场实训难以替代的功能,并且有非 常大的教育价值。目前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发挥着初步技能训练、特殊技能训练、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整合等方面的功能。 二、具体方案 (一模块式实践教学方案垒起“电子商务师”阶梯 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建成为联结课堂理论与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桥梁。在时间上,分三个阶段。第一学年的基本知识形成,第二学年的基本技能实践,第三学年的走进校内外专业技能实践和综合实训。阶段的划分体现了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应用,步步推进的原则。在空间上分成基本操作实验实习,实训室技能

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

工程技术学院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 工程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实现了开门办学,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学院的良性持续发展。 在学校不断深入开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中,我院教职工普遍对如何办好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途径和道路有了清楚的认识。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和模式,全面提升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工作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我院2010-2013年正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培养工程、技术及管理专门人才为核心,以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动力,积极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我院的工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的电子商务、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五个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突出应用性,积极主动的加强同企业、地方政府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具有真实职业岗位氛围的校外实训基地;(三)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应用型本科各专业实践

教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大批适销对路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以赢得地方、行业、企业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度,实现办学事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 (四)把政产学研结合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次,坚持实践教学走政产学研合作育人之路,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提高就业率。 二、目标任务 (一)深入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学习,继续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自觉的行动,为改革和发展本科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高广大师生对本科教育特色、走校企合作办学道路的认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政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对照学院“评估指标体系”中政产学研基地建设的要求,对教研室及相应的专业、课程以及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落实,并对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汇总、归类保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聘请有关企事业单位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行业知名专家、教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效地参与我院教育、教学重大事宜,关键环节的研讨与决策,指导专业开发,专业建设,承担教学指导、专题讲座等任务。 (四)继续保持和巩固我院过去几年间各专业在长期实践教学中与校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农科所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工作总结(新编版)

农科所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工作 总结(新编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972

农科所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工作总结(新编 版) 2011年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在娄底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科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研立所、人才兴所、开发强所”为工作思路,以“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科研工作,积极为三农、为地方经济、为教学服务,通过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全年预定的工作任务,产学研结合工作受到省市表扬。 一、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今年重点做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两篇大文章。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开展使党员干部安于现状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封闭狭隘的观念得到改变。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各自实际加强学习,开展调研,查找问题,认真整改,取得学习实践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效果。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产学研实施机制

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实施机制 产学研相结合不仅促使产、学、研各方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各方共同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提升高校、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效的发挥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不同作用,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一)阶段目标 1.研究分析产学研合作过程的关键问题,探索校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模式、科技合作模式,并制定试点方案。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强化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由创新人才,高校优秀科研骨干,集中精力攻克技术难关,提出创新型方案;由工程化人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问题,突破技术难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成果,由产业化及管理人才,社会优秀人才,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工程问题,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知名度。 2.以政府引导、民间跟进作为新兴战略产业投融资的主要模式,发挥政府自主创新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健全自主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力度,发展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尽快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探索、试点政府投入资金的退出渠道,完善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当项目投资步入正常轨道后,通过股权转让,政府资金逐步退出。创造条件使更多企业能上市直接融资。通过提供信用担保和政府贴息等手段,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3.通过对目前实施的产学研结合制度的分析,寻找企业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和措施,在产学研摸索期从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投入力度,集中扶持2-3个项目有所突破,使其成为企业产学研计划的典范。

中国政法大学产学研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中国政法大学产学研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法大发[2007]82号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和实践部门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拓展办学资源,共同构建高校与社会共同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原则 第一条产学研基地建设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发展、教学内容丰富和教学方式改革; (二)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研究生实践能力提高,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有利于吸引社会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实践部门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有利于研究生培养新机制的建立和办学空间的拓展。 第二章产学研基地建设的条件 第二条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研究生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一般面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相关社会团体和企业等,并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居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 (二)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与我校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相关; (三)有实践中面临的前沿问题科研项目; (四)能为科研项目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五)有能够指导研究生进行相关问题研究能力的人员。 第三章产学研基地建设的运行方式 第三条基地的建立 (一)产学研基地的建立分为学校建立和学院建立两种形式。学校产学研基地建立由研究生院负责,学院产学研基地建立由学院负责。 (二)建立基地应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协议一般期限为3年。所签署的协议应符合学校的原则要求,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基地一经建立即纳入学校产学研基地体系予以管理。 (三)学校设立产学研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对纳入体系的产学研基地实行针对科研项目支持的办法,共同支持相关研究和学生培养工作。(如果不设立专向基金,该条取消)。 第四条基地的管理 (一)产学研基地的管理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由联席会议对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发展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设性计划。 (二)学校与基地的交流。学校与基地建立固定的双边和多边信息交流制度和交流渠道,实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机制,共同构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确保基地建设和培养人才机制的确立与落实。 信息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的设立、需要的研究生数量和所在学科、专业,研究生研究该项目所需要的经费、期限和基地建设的其他工作等。 (三)学校对基地的支持。研究生产学研基地一经建立,学校在基地人才培养和相关项目设立、论证及研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智力支持,为基地人员参加相关学术活动、考察等提供必要的方便。 第五条基地的运行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为全面总结我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规范进展科技产业所取得的要紧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进展优势,省政府于12月17日在武汉工程大学隆重召开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暨规范进展科技产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副省长郭生练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结合部门实际作了发言。会议由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主持。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学院三所高校介绍了深化产学研合作、规范进展高校科技产业的经验。武汉工程大学的两家科技企业介绍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壮大特色产业的做法和经验。 会上,郭生练副省长强调,武汉工程大学贯彻落实省政府33号文件,积极改革改制,探究了宝贵经验,值得全省高校认真学习。会议总结了武汉工程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规范科技产业进展的差不多经验。一是强化教师主体地位,构建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体系。明确:教师创新创业产生的成就,确实是要让同行同业“艳羡”。以激励、引导、组织为要紧内容构建“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形成“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三级进展模式。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学校科技产业持股比例按照“学校减持,课题组增持”的思路,学校的持股比例降低到20%以下,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入〔股权〕比例提高到80%以上。对成果与技术持有人以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作为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的,学校与持有人按1:9持股;畅通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开创“研发攻关—中试—推广应用”的新途径,保证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建立双赢机制,与企业形成全面合作的产学研关系。三是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瞄准政府产业规划和企业技术进展的需求,推动实现优势产业与优势学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双方优势互补。 他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创新型湖北的紧迫任务,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客观需要。他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进展优势,并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面向需求,动员科技力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二是要落实好优惠政策,鼓舞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三是要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撑体系建设;四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进展高校科技产业。他强调,为促进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产学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在省科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统筹协调,集成资源,形成合力。各高校要成立要紧领导牵头的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在工作中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保障、有措施、有效果,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 二是要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省直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高校产学研合作评价及表彰方法,要把服务和贡献作为评价高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对从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在按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时,重点考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工作的投入。省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支持力度,按鄂发[2017]20号文件的规定安排专项资金,设立“青年创业基金”和“初创科技型小企业专项”,分别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和鼓舞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千方百计调整部门支出结构,增加对产学研项目的资助力度。高校要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转发“关于报送各地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的通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转发“关于报送各地产学研合作工作 总结的通知”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布部门】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日期】2007.09.10 【实施日期】2007.09.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转发“关于报送各地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的通知”的通知 各市、区科技局: 按照省厅苏科成﹝2007﹞358号文件(附件一)的要求,为准确掌握各地与各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工作情况,积极筹备“中国-江苏首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现急需对各市、区的产学研情况作进一步的统计。请各市、区科技局按照省厅的要求,仔细阅读填表说明(附件二),认真填写《产学研合作情况统计汇总表》(附件三),要求统计和填写过程认真、细致、全面、详实,并务必于9月24日前将《产学研合作情况统计汇总表》以电子邮件方式报至市科技局科技合作与交流处。 联系人:市科技局科技合作与交流处陆晓春 电话:65231335 传真:65231335

Email:Luxc@https://www.sodocs.net/doc/bf4216597.html, 附件一:关于报送各地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的通知(略) 附件二:填表说明 附件三:产学研合作情况统计汇总表 苏州市科学技术局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日 附件二: 填表说明 1、指定专人填写,务请填表用语简洁,数据准确翔实,表内栏目不得空缺,如果某项栏目内容没有,请填“0”。 2、请保持Excel表格总体样式不变,将文件取名为“***市产学研统计表”。以便回收统计。 3、对于需要填写数字的栏目在数字后无须再加单位。 4、统一用A4纸张打印装订,字体设为“宋体”“11号” 附件三: _______市产学研合作情况统计汇总表 洽谈会(次)参会科 研单位 (家) 科技人 员(人 次) 企业 (家) 企业 家 (人 次) 会议成果 展示项目 数(个) 意向项 目数 (个) 意向 金额 (万 元) 正式签 约数 (个) 成交金 额(万 元)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院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院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了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深化科技与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和“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的指导精神。为了使我院的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在更新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我院在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上得到创新,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工作水平,促使我院教学、科研、服务三大功能协调发展,特提出我院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中央领导“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有关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并领会上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领导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我院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组织建设 1、在总结学院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使我院产学研结合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学院要成立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并要建立由院领导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系负责人等组成的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一级管理网络,研究制定学院产学研结合的重大事项。 2、在学院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一级管理网络的基础上,要组建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二级管理网络,围绕学院产学研结合总体思路,研究制定本系的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政策、计划并负责实施。 3、要积极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校外专家参与到我们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各专业要组建由一定数量校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学院培养人才出谋划策。 三、转变观念、搭建平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 1、在认识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尽快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突破中职教育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我院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新机制。 2、在学院新的管理模式下,新的办学理念引导下,制定出一系列适合我院产学研结合教育工作的、符合学院总体发展要求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办法。以建章立制为抓手,

软件园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寿光市软件园产学研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山东寿光中印软件园发展中心 二〇一一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山东寿光中印软件园发展中心,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职工120人,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专业人员68人。公司位于寿光市学院路166号,为科技研发、动漫制作、信息服务等提供服务,发展人才培训、文化创意、影视传媒、商务服务等业务。根据软件园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活动,每年培训学员达1200人,是一家集管理、服务、研发为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寿光市软件园占地81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8.9亿元人民币。现已投资5.9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孵化大厦、会展中心、动漫大厦、呼叫中心、软件展示销售中心、科技研发基地、软件评测中心、信息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已交付使用。软件人才公寓14栋多层已交付使用,3栋高层已开始装修。 寿光市软件园被确定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山东省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潍坊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潍坊市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潍坊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10月20日,全省服务外包产业分析调度会在寿光软件园举行,推广寿光市软件园的经验。 目前,寿光市软件园从业人员已达1200多人,软件产业、动漫产业、呼叫服务、服务外包初具规模。已有印度格特维公司、山东中印环球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寿光蓝狐动漫公司、北京恩源中国蔬菜调度呼叫中心等120家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已入驻。印度、菲律宾、台湾、香港和北京、济南、青岛等地50余家境内外知名企业已达成合作意向,准备入驻。目前,软件园软件、动漫、呼叫等企业产

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的提案

INDUSTRY OF CHINA 66 议案提案追踪 F ■ 九三学社中央 近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人心,全国上下纷纷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当前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竞争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企业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的创新主体仍为高校、科研院所,这是长期以来体制机制形成的。正是由于企业与学研相比科研实力较弱这种不对称性,使得产学研合作基础不稳定。学研与产业结合很弱,学研的技术创新往往忽略企业生产成本、周期问题和效率问题,导致技术创新产生的产品或者服务与市场脱节,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虽然国家目前要求申请创新项目资助必须以企业为主、高校科研院所为辅联合申请,以此强化学研与产业的结合,但实际在申请项目过程中,企业主体作用并未真正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对从属地位颇有微词,由此产生许多矛盾。 2.政府引导作用不足 政府各部门虽然对产学研关注程 度非常高,并各自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部门、各地方各自为战,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对产学研支持的合力,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此外,政

府对产学研的投入尚不能和产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仍然存在差距。对于那些研发周期长、投资大的基础项目,企业因风险巨大往往热情不高,而政府也缺少长期的、持续性的投入,导致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难以开展。 3.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与产业技术创新的需要不适应 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投入高、风险大,系统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要求参与创新的各部门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而目前主要以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因组织形式松散,很难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需要,往往需要产业技术联盟这样比较稳定和长期的战略合作组织形式。2007年,科技部等六部委牵头启动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一方面缺少可靠的产业技术重大创新引导资金,另一方面又缺少国家在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困难重重。 4.产学研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产业技术重大创新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相伴而行,如何保障各方利益,需要探索。目前,产学研合作协议往往对责、权、利界定不清,对风险共担没有共识,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收益等合作成果的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规定,从而为日后利益分配、风险共担留下隐患。此外,对协议的履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各方的履约守约意识也需要加强。 5.符合要求的产学研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缺乏 产学研关键领军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团队尚未形成。企业缺乏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人才。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员对市场需求不熟悉。高校和企业的人员互不流通,沟通不畅,对彼此的优势与需求互不了解。但由于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的人事管理体制造成科研人员不愿意主动深入企业,企业人员也较难被高校科研院所认同,导致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 二、当前,要使我国经济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