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遵义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

遵义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

遵义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
遵义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的提出及规划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各地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目前,全省有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水质较差的情况,已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钱运录书记、石秀诗省长、肖永安副省长对加强饮用水水源污染整治作过多次批示或指示。为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办已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环境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

遵义市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然而,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2004年,遵义市

中心城区人口集中,现有人口60余万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部分饮用水水源水质有超标项目,饮用水的安全存在隐患;由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有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其周边集镇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集镇生活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等因素,造成了饮用水水源污染。加之当今的污染从城市扩散到农村,从点源发展到面源,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村所产生的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秸秆、农膜、规模化畜禽养殖等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因子,而形成的污染来源广泛,治理难度较大,已经威胁到了中心城区的饮水安全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村的生态安全、饮水安全。

遵义市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心城区未来用水量将远远超过本地区的水资源量。现在主要供水水源南郊水库、北郊水库因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烈,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状况,水质有超标项目,存在饮水安全的问题。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保证水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切实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尤其是改善城市饮用水环境质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水资源,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人民饮水安全、卫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遵义市地表水环境的变化,根据遵义市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首先应重点保护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污染状况,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促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村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划定遵义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编制《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是目前紧迫而至关重要的任务。

因此,遵义市政府、市环保局决定进行遵义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对遵义市中心城区在用或规划备用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工作,并制定了《遵义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

法》(遵义市人民政府令30号) ,委托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工作,该规划经市政府组织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实施,以期达到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目的。

1.2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范围

划分范围为遵义市中心城区(含红花岗区和汇川区)及其附近在用和规划备用的集中式饮用水取水水源地。包括海龙、北郊、红岩、南郊、黑塘子(东郊)和水泊渡等6个水库流域区。

1.3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于长远,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共生的基本法则,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地位、保护饮用水源,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针对遵义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特点,根据遵义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科学论证、分析,提出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技术文件,划定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如下:

1.4.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0]第284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1989]环管字第201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征求意见稿] 》(国家环保总局环控函[2001]166号);

●《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令[1994]第158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 号);

●《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99年11月);

●《遵义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遵义市环境保护局,2002 年);

●《遵义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遵义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2003年3月12日);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区供水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

要》(遵府专议[2004]23号);

●《遵义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2005-2020年)编制说明》(遵义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4年10月18日)。

1.4.2 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J3020-1993);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

1.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1.5.1根据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等法律法规,并结合遵义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际需要及其环境特点,根据不同的水体类型、区域特点及防护要求,按照“标识明显,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的原则确定各级保护区的边界线,

在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划分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2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以饮用水集中式取水点为中心,划分各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一、饮用水地表水源(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根据需要可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

二、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类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必须符合GJ3020-199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的要求。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应保证一

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1.5.3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一、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二、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开采井的周围,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一定滞留时间,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污染。直接影响开采井水质的补给区地段,必要时也可划为一级保护区。

三、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留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

四、饮用水地下水源准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补给区,其作用是保护水源地的补给水源水量和水质。

五、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水域水质标准。

1.5.4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地表水源和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统称为“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水资源应首先满足各自来水厂供水的功能需求,统筹兼顾工业、农灌用水之需要。

1.5.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染源、新改扩项目及其他有污染的设施和人为活动,以及保护区范围内的发展计划和规划,应服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规定和管理。

1.5.6本着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地形、地标、地物的特点,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记作为保护区的界线。

1.5.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既要考虑水环境质量现状,又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相衔接。

1.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方法

1.6.1根据遵义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地均为河流型水库的环境特点,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一般以水库的地表直接集水面分

水岭线(即水库水面两侧近邻山峰或者至高点)为其陆域界线;以水库正常水位线为其水库水域和入库口界线。其中,水库正常水位线与其地表直接集水面分水岭线之间划分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隔离带。

1.6.2为确保满足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要求之需要,同时又考虑给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根据区域“界线清楚,便于识别,利于管理”的环境条件,确定二级保护区域的界线。

1.6.3北郊、南郊和水泊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域分别为各水库的流域区界线;东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域为其地下水主要汇水区域界线。

第二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概况

2.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遵义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北郊、南郊、东郊和水泊渡4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包括6个水库流域区。其中:红花岗区和汇川区有海龙、北郊、红岩、南郊和东郊的黑塘子等5个水库流域区;在遵义

县有水泊渡水库流域区。

2.1.1北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北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西北部喇叭河的海龙和北郊两水库流域区,行政区域包括红花岗区海龙镇的大部、金鼎山镇和汇川区高桥镇的部分地区,地理坐标:东经106°47′10〞-106°54′20〞,北纬27°43′22〞-27°49′52〞之间,总面积108km2。喇叭河上游的海龙水库坝址(李家湾以南约2 km)距市中心丁字口约9 km,下游的北郊水库坝址水岜岩距市中心丁字口约4 km。两水库都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目标。其中,海龙水库只作为饮用水水源的蓄水水库,而北郊水库则为饮用水水源的供水水源地。北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如图19所示。

2.1.2 南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南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于红花岗区南部洛江中下游的红岩和南郊两水库流域区,行政区域包括遵义县松林镇的部分、红花岗区巷口镇的大部、金鼎山镇和忠庄镇的部分地区。地理坐标:东经106°30′00〞-106°53′00〞,北纬27°36′35〞-27°41′35〞之间,总面积约141km2。洛江

中游区的红岩水库坝址距巷口场200米、洛江下游区的南郊水库坝址老龙塘距市区忠庄镇约2.3 km。两水库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目标。南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如续图19所示。

2.1.3 东郊(黑塘子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东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于红花岗区以东虾子河源头的黑塘子水库流域区,行政区域主要为红花岗区长征镇的大部分地区。地理坐标:东经106°57′01〞-107°01′27〞,北纬27°42′00〞-27°47′25〞之间,地下汇水总面积约36.25km2,地表集水总面积约1.25km2。黑塘子水库坝址小堡距市中心约2 km,该水库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目标。

遵义市北郊、南郊和东郊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均处于红花岗区近郊,都有公路或街道通达,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水泊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处遵义县城西南,北有326国道,东有050、210国道和川黔铁路通过,并与省、县公路形成交通网,交通条件亦十分优越。东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如续图19所示。

2.1.4 水泊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水泊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于遵义县西南部乌江一级支流偏岩河的支流乐民河流域区,行政区域包括遵义县乐山、石板两镇的大部,松林、鸭溪和龙坑三镇的部分地区。地理坐标:东经106°36′36〞-106°49′10〞,北纬27°30′20〞-27°42′17〞之间,流域面积287.5km2,主河道河长51.1 km,坡降5.35‰。水泊渡水库坝址小龙塘距遵义县城约16.5km,下坝址上坝线以上集水面积241 km2,,其中闭流区64.0 km2,河长40.2 km,河道坡降4.7‰,下坝线以上集水面积243 km2,河长41.2 km,河道坡降4.67‰。该水库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目标。

位于遵义县城西南部的水泊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处大娄山脉南麓,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并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海拔平均高1100m左右,最高点为西北部的花尖大山,海拔1562m,最低点在南部水泊渡水库的坝址小龙塘处,海拔806m,相对高差756m。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243 km2,区内以岩溶地貌为主,西北和中部以山原和槽谷为主,南部主要为丘陵、洼地等类型。水泊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如续图19所示。

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见图13。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理位置及交通

遵义市位于贵州北部,介于东径105°36′15″—108°12′30″,北纬27°8′16″—29°13′42″之间。东邻铜仁地区,南抵黔东南、黔南自治州和贵阳市,西与毕节地区接壤,西北与四川省、重庆市交界,是西南地区通江达海的重要通道。经济辐射33个县和五个地区,是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中心城区地处大娄山山脉的东南山麓地带,从西北向南逐渐下降,构成了半环状地形特征。城区建在凤凰山、红花岗、玉屏山、插旗山、南岭等群山环抱的谷地。西北部、东北部以丘陵为主,镶嵌着多座带状的低、中山;东部、中部和南部以河谷盆地为主,点缀着零星的丘陵。在总面积中,丘陵占42%,河谷盆地占38%,低中山占20%。见图1。

遵义市中心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地处遵义市红花岗区和汇川区,位于贵州省北部,遵义市南部,为遵义市市政府所在地。地理坐标:东径106°47′-107°48′之间,北纬27°33′-27°48′之间,四周均为遵义县地,像一颗

璀璨明珠镶嵌于遵义县中部。区内交通以川黔铁路、210国道及贵遵高等级公路为主,纵贯南北,并有次一级公路与各县相通,交通发达(见图1-1),是川黔铁路、210国道、326国道、205省道,贵遵和遵渝高等级公路的必经之地,北距重庆市323公里,南至省会贵阳市163公里,是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贵州省北部工业及军事重镇,又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酒文化名城”。见图2。

2.2.2 气候、气象条件

中心城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温度15.2°C,1月平均温度为4.2°C,极端最低温度为-7.1°C(1977年1月30日)至-8℃;极端最高气温36.7-38.7℃,极端最高湿度为38.7°C(1953年8月18日)。0°C以上无霜期年平均280.8天,最长为355天,最短为237天。日平均温度稳定大于或等于10°C的日数,年平均219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00-115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099毫米;年最

多降水量在1970年达1452毫米;年最少降水量是1990年为705毫米。多年日最大降水量在1982年5月31日,达173.1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0%;12月至次年的1-3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的10%左右,最枯月一般在2月。区内由于年雨量分布不均,丰、枯悬殊变化大,因此河流的抗污染能力较差。常年主导风向东风,次主导风向东南风。

2.2.3地质地貌

中心城区地处大娄山山脉的东南山麓地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构成了半环状地形特征。城区建在凤凰山、红花岗、玉屏山、插旗山、南岭等群山环抱的谷地。境内山地海拔一般为1000-1250米,西北部的太平山为两城区最高点,海拔1358.7米;东南部的湘江大桥脚为最低点,海拔790米,市中心丁字口海拔843.9米。西部、北部、东北部以丘陵为主,镶嵌着多座带状的低、中山;东部、中部和南部以河谷盆地为主,点缀着零星的丘陵。在总面积中,丘陵占42%,河谷盆地占38%,低中山占20%。见图4。

水泊渡水库流域区地处黔中丘陵与黔北山地的过渡带,大部分地区海拔800~1200m,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并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除乌江河谷深切外,其它地区都是丘陵坝地。区内地貌按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大娄山期、山盆期和乌江期,地貌类型以岩溶地貌为主,其组合形态分为峰丛洼地、缓丘谷地、垄岗槽谷三类。其中溶丘地貌较普遍,浅切峡谷地貌次之。

一、地层岩石

1.红花岗区及汇川区

该区主要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其中又以三叠系最发育,出露面积达159.6 km2;寒武系、奥陶系和二叠系为其次,出露面积为114.8 km2;其余出露面积仅为36.6km2。

震旦系:上部主要为白云岩夹少量角砾白云岩、页岩和砂岩,含岩溶裂隙水,含水性较均匀;下部为页岩、砂岩、砾岩及变质泥灰岩夹绢云母

板岩,含水性较弱。

奥陶系-志留系:底部以砂页岩为主;中上部为泥灰岩、灰页岩与砂、页岩、泥岩互层,含岩溶裂隙水,含水性中等。

二叠系:顶部为灰页,上部为砂、页岩,含基岩裂隙水,含水性较弱;中下部以厚层灰页为主,岩石中溶洞发育,地下河强烈发育,含裂隙溶洞水,含水性强,主分布于北郊和南郊饮用水源保护区两河流下游及东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补给区。

三叠系:顶部为砂岩,含基岩裂隙水,含水性弱;上部为白云岩、灰岩,地下河发育;底部为泥岩、灰岩、泥质灰岩及粘土岩、页岩,岩溶发育中等;中部为白云岩、灰岩、泥质岩与泥岩、页岩互层,含岩溶裂隙水;下部主要为白云岩及灰岩,地下河强烈发育。

侏罗系:主要含各类砂岩夹粘土岩,含水性弱。

2.水泊渡水库流域区

库区主要分布为下二迭统茅口组至下三迭统茅草铺组的薄至中厚层

灰岩及砂泥岩、页岩和第四系残坡积砂质粘土、粘土夹碎石及砂卵石、块石。大地构造处于黔北纬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库区较大断层走向与向斜轴近于平行,陡倾,多具压扭性质。水库库盆由T1m2、T1m l、T l y2强岩溶化岩组及Ty非岩溶化岩组组成。T1m2、T1m集中分布于水库右岸,T l y2集中分布于左岸,T-y。分布于河床及两岸坡。根据对左右岸的渗漏分析,由于存在高于正常蓄水位的地下分水岭且有Ty~Ty1、P1L隔水层连续分布,除库首外,库区不存在渗漏问题。水库上游河段为横向谷,岸坡为切向坡,岩层倾角较缓,地形平缓,库岸稳定。下游河段局部地形较陡,左岸为顺向坡,存在一些塌岸,但规模不大,右岸多为逆向坡,无较大规模的不良地质体分布,库岸稳定条件较好。

总之,库盆有良好的封闭条件,水库不存在集中岩溶管道式等危害性渗漏,库岸稳定性较好,淹没损失小,具备848m高程成库条件。水库蓄水后不会产生水库诱发地震。

二、地质构造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 第一章总则 编制背景为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遵义市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本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之一,坚持“五个统筹”,强化规划对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致力于和谐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1)生态保护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空间管治,建设节约型城市,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2)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从城乡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出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城乡统筹建设。同时,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满足弱势群体对于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3)区域协调跳出遵义看遵义,协调好区域发展关系,于区域谋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合作,积极接纳发达地区转移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促进区域一体化。规划既要能指导遵义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又要体现龙头作用,比相关规划看得更远,为相关规划修编提供依据。同时规划应从遵义特色出发,挖掘地方特色元素,为构建独具黔北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依据。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型产业的提升,打造城市品牌,建设集约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城市;(3)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充分保护和积极恢复生态环境,集约、

节约利用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宜居城市。(4)有效利用山地特色,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红色旅游和会展等的发展,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地特色城市。(5)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重点解决用地、产业、交通、环保、水源、能源等问题。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 访问次数:8028 字号:[ 大中小 ] 2014-09-25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 一.重新确定贵阳市城市性质 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定位的普遍规律以及贵阳市的主导特征、比较优势,贵阳市城市定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确定贵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 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加强城乡统筹,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1.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产业、用地向城镇集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2.城乡统筹策略 (1)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城乡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加快建立面向“三农”、适当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城市经济、科教、文化、卫生、人才等资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2)制定分类指导的发展规划和政策。针对城镇不同的基础条件、

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近郊镇带动边远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3)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立优质、高效的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文教以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水利灌溉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支持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福利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由“众星捧月”调整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突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将金阳新区与老城、小河等区域连片发展,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建设用地约300平方公里(若以国土口径统计,建设用地289.86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320万。 (1)一城(主城):以老城区、金阳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白云等区域,实现城市紧凑、集约发展。主城建设用地约204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237万。 (2)三带:将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隔离绿化带及生态缓冲区,体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布局特色,充分发挥山体绿化对过滤空气、防护污染、调节城市温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3)多组团:顺应城市自然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在主城周边布局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即主城北部的高新区组团,南部的花溪组团,东部的龙洞堡组团,东北部的新天组团。主城周边组团建设用地约9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83万。

2011—2030湄潭县城市规划简介

2011—2030 湄潭县县城总体规划年简介 总体发展目标中国优质茶生产交易中心西南地区重要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生态旅游目的地贵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遵义东部片区中心城市 分项发展目标富强湄潭——经济繁荣、产业发达的区域中心生态湄潭——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山水茶城和谐湄潭——保障有力、服务完善的宜居城市 发展战略:文化引领战略;城乡互促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协调战略。 总则规划期限:规划期:2011-2030年,共2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5年;中期:2016—2020年,5年;远期:2021—2030年,10年。规划层次及范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湄潭县行政辖区范围,即湄潭所辖9镇(湄江镇、黄家坝镇、永兴镇、复兴镇、马山镇、鱼泉镇、高台镇、茅坪镇、兴隆镇)6乡(西河乡、洗马乡、新南乡、石莲乡、抄乐乡、天城乡)的范围,总面积为18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路网骨架等,规划范围:将湄江镇老城区及黄家坝镇区两部分包括在内,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为东抵湄潭老城区,西以团山堡、枫林坎、柏香林等自然山体为界,南及黄家坝镇新庄村,北达鱼泉镇偏岩塘,面积约为62.25平方公里。 规划区规划区是指县城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根据中心城区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并考虑规划管理的便利和可操作性,,同时考虑远景发展的可能,划定湄潭县县城规划区包括湄江镇、黄家坝镇、天城乡、鱼泉镇、永兴镇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587.3平方公里。三、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产业: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城市服务,充分利用城市资本和技术,大力发展茶叶、优质大米、油菜等经济作物,促进传统农业向都现代生态农业转型。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茶叶加工、优质米加工、油料加工、医药加工、酿酒加工等绿色产品加工为主体,优化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战略性升级,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和提升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第一、二产业的渗透,重点培育和发展为绿色食品交易、建材加工服务的商贸、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和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湄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遵义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中国著名茶城,以发展绿色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花园城市。城市职能: 1. 湄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遵义东部片区中心城市 3. 贵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4. 优质茶生产交易中心5.西南地区重要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6.区域性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至2015年规划总人口15.0万人;远期至2030年规划总人口25.0万人。用地规模:至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2806.59公顷,人均用地指标为112.26平方米。规划用地中,区域性仓储物流、商贸、交通、工业等用地约为350公顷,折合人均用地为14平方米。除去以上用地,县城建设用地约为2457公顷,人均用地为98.26平方米。空间结构规划对应城区所处的“三山夹两水”生态结构框架,用地布局从区域的生态基底着手,充

遵义市的经营城市分析

遵义市的经营城市分析 一、城市综合情况分析: 1、遵义市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3区两市9县和新蒲新区,户籍人口780万,中心城区人口近200万,地处于西南出海要塞,全域纳入长江经济带,贵州第二大城市,发展目标全力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 2、遵义市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政府负责情况。 遵义市总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财政收入和和一般收入增长速度都比较快,政府负债金额较大自己缺口大。 3、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投资 2017年遵义市固定资产投资252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全市基础设施投资848.09亿元,增长31.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9.8个百分点。教育投资106.44亿元,比上年增长42.0%;文化、体育投资和娱乐投资35.27亿元,增长56.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45.9亿元,增长28.8%。商品房“去库存”成效明显。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039.24万平米,比上年增长22.7%,商品房待销售面积为258.83万平米,下降27.2%。遵义市固定资产投资在贵州省排名第二,

总体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排名靠前,遵义自身工业体系比较完善,自身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比其他地级市好。 二、遵义市场体量 1、遵义市建筑行业发展情况 遵义市2017年建筑业总产值362.97亿,同比增长38.9%,贵州省内排名第二,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总承包、专业分包,534家,施工总承包特级一家(三公司)一级八家,所以三公司在遵义是遵义市亲生儿子,遵义好项目部大项目,基本上都是三公司,特别是新蒲新区可能占一半,除去三公司还有珠海分公司,五公司在遵义都有遵义分公司,都在遵义时间蛮长做的也还挺不错。还是在以前他们不是很主动营销的情况下。我查了遵义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据,2017年工程项目累计交易,1791宗,交易金额为659.1亿元,其中施工招标项目占90.85%,遵义本地企业共有126家参与,交易宗数占35.46%,交易金额占41.33%,招投标代理交易宗数占25%,交易金额占30%。 2、遵义市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旅游城 市,人口规模,2015年100万人口,2030年中心城区,160万人口,实际到2030预计人口会超过200万,城市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分组团构成。城市用地2015年8010公顷,2030年为14300公顷。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二》 -------------------------------------------------------------------------------- 来源:遵义市政府2009年12月22日 产业发展规划 总体目标:依托能源和资源开发,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结合传统产业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塑造产业品牌,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构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集约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大发展战略:(1)工业集群化战略。(2)农业特色化战略。(3)服务业中心驱动战略。(4)区域融合战略。 第一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变。重点培育和发展粮油、肉类、中药材、竹、辣椒、茶叶、果蔬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二产业明确饮料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四类为主导产业,应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和制药为潜在主导产业,应大力培育。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现代物流、科技文化、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

商贸、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 产业布局:规划形成“四区、两圈、两翼”产业空间格局。“四区”包括中部的遵桐绥产业经济区、西部的仁赤习产业经济区、东南部的湄凤余产业经济区和东北部的务正道产业经济区;“两圈”是中心城市产业圈和环中心城市产业圈;“两翼”分别是西翼赤水、习水一带和东翼务川一带。 中心城市以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制药产业为主。中心城区以一类工业为主,适度发展二类工业,禁止布局三类工业。中心城区外围三类工业区要积极采用循环经济技术,做好环保措施,加强节能减排。 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资源,减少浪费,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资源和能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1)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原则。(2)生态的原则。(3)合理利用和积极保护的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开源节流、节水措施、工程挖潜、污水回用、雨洪利用等手段,市域在2030年供水保证率为95%的情况下,水资源能基本达到供需平衡。同时,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加强地下下水和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规划2015年市域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1.5万公顷,2020年达到12.6万公顷,2030年将达到13.5万公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相协调。2005-2020年年均增加建设用地1770公顷,2020-2030年年均增长850公顷。 矿产资源: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实现资源储量的有效增长,提高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基本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对主要矿产资源的需要。同时,调整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森林资源: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森林的管护,以林业重点工程为龙头,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能源:以一次能源(煤、水)的开发为基础,以电力为中介,依托煤、电,开发其它优势矿产,以高耗能原材料及其制品为重点,将煤电进行再转换,减重、增值,克服能源原材料发展中低效益、大运量双重因素的制约。规划2009-2020年,能耗比年均下降5%,2021-2030年下降幅度增大,约为6%。到2015年遵义市万元GDP能耗将下降为1.34吨标准煤,达到生态市的能耗标准。2020年下降为约1.0吨标准煤,2030年达到0.6吨标准煤。

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

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相关规范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临时建设、农村个人建房和规划区内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规划区范围外的各县市所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技术规定与详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同)必须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坐标体系)各项建设工程的地形图应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十)水域及其它用地(E)。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兼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以下简称《表一》)的规定执行。 凡《表一》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执行。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惠水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抢抓中国加入WTO和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毗邻省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以贵阳为龙关的城市经济圈,合理布局生产力;突出规划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集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原则; 4、加强空间管制,有效保护各类资源的原则; 5、与相关规划衔接和协调的原则; 6、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协调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镇体系编制审批办法》; 6、《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 7、《惠水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7-2010年); 8、《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发展规划

纲要》; 9、《黔南州城镇体系规划》; 10、地方意见建议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五条规划期限 1、规划期:2005-2020年,16年; 2、近期:2005-2010年,6年; 3、远期:2011-2020年,10年。 第六条规划层次及范围 1、本次规划范围按两个层次,一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二是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为惠水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 3、城区范围 东抵平寨,西至吴家寨大坡脚,南至猪场,北起赤土,南北长12.8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40.3平方公里。

贵阳市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

贵阳市城市规划发展战略 规划理念 (1)生态规划理念。将生态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贵阳市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气候、地理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以打造“避暑之都”和“温泉之城”为目标,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2)特色规划理念。以“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为原则,强化自然山体、通风走廊保护,尊重、顺应自然,构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 (3)统筹规划理念。统筹城市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城市水、电、气供给保障水平;统筹各片区协调发展,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进一步疏解老城区人口,积极促进各片区功能完善;统筹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统一协调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人本规划理念。大力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提高市民生活满意度;全面协调空间规划与文化规划,培育和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城市精神。 (5)经济规划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投资创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规划范围 市域范围: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123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年-2020年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遵义市年度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50页)

遵义市年度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50页)

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相关规范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临时建设、农村个人建房和规划区内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规划区范围外的各县市所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技术规定与详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同)必须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坐标体系)各项建设工程的地形图应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十)水域及其它用地(E)。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兼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本规定表一《各

遵义市中心城区东部新区规划设计

遵义市中心城区东部新区规划设计 公示 前言 按照市委、市政府“东扩西控、南北充实、提升中心、优化环境”的城市发展战略,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遵义市新蒲新区管理委员会、遵义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遵义机场设计方案、遵义市新火车站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遵义市新火车站片区礼仪片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遵义市新蒲城市组团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遵义市新舟城市组团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东部新区规划。方案经过省、市有关专家和部门的多次讨论,编制单位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现将上述方案进行公示,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 遵义市中心城区东部新区规划设计 公示项目 一、遵义市新火车站片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规划编制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法国AAUPC建筑规划事务所 二、遵义市新火车站片区礼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规划编制单位: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三、遵义市新蒲城市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规划编制单位:美国惟邦建筑设计北京事务所 美国惟邦城市与发展研究中心 四、遵义市新舟城市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规划编制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院 五、遵义机场航站楼立面设计方案 遵义市新蒲新区管理委员会 遵义市城乡规划局 二O一O年九月七日 一、遵义市新火车站片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规划目标与原则 1、规划目标 (1)依托遵义新火车站,规划现代、高效、特色的新城市中心区,打造遵义新门户。 (2)建设黔北客运枢纽,实现交通站点高效运作与转换。 (3)引领遵义“东扩”,带动礼仪、南宫山、新蒲等新区发展。 (4)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遵义经济发展新引擎。 2、规划原则:区域协调、合理高效利用土地、城市开发与生态协调、便捷高效、弹性控制 功能定位与人口规模 (1)功能定位;本区定位为“遵义门户,黔北枢纽,跨越新引擎,城市活力芯”。将发展成为以商贸物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附遵义市城市规划图)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附遵义市城市规划图)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概述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08-2030。其中近期为2008-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汇川区、红花岗区、遵义县行政范围,总面积约5382平方公里。此范围也是中心城市发展范围(以下称“中心城市”)。 规划适用范围:在遵义市行政辖区内从事各项城乡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管理和各种与城乡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 遵义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近期目标:到2015年,市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初步建成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稳定贵州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初步具备融入区域发展的条件。 (2)中期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市实现基本小康,市域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有一定程度提高,基本建成区域性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城乡差距缩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文化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 (3)远期目标:到2030,在全国迈入中等偏上发展水平行列,成为贵州省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川黔渝交界地区经济中心,全面建成西南地区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4)远景目标:到205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三番。成为经济活力强、文明程度高、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展战略:依托资源,立足城乡统筹,于区域谋发展,以跨越促发展,推动“工业强市、名城立市、文化兴市”,构建一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区域竞争水平高的现代化城市。 遵义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实施三大战略:(1)点轴成网。(2)集约、强中心、农村城镇化。(3)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乡村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 遵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从规划图可以看出,规划到2030年在市域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构建“市域中心-片区中心-片区次中心”三级中心体系,打造“一核、两轴、四带”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四大发展片区

遵义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的提出及规划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各地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目前,全省有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水质较差的情况,已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钱运录书记、石秀诗省长、肖永安副省长对加强饮用水水源污染整治作过多次批示或指示。为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省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办已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环境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 遵义市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然而,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2004年,遵义市

中心城区人口集中,现有人口60余万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部分饮用水水源水质有超标项目,饮用水的安全存在隐患;由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有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其周边集镇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集镇生活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等因素,造成了饮用水水源污染。加之当今的污染从城市扩散到农村,从点源发展到面源,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村所产生的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秸秆、农膜、规模化畜禽养殖等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因子,而形成的污染来源广泛,治理难度较大,已经威胁到了中心城区的饮水安全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村的生态安全、饮水安全。 遵义市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心城区未来用水量将远远超过本地区的水资源量。现在主要供水水源南郊水库、北郊水库因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烈,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状况,水质有超标项目,存在饮水安全的问题。

桐梓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

项目名称:桐梓县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15—2030年) 委托单位:桐梓县人民政府 项目编号:20121G103 设计单位: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编制单位: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周茜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赵万民教授博士生导师 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邱宇副总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王正博士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社会经济与城镇化:刘贵文博士教授 向鹏程博士副教授 旅游文化:冯维波博士教授 冯全康硕士 资源环境承载力:李月臣博士教授 刘健硕士 城市空间规划:徐华伟博士注册规划师 蒋智硕士注册规划师 高文波规划师 卢俊洁规划师 张杰规划师 城市交通规划:张引硕士工程师 崔建森工程师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刘国涛博士教授 彭晓青博士副教授 黄芳硕士工程师 协编单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项目负责:尹虹潘副研究员 项目参加人:唐于渝助理研究员 陈可助理研究员 蒲坤明助理研究员 贾静涛助理研究员 1

协编单位:贵州省华纬测绘服务有限公司 曾庆敏工程师 协编单位:桐梓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娄进副局长工程师 曾宏规划站站长工程师 方琴规划站副站长工程师 曹亚莎规划站副站长助理工程师 杨婷助理工程师 2

城乡规划及多规融合领导小组: 组长:吴高波县委书记 冉贤俊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常务副组长:朱煜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彭义江娄山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龚光林娄山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罗欣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杜隆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邓小彬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冉拥军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登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张斌县政府办主任 令狐荣溱县国教(人防)办副主任 石国震县住建局局长 王念桥县发改局局长 胡世勇县财政局局长 易兵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何永刚县公安局政委 李小静县城管局局长 张元平县环保局局长 梁中文县水务局局长 令狐小毛县林业局局长 张廷伟县交通局局长 李念县文广旅游局局长 丁月高县教育科技局局长 余明州县人口计生局局长 王松涛县经贸局局长 江旭东县农牧局局长杨定刚县统计局局长 廖正维县档案局局长 赵孟县气象局局长 李劲松县旅游产业办主任 廖武荣县消防大队大队长 令狐荣钊娄山关镇镇长 何远利楚米镇镇长 王国燕燎原镇镇长 王毅官仓镇镇长 成克洪九坝镇镇长 代祥红桐梓公路段段长 李兴强县供电局局长 罗昭伟县供排水公司经理 陈勇桐梓电信公司经理 钟晓旭桐梓移动公司经理 兰宣豪桐梓联通公司经理 董友刚桐梓广电网络公司经理 王美才桐梓火车站站长 其他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 1

遵义市经济发展现状现状及问题分析

遵义市经济发展现状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市中心城区距省会贵阳市144公里、距重庆市239公里。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14个县(市、区),总人口765.5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0万人,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黔北粮仓”之称,是全国四大优质烟区、全国七大毛竹产区之一。已探明矿产60多种,其中锰、硫铁矿、硅石、镍、钼钡为优势矿产,储量居全省或全国前列。煤炭资源总贮藏量在260 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66亿吨。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06.82万千瓦,可开发量428万千瓦。200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655.73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102.67亿元,增长1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27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元,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增长8.2%。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投资大,工业经济发展快。近年来,该市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循环经济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结构战略性优化升级,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在该市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投资额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增长速度,2008年产业投资达到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工业投资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6%。2008年,该市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金融危机蔓延的双重影响下,完成了第二产业增加值3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规模工业企业达4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1.5亿元,增长21.5%,形成了以能源、烟酒、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要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而且随着今年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构皮滩水电站、绥阳重化工生态工业基地、桐梓电厂、80万吨/年氧化铝、桐梓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黔北竹浆林纸一体化等10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以及34个投资额在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在建、续建产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工或即将建成投产,遵义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将明显增强,遵义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准,全国旅游资源分8个主类、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该市旅游资源涵盖了8个主类(100%)、21个亚类(67.7%)、52个基本类型(34.2%),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历史景观遗址3处,国家级古墓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还有多个省级旅游景区。该市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共有6大项目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近年来,随着该市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得到迅猛发展,08年旅游综合收入81.5亿元,增长48.1%。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1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一》 -------------------------------------------------------------------------------- 2009年12月18日 一、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近期目标 到2015年,市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初步建成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稳定贵州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初步具备融入区域发展的条件。 (2)中期目标 到2020年,中心城市实现基本小康,市域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有一定程度提高,基本建成区域性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城乡差距缩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文化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 (3)远期目标 到2030,在全国迈入中等偏上发展水平行列,成为贵州省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川黔渝交界地区经济中心,全面建成西南地区新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4)远景目标 到205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三番。成为经济活力强、文明程度高、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发展战略 依托资源,立足城乡统筹,于区域谋发展,以跨越促发展,推动“工业强市、名城立市、文化兴市”,构建一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区域竞争水平高的现代化城市。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市域2015年总人口为830万,户籍人口780万;2020年总人口为870万,户籍人口810万;2030年总人口为950万,户籍人口860万。远景2050年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 市域城镇化水平 规划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43%,2020年达到50%,2030年达到60%。由此,2015年、2020年、2030年城镇人口分别为350万、430万、570万。 市域城镇体系目标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镇发展的条件和机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若干小城镇为节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区,整合构建一个系统性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平高的城镇体系。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实施三大战略:(1)点轴成网。(2)集约、强中心、农村城镇化。(3)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乡村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到2030年在市域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构建“市域中心-片区中心-片区次中心”三级中心体系,打造“一核、两轴、四带”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四大发展片区 四大发展片区分别是中部的遵桐绥城镇发展片区、西部的仁赤习城镇发展片区、东南部的湄凤余城镇发展片区、东北部的务正道城镇发展片区。 遵桐绥城镇发展片区:是遵义市域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重心。其中,遵义中心城区为全市域城镇发展的中心,也是片区发展的中心,桐梓和绥阳县城为片区发展次中心,城镇布局沿210国道、326国道和207省道展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