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

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

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

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

1. 泥石流沉积

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

量泥砂被携带流动。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

2. 漫流沉积

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

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结构:分选较差。构造:块状层理, 交错层理, 细纹层

3. 河道沉积

形成:冲积扇常被间歇性河流切割, 当洪水再次来到时, 所携带的沉积物在这些暂时性河道中沉积下来, 形成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 槽流沉积) 形态:横切面透镜状, 与周围沉积物呈槽形接触。成分:主要由砾, 砂组成, 粒度粗。结构:分选差。构造:成层性不好, 砂层可呈交错层理, 具切割—充填构造

4. 筛状沉积

形成:当物源区(节理发育的石英岩) 主要提供砾石而无其他粒级物质时,

冲积扇表层便堆积了渗透性极好的砾石层, 当洪水再次到来并携带有砂级以下的沉积物时, 这些沉积物随着洪水尚未流到扇缘之前便透过砾石层渗滤到扇体中. 成分:主要是粗大的砾石, 充填物为砂级碎屑。结构:砾石呈次棱角状, 分选较好; 砂级碎屑充填物分选好。构造:无明显成层界线, 块状层理。

冲积扇的鉴别标志:

1. 沉积岩性

岩性差别较大,以砾岩为主,也可由含砾的砂、粉砂岩组成。扇根靠近山口,主要为混杂砾岩或含砾泥岩以及河道砾岩扇中为辫状河发育区,主要为河道砂、砾岩扇端和侧缘主要为洪水漫流沉积的砂、粉砂和泥质沉积物冲积扇中的碎屑成分完全继承物源区母岩的成分。

2.沉积结构

粒度粗、圆度不好,分选差,成熟度低。粒级分布很宽,从泥、砂到巨砾。

分选和磨圆均差。

3. 沉积构造

层理发育程度中等~较差,粗碎屑沉积中常见冲刷—充填构造。扇根可见块状层理和洪积层理(分选差的砂和砾在垂向剖面上频繁交互);扇中出现大型多层系交错层理。砾石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山口;扇端和侧缘可见波状、水平层理以及块状层理,砂层厚度变薄

4. 颜色

泥质沉积物一般带有红色,这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冲积扇的重要特征。

5. 生物化石

几乎不含生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

6. 垂向层序及沉积相组合

受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控制,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积或侧向移动,形成进积扇、退积扇和加积扇

7. 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发育在盆地边缘大断层之下,横剖面上为丘状,纵剖面上为楔形,向盆内减薄,反射结构主要为杂乱反射或无反射,从扇根向扇端振幅有所增强,连续性有所变好

8. 在测井曲线上的特征根据河道的弯曲度和分叉参数进行河道的分类按照分叉参数和弯曲度:平直河(低弯度河≤1.5或1.3单河道≤1)、蛇曲河(高弯度河>1.5单河道≤1)、辫状河(低弯度河≤1.5或1.3多河道>1)、网状河(高弯度河>1.5多河道>1)

曲流河的沉积相模式(亚相、微相的划分及其特征)

(1)河床亚相

河床: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

河床滞留微相:河床滞留沉积是河流流量最高时短距离搬运的产物,以砾石级粗碎屑为主、砂和粉砂极少,这些物质集中堆积形成不连续透镜体。

边滩微相:边滩沉积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产物。以低成熟度的砂岩为主,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

(2)堤岸亚相

天然堤微相:侧蚀作用使凹岸天然堤难以保存,古天然堤呈面状分布于边滩之上;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比边滩细,比河漫滩粗;见干裂、雨痕、根迹等暴露构造。

决口扇微相: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具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横剖面呈透镜状。

(3)河漫亚相

河漫滩微相:以粉砂岩为主,也含粘土岩;垂向上有向上变细的趋势;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为主,也见水平层理;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常见。

河漫湖泊微相: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现;见薄水平纹层、泥裂、干缩裂缝;潮湿区生物化石常见,干旱区可形成盐湖。

河漫沼泽微相: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泥炭沉积较多。

(4)牛轭湖亚相:a. 曲颈取直 b.串沟取直

辫状河、网状河与曲流河的差别

曲流河:亚相点沙坝,岩性以砂泥岩为主,一般砾岩层较薄,剖面组合砂泥互间,垂向层序典型的正韵律结构,沉积构造多种多样,以下切型板状交错层理为典型标志,粒度概率分布以二段式为主,平面砂体形态耽搁砂体为玩去的条

带状,曲流带复合砂体为平板状,厚度规模中厚层状,范围几米~几十米,砂体叠置单边或多边式侧向叠置

辫状河:亚相心滩,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常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含砾粗砂岩,剖面组合砂包泥,垂向层序正韵律结构,细粒沉积薄或缺失,沉积构造发育各种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常见块状层理,一般缺乏小型砂纹层理,粒度概率分布以三段式为主,平面砂体形态平面上单个砂体为低弯度条带状,河道带砂体为板状或宽条带状,剖面上单砂体和河道带砂体为透镜状。厚度规模中厚层状——厚层状,范围几米~几十米。砂体叠置多层式垂向叠置

网状河:亚相网状河道。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砂、砾岩次之。剖面组合泥包砂。垂向层序不明显的正韵律结构。沉积构造以槽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为主。粒度概率分布以二段式为主。平面砂体形态,平面上窄条带状,交织、扭结成网状,剖面上,为直立或倾斜的窄而厚的槽状,相互分隔远离。厚度规模中层状,范围几米~十几米。砂体叠置孤立式

辫状河垂向层序不同于曲流河之处:

1二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大,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小;

2底沉积粒度粗,砂砾岩发育;

3河频繁迁移形成了各种层理类型,如块状或不明显的平行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古代河流的主要鉴别标志:(1)岩石类型及成分: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砾岩多为复成分砾岩,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以泥质胶结为主,少量为钙、铁质胶结。(2)结构构造:以砂、粉砂状结构为主,分选差至中等。层理发育,以板状和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砾石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上游。层理及砾石倾角约为10°~30°。底部常具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地层的砾石。(3)生物化石:一般无动物化石,可有植物碎片及硅化木等。(4)剖面结构及砂体形态:下而上表现出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每个旋回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现象。(5)测井曲线形态:具有正韵律,底部滞留层与下覆层呈突变关系。湖泊的水动力特征:浪、岸流作用,与海洋相比,缺乏潮汐作用。

陆源碎屑湖泊相的沉积模式

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域。湖泊拦截了由河流搬运的大量沉积物,是陆上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化学沉淀的主要场所。

(1)湖成三角洲亚相

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

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与湖泊沉积的其他类型砂体相比,面积和厚度大,向湖盆延伸远,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2)滨湖亚相沉积环境特征:

1. 距岸近,形成粗碎屑沉积:地形→砂滩、砾滩、泥滩

2. 水动力复杂,击岸浪和回流冲刷、淘洗对沉积物改造强烈

3. 水位浅,时而露出时而淹没,氧化作用强烈

沉积物:砾、砂、泥、泥炭结构与构造:

1. 砾石层呈叠瓦状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湖倾,最长轴多平行于岸线

2. 砂质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一些重矿物,分选、磨圆较好,交错层理、波痕发育,可见化石碎屑(介壳滩)、潜穴等

3. 泥质和泥炭沉积中见水平层理,粉砂层具小波痕层理

4. 泥裂、雨痕、动物足迹等暴露构造常见

(3)浅湖亚相沉积环境特征:

1. 始终位于水下

2. 水动力主要是波浪和湖流

3. 水体循环良好,氧气充足,透光性好,生物繁盛沉积物:以粘土岩和粉砂岩为主,可夹少量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物源充分时可出现细砂岩,砂岩胶结物以泥质、钙质为主

结构与构造:

1. 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

2. 以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为主,水动力较强时可出现小型交错层理,砂泥层交错沉积时可出现透镜状层理,有时可见对称的浪成波痕生物化石:生物化石丰富,保存完好,以薄壳的腹足、双壳类等底栖生物为主,也见介形虫、鱼类等,少见弱还原条件下自生矿物(4)半深湖亚相沉积环境:位于波基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地处乏氧的弱还原—还原环境,主要受湖流作用影响,波浪作用难以影响沉积物表面。岩性:以粘土岩为主,常具有粉砂岩、化学岩的薄夹层或透镜体。

构造:水平层理为主,间有细波状层理

生物:化石较丰富,浮游生物为主,保存较好,底栖生物不发育。自生矿物:可见菱铁矿和黄铁矿等

(5)深湖亚相

沉积环境:位于湖盆中水体最深部位,水体安静,地处乏氧的还原环境,底栖生物不能生存。

岩性:岩性粒度细、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以纯泥岩、页岩为主,亦有灰岩、泥灰岩、油页岩

构造:主要为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

生物:无底栖生物,常见介形石等浮游生物化石,保存完好。

自生矿物:黄铁矿是常见的自生矿物,多呈分散状分布于粘土岩中。

(6)湖湾亚相

在滨、浅湖地区,由于砂嘴、砂坝、水下隆起的障壁遮挡作用,使近岸水体受到限制而形成半封闭的湖湾沉积环境:湖湾内水体浅而安静岩性:主要为暗色粉砂质泥页岩,中夹薄层白云岩或油页岩。温湿气候下可形成沼泽,发育炭质页岩和薄煤层。

构造:泥质湖湾中水平层理、季节性韵律层理、块状层理发育,可见泥裂、雨痕、生物潜穴等;有间歇性物源注入时,可形成一些正韵律砂体,发育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浪成小型沙纹层理等生物:可见少量特殊的浅水生物(田螺、土星介、轮藻等)

(7)湖泊重力流亚相洪水型重力流滑动滑塌型重力流

湖泊重力流沉积的形态呈扇状,形成所谓“湖底扇”或“深水浊积扇”,也可呈层状展布或沿深水区沟谷,断凹形成重力流水道的长形堆积体陆源碎屑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

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目前我国发现的绝大多数油气田,如大庆、胜利、辽河、大港、中原、南阳、江苏、江汉等油田都分布在碎屑湖泊相沉积中。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暗色粘土岩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碎屑湖泊沉积中发育各种类型的砂体,如三角洲砂体、深水浊积扇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等,具分布广、厚度大、近油源、粒度适中、生储盖组合配套等特点,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陆源碎屑湖泊相的鉴别标志:

1. 岩石类型

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也可出现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但分布较为局限。 2. 沉积构造

层理发育,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

可有较发育的波痕,泥裂、雨痕、搅混构造亦常见到。 3. 生物化石

常见的生物种类有介形虫、

双壳类、腹足类、藻类等。

陆生植物的根、干、叶、孢

子花粉等大量出现。

4. 垂向层序

多见深湖至滨湖的下细上粗反旋回层序。

5.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

分布范围比河流相大,比海相小,相带、岩性和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比河流相稳定,比海相差。

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化:(1)河口沙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2)决口扇的形

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1. 河流的作用

2. 蓄水体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

3. 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

4. 河口区的盆底地形

5. 蓄水盆地构造特征

根据水动力条件、形态特征和供源体性质进行三角洲分类:

水动力条件: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形态特征:足状三角洲、鸟嘴状三角洲、港湾状三角洲供源体性质: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相模式:(1)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2)按照三角洲的形态,可进一步分为鸟足状三角洲和朵状三角洲两种类型。

三角洲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

(1)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结构构造:分选性差;层理

构造复杂,见雨痕、干裂、足迹等层面构造。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分布: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以分支河道和沼泽沉积为主体。

微相:分支河道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沼泽微相,淡水湖泊微相(2)三角洲前缘亚相处于三角洲平原外侧的向海方向,位于海平面以下,为河流和海水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用活跃,是三角洲砂体的主体。

微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支流间湾微相,水下天然堤微相,分支河口砂坝微相,远砂坝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

(3)前三角洲亚相环境: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实际上为处于浪基面以下的正常海相沉积。岩性: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

构造: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

化石:见广盐性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与油气的关系: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垂向层序对比:

河控三角洲——平原发育情况:主要由分流河道、间湾中的沼泽及海湾组成。前缘发育情况:厚度较大,以河口坝为主。层序完整:建设性阶段较完整,破坏阶段不完整。粒度变化:总体下细上粗,局部下粗上细。沉积构造:水流波纹及各种交错层理。

浪控三角洲——平原发育情况:主要由河道、海滩、砂脊、障壁岛及沼泽组成。前缘发育情况:厚度较薄,受波浪改造。层序完整:破坏性为主,不完整。粒度变化:下细上粗,细粒段发育,中部砂岩分选好。沉积构造:对称波纹、冲刷构造潮控三角洲——平原发育情况:由潮汐水道、潮坪及沼泽组成。前缘发育情况:厚度较薄,并夹有潮坪沉积。层序完整:破坏性为主,不完整粒度变化下细上粗。沉积构造:双向交错层理、复合层理、潮汐水道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相带划分:

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泥石流沉积微相、分流河道微相、漫滩沼泽微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碎屑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

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道微相、废弃河道充填微相、越岸沉积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河口砂坝微相、远砂坝微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对比: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点主要为正常河流的牵引流沉积,通常受到急湍洪水控制,为季节性沉积作用,以河道沉积占主导地位。平原亚相类似于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总体呈层状,内部由若干个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叠置而成。沉积构造为交错层理发育,尤其以侧积交错层理发育为特征。岩石类型为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为主、颗粒支撑

扇三角洲:沉积特点为突发的、瞬时的灾变事件产生的重力流沉积于间灾变期正常牵引流沉积交替进行,并以重力流沉积占主导地位。平原亚相类似于冲积扇沉积。河道砂体为透镜体,厚度小,变化大。沉积构造为块状构造为主。岩石类型以砂岩、砾岩为主,多为杂基支撑

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1. 岩石类型

2. 粒度分布特征

3. 沉积构造

4. 生物化石

5. 垂向层序

6. 砂体形态

7. 测井曲线

8. 地震剖面

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前三角洲亚相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三角洲前缘亚相是储集条件有利的相带。圈闭条件好:滚动背斜、岩性圈闭、地层圈闭等半深海和深海中,原地沉积和异地沉积的主要类型:

半深海:

深水原地沉积——蓝色软泥(青泥):主要是细粒陆源物质;红色和黄色软泥:以粉砂质粘土为主;绿色软泥:含海绿石;碳酸盐软泥和砂;珊瑚泥和珊瑚砂;火山泥;冰川海洋沉积深水异地沉积——重力流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等深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

深海:

深水原地沉积——棕色粘土(红色粘土):约占深海沉积38.1%;抱球虫软泥:+前者→深海最主要的沉积物;翼足虫软泥:由翼足虫和浮游有孔虫组成;放射虫软泥:放射虫壳含量大于50%;硅藻软泥:由50%或更多的硅藻组成;锰结核:深海沉积中分布最广的自生沉积物

深水异地沉积——重力流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等深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

深水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足够的水深,足够的坡度,充沛的物源,一定的触发机制

重力流的分类:

1. 按照物质成分可分为:硅质碎屑重力流、碳酸盐重力流、火山碎屑重力流等。

2. 按照形成场所可分为:海洋重力流、湖泊重力流、陆地重力流等。

3. 按照沉积物支撑机理可分为: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浊流等。

重力流沉积的综合相模式: 扇模式、槽模式、坡角楔状体模式

重力流沉积的类型: 1. 碎屑流沉积2. 颗粒流沉积3. 液化流沉积4. 浊流沉积

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浊流的基本特征

1)碎屑流沉积

流体性质:砾、砂、泥和水混合的高密度流

结构:泥和水混合组成杂基,砂和砾悬浮,通常呈块状,无分选、无粒序,顶部有时可显正粒序运动机制:依靠杂基的浮力运动

产状:充填体(发育在水道中)、席状

(2)颗粒流沉积颗粒相互碰撞产生分散压力,基质很少(颗粒支撑)。因而颗粒流要求坡度陡。颗粒流规模小,在自然界中不太常见。结构构造:块状无层理中下部反粒序,顶部正粒序常见撕裂砾石贫基质,常见亮晶胶结

(3)液化流沉积

形成条件:快速堆积,沉积物中饱含水

结构:沉积物较细,以中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低

构造:通常为块状层理,向上为不太发育的平行纹层,再向上为盘碟构造段,有时可见泻水管构造。(4)浊流沉积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

低密度浊流沉积(经典浊积岩)高密度浊流沉积

经典浊流沉积层序(鲍玛序列):

A 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底部含砾石。下粗上细的正粒序,底面见冲刷—充填构造和印模。

B 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 段为渐变关系,多为中细砂,含泥质,显平行纹层,粒度变化不太明显。片状炭屑和长形碎屑定向分布,见剥离线理。

C 段——流水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有细砂和泥质,呈小型流水波纹和上攀波状层理,常见包卷层理、泥岩撕裂屑和滑塌变形层理。

D 段——上平行纹层段:由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具断续平行纹层。由薄的边界层流形成,厚度不大。

E 段——泥岩段:为块状泥岩,仍属低密度重力流沉积。

F 段——深水页岩段:为远洋深水沉积的页岩或泥灰岩、生物灰岩层,含深水浮游生物化石,显微细水平层理,不属于浊流沉积,但是判断深水浊流沉积的重要标志。

浊积岩的鉴别标志:

1. 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与深水页岩(或泥灰岩)共生或组成韵律层。碎屑成分是陆源的、浅水的,可含浅水化石、植物屑和鲕粒等,但无浅水沉积构造(如浪成波痕、泥裂等),说明陆源碎屑浊积岩的碎屑主要来自浅水环境,但在深水中沉积。

2. 浊积岩常具完整及不完整的鲍玛层序。

3. 有滑动及沉积物液化的证据(包卷层理、滑塌构造和重荷模等)。

4. 有高密度流动的侵蚀痕—底面印模构造。

5. 岩石颜色深,反映深水缺氧沉积环境。

6. 粒度资料显示递变悬浮的沉积特点。

7. 单层(甚至只有几个厘米)在大面积上分布稳定。

等深流沉积的特征:

1)产状:等深流沉积与深水原地沉积伴生,并夹于深水原地沉积层序中,多呈不规则薄层状、透镜状,单层一般厚几厘米,局部几十厘米。(2)岩性:成分既有硅质碎屑物质,也有碳酸盐物质,沉积类型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包括生物碎屑等深岩),也有少量火山碎屑岩。(3)粒度:以泥级到砂级为主,具有一系列由砂、粉砂和粘土混合物组成的过渡类型,偶见极强等深流侵蚀形成的砾石滞留沉积。(4)分选:中等~好,局部极好。2~3个沉积总体,跳跃总体斜率大。(5)具有牵引流的沉积作用的特征,如冲刷面、交错层理等。(6)流向标志:具有平行于斜坡走向的流向标志。(7)等深流流速和沉积速率缓慢,加上强烈的生物扰动,导致原始的沉积构造不能很好的保存。(8)垂向沉积层序:等深流流动强度的周期性变化形成细—粗—细的垂向层序。(9)发育时期:等深流沉积主要见于海平面上升期,为海侵体系域的特征沉积类型。

内波内潮汐的沉积特征:(1)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2)具有特征的指向构造(3)常见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4)具有特征的沉积层序(5)粒度:泥级~砂级。在海底峡谷和其他沟谷中以砂级为主,在平坦开阔的非水道中,砂级、粉砂级和泥级都有。(6)构造:发育各种层理、波痕,典型的为双向交错层理,缺乏生物扰动构造。(7)通常出现于海平面上升时期(改造其他类型的深水沉积物)。

礁的基本特征:礁主要由礁核和礁翼组成。在一些群礁复合体中,礁间沉积也与礁的发展有密切关系。(1)礁核(2)礁翼(3)礁间

根据礁的形态及其与岸的关系分类:

岸礁(裙礁)堤礁(堡礁)环礁

造礁生物的作用形式:

骨架式:造架生物死亡后仍然保留其生态条件,作为礁体拓展的基本格架。障积式:海流流过时生物可阻碍海流中的泥晶物质而沉淀成岩。

粘结式:生物把海底生物碎屑覆盖起来快速粘结成岩,加固以抗风浪。附着式:藻类等附着在骨架生物上造成结壳,起到加固作用。

胶结式:藻类生活在洞穴、孔隙中,产生胶结作用,同时起到加固作用。

礁复合体相的划分:礁骨架相、礁顶相、礁坪相、礁后砂相、泻湖相、礁斜坡相、近侧塌积岩相、远侧塌积岩相

礁与油气的关系:礁及其复合体极易形成有效圈闭而成藏。凡有碳酸盐岩发育的地区,大部分都存在由礁控制的油气田。礁型圈闭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礁型油气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礁型油气田一般分布于礁核。

无障壁海岸相(砂质高能海岸)的沉积相模式:无障壁海岸相的沉积环境是无障壁岛遮挡、海水循环良好的开阔海岸地带。按海岸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类型,可分为砂质或砾质高能海岸及粉砂淤泥质低能海岸。

高能海岸环境以砂质类型居多。按照地貌特点,可划分为四个次级环境。

低能海岸带,以潮流作用为主,为粉砂淤泥质海岸。海岸坡度平缓,具有较宽阔的潮间带(潮滩),缺失后滨带。

滨岸相(砂质高能)亚相划分:

(1)海岸沙丘亚相位于潮上带的向陆一侧,即特大风暴时潮水所到达的最高水位。分海岸沙丘、海滩脊、砂岗等沉积单元。海岸沙丘系由波浪作用从近滨搬运至前滨和后滨而处于海平面之上的海岸砂,再经风的吹扬改造而成(2)后滨亚相

位于海岸沙丘与平均高潮线之间,属潮上带。沉积物为较粗的砂,粒度较沙丘带粗,圆度及分选较好。

具平行层理,可见小型交错层理。当后滨中有较浅的洼地并被充填时,可形成低角度的交错层理。

生物介壳凸面向上。

风暴期可在后滨与海岸沙丘交界处形成砂矿。

(3)前滨亚相

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地形平坦,起伏较少,并逐渐向海倾斜。

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

层系平直,以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为特征。(4)近滨亚相

位于平均低潮线至波基面之间的潮下带,也称为潮下浅海或临滨亚相。常发育沿岸砂坝,波能愈弱,沿岸砂坝越少,在低能海岸区,仅有一条沿岸砂坝发育于低潮线附近。泻湖的沉积环境特征: 泻湖是为海岸所限制,被障壁岛所遮拦的浅水盆地,以潮道与广海相通,呈半隔绝状态。

水体特征:盐度异常,能量较低,以潮汐为主沉积特征:粉砂、泥;以水平层理为主;生物种属单调,量少体小壳薄

咸化泻湖特征:干旱气候,盐类沉积发育

淡化泻湖特征:潮湿气候,边缘具泥炭沉积

浑水潮坪的相模式:

浑水潮坪(碎屑潮坪)沉积特征

(1)岩石类型

以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砾岩极少。

在平面上,由海向陆,沉积物粒度呈由粗变细的带状分布。

潮上坪若发育有沼泽,可有泥炭沉积。

干旱气候带的潮上坪可形成盐沼、盐坪,可有石膏等蒸发盐类沉积。(2)沉积构造 1. 层理:泥坪——水平纹层/水平波状温层,混合坪——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砂坪——羽状交错层理,潮汐通道——大型流水交错层、羽状交错层

2. 波痕:在砂坪和混合坪上常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叠加波痕。

3. 暴露构造:泥坪和混合坪可发育有干裂、雨痕、冰雹痕、鸟眼、足迹、虫孔等,干旱的泥坪见石膏及盐类假晶

4. 再作用面构造:再作用面实际上是一种侵蚀成因的局部性倾斜面。它主要出现在流水成因的交错层内,表现为分隔交错层系的倾斜面。

5. 双粘土层和潮成束状体; 双粘土层和潮成束状体是潮缘环境的主要沉积特征之一。其形成与潮流活动的不对称性及潮流活动周期与平均周期的交替出现有关

(3)生物化石种类少而数量多、海相和陆相混生。半咸水生物或广盐性生物大量发育。(4)沉积层序

潮坪沉积可发育海退型进积层序和海进型退积层序。古代潮坪沉积以海退型进积层序最为常见,在剖面上呈现出下粗上细沉积层序。

风暴岩沉积序列: 风暴岩垂向层序往往发育不全,而平行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是其典型的层理。

风暴岩与浊积岩的区别: 若密度流进入风暴浪底以下,可形成正常浅海浊流沉积(浊积岩)。风暴岩和浊积岩在垂向上可以共生。

海退层序:上为风暴岩,下为浊积岩。海进层序:上为浊积岩,下为风暴岩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特点: 碳酸盐沉积物的形成方式有化学的、生物化学的、生物的和机械的,以生物成因为主。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主要发育于海洋环境,少量见于非海洋环境。现代海洋碳酸盐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30°的温暖浅海带,而且水体清澈,即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环境有利于碳酸盐的形成。

欧文(Irwin ,1965)的碳酸盐岩相模式

欧文继承了Shaw 的陆表海的水能量及沉积相的观点,提出了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概念及相带模式。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Irwin 根据陆表海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划分出三个能量带:

远离海岸的X 带(低能带);稍近海岸的Y 带(高能带);靠近海岸的Z 带(低能带)

1. X带(低能带)(1)位于浪基面之下,一般来说海底很少受到扰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海流的干扰。

(2)此带宽约几百英里。

(3)沉积物主要是来自Y 带(高能带)的细粒物质,主要为灰泥。

(4)生物:处于光合作用下限,底栖生物和藻类都不发育;浮游生物、自游生物和来自高能带的大量有机物质都可以在这里堆积下来。

(5)沉积构造:水平层理发育。

(6)颜色:安静缺氧,沉积物多呈暗色。

(7)沉积厚度:沉积物厚度一般不大。

(8)该带岩石是有利的生油岩。

2. Y带(高能带)

(1)从波浪开始冲击海底的地点开始,向滨岸方向延伸,直到波浪和潮汐的能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为止。(2)此带宽约几十英里。(3)沉积特征:此带波浪及潮汐十分活跃,水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底栖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向海一侧,从深水上升带来的养料尤其丰富,各种生物大量发育,往往形成生物礁。

向岸一侧,见各种较粗的颗粒堆积,形成生物屑灰岩、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分选和磨蚀良好,灰泥含量少,具交错层理。(4)此带的碳酸盐岩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岩。

3. Z带(低能带)(1)位于Y 带的向岸方向,直到滨岸为止。

(2)水很浅,波浪和潮汐作用都很弱,水循环也很弱。

(3)宽度较大,可达几百英里宽。

(4)海底坡度很小,或近于平坦。

(5)靠近滨岸的地带,如因气候炎热干燥,水流停滞,可形成白云石以及各类盐类矿物的沉积。

(6)此带形成的岩石主要是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

(7)化石少见,但叠层藻席相当发育。

(8)沉积构造:干裂、冲沟、鸟眼、生物钻孔等。拉波特(Laporte ,1967)的碳酸盐岩相模式

Laporate (1967)研究纽约州下泥盆统曼留斯组的碳酸盐岩后,认为该组是在一个非常接近海平面的环境中形成的,并根据该组岩性及古生物特征,以潮汐作用带为主要标志,划分出了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等3个相带。

(1)潮上带

岩石类型:主要是泥—粉晶白云岩、白云质泥质石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等。沉积构造:纹理、藻纹层、干裂、鸟眼构造生物化石:少见(2)潮间带

岩石类型:主要为薄层不含化石的球粒泥晶灰岩;内碎屑、鲕粒、叠层石及藻灰结核常见。

沉积构造:冲刷、干裂。生物化石:种类较单调,数量丰富,多杂乱堆积(3)潮下带岩石类型:主要是厚层至块状球粒泥晶石灰岩、含各种

生物屑的石灰岩及富含层孔虫格架的礁石灰岩。

1969年,Laporate 又把他的模式进行了修改,主要把潮下带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部分。

潮下带上部:位于浪底之上,为高能环境,为礁和滩的发育地带。

潮下带下部:位于浪底之下,为低能环境,为泥晶石灰岩生成环境。

杨等(Young et al. 1972)的碳酸盐岩相模式杨等根据阿肯色州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岩性及古生物特征,拟定了一个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划分出潮上带、潮间带、局限潮下带和开阔潮下带。(1)潮上带

岩石类型:白云岩、白云质泥晶石灰岩、球粒泥晶石灰岩。

沉积构造:干裂、鸟眼构造。生物化石:化石少见,有藻席。

(2)潮间带

潮间带上部:类似潮上带,藻席发育。

潮间带下部:内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有柱状叠层石。

生物化石:化石较多,虫孔也较常见。

(3)局限潮下带沉积环境:水体受限制,较低能环境。岩石类型:内碎屑生物屑灰岩,灰泥充填,亮晶少。生物化石:多见,较浅处可形成生物丘。(4)开阔潮下带沉积环境:波浪潮汐作用较强,高能。

沉积相部分 -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论述冲积扇的形态及鉴定标志。 答:冲积扇在空间上是一个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锥(扇)形沉积体。其锥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平面上是沿山口向外辐射的扇状。扇体的纵向呈上凹底部不平整的楔形,横向上呈上凸的透镜状。冲积扇有如下识别标志:①岩性:岩性差别大,多以砾岩为主,砾石间充填砂、粉砂和泥。②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③沉积构造及颜色:冲积扇沉积属间歇性急流成因,故层理发育程度较差或中等,扇根显示块状层理或不规则层理,细粒泥质为薄的水平层理,粗粒沉积中有时见不明显和不规则的交错层理,底部常见充填冲刷构造,泥质表面有泥裂、雨痕、流痕等。④生物化石: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⑤C-M图:河床及漫流沉积,C-M图上呈向上弯曲的图形,只有P-Q-R缺RS段,说明悬浮沉积特征,泥石流呈近于与C=M线平行的长条状图形,但分选差得多。⑥沉积相组合:横向上向源区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多与冲积平原相接。 2.论述河流沉积的多阶性及其成因。 答:在一个地区的河流沉积剖面上,河床亚相的底部滞流沉积和点砂坝沉积构成其下部层序,称为底层沉积,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构成其上部层序,称为顶层沉积,二者的垂向叠置,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构成了河流沉积的所谓的“二元结构”,通常称为河流沉积的一个阶,若二元结构重复出现,就形成了河流沉积的多阶性。 河流沉积的多阶性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区域性地壳振荡运动所造成,称为构造多阶,其特征是:分布广,具区域性,韵律和旋回性明显,最低部具明显的冲刷侵蚀界面,韵律间自下而上无粒度由粗变细的总趋势;另一种由于河床在河谷中侧向迁移的结果,称为迁移多阶,其特点是分布范围相对较小,横向较易变化,韵律间自下而上,粒度具由粗变细的总趋势。 3.论述辫状河流(粗粒)的沉积特征。 答:辫状河流的沉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岩石类型及其组合:辫状河流沉积以砾石和砂为主,局部夹粉砂和粘土,形成所谓“砂包泥”的宏观沉积特征。由于距物源区较近,岩石成分复杂,成分成熟度低,常为混合砂岩或岩屑砂岩。(2)粒度分布:碎屑的粒度范围变化大,分选较差。典型辫状河的粒度分布特征在概率图上有三个总体存在,其中牵引总体(占50~70%)和悬浮总体(占30%左右)发育,而跳跃总体只占很少的百分比,斜率低,分选差,由于缺乏跳跃颗粒,粒度分布为明显的双峰型,C-M图主要显示PQR段的图形。(3)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具多样性,但以在层序底部出现块状或不明显平行层理砾岩,巨型槽状交错层理或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为特征,砾石有时具叠瓦状构造,呈叠瓦状的扁平砾石向上游方向倾斜,其长轴垂直于水流方向排列。(4)沉积层序:目前尚未概括出一个典型的辫状河沉积序列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分支河道)为格架,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具 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但它们较中、上游 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 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 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

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 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沙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发育较 好,但向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 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和变薄。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 和潜穴等较常见。有时见有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3)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 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 面积的90%。它们具有一般沼泽所具有的特征。这种沼泽的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 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其水体性质主要为淡水或半咸水。这种沼泽中植物繁茂,均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相分析的方法、流程 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 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 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 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 1. 泥石流沉积 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 量泥砂被携带流动。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 2. 漫流沉积 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 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结构:分选较差。构造:块状层理, 交错层理, 细纹层 3. 河道沉积 形成:冲积扇常被间歇性河流切割, 当洪水再次来到时, 所携带的沉积物在 这些暂时性河道中沉积下来, 形成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 槽流沉积) 形态:横切面透镜状, 与周围沉积物呈槽形接触。成分:主要由砾, 砂组成, 粒度粗。结构:分选差。构造:成层性不好, 砂层可呈交错层理, 具切割—充填构造

沉积相及划分

相类型亚相微相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地震相冲 积扇旱扇、湿扇 扇根块状混杂砾岩~叠瓦状砾岩 电位、GR呈箱状、钟状扇中砂岩~含砾砂岩 扇缘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煤电位、GR在箱状、钟状背景 河流相曲流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砾石为主,砂、粉砂 “泥包砂”正韵律,地震属性显 示曲流河 边滩砂岩(低成熟),正韵律 堤岸亚相 天然堤细砂岩、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砂岩、粉砂岩 河漫亚相 (泛滥盆地) 河漫滩粉砂岩、粘土 河漫湖泊粘土为主,粉砂 河漫沼泽粘土、泥炭 牛轭湖 辫状河 河床滞留砂砾岩 “砂包泥”正韵律,泛滥平原不 发育 心滩、河道砂岩 泛滥平原粉砂岩、泥岩互层 湖泊相断陷型、坳陷型、前 陆型 湖成三角洲 滨湖砾、砂、泥、泥炭电位、GR齿状 浅湖粘土、粉砂 电位、GR平直半深湖粘土(富有机质) 深湖泥岩、页岩、泥灰岩、油页岩

湖湾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夹薄层云岩电位、GR平直少量齿 三角洲相河控(辫状河)三角 洲 三角洲平原 分支(辫状)砂岩 退积型三角洲为正韵律,电 位、GR呈钟状;进积型三角 洲为反韵律,电位、GR呈漏 斗、反钟形,地震相为叠瓦状 前积构造 陆上天然堤细、粉砂岩,泥岩 决口扇细、粉砂岩 沼泽粘土、泥炭、褐煤夹粉砂 淡水湖泊暗色有机粘土夹砂岩透镜体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砂、粉砂 水下天然堤极细粒砂和粉砂 支流间湾粘土,含少量粉砂、细砂 分支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粉砂 远砂坝粉砂,少量粘土、细砂 前缘席状砂分选好的细砂、粉砂(仅见于退积型三角洲) 前三角洲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电位、GR平直 扇三角洲(分旱扇、 湿扇,属灾变性沉 积) 扇三角洲平原 泥石流厚层~块状砾岩,砾石磨园低、分选差、基质高60% 电位、GR韵律与上同,地震 相杂乱 河道充填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成熟度低,正韵律 漫滩薄层状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 扇三角洲前缘 碎屑流类似泥石流,由分选差的砾石、不等粒砂、泥岩组成 水下分流河道含砾中、粗粒砂岩 支流间湾灰色细砂、粉砂夹灰绿泥岩 河口砂坝分选好的细砂~中砂 远砂坝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前扇三角洲灰绿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油页岩电位、GR平直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_图文(精)

第七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第一节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第二节洪积相 第三节河流相 第四节湖泊相 第五节三角洲相 第六节海岸沉积相 第七节碳酸盐岩相 沉积相研究意义及工作思路 沉积学是地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矿产领域,尤其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几个事实: a.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油气,99.9%储存在沉积岩中,当然,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受控于沉积相。 b. 盆地或区域物源分析、沉积相研究,可掌握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分布及其空间组合→预测有利探区。 c. 我国经50年勘探,在老区易找大中型构造油藏的基本已找到,

现在多为难找的、复杂的隐蔽油气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岩性油气藏,岩性油藏在哪里?—→都直接取决于岩性的分布、规模、特征等→受控于沉积相。 d. 用现有资料,作出相对最好的预测: 如第一口探井钻遇5.6m油砂(图 非地质人员眼中:仅仅是5.6m油砂 沉积学工作者眼中:① 5.6m油砂;②是河流相-曲流河砂体;③油层呈条带状;④油层宽度约800-1500m;⑤砂体可能呈北东向延伸;⑥下口探井应在该井北东向1.5km 处。 沉积相工作方法 ?野外剖面观察 ?钻井岩心观察 ?室内单井沉积相剖面分析 ?室内井间沉积相对比 ?室内地震相分析 ?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有利储集区带预测 “将今论古”的原则和比较地质学研究方法 一、相标志 是指沉积岩所具有的那些能反映其沉积环境的环境参数,沉积过程的各种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岩石的成分、结构

2、岩石的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交错层理反映水动力条件

沉积相

沉积相 第五章沉积相 一、名词解释 1、沉积环境:指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 2、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3、沃尔索相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 4、相模式:对特定沉积环境和某种沉积作用特征的全面概括。 5、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指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河床亚相较粗的砾岩、砂岩沉积物与上部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较细的粉砂岩、粘土岩沉积物所组成的正旋回结构。 6、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7、重力流:指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流体,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8、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9、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二、选择 1、按照湖水盐度,含盐度1%-3.5%的湖泊为(C) A、微咸水湖; B、淡水湖; C、咸水湖; D、盐湖。 2、无障壁海岸带的波浪带中能量最高的是(B) A、升浪带; B、破浪带; C、碎浪带; D、冲浪带。 3、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中代表潮上带的是(B) A、海岸沙丘; B、后滨; C、前滨; D、近滨。 4、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砂坪属于(C) A、高潮坪; B、中潮坪; C、低潮坪; D、潮上坪。 5、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浊积岩出现的是(D) A、深海; B、浅海; C、湖泊; D、河流。 6、标准相模式应该能起到以下作用(ABCD) A、可以作为对比的标准; B、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提纲和指南; C、可以对新区进行预测; D、可以作为环境或体系水动力条件解释的基础。 7、河流相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ABCE)亚相 A、河床亚相; B、堤岸亚相; C、天然堤亚相; D、河漫亚相; E、牛轭湖亚相。 8、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依次为(BAC) A三角洲前缘粉砂和泥;B、前三角洲泥;C、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D、远砂坝沉积。 9、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BCDE) A、泻湖; B、海岸沙丘; C、后滨; D、前滨; E、近滨。 10、根据沉积物颗粒在块体流中的支撑机理,把重力流划分为(ABCD)类型 A、浊流; B、颗粒流; C、液化沉积物流; D、碎屑流。

第1章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沉积相地概念和分类 一、沉积相()地概念 “相”这一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首先引入地质文献.他认为,“相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中地表某一部分地全貌”.年瑞士地质学家格列斯利()开始把相地概念用于沉积岩,他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地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地、地质地或古生物地差异”.由此开始,相地概念逐渐为地质界所接受和引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进入世纪以来,相地概念随着沉积学、古地理学地发展而广为流行,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详尽地论述,当然各有看法.总地来说,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相是地层”地观点,把相简单地看作“地层”地横向变化;另一观点是把相理解为“环境”地同义语,即认为“相就是环境”.另外还有人认为“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地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地有规律综合”,即把相看作沉积物(岩)形成条件地物质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上述观点是对沉积相概念地不同理解.油气及其它矿产资源勘探事业地发展,促进了对沉积相地研究,使人们对这一概念地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目前,较为一致地看法是:相地概念中应包括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这两方面地内容,而不应把相简单地理解为环境,更不能把相与地层地概念混淆起来.因此,相地较完整地定义应该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地沉积物(岩)特征地综合”. 这里所说地沉积环境由下面一系列环境条件组成: ①自然地理条件: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地分布和地势地高低. ②气候条件:气候地冷、热、干旱、潮湿. ③构造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地隆起与坳陷. ④沉积介质地物理条件:介质地性质(水、大气、冰川、清水、混水、浊流)、流动方式、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地温度和深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沉积相知识点

1.沉积学研究的是沉积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称之为沉积环境. 2.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3.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 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通常构成最重要的相标志. 4.沉积环境和沉积岩特征的辩证关系: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岩特征的决定因素,沉积岩 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前者是形成后者的基本原因,后者是前者发展变化 的必然结果. 5.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相 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义关系.) 6.生物相: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综合生物特征 7.古地理:古代的地理景观,或古代环境. 8.沃尔索定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 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即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 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一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9.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 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 的空间组合形式. 10.标准相模式应起到四方面的作用: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 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4.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它必须起到 一个基础的作用. 11.沉积模式可以采用的表现形式:直观模式,事实模式,静态模式,动态模式,比拟实验模 式,数学模式 12.沉积体系:指的是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 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13.沉积相的划分: 三个相组(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确定相类型,即二级相→确定沉积亚相和 微相,即三级相和四级相. 14.冲积扇:在气候干旱,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的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且失去两侧的阻挡),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因它具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通常又称为冲积扇。15.冲积扇形态: 冲积扇在空间上是一个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锥(扇)形沉积体。其锥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平面上是沿山口向外辐射的扇状。扇体的纵剖面平行水流方向,纵向呈上凹底部不平整的楔形,横剖面垂直水流方向,横向上呈上凸的透镜状。

沉积相有关概念

沉积相有关概念 1. 4.1沉积作用(沉积) 从供给区母岩的离解,碎屑物的搬运,到沉积场所的沉积和沉积物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直到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沉积作用,简称沉积。 1.4.2沉积间断 在沉积过程中,沉积作用停止期叫沉积间断,或称沉积的不连续性。 1.4.3 沉积环境 指沉积物在沉积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流、构造、生物、物源、物理及化学条件等。 1.4.4沉积相 指在特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征的沉积体。分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大类,每一类中细分为:相、亚相、微相等不同级别。沉积相的研究对石油勘探和油(气)田开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5 沉积体系 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不同沉积相类型的组合体。 1.4.6 一级相(相组)与二级相(相) 一级相(相组)是指按沉积物及其沉积环境所划分的沉积相最大单元,分为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三大类。 二级相(相)是相组中次一级相。如陆相组可分为残积相、坡积相、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风成相、冰川相、沼泽相等;海相组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等;海陆过渡相组可分为三角洲相、(?)湖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河口湾相等。 1.4.7三级相(亚相)与四级相(微相) 三级相(亚相)是二级相的细分。如河流相可细分为河道亚相、河漫滩亚相、堤岸亚相等;湖泊相可细分为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是三级相的进一步细分。如河道亚相细分为边滩微相、心滩微相、滞留微相等;浅湖亚相细分为水下沙洲微相、席状砂微相、生物滩微相及泥坪微相等。细分沉积相对油田开发过程中认识油层非均质性及地下油水运动规律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标志

试述地层中沉积相的识别标志 杨其栋硕研2011-5 2011020529 当前,国内外多数人把沉积相看作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一个沉积环境中所有的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因此识别沉积相时就要从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入手,主要包括:①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②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形态;③地球化学特征。 按沉积环境不同,可划分出不同的沉积相类型,进而,还可根据各相类型中的亚环境、微环境及其沉积特征,确定出相应的沉积亚相和微相。不同环境中的沉积相,沉积亚相和微相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可根据对应的相标志对其进行识别。 1 大陆环境中沉积相类型及其识别标志 1.1 冲积扇相 冲积扇相是大陆沉积体系中颗粒最粗、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物,以砾岩、砂砾岩和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和泥岩。包括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积物及泥石流沉积。其识别标志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描述。 (1)岩性特征:以砂砾岩为主,含碳酸盐、硫酸盐等矿物。 (2)结构标志:成熟度低,粒度粗;扇根到扇缘分选和磨圆逐渐变好;粒度逐渐变细。扇体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以粘土为主。粒度曲线跳跃总体发育差或整体呈略向上拱弯弧状。 (3)沉积构造标志:泥石流沉积—块状、递变层理;河道沉积—砾石叠瓦状排列;筛状沉积—块状构造;漫流沉积—平行、交错、块状、水平层理、变形构造及暴露构造。常见冲刷—充填构造。 (4)颜色标识:泥质沉积物多带有红、黄、棕红等氧化色。 (5)生物化石标志:几乎不含化石,很少含有机质。 1.2 曲河流相 1.2.1 河床亚相 (1)河床滞留沉积 沉积物以粗粒为主,多为砾石,时有垮塌或冲刷泥砾;发育明显的冲刷—充填构造,可有叠瓦状构造;横向上河床滞留沉积呈透镜状、席状;垂向上其位于河流沉积的最底部。 (2)边滩沉积 沉积物以砂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分选中等,跳跃组分为主;发育大中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沉积物垂向上向上粒度变细,层理规模变小;横向上呈板状、透镜状而平面上呈带状。 1.2.2 堤岸亚相 (1)天然堤 沉积物为粉砂、泥的薄互层,向河道方向可有细砂,一般单旋回厚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发育小型波状、槽状、攀升层理、水平层理,顶部可有水平层理、暴露构造;天然堤位于边滩沉积之上,剖面呈楔形而平面呈豆荚状。 (2)决口扇 沉积物以细砂、粉砂为主,较天然堤粗;发育中小型交错、波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垂向上上下均为河漫泥质沉积,单旋回厚十几厘米—几米;剖面上呈透镜状;平面上呈舌形或扇形;垂向上为正粒序。 1.2.3 河漫亚相 (1)河漫滩

沉积相

目的要求:1、了解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2、重点掌握河流相的类型及各亚相的沉积特征 重点难点:河流相的类型。 导入新课: 石油、天然气的生成和分布,与沉积相的关系密切,研究沉积相对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什么是沉积相?沉积相又可分为几种类型?特点如何? 讲授新课: 第六章沉积相 第一节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一、沉积相的概念 (一)概念:沉积相就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二)概念分析 1、沉积岩是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 2、沉积环境: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拗陷)。 3、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风、冰川、清水、浑水、浊流等,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度)。 4、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如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共组合)、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种属和生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二、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通常是以自然地理条件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沉积岩特征及其它环境条件进行具体划分。在相组和相划分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分为亚相和微相。 沉积相的分类 第二节陆相组 一、山麓—洪积相 (一)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气候干热, 2、是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在这种环境下,风化剥蚀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 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 (二)形成过程:当水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地区时,由于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迅速、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因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又称冲积扇。随着冲积扇的发展,其范围逐渐扩大,山前冲积扇彼此逐渐联结起来,并掩埋和充填了山前的坡积物和坠积物,形成了环绕山脉的山麓—洪积相。 根据现代冲积扇地貌及沉积的分布特征,冲积扇可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亚相。 二、河流相 1. 河流的类型 根据河流的平面几何形态的不同,可将河流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1)平直河又称顺直河流,是指河长大于河宽多倍、弯度小的河流,其弯度指数(河道长度与河谷宽度之比)小于1.5。平直河流因长期在凹岸一侧的侧蚀作用和凸岸一侧的加积作用而引起的河道位置移动,并逐渐向曲流河发展。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10倍。 2)曲流河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其弯度指数大于1.5,河床坡降小,河身较稳定。由于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其河床凹岸遭受侵蚀而不断后退,凸岸则发生堆积,形成边滩,由于河流极度弯曲,常发生河道的截弯取直作用而形成牛轭湖。弯曲河流沉积物搬运量比较稳定,边滩发育,无心滩沉积。 3)辫状河为多河道,而且多次分岔和汇聚构成辫状(图6—2(c))。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大于40,弯度指数小于1.5,河道沙坝(心滩)发育,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因迁移迅速,故又称“游荡性河”。由于河流经常改道,河道沙坝位置不固定,故天然堤和河漫滩不发育。辫状河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 4)网状河具有弯曲的多河道,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结状。河道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厚度与河道宽度成比例变化。河道间被半永久性的冲积岛和河漫滩或湿地所分开。这些冲积岛、河漫滩或湿地主要由细粒物质和泥炭组成,其位置和大小较稳定,与狭窄的河道相比,它们占据约60%~90%的地区。网状河多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2.河流相的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河流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及牛轭湖亚相。 河床亚相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特点:横剖面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底部显示明显的冲刷界面,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在河流相中最粗。层理类型多,斜层理发育,多呈单向斜层理。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多具有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 2)堤岸亚相堤岸亚相位于河床沉积的上部,属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与河床沉积相比,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可进一步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 3)河漫亚相河漫亚相是平原河流的亚相类型,常位于天然堤外侧。由于地势低洼平坦,洪水泛滥期流水漫溢天然堤,河水携带大量悬浮物质在这里沉积。由于它是洪水泛滥期的沉积产物,故又称泛滥盆地沉积。 沉积特点:主要是粉砂岩和粘土岩,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在平面上位于堤岸亚相外侧,分布面积广泛,包括河漫滩、河漫湖泊和河漫沼泽三种沉积微相。 4)牛轭湖亚相牛轭湖是由弯曲河流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弯曲河道废弃而成。 沉积特点: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有水平层理,但一般多为带状或不连续带状层理。在层理间常有较粗的泥质岩和一些碳质细屑组成的小透镜体,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岩体呈透镜状,延伸最大可达数十公里,厚度达数十米。

产品概念与分类.doc

产品概念与分类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通过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是通过产品来联结的。产品是市场交易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市场营销组合的核心,或者说4P因素的第一因素就是产品。产品策略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市场营销组合因素的决策。因而如何正确确定企业的产品组合结构、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产品在品牌和包装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为顾客服务就成为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决策,也是市场竞争的基础策略。 要作出正确的产品策略,必须先明确产品的概念。所谓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观察、主意等。可见产品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电视机、空调等实物,也可以是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人员,甚至可以是一种观念或主意,如广告公司的广告创意。 一、产品整体概念 在设计和销售产品时,市场营销者必须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考虑产品,即市场营销中所指的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5个层次。如图3-1-1所示。 1.核心产品层。核心产品又称为实质产品,是指产品能向顾客提供的基本利益和效用。这是产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内容。顾客购买某种产品,不是为了获得它的所有权,而是由于它能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求或欲望。人们购买化妆品,并不是为了获得它的某些化学成分。而是要获得“美”。同样,人们买空调是为了“凉爽”。 2.形式产品层。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形式产品包含五个要素:包装、品牌、质量、式样、特征。这五个要素,物质产品都具备,而服务也具有相类似的要素,可能具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特点。形式产品是呈现在市场上可以为顾客所识别的,因此它是顾客选购商品的直观依据。 3.期望产品层。期望产品是指顾客购买某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组属性和条件。例如,旅客在寻找一旅馆时期望干净的床、洗漱用品、衣橱等。对没有特别偏好的顾客来讲,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营销者都准备了一个期望产品,而且能够满足该类顾客的最低期望,所以获得该类产品的便利性成为选择这一产品的首选考虑因素。

岩相及岩相分类

岩相 岩相(lithic facies)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相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一关系。另外,为了突出沉积环境中的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物特征中的岩性特征,通常把“岩相”和“古地理”这两个术语联系在一起,以表示沉积相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 简介 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表明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总和,就叫做沉积相。 例如“浅海珊瑚灰岩相”。浅海说明环境,珊瑚礁反映古生物特征,灰岩反映岩性特征。总之,“相”是沉积物形成环境和条件的物质表现。沉积环境的特征反映在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所含的古生物及沉积物本身的原始产状等。 岩相分类 沉积岩的相可分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三种基本类型。再根据岩石建造进一步划分亚类。 岩相是随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岩相的变化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观察。同一岩层在水平方向的相变反映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即沉积环境)的差异。如海洋沉积物可由滨海相过渡到浅海相,一般依次沉积砾岩、砂岩、粘土类,石灰岩等,而且所含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在垂直岩层剖面方向上的相变则反映了同一地区但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而自然地理环境的重大改变则往往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海相沉积的总特点是:以化学岩、生物化学岩和粘土岩为主,如石灰岩等。离海岸愈远,碎屑沉积颗粒愈细。在水平方向上岩相变化小,沉积物中含海生生物化石和矿物。海相沉积又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及深海相四类。 陆相沉积:沉积物多以碎屑、粘土和粘土沉积为主,岩石碎屑多具棱角,分选欠佳,在水平方向上岩相变化大,含陆生生物化石。又可分为残积相、坡积相、洪积相、冲积相、湖积相、冰碛相、火山相等。 岩石建造 岩石建造的概念(或简称为地质建造):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岩石天然组合(天然共生体)。即在一定的自然、地质环境下形成,并成为地壳发展某一阶段特有的各种岩石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