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铁发展史及其影响讲解

地铁发展史及其影响讲解

地铁发展史及其影响讲解
地铁发展史及其影响讲解

编号:

成绩:

自然科学通识课研究项目结题报告

题目

地铁的发展史以及

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姓名***

指导老师*** 系、专业**系**专业学号********

**** 年** 月** 日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交通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特大型城市不断兴建起。地铁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和高科技的投入,解决了很多城市的交通,环境问题。城市作为人类现代文明和财富的聚集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地铁是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对周围商圈也带有辐射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将科技融入了经济。

地铁的发展史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

1.走进地铁

1.1. 什么是地铁

1.1.1.地铁的概念

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地铁具有效率高、无污染、大运量等特点。地铁和轻轨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在运量上。通常衡量的标准是高峰时的每小时客流量,超过了3万人次就叫地铁。

1.1.

2.地铁车辆简介

地铁车辆是成列运行的。一般情况下由4辆或6辆编成一

列,少数情况下,也有8辆编成一列的

1.1.3.车体设计

车辆的车体,现在一般都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采用整体承载结构,以减轻自重。一辆车的两侧均开有多个车门(一般为四个),车门的开关可以自动控制也可以由司机手动控制。

1.2. 地铁路网的基本形式

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

多线式、蛛网式。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是由区间隧

道(地面上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车站及附

属建筑物组成。车站按其功能分为四种:

1.中间站:只供乘客乘降用,此类车站数量最多。

2.折返站:在中间站设有折返线路设备即称为折

返站,一般在市区客流量大的区段设立,可以满

足乘客需要,同时节省运营开支。

3.换乘站:既用于乘客乘降又为乘客提供换乘的

车站。

4.终点站:地铁线路两端的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或换乘外,通常还供列车停留、折返、临修及检修使用。

2.地铁的历史与发展

2.1. 世界地铁历史与发展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英国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是为了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而建,建于1863年,其干线长度约6.5km。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到了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铁,在伦敦塔附近越过泰晤士河,但这条铁路并不算成功,在营运数个月后便因新通车的伦敦塔桥取代了大部分的旅客运量而废线。

现存最早的钻挖式地下铁路则在1890年开通,亦位于伦敦,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最初铁路的建造者计划使用类似缆车的推动方法,但最后用了电力机车,使其成为第一条电动地铁。早期在伦敦市内开通的地下铁亦于1906年全数电气化。

1896年,当时奥匈帝国的城市布达佩斯开通了欧洲大陆的第一条地铁,共有5公里,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国巴黎的巴黎地铁在1900年开通,最

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

tropolitain”(法文直译意指“大都会铁路”)

是从“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译过去的,

后来缩短成“métro”,所以很多城市轨道

系统都称metro。俄罗斯的地铁也顺理成章,只是改用了西里尔字母,称为Метро。

2.2. 中国地铁历史与发展

中国最早的一条地铁为1965年开工建造的北京地铁。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天津地铁于1970年开始建造,到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上海地铁于1990年初开始建设,到1993年开通第一条线路,目前已经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网络。2000年后,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始快速成长,已有多条成熟运营的地铁线路,2009年至2015年,中国准备在全国25个城市以人民币9886亿元建成总长2495公里的87条轨道交通线路。

3.地铁的优点

1.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

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

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2.减少噪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

面的噪音。

3.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4.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5.减少污染。一般的汽车使用汽油或石油作为能源,而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6.其他优点。地铁与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相比,除了能避免城市地面拥挤和充分利用空间外,还有很多优点。一是运量大。地铁的运输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车大7-10倍,是任何城市交通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二是速度快。地铁列车在地下隧道内风驰电掣地行进,行驶的时速可超过100公里。

4.地铁的缺点

1.建造成本高,由于要钻挖地底,地下建造成

本比建于地面高。

2.前期时间长,建设地铁的前期时间较长,由

于需要规划和政府审批,甚至还需要试验。

从开始酝酿到付诸行动破土动工需要非常长

的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地铁对于雪灾和冰雹的抵御能力较强。但是对地震、水灾、火灾和恐怖主义等抵御能力很弱。由于地铁的构造,而导致极易因为这些因素发生悲剧。自地铁出现以来,工程师们就不断持续研究如何提高地铁的安全性。

地震,可以导致行进中的车辆出轨,因此地铁都设计有遇到地震立即停驶的功能。为防止地铁地道坍塌,处于地震地带的地铁结构必须特别坚固。

3.水灾,由于地铁内的系统低于地平线,而导致地上的雨水容易灌入地铁内的设施。因此地铁在设计时不得不规划充分的防水排水设施,即使如此也可能发生地铁站淹水事件。为此在发生暴雨之时,地铁车站入口的防潮板和线路上的防水闸门都要关闭。一个知名的例子是台北捷运在纳莉台风侵袭时发生淹水事件。还有北京地铁一号线因暴雨积水关闭了数小时。

4.火灾,在以前,人们不太重视地铁站内的防火设施,车站内一旦发生火灾,瞬间就会充满烟雾,而引发严重的灾祸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地铁King's Cross站发生火灾,导致31人死亡。产生火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伦敦地铁内采用了大量木质建筑。因此,日本地铁部门规定在地铁站内禁烟来避免火灾。

5.中国地铁发展概况

据《2014年-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

9 沈阳地铁2010年09月27日沈阳地铁1、2号线

10 成都地铁2010年09月27日成都地铁1、2号线

11 重庆地铁2011年07月28日重庆轨道交通1、2、3、6号线

12 西安地铁2011年09月16日西安地铁1、2号线

13 苏州地铁2012年04月28日苏州地铁1、2号线

14 昆明地铁2012年06月28日昆明地铁1、2、6号线

15 杭州地铁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2、4号线

16 哈尔滨地

2013年09月26日哈尔滨地铁1号线(2013年09月26日运营)

17 郑州地铁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2013年12月28日运营)

18 长沙地铁2014年04月29日长沙地铁2号线(2014年04月29日运营)

19 宁波地铁2014年05月30日宁波地铁1号线(2014年05月30日运营)

20 无锡地铁2014年07月01日无锡地铁1号线(2014年07月01日运营)

6.地铁对地铁商业推动及研究

6.1. 地铁商业的定义

地铁商业是指在地铁内建造的一些带有盈利商业性质的地铁商铺、商业街、地下商城等。

6.2. 地铁商业的类型

地铁商业主要有三种方式:点式商业、条式商业、

立体化商业。

点式商业:多为在地铁的候车点、出入口、

过道等公共空间部分设置的商业零售点,多以

应急商品零售为需要,比如报纸杂志、饮料、

电话卡等。

条式商业:多为一些街道式联接在一起的若干家商铺或店面构成的地铁通道商业,主要的客群目标均是出入于地铁的客人。其经营的主要是快速消费品,比如快餐店、药店、多士店、花店、书店等等。

立体化商业:则是位于地铁附近或相联的购物中心、超市等,而且规模相对比较大,包括多个楼层的经营空间。其中,大多有一些楼层是可以直接与地铁的通道相联接的,可以使出入地铁站的客流直接通过专用的通道进入卖场。其经营的品种很多,范围很广,目标客群也可以包括地面的行人。

6.3. 地铁的商业功能与价值体现

1.地铁的商业价值应该结合地铁自身的核心功能以及地铁客流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含空间、时间和客流三个层面的因素。

A).从空间角度看:地铁与商业的影响是双向的,地铁深入的区域通常都具有良好的商业基础,而地铁的引入又会加速新的项目的诞生,使沿线商业环境更加成熟。比如上海的徐家汇作为最早拥有地铁的区域,其商圈的形成和发展与具备地铁功能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B):从时间角度看:地铁通行区域的广泛和运营时间的饱满为商业功能的发挥和提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地铁客流高峰在于一早一晚,而生活方式的进步将使得地铁对晚间消费和假日消费的刺激更为明显。

C):从客流吸引角度看:地铁的运

载功能可以顺利实现客流吸引,因此对

于地铁的商业功能而言更为需要的是把

客流转化为有效的消费流。

在地铁的日客运量数据方面:巴黎超

过1000万人次、纽约2000万人次、莫斯科800万人次、北京130万人次、上海100万人次、广州60万人次。香港虽然地铁线路的总长只有43.2公里,但其日客运量高达220万人次,最高时可以达到280万人次;有如此规模的客流支撑,地铁的商业潜力自然可见一斑。

6.4. 地铁商业价值的主要体现

A).地铁自身的商业转化和应用,除了票价收入外,对地铁商业的经营收益和出租物业收益也占了越来越大的比率。

举例来说:2000年香港地铁获得纯利40亿港币,成为世界上盈利最多的地铁,从收益比例看,1999年香港地铁72.5亿的经营收入中,票价收入占56.4亿,其余的收益都来自于地铁商业的增加值。

东京地铁2002年度靠提供场地收取的租金有9亿日元,加上它拥有的38家便利店的57亿日元销售额,合计66亿日元,虽然这部分收入只占地铁总收入的2%,但也是一笔很大的收益。

B).发挥和利用地铁的客流优势激发了地铁的商业潜力。

上海人民广场下的迪美广场和香港名店街、广州天河城广场等都是国内地铁商业的典型代表。

C).地铁可以带动区域的商业规划和整合,放大商圈的辅射范围。

香港沿着地铁网络大约分布有30个购物中心,约占香港购物中心总数的五分之三,而目前香港主要购物中心基本上都是在1979年以后地铁通车后落成开业的。此结果充分显示出香港地铁对购物中心开发的影响。

6.5. 地铁商业的准确定位及商业组合能激发最大的商业潜力和价值

地铁商业的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商业定位非常重要。考虑到地铁商业的特殊性,商业的定位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铁客流自身的特点,而由于站位及其所处区域商业环境的不同,商业定位也会更多地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

A).地铁商业的分布区位不同,定位和业态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从商业分布上,地铁站台

由于吐纳乘客的功能性要求和限制基本上不设置商业,因此地铁商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站厅内零星商业网点,面积小,以经营即时性消费商品为主;

第二层次:是面积较大的站厅内商场,经营范围以便利性商品和服务与流行性商品为主。

第三个层次:为地下商场或商业街,一般以经营流行性服饰、皮具和精品为主,目标消费者通常锁定大中学生和追求时尚的年青人,价格多中低档,强调主题、特色经营,以期产生特色化经营优势。

第四层次:为地铁上盖大型的购物中心,以其更完善的商业功能,多样的业态组合、主题特色,利用地铁强大的载客能力吸引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

B).地铁商业应坚持特色化发展思维。

体现在地铁商业项目上,就是应该坚持特色发展与适应地铁人群全面需求二者的并举。地铁商业特色的塑造难度大于一般性商业项目。因为客群的相对稳定性与快速性将使许多商业形态和商品不适合地铁商业的发展。因此在考虑地铁商业定位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一特点给予考虑。

C).地铁商业要考虑与周边商业环境的统一性。

高档定位的项目在引入地铁以后,应该如何协调商业规划和商品组合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由于高档定位的商业项目需要安静和幽雅的环境,所以在目前阶段,地铁的引入与高档商业项目的营业能力提升还难以形成正比关系。

D).依据地铁线路的规划制定沿线商业设施的规划。

地铁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配合地铁的规划引导沿线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将对商圈的调整和消费力的再分配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潜在的商业机会就会得到更好的释放。香港购物中心的分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地铁作为一种快捷、准时的城市交通工具,多以居住密集区和商业繁华区为主要深入区域,地铁能够聚集巨大的客流,很容易在地铁沿线形成新的商业区,使商业空间的单点核心格局向多点区域中心转变发展。

为了最大程度激发地铁商业的价值,我们必需要更专业地去考虑处于不同区域商业环境、不同客群背景下的地铁商业定位和业态组合,用主题鲜明、有特色吸引的商业组合来创造消费,在由于地铁带来的商圈格局调整和消费力再分配这个机遇中塑造项目的商业地位。

7.地铁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界上各大城市地铁的情况不太一样, 有的大力发展“地下经济”, 使地铁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 有的则将目光转向地铁口外的黄金地带, 让地铁在“大商业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 站内还是站外, 地铁的发展, 总是与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 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一些文化底蕴不足的城市, 在地铁文化的影响下, 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

位, 更重要的是为城市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形

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了城市的发展步伐。

一、地铁文化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的实质是对土地区位的利用。

区位是自然地理位臵、经济地理位臵、交通地

理位臵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而

交通地理位臵又是自然位臵与经济地理位臵

最重要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交通条件是城市与其他周围地区和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相互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是城市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所以, 城市交通条件的重大改变将对城市土地区位产生重大影响, 进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

随着地铁的不断发展, 一大批产业诸如建筑业、商业、地产、零售业、旅游业、广告业等等都搭上了地铁这班快车。这些看似独立的经济个体, 都与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状况紧密相连, 而地铁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地铁文化影响着地铁站的出入口建设。出入口怎样展示高品位的地铁建设, 怎样与周边的氛围和谐一致, 都渗透着地铁文化的印迹。地铁文化也影响着站台内部的建设。大到站台的设计布局, 小到站台上的一个广告牌都渗透着一个城市地铁文化的定位, 展现地铁文化的整体构想。基于地铁文化的定位, 建筑、旅游、广告、商业便与地铁文化相适应, 满足地铁文化的发展需要, 形成以地铁文化为核心的经济产业, 处处体现地铁文化的影子和痕迹。地铁建设已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的发展中, 地铁文化在地铁与城市之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地铁文化无疑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地铁甚至对整个城市的评价, 文化层次高的地铁可以提升城市的地位, 从而直接地拉动旅游、广告、商业等经济发展, 由于充足的人流, 建筑房地产、大型商圈的建立也就随之而来。因此, 地铁建设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地铁文化的衔接、搭桥。从世界上地铁经济发展最好的巴黎、东京、莫斯科地铁来看, 高层次的地铁文化广泛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进而凝聚了人流, 提升了人气, 带动了地铁经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 地铁位处地下, 如果缺少文化的打造, 压抑的地下空间将会让人感到局促, 因此, 人们需要浓郁的商业气息和艺术氛围来改变这种压抑的感觉, 这也是地铁文化建设的最基本需求。目前,巴黎等城市的地铁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亮点, 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景点, 其文化建设的影响可见一斑。由此可见, 地铁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 它会拉动相关的经济产业, 并使之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地铁文化形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地铁文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包括方方面面,其本身的商铺就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纽约地铁运营线路总长居世界首位, 日客运量已达到2 000 万人次, 其地铁商铺2004 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15 亿美元; 东京地铁仅便利店就有38 家, 2004年广告售额362 亿日元, 整个地铁商铺销售总额980 亿日元; 香港地铁总长虽然只有43.2 km, 但它的日客运量高达220 万人次, 最高时达到280万人次, 地铁商铺2004 年带来的经济收入超过96 亿港币; 广州地铁沿线的天河城商铺出租率达100%, 在地铁开通之后, 首层铺位的月租金从200 多元/m2 飙升到最高900 元/m2, 仍然一铺难求; 巴黎地铁之所以发达堪称世界之最, 其原因在于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地铁经济和地铁文化,它不仅有运输功能, 还犹如一个“地下超市”。据统计, 巴黎地铁站中设有“商业点”( 利用人工销售的商店) 800 家, 包括百货店、饮食店、音像中心、书店、服装店、鞋帽店、香水店、花店、礼品店、照相馆以及免费报纸供应处, 一些名牌商品专卖店也位列其中。除此之外, 地铁内还有数以千计的各类自动售货机。“巴黎独立运输公司”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地铁营销”的公司, 对地铁商业点进行统一管理。从纽约、东京、香港、巴黎的地铁商铺每年带来的不菲经济效益来看,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 地

铁不仅仅是一种解决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

还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给城市

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地铁商铺之所以

受到商家的青睐, 原因是有足够的客源, 如

果地铁站内建设犹如菜市场, 杂乱无章, 相

信各大品牌的商家都不会问津。反之, 如果

地铁内环境清新宜人, 除了作为交通枢纽外,

地铁还将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依据中外成功的地铁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 地铁沿线周边的地价都在随着地铁的发展不断上升, 周边的店家商铺也随之火了起来,餐饮休闲都依地铁而升温, 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 生意兴旺的地段地铁周边的文化环境建设也都经过认真设计的, 餐饮娱乐务求方便快捷。在北京很多地铁站的出口直接与商业大楼相连, 广场绿地也是地铁站口的重要设施, 通常人们喜欢从这样的地段走出地铁, 不论是去上班还是逛街都会觉得心情愉悦。但有些地段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文化氛围的建设, 所以使得该地段的发展缺乏长远的眼光。如北京东直门地铁站出口外道路狭小, 被小商铺紧紧包围, 走出地铁看不到一个大城市的气象, 也少有国际品牌的标志,从过往的人流看外来打工者居多, 走在这样嘈杂的地区总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新世纪的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 其核心是在总结50 年的基本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依据本市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城市特点, 来规划发展自己。在发展过程中, 既要考虑区域经济间的协调,又要突出自己的特点。依据经济发展规律, 以市场为导向, 实施品牌战略, 掌握信息, 运用市场, 掌握市场, 发展市场, 是取得成功的必然选择。有着优秀文化的地铁, 无疑会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尤其对于一些缺乏旅游特色的城市来说, 地铁不但自成一体,还可以连接城市的各个景观, 并在地铁内宣传城市文化与旅游资源, 从而刺激旅游消费, 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对城市产生了兴趣, 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广告业, 更是地铁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伴随着琳琅满目的广告, 商机也随之而来, 广告画、灯箱广告、车厢内的宣传广告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广告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收入, 更给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

三、地铁文化自身蕴含的经济含量随着国内外地铁运营模式趋于完善, 人们逐渐归纳总结出地铁的发展规律, 地铁文化在地铁发展和城市文化经济建设中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有关机构调查, 广州地铁乘客平均年龄35.6 岁, 白领占41%,“地铁一族”已经成为广州市精华人群的典型写照, 是城市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对新闻资讯、潮流信息和数码产品、金融投资、旅游房产等高消费产品都有很强的需求。因此,《羊城地铁报》的出现无疑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其读者群及传阅率呈几何级数翻跃, 地铁报的发行规模及影响力也和地铁一样飞速发展, 地铁延伸到哪里, 城市就发展到哪里, 报纸就办到哪里, 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就涌动到哪里。沈阳地铁虽然刚刚开建, 但出版地铁报已纳入了议事日程, 这是符合地铁文化发展需要的。在对北京地铁经济的分析中, 地下通道狭长, 缺少代表性建筑、广告等文化特色, 站台广播缺乏新意等都成为人们对北京地铁经济关注的焦点。北京的地铁里没有椅子, 也没有商店, 少有的几个书报亭里可能兼卖些饮料。老式的车厢里没有安装空调, 只有头顶的风扇在夏天会呜呜转动, 颇有点怀旧的意味。北京的地铁对人们来说主要的用途就是方便快捷。但是, 世界上被人们称作有特色的地铁决不是因为它的线路合理, 运行快捷, 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地铁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当一件事物被人们关注时, 其所蕴含的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地铁孕育的文化气息无形中推动了交通、旅游、经济等各行业的发展。上海地铁中, 很多大站或者中转站商店如林, 商品种类繁多, 很多市民都愿意经常到这里逛逛。广州地铁在运行中不但配有中英文报站, 还根据广东特色推出了粤语报站, 再加上《羊城地铁报》的发行, 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能立刻感受到大都市快捷的生活节奏。地铁文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总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文化本身的形成不像摩天大厦那样立竿见影, 它需要时间的历练, 但成形的文化带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地铁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小小分支, 但地铁的发展建设却与人民的生活休戚相关, 地铁文化无疑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形成怎样的地铁文化, 怎样让地铁文化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 如何让地铁文化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是所有拥有地铁的城市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2.孙敏中国地铁在崛起[J].

1.

3.陈晶晶中国地铁进程

4.汤国荣地铁在中国都市悄然兴起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教(学)案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的地铁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目前,伦敦地铁已有12条线路,总长度约410km(地下隧道171 km),共设置车站275座,地铁车辆保有量总数约419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8.5亿人次。 受伦敦成功建设地下铁道的影响,美国纽约也于1867年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随着纽约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1900年市区人口已有185万人,同时地铁建设也在不间断地发展。现在纽约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一座城市。目前,纽约地铁线路共31条,总长度约443.2km,其中地下隧道258 km,共设置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地铁车辆保有总数约6561 辆,年客运总量已突破10亿人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浅谈中国城市地铁的发展前景

我国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日渐明显化。然而,城市化的发展绝不可以被交通压力所约束。因而与我们传统的地上交通相对应的地下交通就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新渠道。这就是目前的大、中城市正在极力发展的地铁交通。目前,中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有了地铁,许多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因为地铁的舒适、快捷和便利,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也就成为了许多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的地铁文化。 所谓“十九世纪修大桥,二十世纪建高楼,二十一世纪开发地下交通资源。”这句话充分的显示出地下交通在新世纪发展中的前景与潜力。地铁与公交车、电车相比的优势显而易见:地铁单向运量每小时4万——6万人次,公交车、电车单向运量每小时1万人次。从运输方式来看,地铁运输更具多方面的优点:舒适、准时、快捷、占地少,环保、节能、安全,而且不占用地面、街道等。毫无疑问,地铁交通是绿色工程,而且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我国的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中国确实需要开发以地铁为特色的交通资源,它的发展将不但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 现在让我们详细了解下地铁的优缺点:

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减少噪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缺点建造成本高:由于要钻挖地底,地下建造成本比建于地面高昂。 建设周期长:同样由于要挖地道,铺设铁轨,设备等等,以及各种调试工作。地铁从开始动工到投入运营需要很长的时间。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缺点:建造成本高:由于要钻挖地底,地下建造成本比建于地面高昂。 我们需要认识到地铁建设依然是十分昂贵的投资项目,例如北京地铁的每公里造价超过五亿元。地铁项目应成分考虑融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铁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设施的总和。它具有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低、节约能源以及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自19世纪中叶,世界上先后出现城市地下铁与有轨电车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开发、建设与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形成多种类型并存与发展的状态。 按基本技术特征分类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是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交通和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等类型。 1.市郊铁路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诚镇或城市圈的铁路,但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的一部份,因此具有干线铁路的特征,如轨道通常是重型的。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下铁等其他类型不停,在市郊铁路上通常是市郊旅客列车与干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跑。 2.地下铁路顾名思义,地下铁路是修建在地下隧道的铁路。这样离家,也许在地下铁路修建的初期没什么不妥,但现在定义一个系统为地下铁路,并不要求该系统的线路全部修建在地下隧道里。对全世界各国地下铁系统进行分类研究可知,,地下铁路可分为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和微型地铁3种类型。重型地铁就是传统的普通地铁,轨道基本采用干线铁路技术标准,线路以地下隧道和高架线路为主,仅在郊区地段采用地面线路,路权专用,运量大。轻型地铁是一种在轻轨线路、车辆等技术设备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铁类型,路权专用,运量较大通常高站台。微型地铁,有称小断面地铁,隧道断面、车辆轮经和电动机尺寸均小于普通地铁,路线专用,运量中等,行车自动化程度较高。 3.轻轨铁路轻轨铁路的含义是指就车辆对轨道是假的荷载而言,轻轨车辆与郊区列车或地下铁道车辆相比较轻。轻轨是从旧式有轨电车系统发展演变而来的,早期的轻轨系统一般是直接对旧式有轨电车系统改建而成,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全新的现代轻轨系统。现代轻轨系统与旧式有轨电车相比,具有行车速度快、乘坐舒服、噪音较低等特点。同样,对世界各国轻轨接近于轻轨系统进行分类研究,轻轨也存在多种技术标准并存发展的情况。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及五金与轻轨地铁,而低技术标准的轻轨则接近于有轨电车。 4.独轨电车独轨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上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独轨的线路采用高架结构,车辆则大多采用橡胶轮胎。从构造型式上可分为跨骑式独轨与悬挂式独轨两种。跨骑式独轨是列车跨坐在轨道梁上运行的型式,而悬挂式独轨则是悬挂在轨道梁下的运行型式。 5.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在一些文献资料中称为新交通系统,当然是指狭义的新交通系统。这种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等。

世界地铁发展史

地铁发展简史 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1863-1899 年,美国、英国、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5个国家的7座城市相继修建了地铁。 1900-1924 年,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城市修建了地铁,包括柏林、马德里、费城等。 1925-1949 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城市轨道建设速度放慢。莫斯科第一条地铁于1935年建成通车。 1950-1974 年,欧洲、亚洲、美洲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 1975-2000 年,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又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其中亚洲有20余座城市开通了地铁。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有115 座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km 。 中国地铁 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基本建成,于1971年1月开始试运营。目前运行区段从北京火车站至西郊苹果园,全长23.6公里,共有17个车站。由于这是我国第一 条地铁,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加上这条地铁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修建的,车辆、设备一开始存 在不少问题。在试运营开始后的头几年,遇到的困难较多。但是,负责试运营工作的北京地 下铁道管理处,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动群众克,努力改善管理工作。从1977年开始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并逐步取得了进展。近几年来,他们狠抓了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办地铁技工学校,培训职工6200多人次;建立和 健全了各项规章缺席,改革了一部分车辆,提高了车辆的完好率;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整治,保证了正常运转;狠抓了安全行车工作。他们还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了地铁的自动化水平,先后实现高度集中、自动闭塞、自动广播等自动化项目,使发车间隔由过去的十几分钟缩短到4分钟,提高了列车的运输效率。 这条地铁已经为首都公共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它在试运营期间,为缓和北京市的乘 车拥挤起了重要作用。11年来,共运送乘客 2.5亿人次。目前,它每天最多可以发320 列车,运送乘客19万人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人C·皮尔逊提出在英国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1860年英国伦敦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为单拱砖砌结构,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线路长6.4km,用蒸汽机车牵引。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到1879年电力驱动机车的研究成功,使地下客运环境和服务条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地铁建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此以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都市相继建造地下铁道。自1863年至1899年,有英国的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共5个国家的7座城市率先建成了地下铁道。 伦敦自1863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历经近15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伦敦地铁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范例之一,尤其是地铁实现了电气化后,伦敦

伦敦地铁车辆纽约地铁 法国巴黎也是最早修建地铁的城市之一,但 比英国要晚37年。为举办“凡尔赛展览会”而修 建的巴黎第一条地下铁道从巴士底通往马约门, 全长约10 km,它为巴黎地铁网络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打下了基础。时至今日,巴黎市区已拥有地 铁线路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其中2条为环线,有4条地铁采用橡胶轮体系的VAL车辆。地铁 线路总长度约221.6 km,地下隧道约占175 km,共设置车站380座,车辆保有总数约347辆,年 客运量总数也已突破12亿人次。巴黎的地区快 速地铁(RER)非常发达,运营线路共有363 km, 其中14 km与地铁共线,249 km为城市快速铁 路SNCF。RER的年客运量约4亿人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百姓出行需求更加强烈,预计201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6000亿人,货物发送量将达42900亿吨,现在人首选 铁道轨道供电专业培养目标: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电化率为60%,规划建设新线4.1万公里。铁路的大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子投入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培养目标:铁道信号的首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正安全:铁路信号装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行车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 铁道线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我国铁路系统经过今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吃加速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于1月10日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881 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后,地下铁道建设随着全世界经济起飞而启动、加快。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各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高峰。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已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后起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铁建设却方兴未艾。比如亚洲共有26个城市有地下铁道。除了东京与大阪在二次大战前就建有地下铁道外,其余城市均是在战后建成。 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的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骤增长,大量的汽车涌上街头,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也把有轨电车线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继续承担着正常公共客运任务。 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交叉,互不影响。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这是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了解了以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可能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地铁和轻轨同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况且修轻轨费用要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成都市私家车已超过百万辆,保有量居全国第三,而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辆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一再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拓宽和改造,但仍然满足不了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18日龙泉举办的第24届桃花节有个千辆花车巡游活动,参加的花车从龙泉中心一直排到了龙四环,接近成都三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仅仅千多辆车就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那么十万、二十万辆又会怎样呢?相比而言,修建轻轨仍然要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往地下走,修地铁成为了成都市区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此外,修地铁对城市规划和经营方面的作用,我会在后面为大家再作介绍。 说到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地铁发展史上的几个世界之最: 最早的地铁:于1863年在英国伦敦建成。由于当时电动机车尚未问世,机车牵引仍用蒸汽机车。尽管隧道里烟雾弥漫,但人们仍争着去坐。 最长的地铁:英国8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将近1000公里,共设有458个车站,是目前地铁最长的国家。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 15.6km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 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 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 起点 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 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 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 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 -2019 - - - - - - - - - 终点 车总投站数资(亿元) 工期 5号线轻轨 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 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 号线 17号线 18号线

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 在建项目 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 龙阳路站 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 拟建项目 外高桥保税 高速铁路客 区站临港新城2 城北路 站 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 二、设备现状及发展 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 先水平。 车辆分别选用德国和法国技术制造的宽体长身贯通式的电动列车,每节额定载客为310人,最大载客为410人,最高时速80公里,运营平均时速35公里,高峰时段最短行车间隔2.75分钟。 信号采用ATC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由ATP (列车自动保护)、A TO (列车自动运行)、ATS (列车自动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实现全自动驾驶,并可监测列车位置,调整续行列车的车速,按照预定要求完成列车调度。 轨道交通各线均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设有多功能的自动售票机,使用的票卡主要有公共交通“一卡通”和单程票,实现了“一票换乘”。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的增加,上海轨道交通设施也大幅增加。 199 6 96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116737255.html,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作者:刘亚明 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22期 摘要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而地下铁道恰 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又因其环保、高效的特点,地下铁道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接受。中国的地下铁道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将为城市化进程给予强大动力。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下铁道城市化环保高效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22-0017—1 1.地下铁道的历史 1863年1月13日,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建成并通车,它的成功运行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此,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不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欧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很快,有13个城市相继建成了地铁。而在当时,旧式的有轨电车仍是主要的公共交通设施。不过,相比于地铁,其运行速度低、噪音大、正点率低等缺点已经显露出来。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停滞萎缩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停滞不前。而汽车凭借它便捷灵活的特点,被人们接受,因此汽车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城市地铁。而有轨电车则渐渐被淘汰。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之前的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逐渐拥挤,严重时会导致交通瘫痪。再加上空气污染,噪音大等缺点,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重要性。轨道交通也从欧美国家扩展到亚非拉的日本、中国、韩国、伊朗等国家。这一时期有17个城市新建了地铁。 第四阶段(20世纪至今)这个阶段,城市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手段,更是一个城 市形象的体现,而且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某种积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地下铁道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如:莫斯科地铁,被称为欧洲的“地下宫殿”,天然的石料配以欧洲

地铁运营模式和中国大陆的城市地铁发展

地铁运营模式和中国大陆的城市地铁发展 一、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城市化提高推动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成为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主要节点。城市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逐步暴露出一些经济社会问题,有些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变得十分严重: 一是城市机动车数量增加迅猛。私人汽车1985 年全国才28.5 万辆,至2002年为969 万辆。从2003 年起,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加速增长,2007 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2876 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达4358 万辆。而其中大多数的车都在城市里行驶。按照国际大都市汽车保有量饱和标准300-400 万辆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已经逼近饱和状态。 二是交通拥堵。由于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公共交通发展滞后、道路总面积、道路布局、交通配套设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沿海大城市中交通拥堵的现象日益明显,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心城区在高峰期间的行车速度甚至低于10 公里/小时。交通拥堵导致效率下降,运营成本增大,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城市规划者和交通专家提出各种理论,其中唯一可行的思想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得公共交通替代私人轿车,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并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实现减量少、再循环、再利用。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组成成分,以其独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得到大力的投资开发。与其它城市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有如下技术经济特点:快速、准时、安全、少污染、运量大、占地少、费用低等。 (1)快速 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城市轨道交通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车辆有较高的运行速度,有较高的启动、制动加速度,列车停站时间短,上下车和换乘方便。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公布了,其中受人关注的是对未来城市交通建设的规划。未来,上海将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上海市轨交运营规模将超过830公里。 ▲最新规划图▼

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项目实施后,车站总数将达到600余座!上海地铁线路将增加到24条线路!届时上海地铁运营规模将超1000公里!之前的环评公示上看,上海地铁还将新增,19号、20号、21号、23号、崇明岛线、嘉闵线、机场联络线等!

规划中的线路, 地铁19号线▼ 轨道交通19号线起自闵行梅陇,终至宝山杨行。主要沿济明路、浦东南路、江杨南路走行。全长约40km,设站30余座。 地铁20号线▼ 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起自上海西站,终至共青森林公园。主要沿交通路、场中路、嫩江路走行。全长约20km,设站10余座。 地铁21号线▼

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起自国际旅游度假区,终至浦东新区高行。上海装修网了解到,该线路主要沿哥白尼路、广兰路、杨高北路、东靖路走行。全长约28km,设站10余座。 地铁22号线▼ 纵贯浦西中外环间的22号线路,可以直接对接20、18号线,串起机场拓展区、静安大宁、普陀桃浦、中环、长宁临空、闵行金虹桥等区域。 地铁23号线▼

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起自闵行开发区,终至徐家汇。线路主要沿东川路、龙吴路走行。全长约29km,设站20余座。 地铁24号线▼ 为贯穿中心城的南北走向线路,主要沿何杨铁路支线、杨树浦路、北洋泾路、锦绣路、陈行公路走行,经杨浦区、浦东新区。 25号线是本次规划中新增的。

国内地铁发展史

国内地铁发展史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北京是我国地铁规划运营线路最长的城市,到2020年,北京地铁将达到85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6.2万人次(2008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达116.7万人次。 以上海地铁1号线附近的和欣国际花园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万平方米,12-18层时尚电梯景观小高层,从2006年1月的6937元/平方米一路增至去年6月的12252元/平方米,累计增长幅度达到76.66%。 1993年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广州是我国第4座建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1999年深圳地铁 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和龙华线,全长21.866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 2000年南京地铁

世界地铁发展史

地铁发展简史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1863-1899年,美国、英国、法国、匈牙利、奥地利等5个国家的7座城 市相继修建了地铁。 1900-1924年,欧洲和美洲又有9座城市修建了地铁,包括柏林、马德里、费城等。 1925-1949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城市轨道建设速度放慢。莫斯科第一条地铁于1935年建成通车。 1950-1974年,欧洲、亚洲、美洲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 1975-2000年,世界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又有30余座城市地铁相继通车,其中亚洲有20余座城市开通了地铁。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经有115 座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km。 中国地铁 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于1969年10月基本建成,于1971年1月开始试运营。目前运行区段从北京火车站至西郊苹果园,全长23.6公里,共有17个车站。由于这是我国第一条地铁,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加上这条地铁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修建的,车辆、设备一开始存在不少问题。在试运营开始后的头几年,遇到的困难较多。但是,负责试运营工作的北京地下铁道管理处,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发动群众克,努力改善管理工作。从1977年开始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并逐步取得了进展。近几年来,他们狠抓了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办地铁技工学校,培训职工6200多人次;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缺席,改革了一部分车辆,提高了车辆的完好率;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整治,保证了正常运转;狠抓了安全行车工作。他们还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了地铁的自动化水平,先后实现高度集中、自动闭塞、自动广播等自动化项目,使发车间隔由过去的十几分钟缩短到4分钟,提高了列车的运输效率。 这条地铁已经为首都公共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它在试运营期间,为缓和北京市的乘车拥挤起了重要作用。11年来,共运送乘客2.5亿人次。目前,它每天最多可以发320列车,运送乘客19万人次。 经过验收认为: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道,设计是成功的,地基稳固,主体结构完好,线路稳定,设备基本配套,工程质量良好。这条地铁正式交付运营以后,有利于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运输效率,更好地为首都公共交通服务。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分析

编号: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课程终期论文题目:浅析上海轨道交通布局结构及其影响 系(部): 交通学院 专业: 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 姓名: 张寻 学号: 21008217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0年11月06日

浅析上海轨道交通布局结构及其影响 摘要 近年来,上海这个全国一线的特大型城市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合理组织2000万人口的出行,如何联系城市中心区和周围新城,如何协调区域同步发展,都是这座城市即将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给出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正在朝朝暮暮的为城市的建设服务,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城市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长三角地区 正文 上海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内地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中国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止2010年4月2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66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1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另有全线位于世博园区内,仅供世博园游客和工作人员搭乘的世博专线,近期及远期规划则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本篇论文主要就上海现在的轨道交通网从布局结构和对城市区域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上海地铁系统是由法国人以巴黎地铁的思路为蓝本设计的。一共分为三类轨道交通,第一类是市域级快速地铁,是连接市中心和郊区的,站距比较大,速度快(包括现在的1号线、2号线、5号线、9号线、11号线);第二类是中心城区快速地铁,是连接中心城区的,站距短,速度不及市域级快速地铁(包括现在的3号线、4号线、7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第三类是轻轨,一般在郊区外围,地面或者高架走,作为地铁的补充(6号线 )。这个设计思路根据客流密度对站距、速度逐级设计,用最具性价比的方案解决了需求。在具体的布线上,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图不难看出,上海轨道交通的布局主要呈现“米字加环,多线辐射”的形式,即内环内线路通过换乘枢纽纵横交织,内环外放射切割形,郊县由市域级R线向新城辐射。这样形式的布局主要是由于上海新城规模的扩大,形成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集镇多个层次构成的"多层、多核、多轴"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使出行长度增加,自行车、步行的适用性下降,交通的发展应与新的布局结构相适应,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引导交通方式的合理转化,避免过多转化为小汽车出行需要。 “米字”——上海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