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常见营养缺乏病

常见营养缺乏病


常见营养缺乏病

营养缺乏病是由于机体长期缺乏一种或数种营养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营养缺乏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营养缺乏病是由于膳食因素造成的一类营养缺乏病,如食物供应不足,膳食调配不当,使膳食中营养素含量不足或不平衡;食物加工过于精细,烹调方法不合理,使食物中营养素损失、破坏过多,不良饮食习惯造成多种或个别营养素摄入不足。继发性营养缺乏病是由于人体本身因素造成的一类营养缺乏病,如由于某些疾病的影响,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发生障碍,或者营养素在体内破坏过多以及机体对某些营养素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营养缺乏病是由于机体长期缺乏一种或数种营养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营养缺乏病多为原发性、集体发生。多见于重体力劳动以及特殊气候条件和特殊作业时,因生理负荷过大和环境应激容易大批发病。维生素缺乏症比较常见,某些元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也时有发生,急性蛋白质-能量缺乏虽然较少,但慢性缺乏亦不少见。下面将对常见营养缺乏病进行介绍。
二、分类
1.原发性营养缺乏病 原发性营养缺乏病是由于膳食因素造成的一类营养缺乏病,如食物供应不足,膳食调配不当,使膳食中营养素含量不足或不平衡;食物加工过于精细,烹调方法不合理,使食物中营养素损失、破坏过多,不良饮食习惯造成多种或个别营养素摄入不足。
2.继发性营养缺乏病 继发性营养缺乏病是由于人体本身因素造成的一类营养缺乏病,如由于某些疾病的影响,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发生障碍,或者营养素在体内破坏过多以及机体对某些营养素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
三、诊断原则
(1)诊断营养缺乏病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综合诊断。
(2)同一伙食单位有许多人出现某种营养缺乏病的症状和体征,膳食调查也表明相关营养素摄入低于标准,可明确诊断为某种营养素缺乏。
(3)某些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同一伙食单位多人出现,可明确诊断为某种营养素缺乏。
四、处理原则
(1)改善伙食与补充营养素并举,营养素补充剂量要适当,不能过高。
(2)治疗时不能只考虑主要缺乏的营养素,而应当全面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考虑治疗方案。
(3)治疗要循序渐进。
五、预防
(1)合理供应和调配食物,根据所在单位劳动特点和实际营养状况,科学制订食谱,合理调配膳食。
(2)合理加工和烹调食物。
(3)特

殊情况下使用强化食品或维生素制剂。
(4)在特殊情况下因地制宜利用野菜、野果。
第二节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是体内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表现为全身上皮组织角化增生,视网膜中感光色素合成不足而致夜盲,结膜干燥,角膜软化,祖国医学称“雀目”或“鸡窝眼”。
(主要原因)
1.摄入不足 维生素A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才能满足人体需要。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尤其是乳类、蛋类和肝脏含量较丰富,如果膳食中这类食物很少,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就是植物性食品中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在体内使用率仅为20%~40%,很难满足机体需要,所以长期缺乏动物性食品是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
2.吸收或利用障碍 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如急性肠炎、痢疾、结肠炎等均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一些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也会干扰小肠对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吸收、利用。
3.需要或消耗量增加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在低照度和微波辐射下工作的人群等,对维生素A需要量增加。高热、烧伤、骨折、大手术患者,维生素A的分解代谢增强,也需要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
(常见症状)
维生素A缺乏主要是皮肤和眼睛的症状。皮肤症状初期为干燥,鳞屑增多,后期为毛囊角化丘疹。丘疹中央有角或角刺,四肢伸侧、颈、背、臀部明显。头发干燥稀疏,指甲枯槁变脆,有时有口角炎。眼部症状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及夜盲症,然后逐渐发生为干眼症,表现为眼泪减少,眼睑干燥,结膜变厚发生皱褶,失去光泽和弹性,在角膜缘侧,球结膜中间有白色泡沫状白斑,称毕托斑。当维生素A缺乏严重时,结膜和角膜干燥、粗糙,形同皮肤;角膜上皮剥落,形成溃疡乃至穿孔失明。
(治疗)
1.饮食治疗 给予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羊肝、牛肝、猪肝、鱼肝)、肉、蛋、乳、胡萝卜、辣椒、番茄、菠菜、韭菜、荠菜、雪里蕻、金针菜等。特殊情况下,不易获得蔬菜时,可利用苜蓿、灰菜、扫帚苗、蒲公英、车前草、萹蓄菜、龙芽菜、野苋菜、金樱子、刺梨、猕猴桃等野生果蔬。
2.药物治疗 夜盲或结膜病变者每日口服维生素A25 000U,连服1~2周。角膜病变者需做急性处理,开始数日、数月肌注维生素A10万U,以后数周每日口服25 000U,同时还应保证其他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及碘、锌的正常供应。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症
在机体的钙、磷代谢中,维生素D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维生素D缺乏主要是引起机体钙、磷代谢的紊乱,其突出的表现是婴

幼儿的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软化症。
(主要原因)
1.膳食中摄入不足 在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并不丰富,含量较多的食物是乳制品和动物肝脏,所以有相当多的人群从膳食中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膳食中脂肪含量不足也可明显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2.日光照射不足 皮肤经阳光或紫外线照射,可合成大量的维生素D,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长,日照时间短,再加上防寒服装影响日光对皮肤的照射,因此北方的冬季较易发生佝偻病。另外,一些人群由于工作需要(如煤矿工人等),长期不能接受阳光照射,也易发生维生素D的缺乏。
3.肝脏和肾脏疾病 维生素D必须经过肝脏和肾脏的转化才能变成活性形式。当肝脏或肾脏发生病变时,尽管体内维生素D含量丰富,也不能形成足够的活性型维生素D,体内钙、磷代谢将受影响。
(常见症状)
人体缺乏维生素D后,钙、磷吸收减少和排泄增加,不能在骨骼正常沉积,婴幼儿及儿童则发生佝偻病,成人则发生骨软化症。
1.佝偻病 此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烦躁、哭闹、夜间多汗、睡眠不安、枕部秃发、肌肉松弛、发育迟缓。重症患者可出现“O”型或“X”型腿,肋骨出现“肋串珠”;头部变形呈“方颅”;囟门边沿变软,骨缝加宽,闭合延迟;胸骨变形,形成“鸡胸”。
2.骨软化症 成人维生素D缺乏,可形成骨软化症。主要表现为四肢酸痛,尤以夜间为甚,病情严重时疼痛加剧,多在腰背部沿脊神经放射。尤其是孕产妇维生素D严重缺乏时,骨盆畸形更为明显,胸骨和脊柱也可变形。
(治疗)
1.综合治疗 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多吃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尽量使膳食中维生素D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400U/d,其次每天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使皮肤接触阳光照射。实验证明高度紫外线照射皮肤15min,可在每克皮肤中产生12.8U的维生素D。
2.药物治疗 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治疗,主要是补给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成人每日补给维生素D3000~5000U(1U=0.025mg),儿童患者要适量减少。用于治疗的维生素D是浓缩的鱼肝油,例如鳕鱼肝油、比目鱼肝油、鲨鱼肝油、金枪鱼肝油含量都很高,要根据说明书使用,不要盲目滥用,以免发生中毒。在用维生素D的同时应补给钙剂。
第四节 维生素B1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是由于机体维生素B1(硫胺素)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全身疾患,临床上习惯称本病为脚气病。该病主要以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组织水肿、心脏扩大、循环失常及胃肠症状为主要特征。
(主要原因)
1.摄入不足 因为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谷皮中,所以长期食用

精白米、精白面,可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
2.烹调方法不当 因为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所以若淘洗米次数太多、水温过高,吃捞饭时倒掉米汤均会造成维生素B1的丢失。另外,做米饭和做馒头时加碱,可导致维生素B1的破坏。
3.吸收障碍 胃肠疾患或经常服用泻药,妨碍了小肠对维生素B1的正常吸收。
4.劳动强度过大 劳动强度过大,机体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补充。
(常见症状)
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软弱无力,常有沉重感,肌肉酸痛,腓肠肌压痛,伴有头痛、失眠、厌食、体重下降、消化不良。以后逐渐出现周围神经炎、心肌损害和水肿三大症状。周围神经炎症状常表现为四肢远端感觉障碍,下肢多见。先有感觉过敏,灼痛,然后转为感觉迟钝,以致消失。肌力减退,上下楼困难,蹲踞时不能起立。跟腱反射及膝反射减弱以致消失。严重的病例,可因喉返神经瘫痪而发音嘶哑;听神经受损所致听力障碍;累及胃肠神经时,可使胃肠蠕动减弱、便秘、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
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悸、气喘、心前区闷痛、心界扩大、心音低钝、心脏有杂音、心律失常等,并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俗称“脚气冲心”。有些患者可出现水肿,多见于踝部,严重者可向膝、大腿及其他部位发展。
维生素B1缺乏症在临床上可分为4型,即干型:以周围神经炎为主;湿型:以水肿为主;暴发型:以急性心肌损害及心力衰竭为主;混合型:同时有干型和湿型两种类型。
(治疗)
1.饮食治疗 给予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酵母、豆类、谷类、麦类(全麦)、糙米、瘦肉、心、肝、肾等。改进不合理的烹调方法,如不丢弃米汤,蒸馒头用酵母,不加过量碱等。
2.药物治疗 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1,直至治愈为止。一般可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mg,每日3次。如不能口服或吸收不良,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维生素B1,每日2次,每次10mg;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每日3次,每次5mg。本病常伴有多种营养素缺乏,治疗时尚需给予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可服用复合维生素B或干酵母。
第五节 维生素B2缺乏症
维生素B2缺乏症是人体缺乏维生素B2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引起口腔和外生殖器溃疡的一种综合性疾病。祖国医学称发生在口腔炎症为“口疮”,发生在阴囊的炎症为“绣球风”或“阴囊毒”。
(主要原因)
1.膳食中长期缺少动物性食物,特别是含维生素B2丰富的内脏、蛋类及新鲜绿叶蔬菜。
2.食品加工、储存及烹调方法不当。
3.劳动强度增大时需要量增加,而供给不足。
(常见症状)
维生素B2是体内40多种酶的辅酶

。因此,它的缺乏对人体影响较大,范围广泛,缺乏时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常见的症状为口腔症状和阴囊症状。
口腔症状表现为舌炎、唇炎、口角炎。舌炎初为舌色紫红、舌裂、乳头肥大、充血,典型者可见舌中央红斑或紫斑相间呈地图样改变,此时,舌有疼痛或有烧灼感,尤以进食刺激性食物为甚;若累及咽部黏膜,则有咽痛;唇炎病初唇黏膜水肿,皲裂及直纹增加,严重时可有唇黏膜萎缩;口角炎主要表现为口角湿白、裂开、出血、结痂等,开口时自觉疼痛;阴囊症状主要表现为阴囊瘙痒,夜间尤甚,阴囊皮肤两侧呈对称性,大小不等片状红斑,可有渗液、糜烂、脱屑、结痂、皱裂;皮肤可出现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处,如鼻唇沟、脸颊、眉间、胸部、耳后、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初期有皮脂增多、红斑,上盖脂状黄色鳞片,之后有丝状赘疣或裂纹发生;眼部可有视物模糊、畏光、流泪、视疲劳、角膜充血及血管增生等症状。
(治疗)
1.饮食治疗 给予维生素B2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肝、蛋、肉、乳代替动物性食物和新鲜的绿叶蔬菜。特殊情况下,可利用苜蓿、枸杞子、蒲公英、萹蓄菜、鸡眼草、野苋菜、刺儿菜、茵陈等野生植物。
2.药物治疗 当维生素B2缺乏症状和体征都很明显时,可口服维生素B2片剂,每日3次,每次5mg,直至症状和体征消失。治疗的同时应服用干酵母或复合维生素B片,不能口服者可肌内注射,每日5~10mg。治疗的同时或治疗后均需加强饮食的改善和管理,以提高和巩固疗效。
第六节 烟酸缺乏症
烟酸缺乏病俗称癞皮病。本病曾广泛流行于世界上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目前在发达国家已近于绝迹,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仍有流行,特别是在非洲。我国解放前就有本病报告,解放后在新疆局部地区常有本病流行,近年来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发病率大大下降。
(主要原因)
1.膳食因素 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易发生癞皮病,因玉米中烟酸含量很低,而且大部分存在于玉米皮内,在碾磨过程中遭受损失,玉米中的烟酸70%左右是结合型,结合型的烟酸在体内利用率极低,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实际上从玉米中获取的烟酸是很少的。
2.吸收减少 烟酸主要是在胃和小肠吸收,慢性肠炎、肠结核、慢性肠梗阻等肠胃疾病均可影响烟酸的吸收。
3.药物影响 长期接受异烟肼治疗(治疗肺结核),可干扰色氨酸转化为烟酸。
(常见症状)
烟酸缺乏症的典型症状有腹泻、皮炎和痴呆,临床上常称为“三D”症。前驱症状有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体重减轻,倦怠,虚弱,口腔烧灼感,头

晕、头痛和失眠等。
1.皮炎 皮肤损伤可由红斑开始,有烧灼和瘙痒感,随后有小泡或脱皮,有棕黑色素沉着,皮肤变粗并有鳞屑,多发生在暴露部位,如颜面、颈、手背、肘腕、膝盖、足等处。
2.消化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腹泻、口角炎、舌炎。腹泻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但并非每例都有,粪便量少,次数多,呈水样或糊状;口角炎以口角湿白,糜烂为主;舌炎常见舌尖及舌缘充血。
3.神经精神症状 轻症患者全身乏力、烦躁、抑郁、健忘及失眠。重症则有谵妄、狂躁、幻视、幻听、神志不清、木僵甚至痴呆。
(治疗)
1.饮食治疗 给予肉、肝、肾及坚果等烟酸含量丰富的食物;减少玉米摄入量,增加豆类、大米及小麦粉比例;以玉米为主食地区,可在玉米中加入小苏打(碳酸氢钠)。
2.药物治疗 口服烟酸或烟酰胺片剂,每日100~300mg,分3~5次口服。不能口服或有呕吐、腹泻者,可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日100~500mg,重症可增至1 000mg,加入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入,病情好转后减量维持。给予烟酸时,加服复合维生素B或干酵母片。
第七节 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C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入。我国老百姓维生素C缺乏症时有发生。
(主要原因)
1.摄入不足 膳食中缺乏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可使维生素C摄入不足。另外,维生素C的性质很不稳定,遇氧、遇热、遇光、遇碱都会遭到破坏,所以不良的烹调方法也是造成维生素C缺乏的主要原因。
2.吸收利用障碍 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腹泻或小肠广泛切除的病人,均可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
3.需要量增加 重体力劳动和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维生素C的需要量均需增加。
(常见症状)
维生素C缺乏的早期症状为疲乏无力,体重减轻,肌肉和关节疼痛。维生素C缺乏数日后,患者可有出血、牙龈炎、毛囊角化等症状和体征。
出血:常见毛囊周围有瘀点。重症患者在皮下、肌肉、关节、腱鞘处有血肿或有瘀斑,皮下瘀点及瘀斑多见于小腿及前臂伸侧。
牙龈炎:肿胀、充血、有血泡,稍压即破裂出血。
毛囊角化:毛囊角化与维生素A缺乏症类似,但用维生素A治疗无效。
患者抵抗力弱:如有创伤,伤口不易愈合,且常伴有继发感染及出血。
(治疗)
1.饮食治疗 给予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的损失。特殊情况下,可利用苜蓿、灰菜、扫帚苗、蒲公英叶、酢浆草、萹蓄菜、龙牙菜、鸡眼草、野苋菜、柿子树叶、小枇杷叶、松针叶等野生植物。
2.药物治疗 轻症患者每人每日口服维生素C片剂200~300mg,重症300~500mg,感染时剂量

增加,分3次在饭后或进食时服用。不能口服或吸收不良时,可静脉注射,每日1次,每次500~1000mg,症状明显好转时,减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50~100mg。
第八节 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常见而且在经济发达国家也很常见,不仅在战争年代比较常见,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和平年代亦有发生。虽然铁缺乏的高危人群是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及乳母,但成年男性发病率仍高于10%,在广大农村地区,发病率更高。
(主要原因)
1.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绝大多数食物中都含有不同数量的铁,摄入不足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许多食物中都存在抑制铁吸收的因素(草酸、植酸、磷酸盐等),铁吸收不良所致的贫血比较常见。如鸡蛋蛋黄中含有复杂的磷酸盐,其中铁的吸收率仅为3%,大米、小麦和蔬菜中因草酸、植酸较多,吸收率为1%、5%和1.3%。机体本身的一些因素也可引起铁吸收障碍,如胃肠手术、胃酸缺乏等。
2.铁的丢失增加 正常成年人每天由尿、粪、汗中排出0.6~1.0mg的铁。在长期腹泻、创伤、大便隐血、寄生虫感染及痔疮出血等情况下,人体丢失的铁超过正常范围,若未得到及时补充,极易发生铁缺乏。
(常见症状)
铁缺乏时,皮肤、眼结膜苍白,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易疲劳、乏力,可有异食癖、胃酸降低、大便潜血阳性。严重缺乏时心率加快,用力后气短、心悸;更严重时,可有心脏扩大及收缩期杂音。有时会出现口角炎、舌溃疡、萎缩性胃炎及指甲凹陷等症状。
(治疗)
1.饮食治疗 合理的膳食调配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重要途径。补充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及豆类及其制品,肉类、禽蛋动物肝及肾等富含铁的食物,选择蛋白质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使用铁强化食品。
2.药物治疗 对于较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需给予补铁药物以加速康复。常用口服铁制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33%)。口服铁剂按元素铁每天3~5mg/kg体重计算,分次餐间服用。铁剂与维生素C同服以利铁的吸收。总疗程为2~3个月,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1~2个月,以增加铁储存。必要时注射铁剂,或输血及交换输血。
第九节 锌缺乏症
近年来,各国营养学家对人类锌缺乏的问题日益重视。研究结果表明,严重的缺锌病人并不多见,但轻度缺乏的人群在不少国家都有报道。我国锌缺乏症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广大农村地区更为严重。
(主要原因)
1.摄入不足 当食物中含有大量植酸或膳食纤维时,或过量添加铁盐时,可妨碍人体对锌的吸收。
2

.需要量或丢失增加 嗜酒、肝硬化、慢性肾病、严重外伤、慢性感染等情况下,锌的丢失增加而储存减少。
(常见症状)
症状有贫血、肝脾大、性发育迟缓、侏儒症和异食癖。儿童有厌食、生长障碍、味觉减退等。孕妇缺锌常有异常分娩,外科患者有伤口愈合不良,胎儿期缺锌可发生畸形,乳儿缺锌有尿布疹。通常缺锌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缺锌主要表现为生长、性发育障碍及性功能低下。味觉和嗅觉功能减退,有异食癖,伤口愈合延迟,胎儿生长障碍、发生畸形。肠病性肢端皮炎孕妇可有流产或畸形胎儿。急性缺锌可发生在静脉或空肠营养时锌排出增多,其需要增加,而又不注意补锌或用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在透析法治疗时,较长期间低蛋白饮食是锌缺乏主要原因。急性缺锌除味觉障碍、厌食、皮损和秃发外,尚有精神神经障碍和免疫功能减退。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症状更明显。
(治疗)
1.饮食治疗 补充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豆类、鱼、动物内脏及蛋黄等;使用锌强化食品。
2.药物治疗 锌缺乏严重时,可口服硫酸锌,每次220mg,每日3次,亦可用醋酸锌、葡萄糖酸锌,应避免锌过量引起的中毒。
第十节 硒缺乏症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硒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衰老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特别是硒对防治克山病有显著的效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缺硒是克山病发病最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干预实验也证实硒可以防治克山病。克山病是地方性心肌病,在我国边远14个省区流行,发病症状凶险,常可致死亡。本病的好发人群是山区的育龄妇女和儿童,但成年男性亦有发生。本病的发生因素是复杂的,但膳食中缺少硒是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原因)
膳食中硒的摄入量太低,不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求,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鸡蛋、动物内脏含硒最高,其次为鱼、肉、谷类、蔬菜,食物中的硒含量与当地土壤的含硒量有关,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到西南为低硒地带,硒缺乏引起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发病率较高。
(常见症状)
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各种心律失常。根据发病缓急和心功能状态可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
1.急型 病人面色灰暗,表情淡漠、烦躁、皮肤和黏膜发绀、湿冷。发病通常从头晕开始,逐渐出现恶心、呕吐、心前区不适,可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纤颤等发生心脏停搏,患者出现全身抽搐,甚至昏迷。
2.亚急型 病人眼睑及颜面、下肢水肿。初期轻度发热、咳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继之出

现咳嗽、气喘、嗜睡、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及偏瘫、失语、脑血管栓塞症状。
3.慢型 急性和亚急性迁延不愈者可转化为慢型,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中度或显著扩大。主要症状为:眼睑、颜面及全身水肿,尿少,活动后气急,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咳嗽;肝腹水、脾大。
4.潜在型 心脏病变较轻,代偿功能良好,成人出现头昏、心悸、气短、乏力,偶感上腹不适,恶心。
(治疗)
1.饮食治疗。
(1)增加食物品种,选择硒含量高的饮食,如蛋、动物内脏、鱼及肉等。另外,同一食物,在不同地区硒含量差异较大,因此进行适当地区调配也很重要。
(2)食用亚硒酸钠强化的食盐。
2.药物治疗 口服亚硒酸钠片,可用一次或两次连续给药法。一次连续给药法系在每年高发季节来到之前,1~5岁每日给亚硒酸钠0.5mg,6~10岁给1.0mg,11岁以上给2.0mg,连续7~10d,以后再按上述剂量每月初及月中各给药1次;两次连续给药法系开始时按上述剂量给药7~10d,停药3个月后再连续给药5d(剂量同上)。
3.其他 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喷亚硒酸钠于稻田或玉米田可使稻米和玉米的含硒量增高。
第十一节 碘缺乏症
碘缺乏人群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碘严重缺乏时出现地方性克汀病,该病常见于世界各地离海较远的高原山区,在我国西南、西北、东北的10多个省市较为常见。在流行地区,该病的发病率可占10%以上。
(主要原因)
碘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碘的摄入量不足。特别是山区,由近代冰河覆盖的冲积平原和食用石灰岩层的井水或泉水地区,居民饮水和食物中碘的摄入量很低,碘是体内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因而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不足,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反馈性地引起甲状腺肿大。而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时期,孕妇及胎儿缺碘,引起胎儿大脑、神经系统及体格发育不良所致。
(常见症状)
1.地方性甲状腺肿 大多数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除颈部变粗外并无其他症状,常常是在健康检查、专业调查或兵役检查时甲状腺肿才被发现。当甲状腺肿大挤压周围的组织器官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面部淤血等症状。
2.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克汀病常表现有聋哑,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落后,运动神经障碍,并呈典型的克汀病面容,头大,额宽,头发干、粗、脆,眼睑肿,睑裂呈水平状,两眼之间距离宽,鼻梁塌,鼻翼肥厚,鼻孔向前,唇厚,舌方,张口伸舌,耳大,局部表情淡漠,傻笑或傻相。
(治疗


1.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调整饮食,补充碘的摄入,具体办法如下:
(1)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2)食用碘盐,由于碘盐中的碘化物相当不稳定,易于氧化,因此碘盐应储存在阴暗、干燥处,如储存在有盖的缸或瓦罐,避免照晒,远离炉火,防止碘挥发。在使用碘盐时,不要将盐放入油锅内煎炒,应该最后放入菜肴内。
2.药物治疗 口服小剂量碘化物对早期患者效果尤其显著,可给患者口服碘化钾片(每2~3日服1片)或1%碘化钾溶液(每日6滴,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口服复方碘溶液(每日1~2滴,连用2~3周为1个疗程);口服甲状腺制剂(每日60~180mg,1个月为1个疗程)。
第十二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尽管我国城乡居民蛋白质和能量平均摄入量已分别接近了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但在某些贫困落后的地区仍可见到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主要原因)
1.总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 食物摄入不足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食物摄入不足多发生在荒年、战争年代;继发性食物摄入不足多是由于气候条件、劳动环境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食欲缺乏、食物摄入量减少。
2.分解代谢加速 研究表明,机体在体力负荷过重情况下,以及炎热、寒冷、噪声、振动等环境中,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加速,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多。
3.其他 蛋白质合成障碍、丢失过多以及其他慢性病,均可造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常见症状)
1.消瘦、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肢体沉重乏力,怕冷,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头晕,易兴奋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阳萎,闭经。
2.可有水肿,水肿在夜间久卧后眼眶和颜面部最为显著,在行走和直立后足背和踝部最为显著,指压有凹陷,水肿严重时,可伴有腹水和胸腔积液。
3.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脱屑,头发干枯,少光泽,易脱落。
4.体重降至标准体重20%以下。
(治疗)
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量应高于正常需要量,脱水和发热患者要补充液体,矿物质的补充为低钠、足量钾和适量的铁,补充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膳食摄入应从少量开始,随着生理功能的适应和恢复,逐渐增加,并以少量多餐为宜。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采用流质、半流质或软食,病情严重时可采用静脉营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