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立体色彩平面构成

立体色彩平面构成

立体色彩平面构成
立体色彩平面构成

立体色彩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概述

包豪斯与构成

1、1919年德国人——格罗佩斯:a、魏玛手工学校b、魏玛美术学院。“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包豪斯”的形成,对后世的影响,设计教育体系。

2、“包豪斯”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

3、在构成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平面构成,从空间意义来说,平面构成和

立体构成中都有色彩因素。色彩根本不可能脱离平面和空间实体而独立存在,因此,平面、立体、色彩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4、平面构成的定义: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法则组构既有形态,从而创造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5、材料和工具准备

(1)材料:a、纸张(白卡纸、绘图纸、素描纸)

b、颜料:黑色水粉

c、其它材料:做肌理的特殊材料(旧画报、各种颗粒物)

(2)工具:a、铅笔

b、毛笔

c、针管笔

d、绘图仪器

e、直尺

f、三角板等等

6、平面构成引入电脑

无论如何电脑只是一种工具、本身不具有创意,更无法代替我们的大脑。在设计中起决定因素的仍然是人,是人的创意,电脑只是帮助我们有效地实现构思。

第一章形态的基础理论

一、认识形态:1、现实形态2、非现实形态

1、现实形态

(1)自然形态(动物、植物、山川、星体、色彩缤纷的蝴蝶、叶片纹理、贝类的精巧结构)

(2)人工形态(建筑、服装、工业产品)

2、非现实形态:a、概念形态与造型要素。b、意幻形态

(1)概念形态与造型要素。(支配着精神)

(2)意幻形态:存在于人的梦幻,预测和意念之中,往往与自然规律相悖而是怪异,荒诞的面貌和理性特征。

3、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

(1)具象形态:泛指人们在生活中正形成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的存在物。(如: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工具、日用品)

(2)抽象形态:指那些无法明确指认的形象或形态。如:抽象派绘画,构成主义的雕塑等。虽然能引起我的某种感受,在生活经验中而找不到与之对应相似的存在物。4、设计意幻形态

介于具象与抽象的艺术再现,其形态特征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它是对客体表象的主观变异,现保留具象特征,又具象征的抽象意义。(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皮影,呐喊)

二、设计的形态

1、形态的构成

(1)二维构成(平面)

(2)三维构成(立体)

(3)四维构成(时间)电脑监控系统中的火箭发射

(4)五维构成(声、光)如:声控音乐喷泉片头动画。

2、形态的知觉与心理

错视

a、尺度错视

b、形状错视

c、反转错视

3

、形态的基本要素

(1)a、点的定义: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没有长度和宽度,也没有形象和面积。

形态学中点还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

b、点的形态:圆点、方点、三角形点、水滴形点、多边形点、不规则形点。

c、点的性格:圆点给人圆润、饱满、活泼、和谐、运动感;方点给人稳定、坚实、规

则、庄重、静止感;三角形给人尖锐、挺拔、向上、沉重感;多边形给人闪动、活泼、节奏感;水滴形点给人膨胀、下落、飘浮感;不规则形点性格富于变化,比较自然生动。

d、点的性质:a点的空间位置(稳定性)b点与点的关系(点与点的距离)c点的空间变化(由大到小排列——由强到弱)

丰富而有序的点,会产生层次细腻的空间感.

无序的点会呈现出丰富的,平面的涣散的视觉效果.

点有集中视线,紧缩空间,引起注意的功能.

(2)线:运动中的点(积极,中性,消极)

a、直线(平行线,垂直线,斜线,折线,虚线,锯齿线)

水平线:有横向的扩张感,平稳、平定、广阔、无限

垂直线:上升与下落趋势

斜线:不安全感、运动和速度感,上升与下降的动感

(装饰性差,从性格上它代表男性特征)

b、曲线:优美轻快、柔和、富有旋律感(从性格上它代表女性特征)

c、线的排列:(空间感)密则近,疏则远

有序的线通过渐变或方向的改变,具有层次感.

无序的线呈现出丰富的,对比的,生动多变的视觉效果

(3)面:扩大的点成了面,封闭的线成了面,密集的点和线成了面

面的形式:

几何形(无机形):简洁,明快,冷静,秩序

a、圆形(运动、柔美)

b、四边形(稳定性)

c、三角形(平稳安定,尖锐,向上)

有机形:具有秩序感,规律性,生命的韵律和纯朴的特征(鹅卵石,树叶)

偶然性:自然或人为偶然形成(墨迹,水迹,虫眼)

不规则形:人为创造的自由构成形.

(4)面的性质

a、积极的面:封闭实体为特征,明确的外轮廓,又有统一充实内部面形,画面是明确且富有力度。

b、消极的面:内部面形不充实,或外轮廓未封闭的面。

直面:稳重,刚毅,男性化

曲面:动态,柔和,女性化

面的构成:

(1)分离(2)相遇(3)覆叠(4)透叠(5)差叠(6)相融(7)减缺(8)重叠4、造型艺术的形态美法则:

(1)对称: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完全对称,相似对称)

优点:稳定性,产生统一的秩序威。严谨,安定,庄重,平衡和谐的效果。

缺点:产生拘谨,机械,缺少变化的弊端

(2)均衡:画面中的图形和色彩在面积大小,轻重,空间上的视觉平衡.(更加自由个性化)一种动态的平

衡在量的变化中潜在的稳定,这是一种富有运动的变化之美与意匠之美。

(3)对比:把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对象的性质及性格方面的对立因素十分突出的表现出来

(4)比例: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5)节奏:形象排列组织的动势(大海潮起潮落,山脉层叠起伏,跑步,钟声,交响乐)

首先体现在“动”上,“流动”性的旋律,活泼自由,愉快,变化无穷,生机勃勃。(6)统一

a和谐:相接近的因素的调和统一

b统一:一切组成部分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组合起来

第二章基础构成

一、基本图形的设计

(一)单形——简洁化的形(形的概括、形的省略)

(二)组合形

1、形的组合

2、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1)分离(2)相遇(3)复叠(4)联合(5)减缺(6)差叠(7)重合

3、形的分解

二、逻辑构成

1、基本形与骨格:是逻辑构成的基本变化要素

基本形:构成空间图形的基本单位。(有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

骨格:支撑形象内在支干,构架,决定了图形在空间中的格式与表现。(创造构成、编排形成)

2、重复:同一画面或视觉空间中以相同的基本形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构成方法

(加深印象,安定性,秩序感,韵律感,高度的协调与整体感)

表现:四季运转,心脏跳动,音乐旋律的反复,建筑,图案

基本形的重复、方向、色彩、单元排列

3、近似:同类或同族的形体,以重复或近似的骨骼排列

(在规律中体现出生动性与变化性)

表现:花瓣,树叶,手

4、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过度而相互转换的过程。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它的结构富于动感。

(1)双向渐变:任何两个截然不同的形,都可以通过一个过度阶段,从一个形逐渐自然渐变成另外一个形。

(2)大小渐变:基本形逐渐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产生远近深度的效果。

(3)方向渐变:基本形方向逐渐有规律地变动,造成鲜明的层次和强烈的空间效果。(4)色彩渐变:在色彩上作色相或明度纯度的渐变推移,获得细腻的层次美感。(5)基本形渐变

5、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和渐变,其基本形和骨格线均环绕一个或几个共同中心。(太阳的光芒、盛开的花朵、贝壳的螺纹、波纹、蜘蛛网等)

(1)中心式发射:由一中心向外发射或由外向内集中。密度高,发射性强。

(2)移心式发射:发射点根据图形的需要,按一定的动势,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形成规律化的变化。画面有移动和变化感。

(3)螺旋式发射:以旋绕的排列方式进行的,旋绕的

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画面自然优美,有韵律感。(4)多心式发射:以一个以上或数个点为发射中心。画面有很强的动感,起伏的变化具有空间感。

6、特异:在规律化的重复中刻意的突变,它是在同类形象中的异质形象强调,以打破

重复性的单调,并以对比形成视觉焦点,是平面广告中常用的手法。(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基本形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色彩,肌理的特异

7、结集(密集):对基本形的一种组织编排,以基本形的多少进行疏密关系的自由安

排,通过画面产生的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形成整个画面的视觉焦点。

在构成中基本形的面积不宜太大,并且应有一定的数量,任何过大的基本形或过疏过少的数量,都不会产生密集的效果。

8、对比:是以差异为前提,在不同中求统一。任何基本形只要有相异因素都可以产

生对比,如粗细、长短、大小、明暗、锐钝、轻重、方圆、曲直、规则与不规则、收缩与拉伸等。

基本形形状,大小,空间,方向,色彩,肌理的构成

9、空间:在二次元的平面内实现三次元的空间表现,实现立体效果。

(1)透视表现

(2)渐变表现(大小,色彩)

(3)矛盾空间

四、肌理

肌理:形象表面的纹理特征。

肌理——自然肌理(自然天成)

人工肌理(人为制造)

肌理——视觉肌理(眼睛直接观察感知:大理石,木材装饰板材等相对平滑的图形)

触觉肌理(触摸感知:粗糙的织物,毛皮,浮雕,半立体玻璃)

肌理的表现方法:

1)绘写(用笔和颜料在材料表面描绘)

(1)规律绘写(单位图形重复)(2)自由绘写(点绘法,构线法,平涂法)

2)拓印:将某一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按压与平面材料上,便可产生拓印效果。3)喷洒:将液体颜料喷成细雾状,使其附着于纸面,便获得均匀细密的肌理效果。4)拼贴:用片状实物粘贴于画面的构成技法。

5)其他技法:渍染、吸附、复印。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图形开发与应用

第一节图形的创意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一、复像(重复位移):运用重复规律的超现实图像,把某一形象连续反复地移动排列或做各种位置变换,从而构成新的图形。

复像的创造方法:

1、位移(沿线或面移动)

2、扩散(中心不变的发射形式)

3、矛盾循环(同一形象在不同方位矛盾连接)

二、重像(重叠复合):就是把几种不同的形象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巧妙地构成一个新的形象,他们在概念为形象,融多形于一体。

重像——部分重叠、完全重叠

三、变像(形变转化):利用抽象的相似

性,将一种形象按一定逻辑含义渐变转化成另一形象。

变像——渐变、影变

四、残像(分解重构):运用减缺和分解重构规律的超现实图形。

(一)破碎美:过年时,家里摔碎了东西,人们便会喜气洋洋地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在设计中将这种约定俗成的意义尽情发挥,中国传统门窗和陶瓷中的冰裂纹,正是由于破碎美而转增魅力。

(二)意残:由有秩序的破坏产生新的形象,实质是一部分形发生质的变化。这种转化通过与原来整体的强烈对比形成残像,从而产生思维上的联想和意识上的转化。(三)分解重构:在“破碎”基础上的“组新”。

第二节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

1、画面形象以抽象几何形态出现,全面地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时以数理逻辑演绎画面,甚至绘制手段都借助绘图仪器或机械工艺。

2、画面以具体形态为主,有可辩识的特征。

3、画面强调肌理和材质或引发的联想是现代绘画的主要再现手段。

(二)平面构成在摄影中的应用

(三)平面构成在广告招贴中的应用

(四)平面构成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五)平面构成在染织设计中的应用

(六)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七)平面构成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的应用

(八)平面构成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应用

(九)平面构成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

色彩构成

概述

色彩构成: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与多角度的组合配置,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认识色彩

1、色彩与生活

2、色彩与光: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

3、光进入视觉的形式:

(1)光源光

(2)透射光

(3)反射光(光进入眼睛最普遍的形式)

二、光与色彩的形成

1、色彩的形成:

色彩产生的原因:光刺激眼睛而被视觉所感受的结果。

2、光的种类:

(1)自然光

(2)人造光

3、光与色的实验:

光的色散实验示意图

三、物体颜色的呈现

1、物体怎样呈现颜色

2、物体色的概念:在光源照射下所看到的具有反射特性或透射特性的物质色的统称。

3、影响物体呈现颜色的因素:

(1)物体表面的不光滑程度

(2)物体所反射的每一种光的比例

反射色光的比例决定物体的颜色

4、固有色:物体固有的某种反光能力。

第二章色彩的属性

一、

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个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

2、有彩色系: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蓝、紫为基本色。

二、色彩的属性

1、色相:色彩呈现出来的相貌。

红、橙、黄、绿、蓝、紫为六种基本色相。

2、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为亮度。

越靠近白,明度越高;越靠近黑,明度越低。

色彩中加入白色,明度提高;加入黑色,明度降低

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最低,红绿色居中。

3、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纯净度,也可称彩度,饱和度。

它代表某一色彩所含纯色的比例。比例越大,纯度越高。

加入黑白灰或水,纯度都会降低。

红色纯度最高,蓝绿色纯度最低。

三、色彩的推移

色彩推移:是平面构成上律动的色彩形式,是一种有规律有联系有秩序的运动构成。1、明度推移: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的色彩构成。画面层次感,渐变感强烈。

2、色相推移: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色相。画面律动感强烈。

3、纯度推移:某一纯色向无彩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画面神秘感,朦胧感强烈。

第三章色彩的混合规律

一、色彩的混合

1、混合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颜色,称为色彩混合。

2、混合类型: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

二、加色混合

1、加色混合:色光混合

2、光的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

3、加色的应用:舞台照明、摄影等。

三、减色混合

1、减色混合:各种颜色和燃料混合

2、色料的三原色:品红、青(湖蓝)、柠檬黄。

品红+黄=橙黄+湖蓝=绿

湖蓝+品红=紫品红+黄+湖蓝=黑

3、减色的应用:印刷、染色等。

四、中性混合

1、中性混合:视觉内的混合。

2、中性混合类型:旋转混合、空间混合。

第四章色彩表示方法与体系

一、色相环

1、牛顿色相环:太阳光分解以后产生的红、橙、黄、绿、蓝、紫光头尾相连,形成一个圆环,叫做色相环(六色相环)。

伊顿色相环

2、互补色:色相环中距离180°的两种颜色。

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红、黄、蓝三原色是在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角所指出,橙、绿、紫处于一个倒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所指出。

三原色中任何一种原色都是其他两种原色之间色的补色;

三间色中任何一种间色都是其他两种间色之原色的补色。

3、色立体

把色彩按照色相、明度、纯度这三种基本属性有秩序地、系统的加以排列与组合,就可以构成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

色彩体系,称为色立体。

以无彩色作中心轴,色相环呈水平状包围着中心轴,环上各色与无彩色轴相连接,表示纯度。

曼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

第五章色彩对比构成

一、色相对比

1、邻近色相对比:相隔15°以内的色相对比,最弱的色相对比,只有深浅之分。

对比的效果单纯,雅致,但也易单调单板。

2、类似色相对比:相隔30°左右的色相对比,对比弱,可通过明度的变化加强对比。随和,统一,比邻近色相对比的效果丰富得多。

3、中差色相对比:相隔60°左右不超过90°的色相对比,中度对比,在对比保持统一的基础上,显得更加丰富,饱满。可通过变化明度、纯度加强对比

4、对比色相对比:相隔120°左右的对比。色相的强对比。对比色是极富运动感的配色,三原色和三间色在色相环中均相隔120度。对比的效果强烈,兴奋,有鲜明的色彩感,但处理不当会产生烦躁,不安之感。

5、互补色相对比:相隔180°的两色对比。为最强烈色相对比关系。对比效果更完整,

充实,更刺激。饱满,活跃,生动,刺激,不含蓄,不雅致,过分的刺

激易引起视觉疲劳。如:红与绿、黄与青紫、橙与蓝。

二、明度对比

主要靠色彩明暗程度差异形成的对比关系,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明度对比

来实现。(可以是同一色相,也可以是多种色相的明暗对比)

以曼塞尔色彩体系的明度阶段为标准,明度从黑到白共有11个等级。

颜色的明度差在3个级数以内的对比为明度弱对比(短调对比)。

颜色的明度差在3-5个级数以内的对比为明度中对比(中调对比)。

颜色的明度差在5个级数以上的对比为明度强对比(长调对比)。

如:纯黄色的明度为8,纯红色的明度为4,两色对比明度级数差为4,属于中调对比。在明度对比中,凡明度在0-3级之间的色彩划分为低调色。

明度在4-6级之间的色彩划分为中调色。

明度在7-10级之间的色彩划分为高调色。

如果画面上面积最大并能起到主导作用的色彩是高调色,同时又存在着强明度差,我们把这样的基调称为高长调。

十种明度基调:

低长调:暗色调的明度强对比。色彩效果清晰,激烈,不安,有冲击力。

低中调:暗色调的明度中对比。色彩效果沉着,稳重,雄厚,迟钝,深沉。

低短调:暗色调的明度弱对比。色彩效果模糊,沉闷,消极,阴暗,神秘。

中长调:中色调的明度强对比。色彩效果充实,深刻,敏锐,坚硬,力度感强。

中中调:中色调的明度中对比。色彩效果饱满,丰富,较含蓄

中短调:中色调的明度弱对比。色彩效果朦胧,模糊,混沌,深奥。

高长调:亮色调的明度强对比。色彩效果明亮,清晰,活泼,有动感。

高中调:亮色调的明度中对比。色彩效果柔和,欢快,明朗而又安稳。

高短调:亮色调的明度弱对比。色彩效果极其明亮,辉煌,轻柔。

全长调:暗色和亮色面积相等的明度强对比。色彩效果极其矛盾,生硬,明确,单纯。

三、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对比构成的性格意味

1、高纯度基调(高彩对比):在纯度对比中,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相均属于高纯度色。

色彩饱和,鲜艳夺目,具有积极、强烈、华丽、冲动、外向、快乐、生气、聪明、活泼的性格意味,久视易产生视觉疲劳。

稳健、文雅、可靠、中庸性格意味

3、低纯度基调(低彩对比):整个调子含蓄,朦胧而暧昧,或淡雅、忧郁、神秘、自然、简朴、平淡、消极和无力的性格意味。

4、艳灰对比:画面中主体是最艳的高纯度色,其他色由接近无彩色的低纯度色组成。

灰色与艳色相互衬映、生动、活泼。但注意保持明度的一致,否则会被明度对比所取代。

四、冷暖对比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

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绿、青、蓝划为冷色,天蓝色称为冷极。

无彩色系中,白色为冷极,黑色为暖极。

五、面积对比

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数量多少,面积大小)。

面积小的红绿色点或线空间混合后会感觉接近金黄,大面积的红绿色块并置,给人以强烈的刺激感觉。(红,黑,白等)

第六章色彩调和构成

一、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主要是满足人们视觉和心理的需要,色彩调和不调和,通常是我们所说的放在一起,舒服不舒服,相对于对比,调和应该说更倾向于对人眼的低刺激联系到一起。

色彩的和谐应该是求的视觉上有节奏,对比是绝对的,调和是相对的,对比是目的,调和是手段。

二、色彩调和的原理和法则:

1、类似调和:以文静,柔和的调子为主,颜色间虽有细微差别,但含有许多共同因素,类似调和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主要通过同一调和与近似调和两种形式表现。

1)同一调和:在明度,色相,纯度的组合关系中,有某种属性相同,变化其他的属性

而达到的调和效果。

单性同一调和:同一明度调和(明度相同,变化色相与纯度);

同一色相调和(色相相同,变化明度与纯度);

同一纯度调和(纯度相同,变化明度与色相)。

双性同一调和:同色相、同纯度调和(色相、纯度相同,变化明度);

同色相、同

明度调和(色相、明度相同,变化纯度);

同纯度、同明度调和(纯度、明度相同,变化色相)。

双性同一调和比单性同一调和更具有一致性,因此统一感极强。

2)近似调和:在明度、色相、纯度的组合关系中,有某种属性近似,变化其他的属性

而达到的调和效果。

近似明度调和(明度近似,变化色相与纯度);

近似色相调和(色相近似,变化明度与纯度);

近似纯度调和(纯度近似,变化明度与色相)。

近似调和的色彩关系在统一的基础上更加富于变化。

2、对比调和:强调在变化的基础上达到统一的和谐美。

在对比调和中,明度、色相、纯度可能都处于对比的状态,因此色彩效果强烈、生动、活泼更加富于变化。

关键:不是依靠某种属性的一致,而是要使变化具有一定的秩序,依靠秩序来实现色彩的统一,从而达到和谐的效果。

1)伊顿色彩调和理论:

二色调和:凡通过色环中心相对的两个颜色(互补色),均可搭配成调和的色组(对比较强),如:黄与紫、红与绿等补色对。

三色调和:凡在色相环中构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色三个色是调和的色组,三角形可以任意转动位置以求更多的色组调和变化。

四色调和:凡在色相环中形成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色都可以体现出更为调和的颜色,色相更丰富。如果是梯形或不规则四边形,会得到更富变化的色彩图形。

五色以上的调和:如五角形、六角形对应的色组,将是更为和谐的色彩搭配。

2)秩序调和构成:指同意要素有规律的反复,或两种要素有规律的交替出现,自始至

终保持某种秩序。

在色彩构成中采用三要素级差递增、递减的形式,可使各色按照一定的秩序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具有秩序的美。

3)主色调调和构成:在多色构成中掌握各色的倾向性,按照明确的主色调进行构成,这是色彩取得调和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4)比例调和构成:通过面积比例关系的调节从而达到调和的构成方法。

如果有一组对比色过分注目,则可以缩小其面积已达到色彩的调和,如果采用几组对比色构成,则应以一组为主,通过协调色彩的主从关系达到色彩的调和。

5)隔离调和构成:为了协调和缓冲色彩的强烈对比关系,在色彩构成时,可采用间隔的方法。

6)相互混合调和构成: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相互放置对方色颜色的构成方法。

对比之色,特别是互补色构成,往往各色个性突出,难以协调,如果采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混合,就可以逐步减弱矛盾,达到调和的目的。

色彩的调性表达

1)橙色的室内给人:暖和、光明、艳

丽、丰富的感觉

2)淡橙色调:温馨,愉悦,雅致的情调

3)高明度的淡紫色适用于:女性化妆品

4)纯紫色和纯蓝色:科幻,天文馆的展览色调,一种神秘遥远,梦境的气氛

5)纯紫色:传达出神秘,迷信,灾祸,恐怖的气氛

6)淡紫色:给人以清纯,柔和,雅致的女性意味

第五章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色彩的表情

1)红色:威武、恐惧、火热、革命、力量、献身、奉献、暖和、吉利、喜庆、真诚、

赤子、庄严、号召、前途、危险、禁止等含义。

红色处于高饱和状态时,可以刺激人们的兴奋感,促使血液循环加速;红色处于低明度的状态时,给人以稳重,消极,悲观的意味;深红色背景上的红色显得很平静,似有降低热度的效应;橙色底子上的红色显出缺乏朝气的暗淡;黄绿底子上的红色感觉比较活泼,莽撞,冲动;蓝绿背景衬托下的红色却显得有生气,迸发出炽热的火焰;黑底上的红色显得跳跃,纯正,温度升高。

简而言之:红色是一种热烈,冲动,有活力的色彩。

2)蓝色:典雅、朴素、善良、庄重、智慧、高贵、纯度正的品质,也有憧憬,幻想的

意味,既亲切又遥远,一般情况下,饱和度最高的蓝色有理智,深邃、博大,永恒,真理,信仰,尊严,深守,冷淡等心理上情感意味。

红橙底子上的蓝色感觉较暗淡,但色彩的效果仍然鲜亮;黄底陪衬下的蓝色显得很沉着,稳定,自信;绿底子上的蓝显得暧昧,无力;淡紫色背景的蓝显得空虚,退缩,褐色陪衬下的蓝变得激昂,颤动;黑色底子上的蓝,焕发出独有的亮丽色彩。

蓝色加白时,明度提高,具有轻盈,清淡,透明,飘渺,雅致的意味;蓝色加黑时,具有悲哀,沉重,朴素,幽深,孤独的感觉

3)黄色(也属于金色)具有辉煌而光亮的特征,光明华贵,富丽,金色常常与秋季,

丰收,欢乐,珍贵,权威,富有等联系在一起。

在红色背景下的黄色显得比较燥热,喧闹;橙色底子上的黄显得轻浮,稚嫩,缺乏诚意;蓝色底子上的黄感觉明亮,温暖,稍微有些生硬;黄色被白色包围时,显得无力,暗淡;黑色陪衬下显得积极,明亮强劲的力度。

4)绿色:青春,温柔,新生,萌发,抒情,从面引申出茁壮、滋长、清新、生动、安

全、和平、幼稚、向往、渴望、开阔、深远、深沉、幽静。

黄绿:新生、无邪、纯真、活力、酸涩、无知等色彩意味。

绿色加白具有宁静,清淡,凉爽,轻盈,舒畅的感觉;绿色加黑具有沉默,安稳,刻苦,忧愁,迷信,自私等感觉。

5)紫色:大胆、娇艳、开放的心理上感觉。变暗时给人一种压迫,威胁,恐怖的感觉。

6)浊紫色、灰紫色

:孤寂、失望等精神意味。

7)淡紫色:浪漫、妖媚、优美、梦幻、羞涩、清秀、含蓄适用于女性化妆品。

8)白色:清白、光明,正直、无私、纯洁、忠贞、空虚、飘渺、投降、等意味。

9)黑色:沉默、力量、严肃、永恒、毅力、刚正、忠义、黑暗、罪恶、恐惧等。

10)灰色:柔和、平凡,含蓄、中庸、消极、稳定的印象。

二、色彩的味觉感

在科学的指导和启示下,人可以将自己的味觉与许多可食物品的色彩对应联系起来。(酸:使人联相到不成熟的果实,如:生梨、生苹果、生葡萄,梅子。)

1)酸——黄绿色,嫩绿色

2)辣——红辣椒,辣油——红

3)咸的味觉——冷灰、暗灰色、白色

4)甜——淡红、粉红、淡赭色

5)芳香的——粉色、淡红色、淡蓝色、

6)香辣的——大面积红、少深红、少黄少黑、少绿

7)刺鼻的——少红、多兰、少绿、少土黄

8)可口的——大面黄、中黄、少黄绿

9)病中呻吟——墨色底、兰质色流动线条

10)深沉的——方块形、紫色、兰灰色、橙色、深兰

11)清新的——(色调明快)黄、黄绿、淡紫

三、色彩的心理性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里上具有温暖的感觉。

1、色彩心理与年龄

根据实验心理学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有差别:

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至9岁儿童最喜欢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至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喜好依次是绿,红,青,黄,白,

黑;女生的爱好依次是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度,向黑色靠近

四、色彩的强弱感

高纯度色有强感,低纯度色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有强感,有彩色系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的具有强感,对比度低的有弱感。

五、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一般由明度决定。高明度具有轻感,低明度具有重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低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重感,高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轻感。

六、色彩的软硬感

色彩软硬感和明度,纯度有关。凡明度较高的含灰色系具有软感,明度较低的含灰色系具有硬感;纯度越高越具有硬干,纯度越低越具有软感;强对比色调具有硬感,弱对比色调具有软感。

七、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与纯度和明度有关,鲜艳而明亮的色具有华丽感,浑浊而深暗的色具有朴素感;有彩色

系具有华丽感,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补色最为华丽

。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八、色彩的错觉

1、视觉后像: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不会立

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称为视觉后像(视觉残像)。

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连续对比)。

(1)正后像:黑暗中,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这时会产生那盏灯的影像。

(2)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负后像则是神经疲劳过

度所引起的。

如: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盯着看了很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纸上,这时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

2、同时对比: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相互排斥现象。刺激的结果使

相邻之色改变原来性质的感觉而向对应方面发展。

如: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同一灰色在红底上呈现绿色的味道,在绿底上呈现红色的味道,在紫色底子上呈现黄色的味道,在黄色底子上呈现紫色的味道;同时对比的规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色更亮,暗色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色更艳,灰色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色更冷,暖色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艳度同时增加。(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如果一色包围另一色,效果更为醒目。

强化或抑制同时对比的方法:

强化方法:

(1)提高色彩纯度

立体构成——纸地造型(纸雕塑)

课题纸的立体造型—纸雕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纸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 2、能力目标: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况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组合法、折叠法等。 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纸的立体造型》一直是学生最喜欢做的课程。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是比较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地观察城市中的现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现代雕塑与纸立体造型的切入点,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发挥,同时结合校园的环境自行设计校园环境雕塑。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自己要学会做纸雕塑,做出的纸雕塑最好能与学生最熟悉的现代雕塑相吻合,可结合环境雕塑,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欣赏书上的示范作品与学生作业,了解纸构成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看看这些雕塑作品可放在什么环境下更有意境。 1.导入课题: 可参照纸浮雕的导入法,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

2.技法讲解:(1)组合法: 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采用多媒体)教师演示了折、弯曲、切、挖、剪,等手法。

教师演示组合的顺序。 教师总结:造型特点:造型富有扩张力。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整体效果强烈,比较适合作为环境雕塑。 (2)折叠法: 教师演示——鹰的制作(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设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学生答:采用了切、挖、卷曲、折叠法。 教师总结 造型特点: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鹰的气势。运用了折纸的方法,造型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 技法的运用:用一张开数纸对折,按图纸剪折。按此方法还可以创造很多动物造型。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我本身也是做这个的找到点小常识来分享下(专利完全不属于本人) ----------------------------------------------------------------------------------------------------------------------------------------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虽然很多人认为可能,多看多做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我认为学习平面设计,在学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怠慢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就如同小学,中学是大学的基础,要跑步一定要先会走,虽然说法是土了一点,但是多看多做是累积经验的一种方法,经验是从其他万家的作品于一身的一个总结,如此一来自己所做的作品就会,多多少少受其他风格影响. 其实所谓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语言.其中含义就是将点线面色等各种单元组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厚度造型,平面构成是以轮廓造型,是将 不同的基本形态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空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 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态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骼可以分为: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骼,以及有规律性骨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密集对比等骨骼)。基本形与骨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互相 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 上面是平面构成的简单概念和介绍但是平面设计中除了平面构成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必须基本知识之一,其实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人会认为色彩的话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我个人觉得舒服其实只是感觉中的一种,而色彩可以传达的不单单是让人舒服而已,简单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到人脑中直接刺激人的 大脑而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对作品的共鸣。 色彩有冷暖有远近有大小甚至是可以直接传达信号给观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图腾中红色就是太阳,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土黄色一看就很古 典等等等~~ 但同时在色彩构成中不同的行业对色彩运用也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对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网页设计和书报设计是不同的,网页设计在网页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风格以外还有就是不用考虑印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书报设计中要考虑印刷方法,和印刷出来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东西,它们本身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用来产生出一种刺激人们大脑中对某种形式存在的物体

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

平面构成 1.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 2.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感);均衡(不对称的构成形式一定要达到 视觉上力的均衡,才能产生美感);变化(形态变化方法:加法、减法、分割法、重叠法、差叠法、透叠法);统一(持久的美感);点、线、面综合构成 3.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 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4.构成是现代艺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诞生而生,并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与工 业产品息息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构成形象奉行的是理性的、简约的、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的原则。作品往往是机械的、冷漠的,追求的是“少就是多”,适合产品的批量复制。 5.图案是装饰艺术,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生活、劳动和手工艺密 切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图案形象往往是有机的、富于情感的,是人类真情的自然流露。 图案创造注重的是师法自然和传统,认为自然是源,传统是流,源与流缺一不可。因此,表现的内容常常是自然的美、生命的美,需要对自然进行提炼、归纳,对传统进行研究、学习。常常经过具象——变形——意象——抽象的过程,使图形或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图案只限于染织、服装、广告、建筑及器皿等方面的装饰。 6.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 的创造性和个性。他们还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一个小小的物品里,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7.大小点的更替会产生节奏感;由大到小旋转的点会产生深入感。在同样大小的点中,明 亮的、暖色的点感觉大,有扩张感;深色的、冷色的点感觉小,有收缩感。 8.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发射线的作用下,会出现弯曲的错视效果。 9.面的性质:任何图形,都是由图与底两部分组成的。在画面中,成为视觉对象的部分叫 图,其周围的空间叫底。图,也称“正形”,具有清晰、前进的感觉,并具有使形突出的性质;底,也称“负形”,起到衬托、显现图的作用。这个理论是1920年由一个叫鲁宾的人发现并研究出来的,他利用一张画有一个壶和两个人脸的画面说明其理论,这幅画面被称为《鲁宾之壶》。正负形都具有设计意义。 10.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空间构成对比构成肌 理构成 11.重复最能表现秩序美和整齐美,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深刻印象,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12.基本形的分割线或分割点,最好定在格线边的1/2或1/3处,以增加基本形衔接后的连 贯性和秩序性。 13.近似形的重复要求近似形重复一次变化一次,画面不能出现雷同;基本形的重复则要求 重复的基本形都相同,变化只限于方向上的变化。

平面色彩构成论文

平面色彩构成论文 摘要:通过平面色彩构成这一学科的学习,让我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有了深刻的理解。平面构成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将点、线、面三种基本造型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形式美、肌理的视觉特征、以及层次感和空间感的平面。色彩构成,即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从人的知觉和心理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将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为基本元素,再将色彩的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的过程。 关键字:平面基本元素色彩基本属性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点是一切物体在视觉上所呈现的最小状态,任何相对面积最小的形态不论其形状如何都具有点的特征和属性。点在视觉上具有定位性、点缀性、虚线性以及虚面性的造型特征。线在视觉艺术领域里,无论是绘画还是设计,都是最简洁有效的造型手段。写生轮廓的绘制、设计构思的最初体现、创作意图的表达、体面的分割都离不开线的运用和线的造型功能。线具有很强的表形功能和表意功能。面的形态包含了点与线的因素。点、线的密集与移动构成面,点、线、面的密集与移动构成体,这是最基本的造型原理。面的形态具有富于整体感的视觉特征。作为造型元素,面是最大的形态,它的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在整个构成的视觉效果中是举足轻重的,是决定平面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正如康定斯基指出:“一切艺术的最后抽象表现是数学”。 平面的形式美是我们进行构成和创作所遵循的形式美的法则。平

面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和谐、对称、均衡、韵律、秩序、材质、肌理、比例、结构、层次、渐变等。 肌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它让我们仅仅从“一看”就能感受到面的质感和纹理感。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在平面构成中,视觉肌理指的是规则或不规则形态以较小的尺度经过群化或密集化 处理成面的形态后所体现的视觉形式。触觉肌理是相对于视觉肌理而言的,指的是触摸时所感受到的细腻感、粗糙感、质地感或纹理感。 色彩的基本属性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指能够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的色别的名称。明度是色彩的明亮程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及光波长的单纯程度。 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性、色彩的采集、色彩的肌理。色彩的对比是指各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对立、差别。任何色彩在构图中都不可能孤立出现,总是处于某些色彩的环境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处于同一画面时,就能比较明显的看出它们的差别,这样各色彩的形状、位置、面积、色相、明度、纯度、生理及心理的差别就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间差异越大,对比效果就明显,色彩间差异越小,对比效果就越趋向缓和。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图画来进行平面色彩的分析:

平面与色彩构成基础(教案)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教案 时间:20XX年7月

平面构成(48学时) 第一周 绪论:构成设计概论——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对对学生讲解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问题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课时:4学时 教辅方式:讲解与电子课件(详见课件——构成设计概论)(2学时)讲解包豪斯学校的视频(1学时)图例欣赏——构成产生之前的艺术流派(1学时) 问题: 问什么会出现构成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以什么为基础? 设计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概论 一平面构成 二设计构成的分类 三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 课时:2学时 教辅方式:教材结合课件的形式,先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概论》),其次提出问题:形态认知、形态构成、形态语义、形态表达,然后逐个解释,用范例讲解设计构成的分类以及平面构成包含的元素(1课时),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平面构成范畴?

平面构成解决的是设计中的什么问题? 平面构成里有哪些重要的元素? 作业:从日常生活中拍摄属于平面构成的画面若干幅,并总结出点线面在其中的位置 第二周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象 一. 定义 二. 形象的正负 三. 形象的分类 四. 形象的组合 五. 点、线、面的形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的作业(1课时),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中的形象》);用软件讲解点、线、面的形态、分类及空间组合形式(1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或手绘练习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认识各种形态(3课时) 问题: 举例说明平面构成中抽象形与具象形有哪些? 点、线、面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 第三周 第三章形式美的法则 一. 调和 二. 对比 三. 对称 四. 平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30分钟),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用软件讲解形式美的构成原则(2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形式美的各种原则(3课时) 问题讨论(30分钟): 让学生回答哪些范图属于平面构成中的哪一原则?时间随机而定 作业: 通过课上讲解的形式美原理,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综合画面

色彩与平面构成

一:直线和曲线的分类和由哪些情感来表现? 由于线的形状不同,所以线的性格、表情也不同。不同的线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直线具有简朴、平静、力量感,有男性美的特征。其中,水平线具有开阔、延伸、平和、安定、寂静的感觉;垂直线具有上升、稳定、挺拔、崇高的感觉;斜线具有方向、运动、速度、不安的感觉;曲线具有动感、弹力、柔和感、有女性美的特征;几何曲线较规范,显得典雅、柔美、节律、有秩序感;而自由曲线则显得自由流畅、轻快随意、富有表现力。 二、明度对比 色彩自身混入黑,白后所产生的明暗关系;色相之间的明暗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和三个对比 三个层次:低明度色调——低调;中明度色调——中调;高明度色调——高调。 三个对比:明度弱对比——短调对比;中调对比;长调对比。 组合: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 纯度对比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能够产生色彩的鲜艳或浑浊的对比感受。同样有三个层次和三个对比。 三个层次:浊调;中调;鲜调。 三个对比:纯度弱对比;纯度中对比;纯度强对比。即高,中,低纯度。 冷暖对比 橙色是最暖色,红,黄是较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 蓝色是最冷色,蓝紫,蓝绿是冷色,紫,绿是中性微冷色。 灰色是中性色。 补色对比

在伊顿色相环上两色相之间的距离角度为180度左右的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可以是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 最典型的补色对是:黄和蓝紫,蓝与橙,红和绿。前者由于明度对比强烈,色相个性悬殊,是补色中最冲突的一对。中者的明度对比居中,冷暖对比最强,是最活跃生动的色彩对比,后者明度对比近似,冷暖对比居中,在三队补色中显得十分优美。在互补色对比中,两种补色并置在一块,为了突出对比效果,往往要把其中一方强调出来起支配作用,而另一方则使其弱化出于从属地位。 面积对比 当面积大小不同的颜色排列在一起时,大面积的颜色易形成调子,小面积的颜色以突出,形成点缀。 三、问:某个色光投射到不同材料上为什么表现不同? 答:这是有色光和材料本身质地决定的。材料表本身表面的光滑度不同会造成反射光的强弱明暗的不同。色光本身也有他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 问:某一种色光投射到??上会透成??样? 答:1在红色光的照射下,一个黄色物体显现什么颜色? 黑色,应为黄色物体之反射黄光,红光会被吸收。 2某一种颜色的玻璃只能透射这种颜色的色光,例如透过蓝的玻璃看红色光只能看到黑色。 3有色玻璃反射玻璃本身颜色的光,吸收其他所有色光,无色玻璃吸收所以光,不反射光 4色光照射到其互补光时候,就变成了白色光。 四、牛顿光谱中就有红,橙,黄,绿,青,蓝,七个基本色相,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相差别。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重点难点 自考题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重点难点自考题色彩构成 名词解释: 1、色调:是指整体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与基本倾向。色调是通过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间的变化关系 形成的,其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就可以称为某种色调 2、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彩度、饱和度等。色彩的纯度越高,色相越明确,反之则越弱 3、全色光:在物理学中,含红、橙、黄、绿、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光 4、无彩色系:无彩色系包括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混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 5、错觉性:是指有生理、心理因素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即非正确的感知,错觉性是一种视 觉现象,并非客观存在,它是因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发生困难而形成的 6、视界:人眼睛在固定条件下能够观察到的视野角度的范围,称为视界 7、日本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51年研制了标准色彩体系。它以红、橙、黄、绿、蓝、紫6个色相 为基础色,并制作了24色的色相环 8、视觉整体性:是指在视知觉过程中,不是孤立地反映事物映像的各个部分,而是反映其整体的全部 9、色彩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相.通过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化,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 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 10、色相对比:色彩间在比较中所呈现的色相差别,构成了以色相为主的对比 11、纯度对比:指色彩间在比较中所呈现的纯度差别,构成了以纯度为主的对比

12、明度对比:指色彩间在比较中所呈现的明度差别,构成了以明度为主的对比 13、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结构特 14、视域中心:以视觉为中心,在有效的范围内中心点偏上一些,是视觉的中心 15、色彩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满足人们对色彩审美要求的色彩搭 配 16、同一调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间差异,造成不调和的刺激感时,增加色彩的同一因素,缓和各 色间的刺激因素的方法 17、秩序调和:指色彩按一定秩序等差排列,通过渐变构成的具有节奏、韵律感的调和关系 18、对比调和:指建立在色彩变化基础上的一种调和,其色彩效果强烈\活泼、生动富于变化 19、统色传: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在各类艺术中都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色彩 20、民间色彩:指民间艺术作品上呈现出的色彩和色彩感觉 21、水墨画:是以无彩色的黑、白、灰为基色,加上适量彩色的绘画 22、自然色彩: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事物所具有的色彩 23、关联:是指色彩间相互搭配的呼应关系 24、间隔:色彩中的间隔是形成色彩变化的主要手段 25、强调:是为了弥补配色中的贫乏与单调,用某种方法刺激视觉,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26、色光的表现:光在传播中有着极强的特点,以直线性和无形性表现得最显著,通过反射、折射等方式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一)

虽然很多人认为可能,多看多做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我认为学习平面设计,在学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怠慢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就如同小学,中学是大学的基础,要跑步一定要先会走,虽然说法是土了一点,但是多看多做是累积经验的一种方法,经验是从其他万家的作品于一身的一个总结,如此一来自己所做的作品就会,多多少少受其他风格影响. 其实所谓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语言.其中含义就是将点线面色 等各种单元组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厚度造型,平面构成是以轮廓造型,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态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空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态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骼可以分为: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骼,以及有规律性骨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密集对比等骨骼)。基本形与骨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 上面是平面构成的简单概念和介绍但是平面设计中除了平面构成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必须基本知识之一,其实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人会认为色彩的话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我个人觉得舒服其实只是感觉中的一种,而色彩可以传达的不单单是让人舒服而已,简单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到人脑中直接刺激人的大脑而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对作品的共鸣。 色彩有冷暖有远近有大小甚至是可以直接传达信号给观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图腾中红色就是太阳,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土黄色一看就很古典等等等~~ 但同时在色彩构成中不同的行业对色彩运用也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对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网页设计和书报设计是不同的,网页设计在网页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风格以外还有就是不用考虑印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书报设计中要考虑印刷方法,和印刷出来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东西,它们本身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用来产生出一种刺激人们大脑中对某种形式存在的物体的共鸣,展现出其对待生活中的新的看法与态度,扩大了我们创作的想象空间,赋予了创作的新的不定性。 其实在一个具体的设计稿样上,形态的组织色彩的构成等都是为了获得一种整体的视觉效果,在我们抛开其他形态组织不谈,先简单的分歧一下设计稿件上在色彩上如何是形成一个同意和谐的整体的。

平面设计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根据人对色彩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建色彩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符合审美需求和设计创意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对理想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

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 ■ 一是对色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 ■二是作业范例评析。课程围绕教学内容列举作业范例,并根据作品中的亮点予以重点的评析,以方便学生学习中参照。 ■三是作业完成。课程紧密结合各单元课题内容布置作业,同时明确作业要求并指导学生练习。

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1、理论层面 从色彩学基本理论切入,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继而了解人的心理、情感与色彩的联系以及区域文化对色彩的影响,以增强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 ■2、实践层面 通过各单元作业的实施完成过程,掌握色彩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构成规律组成不同色调并把握它们的转换关系,为以后的色彩设计应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3、认识层面 学生应当明确色彩构成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对色彩造型及表现的训练,更是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因此,色彩构成是一种能力训练的过程,而非结果。这一学习阶段应该成为学生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支撐;并使他们对于如何将本阶段的学习运用到设计实践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单元色彩的产生及色彩体系 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色彩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体系相关知识;在配色中体会色彩所具有的明度、色相、纯度变化规律。

一,光与色/视觉感知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色彩的差异感受景物的存在。光线明亮时,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万物鲜艳而清晰;光线阴喑时,色彩变得阴喑而模糊;如果没有了光,在黑喑中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构成平面色彩立体自学考试大纲

基础构成自学考试大纲 (01594) 自学用书:《平面构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汪芳著 《色彩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主编:李莉婷 《立体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主编:刘明来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构成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以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为主要的“设计基础”准则。将三大构成灵活适用、穿插,最终将造型规律和手法切实地在将来的设计中灵活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能灵活运用,自由表现的目的为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核以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通过实践检查学生对构成的基础这门动手能力课程的规范和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用构成的形式这样运用到专业设计的构思里所起到的作用。第一章、关于构成基础的概念 1、掌握构成的意义以及分类 2、掌握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构成基础 3、理解构成中的核心要求 第二章、平面构成 1、平面构成的概念 2、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关系 3、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4、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5、综合构成 第三章、色彩构成 1、色彩与色彩构成 2、色彩的本质与色的属性 3、色彩混合与色彩对比 4、色彩对比与面积形态、位置、肌理与色彩心理 第四章、立体构成 1、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 2、立体形态设计的创造性生成 3、线材、面材、块材的构成 4、材料与加工工艺 5、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 三、题型举例 完成一组用点、线、面、块通过色彩表达设计创意,组合一组构成形式的作品。 要求:用不同的材料来组合,整体大约在30cm×30cm之间的方体内来完成。时间三小时。 色彩明快20分 整体创意40分 点线面块的运用20分 制作精细20分 注:全部材料自己负责。

纸立体构成

纸立体构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构成,了解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纸立体构成作品。 2、欣赏立体构成作品,通过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纸立体构成作品。 3、在再用纸进行立体构成的过程中感受立体构成的艺术美,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纸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 2、难点:在纸立体构成实践中体现创新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1)多媒体;(2)纸立体造型 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彩纸、双面胶。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能否将一平面纸如何变成立体状?(请同学上来演示) 归纳:卷曲、折叠、切刻 师: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构成(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 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 2、揭示课题: 师: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容。(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 二、欣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作品: 1、欣赏学生作品:“物理书籍封面”——平面构成 各种纸立体构成作品(实物)——立体构成 设问: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有什么区别? 归纳: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进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

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平面构成经过深度的延伸成为立体构成。 2、师:生活中立体构成应用在哪些方面?(看投影) 归纳: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欣赏立体构成的图片)。 3、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混合构成(学生欣赏投影出示图片) 四、讲解立体的构成方法: 1、平面感的面材(如纸)转变为具有立体感,是源自深度空间的增加。而折叠、弯曲及切割拉引都可以使深度空间增加,所以,立体的主要构成方法是折叠(直线折叠、曲线折叠)、弯曲(扭曲、卷曲、螺旋曲)、切割(挖切、直线切割、曲线切割)。 2分别出示折叠、弯曲、切割的方法的纸立体构成图示(投影)3、学生制作: 作业要求:请你以个人或者伙伴合作的方式为学校或者门头沟新城区设计一件用现代构成方法的雕塑。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一件纸立体构成体现效果。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四 第一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制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给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光。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预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 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 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举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

面构成用同样的办法举行。 4) 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举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照、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色彩构成设计5月20日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办法、配色办法和表现办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办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制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预备。 2.材料和工具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1.实验目的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1)什么是平面构成 构成的根本含义是指将多个相同和不同形态的单元形态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平面构成则是指将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平面构成的内容 平面构成是一种区别于绘画和图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设计,它将点、线、面这些基本造型元素遵循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从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图形。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元素形态、行是法则、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3)平面构成基本元素 ①元素——点 1.什么是点:在自然界中,点是一种细小的痕迹或物体,例如沙子,蚂蚁等。在文学作品中,点是一个符号,例如逗号、句号、省略号等。在几何学上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在设计领域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 2.点的表情:点的表情就是人们看到点的形态时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点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它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位置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的大小:在同一环境中,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相反,相 对面积越大,点的感觉越弱。 ●点的形状: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状的,只要这个形态达到足够小,都可以 认为它是点。 ●点的数量:不同数量的点,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I.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它必然成为唯一的视觉中心。 1

II.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点的时候。由于张力使两个点感觉彼此吸引,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连线,形成线的感觉。 III.当画面中有三个点的时候,两两相吸引,在视觉上形成三角形的状态。 I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的时候,画面显得很自由,很活跃。 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规律排列的时候,画面显得很均匀稳定,进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位置:点在画面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 位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会产生稳定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抬升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下的时候,会产生沉着的感觉。当点的位置位于画面四个角落的时候,会产生逃逸的感觉。 ●点的构成 I.将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由于点和点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就会产生一种线的感觉。 II.把数量众多的点进行密集排列,就会产生面的感觉,距离越近效果越明显。 III.把点按照一定的大小、方向和轨迹进行规律化排列,可以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②元素——线 1.什么是线:线是由一个动点运动时产生的图形,也就是说线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也是形体的轮廓和面与面的交界。 2.线的表情:线元素在造型中是最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你。态,人们在看到不同的线的造型时,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感受。从形态角度来分类的话,线主要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型。 ●直线:直线简洁明了,具有一种力量感。直线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I.水平线——具有平静、安详、舒展的感觉。 II.垂直线——具有挺拔、坚强、严肃的感觉。 III.斜线具有向上、跳跃,积极的感觉,有一种动感。 IV.折线——具有波动、迂回的感觉。 2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分析报告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2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 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间。 4.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 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 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 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4)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 的完整性进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平面色彩构成教案

平面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第一章概述 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构成艺术,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构成艺术,分为二维构成与三维构成,分为三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构成一词来源于“构成艺术”。“构成主义”属于哲学和艺术范畴,它有具体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是一种风格和流派。构成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合,使新功能显现。”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也就是说,平面构成是在平面上以多种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设计)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培养一种创造观念。平面构成一般只用黑白两色,目的是便于研究和表现形态自身的情感力量。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它是由建筑师格罗佩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建的)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点、线、面 造型元素 点、线、面,是一切造 型要素中最基本基础的元素, 可以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 第一节点的概念 一、点的概念 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最小的单位,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只是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圆中同一个圆点,在小的框架中会显得很大,而在巨大的框架中又会显得很小。比如,人类居住的地球与我们人类相比较是巨大的,但与宇宙相比较,它又是一个渺小的点,因此,点的概念是由相互比较的关系决定的。几何学中的点,只有具体位置,而无面积大小,从造型意义上说,点是具有空间位置和形态的视觉单位。 A、点的大小 点可大,可小,点越小,点的感觉越强,点越大,则会产生面的感觉。 B、点的形态 点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与非规则形的点,规则形的点常称为几何形态的点。非规则形的点为自然点,偶然形点。 C、点的构成 有单点构成、散点排列、点的连续排列和变化性或规则性排列等。 D、点的视觉感 点有集中、吸引视线的视觉感。点居画面中央,有向心力,有静态 感;点偏离中心位置,则产生不稳定感和动感;点如果连续排列则 具有线的感觉;点的集合则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变化则具有远 近感等。 第二节线的概念 一、线的概念 在几何学定义里,线是只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的。它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从平面构成角度讲,线既具有长度,也可以具有宽度和厚度。线的形象十分丰富,可以是直的、曲的、变的、规则的或不规则的。 二、线的性质、作用与形态 a、线的形态一般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色彩构成设计欣赏,29张

色彩构成设计欣赏,29张 篇一: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一、关于色彩 视觉艺术语言的元素包括造型要素、色彩要素、肌理要素三个方面: 平面——二维:点、线、面 造型要素实空间:点、线、面色彩要素明度纯度 肌理要素———视觉产生的触觉、幻觉 视觉艺术的三大要素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整体。色彩是视觉 艺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色彩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但色 彩又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单独存在,所以研 究色彩问题必然牵扯以上诸方面的关系。 1、色彩构成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之 为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美的色彩关系就叫色彩构成。 2、绘画色彩与 设计 色彩

绘画色彩、设计色彩其原理是一致的。绘画色彩包含着写实色彩和 装饰色彩,设计色彩同样也包括装饰色彩和写实色彩,只是各自的 侧重不同而已。现代绘画中,装饰的配色方法被广泛的使用,使绘 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当然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存 在着区别,如写实绘画的色彩侧重于科学再现,设计性的色彩侧重 于抽象的装饰但它们都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色发生变化。 1 篇二: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 平面构成 1.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 2. 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感);均衡(不对称 的构成形式一定要达到 视觉上力的均衡,才能产生美感);变化(形态变化方法:加法、 减法、分割法、重叠法、差叠法、透叠法);统一(持久的美感);点、线、面综合构成 3. 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 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 到你正在读的书”

纸的半立体构成

纸的半立体构成 《纸的半立体构成》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叶慧琳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作品,知道纸的半立体构成就是平面的材料通过制作 ,改变原来的平面形态,使其部分立体化,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初步掌握用画、划、割、折等基本技法创作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了解和练习创作等方法,逐步掌握制作技能,并且在课堂中运用这些方法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与实践,增强立体造型能力,提高感受美的能 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用画、划、割、折等基本技法创作纸的半立体构成作品。 三、教学难点:纸的半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半立体构成作品实物、制作工具、小幅KT板1 、大头针等。 2(学具:直尺、圆规、铅笔、美工刀、垫板、方形铅画纸等制作工具。五、教学过程: (一)比较与发现: 1、出示平面构成、半立体构成和立体构成作品,学生观察比较:这些作品都是 用纸做的,他们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用平面的材料通过制作,改变原来的平面形态,使其部分立体 化,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半立体构成。 (二)学习与创造:

1、通过图片,了解半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运用(建筑、包装盒、贺卡等) 2、出示几幅纸半立体构成作品,学生欣赏分析: 1)这些作品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2)你知道可以运用哪些制作方法,(构图、切割、划痕、折叠等) 3)媒体展示基本制作方法。(用虚实线构图、在实线上切割、用尺尖划痕、平整地折叠) 3、学生尝试练习: 1)出示数幅半立体构成制作步骤图。 2)学生挑选一幅尝试练习制作。 3)反馈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4、启发演示: 1)随机在学生作品上进一步深入制作。(例如:多次切挖折叠表现空间感、折卷变化丰富表现手法、) 2)启发学生加一加、变一变,进一步创作自己的作品。 5、学生继续创作: 1)创作一幅半立体构成作品。 要求:表现形式——半立体、造型手法——有创意 2)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议与总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半立体构成的, 3、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对纸的半立体构成的学习,我们知道和掌握了用构图——划痕——切割——折叠等制作方法表现半立体构成。同时也领略了生活中半立体

色彩与色彩构成

色彩与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 一、色概念 大自然是美的,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更是丰富多彩。蓝天、白云,青 山、绿水,红太阳、黄柠檬,金首饰、银餐具,黑色的电器、灰色的大楼、粉色的衣装、橙色的标志,等等。美好的一切被我们感知,需要几个必不 可少的条件: ①光。试想,在一片漆黑的夜里或暗室里,再好看的颜色也会失去它 的魅力。要感受一个颜色,首先要有光,即色是光的赐予。但光并不等于 色,它只是能引起色彩感觉的客体。 ②正常的视觉。一个盲人或色盲色弱者都是无法感受色彩的。 ③客观物体。感受的对象必须存在。 ④色彩差异。无论是大的物体,还是小的物体,一眼望去尽收眼底,主 要是因为它们有了色的差别,包括深浅阴影的差别。所以说,各式各样的 物体被认知,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 同时出现的。很难想像,如果我们周围都统一在一种色彩里,那还有什么 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白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由此可给色彩下个定义:所谓色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也可 以说是人的视觉对光反应的产物。这种光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 二、色表现 色彩是情感。原始图腾、壁画呈现的强烈、单纯的原始色感,古埃及 和古希腊的各种颜色图案充满了装饰风格,中世纪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 罗马帝国浑厚温暖的颜色组合,中国的唐三彩、青花釉,阿拉伯宝石般闪 亮、浓郁的色泽,日本那种审慎的中和性色调,以及非洲充满泥土气息的感觉,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色彩特征及民族文化特征。 色彩是力量。在光给予的彩色世界中,敏感的艺术家们早就在研究色 彩的运用和表达了。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中,着色只局限于黑、白、灰三种,为了使画面生动一些,也会节制地多使用几种彩色,有一种现实 主义的严谨效果。达·芬奇反对强烈对比的着色方法,他用极细微的色调 层次作画。伦勃朗被认为是明暗对照法画家的典范,在他的作品中,色彩 变成物质化了的光能,具有令人振奋的力量。 印象派画家们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使得他们在光与物体之间的色彩 表现达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尤其是莫奈,“他不仅广泛地运用不混合的颜色,他还在各个部分用短而小的笔触,一点一点地画到画布上,以求再现纹路 与光的颤动”。后期画家则反对“客观主义”地描述自然,提倡艺术要抒发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并以此改造客观物象,强调要描绘出客体的内在结 构,表现出它的具体性和稳定性,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及色块,使之富 有体积感和装饰效果。代表性画家有塞尚、凡高和高更。塞尚使色彩结构 的发展达到逻辑的阶段。他的作品力求整个画面从形状上、节奏上和色彩 上融合一致。新印象派也称“点彩派”,他们把色域变成色点,认为调和的颜色会破坏色彩的力量。这些纯色点只有在观画者的眼里才会调和起来。 修拉是此画派的创始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