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脊柱-骨盆关系-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会使这种协调关系发生代偿

脊柱-骨盆关系-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会使这种协调关系发生代偿

脊柱-骨盆关系-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会使这种协调关系发生代偿

脊柱-骨盆关系-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会使这种协

及两调关系发生代偿,容易引起腰椎代偿性侧弯和骨盆主横轴骶骨(即通过S

2

侧骶骨耳状关节的中枢点的连线)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脊柱-骨盆正常关系发生变化,首先是骨盆移位,主要病理改变部位为:①腰骶关节。②骶髂关节。

③耻骨联合。④脊柱-骨盆移位,严重时出现骨盆移位失稳导致脊柱应力发生改变,发生脊柱侧弯,出现颈、胸、腰等脊柱相关部位失稳进而产生脊柱多节段病变的发生。⑤继发髋、膝关节劳损性骨关节病变。

学术术语来源——

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脊柱-骨盆关系的变化

文章亮点:

1 手术技术的进步与人体工程学、医学生物力学的研究和发展密不可分。文章将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进行测量,通过与正常人群中脊柱及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相比较,获得截骨角度,进行预手术设计,同时评估术后个体脊柱骨盆平衡可能的恢复情况以及预后,回顾性分析修复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并评估预后。

2 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修复重度僵硬性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术中对血管最大限度的保留,避免血管损伤导致脊髓的缺血性改变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低体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减少出血,以及手术过程中保障有效血容量是术后早期恢复的有效保障;同时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能够避免术后出现的神经根刺激症状。

3 文章中应用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在术中能够获得腰椎和骨盆序列关系和躯干矢状位平衡状态的改善。作者将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与正常人群中脊柱及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进行比较,评估个体脊柱骨盆平衡恢复情况以及预后,以及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的科学性。结果显示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得到改善,符合人体脊柱、腰

椎的生物力学特点。

4 充分的植骨融合程度是保证对后凸畸形的矫正和避免脊柱侧方偏移,同时又是脊柱功能和术后矫形效果的有效保障。对于远期并发症的预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植入物;脊柱植入物;僵硬性角状后凸;脊柱-骨盆参数;全脊椎截骨;脊髓短缩技术

主题词:

脊柱后凸;内固定器;截骨术;生物力学;解剖

摘要

背景:矢状面平衡的评估与矫正是脊柱后凸畸形取得良好修复效果的关键,脊柱-骨盆参数的测量方法是评估脊柱失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的:通过测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设计手术方案,分析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的特点,并评估远期预后。

方法:纳入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采用全脊椎切除截骨、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矫形内固定修复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37例。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指数、脊柱骶骨角及矢状面垂轴。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后凸角、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躯干侧方偏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随访时间、后凸矫正角度、躯干偏移矫正情况。

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26 min(212-470 min),术中出血平均2 089

mL(1 200-6 000 mL),手术共切除104个椎体,截骨平面在T

4-L

2

。术后随访

20-35个月,患者术后脊柱后凸角平均41.6°(10°-90°),矫正率为65%;

C 7铅垂线距S

1

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5.2 mm(-12至23 mm),矫正率为73%。神

经并发症2例次,占6%;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占6%。术后患者各解剖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截骨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并发症出现,无矫形角度丢失。通过对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进行测量,能够得出脊柱-骨盆序列的参数关系以及躯干矢状位平衡状态的参数关系,获得截骨角度的技术参数,实现预手术设计,术中选择合适截骨平面,使修复结果更接近于人体脊柱、腰椎的生物力学特点。

脊椎平衡养生

脊椎平衡养生 傲立中华,养脊为先 一:脊椎平衡养生品牌文化: 玫采霖国际(脊柱平衡养生系列)既北京平衡医学创始人王文远教授研制,是一种结合“中医推拿,西医牵引,芳香精油,萃取药草油”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达到良好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治愈率高达80%以上,有效率95%以上。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椎导致疾病的认识又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继承和发掘了中国传统医学宝贵遗产,平衡正骨技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致从简,把医学正脊和平衡医学理论完美的结合,并发展为非常具有特点和疗效的调节亚健康的养生项目。 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衡是疾病形成的诱因,修衡是通过手法和相关的药油和精油刺激脊柱两边的肌肉以及相关的神经靶点,复衡是在中枢神经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 一切疾病根源在于-----脊椎 这是依据作为脊椎动物的人发育的过程提出的论点。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后,先长出一条硬膜,硬膜卷起形成一个管叫做神经管。神经管以后会发育成人的脊髓。椎管是最先发育成的,那么椎管也会先老的。因此我们提出了脊椎管连同脊椎是人体先老化的部位。 另外俄罗斯著名医学专家屁古拉.阿莫索夫认为,衰老不是从眼角的第一道皱纹,鬓间的第一根白发,或腰部的第一块赘肉的出现才开始的;身体柔韧性的减弱,才是衰老的第一征兆,而所有的疾病都是因脊柱病变而引发的。 简单的说:沿着脊椎的31对神经分别从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的锥孔伸出贯穿全身,所以的脊椎神经负责着大脑与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讯息,因此,脊椎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器官,同样当器官不健康时也可以以脊柱上找到异常之处。可直接通过养好脊椎拔除病根,永葆年轻与健康! 平衡正脊才是养生之根本,任何事情必须遵从自然规律,维持脊椎的平衡才是人体健康的首要任务,真正做到“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平衡正脊-----安全·有效·简单·可快速复制的治本疗法,是健康养生的根本。 二:平衡正脊治本疗法: 一分钟摸骨诊断,五分钟还你正直的脊椎 古老而神奇的平衡正脊治本疗法,伴随着养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养生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平衡正脊项目将给健康养生带来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把“医疗诊技”带进了美容院,为因疼痛找不到原因而耽误治疗的患者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快速有效安全的为他们解决陈年老疾。 三:脊柱认识 人体脊椎包括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骨呈三角形接第5腰椎。其从侧面观是呈“S”型。在椎管内有脊髓,脊髓两侧连有31对脊神经。(插入脊椎的解剖图) 看清我们的生命支柱-----到底有多重要? 脊椎对人体所起的作用: 1.支撑作用 脊椎是人体躯干的支柱,中轴,起着支撑头颅和胸腔,腹腔,盆腔层面的骨干,同时也是上下肢的支撑者,有了健康的脊椎,所以人才可以直立行走。 2.保护作用

(完整版)骨盆前倾与后倾

骨盆前倾与后倾 常常我们会听到“你的骨盆前倾或后倾了”,那么到底骨盆是什麽,怎么判断骨盆是前倾了,还是骨盆后倾了?骨盆前倾或后倾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什么影响呢? 骨盆——身体平衡的关键点 骨盆位于身体中心部位,是我们人体重心协调性和平衡性的关键点。在往期,小编已介绍过【肌动学】-骨盆带的学习笔记及骨盆的解剖与生物力学。 如何判断 骨盆前倾最明显的症状是臀部后凸,腰臀比丶BMI值和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小腹仍旧前凸。一般来说,当骨盆前倾时,耻骨的上端会向前,而耻骨的下端会向后。骨盆后倾则相反,耻骨的上端会向后,而耻骨的下端会向前。如下图所示,a是正常位置,b是骨盆前倾,c是骨盆后倾。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通俗理解。骨盆就像一个水桶,里面装着很多脏器,而形成水桶周围壁面的就是我们的深层核心肌群。当水桶往前将水倒出,我们称为前倾;当水桶往后停止倒水,我们称为后倾. 检测方法一找一面平整的墙壁,将臀部、背部贴在墙上,然后将手握成拳状,塞入腰椎和墙壁间的空隙。判断:正确的腰椎弧度应该可以让拳头刚好塞满腰椎和墙壁间的空

隙。如果拳头放在腰椎和墙壁之间还有些空间,这就表示你的骨盆可能前倾了;而骨盆后倾的人,则无法将拳头塞进这个空隙里。 检测方法二 在地上用粉笔或是胶带搞出一个区域来,如下图。 1.先立正站好,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不用力,两脚并拢在中线两侧 2. 然后闭上眼睛,在区域内原地踏步走,双手跟著自然摆动 3. 心中默数到40步的时候停步 4. 张开眼睛不要动,原地看看自己站的位置 判断:往前出了框是骨盆前倾,重心前移了;往后出了框是骨盆后倾,重心后移了;左右平移,是骨盆水平不对;斜著出去,是骨盆扭转了。检测方法三(摘自网络上流传的自测骨盆前倾法,小编未去验证,只做介绍)1、在睡觉的时候,长时间仰面很难。2、站立的时候,身体有些前倾,会出现腰痛,并习惯性的捶腰。3、站立的时候,容易不自觉靠着墙。4、坐在椅子上,会不自觉地把腿盘起来。5、走路的时候容易绊倒,左右鞋底的磨损程度不同。6、虽然没掉牙齿,但嘴却是歪的。7、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汗。8、走路的时候,容易O型腿或膝盖向外屈。9、虽然不困,却经常打哈欠。10、虽然不疲倦,但

脊柱-骨盆关系-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会使这种协调关系发生代偿

脊柱-骨盆关系-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会使这种协调关系发生代偿 脊柱-骨盆关系-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会使这种协 及两调关系发生代偿,容易引起腰椎代偿性侧弯和骨盆主横轴骶骨(即通过S 2 侧骶骨耳状关节的中枢点的连线)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脊柱-骨盆正常关系发生变化,首先是骨盆移位,主要病理改变部位为:①腰骶关节。②骶髂关节。 ③耻骨联合。④脊柱-骨盆移位,严重时出现骨盆移位失稳导致脊柱应力发生改变,发生脊柱侧弯,出现颈、胸、腰等脊柱相关部位失稳进而产生脊柱多节段病变的发生。⑤继发髋、膝关节劳损性骨关节病变。 学术术语来源—— 全脊椎截骨联合阶梯矫形修复僵硬性角状后凸:脊柱-骨盆关系的变化 文章亮点: 1 手术技术的进步与人体工程学、医学生物力学的研究和发展密不可分。文章将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进行测量,通过与正常人群中脊柱及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相比较,获得截骨角度,进行预手术设计,同时评估术后个体脊柱骨盆平衡可能的恢复情况以及预后,回顾性分析修复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并评估预后。 2 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修复重度僵硬性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术中对血管最大限度的保留,避免血管损伤导致脊髓的缺血性改变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低体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减少出血,以及手术过程中保障有效血容量是术后早期恢复的有效保障;同时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的矫正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脊髓细胞不受损伤,对神经根的保护和松解,能够避免术后出现的神经根刺激症状。 3 文章中应用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双侧钉棒系统阶梯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在术中能够获得腰椎和骨盆序列关系和躯干矢状位平衡状态的改善。作者将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的脊柱骨盆测量参数与正常人群中脊柱及骨盆矢状面测量参数进行比较,评估个体脊柱骨盆平衡恢复情况以及预后,以及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双侧钉棒联合梯次紧凑闭合脊髓逐步短缩脊柱矫形技术的科学性。结果显示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得到改善,符合人体脊柱、腰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生物力学 1.运动节段由于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在研究脊柱的生物力学时,通常观察脊柱 的某一部分,该部分由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又称脊柱功能单位; 分部:通常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组成;后部分由相应的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组成; 前后部承载:前部的椎间盘和后部的小关节在负重及应力分布方面存在着一种独立的、动态的关系;在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如伴有较大的位移时,后部的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和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功能:①运动功能,提供椎体三维空间的运动范围;②承载功能,将载荷从颈部传到骨盆;③保护功能,保护椎管内容纳的脊髓及神经根;椎体,椎间盘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提供脊柱的支持功能和吸收对脊柱的冲击能量;运动范围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复合体完成;躯干及韧带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和维持身体姿势; 2.脊柱运动学神经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产生脊柱的运动;脊柱作为柔软性载负体,其运动形 式是多样的;脊柱的运动范围较大,但组成脊柱的各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却较小,节段间的运动是三维的,表现为两椎骨的角度改变和位移;脊柱的活动通常是多个运动节段的联合运动,包括沿横轴、矢状轴和纵轴的旋转和平移;限制任何部位的活动都可增加其他部位的活动; (1)运动特性:在脊柱运动中,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相比,变形量极小,

分析运动时可视为刚体,而椎间盘等其他物体被视为塑性物体; (2)自由度:按照刚体运动学理论,椎骨的三维运动有六个自由度即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方向上的角度以及上/下、前/ 后和左/右方向的位移; 其中三个为平动自由度,三个为转动自由度; 3.运动范围 (1)颈椎的活动度:颈椎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分;颈椎活动由两个部分完成:①上颈椎枕-寰-枢复合体的联合运动;②下颈椎颈2~7的联合运动;前者以旋转 运动为主,后者以屈伸运动为主;枕-寰-枢复合体是人体中轴骨中最复杂的关 节;枕~颈1和颈1~颈2的关节均有伸屈运动,枕~颈1的屈伸范围为°,颈1~ 颈2关节约10°,二者使枕-寰-枢复合体的屈伸范围达到°;轴性旋转只发生 在颈1~颈2关节,其旋转范围可达47°,相当于整个颈椎旋转度的40%~50%; 枕-寰-枢复合体之间的平移度很小,枕~颈1间的轴性平移约1mm,颈1~颈2 的 侧向平移一般只有在侧屈和轴性旋转时才会发生;下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发 生在中段,颈5~颈6活动度最大,侧屈与旋转运动越向下越小;整个颈椎节段 的联合运动,屈伸约145°,轴向旋转约180°,侧屈约90°; (2)胸椎的活动度:在矢状面上,上胸段平均每节段为4°,中段为6°,下段为12°;在冠状面上,上胸段的侧屈活动范围为6°,最下节段为9°;胸椎的轴性 旋转范围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上胸段的活动范围为8°,下胸段只有2°左右; (3)腰椎的活动度:从腰1~腰5,屈伸范围逐渐增加,从腰1的12°增加到腰骶关节的20°;腰椎各节段的侧屈范围大致相同,但腰骶关节较小,只有2°~4°, 腰5~骶1稍大,可到8°;腰椎的轴性旋转各关节基本相同,约为2°~3°,明显 低于颈椎;

骶骨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

骶骨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 费军;刘华渝 【摘要】骶骨是人体负重线上的轴心,与周围腰椎髂骨构成复杂韧带骨结构复合体.高能量损伤多见,应力骨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也有报道,骶骨骨折的分型从最早的Denis分型,侧重神经损害的Roy-Ca-mille分型,侧重腰椎骶骨稳定性的ISSLE分型,侧重骨盆环稳定性的AO分型以及较新的引入韧带评价的LSICS评分,反映了临床医生对骶骨及其周围损伤的认识不断深化.骶骨骨折治疗重点是重建骨盆环稳定、重建脊柱骨盆稳定以及神经损伤治疗,微创化及坚强固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同时本 文也介绍了笔者单位对骶骨骨折的治疗情况.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9(021)002 【总页数】4页(P81-84) 【关键词】骶骨骨折;脊柱骨盆稳定性;治疗 【作者】费军;刘华渝 【作者单位】400042 重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400042 重庆,陆军军 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6 骶骨是骨盆负重的中心,从上方L5S1椎间盘及关节突承接由腰椎传递的上半身负

重,并通过骶髂关节将负重传导至下肢或坐骨支,需要适应从坐姿到站姿不断变化的负荷传导。另一方面骶骨又是脊柱最膨大部位,与髂骨一起构成了整个脊柱特别是腰部活动的基石,是跑跳运动时上半身旋转的轴心。因此以骶骨为中心的腰椎、骶骨、髂骨连接既需要强有力的稳定又要提供一定的弹性微动,是人体最坚韧最复杂的韧带骨结构复合体,其不规则的骨结构及交错密集的韧带结构使人们迷惑,其生物力学机制及特点仍不完全清楚。创伤性骶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发生率占骨折的1%,占骨盆骨折的20%~30%。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MRI的进步,运动性应力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放疗后骨折的报道也逐渐增多[1-5]。 创伤性骶骨骨折95%均有合并损伤,常见的包括骶丛神经损伤、骨盆环其他部位骨折、髋部或腰椎骨折、盆腔内器官损伤、骶尾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甚至开放性骨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骶骨骨折可能通过损伤的肠道与外界相通)[6]。本文将回顾骶骨骨折常见的分型及一种更全面的较新的分型系统,并按治疗目标不同(即重建骨盆环稳定、重建脊柱骨盆稳定、神经损伤治疗三部分)讨论骶骨骨折的治疗。 1 骶骨骨折分型 按解剖形态,骶骨骨折可以大致分为纵形、横形及混合型骨折。同所有椎体一样,骶骨中央厚(椎体部分)而两侧薄(骶骨翼融合的横突等部分),因此骨折多发生在骶骨翼。因此不论任何损伤机制,单独纵形骨折占大多数,并常常伴有前方耻骨上下支骨折(骨盆另一个薄弱区)。低位(S3-5)骨折多为单独的横形骨折,高位(S1、2)多为高能量损伤且多有合并伤。混合型骨折多数会造成腰椎与骨盆的相对不稳定,按形态可以分为“T”型、“U”型、“H”型骨折。 Denis分型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骶骨骨折分型。1型骨折线在骶孔外侧,2型骨折线经过骶孔,3型骨折线在骶孔内侧(常累及骶管)。见图1。Denis分型主要基于神经损伤的可能性,1型骨折只有<10%出现神经损伤且多为L5神经根损伤,2型则有20%~30%的风险出现神经损伤且多为骶丛神经损伤,而3型骨折>50%

美式脊柱侧弯(脊柱侧凸)美式正脊介绍

美式脊柱侧弯(脊柱侧凸)美式正脊介绍 “脊椎侧弯”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然而事实就是脊椎侧弯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由于其柔韧性的特点,其潜在的病情往往不易觉察。当其发展到十二岁左右才开始显现症状,发展到二十五岁以后,则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生活的绊脚石。也就是因为这迟到的发现,或许就成为以后升学和工作的终身遗憾。由此可见关注儿童的脊椎健康尤为重要。 怎么才能发现儿童的脊椎是否健康呢?首先要对脊椎有个充分的认识。脊椎在人体内占据着中枢部位,结构上位于躯体的中心,连接并协调和控制头部及四肢的活动。由二十四节可活动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不仅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并且支撑着躯干的全部重量,而由脊椎发出的三十一对神经根支配着内脏功能和四肢运动。由此我们要说脊椎的结构要比牙齿和四肢复杂好多倍,也更应该象保护我们的牙齿一样引起人们的重视。再就是对引起脊椎不健康的原因作个了解。正是由于儿童时期的脊椎尚没有发育成熟,结构不稳定,而儿童的活跃常常使脊椎的某个部位很易发生位移,多数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造成脊椎侧弯的原因大体有以下有六个方面: 1.在生产过程中对婴儿幼小的脊柱造成的损伤,如过度旋转牵拉等。 2.成长过程中不适当的运动,包括过多的跳跃造成脊柱的损伤。 3.长期的睡姿、坐姿、站姿不正确,造成脊柱侧弯和骨盆的扭曲。 4.先天不足,如早产、脊椎发育异常等,造成儿童体质差,骨骼发育缓慢。 5.缺乏体育锻炼,脊柱两侧所附着的肌肉和韧带力量较差,造成脊椎的稳定性不好。6.外伤后脊柱的受力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导致脊柱发育异常。 据中国儿童活动中心统计,不同程度的脊椎侧弯在中国少年儿童中发生率高达20%,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0——14岁的城镇青少年为2.65亿,按此比例,就有5300.8万青少年患有包括脊椎侧弯在内各种脊椎疾病,根据北京凯诺脊椎健康研究中心于2002年3月5日对方庄芳群园第一小学349名学生进行脊椎健康普查,结果显示,脊椎不健康孩子240人,占68.8%,其中颈椎和胸椎异常的孩子183人,占脊椎不健康孩子的76.25%。可见中国儿童的脊椎问题已经相当突出,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这些脊椎不健康的孩子症状不明显或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没有及时治疗,在他们成年后极有可能产生严重的脊椎疾病而遭受更大的痛苦。因此对于一个儿童脊椎的重视,关系到他们的现在和将来,也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将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 那么对于儿童不健康的脊椎怎么发现和治疗呢?首先要相信科学的诊断,X线片是最好的诊断方法,它能准确的判断有无侧弯现象的存在。董安立博士首次在中国开展美国的脊椎矫正技术,并在世纪村医院建立了脊椎矫正基地。根据美式脊椎矫正学的观点认为儿童从小就应建立脊椎健康档案,并进行脊椎的保健性矫正。对13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脊椎矫正可以有效减免成年以后产生的各种脊椎问题并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儿童的脊椎比较柔软,可塑性强,矫正强度小。从经济的角度讲,儿童时期治疗20次的花费要会低于成年后治疗50次或更多所需要的开销,并且治疗后效果也会优于后者。 下面我首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美式脊椎矫正,它始于1895年,而近二十年来发展特别快的

第九版-妇产科学整理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统称为外阴 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输卵管、卵巢合称附件 1.阴道阴道穹窿:后穹隆最深,为常用的穿刺或引流部位 2.子宫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青春期前为1:2;育龄期妇女为2:1;绝经后为1:1 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特征:非孕期1cm;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3.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女性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动脉):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 子宫动脉: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 骨盆骨盆组成:骶骨、尾骨、左右2块髋骨 骨盆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骨盆类型: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女型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 内外生殖器的邻近器官及其关系:与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及阑尾相邻,生殖器官出现病变会累及邻近器官,反之同样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理特点及月经: 1.儿童早期(8岁之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儿童后期(8岁之后):下丘脑GnRH 抑制状态解除 2.月经初潮是青春期重要标志;性成熟期是卵巢功能最旺盛的时期;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3.月经定义: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 正常月经临表:周期性21-35天,平均28日。经期:2-8天,经量:30-50毫升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1.卵巢 功能:具有生殖和内分泌的功能,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 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和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胞发育和成熟: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始基卵泡是女性的基本生殖单位排卵:多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黄体:卵子受精,黄体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作用下转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末退化;未受精,黄体在雌激素溶黄体作用下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天 激素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干货大放送-探索人体“肌密”系列——髂肌

干货大放送-探索人体“肌密”系列——髂肌 世界万物均有规律,天地相应、山水相依、前后相照、左右相逢讲究的是一个平衡;现在不管是侵入性治疗(手术)还是物理治疗(运动康复、推拿、压揉等)最终的结果就是达到一个目的“平衡”。 就好比图片上显示人体是一部精密且复杂的仪器,一个部位零件出了问题会波及全身,从神经角度讲脑部是重要的、从血液循环系统来看心脏呼吸是重要的、从运动系统来讲骨骼肌发挥正常的功能是重要性(运动模式、肌动学、关节平面效应、力学传导、肌筋膜链条)等等;人体九大系统每个学科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同,那么谁是最终的核心呢? 看似都有道理、貌似都能解决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背后复发的概率及机率问题,这是我在临床中总结的答案,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我们本着这个概念使专业在不断的提升。 言归正传,普及知识需要先从局部在到整体,分享一下骨盆,因为今天的主角和骨盆有密切关系:人体从四足动物到直立行走,骨盆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身90%的力传导骨盆,骨盆维持站立及步态中的稳定,我们所称骨盆是脊柱的底座,一旦骨盆出现问题就直接影响脊柱,在深入一些谁是导致骨盆不稳定的因素呢,查找原因根在足部,这也就是所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偿模式,有很多人的骨盆是出现骨盆的前倾、前移、后倾、旋移、髂骨前后旋、髂骨的内外翻等…….在这里我们说一下骨盆的旋移、在步态中我们走路的运动模式是对侧模式(少数也有人是同侧模式),比如先迈左脚时右侧肩和手臂会在前,而右脚在后和左侧肩手臂在后来回交替;如果出现骨盆旋移的状态下除了会导致单侧肋骨外翻的现象也会导致腰痛腰椎失稳的现象(也会出现心脏的不适症状),骨盆远比我们知道的复杂的多得多,骨盆的旋移所造成的伤害对于骨盆底肌、对于呼吸、对于脊柱稳定、对于整个肌筋膜链条、对于下肢的生物力学、对于骶髂关节、对于性冷淡及生殖系统、对于弹响髋等等等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骨盆旋移综合征症

骨盆旋移综合征症 所谓骨盆旋移综合征是指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运动状态的改变或者突发暴力、外伤以及不正确的长时间的工作、休息坐姿、卧姿、先天性关节不对称及下肢不等长等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脊柱、骨盆内外失平衡,发生相应力学改变,使韧带松弛,骨盆各构成结构及脊柱其他多关节错、滑动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一、骨盆的结构: 要了解骨盆旋移综合症,首先需要了解骨盆的结构,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组成的。在4块骨骼之间有坚强的韧带,并由关节或软骨相连接。其中每块髋骨又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融合而成,两块髋骨除了由骶髂关节与骶骨共同联结以外,在前方由两侧耻骨之间通过软骨相连,称为耻骨联合,分娩时耻骨联合稍能松动,为胎儿娩出提供了条件;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尾骨包括4~5块尾椎,骶椎和尾骨则借软骨和韧带连接成骶尾关节,此关节活动性很大,在分娩时尾骨可以向后移动使骨盆出口的前后距离增加,有利于胎儿的自然分娩;在两侧髋骨与骶骨的耳状面之间形成骶髂关节,一般认为此关节活动范围甚小。骨盆各部之间有两对坚实的韧带,一是连接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另一个是连接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如此,这4块骨骼,通过韧带、软骨和关节连接在一起,便组成了骨盆。 二、骨盆旋移的原因: 事实上,骨盆虽然有关节、软骨连接,有坚实的韧带固定,但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运动状态的改变或者突发暴力、外伤以及不正确的长时间的工作、休息坐姿、卧姿、先天性关节不对称及下肢不等长等可以破坏脊柱内外平衡,出现相应力学改变,使韧带松弛,关节错、滑动,逐渐或迅速产生骨盆旋移。 三、骨盆旋移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 脊柱与骨盆间生物力学是密切协调的,而骨盆旋移则会使这种协调关系发生改变和代偿,容易引起腰椎代偿性侧弯和骨盆主横轴骶骨

骨盆左旋的概念

骨盆左旋的概念 骨盆左旋是指骨盆相对于脊柱的旋转方向为左侧。骨盆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由骶骨和两个髂骨组成,通过髋关节连接下肢。骨盆承载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并连接着脊柱和下肢,对人体的运动姿势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骨盆的左旋可以发生在横向平面和纵向平面。在横向平面上,骨盆左旋是指骨盆与脊柱的倾斜方向向左。在纵向平面上,骨盆左旋是指骨盆相对于地面的旋转方向向左。 骨盆左旋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个体遗传差异、肌肉平衡失调、身体姿势、运动习惯等。病理因素包括脊柱侧弯、髋关节异常、盆腔疾病等。 骨盆左旋的主要影响是对脊柱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脊柱与骨盆连接形成了人体的核心区域,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对整个运动系统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骨盆出现左旋时,会导致核心肌群的不平衡,进而引起脊柱的侧弯和扭转。这种脊柱的功能障碍可能产生疼痛、僵硬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此外,骨盆左旋还会影响下肢的运动模式。由于下肢与骨盆通过髋关节连接,骨盆的左旋会改变髋关节的位置和运动轨迹,进而影响下肢的步态和平衡。这可能导致下肢肌肉的紧张和疲劳,影响正常的行走和运动功能。

为了纠正骨盆左旋带来的功能障碍和症状,需要综合运用物理疗法、康复训练和功能训练等综合性治疗手段。物理疗法可以利用热敷、冷敷、按摩等手段放松紧张的肌肉和软组织。康复训练可通过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等方式提高核心肌群的控制和稳定性。功能训练则通过特定的运动动作和姿势来增强脊柱和下肢的力量和柔韧性。 此外,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管理的措施,来改善骨盆左旋带来的不适。例如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定期进行伸展运动,特别是对于腰背部肌肉的伸展;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如做腹肌收紧动作等;避免肌肉不平衡,如长期使用同一侧肩膀挎负重物等。 总之,骨盆左旋是指骨盆相对于脊柱的旋转方向为左侧,它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对脊柱和下肢的运动功能产生影响。通过综合的物理疗法、康复训练和功能训练等综合性治疗手段,以及个体的自我管理和调整,可以帮助纠正骨盆左旋带来的不适和症状,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和姿势平衡。

骨盆倾斜—女性百病根源

骨盆倾斜—女性百病根源 骨盆是保护女性卵巢,子宫,膀胱等等重要的部位,一旦错位倾斜后,极易影响胎儿的成长发育及代谢问题,而导致胎儿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畸形。 骨盆是人体脊柱的根基(地下室),骨盆如果倾斜(错位),全身的脊椎就容易失衡。 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臀肌或腿部肌肉萎缩,脊椎侧弯,胸部 疼痛,高低肩,各种颈椎病都与骨盆倾斜有关系。 骨盆倾斜还会引起足根痛麻凉感,膀胱泌尿器官问题,尾骨痛,痛经,经期不顺, 不孕不育,难产,子宫肌瘤,诸多妇科及炎症问题。

所以,造成女性生理期不适,不孕,子宫病变的元凶,其实是移位的骨盆倾斜所导致。由于日常生活的坐姿不正确,或摔跤,或车祸等,甚至是怀孕分娩的过程,也都可能使骨盆慢慢变形移位(当然也有因先天发育不良所致)。 脊椎调理金牌专家在多年临床治疗的经验中发现,女性朋友如果没有骨盆外扩(半脱位)情况的人,基本上会罹患妇科疾病问题的机率几乎为”零”,腰酸背痛的问题也是非常少,更重要的是身体各部机能与器官的功能状态,绝大多数都没有啥问题! 相反的,当我们发现骨盆有倾斜(单侧或双侧)或外扩的女性朋友,几乎90%以上或多或少都容易有”妇科问题”,而且经常腰酸背痛,身体各部器官机能也是相对的比较差。 因此!在此再次的呼吁大家,请多多重视自己与家人骨盆的保养与健康,因为它是人体脊住最重要的根基(地下室),一旦发现有骨盆有错位,务必将其尽快调整复位,以免影响全身的脊椎与身体的健康。 如何判断骨盆是否倾斜

一. 日常生活中发现(长短腿的现像) 长短腿并不是双腿长度不一样,但听名字似乎是说“两腿长短不一致”。“实际上,除了某些先天疾病外,大多数人的双脚,长度都是一样的,之所以叫长短腿,是因为它的相对位置不对称。脊椎专家指出,一般人的长短腿大多有两个因素导致:A.骨盆区髋关节(错位)倾斜,B.股骨头错位的问题所导致,而并不是真的一只脚长一只脚短。 1.经常性扭伤脚(而且都是同一边)。 2.同一条长裤脚边经常磨烂或下雨天易浸湿。 3.可以听到有人穿着高跟鞋在自己旁边路过,听声音都能听出这个人是不是长短腿。“一只脚落地声音明显大一些。” 4.鞋跟经常磨一边。 5.肩膀偏向一侧、双臂摆动不一致、臀部不对称、足旋转向短肢或者足外翻至长肢、短肢的外踝或明显膨出、踝关节不对称、膝关节旋转偏向长肢等,都是长短腿的表现。 二.骨盆病变脚检测法 骨盆错位最简单的识别方法 1.当人体俯卧平躺放松时,可明显看出”长短脚”。 2.当人体平躺仰卧放松时,可看出两脚掌外翻的角度.(60度为标准)。 3.当人体站立时,可发现高低肩。 4.当人体站立时,可发现裤管一边高一边低。 5.用手摸摸自己的腰部下面两侧,是否一侧胖一侧瘦。 6.仰面向上躺在床上,看看左右脚踝倾斜的角度是否不一致。 7.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腰部以下,两边是否有不对称的情形,比如腿关节是否突出,两边臀部是否一样大。 8.从侧面看腰部及臀部的曲线弧度是否过大(侧面看起来臀部特别翘,腰部后面弯曲度特别大)。

浅谈脊椎关节错位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浅谈脊椎关节错位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摘要】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支柱,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众多的功能。脊柱病通常泛指骨伤范围的颈肩腰腿痛,而脊椎关节错位是引发脊柱病发病的要紧缘故之一。脊椎关节错位在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医治中超级重要,脊椎关节不同形式的错位不仅可引发骨伤科疾病,还可引发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病症,中医传统手法理论十分重视整脊手法的应用,矫正椎体错位后许多临床病症即消失,脊椎关节错位引发的各类疾病往往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本文旨在提出这些疾病,以引发同仁对脊柱病因医治学的重视。 【关键词】脊柱;错位;整脊手法;疾病 1 概论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支柱,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众多的功能。其要紧作用有:(1)人体处于各类体位时支持头颅和躯干,并将载重负荷传到骨盆。(2)使头颅及躯干能够在三维空间内完成较大范围的生理活动。(3)爱惜脊髓及胸、腹、腰和盆腔内的脏器不受损伤。脊柱病通常泛指骨伤范围的颈肩腰腿痛,咱们熟悉的许多疾病如颈椎病(颈椎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通常以为因椎间盘及椎间关节病理性退变而致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神经根等引发。而脊椎关节错位

(displacement)是引发脊柱病发病的要紧缘故之一。脊椎关节错位在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医治中超级重要,中医通常称为“骨错缝”、“筋出槽”,现代医学有人称之为“椎体的微小位移”等。脊椎关节不同形式的错位不仅可引发骨伤科疾病,还可引发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病症,中医传统手法理论十分重视整脊手法的应用,矫正椎体错位后许多临床病症即消失[1]。脊椎关节错位引发的各类疾病往往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本文旨在提出这些疾病,以引发同仁对脊柱病因医治学的重视。 2 脊椎关节错位引发的临床表现 脊椎关节错位多由于外伤、劳损、椎间退变等因素致使椎体椎节不稳,力平稳失调,在脊椎运动时可引发错位。错位的结构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致使颈腰椎病的发生,同时阻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致使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临床病症的显现。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络理论,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说明:脊椎关节周围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与内脏器官有着功能上的联系,可医治内脏疾病。而脊椎关节的错位一样可引发许多内脏疾病。 颈椎反张后,由于生物力学的改变,可间接致使颅骨(枕、蝶骨)产生微小位移,引发脸部变形,从而可诱发五官科疾病的产生。

骨盆紊乱症

骨盆紊乱症 李吉尚;牛丽娟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紊乱症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整复手法.方法利用脊柱对称性和“筋出槽、骨错缝”原理,运用摸法研究骶骨和髂骨对称性变化.结果骶骨错位形式共四种:在三个轴上旋转和在自身平面上旋转.髂骨错位形式共两种:旋转和平移.提出骨盆紊乱症病因病理分型.结论骶骨、髂骨错位着锁是骨盆紊乱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整复骶骨、髂骨对脊柱相关疾病缓解症状、纠正腰椎变直、侧弯、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 【年(卷),期】2013(034)002 【总页数】3页(P159-161) 【关键词】骨盆紊乱;骶髂关节错位;正骨推拿;整脊 【作者】李吉尚;牛丽娟 【作者单位】北京昌平区侯丽萍中医医院,北京昌平10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6 腰盆髋整体学说是欧美整脊治疗的理论核心。骨盆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多种疾病是由骨盆紊乱引起的[1,2]。稳定的骨盆[3]在外力作用下,骨盆周围韧带等“自锁系统”破坏,骶骨和髂骨发生错位着锁,导致骨盆生物力学失衡状态,作一

重点讨论。 1 骶骨的运动 黄杰[4]观察到骶骨沿横轴、中轴和左右斜轴做旋转运动。 1.1 骶骨在横轴上的运动骶骨沿横轴做“点头”、“仰头”运动[5,6]。骶骨“仰头”是骶骨沿横轴做顺时针旋转。在X线片上可以测量到腰骶角减小,腰椎生理 曲度减小。触诊时,骶骨上端骶中嵴、骶骨粗隆和骶关节嵴抬起,骶中嵴根部容易触及。下端骶关节嵴平坦。骶骨粗隆、上端骶关节嵴和下端骶关节嵴似乎在一个平面上。骶骨“点头”则相反。 1.2 骶骨在中轴上的运动(骶骨侧旋)骶骨沿中轴做顺时针旋转,右侧骶骨粗隆和骶关节嵴向后抬起,容易触及。左侧骶骨粗隆和骶关节嵴向前下陷,左右两侧骶骨粗隆和骶关节嵴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右高左低。骶骨逆时针旋转则相反。骶骨侧旋,在X线片上难以诊断。(如图1) 1.3 骶骨在左右斜轴上运动(骶骨斜旋)骶骨斜轴是骶骨关节面上角,和对侧骶骨关节面下角的连线。骶骨沿右斜轴做顺时针旋转时,左侧骶骨粗隆和骶关节嵴向前下陷,不易触及。右侧骶骨粗隆和骶关节嵴向后抬起,容易触及。骶骨沿左斜轴旋转则相反。骶骨斜旋,在X线片上不易发现。(如图2) 1.4 骶骨在自身平面上运动(骶骨侧摆)骶骨在自身平面上逆时针旋转时,左侧骶骨粗隆向左向下,右侧骶骨粗隆向左向上,右侧骶骨关节面下角稍下方向右向上。骶骨顺时针旋转则相反。触诊时,左右骶骨粗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骶中嵴连线和躯干中轴线[7]不重合。在骨盆平片上可以看到骶中嵴连线偏离躯干中轴线。(如 图3) 2 髂骨的运动 黎秉衡[8]将髂骨旋移方向分为前倾和后倾。 2.1 髂骨平移受骶骨影响较大骶骨仰头,双侧髂骨后移;骶骨点头,双侧髂骨前

脊柱医学的一些概念

一、什么是脊柱 所谓脊柱,是指以骨盆为基座,以脊椎骨为支架,以椎间盘为连接,以肌肉、肌健、韧带、筋膜为保护,以脊髓、神经经络和血管为通信联络和能量供给的一个立柱状结构。如果形象一点比喻的话,脊椎骨就好比是钢筋,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筋膜等就好比是混泥土,它们共同浇注起了生命大厦的立柱或主梁。 所以,我们常说:脊柱是生命的脊梁,也是健康的立柱。从生物力学上看: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和支柱——即生命之柱,头颅靠其支撑而托起,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是悬挂于其上,这都是我们普遍可以认识到它作为人体承重的支柱一个方面。另外,脊柱还是人体各种运动的链条和枢纽,人体的每个姿势和动作都是与之有关密切的联系。因此,这些决定了脊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而严格的生物力学结构系统,以保证脊柱承载重力的稳定性和协调各种躯体的运动灵活性。从生物信息上看,脊柱是人体第二生命中枢,因为,它是髓之海洋,血之产地,是生命信息和能量传输布达的要塞通道。在脊柱区域,不仅有脊髓,还有脊神经,自主神经,以及经络中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通讯线路,它们的互联互通,组成了人体通讯的主干网络系统。 可见,脊柱作为生命的脊梁,健康的立柱,是因为它是生命信息的网络枢纽之所在。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之间的活动,以及与大脑之间的通讯联系,都必须通过脊柱区的这个信息网络系统来完成其传达、中转或直接指挥和处理等过程。 二、脊柱与脊椎有别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脊柱”和“脊椎”这两个概念和名称是不加区分的。尤其是在英文中,几乎就是同一个单词。但是,在脊柱医学内则认为它们之间应是有区别的,其内涵和外延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从中文的字面上讲,“脊柱”与“脊椎”虽然仅这一字之差,但是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柱”有支柱、立柱之意,“椎”主要是指椎体或椎骨,“脊柱”是指以脊椎为骨架,周围组织为辅助而形成的柱状体。而“脊椎”则是指由26块椎骨相连而成的结构,且更多是指骨性结构。 其次,“脊柱”与“脊椎”在组织的形成上也有所不同。我们认为“脊柱”是指椎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共同构成的,即除椎骨外,还包括椎管内脊髓、韧带、椎体间的椎间盘以及椎管外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而“脊椎”则只是由椎骨和椎间盘两者组成的。 再者,笔者认为“脊柱”在概念上有可扩展性,且其外延已经有所扩展,这当然也是应脊柱医学发展的需要。即已将脊椎上端的枕骨甚至头颅,以及下端的底座——骨盆都看作“脊柱”的组成部分。如果进一步扩展的话,就连四肢也应看作“脊柱”的辅助部分或纳入“脊柱”研究的范畴。因为双下肢是支撑脊柱的底座——骨盆的两根支架,如果双下肢不平衡,骨盆自然会倾斜或旋移,脊椎就会随之代偿弯曲。而双上肢就像是脊柱的两翼,对调节“脊柱”的运动平衡和保持稳定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健身中核心力量及核心肌肉群的定义和作用分析

健身中核心力量及核心肌肉群的定义和作用分析 健身中核心力量及核心肌肉群的定义和作用分析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的提出源于脊柱稳定性。1985 年Panjabi 首次提出脊柱稳定性的概念,他认为脊柱稳定性包括被动脊椎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三个系统;1992 年,在脊柱稳定性的启发下,核心稳定性随之被其提出。Kibler首次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人竞技运动训练,其认为核心稳定性有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三方面功能。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结果,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核心力量的定义探究 1.以人体的重心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 IanHasegawa以腹部、臀部、腰骶部、胸部和背部上的肌肉称为核心肌肉; Travis Brown 则以位于腹部和脊柱附近的大肌肉为核心肌肉 ,其中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竖脊肌等是最主要的核心肌肉; Paul J· G oodman 以联合体上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腰筋膜、腰方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竖脊肌等 29 块肌肉称为核心肌肉。 纵观以上学者,核心肌群的范围是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两侧、后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 2.以脊柱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 MARJORIE ,JOHN D WILLSON , J EFFREY M WILLARDSON , KIM MSAMSON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确定在腰椎 - 骨盆 - 髋关节部位 ,认为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 ,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KATHL EEN R LUST学者认为核心肌群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域。 3.以人体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与重心位置的关系为角度 ,阐述了核心肌群的范围 王卫星等学者将核心肌群界定在人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

脊柱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完整全面).docx

` 1、脊柱健康问题的必然 追溯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由爬行脊椎动物进化而来。最早的爬行脊椎动 物就是恐龙。考古化石所能证实的恐龙的生存年代至少是在三亿年前,而远古时代 的恐龙,其脊椎骨骼形态和现今世界上的爬行动物脊椎架构就已经基本一致 了。这说明爬行脊椎动物的“脊梁”形态已进化得十分完善,这也说明了脊椎动物 的“脊梁”进化定型费时至少是3-5 亿年。 而以爬行方式生存的改变成直立行走方式的早期原始人类——猿,其出现在 至少 200 多万年前。也就是说,人类脊柱直立起来的年龄却只有200 多万年的 历史。应该说,相对于爬行动物的数亿年进化历史来说,一两百万年直立行走人的 历史还远远不足以使现代人类的脊柱结构得以充分的进化。这也就是说,人类脊柱 还是较为脆弱或不完善的。 也有研究证明,原本适应于爬行的脊“梁”虽然现在彻底改换成了“柱”,但现代人类“脊柱”的基本结构与其它爬行脊椎动物的“脊梁”仍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而,其椎体及椎间盘等基本结构还很难胜任直立行走人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当代人类才会遭受无数脊柱问题的困扰,才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比如:人们从幼儿开始学习走路起,就在对自己的脊柱进行挑战,不断加重脊 柱的负担。脊柱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劳动、锻炼等活动中因被频繁使用而很容 易受到伤害,从而使 26 节(或者 33 节)椎骨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移位。 没有发生任何脊柱移位或侧弯的脊柱几乎是没有的,我们确信这与人类的直立行 走和坐立工作有关。因为,人类直立或坐立时,从侧面来看,脊柱并不是垂直的一 条直线来支撑身体,而是骨盆以上稍呈 S 形弯曲,骨盆相对于地面也稍稍倾 斜,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受向前移动力的作用,使腰部负担过重。另一方面,颈部 要支撑 4-5 千克重的头部,还要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以完成转头、抬头、低头 等动作,致使颈部负担加重。支撑头颈部的是肩背部,对肩而言,悬挂着占体重 1/8 的两条胳膊,且两条胳膊在拿重物时,所有的负担就全落在肩背上了。由此可见,人类在直立行走时,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两只胳膊来提重物或搬运东西等,这 无疑就得以脊背为中心来完成各种动作或技能。因而,颈部和腰部经常要承受过重 的负担,加之颈腰背部的结构精密、灵巧复杂,因而很容易受损而患病。 可见,直立行走和四肢着地移动爬行在生物力学上有着天壤之别。为了直立

第二节 脊柱矫形器(1)

第二节脊柱矫形器(6学时,刘夕东) 一、结构 二、设计要求 三、临床适配性检查 四、临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常用脊柱矫形器及其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 第二节脊柱矫形器 人体脊柱可以视为一个可以弯曲的弹性杆状物,人体站立时脊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脊柱的内在稳定因素和外在稳定因素。其内在稳定因素包括脊柱的结构因素和脊椎间的各种韧带;外在因素是维持人体站立、运动中脊柱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脊椎周围的肌肉。当脊柱因某些疾病或损伤不能维持其稳定性时,可以应用脊柱矫形器作为一种外在稳定因素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脊柱矫形器(Spinal Orthosis)是指用于头、颈、躯干部位的矫形器。主要用于限制脊柱运动,辅助稳定病变的关节,减轻局部疼痛,减少椎体承重,促进病变愈合;支持麻痹的脊柱肌肉;预防和矫正脊柱畸形。 一、分类 (一)按脊柱矫形器材质划分 1.软性脊柱矫形器(flexible spinal orthoses):以软性材料为主体制成的脊柱矫形器; 2.支条脊柱矫形器(metal-frame spinal orthoses):以金属支条为主要支撑件或框架制成的脊柱矫形器; 3.塑性式脊柱矫形器(molded spinal orthoses):以塑性非金属材料为主体模塑成型的脊柱矫形器。 (二)按脊柱矫形器功能划分 1.固定性脊柱矫形器(fixed spinal orthoses):以限制脊柱的运动或减小脊柱压力为主要功能的脊柱矫形器; 2.矫正性脊柱矫形器(curve-correction spinal orthoses):以矫正脊柱畸形为主要功能的脊柱矫形器。

(三)按脊柱矫形器部位划分 1.颈部矫形器 2.颈胸矫形器 3.颈胸腰骶矫形器 4.胸腰骶矫形器 5.腰骶矫形器 6.骶骼矫形器。 二、结构与设计要求 2004国标5.1(不采用表格) (一)结构 1.软性脊柱矫形器多由皮革、弹性材料、弹性铝合金支条组成。 2、塑料脊柱矫形器主要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将它们加热软化后,在石膏型上成型制作而成。 3、支条脊柱矫形器脊柱矫形器的基本型是倒“T”字型,见图2-1,其基本结构可分为: (1)骨盆围条:横绕于髂前上棘与大转子之间的金属条带叫做骨盆围条,是脊柱矫形器的重要部件。依靠骨盆围条使矫形器稳定的固定在骨盆上,即使躯干运动时矫形器也不会移动;同时还起到承受体重的作用。安装骨盆围条的位置称为骨盆环位。骨盆围条有下延到骶骨两侧下方、支撑体重更充分的蝶形和在髂嵴上再加一条环围条的双重骨盆围条等形式。 (2)支条:脊柱矫形器中纵向安装的铝合金条带称为支条,垂直的安装在骨盆围条中央的称后支撑条,通常为了避开脊柱的棘突而采用两根;安装在骨盆两侧的称侧支撑条。按其高度又分为腰骶椎支条.胸腰骶椎支条见图2-2。 图2-1脊柱矫形器的基本型图 2-2支条(腰骶椎支条和胸腰骶椎支条) (3)条带:胸椎条带安装在第9至第10胸椎的位置、肩胛下角的下方约2.5㎝处。肩胛条水平地安放在肩胛骨地下1/3位置,其长为两端分别距腋下线约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