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例

情感教育由来以久,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离开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它是隐形的教育,是一种内在的教育,无法量化,操作上随意性大,相对于知识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中,情感教育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而且往往被教育者们所忽视。

随着教育的改革,情感教育这种缺失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对这一问题多有提及,新课程标准中也有多处提到对学生情感的教育。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具有人文特点的语文学科自然成为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一个维度的处理往往成为现今语文课堂出彩的一个亮点。

一.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何谓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那么,情感教育就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实施教育的力量,就是开启、激发、唤醒、提升这种情感,让情感在人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健全人格的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呢?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丰富细腻的情感。我们所能想到的一些人类永恒的情感,诸如理解、尊重、感激、同情、敬畏、羞耻、亲情、友谊和爱恋,进而诸如美感、道德感、安全感、信任感、自豪感、崇高感、神圣感、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教育所应该给予学生的。

具体的语文教学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特性的基础学科,“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多有提及:“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字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感以及怎么实施。

总之,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爱国主义、道德主义、道德情操、审美情感等

是语文教育应该下功夫的内容。

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及构想

情感对于一个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情感对于人的认知学习、为人处事,乃至成才都有着巨大的、直接的影响。歌德年轻的时候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只能认识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完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试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全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

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因为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迫切与紧要的。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表现了两大明显特点:

(一)、肤浅而不深刻在“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蹲点活动”中,南片有一位语文教师进行了磨课,磨课的题目是海伦?凯勒的《再朔生命》,这是一篇情感很浓郁的文章。这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很有新意,紧扣“再朔”作教学流程的主线,板书也很有特色,左边是“生命原型”,右边是“再朔的生命状态”,中间是一颗红红的爱心,很新颖,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第一节课上,一堂课前面的38分钟给人的感觉很好,但是最后只剩下2分钟,用来达成最后的情感目标,给这节课留下了遗憾。当老师引导到“沙莉文老师再朔了海伦的生命,那么我们的生命能不能再朔呢?”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就.不敢大声回答了,只有很少数的学生说“能”。遗憾的是,在这个时候,下课铃声也响了。情感目标没有达成,为这节课留下了反思的地方。情感教育显得很肤浅,达不到构想的效果。

(二)、高远而不切实际还是以这次磨课为例,在磨课的第一节课下来,进行了大规模的评课活动,很多老师对这节课的情感教育提出了修改意见。于是进行了第二次磨课,这位语文教师在处理前面的问题时有意缩短了时间,留下了13分钟进行情感迁移。下面是课堂实录:

师:“好,我们知道了,沙莉文老师再朔了海伦的生命,让海伦的生命更精彩。我们来讨论一下,看还有哪些人再朔了自己的生命呢?”

生(1):“ 张海迪阿姨。她身体残疾,但是自强不息,再朔生命,让生命更辉煌。”

生(2):“霍金再朔了生命。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生(3):“鲁迅再朔了生命。他去日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极力挽救中国劳苦大众,是一面光辉的旗帜。”

师:“大家讲得真好,是的,他们都是很有爱心的人,他们都再朔了生命。好,

下课!”

由此可见,这次的情感教育相对于上一次来说,要深入一些。但是,明显地看的出来,它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选取的

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方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就这么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而辞发,情动而理易明。语文教学正是要引导学生披文而知道,披文以入情。

那么,教师如何结合语文这一个载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而使学生在教师鲜明的道德情感的激发下,体会到高尚的道德情感对每个人一生的重要性以及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培养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作如下方法的尝试:

激情课堂

激情课堂是语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情感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应该是教情、学情、文情三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统一,教师必须做到贮情于胸,并用激情导入,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最后融情于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要有满腔热情,并把自己的热情化作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然后充分利用这种强大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因为“感染更富有艺术性,更富有人情味,更符合心理学的规律”(魏书生)。激情课堂可以用如下方法尝试:

(一)、情感共鸣法情感共鸣法就是通过帮助学生唤醒潜藏的、释放或找回已有的内心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的方法。比如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会享受到母亲拳拳涓涓的无私的爱,但是我们往往很少会真正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引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就带着和作者一样的对母亲深深的爱,开始了我对这篇文章的深情的朗读,随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学生们也都红了眼睛,有的女同学开始流下了眼泪。我们还拓展阅读了《我与地坛》一文。接着我举例谈了现实生活中我母亲对我无私的关怀和爱护,然后结合课文让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哪些段落是描写作者母亲对他无私关怀和爱的,讨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一个母亲?”“作者是在怎样的母爱感召下决定要坚强地面对困难,承受苦难,坚韧地活下去的?”等问题。再进行说话训练,题目定为:我和我的母亲。随着同学们回忆起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爱的点点滴滴和默默的关怀,很多同学边流泪边叙述,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学们平时深深埋在心底的对母亲的热爱在这一刻得到了尽情地宣泄和释放。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更深的震撼。大家都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要从今天开始更加热爱母亲,更加热爱生命,更加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这样一篇充满了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辉的文章和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中得到了陶冶和升华。又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我就设定在教学上要达到的情感目标是理解先生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坚持理想的高尚人格。先生的爱国精神与现代文明道德是相吻合的。特别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作品的典范意义更深刻。而在通过带领同学们与先生心灵的对话,使学生们充

分感悟先生崇高的人格和精神,使同学们感悟到这种崇高的人格和精神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灭的,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人们更加敬仰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从而净化学生们的心灵,使同学们对人生的认识由幼稚趋向成熟,由庸俗趋于高尚。

(二)、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就是教师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人为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与这一情境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困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一些困难情境,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停留在“怎么办”的困境中时,教师要引导、帮助同学们共同去分析造成挫折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寻找失败中的一些成功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得到“我也行”切身情感的体验。我在教学《孤独之旅》时,在分析“杜小康是如何克服困难逐渐成长的”这个问题时,我指导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拓展阅读,选取了台湾作家赖东进的自传《乞丐囡仔》,让同学们通过真实的事例看到象作者一个父亲是瞎子、母亲与大弟又重度智障,一家十二个孩子,全家依靠他讨饭乞食,在坟墓里睡了十年,曾经是人人嘲笑的乞丐,怎样在忍受了20年的讥讽、嗤笑和鄙视后,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意志,终于向世人证明:乞丐也有出头的一天。我设置“如果你是赖东进,你会怎么做”的情境导入,结果同学们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中进行了切身的情感体验后,,一致被赖东进那股不服输的精神所感动,觉得在生活中应该象赖东进那样坚强。和他相比,我们的人生中那一点挫折又算什么呢?从而培养了同学们遇到困难要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的精神,培养起坚强的品格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随后,我还在课堂上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让同学们更加体会到坚强品格的重要,让同学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向上、向真的伦理道德的光辉。

(三)再现情景法再现情景法是指教师以语言、教具等为手段,帮助同学们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情景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音乐或多媒体再现课文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同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内容,提高情感的感受水平。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时,我就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了诗歌情景,使学生在有着“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常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倚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在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而秀丽的各个学院的建筑物、、、、、、”的美丽的康桥风光中体味作者的追求,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徐志摩的诗歌中飞翔,从而丰富同学们的心灵体验和文化积淀。同时,在课间播放了〈再别康桥〉的歌曲,让学生体味了被谱成歌曲演唱的诗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和作品本身所有的体现作者“音乐化”的诗歌的音乐美相比较,使同学们又受到了“艺术诗歌”的熏陶,从而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水平,也更进一步的理解了作者那种对生活“爱、自由、美”的追求。

移情课外

移情课外是语文教学调动学生情感的延续。

要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得到巩固,必须移情课外;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得以提高,必须移情课外;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得到延续,必须移情课外。移情课外可以有如下的几种方式:

(一)、趁热打铁讨论式也就是把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某个问题有意放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趁激情尚未消退时,继续讨论那个问题。例如:1、在指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文本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染,借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文本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染,借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一、教师在初读课文时适时启发引领学生学会酝酿积极的情感 任何一种积极情感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逐步激发、引导、不断酝酿的过程。因此,在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应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积淀酝酿,要通过感受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 我在教授《跳水》一课时,文中写孩子为了从猴子手中夺回帽子而爬上了轮船最高的横木上,一失足就会摔个粉身碎骨,人们都在紧张地注视他。当朗读到这段课文时,教

师启发引导学生作表情朗读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如同自己也站在人群里,体验着当时人们的紧张心情。后经过学生初读体验品味,有个学生激动地说:“太惊险了,我甚至连气都不敢喘了!”当读到船长用跳水的办法救了孩子时,学生才松了一口气,由衷地敬佩这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船长,也悟出了作者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写跳水的经过却用“跳水”命题的绝妙之处。通过这样的情感酝酿,把学生的兴趣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师在范读课文中引领学生学会体验积极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更无法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要研读课文,恰当的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走入角色,才能让学生融入意境,探知文中所描绘的事物,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之美。 教学《火烧云》一课中的一段:“晚饭过后,火烧云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之我见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9-09-11T10:20:50.82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6期作者:危美玲 [导读] 处于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下,我国现代化教育肩负着反思和探索的双重使命。新时代以来,各国在价值和情感方面面临严峻考验。居于这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对象。家长、教师、社会深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以至于原本情感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了然无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6-061-01 一、以情感为视角,审视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处于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下,我国现代化教育肩负着反思和探索的双重使命。新时代以来,各国在价值和情感方面面临严峻考验。居于这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时代,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对象。家长、教师、社会深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以至于原本情感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了然无趣。 1.教育目标日益功利化 功利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一种普遍现象。家长和教师过于关注学生考试分数,学生学习主要目标在于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待遇优厚和风光体面的工作,学校教育日趋浮躁化,高分数和高升学率已经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唯一选择,这种功利化导致教育流于形式,成为吞噬祖国未来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顽疾。 2.小学语文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向脱离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向脱离的现象。语文教材=忽视情感性,学生在获取扎实基础知识后,情感却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提高。为此,语文教育应保障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统一,彰显情感教育的应有作用。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3.厌学和恐惧学习现象比较明显 厌学和恐惧学习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心理,在这种不良情感影响下,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对于学习形成一种抵触或者敷衍了事。小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一个直观重要的原因在于以追求高分数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追求高分数是一种畸形的教育形式,这需要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以期扭转这种不良倾向。 二、依托情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深入认识和根治这些不良的教育弊端,只有秉承科学和高效的教育观,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推动小学语文高质量发展。 1.国外情感教育研究成果 情感教育在国外取得丰硕成果,一些教育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和立体化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发展学生情感、强化师生情感互动。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潜能激发。学生情感和教学效果紧密相连,强化师生情感互动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大主要因素,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形成主观愿望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和推动学生茁壮成长,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帮助学生和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这需要教师对情感深入认识、正确理解、科学管理和合理表达。教师应秉承先进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将情感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始末。 2.国内情感教育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弊端日趋显现,情感教育便应运而生。我国一些著名教育学家,以强烈使命感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对于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一些相关的书籍纷纷推出市场,这些研究成果认为:情感有助于内化人们的道德水平,情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情感需要精力特殊的几个阶段。,情感对于推动人类学习、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其优势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教育日趋现代化和理性,而应试教育导致教育现代化陷入误区。情感教育关注学生个性,拓展学生学习时间、空间。教师紧紧抓住有利教育契机实施情感教育。 三、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具体运用 纵观国内外情感教育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以国内、国外两大教育因素提出目前我国教育中的不利因素,以期为教育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1.教师因素 实施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深入了解情感教育内涵,针对小学生情感特点,实施渗透和转化,以期丰富学生情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情感波动大,为此,教师应遵循学生这一年龄你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优势,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的语言是丰富学生情感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大法宝,教师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主要运用语言进行传递,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增强师生在情感方面互动的频率和深度,此外,教师应激发学生潜能,以期健全学生人格。 2.教学活动 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特点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和自立的良好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目标实施多元化教学设计,以期丰富学生情感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以期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增强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总结能力,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步入社会,在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培养学生丰富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6-09-13T16:41:41.0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作者:张会娟 [导读]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 寿光圣城街道西关小学26270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三、运用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1.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 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范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一句时,教师应用哀婉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去读,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见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人更加悲哀。让学生明白这样读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和自己的朗读中激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2.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在教学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课件——“有一个陷阱里有一只狼,陷阱边上有一只羊,狼在陷阱里怎样爬也爬不上来”的动态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表象后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那么课文中老山羊的诚实、善良、机警和狼的狡猾、凶恶、虚伪的性格特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谁也不会来救你的”等句子时,学生对羊的同情之心和对狼的痛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边听边看配乐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优美的词句,学生听着教师的朗读,看着眼前课件屏幕上出现的海底的美丽景色,浮想联翩,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爱大海的情感;再让学生闭着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既使教学情景交融,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又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某校曾组织观看一部讲述家庭亲情的影片,老师感动得泪流满面,学生则无动于衷,反以“一点都不刺激”为由大声抗议。老师们在震怒之后陷入沉思:“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容易被感动?为什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如此缺乏发现生活美和自然美的水平?”后 来老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二话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地捧着母亲的心去了。不过,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心连忙问:“孩子,摔疼了吗?”听到这里全班一片寂静。同学们在这个周的周记中都写出了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其文章无不都表现了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动。 听完此故事,我个人认为:情感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感动的体悟,缺乏起码的情感。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为适合面临的国际性竞争与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历史局限的误区,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理解到形成水平、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并不是单一的学习汉字,理解汉字含义这么简单。每篇课文里都蕴涵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生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维敏锐、有见解、有丰富思想的佼佼者。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学目的。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学容,激发学生心的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的培养。就比如情感的培养。情感大致分两种:外在的情感和在的情感。外在的情感比较简单,就是喜、怒、哀、乐。一般出生后就具备了。心的情感是小学生还不具备的,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情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心的情感。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要求就应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古话。对于一篇文章,只有反复朗读才能理解透

里面蕴涵的含义。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心的情感也会随着朗读的增多而增加。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心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注重心理描写,没有过多的直接的叙述,这就要靠我们用心去体会,里面有很多神态描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神态的变化来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戈壁上的树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结合课文描写来谈白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感悟白树身上的某些品质和人的品质的相似之处,通过感悟体会到自己的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就和白树扎根在戈壁滩上是一样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和白树一样感动了我们,也激励了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心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高贵的品质。 二、对每篇课文都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学会很多东西。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教师在做不断的努力。现在的语文教学,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 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情感在学生的 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利用情感因素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呢? 一、注重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第一,教师的良好情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推动作用。语文教学 不仅是语文知识信息的交流,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应当在情感的交流中进行,进而得到深化、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制约着学生情感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教师的满腔热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的和蔼可亲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 切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第二,教师的良好情感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产生双向反馈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 继而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的表现。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左右对待教师所教科目有无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采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以情激情 第一,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 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 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要平等施教,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应把学生 当作朋友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 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尤其是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若动辄讽 刺挖苦、批评训斥,定会使学生产生疑惧、对立心理,定会出现“万马齐喑”、“教师一人唱独 角戏”的局面,又怎能完成教学目标呢?同时,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 质疑问难,并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与意见。 第二,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境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往往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把学生吸引到作者所表达 的情感之中去。因此教师需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成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第三,重视课堂朗读或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 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那抑 扬顿挫富有魅力的节奏,既能使学生“郁郁乎情生”,又能帮助学生引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能激发学生像演员演戏钻研剧本一样去研读课文,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领略《春》的美好景象,感受《最后一次讲演》的震撼力量,体会 《岳阳楼记》的人文传统,欣赏《望岳》的气势与胸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 兴趣大大高涨,书声琅琅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心灵和语言的升华。在

注重情感教育,彰显教育本质

注重情感教育,彰显教育本质 发表时间:2019-01-24T16:33:07.9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4期作者:贾亭亭[导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课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渗透学生的情感教育。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曲小学266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将情感教育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和传统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相比,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渗透情感教育,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探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课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渗透学生的情感教育。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朗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对文本的细致解读,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个人品质,深化学生语文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感教学情境,由境生情 环境是影响情感产生以及情感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考虑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辅助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一个类似文章发生环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文章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作者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文学习效率。例如,我在讲《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先展示出摄影作者拍摄的西沙群岛美丽的相片,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西沙群岛情境中,给予学生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随后,再让学生诵读一遍课文,在设定的情境中深入感受作者在西沙群岛的所见所闻以及情感体验,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增进课堂乐趣。 二、组织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体会情感 朗读作为传达情感的关键途径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虽然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的课文篇幅较短,内容简单,但文章中隐含的情感也并非三言两语就可清晰地道出。而如果学生能够进行反复的朗读,就有可能体会到文章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从题目名我们就可得知这是一篇描写草原风景的写景文,所以它极有可能融入了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等元素,教师可以借机让学生对本篇文章展开富有感情的朗诵比赛。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音量、语调等是否符合朗诵的标准,还要让他们通过朗读中的“读、思、议、想”环节体悟其中的深厚感情,用他们富于想象的大脑联想辽阔的草原上“绿得无边无际”的壮阔场景以及“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的迷人景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愈来愈多的学生知道草原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的震撼,才能体会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爽朗大方的本性,才能使得自己对草原的憧憬与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所以,在必要且恰当的时刻,教师一定要善于发挥朗读的作用,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的思想伴随着文字的变化而流动,从而营造出一种师生之间和谐交流的气氛,使得学生的心灵归于纯净。 三、寓情感教育于实践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因此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出发,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实地地感受语文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的情感教育是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多发现和思考,运用语文所学的知识去体会、去感悟,从而得到完美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让学生们仔细品味诗的最后两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表面含义是雷锋叔叔是一个热衷于献爱心的人,但其深层含义是只要你能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献出爱心,你也可以是雷锋叔叔,人人都可以是雷锋叔叔。也就是说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习雷锋叔叔无私和无畏的伟大精神,要将这种精神应用于实践当中,切身实地地帮助有需要、有困难的人,将雷锋精神落实到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中。在实践中感悟雷锋精神,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雷锋精神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出内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情感,这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四、借助写作教学,表达情感 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正处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因此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写作教学指导,逐渐让他们在写作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爱上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他们的指点和辅导。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作文题目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推敲,进一步感悟事物背后所蕴藏的情感,进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情感让文字充满激情,如果我们既能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情感体验的积极性,又能发挥教师情感引导的主导作用,我们就一定能让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 参考文献 [1]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2)。 [2]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 [3]任建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试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试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发表时间:2012-06-28T09:01:50.7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王丽松 [导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王丽松广西自治区兴业县洛阳镇初级中学537800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多方面的情感因素,教师如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牢牢把握这一中心环节,沟通作者与学者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定能很好地完成教者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体会的情感;一是学生的内心潜伏的情感;另一是教材中蕴含着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进入“角色”,然后用情感色彩的语言以及能诱发情感的教态,将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充分表露出来,扣动学生的心扉,点燃心中智慧的火花,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和追求真理的决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目的。既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如此重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平时注意培养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和谐课堂气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语文课堂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讲读语文,把握动情点。“动人心者莫过于情”。语文教学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教材中来。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情感的海洋,离开了教材,课堂教学的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必须挖掘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把作者的寄寓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从而把握动情点,以此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共鸣。例如:讲《观潮》一文时,以大海的涨潮落潮为动情点,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讲《井冈翠竹》时以井冈毛竹在不同革命时期的功绩为动情点,激发学生对井冈毛竹以及红军战士的热爱之情。总之,有的借助作者情怀;有的借助客观事物;有的借助人物形象,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怀,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根本目的。 二、传道授业解惑,灵活运用激情法。教师传授知识要讲求方法,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要根据语文课读写听说训练的特点,灵活运用“导”、“读”、“讲”、“演”四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受到情感教育。“导”,即导入新课,导的方法可谓繁多,但好的导入,必须动之以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或不由自主的动情,或心驰神往,瞬间进入最佳的状态。“读”,就是有表演的朗读,文章的情感是蕴藏于作品之中的,教师要根据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定好读的基调,抑扬顿挫的适度,或豪情激昂;或慷慨悲壮;或深沉凄凉;或清新明快。读出情感,领略作品的真谛。“讲”,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文中无声含情的文字转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讲课的语调、语速要随文而定,既能显示气吞山河的气魄,又能表达缠绵凄婉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演”,形象可感的演示,即直接观看的形式把语文提供的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讲“背影”一文时,抓住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太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个特定的镜头中,要启发学生体会“蹒跚”“慢慢”“攀着”“向上缩”“努力”等词语的内涵,从而感受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但要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去影响学生,而且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学生。要有意识地发掘教学环节中固有的情感因素,多一份爱心,多一席关心的话语,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语言表情、体态表情去感染学生,引起共鸣,驱使他们刻苦学习,勤奋向上,实现教与学的双丰收。 总之,激发情感是语文教学中必走之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特殊认知模式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是纯粹的智能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所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情感教育。偶有涉及,也是几句硬梆梆的诸如“你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的教条。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认识,以致长大后出现错误或偏激的道德行为。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足以暴露出现阶段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缺失。《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它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藕合。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情感蕴涵在课文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还是愤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借助体味和揣摩课文内在意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通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各段写法类似,均由话别引出发生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教学时应凭借朗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朗读描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吃的这一部分时,对描写大娘动作的词要求重音朗读,辅以缓急恰当的语气,读出朝鲜大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心挂念志愿军战士的慈母之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感情朗读,以达到升华情感体验之目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人类生活。对描摹祖国壮丽山川、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起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中心完小龚春梅 内容提要: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并贯穿学校教育的始末,而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改变观念,示范并引导学生有所感悟,本文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注意的事项作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引言 情感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更为突出。教学大纲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夏丐尊先生指出:“在许多学校教育中单从外形的制度方法上、走马灯花似的变更迎合,而对于教育的生命的东西,从未有人培养顾及。”犹如挖井,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对于井之所以为井的要素——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

育上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井。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为教育本身是高度情感化的过程,其深层本质乃是发于真情,出于自愿的行为。在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为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只注重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这一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性质特点,因而教学中把思想性变成外加的东西。加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往往把充满情感魅力的语文上成肢离破碎的“知识课”。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将情感的发展列为评价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戈尔曼也提出同样的观点:“人的知识、理解、掌握情感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样,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机遇。“知识经济时代与中国的教育信息相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有专长”外,还要求学生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良好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就学生的个性而言,拥有良好的个性、和谐的情感,也将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对儿童的爱,应当做到能启发他的心灵去关怀周围的世界,关怀人本身,关怀人所创造和使用的一切,当然,首先是关怀人本身”。他还进一步指出:“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可见,实施枪杆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达到教育目的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使之成为适应社会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日期: 2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一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育,而忽略了在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情感意义方式朗读体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态度、情感、价值观列为课程教学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自己的精神与人格也在感染着学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使情感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一直思索怎样把孩子自然灵活的带入课本中并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感,下面是我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调控作用。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者太乡中心学校李学贵 内容摘要:情感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消除不良情绪,产生某种激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把美的情操带到学生的集体中,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会使每个学生都尝到学习的乐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 情感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消除不良情绪,产生某种激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把美的情操带入到学生的集体中,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会使每个学生都尝到学习的乐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只有人的意识中渗透着浓厚的情感时,才能激励人积极思考与探索。而对学生来说,情感总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影响着学生动机的强弱,学习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素质,就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浅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就几年的教学经验粗谈几点: 一、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

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鼓励性的作用下,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克服心理障碍。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的引起总是某些刺激物的结果,作为教师,根据情感这种信号技能,应在学生之先对其感知的客体移情、生情,再将这种出生之情传递给学生,刺激学生的萌动,打开情感的闸门。一次,我们这里下了一场难得的大雪,我便将学生带入漫天纷飞的飘雪中说:“同学们,过去我们谈雪是在画上看它、文章里读它、银屏上欣赏它。今天,天公作美,让我们真真切切去感受它,让我们尽情地去享受吧!你们看——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是像柳絮扬花,还是像飞舞的棉絮?快去品味圆圆的雪球儿-----”,我此时已完全沉醉在这美景之中,我情感的全部流露,感染了在场的全体学生,他们在飘雪中欢笑着、追逐着,开始寻找、品味、亲亲、闻闻、看雪的颜色、听雪的声音、看雪的形、说雪的神。学生陶醉了。事后,许多学生写了难得的好作文。此次活动,使我感知,美:虽然是实在的,一种具体的形象,但人面对美,只有移情于美,才会更好地体会美之魅力。为此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先有情。只有用教师饱满的热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方能使学生感受美的阳光。 二、以形激情,触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事物的具体可感性是美的基本元素。美,首先必须反应于人的感官,然后作用于人的理智,才会产生美感。闻声才有韵,见色情方生。无声、无色、无形,怎为美?因此,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尚需让学生进入可感形象的佳境。如我在教学《丰碑》一文时,正逢盛夏,特别炎热,当我走进教室,见大部分学生精神不振,便顺势说: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摘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因此,语文课中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情感教育运用 教学不但是情感发展及认知发展的统一,也是情感和认识的发展过程。启智、信号、健身、动力等都属于情感的功能。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兼顾学生的情感,使其维持积极的状态,且还要适度保持其情感强度,侧重转化和摒弃消极情感,如此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所以,语文课的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1 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指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兴趣爱好就是关系到愉快情感的一种认识及活动的倾向性,它对人学习并掌握技巧和科学知识、探求真理起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心理学,其结果表明,人们的行动及认知成败的信号是情感,而人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则是积极的情感,它能协调、组织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情感开阔了其工作及学习的思路,使人操作敏捷,创造力丰富,能够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此,列宁对情感的作用极为注重,他说:“如果人们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找到人类的真理。” 1.2 从教育学角度看。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情感不可或缺。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语文教学,正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的实践过程,且这一逻辑顺序也和形成学生语文思想观点的过程相吻合。从知升华为信,再将其外化为行的过程正是情感,感染性和情境性是其特性。假如教师将人的情感规律应用于日常教学,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基础,因势利导,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融洽及亲切的乐学情景和教学氛围,则教师动情,学生动容,则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1.3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到:“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其最终目的。语文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一项任务,则是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对象不仅是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人,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时掺杂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尤其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情感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因历史、社会及年龄等诸多因素,消极情感也占据固定的比例。所以,要达到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三者到的统一,培养合格的多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语文教学必须以情感作为依靠,通过饱满的热情营造积极的氛围,摒弃消极情感,培养、激发高尚和健康的社会主义情感。 1.4 从实践角度看,现在语文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不注重情感的培养,而侧重于认知。完善学生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从低至高,主要体现为能力、思想、认知和情感四个课堂教育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