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

生态学基础主要内容概括

1. 生态学的定义、发展简史以及研究对象与内容

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发展简史: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 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研究对象: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

2. 现代生态学阶段的特点

1)生态学在研究社会问题中的重新定位

2)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断拓展

3)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向过程和预测发展

4)生态学新分支在学科交融中不断产生

5)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手段在集成中创新

3. 生态学分支学科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4. 生态学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实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型、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5. 生态学任务

人类生态问题

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1. 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特点

定义: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特点:

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量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大损失,因此,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超过5-6 个;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系列发育阶段。

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六大组成成分(四大基本成分):① 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还原者)

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流和物流间的关系)

3.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分类以及其生态学意义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具有可变性。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根据食物链的起点不同,可将其分成两大类:

牧食食物链:又称捕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如绿色植物,草食动物、各级食肉动物。寄生食物链可以看作捕食食物链的一种特殊类型。腐食食物链:又称碎屑食物链,从死亡的有机体或腐屑开始。意义:

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形象体现。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把生物与非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各生物成分间通

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和物质循环正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还揭示了环境中有毒污染物转移、积累的原理和规律。

4. 生态锥体分类与特点

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

为能量锥体或金字塔。同样如果以生物量或个体数目来表示,就能得到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3 类锥体合称为生态锥体。

5. 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

2)物质循环:生物←→环境,双向

3)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等,构成信息网。

6. 营养级为了便于进行定量的能流和物质循环研究,提出的概念。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如第一营养级:所有绿色植物和自养生物。

7.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举例说明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生态危机的概念)反馈: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或者,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引起其他成分

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

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为反馈。(污染的严重程度与鱼的数量的关系(正反馈);狼、兔子、植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负反馈))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

输入、输出上的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生存。

1. 环境、生态因子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由许多环境要素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2.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3. 最小因子定律与耐性定律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制

时,而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 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驯化、内稳态、适应(分形态、生理、行为和营养适应)

5.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有效积温法则)

6.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生活型与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

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型。

7. 生物的环境改造作用森林植被的生态效应: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保护环境,净化空气

5)降低噪音,美化景观

6)提供产品和燃料,增加肥源海洋生物的生态效应:

1)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环境净化者

2)海洋生物给陆地生物提供了丰富的产品

3)海洋生物非正常生长造成的危害:赤潮等淡水生物的生态效应:

1)淡水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能吸收水中的各种矿物养分和有机物,保持水体一定的清洁度,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对水质理化特性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同时形成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2)各种鱼类:对水体环境发生影响

3)水生植物:参与湖盆的填平作用,过滤泥沙,减缓水流,促进水透明度土壤生物的生态效应:

1)促进了成土作用

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改善土壤结构、空隙度和通气性

3)提高了土壤质量:蚯蚓作用

4)对土壤覆盖层的影响:动物活动改变了土表的局部形态草原植被(牧草)的生态效应:

1)生物固氮

2)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固定流沙

1. 种群概念以及种群基本特征(主要特征和群体特征)概念: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的主要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密度、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次级种群参数(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

2. 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特别是优势种)年龄结构,直接关系着其本身及其所在群落的发展趋势,是种群及其所在群落的动态趋势的主要指标。测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便可分析它的自然动态,推知它及其所在群落的历史,预测它们的未来。

3. 动态生命表概念以及意义

动态生命表(同生群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或死亡)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的,又称为特定年龄生命表。

意义:综合记录了生物体生命过程的重要数据、系统表示出种群完整生命过程、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必不可少的方法。

4. 种群的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5.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类型以及调节方式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类型: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季节波动、种群暴发:赤潮、生态入

侵、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调节方式:种群数量受天气的强烈影响;捕食、寄生、竞争、食物等生物因素对种群起调节作用;种内成员的异质性;社群的等级和领域性;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遗传多态。

6. 种群的种内与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求偶与婚配、领域性行为、社会等级、集群、他感作用、种内竞争

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1. 生物群落的概念以及基本特征

概念: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一定边界、各物种相互影响:有序共存、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具有一定

外貌

2. 群落的生物结构(种类组成: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偶见种、罕见种;数量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种的多样性

3. 生物多样性概念、组成、锐减的原因以及对策

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主要组成: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破坏原因及对策

原因:A:人口猛烈增长;B:生境的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C:环境污染D :外来物种入

保护对策:

对策1: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对策2: 迁地保护

4. 群落的物理结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边缘效应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边缘效应。

5. 群落的时间结构:昼夜相(与环境因子的昼夜节律有关);季节相(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与环境因子的季节节律有关);年际间变化

6. 群落动态变化:方式:昼夜节律、年际变化、演替与进化(其中演替概念、类型、演替理论)

演替概念: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演替类型:按照群落演替的延续时间划分:世纪演替(长久,以地质年代计算)、长期演替(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如:森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快速演替(几年或十几年,如草原耕地的恢复演替)。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群落演替理论: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

7. 生态位定义: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种在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

讨论课: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应用:如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位理论的应用

1. 能量流动特点

1)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和在物理系统中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变动的。

2)能量是单向流

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

4)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如植物纤维能转化为动物蛋白、脂肪含能)

2. 能量流动过程、能量流动模型(书)

3. 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

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从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

物。由于这种生产过程是生态系统能量贮存的基础阶段,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第一性生产。

次级生产:是指异养生物的生产,也就是生态系统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的同化、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的过程。

论述: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在农业上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初级生产的改善途径:

1)因地制宜,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增加系统的生物量通量或能通量,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2)适当增加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消除或减缓限制因子的制约。

3)改善植物品质特点,选育高光效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4)加强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减少养份水分制约。

5)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合理密植,实行间套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

6)调控作物群体结构,尽早形成并尽量维持最佳的群体结构。次级生产的改善途径:

1)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 经- 饲三元结构

2)培育、改良、推广优良畜禽渔品种

3)将分散经营适度集约化养殖

4)大力开发饲料,进行科学喂养

5)改善次级生产构成:发展草食动物、水产业,发展腐生食物链,利用分解能等。

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念以及分类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

分类:地质大循环(在五大自然圈进行循环。时间长,范围广,闭合式)生物小循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

2. 物质循环的特点

1)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后者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循环的;

2)生物地化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两个概念来描述。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学物质所构成的,可分为贮存库和交换库。前者的特点是库容量大,元素在库中滞留的时间长,流动速率小,多属于非生物成分;交换库则容量较小,元素滞留的时间短,流速较大。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和单位时间的移动量称

流通率。

3)生物地化循环在受人类干扰以前一般是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

4)元素和难分解的化合物常发生生物积累、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现象。

3. 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过程与特点

水循环特点:受太阳能推动、降水和蒸发形式,总量相等、营养物质的搬运作用。气体循环:气体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

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气体循环速度比较快,物质来源充沛,不会枯竭。

沉积型循环:主要蓄库与岩石、土壤和水相联系的是沉积型循环,如磷、硫循环。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这些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库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而无气体状态,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磷、钙、钾、钠、镁、锰、铁、铜、硅

等,其中磷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它从岩石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海底,转化为新的岩石。

4. 有毒物质循环特点

1)它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

2)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期停留在生物体内

3)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后使毒性加强。

5. 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

论述:人类干预物质循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对策

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物理信息(光信息、声信息、电信息、磁信息)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2. 生态系统信息特点信息种类多,信息储存量大;生态系统信息的多样性;信息通讯的复杂性

3.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应用

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对紫外线敏感,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来诱杀这类农业害虫。

1. 组分结构以及应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 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应用:立体种植

立体农业:是在一定区域或土地面积上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农业生物的特性,借助现代

科技进行立体种植养殖 ,并与加工业巧妙结合 ,建立多物共栖 ,多层次配置和多级质能循环转 化,立体利用农业资源的生态工程技术。

立体种植作物组合原则: 选择形态生理生化和生态特性互补的物种组合。

1)形态上 :一高一矮 ,一深根一浅根等 2)生理上 :一早一晚 ,一快一慢 ,一阴一阳等 3)生化上 :分泌物相互促进的种类进行搭配(如

和菜花等)

3. 时间结构:轮作、套作等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指在生态系统内合理安排各种生物种群, 使它

们的生长发育及生 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 在农业生产中,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方式为间作、轮作、套作、轮养、套养等。

4. 营养结构:设计食物链原则与食物链加环类型

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的原则:

1)填补空白生态位 ,增加产品产出 2)使废弃物质资源化 ,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 3)减少养分的丢失浪费和能量的无效损耗 4)扩大产品的多样化 ,广开就业门路 ,增加收入 5)实现环境净化 ,提高生态效益 食物链加环类型: 1)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 2)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 3)减耗环(捕食性天敌的引入,减少生产消耗,

和瓢虫来抑制消耗蚜虫。 )

4)复合环(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稻田养鱼、鸭 鸭,既可除虫草,又可增肥松土,既增产稻谷,又增产鱼或鸭蛋,具有多种效益。

5)加工环(通过加工增值,有传统加工,多次加

工等。木材 - 家具;玉米

油。)

5. 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稳定机制

自然调控机制: 程序、随动、最优、稳态调控、反馈机制 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稳态机制:

1)个体水平的生态适应机制 2)种群水平的反馈调节机制 3)群落水平的种间关系机制

4)系统水平的自组织机制 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 1)生物调控 2)环境调控

3)系统结构调控 论述: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出发,谈谈如何指导农业生产? 一、要注重有效配置

农业资源

1、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合同制度 价格杠杆政策引导

2、优化资源规划

3、加强农业环境资源的保护

、要注重优化整合农产品加强农业科研投入

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层次的结构

2、调整优化产品层次的结构,协调生产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

3、调整优化产品品质层次的结构 三、要注意利用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

:马铃薯和玉米 ,冬瓜和玉米 ,棉花和辣椒 ,小麦

蚯蚓 - 饲料 - 促进猪、鸡的消化 ) 增加系统生产力。例如,人工饲养赤眼蜂

具有减耗、生产的功能。如稻田养鱼或养

) 淀粉、玉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二)、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

生态学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 1.实践教学大纲 生态学野外实习属于实践性课程,学生应在修完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参加本实习。本实习课程主要包括生态学中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部分的内容,此外还包括部分生物学基础、自然地理(土壤部分)和环境教育的内容。本实践实习在有关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实地学习有关生态学研究的野外调查、实验以及有关数据的处理总结方法,进而完成实习报告、研究论文的编写。 通过本实习,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以及与此有关的生物学基础、自然地理和环境教育的野外工作技能。同时可以结合环境科学专业背景,将在实践实习中学得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如生态市、生态乡镇的评价、规划与建设中)。 实践项目内容1:生境选择与生态因子的测定 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各单因子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对生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地段,了解环境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加深对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规律的认识。选择不同地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定,比较不同群落小气候的差异。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规律,学会一些常用小气候测定仪,具体基本内容如下:(1)太阳辐射、风速,风向观、空气湿度的观测记录(辐射仪,照度计、通风干湿表等小型仪器观测使用)及小气候综合观测站。(2)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测量、降雨观测记录(时间待定)、罗盘,海拔表、手持GPS的使用(不同群落土壤表层温度计,土壤深层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等安装方法及观测)。 实践项目内容2:生物取样技术 通过本实验教学,让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有个亲历感受,从植物、动物(包括水体动物、土壤动物)等方面了解生物野外调查常用的几种方法。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考点解说 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在考题中,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 (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 (2)找出写作对象; (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 (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答题步骤: (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

雪 鲁迅 ①……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1)浏览②、③段; (2)找出写作对象,第2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孩子们,第3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雪罗汉; (3)联系全文,选择要素串联法;找出人物、时间、事件;

肖《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620B4 学时:50 学分:3 适用对象: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类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考核要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研 究方法及其应用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肖笃宁李秀珍等编著,《景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3.3 傅伯杰陈利顶等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 社,2001.7 邬建国编著,《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景观生态学》是我校生态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根据我校生态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本课程根据地理学上的景观与环境学中的生态,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集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通过教学使学员能够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学生学习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工程、旅游生态学、园林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在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和城市园林建设等方面的的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概况;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态学等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50学时,本课程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第一章绪论 4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 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

旅游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旅游规划原理结课论文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 1202班 姓名樊晓红 学号 0814120205

旅游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旅游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旅游热潮在全球各地兴起,并以20%以上的增长率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军。旅游与环境问题同时也日益突出,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旅游生态学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最初将其译作游憩生态学,它是一门处于生态科学和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二者之间的桥梁。笔者旨在从旅游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探讨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体系及其实践意义。 1旅游生态学的概念 1.1旅游生态学的产生 旅游生态学是伴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在人们认识到了旅游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生态学问题之后,才开始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考虑旅游业的发展,用生态学方法去解决旅游所带来的生态学问题。因此,旅游生态学的产生可以说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旅游生态学的主张大致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现、共同性、选址、历史真实性、潜力和促进社会发展。可持续旅游思想的产生也对旅游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1993年,一本专门以可持续旅游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可持续旅游》在英国问世,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经过l0年的发展,可持续旅游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旅游,目前还缺乏理论基石,还需要许多理论去指导。旅游生态学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它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各种旅游活动及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种经营开发性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旅游者心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逐渐地成为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生态旅游的产生及其内涵的不断丰富,推动了旅游生态学的逐渐完善。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提出了第一个与旅游有关的生态学概念——“生态性旅游”;l983年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斯克瑞首先使用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并在1986年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得到确认,但二人均未在学术上对其做系统、深入的研究。从生态旅游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积极意义来看,保护性和教育性是生态旅游的本质特征。此后,许多学者提出要用生态学原理指导旅游规划。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旅游生态学应运而生,并成为生态旅游活动的基础理论之一。 1.2旅游生态学的慨念 旅游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旅游活动过程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及其调控的一门生态学分支学科。 旅游生态学(Tourism ecology),有人也称之为游憩生态学(Recreation ecology),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逐渐被接受和认可的。 其定义:具体来讲,旅游生态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对旅游区一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旅游环境对游客身心和行为的影响。同时,旅游生态学也研究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旅游生态系统。其中,旅游主体主要包括旅游开发者、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者;旅游客体注意包括自然无机环境、人工设施环境、生物环境、人文环境(文化、宗教)和社会经济环境;旅欧活动过程注意包括旅游地的开发建设过程、旅游者的旅游过程和旅游经营管理过程。 2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基础》姓名:学号: (一)、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首先,生态学是不断发展的,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定义也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1866年,德国学者首先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他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后来随着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例如苏联学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将其定义为“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学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归纳不同时代不同的观点,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二)、生态学研究对象及发展历程、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生态系统 2.发展历程:萌芽时期(17世纪前)——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生态学(20世纪30年代至现在) 3.研究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三大类。其中,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室理论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三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 (三)、生物与环境 1.环境: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生物是环境的主体。 2.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

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 3.生物与光因子:光因子主要指太阳光;其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归纳为太阳的光质、光照强度、日照长度三个方面。 生物与光质:不同单色光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例如,红外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 生物与光照强度:不同的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要不同。 生物与日照长度:日照长度即光照时间,不同的生物每天生长生活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不同。 4.生物与温度因子: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服从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基点温度”。 5.生物与水因子: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水是生物新陈代谢地介质,是很好的溶剂。动物按栖息地划分可分为水生和陆生两大类;其中水生动物对水的依赖性更大。 6.生物与土壤因子:土壤是陆生生态系统的基础,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土壤形成演化过程的不同,自然界的土壤多种多样,它们具有不同的土地构型、内在性质和肥力水平。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密度和孔隙度等,土壤的质地、结构性质引起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变化,从而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土壤动物生活状况产生明显的影响。 7.生物与大气因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很小一部分,但它们三者对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不同地区的气候,小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天气的变化;风对区域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重要影响。动物的取食、迁徙等都跟风有莫大的关系。

经验总结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 主要内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以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Gaia假说:英国科学家J. Loveloc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假说内容: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地球表面的生命总体(生物圈)主动调节的。 生态学研究的总体原则: (1)整体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 整体看待 (2)综合观:任何生态过程都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3)层次观:研究高级层次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必须了 解低层次的结构功能和运动规律,研究低层次的 研究要以高层次为背景 (4)系统观:系统分析的方法即能区分系统的各要素, 研究其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同时又要综合各要 素的行为,探讨系统的整体表现 (5)进化观:历史地看问题。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是指地区环境(具有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的地理区域)、地球环境(包括各圈的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如如西双版纳的环境,昆明黑龙潭环境,太阳黑子等等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如生物个体表面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动物穴内的小气候等。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即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区别) 生态因子根据性质划分为: 气候因子:如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地形因子:如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的走向与坡度等。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 密度制约因子:环境因子中,对动物作用的强度随动物的密度而变化的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环境因子中,对动物作用的强度与动物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限制因子 耐受限度和生态幅 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缺乏足够的光照,植物发芽后生长为黄色植株。茎细长软弱,生物产量下降,影响开花结实。(实质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 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耐阴植物: 水温的成层现象:四季存在差异,在中高纬度:冬季,上层冰,冰下水度为零渐增到4度。春季:春季环流,生物生产力高。夏季,水温分层为上湖层、斜温层(温梯层)和下湖层。生物生产力较低。秋季:秋季环流,由于较低T,生物生产力较春季低。 低温对生物的伤害:低温的伤害: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会因低温而受害,该值称为临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生物受冷害;低于0℃受冻害(生物体内形成冰晶)(霜害)。 冷害:结果:膜结构破坏:认为或膜中脂类固化或蛋白质构象变化,使水和可溶性物质外渗。损伤程度:膜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少,受冷时间。 冻害: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扩充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 ?主要内容概括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 ?小学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方法 ?申论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答题方法 ?概括段落主要内容方法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c44218081.html,/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考试主要内容

2009年环境生态学(双语)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Introduction :what is ecology 专业名词解释: Ecology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sms and environment.可以被定义为生态,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Ecology is indeed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 environment.生态确实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Biosphere (生物圈): The portions(部分)of earth that support life, also refers to the global ecosystem(生态系统).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Ecosystem (生态系统): A biological community plus all of the abiot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at community. 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Nutrient (营养): Chemical substance require for the development, maintenance and reproduction of organisms.生物体的生长,维护和繁殖所需的化学物质。 Epiphytes (附生植物): A plant, such as orchid, that grows on the surface of another plant but is not parasitic. 一个(如兰科)植物,生长在另一种植物的表面,但不寄生。 Ecotone (群落交错带): A spatial transition from one type of ecosystem to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 transition from woodland to grassland.从一个生态系统类型变到另一种,例如一个从林地到草原空间的过渡。 简述题: 1)Explaining why the nutrient of soil under tropical rain forest is poor, and where the nutrient stored in tropical rain forest? 解释为何热带雨林下的土壤养分差,热带雨林中的营养存在在哪呢? 由于热带地区,降水量较大,淋洗能力强,可将营养元素随水淋洗出土体,同时植物不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对于木本植物每年残体归还量有限,因此不断的将养分吸收而没有补充,就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越来越低,而导致土壤贫瘠。 第2章: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专业名词解释: Biomes are distinguished primarily by their predominant plant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particular climates. Soil is a complex mixture of living and nonliving material upon which most life depends.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转载) 一、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见课本语文园地八。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议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尝花生,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情形。 六、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草船借箭》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在什么情况下借箭的?②他们是怎么借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教案 教案目标: 1.回顾、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灵活运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到语言通顺、完整、简洁。 教案重、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案准备: 1.课前印发阅读材料《换伞》。 2.课前自主复习,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我们一起学过了许多文章,也做过许多篇阅读。那么老师想问你们,学习一篇文章,一般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阅读考试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预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词语 体会作者的感情,谈感受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闻到墨香,才能读出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意韵,才能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方法,提炼要求 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题目在阅读中经常会考到。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仅只是简洁,还要做到语言(生:通顺) 事情还要说(生:完整) 小结:通顺、完整、简洁(板书) 三.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过渡:怎样才能完整、通顺而又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你们知道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旅游生态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旅游产生 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 (一)空气不洁(二)水体污染——水质不净(三)食品不绿(四)噪音污染(五)垃圾围城 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一)此起彼伏的“环境公害事件 1.水俣病事件 2.米糠油事件 3.马斯河谷事件 4.痛痛病事件 5.伦敦烟雾事件 6.多诺拉事件 (二)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保护自然 1.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 2.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考 ?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 3.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行动——绿色运动 ?一些关心人类目前对地球造成破坏的人组成不同的团体,争取施行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 4.绿色消费潮 ?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三、传统大众旅游的反思 (一)传统旅游观的反思 传统的旅游存在的不足: 1、旅游管理不当:景区的超负荷、旅游设施安置不当 2、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践踏、折枝、乱扔垃圾、乱投喂动物、乱写乱画、乱蹬攀 (二)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例如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组织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建成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让社区居民参与,在旅游发展的获利。 第二节生态旅游发展 一、国际生态旅游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出现了自然取向性调整,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回归自然。相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环境保护部门、国际组织开始关注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并试图通过旅游规划减少旅游目的地带来的负面影响。(亚太旅游协会) 20世纪80年底出现生态旅游,始于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并逐步由理念走向实践,积累了发展经验。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收到了国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并一直成为旅游理论研究热点。 2002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圩出版了第一步生态旅游专业研究杂志《生态旅游》,此后,其他协会与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生态旅游在全世界的发展。 (一)研究概述 1)概念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2)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3)实践研究阶段(21世纪之后)(二)基本评述 1、研究方面尚形成体系,定性研究为主 2、研究内容还在不断扩展,研究热点出现 3、某些研究主题还需深入,研究成果有待检验 4、发达国家是研究主体,发展中国家多为研究对象 5、与理论研究相比,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三)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其活动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

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 漂流了多少年? 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生态学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出现在科学的舞台上已经有一个半世纪,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发展过程,它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从来就是与大自然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特点。生态学通过调查和定位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性的资料,并且为农学、林学、畜牧、水产等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生态学发展的初期,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前,由于生态学本身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手段方面存在着缺陷,以及曾经出现的比较狭隘的纯自然主义的倾向。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是生物科学中不受人们关注的一门学科,甚至有一些人对这门学科是否有必要存在也提出了一些质疑。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上的人口、经济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发展,造成了全球性的问题日益激化,面对着这些,没有办法用传统的线形思维和单学科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生态学以它固有的非线性的思维模式、系统性的观点、整体性的理论、多学科研究的传统和模拟的方法为探测出解决危机的途径提供了框架。生态学的工作者最早指出了环境生态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际上很著名的普遍的动员了很广大的学者们参加的一些带有国际性的活动,像国际生物学计划,国际生物圈计划、国际自然保护主义联盟和WWF、UAEP等等,他们所表明的关于自然保护的纲要,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计划,再有就是关于国际的地

圈、生物圈的计划,非政府组织的协议和政府间有关的制订中,生物学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为二十一世纪环境发展提供了很有利的理论支持。过去大家都不知道生态学是怎么回事,但是通过积极的参与、解决社会上的问题,在人民群众中对于生态学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态学已经不像过去人们一度所职责的是一门不食人间烟火和只会说弄的科学,它也受到从平民百姓到政府首脑的广泛注意,成为科学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 从这个方面来看,在上世纪中期以后,生态学得到了中兴,整个生态学由过去比较封闭的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变成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广泛的研究范畴。而且,过去在研究的时候,人是站在生物圈之外来研究,现在人们进入到,他是在整个生物圈里面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现在所提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时已有所体现。生态学在当时已经表现出来一系列的特点,从它研究的范本已经开始扩大,不是单纯的研究自然,而是把自然社会经济的范围从过去单纯的在基础的范畴,微观向个体、细胞分子发展;宏观上向着景观、区域、甚至全球来发展。这使它能够和各个学科的交融产生了很多的共鸣,而且找出了很多共同的结合点。旅游生态在现在生态学会的14个专业委员会中,旅游生态就是一个单独的专业委员会。 生态学发展的同时,旅游科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它产生的时间来说,如果说它的朴素的、原始的生态旅游,时间应该说是很长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