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水资源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水资源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四、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学案——《澳大利亚》 班级:姓名: 考纲要求:不同尺度区域(澳大利亚) 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了解澳大利亚位置和范围; ② 掌握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③ 能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澳大利亚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①通过从纬度位置、地形、 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气 候的成因,学会分析特殊地 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②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 业发达的原因,学会分析某 区域农业的区位的方法。 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 整体性思维方式。 重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分析。难点: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的形成原因。 自主探究】时间8 分钟 一、填图绘图 (1)描绘出:120°E、150°E 经线 和 南回归线。 (2)填出:太平洋、印度洋、澳大利亚 大陆、墨累河。 二、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中低纬 度,南回归线和穿过本区中部。 (2)海陆位置:东临甲,西临乙;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3)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三、自然环境

1. 地形与河流:

(1) 地形特点①总体特点: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 ②分布 (2) 河湖分布:C 为全国最大的河流,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 ;D 为全国地势最低处。 3. 气候与植被 (1) 分布特征:呈半环状分布 (2) 环境特征:气候面积广大,以草原、荒漠为主。 4. 特有动、考拉、鸸鹋、鸭嘴兽。

三、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和城市 (1) 主要分布:集中在地区。 (2) 人口增长特点:目前人口增长缓慢。 (3)主要城市:首都为堪培拉,悉尼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2. 发达的经济 (1) 发达的农牧 业 ①优势条件:地广人稀,草场和可耕地多;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农牧业。 ②地位: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羊毛输出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 发达的工矿业 ①优势条件:矿产资源丰富,铁矿主要集中在,海运便利。 ②地位:煤和铁矿石大量出口,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 经济转型:目前,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 产业。 【合作解疑】时间15 分钟 1、澳大利亚1 月气温的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分布特点?

初中、高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视频专辑

以下为初中、高中地理视频专辑(专辑名称—视频个数) 浏览时请按下CTRL+点鼠标左键就可直接打开 这里只有几万视频中的一部分,更多视频请到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浏览 -------------初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46)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6580287.html 初中地理七八年级优质课视频专辑(5)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6545580.html 七八年级初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42)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6545578.html 广东省新课程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18)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5118090.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学视频(34)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5118017.html 初中地理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集锦教学视频(35)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6702151.html 新课程初中地理广东省名师课堂优质课课例(3)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6702154.html ---------------高中地理视频专辑列表------------------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35)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6581902.html 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专辑(23)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6581898.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名师课堂实录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0687034.html 广东省高中地理名师课堂课例示范(19)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959.html 2010年浙江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暨观摩(8)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857.html 新课程高中地理特级教师课例示范(7)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10686773.html 高中地理教学视频(13) 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playlist_show/id_6595332.html

高中地理全套教案《优质课精选必修选修》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陈立康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篇一: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 [知识目标]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集分布特征; 3.了解俄罗斯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针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2.通过大量图表的展示,培养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更多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建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难点] 俄罗斯气候成因及.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具准备] 挂图:《俄罗斯的位置、疆域、城市和交通》

投影片:《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图》《俄罗斯气候图》《俄罗斯农业分布图》《俄罗斯填充图》 景观图片:《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比较分析法 经过学习“区域地理”这堂课了解到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2、运用归纳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对于《俄罗斯》有以下构想: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吗?(同学回答:俄罗斯)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也会多种多样。 [讲授新课] 再次设疑:你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板书] 第二节俄罗斯 一、辽阔的国土,多样的环境: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俄罗斯国土的分布及相关数字”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国土辽阔。 师生共同总结:俄罗斯东西1万多千米,南北4000多千米,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俄罗斯的地形”完成课本p42活动“俄罗斯的位置、邻国及地形”。 (1)俄罗斯临哪几个大洋? 回答:临三大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面临黑海与地中海、大西洋相通。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境保护 科目:地理课型:复习教学对象:高三、1 班 【课程标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五.环境管理 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复习选修六《环境保护》,主要以二轮材料《山东高考》为抓手,以近五年全国Ⅰ卷第44 题“环境保护”为实例,归纳总结环境

保护高考题做题方法、思路,力求总结规律,提高选做题得分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复习环境保护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高考真题,总结做题方法,归纳做题规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高考高频考点。 2.各类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及措施等。 【学情分析】: 环境保护为选修内容,学生对其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并不很扎实,双基仍需夯实。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向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较多。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南亚》一节就简单多了。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地图、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学重点】

中国的疆域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标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任务1】对照“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 红笔将它们标注在地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任务2】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据此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多少?(50度,5500千米) 【任务3】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用刻度尺量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图上距离,根据比 例尺,计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实地距离。(60度,5000千米) 【体验】通过计算和测量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点拨】教师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 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任务1】探险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用彩笔描画陆上国 界线,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任务2】蓝队从朝鲜出发,用彩笔描画大陆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 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 第二大岛。) 【体验】通过探险和描图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西亚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西亚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节教材分2课时讲授。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建议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1.本课与时事联系紧密,在课前可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

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以便在课上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有充足的思维素材,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但要注意,对一些政治事及相关名词、概念的解释不必过多。2.本课教学中地图的使用率较高,多为各部分文字教材的引申内容、细化内容,是学生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的基础和依据。授课时要注意每幅地图不同的呈现形式及不同作用,对地图信息要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充分的挖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入手,从感性入手,探究性地学习地理知识。3.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引入──“长期的热点地区”】新课导入部分,建议采取以下方式。1.学生活动。课前可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上课时,结合课文中给出的词语,以及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以“我印象中的西亚”为题进行1分钟左右的发言。教师设问:“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引入新课。2.播放录像。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看录像后,结合书上资料,分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再做出简要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若干条“热点因素”,如“运河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四节气候特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有关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我国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等特征及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等,在感受祖国美好的同时,产生轻松愉快的心境。 二、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白特征是在比较和综合中显现出来的。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二)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三)疑点 为什么齐齐哈尔一月份的气温要比同纬度的法国的巴黎低22.7℃?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前三节的内容,并阅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成因进行回忆,引导学生对气候资料阅读分析对比,一步一步地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启发学生思考其利弊。大部分科学结论都应由学生分析得出。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二)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一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地理位置. 2.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范围大小. 2.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来源:Z——https://www.sodocs.net/doc/c514733601.html,][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 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亚洲范围和居民生活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 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 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深入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导学题: 1、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

高中地理《美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美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国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美国的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2.能够根据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工农业发达的原因。 3.依据资料指出美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借鉴。【重点、难点】 ⒈美国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⒉美国工农业的发展条件、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方法】呈现案例,使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解知识 底特律活塞队( Detroit Pistons ): 底特律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密歇根州, 是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有“汽车城”的美称。现在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 的总部都设在底特律。“活塞”是汽车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零部件, 以“活塞”为队名正体现了这个美国“汽车城”的城市特点。 1. 美国东北部工业的发展条件。 2. 依据所给材料分析, 20 世纪中期以来, 底特律日趋 衰落, 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 3. 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规律总结 1. 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2. 传统工业区(资源密集型城市) 振兴的措施。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阅读所给材料,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设问 学会从分析一个问题, 到掌握一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学生活动 以底特律活塞队为切入点, 学习美国主要的工业区, 规律总结工业发展条件、传统工业区衰退原因及整治措施。 规律总结, 能够迁移应 用 设计意图 本课小结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理间的相关关系 形成知识网络, 明确区域地理复习的基本方法和目的 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学案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练习题 通过巩固练习, 落实知识点的应用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挂图 课时:1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世界地图中认识各大洲和大洋、分界线的名称等 [引入]: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在哪里──地理位置和范围(雄踞东方的大洲)

地理公开课教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巢湖一中蒋士高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考纲细化及考题预测 二.复习目标及重难点 【复习目标】 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应用实例,能够说出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重难点】 1、了解城市的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应用实例说出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三.教材基础知识过关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城市用地分 为、、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 (2)特点:无明确的,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类型及特点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称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形成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最重要的因素 a、表现: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里土地利用方式主要 决定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高低。 b、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和两个方面。 c、教材图2.7中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 (2)其他因素 a、的不同,会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b、高低。 c、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 d、历史原因。 4、发展变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功能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的向外搬迁,工业用地改造为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四.教学过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任何城市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和土地,根据城市土地的用途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地理优质课《中东》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东 教学目标: 1、在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所濒临的海、海峡及 运河名称等,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地区、主要石油输出国、石油运输路线, 理解中东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3、运用地图,说出中东地区主要河流、气候特征等,理解水资源对当地农业生产和 生活的影响。 4、通过材料及图片,知道中东人口、民族和宗教特色等,了解中东地区的独特的文 化习俗。 教学重、难点: 1.中东的位置、范围。 2.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气候特征。 3.中东的独特文化习俗。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上网或资料查询“中东”名字的由来; 2、收看关于巴以冲突的新闻报道,并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以及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资料 导入新课: 以图片导入,引入中东热门话题——中东战争不断。 自主学习: 知识点1、中东地区战乱频繁的原因 知识点2、东西方交通要道(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知识点3、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 知识点4、为水而战(匮乏的水资源) 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的难点: 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他们为什么而战? 提示:中东地区战乱频繁成为世界热点的主要原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淡水资源,复杂的宗教文化。 全班讨论:(包括展示、归纳、总结) 1、中东在哪里?中东地区就是指西亚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1图8.2“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对照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找出中东范围和西亚范围的异同。

答:中东范围与西亚对比,少了阿富汗,多了非洲的埃及。 2、你知道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这些国家的位置吗?请完成课本P53活动1题: 答:主要国家和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 主要城市——开罗、耶路撒冷、巴格达、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贝鲁特、麦加、麦地那 3、你能说出 “两洋” 、“三洲” 和“五海”分别指什么吗?赶快阅读课本P51图8.2“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8.3“中东的地形”吧,并完成下列框图,体会中东重要的战略位置。 答: [归纳]: “两洋” 指大西洋、印度洋,“三洲” 指亚洲、欧洲和非洲,“五海”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4、你能找出证据说明中东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吗? 答:从课本P53图8.5“1999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 中,可看出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5.4%,30.5%和44.7%,因此,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5、为什么说中东为石油而战?哪些国家最热衷于插手中东的局势?(哪些国家在中东利益最大?哪些国家最垂涎三尺于中东的石油资源?) 所以中东处在联系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 6、填出三条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航线一:波斯湾 霍尔木兹海峡 (阿拉伯)海 曼德海峡 (红)海 苏 伊士运河 (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 ( 西欧、美国) 航线二:波斯湾 霍尔木兹海峡 ( 印度)洋 好望角 (大西)洋 (西 欧、美国) 航线三:波斯湾 霍尔木兹海峡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 (太平) 洋 日本 7、中东,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各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也导致了本区的纷争。 海 洋 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 海 海 海 洋

《中国的行政区划》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体验型活动教学的应用 ——以《中国的行政区划》为例 0引言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一节“疆域”中,“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同中国地理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是学生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的基础,也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本节教材由“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及简称”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是本节的重点。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容量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省名较多,且又要求弄清其空间分布,对初一学生来讲掌握的难度较大。学生对省区的名称与简称、位置往往对不上号,为此,我准备采用体验型活动教学法,设置情境体验、游戏体验、竞赛体验等活动,寓教于乐,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通过系列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互相关系,把“死”知识,变成一幅“活”的中国政区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概念。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中国地理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区域认知包括区域定位及区域划分、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信息化等六大部分。其中区域定位和区域划分是基础内容,只有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才能后续进行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比较。在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熟悉中国的行政区划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过去的课堂里,我们常常看到繁琐的分析代替了情感体验、完整丰满的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代替了生动的形象感染单调、乏味的认知达标代替了丰富的情感性学习。教学过程重理性知识的传播,轻情感经验的积累,重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轻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和发展。总之,只是将情境创设与体验当作一种手段,只是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的铺垫。即便是想激发学生情感上的体验,也只是习惯于以大量的语言来对文本进行分析、演示、讲解,以单纯说教的方式强行使学生被动体验,而使得学生渐渐地失去学习的热情。 体验型活动教学首先将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视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发生、知识增长的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参与和体验的活动过程,因此视教学活动过程为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将过去处于边缘地位的情感、体验与认知、理智活动同等对待,重新全面看待体验活动的价值。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增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类似行政区划这类涉及符号、概念、规则、原理等理解和应用的自然学科领域的知识,创设活动体验大体是为了认知任务的完成,这些学科知识大都为已被抽象、概括形成语言、符号表征的静态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困难,不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掌握。在教学时,有必要让这些知识被还原、被现实化、被体验,因此应以具体感性的活动设计使学生主动与学习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经验才能被激活,情感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充分体验、感悟,继而外在的知识才能得以自主内化和占有,从而达成对抽象理性知识的理解和意义建构。这类学科内容适宜的体验活动较为典型的有情境体验活动、游戏体验活动、竞赛体验活动、探究体验活动、操作体验活动等。 一、情景体验,激发兴趣 有效的活动方式的选择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活动的水平如果定位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内是缺少意义的,只有定位在学生正在形成、在发展的区域内即维果茨基所主张的“最近发展区”内才具有教育价值。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活动方式,对学生来讲,是最具挑战性、激励性、探究价值的活动方式,最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这个区域之外的活动方式,或是太难,让学生难以胜任,或是太易,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