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设计水量

以Q=500t/h=0.14m3/s为例

二、构筑物设计

1、澄清区

水的有效水深: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0 m/h。

——斜管面积A1=500/20=25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

取B=0.6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8.3 ——

(X-2)•(X-X1-0.4)=25 ——

可以推出:A=X3-2.4X2-33.3X+16.3=0

当X=7.0时A=8.6>0

所以取X=7.0。即澄清池的尺寸:7.0m×7.0m×6.7m=328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X1=8.3/X=1.2 , 取X1=1.2m,墙厚0.2m

斜管区面积:7.0m×5.6m=39.2m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

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2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14÷0.05÷7=0.4m。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14/1.86×7)2/3=0.046m。则流速为0.23m/s。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05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500×3/60=25 m3

则宽度:25÷2.65÷7=1.34m,取1.5m。

2、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统

污泥循环系数按循环水量8%计算。

500×0.8=40m3/h,泵的扬程取20mH2O。采用单螺杆泵。

系统设置4台。2台用于污泥的循环,2台用于污泥的排放。

螺杆泵采用变频控制。

污泥循环管:DN150,流速:0.6m/s。

污泥循环的目的:1、增加反应池内的污泥的浓度;2、确保污泥保持其完整性;3、无论原水浓度和流量如何,保持沉淀池内相对稳定的固体负荷。

污泥排放的目的:避免污泥发酵,并使泥床标高保持恒定。

污泥床的高度由污泥探测器自动控制。

3、絮凝池

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停留时间10~15min,取15 min。

则有效容积:V=500×15/60=125 m3

平面有效面积:A=125/6.7=18.6m2。

取絮凝池为正方形,则计算得A=4.2m,取整后a=4.5m。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

4.5m×4.5m×6.7m(设计水深)=13

5.6m3。

原水在絮凝池中的停留时间为16min

4、反应室及导流板

Q=500t/h=0.14m3/s

——管道流速取1.0m/s,管径为DN500(流速0.70 m/s);

——管道流速取0.8m/s,管径为DN500(流速0.70 m/s);

——回流量:设计水量=8%,絮凝筒内的水量为10.8倍的设计水量(1.5m3/s)。筒内流速取1.0 m/s,则Di=1.38m,取内径:φ1400mm,筒内流速:0.97m/s。

——流速取0.5m/s,1.5÷0.5÷(3.14×1.4)=0.68m,取0.7 m;v=0.49m/s。——流速取0.4m/s左右。则D×L=(0.14×10)/(0.4)=2.75m2

锥形筒下部内径:φ2800mm;流速:0.39m/s。

筒外流速:(0.14×10.8)/(4.5×4.5-3.14×1.42/4=18.7)=0.08 m/s

筒内流速/筒外流速=1.0/0.08=12.5

筒内:配有轴流叶轮,使流量在反应池内快速絮凝和循环;

筒外:推流使絮凝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并分散能量以确保絮凝物增大致密。

原水在混凝段的各个流速:

反应室内:内径:D=φ1400mm,流速:v=0.97m/s;

室内至室外:流速:v=0.49m/s;

室外流速:v=0.08m/s;

室外至室内:流速:v=0.39m/s;

5、提升絮凝搅拌机

叶轮直径:φ1400mm;

外缘线速度:1.5m/s;

搅拌水量为设计水量的10.8倍(1.51m3/s);

轴长——按照目前设计的要求,有5.2m。

螺旋桨外沿线速度为1.5m/s,则转速n=60*1.5/3.14*1.4=20 r/min;

6、刮泥机

采用中心传动刮泥机。刮臂直径:φ7000mm;外缘线速度:1.8m/min。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水厂设计(沉淀池、滤池)及计算公式(例)

净(制)构筑物 根据人饮工程设计规模Q =6000m ³/d ,为自流引水处理,运行时间为24小时/天,日处理水量约6000 m ³,每小时水处理能力为250 m ³/h 。水厂建两组净水建筑物,每组日处理水量约3000 m ³,每小时水处理能力为125 m ³/h 。 水厂建净水建筑物两组四座,单组净化能力Q =125m ³/h 。水源水质化验结果表明,浑浊度、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三项指标超标。为保证人民生活饮水卫生达国标GB5749-85要求,拟定净水构筑物工艺流程为:进水→旋流孔室反应→斜管沉淀→重力式无阀滤池→清水池。现只计算一座(1500 m ³)的净水结构: 一.穿孔旋流孔室式反应池 设计参数:反应池采用6格,反应时间20分钟,池高度拟定为3.7m ,V 进口=1.0m/s ,V6=0.2(m/s )。 反应池总容积W=QT/60=62.5×20/60=20.83(m ³) 反应池面积F=W/H=20.83/2.5=8.332(㎡) 单格池面积f =F/n =8.332/6=1.389(㎡) 设计拟定为正8边形内切圆直径为1.3m 的单个反应池的面积为1.4㎡,满足设计要求。 各单池进孔口流速 =1.0+0.2-0.2× T t n )12.00.1(122 -+ =1.2-0.2 T t n 241+ 第一格进口管径采用0.15m tn =n T n '' 式中n ''——第n 格序数 n =6格 t1=3.33(min ) t2=6.67(min ) t3=10(min ) t4=13.33(min )

t5=16.67(min) t6=20(min) V1=1.2-0.2×sqrt((1+24×3.33/20))=0.75(m/s)V2=1.2-0.2×sqrt((1+24×6.67/20))=0.6(m/s)同理可求得: V3=0.48(m/s) V4=0.38(m/s) V5=0.28(m/s) V6=0.2(m/s) 各格进口尺寸,1—6格拟定为正8边形 由流量公式得:Q=62.5m3/h=0.01736 m³/s 据公式Fn=Q/Vn计算得: F1=0.01736/0.75=0.0231(㎡) 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1×0.22=0.0242(㎡)F2=0.01736/0.6=0.0289(㎡) 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2×0.24=0.0288(㎡)同理得: F3=0.0363(㎡) 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4×0.27=0.0378(㎡)F4=0.0462(㎡) 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6×0.29=0.0464(㎡)F5=0.0613(㎡) 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8×0.34=0.0612(㎡)F6=0.0868(㎡) 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21×0.42=0.0882(㎡)GT值计算,要求梯度值GT在104—105之间 由公式G 式中h=1.06 V2n/2g为孔口水头损失 经计算得: H 进口=0.054 h 1 =0.03 h 2 =0.019 h 3 =0.012 h 4 =0.008 h 5 =0.004 则h=h 进口+h 1 +h 2 ……h 5 =0.111(m)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沉淀池是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关键设备,用于分离悬浮颗粒物和悬 浮物质附着的生物膜,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到底部并进行进一步处理。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包括池体尺寸、池体形状、进出水流量、沉淀物质比例等。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沉淀池设计计算和参数。 1.水力停留时间法(HRT) 水力停留时间法是一种基于水体在沉淀池内的滞留时间来确定沉淀池 尺寸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需要确定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以及 进出水流量。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体在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 小时为单位计算。根据不同的废水处理要求,选取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 常见的数值范围为1-4小时。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Q×HRT 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体积,Q表示进水流量,HRT表示水力停留时间。 2.有效沉淀区面积法(ASA) 有效沉淀区面积法是通过确定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来设计沉淀池 尺寸的方法。沉淀池内的有效沉淀区指的是沉淀物质大致排列的区域,通 常位于池底。为了保持沉淀物质的沉降效果,有效沉淀区面积应足够大。 沉淀池的有效沉淀区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A=Q×f×C

其中,A表示有效沉淀区面积,Q表示进水流量,f表示收窄因数,C 表示沉淀物质的浓度。 3.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 斜板混凝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混凝沉淀的沉淀池设计。在这种沉 淀池中,废水通过斜板槽向下流动,在槽内与混凝剂发生反应并形成絮凝物,最后沉淀到池底。 斜板混凝沉淀池的设计涉及到斜板槽的长度、宽度、角度等参数。一 般来说,斜板槽的长度应足够长,以确保废水在槽内有足够的时间与混凝 剂反应。斜板槽的角度应根据混凝剂类型以及废水特性进行调整,一般在45-60度之间。 总结起来,设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水力停留时间法、有效沉淀区面积 法以及斜板混凝沉淀池设计等多个参数。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沉淀池的处理效果和性能。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设计水量 以Q=500t/h=0.14m3/s为例 二、构筑物设计 1、澄清区 水的有效水深: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0 m/h。 ——斜管面积A1=500/20=25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 取B=0.6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8.3 —— (X-2)•(X-X1-0.4)=25 —— 可以推出:A=X3-2.4X2-33.3X+16.3=0 当X=7.0时A=8.6>0 所以取X=7.0。即澄清池的尺寸:7.0m×7.0m×6.7m=328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X1=8.3/X=1.2 , 取X1=1.2m,墙厚0.2m 斜管区面积:7.0m×5.6m=39.2m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

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2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14÷0.05÷7=0.4m。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14/1.86×7)2/3=0.046m。则流速为0.23m/s。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05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500×3/60=25 m3 则宽度:25÷2.65÷7=1.34m,取1.5m。 2、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统 污泥循环系数按循环水量8%计算。 500×0.8=40m3/h,泵的扬程取20mH2O。采用单螺杆泵。 系统设置4台。2台用于污泥的循环,2台用于污泥的排放。 螺杆泵采用变频控制。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沉淀池设计计算

主要的设计计算有: 〔1〕沉淀区有效水深2h 2h q t =⋅ (2-15) 式中 q — 外表负荷,m 3/(m 2·h);〔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外表积的流量〕 t — 停留时间,h 。 〔2〕沉淀区总面积A max 3600Q A q ⨯= (2-16) 式中 max Q —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12V A h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h 2指的是沉淀区有效水深 或 1max V Q t =⋅ 〔2-18〕 〔4〕沉淀区长度L t L υ6.3= 〔2-19〕 式中 υ—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 。按外表负荷设计平流池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7mm/s ,二沉池5 mm/s 。 〔5〕沉淀区总宽B L A B =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L 是沉淀区长度 〕 〔6〕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 b B n = 〔B 沉淀区总宽度〕 式中 b — 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m 。沉淀池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 , 〔7〕污泥区容积W 污泥区容积应根据每日沉下的污泥量和污泥储存周期决定,计算公式为: T P C C Q W ⋅--=)100(100)(10γ (2-22) 或 1000 SNT W = (2-23) 式中 Q —设计流量, m 3/d ; C 0、C 1—进、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kg/m 3; γ—污泥密度,污泥主要为有机物且含水量水率大于95% 时,取1000 kg/m 3;

P —污泥含水率,一般取95%~97%; T —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 S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L/(人·d); N —设计人口数。 根据污泥区容积进一步确定、核算污泥斗的尺寸。 〔8〕沉淀池总高度H 4321h h h h H +++= (2-24) 式中 h 1 —超高,采用; h 2—沉淀区高度,m ; h 3—缓冲高度,m ;一般取。 h 4—污泥区高度,包括池底沉积污泥的梯形部分的高度和污泥斗的高度,m 。 例题:某城镇人口200000人,最大污水流量90000m 3/d ,欲建一污水处理厂,假设采用平流式初沉池,试求沉淀池个部分尺寸。 解:Q max =90000m 33/s 根据表2-5,取外表负荷q=3/(m 2·h),沉淀时间t=1.5h 。 〔1〕沉淀区有效水深2h 2 1.5 1.5 2.25h q t =⋅=⨯= 〔m 〕 〔2〕沉淀区总面积A max 3600 1.0436*******.5 Q A q ⨯⨯=== 〔m 2〕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122496 2.255616V A h =⋅=⨯=〔m 3〕 〔4〕沉淀区长度L ,取水平流速v =6.5 mm/s 3.6 3.6 6.5 1.535.135L vt ==⨯⨯=≈〔m 〕 〔5〕沉淀区总宽B 249671.335A B L === 〔m 〕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法 沉淀池(Settling tank)是一个重要的水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它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和水处理工程中。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法是确保其有效运行的关键。下面将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法。 1.沉淀池尺寸:沉淀池的尺寸主要取决于进水速度、水流量和所需的停留时间。设计时需要确定所需的停留时间,通常建议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停留时间的选择将会影响沉淀池的尺寸。停留时间增加可以提高悬浮物和颗粒物质的沉降效果,但也会增加沉淀池的尺寸。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处理要求和经济性。 2. 进水速度:沉淀池的进水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进水速度不能超过水流的沉降速度,以确保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根据Stokes公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水流的沉降速度: V=(g*d^2*(ρ-ρw))/(18*μ) 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颗粒物质的直径,ρ是颗粒物质的密度,ρw是水的密度,μ是水的粘度。设计时,进水速度应小于沉降速度。 3. 池底速度:沉淀池的池底速度应足够小,以防止悬浮物再次悬浮起来。一般来说,池底速度应小于1 cm/s。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池底的速度: Vb=Q/(A*H)

其中,Vb是池底速度,Q是水的流量,A是池底面积,H是沉淀池的 深度。设计时,可以根据池底速度来确定沉淀池的面积。 4.池底斜度:沉淀池的池底应具有适当的斜度,以便收集沉淀下来的 物质并排出。一般来说,斜度的设计应根据所使用的污水流量和停留时间 来确定。通常建议斜度为1:2到1:3,以确保沉淀物顺利排出。 以上是沉淀池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在实际设计中,为了确保 沉淀池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对汇水坑、沉降区域、底部排出口等进行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尺寸计算和结构设计。 总结一下,沉淀池设计和计算法包括确定停留时间、进水速度、池底 速度和池底斜度等重要参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处理要求、 经济性以及相关的水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沉 淀池的有效运行,达到预期的水处理效果。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通过引导水流使其中的杂质、悬浮 固体和悬浮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沉淀池的设计 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流速度、水流量、污染物颗粒大小等。下面将 详细介绍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首先,需要确定沉淀池的设计参数。设计参数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水 流量和水流速度等。确定这些参数需要考虑水处理系统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1.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取决于水流量和水流速度。一般来说,沉淀池的长度应 为水流长度的3-4倍,宽度应为长度的1-1.5倍,深度应为宽度的0.5- 0.6倍。根据具体的水处理要求可以对这些比例进行调整。 2.水流量: 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的水量。水流量可以根据需要的水 处理能力来确定。水处理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水的能力,通常以每小 时处理的水量来表示,单位为m3/h。 3.水流速度: 水流速度是指水流通过沉淀池时的流速,通常以米/秒为单位。水流 速度的选择应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水流速度 应使污染物能够在沉淀池内沉降到底部。 进行沉淀池设计计算时,需要考虑水流速度对沉淀效果的影响。过高 的水流速度会导致悬浮颗粒无法沉降,而过低的水流速度则会导致沉淀池 体积增大。

下面是一个沉淀池设计的具体计算示例: 假设需要设计一个沉淀池来处理废水,废水的水流量为100m3/h。根 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沉淀池尺寸为长10m、宽5m、深度2m。 首先计算废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是指废水在沉淀池中 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停留时间=沉淀池体积/水流量 停留时间=(10*5*2)/100 停留时间=1小时 停留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根据废水的处理要求进行调整。 接下来计算水流速度。可以根据停留时间和沉淀池的尺寸来计算。 水流速度=污水流量/沉淀池横截面积 水流速度=100/(10*5) 水流速度=2m/s 最后根据水流速度的选择,可以根据污染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沉淀池设计计算示例。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 其他因素,如进出水口的设置、污泥的排放等。每个具体的情况都可能有 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沉淀池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

高密度沉淀池污泥量估算及设备选型设计

高密度沉淀池污泥量估算及设备选型设计 牛如清;王冬梅;齐晓辉;程家庆 【摘要】石灰混凝澄清工艺中高密度沉淀池末端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沉淀池终端污泥系统设计中,污泥量计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密度沉淀池配套污泥处理设备的合理选型.文中介绍了工程设计中高密度沉淀池污泥量的计算方法和相应污泥设备配置选型方法.通过对高密度沉淀池排泥量的准确估算,选择适合的污泥处理统设备,最终能保证高密度沉淀池系统的稳定运行.%Using 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in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can produce a large amount of sludge.Therefore,sludge volume calculation correct or no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the sludge treatment equipment.Aestimation method of 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sludge quantity on engineering design is introduced.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sludge mainly includes calcium carbonate mud,suspended sludge and iron hydroxide sludge.By estimating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sludge quantity,a suitable output of sludge pump can be chose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system. 【期刊名称】《净水技术》 【年(卷),期】2017(000)0z1 【总页数】4页(P69-72) 【关键词】混凝;沉淀;污泥量;设备选型 【作者】牛如清;王冬梅;齐晓辉;程家庆

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某12000 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一、设计水量 Q=12000m3/d=500m3/h=0.14m3/s 二、构筑物设计 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 6.7 米设计。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0 m/h 。 ——斜管面积A1=500/20=25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 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 0.4 =0.9 ×(1.5 ×0.14) 0.4=0.48m 取 B=0.6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8.3 ——① (X-2) ?(X-X1-0.4)=25 ——② 可以推出:A=X3-2.4X2-33.3X+16.3=0 当X=7.0 时A=8.6>0 所以取X=7.0。即澄清池的尺寸:7.0m×7.0m×6.7m=328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 X1=8.3/X=1.2 , 取X1=1.2m,墙厚0.2m 斜管区面积:7.0m× 5.6m=39.2m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

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 1.2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 ,则水层高度:0.14 ÷0.05 ÷ 7=0.4m。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 h=(Q/1.86b)2/3=(0.14/1.86 × 7)2/3=0.046m 。则流速为0.23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 1.05m 的水层高度。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 4 min 。 V=500× 3/60=25 m3 则宽度:25÷2.65 ÷7=1.34m,取 1.5m。

某12000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某12000 方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 一、设计水量 Q=12000m3/d=500m3/h=0.14m3/s 二、构筑物设计 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 6.7 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0 m/h。 ——斜管面积 A1=500/20=25m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 60 m/h 。 ——沉淀入口段面积 A2=500/60=8.3m2; 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 0.4=0.9 X (1.5 X 0.14) 0.4=0.48m 取B=0.6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8.3 ——① (X-2) ?(X-X1-0.4)=25 ——② 可以推出: A=X3-2.4X2-33.3X+16.3=0 当 X=7.0 时 A=8.6>0 所以取X=7.0。即澄清池的尺寸:7.0m X7.0m X6.7m=328m3 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 t=328/0.14=2342s=39min; X1=8.3/X=1.2 , 取 X1=1.2m,墙厚 0.2m 斜管区面积: 7.0m X 5.6m=39.2m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 0.14/39.2=0.0035m/s=12.6m/h

/ J1 75 / 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 K 1.2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 0.05m/s,则水层高度:0.14 -0.05 - 7=0.4m。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14/1.86 X 7)2/3=0.046m。则流速为0.23m/s。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因此,考虑一些因素,取1.05m的水层高度。 推流段的停留时间3~5min,取4 min。 V=500X 3/60=25 m3 则宽度:25- 2.65 - 7=1.34m,取 1.5m。 2、污泥回流及排放系统

高密度沉淀池运行说明及成本计算

高密度沉淀池运行说明 1准备工作 检查工作 彻底清洁药剂计量单元 确保阀门正常工作 进行结构和管道的密封试验 对所有机电设备进行润滑 进行所有的电气试验,包括电机转向和设备自动运行 仔细检查安全装置,如低液位停泵 为避免可能导致泵损坏的异物的出现,认真冲洗投加泵的吸水管线 确定投加量 根据实验室测定来确定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量以mg/l纯产品来表示。 2装药 装药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着工作服,佩带手套和护目镜。 3 混凝剂投加 加药泵的灌注 关闭药池放空阀、加药泵的冲洗阀、安全柱的放空阀、加药总管放空阀门。 打开药池出口阀、加药泵的进口阀、安全柱的进口阀、加药泵的出口阀、加药总管阀门。 打开加药泵出口端的放空阀,如果液位高于加药泵,泵将被灌满水。 泵的保护 在投加泵的吸药管上增设一个安全柱,内设一个液位开关,当液位仪指

示投加池中的液体处于设定值的低位时,控制系统自动切换投加池的出口电动阀,实现空池和满池的自动转换。在实现这一过程中,由于电动阀门的关闭/开启,打开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就有可能发生投药泵在这段时间内发生干转的现象,而安全柱在这时就给加药泵一个缓冲的余地,使其运行不受到任何的干扰。所以安全柱可以防止加药泵干运转。 当液位仪发生故障时,就可能会发生投加池中的药剂被用完,而泵仍然运行情况,设置安全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根据联通器的原理,柱内的液位始终和配制/投加池中的液位保持一致,故障发生时,安装在安全柱内的液位开关会在低液位时自动关闭加药泵,避免泵受到损坏,保证整个系统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安全柱装置有助于在调试期间进行剂量校准。 如果药池出口阀失灵,或出口管路堵塞,液位计会显示仍有溶液,但加药泵可能会因吸不到药液而发生干转现象,此时若有安全柱,柱内的水位会急剧下降,柱内液位开关会在低液位时关闭加药泵,避免系统遭受破坏。 平稳准确加药 加药管上安装一台脉冲阻尼器和一个背压阀,该设计保证了药剂投加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加药管堵塞 两个安全阀安装在加药泵的出口侧;当出药管堵塞时,产生的高压将打开安全阀并使药液回流到药池中去。 投加量 根据待处理的原水流量确定混凝剂的投加量。配变速驱动的投加泵根据原水流量监控转速,并根据烧杯试验结果调节冲程。 冲程的调整 如果计算出来加药泵的频率高于或接近50Hz,增加加药泵的冲程。 如果计算出来加药泵的频率低于或接近10Hz,减小加药泵的冲程。

污水处理高密度沉淀池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高密度沉淀池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中的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胶体物质。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污水的关键。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高密度沉淀池计算公式。 在设计高密度沉淀池时,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沉淀池的体积。污水处理工艺中通常会根据水负荷来确定污水处理设备的大小,以保证设备能够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高密度沉淀池也是如此。 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体积通常根据污水的流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一般通过设定沉淀池的泥水比来控制。泥水比是指沉淀池中污泥的体积与污水的体积之比。根据经验,通常选择泥水比为0.1到0.2之间。 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公式如下: V=Q*t*n/(C*P) 其中 V表示高密度沉淀池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 Q表示污水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小时; t表示停留时间,单位为小时; n表示泥水比; C表示污泥的浓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P表示污泥的比重。

在使用上述公式计算高密度沉淀池的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污泥的浓度C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或经验值来确定。一般来说,污 泥的浓度取值范围为0.05千克/立方米到0.2千克/立方米。 2.污泥的比重P一般为1.4到1.6之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数值。 3.停留时间t的选择一般由污水的处理要求和水质特点决定。根据经验,停留时间可以在0.5小时到2小时之间。 4.泥水比n的选择一般在0.1到0.2之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 数值。较低的泥水比可以提高沉淀效果,但会增加设备的体积和处理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仅适用于一般的高密度沉淀池设计。实际的 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沉淀池的结构形式、进出水口的布置、污 泥的排放方式等。因此,在设计高密度沉淀池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 考虑,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调整。 总之,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上介绍的计算公式可以作为设计的参考,但具体 的设计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80吨每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方案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方案 项目名称: 方案编制: 日期:

目录 1. 工艺设计 (3) 1.1. 进出水水质水量 (3) 1.2. 工艺选择 (3) 1.3. 高密度沉淀池示意图 (4) 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4) 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5) 1.5. 高密度沉淀池配置目的 (5) 1.6. 高密度沉淀池优点 (5) 1.7. 设备规格 (5) 1.8. 技术参数 (6) 1.9. 设备清单 (8) 2. 运行成本 (8) 2.1. 运营支出明细 (8) 2.2. 运营支出汇总表 (9) 3. 商务报价 (9)

1.工艺设计 1.1.进出水水质水量 1.2.工艺选择 根据业主提供进水水质,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段主要去除钙镁离子。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它把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 1)PH调节区: 原水进入PH调节区,加碱使得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反应区设置搅拌器,使得原水和碱液能快速并充分地进行反应,形成絮体,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一步沉淀去除。 2)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 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混凝反应区投加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去除水中钙离子。投加PAC生成污泥絮体。 3)絮凝反应区 絮凝反应区也就是慢混区,由可调速搅拌机控制加药后混合水的搅拌速度,以促进矾花的增大,使矾花密实均匀。絮凝反应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省药剂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凝反应的目的。絮凝区通过投加PAM使絮体更紧密。 4)斜管沉淀区:浅池理论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这种池体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斜管的的安装倾度一般和水平方向呈60°,这个倾度可以保证沉淀在斜管上的污泥可以顺利地滑向底部而不至于淤积。斜管的剖面

沉淀池计算书

二沉池 土压应力: δ=γhK α=γhtg 2(45-)=18×0.5×h 1.设计资料:t=-80C ,t R =-200C 赤壁厚度=0.3m,赤壁高度H=4.3m ,池内水深4.0m,底板厚度0.3m , 池内水压力Pw=10×4.0=40KN/㎡ 地基反力=47.5Kn/㎡﹤250KN/㎡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温度内力折减系邮:Kt=0.70,Kt R =0.20 2.①柱壳: 圆形水池几何尺寸: H=4.0m,R=8.5m,h=0.3,d=2R+h=2×8.5+0.3=17.3m, 0.308.33 .03.1742 2≈=⨯=dh H ,R=8.65m 3.荷载计算 水压按满池计算 γwH=1×4=4t/㎡; 1.0×4+2.5×0.3=4.75t/㎡; P=2.5×0.3×4=3t/m 4.①圆柱壳(上端自由,下端固定) 表1.2.4—40: M=Eh Eh 23 1034.05431.03 .43.0-⨯=• M Eh Eh F 22 31025.0734.13 .43.0-⨯=•=柱δ H Eh Eh F 23 310378.014.113 .43.0-⨯=•=柱δ ②底板 M Eh Eh F 2310798.0559.265 .83.0-⨯=•=板β 5.结点刚度预算:Eh Eh Eh M 22210138.110798.01034.0---⨯-=⨯-⨯-=β 6.各单元构件嵌固边缘力的计算 ①柱壳 M=m m t /118.20331.0442--=⨯⨯- H m t Fp /176.444261.0-=⨯⨯-=柱

②底板 M 137.065.80.30172.065.875.42 ⨯⨯+⨯⨯=板Fp =-6.11+3.555=-2.55t-m/m H=0 7.结点变位计算 ①第一种荷载组合(水压+自重) a.∑FP M =-(-2.118)+(-2.55)=-0.432t-m/m ∑=-(-4.176)=4.176t/m b.β=-Eh Eh /103796.0 10 138.1432.02 2 ⨯=⨯--- δ=0 8.各单位构件边缘力的计算 ①第一种荷载组合 m m t H m m t M /08.425.0)3796.0(176.4/98.134.0)3796.0(118.20 0--=⨯+-=--=⨯+-=柱柱 9.柱壳各点的内力计算 ①第一种载荷组合 a. =4×8.5×H x H x 34= b. m m t H m m t M /08.4/98.10 0--=--=柱柱 θ N 1= 116.63 .098 .1θN K Kno -=- =-1.98K=-1.98K =224.54)08.4(3 .04θN K Kno -=-⨯ =4×(-4.08)K=-16.32K )(6 1 210Mx Mx M += 柱壳各点的最终内力为 No=+θN 1+ Mx= + )(6 1 210Mx Mx M += 经计算:最不利内力如下 θN =123kn,外Mx=6KN ·m,Mo=1KN ·m 内Mx=19.8KN ·m ②第三种荷载组合 因水压自由状态下的引起的内力、边缘力引起的二次内力,他们的组合下柱壳各点的内力中No 及Mx 变化不显著,此时省略。

高密度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设计 1 基础资料 远期规模5000m3/d,单座,分两格,单格规模2500m3/d。 单格平均流量:Q=2500m3/d=104.2m3/h=0.0289m3/s。 考虑Kz=1.3(总图提供),则 单组设计流量为:Q=1.3×2500m3/d=3250m3/d =135.4m3/h=0.0376m3/s。 设计进、出水水质:进水SS≤30mg/L,TP≤1.0mg/ L; 出水SS≤15mg/L,TP≤0.6mg/ L 2 混合池计算 2.1 HRT计算 混合池L×B×H=1.7×1.7×2.2=6.36m3,则 HRT=6.36/0.0376=169s=2.8min 3 机械搅拌反应池计算 2.1 名义HRT计算 机械搅拌反应池L×B×H=3.5×2.7×4.50=42.53m3,则 HRT=42.53/0.0376=1131s=18.8min 2.2 实际HRT计算 污泥回流量按污水量的10%回流,为14m3/h,合0.004m3/s,则实际流量为0.0376+0.004=0.038m3/s 则实际HRT=42.53/0.038=1119s=18.6min 4 接触沉淀池计算 1.沉淀区表面负荷计算 沉淀区面积L×B×n=6.0×4.95=29.7m2,则设计沉淀区表面负荷为: 135.4/29.7=4.56m3/(m2·h) 2出水堰及集水槽设计 出水采用钢板三角形堰,设三角形堰板角度为90°,单齿宽200mm, 则共设8条三角出水堰,每条长2.45m,每条堰设齿24个,单边设齿12个,

则总齿数为n=8×24=192个。 核算三角出水堰堰上水头m n Q H 029.0)4 .1/(4.0== 溢流率为2500×1.3/(2.45×8×2)=83<300m 3/(m ·d) 单格设8条钢制集水槽,则每条集水槽的流量为: 0.0376/8=0.005m 3/s B=0.9Q 0.4=0.9×0.02350.4=0.11m ,取单条集水槽宽B=0.15m=150mm 5混凝剂的投加量 根据进出水水质要求,每升污水还需有(1.0-0.6)mg/l 的磷需采用化学方法去除。由此,得出混凝剂的需求量(以铝盐计)如下: Al = 1.5×(1.0-0.6)× 27/31 = 0.52 mg/l ; 为保证除磷效果,1.5为安全系数, 换算为Al 2O 3量=0.52×102/54=0.98 mg/l 通常固体PAC (碱式氯化铝)粉剂有效Al 2O 3含量为28~30%,理论除磷PAC 投加量为4.4mg/l ,实际投加量需考虑混凝反应,取10~20mg/L 为宜,现场进行烧杯实验确定。 设计PAM 投加量0.5mg/L ~1.0mg/L 。

高密度沉淀池计算书

高密度沉淀池计算书 11.1 *****m 3/d 1.2120XX年 m 3/d 2设计计算:2.1 沉淀池 0.139m 3/s 2个每组设计流量Q D = 0.070 m 3/s 2.1.1 清水区 斜管结构面积利用系数k=91% 8.5 m 3/(m 2h )每个池子水面面积F=32.35 m 25.7 m 长度L1= 5.7 m 5.80 每侧斜管区宽度B 1= 2.90 m 中间出水渠宽度b= 0.80m 出水渠壁厚度=0.25m 清水区总长度L1=

7.1m 2.1.2 进水区 进水区与沉淀区墙厚= 0.3m 进水区宽度B2= 1.1m 0.01 m/s 2.1.3 集水槽 8个2.90m 0.30m 9.67个9 18个144个0.00048 m 3/s 堰上水头h=0.05m 0.10m 实际三角堰宽度B= 0.20 m 堰上负荷: 中水回用 设计依据及参数资料 日变化系数K Z =设计总流量Q D =F=Q/nqk 表面负荷q=每座沉淀池总矩形堰个数N= 每座沉淀池布置集水槽个数m= 设定每个三角堰宽b=

单个集水槽单侧设三角堰个数n= 每个堰流量q= 三角堰高度H=h=(q/1.4)(2/5) 采用双侧出水的90三角形出水堰 单个集水槽长度l=单个集水槽单侧设三角堰个数n1=斜管区总宽度B 2=池子分组数n=设计流量Q= 最大流量Q max = 斜管区分为两部分,中间为出水渠。 进水区流速νj = 堰上负荷q''= 1.50L/s m 集水槽高度: 0.30m 0.009m 3/s 末端临界水深h k =0.04m 集水槽起端水深h=0.08m 集水槽水头损失Δh=0.03m 0.15m 集水槽槽深=0.30m 集水槽规格:2900× 3002.1.4池体高度 超高H 1=0.5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