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PICCO技术临床应用

PICCO技术临床应用

PICCO技术临床应用
PICCO技术临床应用

PICCO 监测技术

一、PICCO 的定义

PICCO , 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或

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的缩写,即脉波轮廓

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是结合经肺热稀释方法和动

脉脉波轮廓分析法, 对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一种微创技

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危重症及手术病人。

二、技术原理:

PiCCO 采用对患者的2 根置管:1 根中心静脉导管和1 根大动脉导管,通过“经肺热稀释法”测出CO 数值,用来校准通过“动脉脉波轮廓”分析方法导出的连续心输出量。下面分别对“经肺热稀释法”及“脉波轮廓分析法”进行诠释。

(一)温度稀释法

将容量与温度已知的液体,经中心静脉插管处快速注入体内,在体循环的大动脉处,热敏电阻感知血液温度在注射前后的变化,描绘出温度-时间变化曲线,计算机根据曲线下面积通过公式计算出心排血量。所有的容量参数都是对热稀释曲线的更深入分析得到的:

计算容积需知道:

MTt:平均传输时间,大约一半指示剂通过动脉测量点的时间,其长短代表了指示剂通过系统需要的时间,如果将心输出量与MTt 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从注入点和探测点之间指示剂分布的容量。

DSt:下降时间,热稀释曲线的指数下降时间,当为稳定指示剂时,如

果将其与流经系统的流量相乘,得到的结果就是肺温度容量(PTV)胸腔内相关容积的组成:

PTV=肺内热容积,在一系列混合腔室内中具有最大的热容积(DSt-

容积)

ITTV=胸腔内总热容积,从注射点到测量的热容积之和(MTt-容积)GED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舒张末心脏4 个腔室的容积之和=ITTV-PTV ITBV=胸腔内血容积=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 + 肺血管内血液容积(PBV)

EVLW=血管外肺水,是反映肺间质内含有的水量=ITTV-ITBV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是指血管外肺水与肺内血容积的比值(EVLW/PBV)反映了肺水肿的类型;

全心射血分数(GEF), 与每搏输出量和舒张末期容积相关。

(二)脉波轮廓分析法

大动脉(首选股动脉)置管并进行有创压力监测提供了一道动脉压力波形,通过分析每一次心脏搏动时的动脉压力波形得到连续的参数;经过经肺热稀释校正后,可以测量每搏输出量(SV),持续的监测可以得到SVV,PPV。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x) 反映了左心室压力增加的速度,是心肌收缩力的参数;

每搏量变异(SVV)反映了每搏量随通气周期变化的情况;

脉压变异(PPV) 反映了脉压随通气周期变化的情况。

通过“热稀释法”的校正,可以得到连续心输出量。

3次热稀释校准

* 经肺热稀释曲线

* 经热稀释方法得到的非连续性参数* 心输出量CO

*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

* 胸腔内血容量ITBV

* 血管外肺水EVLW*

*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

* 心功能指数CFI

* 全心射血分数GEF

* 脉波轮廓分析法得到的连续性参数* 连续心输出量PCCO

* 动脉压AP

* 心率HR

* 每搏量SV

* 每搏量变异SVV

* 脉压变异PPV

* 系统血管阻力SVR

*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x*

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管理

* 动脉脉搏轮廓分析

三、临床应用

1)应用范围

PiCCO 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ICU,OR 等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适用于成人,儿童。

PiCCO 在ICU 的应用: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如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心力衰竭;

严重败血症;

严重创伤或烧伤;

失代偿性肝硬化,肝肾综合征。

PiCCO 在麻醉科的应用:

心脏,腹部及骨科大手术;

器官移植手术;

高风险手术,高危病人。

2)监测参数及临床意义

监测参数名称意义

C.O. 心输出量,每分钟内由左心室所泵出的血液总量

C.I. 心输出量指数经过体表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心输出量

CCO 连续心输出量心排

CCI 连续心输出量指数心排

GEDV 整体舒张末容积前负荷

GEDVI 整体舒张末容积指数前负荷

ITBV 胸内血容积前负荷

ITBVI 胸内血容积指数前负荷

SV 每搏量容量反应

SVV 每搏量变异容量反应

PPV 脉压变异容量反应

SVR 全身血管阻力后负荷

SVRI 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后负荷

dPmax 左室收缩指数

CFI 心脏功能指数

CPI 心功输出指数

GEF 全心射血分数

EVLW 血管外肺水

肺水管理

EVLWI 血管外肺水指数

PVPI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3)应用

3.1)容量监测

在麻醉和危重病人治疗中,精确的前负荷评价是指导治疗的关键,然而又是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方法用PCWP 和CVP 来评价容量负荷,但在临床上多种因素导致压力不能完全反映容量,例如:

由于心室顺应性在危重病人常常发生变化,导致压力与容量关系的改变;各种因素引起的胸内压增高导致PCWP 和CVP 测量不准确;由于急性肺损伤或胸壁损伤所致的胸内压力的升高,引起PCWP 和CVP 的增加,等等。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Guidelines 2008 提出:“灌注压在评估扩容治疗中已经被证实有局限性... 使用血流量或者容量参数指导容量管理或许更有优势”。PiCCO 监测提供了容量的前负荷静态参数GEDV 和ITBV,以及容量的前负荷动态参数反应值SVV和PPV,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3.2)肺水监测

肺水肿在重症患者中比较常见,而传统的监测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胸部X 光片受到床旁拍摄技术的限制;在肺水肿早期,胸片无异常改变;血气分析结果不能正确反映肺水肿的状况,等等。

3.3)决策树

用户可参考以下决策树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快速的判断及鉴别诊断,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该决策树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对不同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

四、PICCO2 的特点及优势

Pulsion 同时为MINDRAY, GE,Philips,Dreager 等公司的监护仪提供PiCCO 监测技术,但最新的PiCCO2 监测技术,仅向MINDRAY 公司提供。PiCCO2 与PiCCO 相比,提供了更多有临床价值的测量参数及直观的监测界面。

一) CPO

Cardiac Power Output, 心功输出,作为心泵血功能的临床指标,比单纯的心排血量更全面,对PAC 置管的心脏疾病,CPO 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的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率的指标。

二) Spider Map

用户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3 到7 个参数组成蛛网图,灰色区域为参数的正常值范围(用户可以根据病情设置)。各个实际测量值连起来成为一个环,绿色环表示所有参数都在正常值范围内,橙色环表示其中一个参数为异常,红色环表示多于一个参数异常。蛛网图能够直观地准确地描述患者病情的变化及危险程度。

三) ScVO2

Picco2 增加了对病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监测,需要配合ScVO2

迈瑞PICCO技术采用德国PLUSION的独家授权的二代模块技术,全面连续动态微创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可以在迈瑞T系列监护仪间随意搭配使用,可以将PICCO数据和患者其他生命信息同屏监测、同屏分析,全面满足临床需要,建设科室使用成本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题和答案网上查不到

第一章总则 多选题 1、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ABCD )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A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 B对疾病作出判断 C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 D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 AB)管理。 A分类 B分级 C分层 D分疾病 3、《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关于医疗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 A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B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安乐死。 C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D第三类医疗技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E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单选4、( A )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并制定公布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调整。 A卫生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医疗机构主管医疗的负责科室 单选5、( B )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并公布。 A卫生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医疗机构主管医疗的负责科室 6对于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A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实行第三方技术审核制度。 B对医务人员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能力技术审核,由医疗机构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某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 XX县人民医院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修订版) 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促进我院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科技兴院的步伐,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及评选流程,激发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应用新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河南省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豫卫医[2015]37号)文件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现将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修订如下。 一、新技术新项目概念 新技术新项目是指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项目,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及护理用具改良,称为新技术新项目。 二、新技术新项目分类 根据《河南省卫生计生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豫卫医[2015]37号)文件精神,我院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按照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分为院级医疗技术、省级备案类医疗技术、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三类。 1、院级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通过常规管理能够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技术。近两年内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院级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⑴、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⑵、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⑶、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⑷、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⑸、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⑹、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2、省级备案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或涉及一定伦理问题的医疗技术。根据《河南省备案类医疗技术目录(2015年版)》,对目录内所列的医疗技术按照省级备案类医疗技术进行管理。 . . 3、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要求,需要限定条件;或者存在重大伦理风险,需要严格管理的医疗技术。根据《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年版)》,对所列的医疗技术按照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进行管理。

PICCO监测护理常规

P I C C O监测护理常规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P I C C O监测护理常规【置管前准备】 1.签得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左或右股动脉及一腔深静脉),患者取合适体位。 2.备好所需物品(PICCO及深静脉套组各一)及药品。 3.穿刺者准备。 【置管中配合】 1.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消毒及插管等操作。 2.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协助置管者清理用物。 【置管后护理】 1.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见中心静脉导管): 2.股动脉导管测压及护理。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正确连接,保持管路连接紧密内无气泡。 3)保持导管在位,管路通畅,使用加压袋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4)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换能器置于正确位置(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间),测压前调零。 5)持续监测股动脉压力波形及数值,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3.局部护理:

1)深静脉导管同前 2)股动脉穿刺部位使用透明贴膜。透明贴膜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必要时及时更换。 3)局部换药消毒使用碘伏,自然待干。 4)观察穿刺点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时及时提醒,留取培养标本,必要时拔除导管。 4.并发症监测及护理:疼痛和炎症;出血;空气栓塞;局部血肿;气胸;心律失常;感染。 5.预防感染: 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必要时更换敷料。 2)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3)接触导管手卫生处置,输液或静脉注射前后严格消毒。 4)输注营养液和血制品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5)尽量避免由中心静脉管内抽血。 6.拔管后护理: 1)遵医嘱留取培养标本送检。 2)拔管后按压穿刺点至不出血,静脉穿刺点按压5分钟,动脉穿刺点5分钟以上,有出血倾向者、导管留置时间长或存在其他出血可能者加长按压时间。 3)停止按压后,局部覆盖无菌纱布辅料,继续关注局部止血效果。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精编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 管理规定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竹溪县中医院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 (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六)、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 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三)、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所需的医疗仪器、药品等须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各种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四)、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 四、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一)、医务科对科室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1、《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 2、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诊疗操作常规; 3、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8.09.14)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8-0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 号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主任马晓伟 2018年8月13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

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

PICCO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6449982.html, PICCO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作者:李素婷冯锦昉叶蝶莲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0年第03期 【摘要】:为了使PICCO检测更安全有效,我院ICU对52例重症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监护。术前心理、用物、静脉通路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动态观察病情;术后连续监测及护理。结果:52例患者置管顺利,监测满意、无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PICCO;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13-2 PICCO(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即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监测,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一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 一步提高[1][2],对ICU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检测有非常重大意义[3]。本院ICU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共52应用PICCO监测仪对危重病患者进行监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ICU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对52例重症患者进行PICCO监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3岁,平均49岁。其中多发伤19例,心肌梗塞15例,肺心病8例,重症胰腺炎、重症肺炎并发ARDS6例,感染性休克4例。 2方法 建立一条中心静脉通路,本组病例均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标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从右颈内静脉插管;在患者的股动脉放置一条Fussion PICCO专用监测导管。从中心静脉注入 10ml的低温生理盐水(2~15℃),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温度变化波形得出一系列

新技术新项目

XXX第X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 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 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围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 (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六)、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 .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省卫生厅首批公布的二类技术目录(见附件 5)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XXX第X 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 . .

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2 定义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3 原则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4 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 4.1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根据各科室、专业的功能、任务、 技术能力常规管理;并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4.2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 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4.3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 疗技术: a 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b 高风险; c 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d 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e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5 医疗技术准入审批程序 5.1 我院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 究报告,内容包括: a 医院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b 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c 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 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 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d 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 关履历,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e 本技术医学伦理审查报告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5.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不得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申请: a 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 b 申请的医疗技术未列入相应目录的;

护理_新技术新项目介绍.doc

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电动牙刷在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 等 项目简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不易进行口腔护理,易发生口臭、口腔炎、口腔溃疡,同时牙菌斑和口咽部上皮细胞粘附的呼吸道病原菌容易进入下呼吸道,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清洁效果存在缺陷,溶液选择不好还有可能引起患者不适。为寻找一种患者愿意接受的,彻底、有效清洁口腔的方法,2008年9月ICU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电动牙刷含氟牙膏刷洗和无菌水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口腔异味、黏膜出血、口唇干裂均明显低于传统口腔护理组,牙菌斑去除率高,效果满意。 电动牙刷体积小、毛软,刷毛经过圆头处理,不易损伤牙龈;通过快速旋转,刷头产生高频振动,瞬间将牙膏分解成细微泡沫,深入清洁牙缝,彻底清除堆积于齿龈缘软垢及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内的食物和软垢;刷毛的颤动能促进口腔的血液循环,对牙龈组织有按摩作用;电动牙刷可长期使用,可更换的刷头、含氟牙膏都是日用品,价格经济实惠;如同平时刷牙一样,符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患者易于接受。口腔冲洗通过水流在口腔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冲击,使细菌在黏膜、口咽部及插管管壁上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并随着不断的冲洗而排出,起到了漱口的功效。在冲洗时一方面口腔黏膜吸收部分水分,可达到湿润口腔黏膜的目的,满足了身体上的舒适;另一方面使患者对水的渴求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使患者口干、口渴感得到暂时缓解。同时,刷洗和冲洗的有机结合,使口腔清洁彻底到位,从而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种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的关怀性评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ICU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ICU 宋燕波)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 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六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八条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XX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完善新技术的准入、评估,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第18号])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医疗技术的分类及分级 第一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临床应用管理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2?高风险; 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根据卫生部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及目录公布、调整。 第二条医疗新技术是指我院尚未开展的技术,包括: 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3.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4.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6 .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第三条我院医疗新技术根据其安全性、临床应用成熟度和应用范围分为三级。 第I级医疗新技术是指技术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在开展,并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成熟的技术; 第U级医疗新技术是指技术尚未成熟医疗技术,即国际、国内或自治区内已 有医疗机构在开展,但仍未被上级医疗卫生部门确认安全、技术仍处于需进一步验证阶段的技术; 第川级医疗新技术是指完全新技术,即自主创新或国内仍未开展的医疗新技术。 第二章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 第一节医疗新技术准入申请准备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 培训考核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和为目的,对疾 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 2、各科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规范、、、 符合伦理的原则。 3、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4、医疗技术实行的原则。 5、对于已经开展的各项医疗技术,医务科将根据各科室的、任务和 对其进行筛查和认定。 6、各级医务人员均需严格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应用相应的医疗技术,禁止 范围应用医疗技术。 7、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为具有以上 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 8、批准后的医疗新技术项目,实行,按计划具体实施,医务 科负责协调和保障,以确保此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9、在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履行。 10、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医院医疗技术的、

和等各项工作。 11、对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前需严格执行,经医疗技术 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12、对于准入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将按照医院新技术管理的相关规定实施。 13、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14、医疗新技术准入管理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实行分类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医疗新技术临床试用期为()年。 A、1 B、2 C、3 D、4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施行日期为() A、2018年9月1日 B、2018年11月1日 C、2018年8月13日 D、2018年10月1日 3、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 A、医务人员 B、执业医师 C、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D、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 4、统一组织制定国家限制类技术的培训标准和考核要求的部门是() A、国家卫生健康委 B、基层卫生健康司 C、省级卫生计生委 D、中国医学基金会 5、《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关于医疗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B、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安乐死 C、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

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80

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讨论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抽选于2017 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42例危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展开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O监测,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结果应 用PICCO监测以及护理指导后,42例患者中,40例治疗成功后出院,2例患者死亡,治疗成功率95.24%。导管留置2-7d,未引发导管堵塞等不良现象;经随访 30d,均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并加强护理指导,可确保疗效有效性的最大化,预防引发导管相关并发症,具有较高医学价值。【关键词】危重症;PICCO监测;临床护理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监测技术,主要经中心动脉、静脉导管,从而有效连续监测出外周血管阻力、心排量等,尤 其适用于需要进行心血管功能、循环容量监测的患者[1]。为了提高监测结果精确性,提高治疗效果,有必要辅以高效护理措施。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讨论危 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42例危重症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男性33例,女性9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0.35±5.37)岁;危重症类型:急性心肌梗死13例、脓毒血症6例、心源性休 克7例、重症胰腺炎16例。 1.2方法 (1)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O监测,构建监测通道,将仪器和静脉导管相连,并与三通连接。对三通注射<4℃的冰盐水,监测仪应当放置在股动脉位置,一 侧进行测压另一侧则进行测温。在测量时,需在中心静脉中注入适当的冰盐水, 计算机上会将其稀释过程中显示出,并结合股动脉压力波形,获取精确参数。 (2)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其一,心理疏导。由于在监测过程中,绝多数患者会产生紧张、担忧等情绪,会对应用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医护 人员向患者及其亲属耐心讲解PICCO监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监测期间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护理依从性与患者的积极配合性。其二,导管护理。在应用导管时,需做好导管固定工作,一旦出现导管脱开、漏血等不良现象,则应判断压力套装 内是否为300mmHg,预防出现血液逆流。另外,需给予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500ml混入肝素钠5000uml进行导管冲洗。其三,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在护 理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确保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贴。仔细 观察有无红肿、渗血等不良现象。其四,积极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有无出血、 肢体肿胀现象,测量血液供应状态、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以及大腿周径,以便于及时处理下肢缺血。同时,还需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神志状态、尿量等。其五,拔管护理。待病情平稳后,且其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方可 拔除所有导管。将股动脉导管拔除后,需告知患者按压20分钟左右,观察肢体 温度、颜色等,使用无菌辅料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 分析并同步记录所有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s)记录计

PICCO监测技术经验及评分标准

P I C C O监测技术经验及 评分标准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 【学习目标】 1、掌握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2、熟悉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注意事项。 3、了解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原理。 【知识准备】 1、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总量,又称每分输出量,为心率与每搏输出量 的乘积,。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L(4.5~6L/min),即每分心输出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评价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2、PiCCO(pulseindicatedcontinuouscardiacoutput)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该监测技术只需配置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pulsecontourcardiacoutput,PCC0),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 PCC0,可同时监测PCC0和容量指标,并可监测血管阻力变化。 2、PICCO工作原理:置入1根中心静脉导管和1根股动脉导管,随时监测病人血温且保持 在>30℃,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15ml,温度一般<8℃[1]注入中心静脉后,容积和温度很快弥散至心脏及肺内,当动脉热敏探头探测到热量信号时,即可识别温度差并汇成曲线,计算机自行对该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单次心输出量,并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心脏指数、动脉压、血管外肺水、肺水指数等。 【情境】 王某,男,60岁,住院号A209233,因呼吸窘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 78%,R35次/分,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协助医生置入抢救治疗,HR138次/分,SPO 2 颈内静脉导管及PICCO股动脉专用导管,欲连接PICCO监测导线,行心输出量监测。 【用物】 PICCO监测装置的监护仪1套,PICCO监测导线2根(1根压力监测导线,1根温度监测导线),PICCO压力传感器1套,消毒用物,25U/ml肝素稀释盐水500ml1瓶,加压带一只,无菌纱布,胶布,三通管1支,冰生理盐水10-15ml,10ml注射器一支,护理记录单 【方法及步骤】 1.评估与准备 (1)核对治疗单及医嘱。

关于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机制,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经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一、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成员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或者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确保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出发,认真分析所评诊疗项目,全面权衡全院设施条件,能否开展。 (二)医疗技术分为普通有创诊疗技术和高风险诊疗技术。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评估。 (三)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①、一级手术: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②、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③、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④、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四)对于开展已终止或终止的诊疗技术项目的技术人员予以取消授权许可,并备案。待重新认定开展后,重新履行授权许可程序,获得授权许可后方可继续开展。 (五)定期监督所授权人员开展诊疗技术项目的情况,对于不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予以及时停止授权许可,并撤离岗位,报医务科备案。 (六)实施每两年一次再授权管理制度,对所授权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合格人员予以晋级,不合格人员予以降级或停止授权。相关资料报医务科备案。 (七)因原则不强,徇私舞弊等未能规范履行授权许可考评制度,导致诊疗技术项目无法正常实施或损害医院及患者利益的,予以取消考评人员资质及授权人员资质,同时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及相关法律责任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三、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负责医院技术发展规划的咨询服务及新技术审核,负责医疗技术申报审批,负责医院重大设备购置的咨询服务。 (二)研究国内外手术管理体系,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定期制定或修订医院手术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三)论证医院手术评价标准及手术管理程序,指导科室开展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手术安全。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 竹溪县中医院 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2009〕18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我院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 (一)、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二)、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三)、创伤性诊断和治疗项目; (四)、生物基因诊断和治疗项目; (五)、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六)、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新项目。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 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

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本院职工,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1),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二)、在《申报表》中应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 . 1、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 3、详细介绍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 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 5、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力量、人力配备和设施等和各种支撑条件; 6、详细阐述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8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8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三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五条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其他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由决定使用该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应当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和

技术评估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医疗技术负面清单管理 第九条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应用于临床(以下简称禁止类技术): (一)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二)存在重大伦理问题; (三)该技术已经被临床淘汰; (四)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医疗新技术。禁止类技术目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或者委托专业组织制定发布,并根据情况适时予以调整。 第十条禁止类技术目录以外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为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医疗技术(以下简称限制类技术),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管理:(一)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 (二)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 (三)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 (四)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及其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或者委托专业组织制定发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在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基础上增补省级限制类技术相关项目,制定发布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并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第十一条对限制类技术实施备案管理。医疗机构拟开展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的,应当按照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符合条件的可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盐城新东仁医院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 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订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开展的,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现代诊疗技术项目,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包括:侵入性、非侵入性操作,检查、手术、治疗方式、药物等。 二、我院对新技术项目临床应用实行三类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必须报省卫生厅批转后才能开展的技术项目。 二类医疗技术项目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流程: (一)立项:每年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申请人认真填写《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表》,经科室讨论审核盖章后报医务科、科教科 (二)论证:每项新技术、新项目应在《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表》中就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医务科、科教科对符合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原则的项目论证备案。 1.立项依据(包括实施该项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开展的现状

等) 2.拟完成该技术项目的主要方法与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相应学术成果或社会、经济效益) 3.本技术项目执行过程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难点及解决办法) 4.本技术项目完成后达到的技术水平 5.与该项目有关的设备 6.实施的时间安排。 (三)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需再在我院执业机构许可证批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内。不符合新技术开展原则的项目,临床不得开展。 四、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流程; (一)医务科,科教科对科室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1、申报表; 2、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诊疗操作常规; 3、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4、参加成员的科室、专业、职务、职称、相关研究成绩、分工及职责、是否能够满足开展需要; 5、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二)对于开展的第一类新技术、新项目,医务部审核,符合条件即可实行。重大新医疗技术业务项目由医院主管领导审批。对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文件要求批准实施。 五、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流程: (一)批准后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按计划具体实施,医务科负责协调和保障,以确保此项目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果。

PiCCO监测工作流程

P i C C O监测工作流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P i C C O监测工作流程 ICU 林群 PiCCO的导管连接 目的 准确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保证PiCCO置管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前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患者:告知目的、过程、配合方法 3、评估: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凝血时间、心理状态 4、用物:1套PiCCO专用套装(内含股动脉穿刺热稀释导管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1套,PiCCO监测仪,导线、低温生理盐水(2-15℃),持续肝素冲洗液(生理盐水500ml+肝素注射液即1/4支)和动脉加压装置1个,穿刺消毒物品。 5、环境:整洁,整齐,安静,安全 操作流程 1、核对患者,置患者于去枕平卧位、头侧向穿刺对侧 2、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3、正确连接各管道,压力传感器排气备用 4、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配合成功后置入PiCCO专用动脉导管,有效固定,连接PiCCO专用测温传感器探头 5、配合医生行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PiCCO专用动脉导管,有效固定,连接测压/测温传感器电缆

6、穿此过程中需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呼吸和氧饱和度变化,持续监测心律、心率变化及血压变化 7、股动脉压力换能器和中心静脉压力换能器分别校零 8、行PiCCO定标,即CO定标。定标前中心静脉停止输液30s以上,经中心静脉内快速注射(4s内匀速注入)低于15℃盐水15ml 9、持续监测监护屏上各种数值及中心静脉(CVP)和股动脉压力波形变化 10、持续监测记录CO、CI、每搏量(SV)、SVR、ITBV、ELWI、CVP等变化,由检测结果来决定输液速度、输液量及输液种类 11、记录导管置入长度,妥善固定,保证监测期间应用加压装置,压力保持在300mmHg,持续给予肝素盐水冲洗管道 12、拔管后的护理: ①拔管后按压股动脉穿刺点15-30min,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②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然后以砂袋压迫止血6-8h ③置管侧肢体拔管后要平放24h 操作后 1、安置患者 2、用物终末处理 3、记录各参数数值 4、做好导管的日常维护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防将细菌带进血管腔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2、患者穿刺的肢体应保持伸直,避免弯曲,注意观察肢体皮肤的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活动度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