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言迁移文献综述

语言迁移文献综述

第2 章文献综述

个体现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既受到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又将对以后

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就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出现。本章主要回顾学习迁移理论,同时对学习迁移理论在大学法语词汇教学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阐述和评论。同时在本章中将深入展开阐述大学法语词汇具体分类,分类方法以对比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其中具体分类方法包括:英法词汇音义比较法,英法词汇形义比较法,英法主题词汇比较法,英法构词规律比较法和英法具体词汇比较法。

2.1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者不但可以将所学的东西进行应用,而且能“举一隅而三隅反”,也就是根据

已经掌握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来推知其他相关的知识,这种现象就是学习迁移。迁移这个词语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之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产生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后来的学习对之前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而且心理学家也把这种影响看做迁移;如果再按照以前的定义去理解迁移就显得过于片面,因此给迁移重新定义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人们将学习迁移分为不同的种类。人们通常所说的正迁移和

负迁移是按照学习迁移产生的效果进行分类的;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是按照学习迁移的顺序进行分类的;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是按照学习迁移的内容进行分类的;远迁移和近迁移则是按照学习迁移的距离进行分类的。

2.1.1 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

针对迁移是怎样发生,心理学家们围绕一般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

出了各种迁移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理解学习迁移有一定的启发。在此,仅以形式训练说、

共同要素说和概括化理论为例,来阐述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

第一、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兴起于十八世纪,盛行了大约两百年,是影响教学

工作最早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人官能包括观察能力、记

忆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形式训练说主张对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通过

这种方式来促进迁移的普遍发生。它认为迁移是在“形式训练”的过程当中产生的,

6

第2 章文献综述

而形式训练就是认为学习材料的难度重要而不是教学内容本身,主张通过对那些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进行学习;在经历了如此的学习过程之后,便能最大限度地产生迁移效果。形式训练说还持有以下观点:教学以训练和改进人的各种官能为最重要的目标。

但是对于人的各种官能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提高之后自动迁移到一切活动中,以及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否为训练和改进人的官能,形式训练说虽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却拿不出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

第二、相同要素说。为了检验形式训练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针对地设计了一系列严谨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了相同要素说。他认为:某种心理机能随着另外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而改进需要这两种心理机能包含共同成分,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构成了心理机能的共同成分。他还针对此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力图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桑代克在迁移方面的积极探索揭示了形式训练说当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对于迁移的范围方面,他人为地将迁移的范围缩小了;他认为只有两种情境之间存在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时,迁移才能产生,否则迁移就不会产生,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第三、概括化理论。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所涉及的迁移范围较小,他只关注先期和后

期学习中是否有相同要素。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A 之所以能够影响到后继

的学习B,是因为学习者在学习A 时掌握了一般原理,而一般原理的部分或全部将适用

于A、B。概括化理论强调掌握一般原理的重要性,并且认为两种学习中存在相同要素

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说相同要素固然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但是相同要

素存在却未能被学习者发现也不会发生迁移,因此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能从两种学

习过程中概括出他们的共同原理。1908 年贾德做了“水下击靶”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后

来赫德里克森、施罗德、奥佛林和特拉韦斯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也都证实了贾德的概括

化理论;同时指出,概括不是一个自动过程,而是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同样的教材,

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和迁移效果也大不相同。

综上所述:传统学习迁移理论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研究对象来看,传统迁移理

论研究的迁移都是发生在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第二、从促使迁移发生的条件来看:1. 两

种学习活动之间发生迁移的前提和基础是这两种学习活动包含共同要素;2. 学习者能对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共同要素进行概括。

2.1.2 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迁移的研究深入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奥苏泊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迁移,而学生本身的认知结构在这些有意义的学习中始终处于最关键的地位,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认知结构却是相异的。根据认知结构的构成内容和内容组织形式的不同,奥苏伯尔总结出对学习迁移产生影响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和稳定性变量。

第一、认知结构中可以用来起固定作用的适当观念就是可利用性变量。在这些概念当中,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佳的固定点就是那些可以进行较高层次抽象概括的观念;如果原来构建的的认知结构当中缺乏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观念,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就无法被有效地固定,这种情况会造成新知识的不稳定和意义含糊,学习者会很快忘记所学的新知识,这些都不利于新知识的掌握。

第二、原来构建的的认知结构中被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和新知识之间的可辨别程度就是可辨别性变量。当可辨别程度高时,就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新知识掌握的便利性与可辨别程度成正比。可辨别程度低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原有认知结构中知识掌握牢固,这将导致新知识迅速被遗忘;二,原有知识结构中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将导致新旧知识之间相互干扰。

第三、原来构建的认知结构中被用来起固定作用的适当观念的稳定性就是稳定性变量。如果原来构建的认知结构中被用来起固定作用的适当观念稳定性差,它不但不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还会对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可辨别程度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及时纠正、反馈和重复学习的方法会提升原来构建的认知结构中被用来起固定作用的适当观念的稳定性。

现代学习迁移理论由诸多理论构成,上文以认知结构与迁移为例进行了阐述。认知结构与迁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在于:第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自教材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材以概括水平较高的基本概念、原理为核心,基本内容之间要形成清晰的、有层次的联系,从而提高原来构建的认知结构里面能够用作同化新学知识的观念的稳定性;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去用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注意分辨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

8

第2 章文献综述

2.1.3大学法语教学中英语词汇迁移研究

第二外语法语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学生开设,大学法语词汇的学习是法语学习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如何教授法语词汇,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便成

了大学法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此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很多。

国外在对母语或一门外语对另外一门外语学习影响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比国内多,

还有人将理论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还出版了相关的教材。

Weinreich 指出:两种语言相似的情况下会产生正迁移;两种语言相异的情况下则

会产生负迁移[7]。Hammerly 在其论文中写到:人们早就发现如果在两种语言中存在许

多读音相似、意义相似的词汇,这将对词汇习得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8]。Ard. Hombur

指出:虽然对在词汇层面上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不多,但都证实了这一点。例如:西班

牙人和瑞典人学英语时,词汇掌握得很快[9]。Nielson 给正在进行法语学习的德国人和英

国人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法语和德语中共有但是英语中没有的语法特征;结果发现德

国学生在阴阳性、关系代词用法和动词变位三方面的成绩都明显优于英国学生。Zobl

认为:当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存在差异时,这些差异会对词汇学习造成影响。例如:汉

语中没有冠词,因此初学英语的中国人会表现出使用指示词“this”来替代冠词的倾向[10]。以Stockwell 为首的几个专家在对英语和西班牙语进行比较之后,从英语语言对西班牙

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迁移出发,为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西班牙语的人们制定了一套“难度等级”[11]。

自从学习迁移理论被引进到我国之后,我国外语教学领域的一些学者和外语教师不

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并积极结合自己学校具体教学实际,将此理论应用到具体

教学中。这些前辈的研究探索通过对学习迁移理论以及其具体应的全面介绍,为大学法

语词汇教学提供了许多切合实际、实用性较强的宝贵意见。对于英语和法语词汇层面的

比较,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形、构词以及一些具体词用法比较,但是涉及到比较结

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促进法语词汇学习的不多;英语词汇和法语词汇相似现象的归纳结果

具如下:

1. 在词形方面:

关潇玥分成了两部分:同形同义和近形同义;她的分类是基于英语、法语词汇拼写

和意义的关联[12]。郑立明将英语和法语词汇对比之后分成了三类:拼写完全相同、拼写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似、拼写完全不同或无对应词。他在研究中注意到了英语和法语词汇方面的一些相似

相近现象并进行了归纳,并指出这三类中第三类是需要强化记忆的地方。但是他的分类

不够完善,没有提到词形相同或相似但是意义完全不同的情况。例如:法语中car 是一

个连词,是因为的意思;但是在英语中car 却是一个名词,是小汽车的意思。

杨玲、邓泽龙认为英语和法语存在大量的同形同义、形近同义、词尾变通等同义词

及形似义异词,其中形同义异或形近义异是干扰对象;他们的分类较为全面,也提出了

努力的方向[13] [14]。骆怡之的研究结果分为拼写完全相同、拼写相似或发音相似、动词、副词和拼写完全不同或无对应单词;他将动词和副词单独拿出作为两类,实际上动词部

分按照他的阐述,其实是可以划归到拼写相似里面,再把动词单独分类似乎显得有点多

余[15]。对于副词来说,副词既可以划到拼写相似又可以放到构词法里面,但是似乎放到构词法里面效果会更好。

王吉祥在其论文中对英语和法语的共同词汇和借用词汇从存在方式和具体分析两

方面对这些词汇进行分析和阐述[16]。他认为存在方式包括:直接借用,共源词和对应词,转写词。他还从语法、语意、语音和拼法四方面对这些共同词汇进行分析。他不仅从形

式上揭示了英法共同词汇和借用词汇,还揭示了其深层意义以及构成规律,为掌握这些

词汇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与方法。

胡佳在《大学法语四级考试词汇详解》中提出将英法“形似”的词汇加以对比[17]。

在具体比较中从词汇形式和意义出发,分为同形同义词、近形同义词和词尾通变词。她

立足于英语词汇与法语词汇形式、意义的关系将英语词汇和法语词汇进行分类概括;总

体来看,她是在前人(周正言,周正言在《大学法语1-4 级词汇超常速记》(2003)中

根据英语和法语形式与意义相近的程度、构词方法将大学法语1-4 级词汇分类)总结的

基础之上概括的,较其他人的比较分类要更全面,她虽然注意到在和英语词汇形式相似、意义相同的法语词汇e 的音符变化,但是她却没总结e 的音符变化规则。

2. 构词法方面:

关潇玥对英语和法语构词法当中的派生进行了研究,发现英语和法语中存在很多形

式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同的前缀和后缀。

陆丽贞也对英语和法语构词法里面的派生词进行了比较,按照构成词的词性将前缀

和后缀分类,她的归纳很全面,还对派生词缀的英法读音进行了比较,她没有将词缀的

10

第2 章文献综述

意义和读音剥离开,而是采取了音义结合的方式[18],这为英法的音义结合对比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把意义和读音分开,就会使英语和法语构词法比较局限在这个范

围。实际上从副词构成上来看,英语是在形容词词末加ly,法语是在加ment,虽然ly

与ment 读音、形式都有很大差距,但是却是可以借助英语当中副词的构成为掌握法语

副词的构成提供便利的。

3. 其他方面:

第一、在名词方面,彭媛媛认为英语和法语分类方法基本相同,但是也有些许简单

的差别,例如:星期、月份、语言这三组词在英语中属于专有名词,但是在法语中不属

于专有名词;同时她也注意到了英语和法语在名词方面最大的差异在于性别[19]。从这一点来看,她注意到了性别的问题,但是不够精确;因为在英语中表示动物的名词也是有性别的,按照其自然性别来指定其词语性别,但是表示事物的名词却是没有性别之分的。而在法语中,动物名词的性别也是取决于其自然性别;与英语不同的是法语中事物名词也是有其固有的性别。

第二、在冠词方面,彭媛媛和赖惟芝都对英语和法语的冠词进行了比较[20]。彭媛媛认为英语和法语中定冠词、不定冠词用法基本没区别,差异很小;法语当中的部分冠词也容易理解,主要难点在缩合冠词。赖维之通过图表的方式将英语和法语冠词进行了比较。在冠词用法方面,彭媛媛没有看到法语中冠词性数配合的实质,因为冠词是搭配名词使用的,既然名词有单复数阴阳性之分,那么冠词同样也要随着名词进行相应的搭配;此外,她和赖维之都没有提到零冠词现象,也就是冠词的省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第三、在介词方面,彭媛媛将英语中的of,from 和法语中的de 进行了比较。在此

方面,她既注意到了法语中介词de 和英语中介词of,from 用法相同的地方,又看到了

法语中介词de 的特殊用法,归纳总结较为全面。

第四、在关系代词方面,邬丽敏和高云侠根据先行词是句子还是名词或代词进行分

类对英法语关系代词用法进行了比较,为英法对比分析研究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21]。

第五、在衔接语篇的过渡词方面,关潇玥认为在英语和法语语篇中过渡词起着至关

重要的衔接作用,但是由于英语和法语中过渡词不完全相同,学生可能会根据英语中过

1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渡词对照过来创造法语过渡词,从而产生负迁移,不利于法语学习。这种错误现象在学生具体运用,尤其是写作和翻译时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关于法语词汇学习中英语词汇的迁移研究主要以归纳相同或相似现象为

主,辅之以两个语种之间的差异,来促进学生的法语词汇学习,谋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克服英语语言的负迁移作用。但是这里面许多论文著作都是教师在自身学习阶段或者教学阶段,对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归纳,缺少具体教学实践的数据证实;即便有学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取了一些有效的数据,但是涉及面较窄,例如:吕艳霞,许宏晨在二外法语教学过去时态教学过程中基于英法两种语言中过去时态的比较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英语过去时态的习得在法语过去时态学习当中有帮助,即产生了正迁移[22]。此外,从研究形式上来看,他们主要以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及进行学生作文分析为主,还有一些人是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从练习中来检验学生是否完全掌握知识点;这些研究材料收集较为容易,可操作性强,但是对于专门的词汇研究显得不太有针对性。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将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下,在前人对英语词汇和法语词汇比较的基础上,将这些比较结果有创新性的继承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期用具

体实验数据证明学习迁移理论运用到大学法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引起大家对此研究领域更多的关注,方便法语教师开展大学法语词汇教学,促进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法语的词汇学习。

2.2 基于对比语言学理论的大学法语词汇分类方法

在法语词汇学习中,为了发挥英语语言产生的正迁移作用,在英语词汇和法语词汇

之间建立关联,发现英语词汇和法语词汇之间的共同要素,以促进正迁移。根据对比语言学相关理论,针对法语词汇与英语词汇之间联系的不同特点对法语词汇进行分类。2.2.1 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

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运用于其他有关领域[23]。两种语言可以从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对比,而在词汇对比方面,则体现在词汇形态学对比和词汇语义学对比两方面。

词汇形态学对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两种语言词汇构成中简单词、复

合词、派生词的比例;第二、两种语言词汇中派生词和复合词的类别和特点,例如:派12

第2 章文献综述

生词的派生的方式比较等等;第三、功能一样的黏着语素的构词能力对比。

词汇语义学涉及词汇的意义,较词汇形态学要更显复杂。通常词汇语义学对比包含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汇的理据性对比。Ullmann 主张,词的理据性包括语音理据、形态理据、

语义理据,假如再考虑到词的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那么似乎还有一种理据性,,这便是文字理据[24]。在词汇的语音表达形式和词汇的内涵意义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就是

词汇的语音理据,而包含语音理据的词称为拟声词;词汇构成成分与词汇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形态理据,这部分词是派生词或复合词;在词汇的基本语义基础之上通过引申和比喻得到的就是语义理据;词汇的书写形式与词汇意义之间的联系就是文字理据。

第二、词化程度对比。在相同的、从语义层面讲比较复杂的概念的表达方式来看,

使用词来表达的方式被称作综合型表达方式,使用短语来表达的方式则被称作分析型表达方式。在一门语言的词方面,综合型表达方式的数量和词化程度成正比。

第三、词汇语义场对比。词与词之间从语义层面出现的聚合关系,让区分语义场成

为可能,也为对比两种语言中相应的语义场提供了可能性[25]。词汇语义场的划分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一般来说,微观方面着眼于核心语义场,这方面包括颜色、亲属等核心语义场。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深入细致地对两种语言的整个词汇系统进行语义场对比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对比两种语言中相对应的某一部分词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对比结构特征比较明显的语义场。

2.2.2 大学法语词汇分类方法

词汇的语音理据对比为英法词汇音义比较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英法词汇形义

比较法和英法构词规律比较法从词汇形态学对比和词汇形态理据对比中找到了理论支撑;词汇的语义场对比给英法主题词汇表达法和英法具体词汇比较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一、英法词汇音义比较法

词由两部分来构成:形式与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词的形式和内容作为矛盾的

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而词的形式包括两方面:书写形式与读音形式,但是由于本小节讨论的是词汇读音与意义的关系,故此在本小节中对词汇的书写形式暂不做分析讨论。一个单词既有其内在的意义所指,又有其外在语音表现形式,其内在的意义所指通过外在的语音表现形式来体现。而在熟练掌握发音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单词的读音来记

1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忆词汇是外语学习者经常采用的词汇记忆方法。由于英语和法语在语系上的相近渊源,

这两种语言的词汇当中存在一部分单词不仅意义上相近或几乎完全相同,从读音上也有

相似之处。赖惟芝在其论文中比较了英语语素和法语语素,提出了在法语语音学习中发

挥英语的作用。因此,在大学法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单词读

音与法语单词读音相似、意义相同,来掌握词汇。例如:1. 英语单词bank,读作:[bæŋk],其意义为银行;而法语单词banque,读作:[bɑ̃k],其意义也是银行,这两个单词在读

音上非常像,意义又完全相同,那么对于大学法语的学习者,英语单词bank 是他们所

熟悉掌握的;在听到法语单词banque 时,根据读音相近,自然会更容易地掌握单词的

意义。2. 英语当中的词尾ct,读作[kt];而在法语当中词尾ct,也读作[kt],所以在记忆

法语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英语单词和法语单词读音相似来记忆法语单词,比如:

法语单词direct,e(形容词,直接的)与英语单词direct(形容词,直接的),这两个单词词形相似,意义相同,再加上词尾读音的相似,在记忆这个单词时会更加便利。

第二、英法词汇形义比较法

在上文中曾提到,词汇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而词汇的形式包含书写形式与读音

形式。在本小节中,本文将根据陆丽贞对法语和英语词尾的比较研究结果(例如:名词

后缀中,法语té与英语ty 相当),结合词汇的书写形式与意义对英语词汇和法语词汇进行比较;在这一比较方法中,将暂时搁置两种词汇的读音形式,因为英语和法语读音规

则不同,音素构成也不同;如果在形义比较的基础之上加上读音比较会增加词汇记忆的

难度,这与本文的研究初衷是相背离的,故在英法词汇形义比较中只比较两种词汇的书

写形式与意义。

在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大学法语词汇时,看到法语单词liberté(名词,自由的意思),

会很自然的根据之前学过的英语单词liberty(名词,自由的意思)去猜测法语单词的意思,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两种语言当中,像这样的词汇不在少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

为英法词汇形义比较法提供了坚实的比较基础。但是这两个词的书写形式又不是完全相

同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教学生去区分?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笔者自身的学习及教学经验,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 ty—té在英语单词中,ty 是典型的名词词尾;在法语中té也是典型的名词词尾。

通过多个包含以上两个词尾的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词尾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把英

14

第2 章文献综述

语单词中的词尾ty 换成法语名词词尾得来的,这可以帮助学生很巧妙地掌握这一类形式相近意义相同的单词。例如:activity—activité(名词,活动),faculty—faculté(名词,系),university—université(名词,大学),beauty—beauté(名词,美貌)等等。2. ate—er 在英语单词中ate 是一个动词词尾,而在法语中er 是典型的第一组动词

的标志。经过多组英语当中包含ate 的单词和法语中与之形式类似的单词比较可以发现:在两种语言中词汇书写形式相近的前提下,只需要把英语当中的词尾ate 变成法语动词

词尾er,基本就可以得到与英语单词对应的意义相同,形式相似的法语单词。例如:cultivate—cultiver (动词,种植),determinate—déterminer (动词,下定决心),terminate—terminer (动词,结束),participate—participer(动词,参加)等等。

3. ous—eux,euse 在英语单词中ous 是很常见的形容词词尾,而在法语中eux,euse

是很典型的形容词词尾。经过多组形式相似,意义相同的英法形容词比较可以发现:在

形式相似,意义相同的前提下,把英语词尾换成法语词尾,就是法语单词。比如:dangerous—dangereux,se (形容词,危险的),precious—précieux, précieuse (形容词,珍贵的),adventurous—aventureux,aventureuse (形容词,充满危险的)等,但是在这一词尾中也存在例外的情况,比如:enormous—énorme (形容词,数量巨大的),但是这样的特例不多,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一词尾在教学中推广。

4. 以上类似的规则很多,但是在刚才的阐述中我们反复提到:在词尾变化的前提下

对单词做微调就可以;这里面的微调又是什么呢?通过刚才举到的例子,不难看出:微

调是调整单词的拼写,主要是对英语词汇中字母e 进行变化,也就是加上法语中单词音符(é,è,ê,ë )。但是通过刚才的举例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单词中determinate—déterminer,字母e 出现了三次,但是只有其中的一个进行了变化,其他两个并没有变化,这些变化中是否存在规律?

笔者经过对大量英语、法语形式相似,意义相同的词汇比较发现:英语词汇和与之

形式相似、意义相同的法语词汇中的e 存在以下变化规律:

1. 当字母e 在法语中发[3]时,不需要进行增加音符。

例如:liberté—liberty 当中,根据法语发音规则来分析,e 发[3],所以没有进行变化;university—université当中,根据法语发音规则来分析,e 发[3],所以也没有进行变化。

2. 当字母e 在法语当中构成字母组合时,也不需要进行增加音符;其中e 在法语中

1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构成的字母组合包括em,en,ei,er,eu 等。例如:temperature—température 当中,em 在法

语当中构成来字母组合,所以em 中的e 没有进行音符变化。

3. 当字母e 在词末时也不需要进行增加音符的微调。例如:temperature—température,词末的e 没有进行音符变化。

4. 除去以上三种情况,剩下的英语词汇在转化成为与之形式相似、意义相同的法语

词汇时大部分情况下需要把 e 变成é;但是在少数词中变成è或不需要进行变化,这样的词汇很少,所以并不影响本规则的推广。例如:decision—décision,celebrate—célébrer,reality—réalité,在这三个单词当中,e 不构成字母组合,也不在词末,根据发音规则来

分析也不发[3],所以变成了é。特例1:piece—pièce ,在这组词当中包含两个e,第二个

e 在词末不需要变化;第一个e 根据法语发音规则来分析发[3],按照刚才的规则本不需

要进行音符的微调,但是在这个单词中却进行来音符微调,变成来è。特例2:dangerous—dangereux,se,在这组词当中存在两个e,第二个e 构成来字母组合eu,故此没有进行音符的微调;第一个e 没有构成字母组合,没在词末,不发[3],按照规则应该

进行音符微调变成é,但事实上却没有变化。第三、英法主题词汇表达法

在大学法语教学过程中用到的课本里面(各个学校采用的课本不同,在本文中仅以《简明法语教程》为例),从其课程设置上可以发现:从入门教程开始,每一课都设置一个主题,文章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在初级教程中,还总结了不同的主题词汇。通过这些主题课文和主题词汇的学习,学生更容易全面掌握相关主题。

主题词汇表达法就是把相关主题的词汇放在一起记忆,比如表示水果的名词,表示蔬菜的名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单词记忆也能提供便利的方式。于是,我们尝试着将英语当中的主题词汇和法语当中与之相对应的主题词汇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两种语言相同主题词汇之间建立联系,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掌握法语主题词汇提供相对便捷的方法。例如:在将英语和法语相同主题词汇放在一起比较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区分英语和法语当中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的不同构成,比如:在英语语言当中月份与星期都是属于专有名词,因此书写时需要大写首字母;但是在法语中月份与星期名词不属于专有名词,因此法语中月份与星期名词书写时就不需要进行首字母的大写。其次,

在学生学到法语单词car(连词,因为)时很容易会根据自己本身掌握的英语单词car(名16

第2 章文献综述

词,汽车)去理解法语当中的单词,这时就会出现负迁移,产生错误;但是如果我们把

这个词放到表示因果的主题中,学生便能清楚地区分这两个单词,为掌握单词也打下基础;法语中car 是属于因果主题下的连词,但是英语中car 是名词汽车,属于交通工具

主题;二者分属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词形,区别非常明显,为掌握法语单词car 提供了

一种可行的方法。

第四、英法构词规律比较法

英语和法语从词缀层面来说,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在两种语言当中词缀形式与意

义相同的数量不少,例如:in,im 表示否定;a,en 表示进入某种状态等。但是也有不同的,例如:ment 在英语中是名词词尾,但是在法语中却主要是副词词缀;从这一点来看,似乎英语中副词和法语中副词构成没什么可比性,其实则不然。接下来,本文以英语当中

副词和法语当中副词构成进行比较。

英语中副词是在形容词词末加上ly 来构成的;在法语中副词是在形容词基础之上加

上副词词尾ment 来构成的。虽然ment 在英语中表示的是名词,但是我们只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法语中ment 与英语当中ly 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构成副词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去找到法语当中形容词对应的副词形式。例如:actually—actuellement,

actual+ly=actually,actuelle+ment=actuellement,在这一组词当中actual 与actuel 都是形容词,

加上各自的词尾就构成了对应的副词;slowly—lentement ,

slow+ly=slowly ,

lente+ment=lentement,在这一组词当中slow 与lente 虽然意义相同,但是形式上没有任何直

接联系,但是从副词构成上,只需要加上各自的词尾就可以。在副词变化中,有些英语单词

与法语单词确实意义相同,形式也相近;但是有些却仅仅是意义相同,形式相差很远,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一比较方法的实施,因为这一比较法的立足点是副词都是形容词加上固定词尾构成的,词尾抑或本来的形容词是不是相似并不影响这一点。

第五、英法具体词汇比较法

在本小节当中,英法具体词汇比较法涉及的是一些英语当中和法语当中用法相似的词,

这些词从词性上来看有动词和介词。乍一看,这些词仅仅是意义相同,词的形式完全不同,似乎没什么可比性,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语词汇。

1. 便于掌握法语单词。大学法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单词教学上投入时间有限,不可能遇上一个法语单词就把这个单词所有的意思、用法都列举出来,给个例句,以供学生

1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习;即便投入充足时间把所有用法都按照语境给出例句,学生也很难迅速掌握。有没有一种相对有效、可行又迅速的办法?语言和语言之间是有其相通之处的,尽管表达方式不尽相通,但是要阐述的目的意义却是相同的。比如:见面之后我们都知道说:“你好,hello,

Bonjour”,虽然在汉语、英语、法语中这三种表达读音、书写差距很大,但是其表达意义都

是向别人问好。于是,在教授法语词汇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用英一些意义或者用法类似的英语词汇去比较,引导学生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比如:法语单词suivre(动词,跟随)常用

的用法有两种:一个是跟随某人,一个是听得懂;这和英语单词follow 的两种常用用法是完

全一样的。于是在讲述法语单词suivre 时,我们就可以用英语单词follow 去解释。学生在建

立两者之间联系后,自然会根据follow 想出suivre 的用法。

2. 便于区分近义词。有些法语近义词从汉语意思上来看似乎是很难区分的,比如:法语

单词écouter—entendre,这两个单词从汉语意思来看听,但是具体意思又有微小的差别:

écouter 是听,侧重动作,而entendre 也是听,侧重结果,也就是听见。如果在讲述这一组词

的时候,我们引入英语当中的listen—hear,那么这一组法语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就非常地明显。

从汉语意思来区分其实也不难,但是用英语当中的单词去理解地话,似乎是效率更高一些。

论析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论析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很多人都很关心“母语的作用”,因为他们认为母语会对二语外语的学习造成干扰。确实,我们能发现一些中国人在说英语时带有明显的地方音。并且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也受汉语的影响。所以,一提到母语的作用,想到的是负迁移作用。这一点中学老师很有同感。他们认为母语就是外语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时刻影响着外语学习,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艰难的摆脱母语的负迁移作用的过程。 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在欧美国家,由于学习者所学的第二语言多数是与其母语有着同源关系的语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使得他们学习中的“正迁移”超过“负迁移”。而汉语与英语属于不同语系,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超过“正迁移”。虽然研究者都讨论过母语的作用,但是关注得更多的还是它的负迁移作用。Ellis在《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中用了一章的篇幅谈论母语的作用,重点关注的还是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但是,实际情况是语误不一定来自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事实上,所谓的语误部分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错误,不完全是母语的负迁移所致。蒋祖康也为母语的作用正名:“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得出结论:L2习得者的所谓语言错误,一部分为发展性偏误,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与自然习得顺序相关,并非都是母语干扰的结果。”这些话一定程度上为母语平了反。郭铭华也说:从总体上看,研究者还是偏重于在语言偏误的基础上谈母语的影响,依然是在负迁移的范围之内,对母语在L2习得和外语学习中的正面作用尚缺乏系统的探讨和论证。他也承认母语在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中有正面作用的,所以他撰文论证了他的观点。母语固然会对二语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但是其正迁移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 1母语的正迁移作用的文献综述 一些学者赞同母语有正迁移作用。如Stem认为母语知识可以用来促进二语学习。桂诗春也认为: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母语知识是外语学习的有利因素:从一方面看,母语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正因为它垫底,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能力才会有如此神速的发展。周福芹,刘秀云也有相同的认识:他们认为母语知识恰恰是学习者所拥有的、可以充分利用的知识。Atkinson(1987)曾总结出母语在外语课堂上的九大优势,其中包括诱发语言输出、提高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节省时间等。Nation(1990)发现,不使用母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精选语言学论文题目336个 学术堂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 原文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c719078032.html,/ptyuyan/36951.html 1、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 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 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 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 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 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 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 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2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3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in Classical C 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4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 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 7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8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 9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10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 11 英汉谚语中文化因素对比研究 12 透过中西谚语的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异同 13 企业资料的翻译原则 14 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15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16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 17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18 19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20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2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atitude Expressing Approach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elatives 22 The Way to Succ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at Gatsby and Bill Gates 23 试析《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 24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25 海明威“冰山理论”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运用 26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 2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8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29 论斯嘉丽的形象特征分析 30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31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32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 33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34 浅析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 35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分析 36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8 Joy Luck Club:Chinese Tradition under American Appreciation 39 “I”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40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

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 引言: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现象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亦属于心理学范畴。第二语言习得, 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母语迁移”指的 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 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学习第二语言,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在学 习第二语言中,人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中式英 语”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母语迁移的负效应的影响,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本身母 语知识体系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母语的知识体系移植到英语应用上。对于二语

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国内英语教学 的发展,启发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干扰,促进迁移,从而提高外语教学 的成效。 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研究的方面.1. 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从语言迁移的理论,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以及二语习得母 语迁移现象对教与学的启示这 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1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控制语言学习以及语言教学;二十世纪六 十年代Lado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20 世纪60 年末到 70 年代初,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过渡语( inter —language,也称中介语) 理 论、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也称偏误分析) 兴起。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展开

了大量实证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Lado 等人的理论但是, 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指出了“距离= 难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现学习者 往往是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上相似的地方更容易 犯错误等,同时对比分析对于学 习者错误的预测能力也受到了质疑。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标记理论被引 入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领域。1990 年代以来,基于语言共性,一系列新的母语迁 移理论涌现出来,如最小树假说,弱迁移假说,全迁移假说,整体损伤说等,但. 总的说来,研究者都不再将普遍语法和母语迁移视作对立,而是在接受普遍语法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某种制约作用的前提下,希望在普遍语法框架内解释母语 迁移在中介语初始状态中的作用。他们深入研究母语向目的语迁移的内容、比重 和方式等,其中一部分侧重于母语迁移在语音词汇习得,句法和写作等方面的影 响。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使用语料库作为研究工

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理论文献综述 一、中介语理论的产生 二十世纪50年代,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和研究领域一统天下。但对比分析试图用简单 的语言学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心理学问题,它站在“教学中心”而非“学习中心”的立场上,忽略了学习者作为语言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事实,同时也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由于此种原因,对比分析在60年代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困境。 1967年,Corder发表了一篇题为《学习者偏误的意义》的文章,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学习者身上。Corder主张从学习者的偏误入手观察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和目的语语言系统进行对比,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篇章分析等角度出发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解释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而不仅仅局限于从母语和母的语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中寻找解释。自此,偏误分析理论正式诞生并有力推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但它仍然存在着自身难以回避的缺陷:偏误分析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者的偏误上,而不顾及学习者正确的方面,仅通过观察到的偏误来分析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往往以偏概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Selinker(1972)、Corder(1967、1971)、Nemser(1967、1971)三位学者先后提出了大致相似的理论,他们的观点共同构成了早期中介语理论。 二、中介语理论的概念 “中介语”这一概念最早由Selinker提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第一,“学习者可以观察到的语言输出是高度结构化的”;第二,“中介语必须作为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由此,中介语的定义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中介语是可以观察到的语言输出。Selinker倾向于把中介语看作一种语言的产出而非过程,也就说他所指的“中介语”是人们可以实际观察到的学习者的言语行为和表达。 其次,中介语是高度结构化的,也就是说中介语内在结构具有高度系统性,这种结构的系统性表现为学习者的言语行为是建立在其已有的规则基础上的,因

吴语区英语口音研究

研究对象、目的与意义: 吴语区,指的是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吴语区有长达数千年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吴方言,又称吴语、吴越语、江南语、江浙话、浙江话,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它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吴语区通行吴语,使用人口一亿,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提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它已经成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但各国甚至各地区的英语学习或多或少受到本地环境如母语,文化,宗教,习俗等的影响,从而导致偏差并形成一系列特殊语言变体。如印度英语,南非英语,美国英语等,虽属于英语语族,但已具有了不同于标准英语的特征。自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习者没有很好地理解英语规则,而是按照自己主观意愿和思维方式生搬硬套,形成了不符合英语规律和习惯的中国式英语表达。在中国,来自汉语方言的语音、语调极大地冲击着英语的发音,给交际带来很多障碍。 本文借鉴不同时期中外学者对于汉语方言对英语口音的影响的研究,以吴语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以图发现不同因素对英语口音的影响。本文具体将以语言迁移理论作为研究着手点,研究当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做出对其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发音建议,这对吴语区人学好英语发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 The Wu dialect area today refers to somewhere including Shanghai, south of Jiangsu, Zhejiang, south of Anhui, northeast of Jiangxi and the corner of north Fujian. Wu district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culture precipit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Wu dialect belongs to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 of Chinese. It is the oldest language in China and the forming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Wu dialect is using a population of one hundred mill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Wu dialect in China ranks second while ranks tenth in the whole world. Wu dialect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unofficial language. The 21st century is an international era of knowledge and economy. Society's need for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showed a trend of diversity. It determines the promotion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tandard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As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nglish as a language has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media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world. However, English learning in each country or even region more or less influenced by the local environment such as native language, culture, religion, custom and so on. It may lead to the deviation and form a series of special language variants, such as Indian English, South African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Although they belong to cognate English,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standard English. Since China's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frequent foreign exchange makes more and more Chinese start to learn English.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ome learners did not understand the rules of English very well, but according to their subjective intention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Over time they formed a Chinglish expressions that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English law and habits. In China, however, from the Chinese dialect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greatly impact 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It also brings a lot of obstacles to daily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uses research about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dialect on English accent made by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different periods. Take Wu dialect area for example and give a concrete analysis, in an effort to fi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肖映莲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攀枝花学院 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班级:07级英语本科1班学生姓名:肖映莲 学号:200710201152 2010年10月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四川乐山地区方言对初中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研究综述名称方言对初中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文献综述 评阅教师姓名职称 评价项目优良合 格 不合 格 综述结构01 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 综述内容02 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 结果 03 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 04 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 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 参考文献05 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 06 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 成绩 综合评语: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文献综述: 四川乐山地区方言对初中生英语语音学习 的影响研究 1.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学习英语已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在英语学习中对口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语音教学是一个非常基础而且关键的环节。影响英语语音教学的因素也日渐被发现并重视。而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母语负迁移”。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程。在Rod Ellis(1997)的观点中指出:语言迁移即学习者已经习得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其它语言(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比如中国人学习英语,原有的汉语知识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迁移。如果这种迁移来自母语,那就是母语的迁移。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Gass & Selinker,2001):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外语的习惯,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刚好相反,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负迁移也叫干扰。而中国人学习英语语音,来自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这种影响更多的体现在各地的方言音上,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都具有各具特色的方言音。方言音对英语语音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本文要研究的是四川乐山地区方言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乐山地处川西坝子的东南部,作为四川的核心内陆部分,它收容接纳了大量的外省移民。从现有资料来看,迁居乐山的移民构成,主要以江西、广西、湖北、湖南为主。而这些移民的定居,最终促成了极富特点的乐山方言。乐山话至今依然保留着“五音”,指的是古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这一带独具特色的地方方言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国内外研究状况 语音是言语的物质外壳,每当学习新的一门语言时,总要碰到发音的问题。时下而言无论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还是外语教学的要求,都肯定了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中介语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介语研究发展历程的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字:中介语,国内研究发展历程,国外研究发展历程 正文: 一、中介语研究的相关概念 1、王永德和盛永生(2005)认为所谓“中介语”,就是结余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科德称它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特异方言”或“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奈姆塞尔称它为“接近系统”。 2、张磊(2012)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所学习的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势逐渐靠拢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它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的语言系统,因此也被称为“中间语”。 二、中介语研究的发展历程 1).国外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历程 4杨连瑞(2005)认为SharwoodSmith(1994)在阐述60年代到80年代第二语言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时,将这段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以前,研究的重点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对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进行对比分析。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研究的重点转到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研究重点转到以认知心理学、生成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为基础对学习者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performanceanalysis)。这以后,研究重点又转到80年代各种理论模式发展的阶段。二语习得研究呈现出了扩大、深入、再扩大的发展趋势, 6汪玲玲和盛楠(2007)认为习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为二语习得研究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盛行于20 世纪中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的过程, 语言行为是由“刺激———反应”构成的。这种理论强调, 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 而不是一种思维现象, 语言的发展被描述成一系列习惯的养成。同期对语言学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结构主义语言学, 这一语言学流派认为, 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层次的, 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 语言学应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催生了影响深远的对比分析学说。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7 寇学良(2011)认为从时间上划分 国外的中介语理论研究一般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 后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1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初 对比分析因无法有效指导实际教学与学习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的批判。在这个背景下 以学习的主体和客体为研究重点的中介语理论出现了 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 2 后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这一时期 中介语理论研究出现了许多新模式 有的是在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的则是以中介语系统作为研究客体 其理论模式与早期的理论假设产生了极大的差别。 2)我国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历程

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述评

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研究述评 作者:王亚军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8期 摘要:三语习得比二语习得要复杂一些,但是句法能力的发展仍然是三语习得的核心与重点,探讨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的文献,介绍了英语关系从句习得可及性假设及相关实验,指出了未来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关系从句习得的研究方向是聚焦少数民族学生认知特征的微观三语习得实证研究。 关键词:三语习得语言迁移可及性层级假设 二语习得是指通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二语习得的过程就是一个句法能力发展的过程,句子习得是二语习得的核心与重点。三语习得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三语习得过程比二语习得过程要复杂一些,但是句法能力的发展仍然是三语习得的核心与重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英语是第三语言,英语的习得既要受到本民族母语的影响,又要受到汉语的影响,所以三语习得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近年来,为了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水平,三语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三语习得具有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三语习得研究文献综述 姜秋霞、刘全国(2006)指出,第二语言即汉语的干扰和迁移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大多数是汉族教师,课堂语言主要使用汉语,这加大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概念选择和认知转换难度。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比较低;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低;少数民族地区缺乏三语教学基础;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理论与模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何晓军(2014)认为,我国的三语习得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1世纪初,落后于欧洲,我国的三语习得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的介绍,三语习得的实证研究很少。另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与汉族学生的英语教育方式、教材等基本一致,几乎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认知特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急需得到重视和研究。王慧、孔令翠(2013)发现,当前藏区英语教学的媒介语主要是汉语,汉英混用比例最大,藏英混用比例最小或者没有,让藏族学生用第二语言汉语理解陌生的第三语言英语,更是难上加难,藏族学生的母语藏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实际上处于无用状态。另外,藏区学生的英语教材编写语言是英语和汉语,造成藏族学生利用汉语学习英语的负迁移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纠正和解决。曾丽(2011)通过调查贵州省两个县的四所民族语言和汉语并轨教育制小学的一百多名少数民族小学生发现,只有三、四年级的平衡双语(即一语和二语达到与年龄相适应的水平,且两种语言水平相当)的少数民族小学生在学习第三语言(英语)时候才具有优势,单语学习者和不平衡双语学习者(一语水平达到了与

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

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现代汉语体系统的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然后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阐述相关研究成果及贡献,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旨在探讨现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名词等实词的语法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以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对现代汉语体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具有以下主要内容和特点: 1、动词的体貌系统:现代汉语动词具有时、体、态等语法范畴,其中体貌包括进行体、完成体、经验体等,具有表达动作时间与方式的语法功能。 2、形容词的性状系统:现代汉语形容词具有性质和状态两类,性质形容词表属性,状态形容词表状态,同时还有程度、方式等语法特点。 3、名词的类别系统:现代汉语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普通名词又可细分为自然现象、物体、抽象概念等。

4、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现代汉语实词之间存在多种结构关系,如并列、偏正、动宾等,这些关系在句法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首先,对于现代汉语体系统的本体研究尚不完善,存在许多争议和分歧。其次,在句法结构中,实词之间的组合规律和顺序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于现代汉语体系统内部规律和外部接口的研究,同时注重跨语言比较和历史演化分析等方法的应用。 自20世纪以来,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完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提高汉语语言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动词的体貌系统中,研究成果揭示了进行体、完成体等语法范畴的内部规律及其与其他语言单位的互动关系;在形容词的性状系统中,研究成果对于状态形容词的分类和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了形容词语法特点的研究;在名词的类别系统中,研究成果对于普通名词的细致分类和特点归纳,为名词在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学依据。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认为未来研究方向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现代汉语体系统本体研究:加强对现代汉语体系统内部规律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书籍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书籍 丁言仁,《第二语言研究与外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乐眉云,《应用语言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文秋芳等,《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1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叶志明,《怎样当一名研究生》,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张楚廷,《教学论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本杰明·B. 莱希、吴庆麟等,《心理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吉纳·威斯科(Wisker.G.)《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高惠蓉等,《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文秋芳,《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舒白梅,《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鲁子问,《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方言与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方言与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直以来方言与英语的矛盾共存都是我国教育研究学者致力钻研的重要课题。到底方言的存在会不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方言运用环境是不是会妨碍学生获得纯正的英语口语发音?方言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是否真如学者们所说的只弊无利?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教育研究者,乃至牵连与其联系密切的中、高等教育研究者。但其实,教育界也有诸多学者表示,在中国,过度的要求纯正的英语发音既不现实又不实用。而作为母语,方言对于英语学习的语言负迁移又与普通话不相上下。摒除了这两个主要的消极因素,那方言对小学英语教育而言是否只弊而无利?结果是,否。 所以在纵观近几年我国各个研究机构对方言与英语教育的研究报告后,笔者对于南宁方言地区环境和小学英语教育间的种种矛盾却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萌生出强烈的求知欲。特以此为题,希望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深入探究了解南宁方言地区环境与小学英语教育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根据研究主要内容,笔者在网上下载、浏览50余篇相关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文章。从目前我国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调查中,南宁方言地区环境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影响分为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 1.作为粤语发源地的香港在早期受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暂时管理,当时英语发音及文化就已渗透到粤语发音、构词句中来,致使不少粤语词句都带有浓厚的英文气息,即所谓的英语渗透词,或称英语迁移词。而属于粤语分支的的南宁地区,在大体上保留了诸多粤语发音,自然不少带有渗透英语的粤语发音及构句,所以学习南宁地区方言在某些程度上属于学习着一个正向英语迁移的中介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南宁地区方言使用者在无形中“赢在了起跑线上”。 2.较于普通话由更多不同的声母和韵母组成而发音的南宁地区方言,使得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者更易于发出相似的音,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为开口说英语奠定基础。 而不可少的双刃剑的另一面,南宁地区方言对小学英语教育的消极影响也归为以下两点点: 1.以白话为母语的学生难以区分英语长短元音之间的区别。

英文版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文献综述

英文版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文献综述 摘要: 一、引言 二、母语负迁移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三、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四、母语负迁移在不同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差异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母语负迁移是指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十分常见。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母语负迁移可能会对英语写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英文版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母语负迁移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言时,由于母语的影响,导致出现不符合目标语言规律的语言现象。母语负迁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迁移理论、中介语理论等。其中,语言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者的母语对目标语言的学习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中介语理论则认为,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言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中介语,母语负迁移就是通过这个中介语对目标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 三、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层面: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词汇的影响,导致在英语写作中出现词义混淆、词义不当等现象。 2.语法层面: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导致在英语写作中出现语法错误、句式杂糅等现象。 3.语篇层面: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语篇结构的影响,导致在英语写作中出现逻辑不清、结构混乱等现象。 四、母语负迁移在不同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差异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较大,因为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较低,对英语语言的掌握程度有限;而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写作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较小,因为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较高,对英语语言的掌握程度较好。 五、结论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对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韩语汉字词的正负迁移影响研究

韩语汉字词的正负迁移影响研究 引言:韩语与汉语有着紧密的历史和文化,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汉字词。这些汉字词在韩语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于韩语学习者来说,它们既可能是一种优势,也可能是一种挑战。本文旨在探讨韩语汉字词的正负迁移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以期为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搜集了大量关于韩语汉字词和语言迁移的文献资料,对其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评价。同时,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韩语汉字词的正负迁移效应。 本文还对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结果与讨论:韩语汉字词的正负迁移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面影响:韩语汉字词的正面迁移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词汇积累和语法理解。由于汉字词与汉语有着紧密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汉字词更好地理解韩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汉字词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韩语的音韵和文字系统。 负面影响:然而,韩语汉字词也可能对学习者产生负面的影响。由于汉字词与汉语在语义和语法上可能存在差异,学习者可能会在理解和使用上遇到困难。例如,一些汉字词在韩语中可能有不同的读音和用法,学习者如果不加区分地使用,可能会产生沟通障碍。汉字词的过多使用可能会限制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过于依赖汉字词而难以有效地运用韩语词汇和语法。 解决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韩语汉字词的正向迁移作用并减少其负面影响,学习者应注意以下几点:应加强汉字词与韩语词汇的对比学习,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以便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汉字词。应重视韩语语法的学习,深入理解汉字词在韩语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以避免沟通障碍。应鼓励学习者多阅读、多写作,通过实际运用韩语汉字词,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和表达能力。 本文通过对韩语汉字词的正负迁移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汉字词在韩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使用汉字词可以促进词汇积累和语法理解,提高学习者的韩语水平。然而,如果使用不当,汉字词也可能对学习者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沟通障碍和语言表达能力受限。因此,学习者应注意加强对比学习和语法理解,掌握汉字词的正确用法,充分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