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整理)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整理)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整理)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整理)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只占10 %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 。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 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G、阿莫西林) ,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5~7 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10~14 天。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

1.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80 %,儿童为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院内获得性感染约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

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70 %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有效时间增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下面简述几种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2 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高9~15倍。

1.2.2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及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合用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泰能、特美汀、马斯平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杆菌均有强效杀菌活性。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对革兰

氏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及梭形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对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肯定疗效。其新一代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浓度及血药浓度高,维持持久,不良反应少。

1.2.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此类抗生素有很长的抗生素后续效应。这一现象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故主张短疗程、大剂量、每日1 次的治疗方案。此类药物通过细胞摄取进入细胞内,速度缓慢,局部用药能保持良好的浓度。

2 消化系统感染及抗生素的应用

2.1 胆系感染胆系感染是指整个胆道系统的急、慢性炎症病变,多为结石、肿瘤所引起的继发性病变,而炎症又促进了结石的形成和增多,并有较高的病死率(11.8 %) 。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无菌的。由于胆道与肠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决定了胆系感染的途径为肠道的上行感染或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感染。感染胆系的细菌大多数直接从肠道经Oddi 括约肌反流入胆道,故致病菌与肠道菌丛基本一致,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假单胞菌、肠球菌、变形杆菌,且常为两种以上的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率比其他部位高51 %左右。选用抗生素时应考虑致病菌种、细菌耐药性、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其在胆汁中的浓度等因素,胆汁培养及药物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得到药敏试验结果之前,要选择具有强大抑菌或杀菌力、在胆汁中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2.1.1 青霉素类青霉素G在胆汁中浓度不高,对胆系感染一般无效。羟

氨苄青霉素、羧氨苄青霉素胆汁中浓度低于血药浓度,效果不理想。而氧哌嗪青霉素对胆道致病菌有强大的杀菌活性,同时,胆道浓度高于血清浓度。

2.1.2 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故肠球菌感染时可用。二代头孢对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头孢呋肟、头孢羟唑、头孢氧哌唑钠(先锋必)的胆道浓度高于血清浓度,可用于胆系感染,但对绿脓杆菌无效。三代头孢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绿脓杆菌有强大杀菌能力,且肾毒性低,但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不如第一、二代。

2.1.3 喹诺酮类对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杀菌活性,在胆汁中可达有效浓度,对胆道混合感染病人较为适宜,但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骨有一定毒性。

2.1.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但因有耳、肾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肠球菌对新近研发出来的唑烷酮类抗生素Linezol2id及Oritarancin敏感。

2.1.5 甲硝唑对常见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胆汁中浓度大于血清浓度,故常用于胆系感染的治疗,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为甲硝唑加氧哌嗪青霉素,或加二、三代头孢(除头孢他定、头孢美他醇) ,或加喹诺酮类药物,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2.1.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一定抗菌活性,胆汁中浓度大于血清浓度,但有一定肝毒性,故肝功能受损者慎用。胆系感染抗生素一般采取静脉给药方式,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 天即可停药。对于病因不明

的严重感染,需要较长时间用药时,容易产生细菌耐药,应采取联合用药。

2.2 腹腔感染

2.2.1 肝硬化伴有腹腔感染肝硬化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细菌性腹腔感染,且腹腔感染与病死率有直接关系。感染的细菌以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居多。较为理想的抗生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而普遍用于治疗腹腔感染。但国外资料报道对大肠杆菌耐药率达5 0%。发生腹腔感染后,患者病情迅速恶化,故强调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开始几天剂量要大,不能等待细菌培养结果,根据治疗反应及培养结果调整用药,用药时间不少于两周。

2.2.2 其他原因的腹腔感染经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治疗需选用对多种细菌有效的抗生素。国外专家推荐轻至中度感染选择单一药物,严重感染联合用药。能静脉给药尽可能静脉给药,并分次给药为宜一般血象正常、体温正常3~5天停药。

3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85 %的尿路感染为大肠杆菌所致,其次为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及葡萄球菌等。经验治疗给予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治疗3天后若病情没有改善则根据药敏结果换药(用药前应先行尿培养加药敏试验) 。要尽可能选用肾毒性小、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并尽可能单一用药。单一用药失败、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或出现耐药菌株后应联合用药,但一般以二联为主。常使用一种基糖苷类加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由于这些药物半衰期均较短,1 日剂量分次给予才能维持有效的尿药浓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疗程一般为2周。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抗生素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临床上非常危重的病症,早期及时正确地应用抗生素治

疗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单核李司特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对于成年患者要注意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红霉素、林可霉素、氨基糖苷类不易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病灶,而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磺胺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洛培南都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抗生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为一种细菌的感染,故采用一种有效的抗生素即可。尽量采用杀菌药、静脉给药、剂量宜大。联合用药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可鞘内给药,但要注意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逐次给药。

5 骨科感染性疾病

骨科感染性疾病主要有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及硬化性骨髓炎。其致病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及变形杆菌。在治疗骨和关节感染时,宜选用在骨组织和关节腔中能够达有效浓度、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毒副作用少的药物。青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头孢菌素等易进入关节腔,故宜于使用;而红霉素、氯霉素、氨基糖苷类等不易渗入关节腔,且毒性相对较大,故不适宜应用。因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通常选用一种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药物,另一种为广谱抗生素。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后应及时调整用药,抗生素宜连续应用3周。

6 皮肤软组织的感染

皮肤软组织与外界的各种病原体直接接触,并且受到外伤的机会远远高于其

他各系统及器官。其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及大肠杆菌。轻

者口服给药,中、重度者应采取全身给药。治疗以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为宜。腹腔、会阴的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故应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甲硝唑为宜。

综上所述,不同部位感染的细菌及抗生素敏感性均有不同的特点,在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前,临床医师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感染部位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对于每个感染患者应尽可能取得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不可盲用、滥用、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或低浓度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及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会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及耐药菌种类增加,使得人类在与细菌的长期的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院内感染和抗生素试题

医院耐药细菌感染与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在医院内感染中,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不包括: B A. 肠球菌 B.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铜绿假单孢菌 2.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 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3.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D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C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5.不属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是:D A. 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B. 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 C. 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D. 头孢菌素+磺胺类 6.近年来医院内感染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等革兰阴性细菌和厌氧菌如难辩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率显著增加,这些细菌常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株分离率按高低顺序依次为: A A. ICU→普通临床科室→门诊 B. ICU→门诊→普通临床科室 C. 门诊→ICU→普通临床科室 D. 普通临床科室→门诊→ICU 7.﹍﹍是最易引起绿脓杆菌发生耐药的抗生素。C A. 头孢拉定 B. 环丙沙星 C. 亚胺培南 D. 哌拉西林 8.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_________类抗生素。A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9.下列感染不属于医院内感染的是:A A. 住院病人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B. 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C.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D.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0.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万古代霉素应用指南推荐在下列情况使用万古霉素,使用正确的是:C A. 治疗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菌的严重感染 B. 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C. 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灭滴灵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时 D. 在MRSA和MRSE感染高发医院进行假体或装置植入手术时,万古霉素应在手术前预防给予 处方管理办法制定的背景与主要内容释义 1.麻醉药品处方一般应该保存几年 C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2.《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日期是 A A. 2004年9月1日 B. 2004年8月10日 C. 2005年1月1日 D. 2004年12月31日 3.处方药是指经药监部门批准、经()在注册执业地点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具的处方才可调剂、购买和使用的药品。A A. 注册医师 B. 医师 C. 注册药师 D. 药师 4.处方的调剂由哪类人员承担 B A. 医师 B. 药师 C. 护师 D. 医师和药师 5.处方一般不得超过几日用量:C A. 3日 B. 5日 C. 7日 D. 9日 6.《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适用范围包括 D A. 预防、保健机构及其相关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 B. 社会药店及其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试题及答案

《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试题 一、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在陪护者处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属于:B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 环境感染 D 以上均不是 2.以下有关尿路感染说法错误的是:A A.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48小时后出现 B.症状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 C.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D.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3.以下有关医院中如何进行清洁卫生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D A.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 B.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 C.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D. 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顺序应由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轻的病房 页脚内容1

4.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A A 感染患者的病房 B.厕所 C 病区中的水池 D 手推车、拖布、抹布 5.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C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 D.以上均不是 二、医院内感染及预防 1.为了防止静脉输液发生感染,每一输液部位的维持时间不应超过:C A.12~24h B.24~48h C.48~72h D.1周 页脚内容2

2.95%以上的医院内感染为:A A.细菌所致 B.病毒所致 C.真菌所 D.支原体所致 3.医院内败血症的总病死率近:C A.30% B.40% C.50% D.60% 4.有关院内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如B组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 B.经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属院外感染 C.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感染,除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 D.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况应作医院外感染计 5.哪型肝炎病人在医院内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不大:A 页脚内容3

2019年整理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生素指南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菌素选用指南(作者略) 内容概要 该指南由美国感染病协会、外科感染协会、美国微生物协会和感染性疾病药剂师协会共同制订,根据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提出关于成年患者复杂性腹腔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的建议。复杂性腹腔感染是指感染由空腔脏器向腹腔扩散,伴有脓肿形成或腹膜炎。指南还论述了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时机、何时应行何种培养、如何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及疗程长短。 病原体:此类感染的病原体以及相应应选择的抗生素因感染地点而不同,分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两种。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最常见于择期或急诊腹腔内手术的并发症,是由特定手术部位、特定医院和医疗单元的院内病原体引起。 对于社区获得性感染,胃肠道穿孔的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阑尾或结肠)决定了感染病原体。近端小肠以远的感染常由兼性需氧和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引起;近端回肠以远的感染还可由各种厌氧菌引起。 微生物学检测:由于常用抗厌氧菌治疗方案对于治疗社区获得性感染很有效,因此仅限于在针对兼性需氧和需氧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时才需要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由于药敏试验显示脆弱拟杆菌类菌株对克林霉素、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和喹诺酮类药物有明确的耐药性,因此对于有可能存在脆弱拟杆菌感染的情况下,应该避免经验性单用上述药物。 推荐的治疗方案:这些感染可应用各种单药或多药治疗方案。表1中所列抗生素及其联合应用方案适用于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的治疗。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方案更好或较差。虽然表中所列药物大多已经有前瞻性临床试验在研究,但许多这样的试验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因此治疗建议部分是根据抗生素体内活性。 社区获得性感染:对于轻至中度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优先选用窄谱和院内不常用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与甲硝唑联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以及喹诺酮类与甲硝唑联用,而不是选用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和/或毒性较大的抗生素。在选用特定抗生素治疗方案时,经济花费是需考虑的重要因. 素。重症感染患者,即由常用生理评分系统评定为重症的患者,或是由于药物治疗或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应用广谱抗兼性需氧和需氧性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可能有益。推荐的治疗方案包括美洛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与甲硝唑联用、环丙沙星与甲硝唑联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院内获得性感染:术后(医源性)感染常常为耐药性较高的细菌引起,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变形杆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念珠菌。对于这些感染,由于正确的经验性治疗对于减少死亡率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多种药

不同部位抗生素选用(强烈推荐)

不同部位抗生素选用(强烈推荐) 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只占10 %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 。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 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G、阿莫西林) ,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5~7 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10~14 天。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1.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80 %,儿童为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院内获得性感染约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70 %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有效时间增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下面简述几种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2 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高9~15倍。 1.2.2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及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合用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泰能、特美汀、马斯平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杆菌均有强效杀菌活性。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及梭形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对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肯定疗效。其新一代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浓度及血药浓度高,维持持久,不良反应少。 1.2.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此类抗生素有很长的抗生素后续效应。这一现象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故主张短疗程、大剂量、每日1 次的治疗方案。此类药物通过细胞摄取

WSES腹腔感染管理指南【2017版】

WSES腹腔感染管理指南【2017版】®医学论坛网 第一部分:WSES指南推荐意见 1:脓毒症控制原则 声明1: 对于持续腹腔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是有效治疗的关键步骤。 对其给予合适的静脉液体复苏是非常重要的。应根据患者临床反应对初始复苏进行滴定,而不仅仅是依据事先确定的方案进行治疗。使用血管加压药物有助于液体复苏,尤其是当单独液体复苏失败时(推荐1A)。 2:诊断 声明2: 需按逐步递增(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到影像学检查)的思路并结合医院现有的资源进行诊断(推荐1B)。

3:感染源控制 声明3: 阑尾切除术仍然是急性阑尾的炎治疗方式。抗菌素治疗对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但长期来说,因为复发率高,并且可能需要反复使用CT对单纯阑尾炎进行诊断,因而此时疗效稍逊(推荐1A)。 声明4: 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都是可行的(推荐1A)。 声明5: 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可以在影像指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如果无条件则建议手术治疗(推荐1B)。 声明6:

对于保守治疗患者,在初始进行非手术治疗后的复杂性阑尾炎并不需要后期行阑尾切除术,但是如果症状反复,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推荐2B)。 声明7: 阑尾切除术中,常规行腹腔冲洗并不能预防腹腔内脓肿形成,可避免进行该操作(推荐2B)。 声明8: CT发现的单纯性ALCD(急性左半结肠憩室炎)且无明显合并症或脓毒症征象时,可不使用抗菌药物。临床中,患者需要进行监测以评估炎症过程有无解决(推荐1A)。 声明9: 憩室小脓肿可仅(基于患者临床情况)使用抗菌药物 治疗(推荐1C)。 声明10:

抗生素种类、使用原则及不同部位感染的抗生素的选择

使用原则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奏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作为抗菌剂使用的抗生素类药有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 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o青霉素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 种致病螺旋体 o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常用头孢噻吩、头孢拉定、及头孢唑啉,后者肌注血浓度为头孢菌素类中最高,是一代中最广用的品种。口服头孢菌素主要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和尿路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用以治疗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应用较多的有头孢呋辛及头孢孟多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尿路感染以及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可获满意效果。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脑膜炎球菌肺炎也可选用。头孢他定为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绿脓杆菌最强的抗生素,此外头孢哌酮也可选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相仿,头孢哌酮稍差。新生儿脑膜炎和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成人脑膜炎须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2019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理论考试

2019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理论考试 1.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D) A.溶血性链球菌 B.变形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大.肠埃希菌 2.结肠、直肠、阑尾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宜选用(C) A头孢唑啉+甲硝唑B.头孢米诺C.头孢哌酮/舒巴坦D.头孢曲松 3.对肠球菌引起的腹腔感染,下列药物中哪一种不应选用(D) A.甲硝唑B.去甲万古霉素C.林可霉素D.头孢唑林E.氨苄西林 4.产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腔感染,可选用以下哪种药物(D) A.替加环素 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C.头孢哌酮/舒巴坦 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有关原发性腹膜炎,哪项是错误的(D) A.腹腔内找不到原发病灶 B.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C.脓汁稀薄无臭味 D.一般均需手术治疗 6.青霉素对其抗菌作用较弱的细菌是( B ) A.革兰阳性球菌 B.格兰阴性杆菌 C.革兰阴性球菌 D.革兰阳性杆菌 7.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作用的是( A ) A.哌拉西林 B.氨苄西林(美西林) C.阿莫西林 D.氯唑西林

8.下列药物中,支原体肺炎宜选用( B )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头孢呋辛 9.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抗生素( A ) A.碳青霉烯类 B.氯霉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10.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不包括哪种(A) A.性别差异 B.HIV感染 C.碳青霉烯的使用 D.年龄大于70岁 11.拉氧头孢的抗菌性能与(D )相近 A.第四代头孢菌素 B.第一代头孢菌素 C.第二代头孢菌素 D.第三代头孢菌素 12.关于我院《处方点评管理及考核制度(2017年版)》考核措施,不正确的是(B) A. 门诊不适宜及超常处方分别扣除整张处方金额的50%和100%;住院不适宜及超常医嘱分别扣除医嘱相应药物总金额的50%和100% B. 凡6个月内出现超常处方3次或以上者予以警告,警告后6个月内再出现2次或以上超常处方,限制其相关药物及重点监控药物处方权1年,限制处方权1年后自动恢复处方权。 C.限制处方权期间仍2次或以上出现超常处方暂停其处方权6个月 D.当年度考核周期内出现超常处方5次及以上,医师定期考核评定为不合格,该年度考评不得评优评先,并低聘或延聘其专业技术职务级别1年 答案:B(恢复处方权需经相应考核) 13.关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哪项说法不正确(D) A.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可联合用药 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可联合用药

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试题及答案

《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试题答案 一、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在陪护者处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属于:B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 环境感染 D 以上均不是 2.以下有关尿路感染说法错误的是: A A.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48小时后出现 B.症状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 C.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D.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3.以下有关医院中如何进行清洁卫生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 B.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 C.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D. 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顺序应由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轻的病房 4.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A A 感染患者的病房 B.厕所 C 病区中的水池 D 手推车、拖布、抹布 5.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 C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 D.以上均不是 二、医院内感染及预防 1.为了防止静脉输液发生感染,每一输液部位的维持时间不应超过: C A.12~24h B.24~48h C.48~72h D.1周 2.95%以上的医院内感染为:A A.细菌所致 B.病毒所致 C.真菌所 D.支原体所致

3.医院内败血症的总病死率近: C A.30% B.40% C.50% D.60% 4.有关院内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如B组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 B.经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属院外感染 C.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感染,除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 D.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况应作医院外感染计 5.哪型肝炎病人在医院内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A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丁型肝炎 D.以上均不大 三、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1.重症监护室(ICU)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病人高: C A. 1~3倍 B. 3~5倍 C. 5~10倍 D. 10~20倍 2.以下有关ICU的肺部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院内感染性肺炎 B.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突出的病原学特点为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 D.肺部真菌感染较少见 3.主要感染部位按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低排列最高为:B A.肺部 B.血液 C.尿路 D.手术部位感染 4.神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为:D 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肠球菌属 D.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5.ICU术后重症监护患儿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往往因手术类型不同而异,胃肠道手术后以哪种病原最多见: A 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肠球菌属 D.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生素指南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菌素选用指南 (作者略) 内容概要 该指南由美国感染病协会、外科感染协会、美国微生物协会和感染性疾病药剂师协 会共同制订,根据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提出关于成年患者复杂性腹腔感染如何选择抗 生素的建议。复杂性腹腔感染是指感染由空腔脏器向腹腔扩散,伴有脓肿形成或腹 膜炎。指南还论述了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时机、何时应行何种培养、如何根据培养结 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及疗程长短。 病原体:此类感染的病原体以及相应应选择的抗生素因感染地点而不同,分为社区 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两种。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最常见于择期或急诊腹腔内手术的 并发症,是由特定手术部位、特定医院和医疗单元的院内病原体引起。 对于社区获得性感染,胃肠道穿孔的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阑尾 或结肠)决定了感染病原体。近端小肠以远的感染常由兼性需氧和需氧的革兰氏阴 性菌引起;近端回肠以远的感染还可由各种厌氧菌引起。 微生物学检测:由于常用抗厌氧菌治疗方案对于治疗社区获得性感染很有效,因此 仅限于在针对兼性需氧和需氧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时才需要留取 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由于药敏试验显示脆弱拟杆菌类菌株对克林霉素、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和喹诺酮类药物有明确的耐药性,因此对于有可能存在脆弱拟杆菌感染的 情况下,应该避免经验性单用上述药物。 推荐的治疗方案:这些感染可应用各种单药或多药治疗方案。表1中所列抗生素及其联合应用方案适用于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的治疗。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方案更好 或较差。虽然表中所列药物大多已经有前瞻性临床试验在研究,但许多这样的试验 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因此治疗建议部分是根据抗生素体内活性。 社区获得性感染:对于轻至中度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优先选用窄谱和院内不常用的 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与甲硝唑联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以及喹诺酮类与甲硝唑联用,而不是选用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和/或毒性较大的抗生素。在选用特定抗生素治疗方案时,经济花费是需考虑的重要因

3-腹腔感染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 通信作者:任建安,210002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科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Ⅲ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 治疗腹腔感染的指导意见 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感染是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仅次于手术的重要治疗措施。临床医生在治疗腹腔感染时,应结合腹腔感染的病因、类型、严重程度和抗感染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合理选择药物,制定用药方案。 一、腹腔感染的分类和评估 腹腔感染表现为腹膜炎和(或)腹腔脓肿。腹膜炎从不同角度可分为局限性腹膜炎和弥漫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社区获得性腹膜炎 和医院获得性腹膜炎。此外在某些患者,尤其是一般情况较差、伴有免疫抑制或已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腹膜炎(主要是继发性腹膜炎)经规范治疗(包括手术和抗感染药物治疗)后腹腔感染持续存在,或缓解后又反复发作,形成临床上特别难处理的顽固性腹腔感染。此类腹腔感染已不具备原有腹膜炎的典型临床特征和对治疗的反应,被称为第三型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 ),通常表现为腹部范围不定的蜂窝织炎和多发脓肿。 按严重程度,腹腔感染可以分为:(1)轻度感染:腹膜炎较局限,发病在12h 以内;(2)中度感染:弥漫性腹膜炎,发病 12~48h ,有一般的脓毒症状;(3)重度感染:弥漫性腹膜炎, 发病>48h ,有明显脓毒症状和(或)合并有器官功能障碍。 亦可用急性生理学和既往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 )来评价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 二、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1.原发性腹膜炎:90%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最常见 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和肠杆菌属为代表的肠道杆菌科细菌占60%以上,还有少量假单胞菌属;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15%;厌氧菌少见,不到 1%~5%。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不到10%。 2.继发性腹膜炎:多由空腔脏器穿孔或坏死(跨壁感染) 或细菌在腹腔内接种引起。在上消化道以肠道杆菌科细菌为主,非发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也不少见;此外是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厌氧菌的参与并不突出。下消化道穿孔或破裂,细菌污染要严重得多,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参与的混合感染机会很大。需氧菌主要引起急性炎症和全身脓毒症状;厌氧菌则主要在后期引起脓肿形成。 3.长期腹膜透析所致腹膜炎:也是一种继发性腹膜炎, 但感染大多是外源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只占10%,铜绿假单胞菌占 6%~8%。约有20%病例培养阴性。 4.第三型腹膜炎:致病菌多为耐药菌。常交替培养出多 种细菌,包括腹腔感染时不大常见的细菌如白色念珠菌、葡萄球菌等。 5.脓腔脓肿:细菌大都来自腹腔的病变器官。在膈下和 上腹部,基本上是肠道杆菌;在下腹部和盆腔,主要是厌氧脆弱类杆菌和需氧肠道杆菌,也有其他类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 三、抗菌药物的初始选择 在治疗开始之前,应尽可能收集脓液、穿刺液等标本作细菌涂片染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然后根据感染的部位和性质,对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的估计,选择适当药物开始经验性治疗。为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应静脉滴注给药。 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 噻肟、头孢曲松。其他选择有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等。疗程约2周,否则容易复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增加慢性肝病病人的肾毒性,应避免使用。 2.继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穿孔或以上腹部为主的腹膜 炎,主要须控制革兰阴性需氧杆菌。下消化道穿孔或以下腹、盆腔为主的腹膜炎,必须同时覆盖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和厌氧杆菌。能覆盖肠道杆菌科细菌的药物很多,包括广谱青霉素、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专门针对厌氧菌的药物有甲硝唑和克林霉素,但不能单独使用。能同时覆盖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和厌氧杆菌的药物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或添加三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头孢美唑、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对轻2中度或社区获得性腹膜炎,可选用添加β2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广谱青霉素;或环丙沙星加甲硝唑;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加用或不加用甲硝唑。对重症腹膜炎,可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加甲硝唑;或用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 南)。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氨曲南或环丙沙星,加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继发性腹膜炎一般是多种细菌感染,第三型腹膜炎的细菌谱尤其复杂多变,因此常须联合用药,如广谱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联用,或与氟喹诺酮类联用。对于危及患者生命的重度腹腔感染,抗菌药物初始治疗必须有足够的

院内感染抗生素选用讲座

院内感染抗生素选用讲座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周建英问题二十年来大量新药问世,感染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这种反常现象引起反思诊断细菌耐药痰培养半定量定量只表明细菌的生长状况,不能等同体内原菌及微生物致病力病原学检查标本不合格(),细菌培养不规范,介入技术,非致病菌致病菌多耐药菌,新致病菌胸片检查,共性不得已用药要有限度原则细菌耐药全球性难题~年G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年G 菌铜绿假单胞等年代末~今GG菌MR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PRP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ESBLs超广谱B内酰胺酶(G)AmpCβ内酰胺酶(G)对策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序贯治疗广覆盖联合用药联合指征病原学不明的严重感染复数菌感染高耐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单药易产生耐药非发酵菌的主要种类铜绿假单胞菌其他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伯克霍德尔菌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点引起院内感染免疫缺陷病人感染耐药性特别强多重耐药临床疗效差可选择的有效抗生素少非发酵菌感染是临床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些细菌逐渐增多其特点是引起院内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缺陷者耐药性特别强表现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疗效差可选择的有效抗生素很少。 碳青霉烯类对这些细菌的抗菌活性也不好。 非发酵糖G致病菌在革兰氏阴性非发酵糖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另外一个主要的致病菌是不动杆菌占。 近年G菌逐渐增加但G菌仍占主导地位约G菌感染主要为肠杆

菌科:埃希菌属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的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的阴沟肠杆菌非发酵菌群:假单胞菌属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的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近年有所增加我国院内感染致病菌流行分布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G杆菌耐药状况调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李家泰NPRS研究结果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室陈民钧临床虽然G菌有所增加但院内感染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碳青霉烯类的大量而不合理的应用致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率日益增加且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增加另外由真菌引起的二重感染亦与日俱增。 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对病原菌有效(李斯特菌奴卡氏菌等)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浓度兼顾病人生理、病理、免疫状况药物经济学二临床常见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其它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βlactams)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青霉素G半合成青霉素类半合成耐酶青霉素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复合青霉素青霉素G主要使用在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等的感染葡萄球菌及许多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大多耐药(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灭活青霉素G)半合成青霉素类半合成耐酶青霉素:主要使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主要品种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成人每日g。 甲氧西林主要用于实验室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因对各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差临床使用逐渐减少阿

腹腔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本组疾病包括急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感染以及腹腔脓肿。通常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 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治疗原则】 1.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病原学检查。 2.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应选用能覆盖革兰阴性肠杆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 菌的药物。获病原学检测结果后应根据治疗反应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初始治疗时需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口服或肌内注射。 4.应重视感染病灶的引流,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手术过程中应采集感染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 查。 5.急性胰腺炎早期为化学性炎症,但常易继发细菌感染。 【经验治疗】 见表4-20。 表4-20 腹腔感染的经验治疗 轻中度感染重度感染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 维酸 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甲硝唑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甲硝唑 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甲硝唑 氨曲南+甲硝唑 替加环素(可用于中重度有耐药危险因素的腹腔感染) 【病原治疗】 见表4-21。 表4-21 腹腔感染的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 林/克拉维酸,第二代、第三 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 烯类 菌株之间对抗菌药物敏 感性差异大,需根据药敏试验 结果选药;大肠埃希菌对氟喹 诺酮类耐药者多见 克雷伯菌属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 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 类,碳青霉烯类 肠杆菌属头孢吡肟或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同上 肠球菌属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或青霉素+庆大霉素

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

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 1.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 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 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 用。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 抗生素的临床选择 2.1 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 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 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 如根据其药敏试验情况:肺炎克雷伯氏 菌对氨苄青霉素、氨曲南和羧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3%、86.7%和76.2%;对氧氟沙星、泰能、普舒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头孢哌酮和丁胺卡那,敏感率均为96.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交沙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5%,86.7%,86.7%,84.7%;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丁胺卡那的敏感率为81.8%。铜绿假

单胞菌对西力欣、先锋霉素?号耐药率均为100%,其次对氯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2%、87.5%;对环丙沙星、普舒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对丁胺卡那、 头孢哌酮、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93.5%、88.9%、83.9%。 以上调查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 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抗生素。对于早期金葡球菌败血症,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 啉。头孢噻污等。 2.4 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 2.4.1 吸收过程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唑啉、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等;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万古 霉素,口服吸收甚少。近年一些新的长效口服抗生素如新型头孢霉素(Cefprozil、Cefpodoxime、Carbaceplem)、新大环内酯类(Clarithromycin、Azithromycin);还有第4代喹诺酮类:妥舒沙星、斯帕沙星、左氟沙星等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品种上市。 2.4.2 分布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氯洁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 浓度。在治疗骨感染时可选用上述骨浓度高的抗菌药物。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烟肼、5-氟胞嘧碇、甲硝唑等均属此类;抗菌药物可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胎盘较多的抗菌药物有氨苄青霉

【2019年整理】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 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 感病毒等。细菌只占10 %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G、阿莫西林),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弛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5?7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10?14天。若有严重化脓 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 1.2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病蠹、真菌、原虫、支原体、 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80 %,儿童为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院内获得性感染约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宵霉素为首选,但 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口坐西林、氨节西林耐药率达 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

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_黎沾良

·专家论坛·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黎沾良 一、基本概念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IAIs)属于继发性腹腔感染范畴,是指感染致病菌超越原发受累的器官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或腹腔脓肿。此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此类感染对抗感染药物治疗有更高的要求,并非单纯手术就能解决。复杂性腹腔感染包括:①弥漫性或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②阑尾穿孔或阑尾周围脓肿;③胃十二指肠穿孔(24h内未手术者);④外伤性小肠结肠穿孔(12h内未手术者); ⑤非外伤性小肠结肠穿孔;⑥腹腔脓肿;⑦腹部手术后腹腔内感染。 二、常见病原菌 复杂性腹腔感染大都是多菌种混合感染。在上消化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最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较少,厌氧菌的参与并不突出。下消化道穿孔或破裂,细菌污染要严重得多,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参与的机会很大。2004年全球病原菌监测显示[1],肠杆菌科细菌是IAIs最常见的病原菌,占整个革兰阴性(G-)杆菌的88.5%(大肠埃希菌占48.0%,克雷伯菌属占16.0%,肠杆菌属占9.0%,其他肠杆菌占15.5%);铜绿假单胞菌占9.5%。2002~2004年亚太地区IAIs病原菌监测结果[2],肠杆菌科占整个分离菌的82%(大肠埃希菌占43.0%,克雷伯菌属占20.0%,肠杆菌占8.0%),依然是IAIs最常见的感染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占9.0%,与全球的分布趋势相似。 三、抗菌药物治疗 外科干预是治疗腹腔感染的关键手段。抗菌药物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复杂性腹腔感染时,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起始治疗,对预后意义极大。一项针对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恰当的起始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78.8%vs26.3%,P<0.01)[3]。另一项针对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不恰当的起始治疗可导致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更高的临床治疗失败率(16.5%vs9.0%,P <0.01),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4]。 恰当的起始治疗的标准是能够覆盖腹腔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即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类杆菌,必要时还要兼顾非发酵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足够强的杀菌活性;并且掌握恰当的用药时机和用药剂量。 对严重腹腔感染(感染伴有明显脓毒症表现,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伴有器官功能障碍者)更需要强调恰当的起始抗菌药物治疗,贯彻“全面覆盖、重拳出击、一步到位”的方针,不宜常规逐步升级。在选择药物上,要考虑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我国当前细菌的耐药情况。根据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G-杆菌(2006~2007年度,74859株)的监测报告[5],腹腔感染最常见的G-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表1)。 依据表格,在常用抗菌药物中,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细菌较少耐药的药物依次是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他唑西林-三唑巴坦、第四代和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氟喹诺酮类(大肠埃希菌和不动杆菌除外)。在临床经验治疗时,可根据患者情况从上述药物中选择。下面列出几个腹腔感染经验用药指南,可供临床医生参考(表2~5)。 在我国,大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因此不宜选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治疗腹腔感染。但莫西沙星由于抗菌谱广,杀菌活性高,对腹膜和腹腔内器官渗透性强,可以考虑使用。2008年,由中国大陆、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学者完成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Dragon Study)[9],证实单药莫西沙星(400mg,静滴,qd)治疗复杂性腹腔感染获得较好的疗效,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菌均≥90%。 一旦获得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再酌情进行必要的调整,能用窄谱抗菌药物的尽量不用广谱抗菌药物,作者单位:100037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整理)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只占10 %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 。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 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G、阿莫西林) ,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5~7 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10~14 天。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 1.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80 %,儿童为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院内获得性感染约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

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70 %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有效时间增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下面简述几种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2 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高9~15倍。 1.2.2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及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合用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泰能、特美汀、马斯平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杆菌均有强效杀菌活性。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对革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