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知识点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的统一 1.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 000 000……才能丰盛无限。

由此可见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2.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0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 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4.(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回归课本)在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刘俊臣发布食品安全8项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C.实践决定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5.(2010浙江慈溪中学期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总理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D.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知识点二: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6.(2010北京宣武区质检)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长杨洁篪妙语话外交,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之所以会出错,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水墨画和油画代表不同的文化 B.对油画和水墨画的评价是因人而异的C.油画和水墨画具有不同的特点 D.油画和水墨画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发以墨,不如瓦砾顽。”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瓦砾的使用价值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B.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认识、利用客观事物 C.承认自然物的客观性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D.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8.著名养生专家洪昭光教授提醒大家,养生要讲辩证法,要讲个性化,千万不要盲从。他说,生命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的局限性,造成许多的“养生悖论”,对待养生问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给自己“量身定做”健康计划,讲个性化,讲辩证法,才是理性、科学、负责的选择。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B.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能力点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9.(2010安徽合肥质检)2010年3月的一场“桃花雪”将神州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有人认为,这场“及时雪”给今年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好的墒情;也有人说这次暴雪是“桃花劫”,对冬小麦返青恢复生长不利。但相关专家分析指出,其实,这次暴雪从总体上看“利大于弊”,这种分析表明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②事物是一分为二的③事物的联系具有主体差异性④矛盾具有主、次方面之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0北京丰台区统一练习)阅读下图,锯树人的错误在于长这种果子的树还不该锯掉吗?①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

问题②没有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③没有发挥主观能

动性④忽视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1.(2010福建六校月考)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出台《关于公立

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由于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重大,是医改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待经验成熟、条件具备再向全国推开。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③要抓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10山东潍坊三县联合期中)2009年,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新时代。高速铁路给人们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票价。这告诉我们①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规律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④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在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能力点二: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14.(2010浙江温州二中期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

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①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15.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总负责,市县抓落实。材料告诉我们要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近20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1993~1996年,针对当时的通货

膨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调整为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2007年,面对投资增长过快等,政府将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2008年11月,针对全球金融风暴,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现针对经济回暖,2010年第一周信贷投放过快过多,央行从1月16日起对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17.2010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央确定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8%,并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为此,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水平。指出材料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答案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基础巩固 1.A 2.C 3.A 4.B 5.C 6.C 7.B 8.C 能力提升 9.D “桃花雪”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即利与弊,这体现了②;“利大于弊”体现了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种,①的说法错误;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但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项。 10.A 漫画中的人物之所以锯树,是因为他看到了此树结下了个别生虫子的果实,而没有看到绝大多数果实是完好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此人只见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片面看问题的表现。①②的说法符合题意,③④的说法错误。 11.C 国务院依据“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重大,是医改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作为决定,体现了①②;“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体现了④;③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项。 12.B 高速铁路带来“高效率”和“高票价”,这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即全面看问题的表现,选①③;②④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13.D 中西文化属于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属于两个矛盾,④不选;“中西结合,以我为主”是指以中国文化作

为重点,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为我所用,这体现了①②③,选D项。 14.D 先寻找自己最有把握的内容来确定其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然后运用排除法逐个排除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15.D “立足国情”体现了①,“统筹规划”体现了②,“分步解决”体现了③;“因地制宜”体现了④。故本题选D项。 16.答案:(1)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同的经济环境,根据我国的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体现了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运用不同的办法加以解决。 (2)针对国民经济运行不同阶段的不同实际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从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加以解决。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不难看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

既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所呈现出的不同矛盾作出的,也是根据所面临的不同经济环境作出的。这一点弄明白了,问题的答案也就基本确定了。拓展探究 17.答案:(1)既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

续性和稳定性,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强调好字当头,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同时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或集中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统筹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解析:首先,根据设问要求找出哪些内容属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寻找有效信息并确定所体现的哲理(如“‘好’字当头”“工作重点”,

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实现哲理与材料的准确结合

即可。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1.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 000 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2.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0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 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4.(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回归课本)在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刘俊臣发布食品安全8项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C.实践决定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最全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精华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必默知识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二、知识梳理: 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 2、矛盾着的双方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地位, 起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叫做 矛盾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的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又,并在一定条件下。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 系原理的共同的方法论要求 (1)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 ②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2)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 ②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要抓住。 (3)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两点论是的两点论,而不是;重点论是中的重点,而不是。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 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和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 (2)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的基础,也是的关键。 三、想一想: (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是什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说明()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2.“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B.做工作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3.下面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4.据信息产业部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4亿户,普及率达到每百人部手机;同时,消费者关于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逐年上升。尽管当前手机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的投诉在逐年上升,但是却很少有人把它拒之于生活之外,这是因为() A.办事情应善于抓主要矛盾 B.看问题应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C.做工作应立足客观实际

D.对事物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2013年,从进出口形势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但也应看到,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不会改变我国外贸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态势。上述论断体现() A.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B.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C.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一批珍贵的花瓶在炉中烘烤,一座家神蜡像被人不经意地放在炉旁,开始溶化。它使劲抱怨炉火:“瞧,你待我多么无情!你使这些东西被加固,却让我熔化。”炉火答道:“这只怨你自己的本性,至于我,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都是火。”这则寓言反映了() A.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B.事物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与性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事物外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与性质 8.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①意识促进社会发展②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本质和主流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

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解答主观题教学文稿

如何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解答主观题 2013年两道高考题都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但答案区别较大,如何给学生区分? 一般而言,“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阐明、分析)A与B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如何认识和处理好A与B关系”,就需要按照教材逻辑,加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1(2013?新课标全国II?39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有关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接待游客量过多,忽视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针对上述问题,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等角度提出措施。 【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例2.(2013?浙江卷?40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发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 10242 50.8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答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总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讲机建设造成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三大系列八大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三大系列八大原理: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一系列:矛盾的表达既对立又统一。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内容: (一):相互区别 1:矛盾的同一性 a内涵:矛盾双方的一致性所造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以及相互转化的性质和倾向。 b特点: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斗争性 a定义:矛盾双方的对立所造成的相互排斥,否定,离异的性质和倾向。 b特点: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相互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 (三):方法论意义 1:任何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在和平发展的全球化中我们要学会求同求异(和为贵),取长补短,双赢共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动力和原因原理 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a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中的作用 b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我的因素,促使矛盾事物的发展 2矛盾斗争性作用 a在量变阶段促使矛盾事物发展 b(最显著地作用)在事物的质变阶段,促使旧事物瓦解、新事物产生。 3方法论意义:正是由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相连接共同起作用,从而决定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的动力、原因、源泉。第二系列:当认识矛盾时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定义 A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 B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事事有矛盾 2:特点:反映了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 3:方法论意义:面对任何事物,实质是面对矛盾去分析、解决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定义:事事、时时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同。 A一方克服另一方。 B相互融合形成新事物。 C双方同归于尽。 2特点:反映了事物的个性是相对的。 3方法论意义 A他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前提,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殊矛盾,才能把握事物的质,从而把握事物。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 的含义 2.矛盾主次 方面的含义 3.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含 义 1.主次矛 盾的关系 2.矛盾主 次方面的关 系 3.为什么 要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 析 1.主要矛盾和 矛盾的主要方面的 关系 2.两点论和重 点论的统一 1.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学会对 具体问题进行具体 分析 2.应特别注意逐 步提高学生适应时 代发展、社会进步和 参与社会实践的能 力 学会用对立统 一的观点看待人和 事,引导学生逐步 学会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既是一 个思维方法问题, 也是一个道德问 题、觉悟问题 【课前预习填空】 1.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相互,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关系 (3)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地位,起着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决定。处于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4)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又相互,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和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课堂学习重点】 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存在的领域不同。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存在于客观事物的每一矛盾中。 ②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地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③各自的对立面不同。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与许多次要矛盾相对立而存在。以各种次要矛盾为自己的对立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客观事物的每个矛盾体中,与次要方面相比较而存在,以矛盾的次要方面为自己的对立面。 ④识别的方法不同。主次矛盾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一般材料中有“中心”、“关键”、“重点”、“主题”、“主线”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主要矛盾或要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来分析。例如,“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一般材料中有“抓本质”、“抓主流”、“看形势”、“识大局”、“辨方向”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要求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来分析。例如,“我国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就是从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角度来讲的。 ⑤定义不同。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客观事物的矛盾双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2)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联系表现在: ①它们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二者在自己的矛盾体中居支配地位,都决定着事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全面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部分设计思路 首先在情景创设中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知识,使学生透过历史史实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活学活用矛盾特殊性是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时,一要注意把握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二要明确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属于矛盾分析法。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要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地位、重要意义,并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加以区分,认清二者的关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能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阐释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并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并能根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①辨证思维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①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的价值②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正确评价人和事。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情景激疑 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巨大改变,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第二阶段会战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 设计问题:(1)回顾历史知识,谈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为何把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放在东北? (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首先攻打最难攻克的锦州? (3)在攻克锦州前后辽西的地位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提示:(1)东北战场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我军占绝对优势,并且东北是我党最大最稳定的根据地,同时东北背靠苏联,所以从全局上讲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最有把握之仗,这体现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是不平衡的,是有主次之分的。 (2)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这是夺取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使敌人无法逃往关内,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顺利地消灭敌人。其哲学依据也是复杂事物中,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3)在攻克锦州前辽西处在次要位置,但当攻克锦州后辽西就成为了第二阶段的关键和重点,从哲学上讲就是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九课主要学习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并在第九课第一框的学习中基本掌握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但在这一框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却没有突出强调,而把其放在了第二框予以展开说明,因此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和深化,着重讲方法论。作为对前一节课的承接和延伸,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确定依据】之所以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这两个方法论要求是矛盾分析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作为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还是作为一种改造世界的方法在学生实践生活中的指导作用都是不可轻视的;而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在理论应用时经常将两者混淆,导致做题时出现很多失误。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3)、运用:运用所学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又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学会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学会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2、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①合作探究法②多媒体教学法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发展和联系的本质,其它规律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进一步补充和展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理论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的关系或属性。 (2)要把辩证法的矛盾同形式逻辑的矛盾严格区别开来。形式逻辑的矛盾是在思维中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律而造成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状态,是应当排除的。辩证法讲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本性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3)辩证矛盾是客观的、现实的矛盾。矛盾的客观性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二是指矛盾的性质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等具体情况也是客观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1.对立统一规律简介

1、对立统一规律简介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目的在于解放世界”。科学史表明:几乎所有那些代表一个时代的大科学家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自然科学定律发现方面和对于自然科学问题的哲学思考(如科学思维的本性、科学真理的基础、科学认识的方法)方面都做出重要成就,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这两方面成就的有机结合,或者说科学同哲学的结合。例如: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玻尔.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提出 在中国古代,《易经》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认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阴阳之“道”,混而为一就是宇宙,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道中的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了万物,它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就是阴气和阳气相互作用,其结果就产生相对和气的万物。 在欧洲,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的思想中已包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在近代,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的,是矛盾的”,“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也创立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形态。其后,列宁第一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 现中国哲学界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包含以下基本内容:一是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二是矛盾的统一性和

对立统一原理

感悟哲学之对立统一规律 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其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该体系的实质与核心,必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 哲学上所谓的矛盾并不等同于汉语中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也有对矛盾的研究。早在《易经》里就有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庄子在《阳则》中说“安危相易,福祸相生,缓急相摩, 聚散以成”,认为安与危,是与非,生与死,缓与急等都是对立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老子也有云:“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色相合,前后相随,恒也”大致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割裂其对立统一关系。作家茅盾曾经说过:“人生的路上,有洁白芬芳的花,也有尖利的刺,但是自爱爱人的人儿会忘记了有刺,只想着有花。”若只见其花而不见其刺,其结果必然是被刺刺伤。这个道理同样可以运用到管理中。管理心理学中讲人际知觉中的错觉中有一个典型的错觉叫“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以偏概全”。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如果仅凭一个人的外貌或其他某一方面来对一个人做出判断,来决

定是否录用他,势必很难挑出真正的人才。要跳出“晕轮效应”,必须坚持矛盾的分析法,对应聘者做出全面的评价。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来指导实践,还要正确的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与世无争”,一事物只有更加有利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存在。比如,员工与企业构成一对矛盾,二者相互对立,员工希望拿更多的工资,而企业在追寻最大利润的时候必然想削减成本(包括工人工资);同时二者又是相统一的,都希望企业能够发展得更好,自己的目标能够更好的实现。如果没有处理好这对矛盾,二者长期对立,必然对公司不利。因此,我们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员工的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实现双赢。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即使对普遍性的简明概括,而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所谓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都是基于这一原理。例如,目前关于人力资源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都来源于西方。而事实上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全盘照搬西方学者的观点必然不能成功。西方重法制,中国讲人情,西方人喜欢独立,而中国人则更崇尚合作。我们在管理人员的时候,就得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根据调查,中国人最重视四样东西——面子,关系,家庭,报应。面子排在首位,的确中国人是

高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同步复习题

政治:3.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同步复习(新人教 版必修四) 知识点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 000 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2.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0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 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

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4.(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回归课本)在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刘俊臣发布食品安全8项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C.实践决定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5.(2010浙江慈溪中学期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总理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对立统一原理及典型题

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1.矛盾 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对立,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题1】 都说人生的苦难是财富,但全国道德模范、笑对人生的坚强母亲田秀英说,经历苦难并不是财富,人生只有战胜了苦难,苦难才能成为财富。从哲学角度看,田妈妈强调的是() A.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例题2】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转化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同一性贯穿矛盾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例题3】(2014·重庆卷,14)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答案: 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在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新版教案

【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双流艺体中学段烈 一、教材分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第2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上一框学习了矛盾的观点之后自然而然展开的。本讲主要通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我们看具体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学好本课对于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2、能力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是学生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处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难点:弄清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

题上还比较薄弱。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1、对立统一观点的相关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课中探究案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无为”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理念。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从而实现“无为而胜有为”。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这其实是对“无为”思想的误读。老子的“无为”其实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如何“为”的哲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一:出示动漫FLASH: 一个猎人要过河,带着狼、羊、菜,但每次只能带一样过河。很明显,当猎人离开的时候,羊会吃菜,而狼会吃羊。(边讲边演示)

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优秀教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第二框。本框共有两个目:第一目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出发,引出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第二目分析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的依据、含义、地位及意义。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学习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通过本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方法论的要求,在全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2)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3)理解矛盾的观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2.能力目标: (1)通过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框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能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2)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正确评价人和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 2.教学难点: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教学构想 (一)设计理念

帮助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实例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列宁称之为“螺旋式上升”,毛泽东称之为“波浪式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又如中国的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再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新” D、“和实生物”我选AD A句中两个“不”,不难理解B两个引号中只各有一个“不” C循环,没有绕到“否否”上D句中的“和”便是“否否”,必然归宿是“肯定”,也就是句中的“生物”(动势强劲,显见辩证法),句中“实”我不知道 3、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B、C、D、E)A、冰——水——汽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C、团结——批评——团结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E、麦粒——植株——麦粒E为什么也对 麦粒—植株—麦粒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请看麦子的生长过程:麦粒做为种子,在所需要的条件具备之后,如适宜的土壤、一定温度和水分,它就会发芽。此时,麦粒本身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从它内部生长起来的麦苗。麦苗是对麦粒的否定。生长出来的麦苗,经过发芽、拔节、开花、结果,最后又产生出麦粒。麦粒一旦成熟,麦棵渐渐枯死,本身又被麦粒否定了。这是否定的否定。作为否定的否定的结果,又回到了原来的麦粒。这种发展“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质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发展,事物已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案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理解: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运用: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 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对具体问 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的关键;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 事物,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特别是两者的区别。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导引,事例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学和教 互动教学活动。 2 ?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査找资料;围绕車湮敦学內吞选取典型的具郎事例或案例材料,准笛好图片、 文字或音像资料,并制作戚谍件,供上课使用.I 学生:预习本渥內容:查找辽沈星没的史实蚩卄和施体现主;*矛盾、矛盾的主次启面和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等哲学道理的磁语、俗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辽沈战役”(林彪在攻沈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首攻锦州的决心;解放军 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的结局);也可让学生结合教材P72页文字素材思考: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东北野战军的指挥官,你将把首攻地点确定在哪里?请说明理由。”教师:同学们的反应非常热烈,出现了多种设想,许多学生选择首攻长春、沈阳,而且理由似乎也挺充足。大家能否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反思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反思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生活与哲学》中教学难度最大,而这个课的第二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难度则为难中之难。知识结构复杂,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两个知识点之间相似性较强,教学处理难度大,学生获得清晰认知极为困难。 在知识结构把握方面,第九课第二目的标题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本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实际上,完整、准确把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则必须涵盖整个第九课关于矛盾的所有重要观点。所以,本课时的教学任务不但仅是引导对第九课第二目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完整知识结构。本节课上,在复习、巩固第九课第一目知识的基础上,我坚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用对立统一观点(或者说用矛盾观点)看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矛盾是对立统一关系,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要求坚持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为指导;(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还需要提醒学生,在练习中的主观题若是要求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则侧重于直接使用几个方法论,而不必说出相对应的哲学原理。 在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两个知识点的把握方面,以往的学生在练习中很不容易把两个知识点的应用区别开来,所以,本节课在具体引导学生分别学习理解两个知识点之后,我侧重启发学生学会区分两个知识点:如果是有多个问题要解决、多项工作要做,往往是要求分清主、次矛盾,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善于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如果是评价一个事物的性质或性能、分析形势,往往是要求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主流与支持,善于抓住主流。但是,两个知识点都体现了矛盾发展不平衡,有共同的方法论要求,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学生理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也有一定的难度,课本关于两点论和重点论要求的语言叙述,简直就像绕口令,若是不理解其内涵,头都能被绕晕绕昏。实际上,课本这个段话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需要学生理解并弄清楚坚持两点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待复杂事物所包含的很多矛盾,坚持两点论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另一种是看待某一矛盾时,坚持两点论是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待复杂事物所包含的很多矛盾,坚持重点论是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另一种是看待某一矛盾,坚持重点论是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能分别把两点论的两种情况、重点论的两种情况区别开来,就能够应付练习中相关的习题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难度不算大,主要是弄清原理依据,明白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进而理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