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2014-09-16 18:18

课程编码:308032009

学时:68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定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

●会设置X线、CT、MRI设备的基本摄片条件。

●能对常见各个系统进行标准的X线体位摆位。

●能操作食管胃肠道造影、子宫输卵管等基本造影检查。

●能掌握乳腺的基本操作及摆位技术。

●能操作照片冲洗及打印技术。

●能操作CT机器并掌握CT的设备结构组成。

●能应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及图像重建。

●能掌握MRI的基础知识及脉冲序列的分类、组成及特点。

●能掌握MRI的技术要领及分类特点。

●能对MRI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掌握影像MRI图像质量的参数。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标和影像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标准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开展对影像技术活动来驱动,注重“教学与实践”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录像,病例分析、校内实训,医院见习等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掌握影像技术的基本技能。

2.课程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课程应以学生为本,内容要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重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更多影像技术和诊断的关系所在。

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影像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参照影像技师执业资格的标准。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在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材设计以影像技术为知识构架,以利于学生形成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及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

(四)实验实训建议

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见、实习的需要,并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使院-校合作平台的资源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校内影像实训中心的模拟真实诊断环境,开设课间实训,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

田间试验课程标准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农学类、植物保护类等专业 开设时间:第三学期 一、课程性质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所需的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类、植物保护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高等数学、概率论初步等课程的基础上,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既涉及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这些理论和方法,既是进一步学习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备的基础,又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课程的深、广度,以“应用、适用、够用”为原则,本课程分为几大学习情境,而每一个情境又分为若干个子学习情境。这些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采用循序渐进、清晰易懂的知识,应用大量的农学、植保、等科研范例,以具体代替抽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与人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等社会技能。 2、课程的描述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循序渐进、清晰易懂原则设计,采用可选任务的学习情境,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灵活调整相应的学习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课程建议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社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与总结。 1.专业能力 ◆掌握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技术和方法; ◆熟练熟练掌握田间试验的实施与总结撰写能力; ◆掌握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能力; ◆掌握本课程所应用的理论知识; ◆掌握统计假设测验的方法; ◆掌握方差分析; ◆提高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能力; ◆掌握卡平方测验; 2.方法能力 ◆收集,解读资料的能力; ◆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实验操作规程,仪器的能力 1.社会能力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通信自学规划

通信组课程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 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不同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如何组建蜂窝网络的原理。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常用的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中选用的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种多址接入技术,天线的基本知识,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等。同时注重了工程实际和实际应用。 课程名称: 通信技术概论 先行课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通信技术概论》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 21 世纪是通信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信息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发展,因此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模拟信号数字化、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 课程名称: 数字 通信原理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的几种方法,特别是对 PCM 通信系统的构成,抽样、量化、编码与解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继而介绍了 PCM 通信系统是如何实现时分多路复用的以及 PCM30/32 路系统的相关内容,另外本课程还探讨了图像信号数字化的问题,接着介绍了有关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与同步数字体系( SDH ),最后介绍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一些细节。 课程名称: 数据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数字通信原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介绍了数据通信系统构成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然后介绍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影像诊断学是借助于X线、CT、MRI、超声、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的成像手段,使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显现出来,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等医疗卫生单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实用型的影像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为确保本大纲的落实,达到培养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要求,本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及自身学科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影像诊断检查技术、胸部影像诊断等6个项目的情景学习。通过这6个项目26个学习情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遵循人才培养需求与规划行业发展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要求相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和诚信服务的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素质目标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桂东一中政治组胡建新 提纲: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2)为什么要设置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2、《文化生活》课标解读 (1)课标呈现方式解读 (2)《文化生活》教学容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文化生活》教材的呈现方式及主要容 3)《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 二、《文化生活》处理建议 1、课程性质与理念 2、《文化生活》基本的教学原则 3、《文化生活》处理策略 4、教学案例分析 5、如何应对《文化生活》对教师的挑战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P24 P27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所强调的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要求,这是课程全部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核心容。 (2)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文化生活》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十二章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23次课第十章第一、二节学时: 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 第12章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概念与危害 ▲概念:杂草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广义地说,杂草是指长错了地方的植物。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凡害大于益的植物都可称为杂草。 ▲危害:①与农作物争水、争肥;②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③杂草是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④杂草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⑤防除杂草将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⑥杂草混杂在收获物中;食用后影响人畜健康;⑦影响水利设施。 第二节除草剂的选择性与使用方法 一、除草剂的选择性 概念:除草剂只杀杂草不伤作物,或只杀某种或某几种杂草而不伤害其他杂草和作物的特性。 原理: (一)形态选择性植物由于形态的差异,即生长点位置、叶片形状、表皮结构、叶片直立程度等的差异导致对药剂附着或吸收量的不同,从而产生的选择性。 (二)生化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作用。 1.酶促活化作用这类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或毒害较小,但经植物体内代谢后成为有毒物质。如用二甲四氯丁酸防除豆田中的蓟、藜等阔叶杂草。 2.除草剂的钝化作用除草剂本身虽对植物有毒害,但经植物体内酶或其他物质的作用,则钝化而失去活性。由于药剂在不同植物中的代谢钝化反应中速度与反应程度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了选择性。如用敌稗防除稻田的稗草。 (三)生态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部位和植物生育时间的差异,从而安全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 1.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根系、种子在土壤中分布深浅的不同或利用作物和杂草生长部位的不同形成的选择性。 2.时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发芽、出土时间差异或施药与播种的时间差异所形成的选择性。 二、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按施药时间分播前处理、播后苗前施药、苗后处理。 (二)按施药对象分土壤处理、茎叶处理。 (三)按施药方式分涂抹施药、撒施、泼浇、滴灌、点状施药。 三、稻、麦、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 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 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 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 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 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 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

数据通信原理(最终版)

1)数据通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他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传输。 3)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4)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组成。 5)传输信道:通信线路、通信设备(模拟通信设备、数字通信设备)。 6)通信控制器: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 7)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按传输方式分):物理实线传输媒介信道(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8)传输损耗:D=10 lg 01 P P 。(P 0为发送功率,P 1为接收功率,单位dB ) 9)信噪比:(N S )dB =10 lg (s n P P )。(P s 为信号平均功率,P n 为噪声平均功率) 10)数据传输方式:?? ?? ?????? 传输顺序: 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同步方式: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1)数据传输系统的有效性指标:调制速率,数据传信速率、数据传送速率。 12)调制速率:N Baud = ) (1s T 。(N Baud 为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又称波特率, 单位Baud ,T(s)为码元持续时间。 13)数据传信速率:每秒所传输的信息量,单位bit/s (二进制)。当信号为M 进制时,传信速率(R )与调制速率(N )的关系为R=Nlog 2M 。 14)频带利用率:η= 频带速率 符号速率(Baud/Hz ),η=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bit/(s ·Hz)]。 15)差错率:用 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来表示。 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 误字符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农药的基本概念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3章第1节学时:4 班级:1、19 授课内容:农药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 掌握农药的含义与常规分类方法。 2.掌握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对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3.重点掌握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 4.了解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剂量的概念。 2.农药、防治对象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毒力、药效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⒈无机农药 ⒉有机农药 按用途分类: ⒈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⒉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⒊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的药剂。 ⒋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⒌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⒍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⒈胃毒剂;⒉触杀剂;⒊熏蒸剂;⒋内吸剂;⒌拒食剂;⒍驱避剂;⒎引诱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 ⒈保护性杀菌剂;⒉治疗性杀菌剂;3. 铲除性杀菌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 ⒈输导型除草剂;2、触杀型除草剂;3、选择性除草剂;4、灭生性除草剂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的毒性程度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有害生物防治对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作用效果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 一、药剂毒力的测定 农药毒力单位 ⒈致死中量(LD50) ⒉致死中浓度(LC50) ⒊抑制中量(ED50) ⒋抑制中浓度(EC50) 二、药效与防效的计算 ⒈杀虫剂;⒉杀菌剂;⒊除草剂 第三节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药施于农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 一、农药是否产生药害的决定因素 ⒈农药的性质 ⒉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⒊环境条件 植物药害的症状 1)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在喷药后短期内产生,甚至在喷药数小时后即可显现。症状一般是

《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标准

《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基础计划学时:7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农科类专业 制订人:热作系 制订时间:2012年2月 审定人:热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组 修订时间及次数:2012年 11月10 日第 2 次修订 修订人:热作系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植物保护基础是为农科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主要讲述植物病害的概况、症状特点,病原特征、发生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害虫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利用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识别病害和害虫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病害、害虫的发生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依据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立的专业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教材内容包括植物病害、植物虫害两大部分;前部分除介绍病害、虫害、农药、植保机械的基础知识,后部分着重讲授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本课程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必须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通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一)基本知识 植物保护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病虫害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和农业可持续生产中如何运用。 (三)自学能力 除了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研读教材外,还要求学生课外多到图书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学会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保在茶叶生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茶树病虫害防治的性质和任务;明确植物病害的概念,并学会区分病状和病征类型;掌握植物传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大纲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类别:核心课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先修课程: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光纤通信技术》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定位为需要学习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专业,从事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行业的学员。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低的传输损耗和宽的传输频带的特点,成为高速数据业务的理想传输通道。课程以光纤的导光原理和激光器的发光原理为基础内容,同时涵盖了各种实用光网络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素质与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能满足光纤网络工程的规划建设、系统调测、电信核心网络和接入网络的工程等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每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总结。鉴于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既包括理论学习内容,又涵盖与之相关的实践实验活动内容,为以后学习光纤通信工程新技术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习本课程需要先修《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现代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相关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光网络》、《多媒体通信》等。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了解相关扩展知识。熟练进行光纤通信技术的工程分析及工程计算。 熟悉实验原理及内容,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完成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四、课程教学方法 下载教学内容导学、详解、实时辅导、教案、综合练习题等资料。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每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总结。本课程含有实验,使本课程更多地与实践接轨,为以后学习光纤通信工程新技术打下基础。

高职兽医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建设)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屠宰检疫、实验室检验等岗位中要求学生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能力,掌握常见病变的识别与分析、常见病理的分析、动物尸体剖检、常用药物的识别与使用、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动物中毒及解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后续课程有临床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 (二)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兽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动物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病变,兽医药理基础知识、常用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和发展的

一般规律。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与酸中毒、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缺氧、炎症、发热、休克、黄疸、肿瘤的概念、引起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其发生机理,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 3.掌握尸体剖检基本知识、尸体剖检的顺序;掌握尸体运送及处理技术、病料采取及送检技术。 4.掌握动物药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能指导临床科学选药和合理用药。 6.具有一定的药物贮存、保管及药物管理相关法律知识。 7.掌握处方的工确开写,药物配制、给药方法等专业技能。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动物尸体剖检及病料采集、保存与送检技术。 2.熟悉疾病过程中动物机体代谢、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的一般特点。 3.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识记动物器官病变,并能进行分析。 4.能熟练捉拿,保定动物;能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会不同途径的给药(注射、口服等)技术。

精选-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标准

《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植物保护基础》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昆虫学和病理学基本知识,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昆虫的外部形态、解剖生理及生物学特性,掌握昆虫主要目、科特征,了解虫害的防治方法;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相关的概念与病害发生流行过程,熟知植物病害病原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表现,了解病害的防治方法;能识别田间杂草,并制定防除方案。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具备熟知农业昆虫的外部形态、解剖生理及生物学特性的能力。 (2)具备熟记与设施园艺作物有关的昆虫主要目、科特征,并能准确进行识别的能力。 (3)具备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相关的概念与病害发生流行过程的能力。 (4)具备熟知植物病害病原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表现的能力。

(5)具备能够识别和防除田间杂草的能力。(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本课程的实践性强,要求在教学中不能脱离生产一线,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课程可多用现场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建立“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本课程应结合设施园艺植物和食用菌生长的季节,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运用。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具备本课程相关业务的相应职业能力。(3)学生必须重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地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代码:010501506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总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32 课内实践学时8 独立实践学时8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与归转,重点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常用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点、病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病理过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 (2)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做出初步结论。 (3)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 3.素质目标 (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 (2)具有独立自学、主动学习的意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二、病理学的内容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要求 1.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第一章疾病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三、亚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和原因 二、疾病发生和条件

植物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二、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行业背景及人才社会需求 1.社会及行业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林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有害生物的为害是农林生产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据统计,我国植物病虫草害常年发生面积约4亿公顷,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也在0.2亿公顷以上,国家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十分重视,农业部和各级政府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国家林业局更是以林造发[2011]106号文件正式下达各省“十二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大批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这给高职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据2010年统计,农业人口农业人口2196.45万,占总人口的2/3,全年粮油种植面积306.2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4.4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25.5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8.9万公顷。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要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

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渝府发[2011]1号)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进一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立乡镇或区域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在这加强环境生态建设和优化现代农业结构的过程中,植物保护是大有作为的。除基层农林服务体系外,各种农业企业、园林公司、地产公司、农产品种植基地均需要植物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专业是农林院校的传统专业之一,也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他涉及到种植业的各个领域。据统计,在全国高职高专已有26所开设有植物保护专业,在川渝两地仅各有一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五个重庆”建设,植物保护专业所面向的领域越来越广,比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都需要植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重庆市唯一开设植物保护专业的高职院校,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建成为重庆市农业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三峡库区移民和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实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服务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是植物保护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专业定位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面向基层、服务种植业从事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服务相关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四个就业岗位群:一是面向基础农林服务体系,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鼠害防治、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数据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分类:职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原理 编者: 定稿(或修改)时间: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数据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专业及各专业方向的职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数据通信获得较完整的概念,并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等后续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为从事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信道、信源编码、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同步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链路传输规程、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三、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计算机通信网、宽带接入技术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1. 学时:参考学时为70

说明:本课程学时以70学时为主,根据各学期实际需要,学时可适当增减,。 二、推荐教材及要求 (一)推荐学生使用教材 1. 陈光军《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教材与实训》,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 (二)教学参考书 1.达新宇《数据通信原理及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 2. 李斯伟《数据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 三、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学生应当掌握工程数学的基本知识,要熟悉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子基本仪器的操作知识。 四、课程考核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30%(作业、出勤占20%,实验成绩占10%), 期末考试占70%。 考核形式:考试(开卷)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概论 【教学内容】 1、通信基本概念 2、计算机通信系统模型 3、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 【教学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