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人类学论文

教育人类学论文

教育人类学论文
教育人类学论文

教育人类学专题研究田野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关于受欢迎老师的特质的调查

组员:管春丽(学号:1110500047)

钱凝(学号:)

吴(学号:)

论文作者:管春丽

2012年12月12日

摘要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的作用时时刻刻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整个过程。正像人们所共识的那样:社会的发展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靠教师。教师的默默辛劳换来了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正如有一首诗: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从我们正式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群体始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下一代的成长呕心沥血,操神费力。当我们

被称作是祖国的花朵的时候,他们也被冠以一个亲切温暖的称号——园丁。没错,他们就是伴随我们十几年成长的老师们。

伴随着我们渐渐成长,学生时代那些老师们渐渐在我们心底留下了这样那样的印象。好的老师,即使我们离开,他们的言传身教依然能够长久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乃至一辈子的理想与事业。那么,还在学生时代的我们心中,到底怎样的老师才无愧于“好老师”这个称号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对本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一些外校大学生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社会调查。通过这次最受欢迎老师特质的调查,让同学更加了解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并为他们提出自己的一份建议,也让老师们更加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使老师们更好的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平台。

关键词:老师受欢迎特质调查

目录

一、调查背景 (4)

二、调查目的 (5)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6)

四、调查时间 (6)

五、前期工作准备 (6)

六、调查流程 (6)

七、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6)

(一)当面访谈分析 (7)

(二) 问卷访谈分析 (9)

(三)意见或建议 (10)

(四)意外发现 (11)

八、附录 (12)

(一)附录一 (12)

(二)附录二 (15)

一、调查背景。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全社会文明水平的主要力量,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们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的,相应地对于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对于老师的满意度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学校也每个学期都会要求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做教学评估。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去加强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满意度和自己的受欢迎度。

(二)本校是一所师范类大学,很多学生毕业以后都会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有必要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期望,为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提供借鉴,有必要了解如何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素质全面、业务精湛、学生满意的优秀教师。

二、调查目的。

为老师的教学艺术的提高提供一些启示,为了了解大学生心

中受欢迎老师的标准,为激发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也为老师以后的工作改进更具有针对性。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平台,去了解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与知道他们的建议。

(一)为在校的师范生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提供借鉴

三、调查对象及形式。

(一)调查对象:

1.外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历史学院的老师各一名

2.本校在校学生

3.外校在校学生

(二)调查方法:

1.当面访谈(对老师及少数本校学生)

2.问卷(纸质及网络)访谈(针对一些本校及外校学生)

四、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0日-2012年12月10日

五、前期工作准备:

1.设计访谈话题及提纲(见附录1)

2.预约受访谈老师及学生(电话预约及当面预约)

3.设计问卷访谈的访谈题目(见附录2)

六、调查流程。

(一)通过电话预约老师后前往访谈老师

(二)由各组员分别当面访谈一位本院系的学生

(三)对访谈记录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四)由各组员向本院系学生发放并回收访谈问卷,以补充当面访谈结果

(五)汇总整理分析访谈问卷

(六)得出调查结论

七、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一)当面访谈分析

通过这次对几位学生普遍认为受欢迎的老师的当面访谈,我们几个小组成员体悟和了解了许多之前所不了解的知识,更加了解了教师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从事教师事业需要的品质、性格和能力、访谈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了教师在教育思想理念、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应具备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怎样布置批改作业、课堂教学、如何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如何对待后进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及指导等多方面,共设计了9个访谈话题。

(1)老师应当具有怎样的教育思想观念

三位老师中两位都提到诸如“教育应当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这样的观点。三位老师都认为大学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单纯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训练,应该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

(2)教师最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应该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综合三位老师的回答,主要有如下几点:

1)美好的职业道德(师德是老师应该具有的很重要的修养,包括为人之学、治学之德、从业之德)

2)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还包括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3)教学的艺术(如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

(3)您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环境满意吗?

对于这个问题,三位老师都普遍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另外,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易于形成良好的心态,而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自己的修养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位老师都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环境很满意。(4)那您觉得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假如将来想走上教师这个行业的话,在大学期间需要做一些准备吗?

对于这个问题,综合三位老师的回答,要点主要有;大学期间,作为师范生可以先了解一些教师这个行业的情况,然后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自身情况去做一些准备,比如,可以去做一些家教的兼职,或者是培训学校的助教等。

(5)您平时会和学生经常沟通或是简单的聊天吗?

对于这个问题,三位受访谈的老师的回答都表示经常会和学生聊天,并且聊的可能更多的并非是学习中的专业知识。

(6)对于一些后进学生或是考试挂科的行为,您是怎么看的?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观点是应该更多的是鼓励和启发,多加

沟通。

(二)问卷访谈分析

通过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结合问卷内容和我们的理论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

我们从问卷数据中发现,学生生渴望的不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关爱学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亲近学生,与学生很好地沟通。学生与老师沟通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在学校,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各种思想、情感、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由此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肯定。这时,师长般的引导,朋友般的交流,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生心目中,一个富于爱心的教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更具教师的魅力。所以,对有爱心的老师学生会自觉尊重他们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他们也会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2.教师良好的个性形象也值得重视

学生对教师工作作风和为人、品格等方面有很高的反映外,学生也十分在意教师个性与形象。他们喜欢健康、开朗、活泼、

自信的老师,欣赏老师的漂亮得体,帅气潇洒,高雅气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学生们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所以,在不损害教师庄重得体形象的前提下,不妨鼓励教师展示靓丽的自我,给学生留下更加完美的感受。

3.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知识也尤其重要

在问卷的最后一道简答题“你心目中受欢迎的老师是如何的?”的回答中,有80%的回答者提到了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另外学生理想中的受欢迎的教师所具备的特质主要为: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仔细,而又不失幽默;精通专业知识,且广泛涉猎,不照本宣科;对学生负责,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知识渊博等。

(三)意见或建议

1.对老师的建议

(1)老师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提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老师和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一个和谐共进的过程,学生在接受老师的传授过程中老师也有机会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获得近一步提升;

(3)老师在原则性的问题上还是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有自己的原则。

2.对师范生的建议

大学期间可以为了未来走上教师职业做哪些准备,总的感觉

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有针对性的就此次访谈中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弥补和所要求的能力等进行培养,使自己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以下就此次访谈所体悟到的一些感受和收获进行一下总结:

1)要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通用工具知识,在本专业的学习

中,系统地学习和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对所学专业现状和最新成就要有较深和广泛的了解,具有专业知识的提取、转换、迁移能力,这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2)要重视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正在大学期间可以试着准备

一些作为教师必要的技能和艺术,做一些相关的兼职。

3)要重视实习、实践机会,参加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在生

活中或者学习上,多与人沟通,多参与活动,提高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需要我们用大量的实践来培养应变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和参加社团活动等等来提高各种能力,学会自我成长。

(四)意外发现。

在此次田野调查中,我们还意外发现了一个现象: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学生对于受欢迎老师的特质的陈述有一些区别,对于理工科类学生而言,他们心目中的受欢迎的老师更多的是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对于文科类院系的学生而言,他们则更多的希望老师能够风趣幽默,更多地关爱

学生。这一点发现也可以给老师们以一些参考,也可以给将来要成为老师的师范生一点提醒。

八、附录

附录一:

受欢迎老师特质的访谈提纲

亲爱的同学(尊敬的老师)你好,我们是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大二的学生。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受欢迎老师特质的调查研究。(同学们都说您是一个和蔼可亲,受同学喜欢的老师,所以我们找到了您)接下来想问您几个问题,和您交流一下。可能会占用您的休息时间,给你带来不便敬请原谅。与您交谈的内容会写入我们的研究报告,望您准许。谢谢。

同学部分

1、基本信息:

2、同学,你有喜欢的老师吗?

没有。(结束访谈)

有,那你周围的同学都喜欢他吗?(3)

3、你有想过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老师吗?

有.(4)

没有。(5 ~8)

4、那你说说你喜欢这个老师的原因吧。

自由发挥,根据同学回答提问。

5、他的性格怎么样呢?

6、你们老师是那种很牛的老师吗?就是课教的很好吗?你们的课堂氛围如何?

7、课下老师和你们的关系如何?

8、你觉得这个老师身上还有什么其它的特质让你喜欢吗?

结束访谈

老师部分

1、基本信息

2、您觉得自己的性格是怎样的呢?(开朗,温柔)

3、您是那种不拖堂也不迟到的老师吗?

4、同学们上了您的课之后反映如何?一般情况下,能够完成课堂目标吗?

5、课下你喜欢主动和学生聊聊吗?或是学生常常主动来找您?

6、可以问问您对教育的看法和研究成果(得奖)吗?

结束访谈

结束语:非常谢谢您的配合。很高兴可以与你交流,这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帮助。再次谢谢。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与你交流(向您学习)。

附录二:

关于受欢迎老师特质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正在做一个关于受欢迎老师特质的研究。首先谢谢你参与填写问卷,你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很重要。其次,希望你可以认真填写。最后,你的回答可能会出现在最后的报告上,请你允许,但问卷采用匿名的方法,不会对你个人造成任何影响。

指导语

1.在选项上打勾(纸质版)或改变字体颜色(电子版)。

2.填写部分请认真填完,不可空。

一、基本资料

1.你的性别是

男女

2.你是大几的学生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你以后当教师的可能性

0% 25% 50% 75% 100% 4.你的专业是

二、具体问题

5.你有喜欢的老师吗?

有(往下填)没有(直接填写最后一题)

6.(1)该老师的性别是

男女

(2)你觉得老师的性别会影响其受欢迎吗?为什么?

7.(1)该老师所教的科目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选修其它

(2)你觉得老师所教的科目会影响其受欢迎吗?为什么?

8. (1)该老师的性格(可多选)

活泼开朗风趣幽默和蔼可亲刚强正直其它

(2)你觉得老师的性格会影响其受欢迎吗?为什么?

9. 该老师教学如何?(主要谈谈其专业知识如何,同学反映如何,教学成果如何)

10. 你心目中受欢迎的老师是如何的?(至少80字)

这份问卷让你填写的部分较多,谢谢你耐心填完,谢谢你对我们研究负责的态度。

2012/11/10

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

《教育人类学引论》 第一节课 一、人类学对教育学有什么贡献? 1.对研究方法的忽视: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你的论文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①方法和你的选题有什么对接?②你的选题有该法(理论)与不用又有什么不同? ③你的论题最适合用何种方法、何种理论? 2.人类学对教育学的贡献: (1)打破我族中心主义,获得一种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人类意识,进而强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自我意识; 可以有民族情怀,但是不能有民族中心主义;视野和眼光的全球性——从西方看中国、从周边看中国;中国无哲学,但是有思想,中国的语言文字不适合表达哲学,在这方面印度就好于中国,表达哲学的文字需要严谨、逻辑、严密;孟子:见幼童落井而起恻隐之心,但是有人便反驳:见幼童落井,汝之子,汝友之子,汝仇家之子,救孰?冯友兰,中国哲学浑然天成。 (2)打破坐在摇椅上玄想人类的历史; 人种志研究、民族志研究、田野研究、将先前的由业余学者或其他人的研究进行实证化。 (3)引发问题意识,提供对问题的解答; 人的本质与教育的关系(陆有铨说没有什么本质,反对本质主义,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人类进化与教育的关系;人的体质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4)改变提问方式,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成尚荣:尊重与倾听;①从旁观者转为具有主体色彩的我②将教育问题由“人的教育”转为“人的认识”问题,只有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情况下,教育才能真正展开和充分实现,会读人、能读人;③教育问题存在的理论基础,使教育人生活的表层进入到人的存在深层,使教育和人类存在、世界存在、宇宙存在联系起来。 (5)提供了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重心下移,开放、互动生成,学生立场;习惯用一种学科、一个人物、一个理论来阐述你的问题。 《孩子的宇宙、最后20年、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实验时代》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2015年春《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 1.第1题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从()建立一定的联系开始的。 A.学校研究与教学 B.研究者与课堂 C.研究者与学校 D.研究者与教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主要以()的学者为代表。 A.欧美 B.太平洋地区 C.德语系等欧洲国家 D.东亚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强调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A.文化学模式 B.进化论模式 C.社会发展模式 D.工具主义模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教育进化具有() A.固体性 B.倒退性 C.文化性 D.物质性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是教育文化功能的本质表现。 A.测量智力 B.塑造人格 C.锻炼体力 D.培养审美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A.道德建设 B.教育创新 C.政体稳定 D.经济增长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课堂人种志强调研究者尽可能实现() A.研究对象参与 B.观察和访谈 C.研究对象的确定 D.参与观察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不属于人的生成特征。 A.文化演进之历程 B.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 C.教育化之进程 D.只求温饱之过程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本质生成理论分析模式认为研究()是认识教育的基础。 A.人的形成 B.家庭的形成 C.经济发展 D.道德问题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 ()是创新文化的关键。 A.培养官场人员 B.培养教书匠 C.培养管理人员 D.培养创造性人才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简论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

第23卷第1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Vol .23 Journal of Hubei I nstitute f or Nati onalities (2005年第1期) (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s) No .12005 收稿日期:2004-10-05 作者简介:巴战龙(1976-),男,裕固族,甘肃肃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人类学、教育社会学、文学人类学。 ① 教育工作者的这些情绪和心向的表达最常见的方式是把当下的教育同国家、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或划上等号。② 据笔者所知,马凌诺斯基也许是最早给了“教育”一个“名分”的人类学家,他将文化具体分为八个方面,教育是其中一个方面。请参阅 (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 ].费孝通.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P4—8.③ 例如,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四大板块之一即是宗教人类学(信仰与仪式研究),其他三个板块分别为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政治人类 学、经济人类学。 简论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 巴战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西方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展示我们在中国教育研究应该被理解为各个学科就教育这个主题进行对话的学术场域。 关键词:人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1(2005)01-0128-03 自从“古典进化论”把“人与文化”的研究推上了“科学史”的舞台,人类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科学之林”中已经获得了公认的“一席之地”。了解人类学的人都知道,田野调查、民族志撰写和文化理论建构是自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马凌诺斯基对人类学做出“杰出贡献”———提出了“整体性田野调查法”———以来公认的人类学最基本的 三项学科“规训”(disci p line )。也就是说,你要想从一个普通人摇身一变,戴上一顶“人类学家”的帽子,你就必须接受那些业已成为“人类学家”的人的“文化濡化”(enculturati on ),视“规训”为“信仰”,还必须获得某种形式的“认证”。同时,“规训”也是 “标签”,使人类学成为一门“专业”(maj or )和“职业” (p r ofessi on )。在大多数人眼里,人类学家常常就是一些麻烦 的制造者,他们总是不断地把一些“常识”(common sense )头头是道地“论证”为“偏见” (bias ),把原本“明明白白的事儿”解释为矛盾百出的“问题”。如果有人追问说:“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或者“为 什么会是这样呢?”人类学家就会给他(们)或她(们)诗情盎然地回答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并没有忘记教育这个人 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在美国,人类学家休伊特第一 次将“文化的镜头”对准了教育,在欧洲,将“人类学的镜头”对准教育的历史则被追溯到了德国哲学家、哲学人类学家康德那里。现在,教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出现使教育及其从业者头上的光环有些黯然。这是因为,教育人类学从一开始就重申了人类学的基本信条,即教育只是众多人类文化现象或文化行为中的一种,这使自视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的教育工作者颇为“尴尬”、“不安”和 “痛心不已”。① 在人类学家开列的一长串文化名单里,自视“理性”的教育不得不和启蒙运动以来“声名败坏”的宗教平起平坐,有些时候,那些粗心大意 的人类学家甚至忘了给“教育”一个“名分”,② 而被一些人视为“非理性”的“宗教”则时时受到人类学 家的“宠爱”。③ 靠研究“非西方文化”和想象“东方”起家的西方人类学家不时地跳出来给现代西方教育这架庞大的“机器”诊断“弊病”。美国的女人类学家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的副标题———“一 项为西方文明做的原始青年的心理学研究” (A Psy 2chol ogical Study of Pri m itive Youth f or W estern Civili 2zati on )———清楚地表明了她的抱负,既给西方教育工作者就“青春期问题”上了“精彩一课”,同时也为 8 21

教育人类学研究

(二)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的定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哲学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义 台湾詹栋梁在其《教育人类学理论》一书中,列举了5位德国学者关于教育人类学的定义。 ①(1)陆特的教育人类学定义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陆特在其所著的《教育人类学》中将教育人类学定义为:“教育人类学是探讨由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与精神改变的一门学问。” ①詹栋梁:《教育人类学理论》,39—46页,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 滕星著.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民族出版 (2)哈曼的教育人类学定义 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哈曼(BrunoHamann)在其所著的《教育人类学——理论、模式、结构导论》一书中,提出的教育人类学定义是:“教育人类学提出人类学问题,在教育科学范围内加以解释,一方面解释教育的现象和教育行为的建立,一方面解释对人的要求的正确观点。” (3)胡希克的教育人类学定义德国埃森大学教育人类学系教授胡希克(RollBernhandHusch—ke)在其《从人类学批判到行为人类学——科学理论和规范批判的思考》的论文中,提出教育人类学的定义为:“教育人类学所探讨的不再是根据那些成人或儿童所具有的本质,而是根据那些教师或儿童所需所愿来探讨。也就是扬弃人的本质,找寻了解人的行为。” (4)布尔诺的教育人类学定义德国梯宾根大学教授布尔诺(OttoFriedrichBoHnow)在其《教育人类学即普遍教育学的整体核心》一书中,将教育人类学定义为:“教育人类学是经验的人类学,是不同的邻近科学的原则,其结果的综合把握。” (5)萧艾尔的教育人类学定义德国汉堡大学教授萧艾尔(HansScheuerl)在《教育人类学》一书中,将教育人类学定义为:“教育人类学探讨的是人的生活之路,从儿童开始就针对他的学习能力与教育的需要性的生活之路提出探讨,并长时期地给予教育的帮助。”詹栋梁认为:“上述5位教育人类学家对于教育人类学所下的定义,是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而下的,有其代表性。例如陆特的定义偏重在哲学方面,布尔诺则偏重在经验方面,哈曼偏重在现象学方面,胡希克则偏重在心理方面,而萧艾尔是偏重在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方面。”詹氏认为,无论从哪一方面去为教育人类学下定义,都离不开人与教育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在总结了上述5位教育人类学家的定义后,詹氏为教育人类学的定义提出了他的观点:“教育人类学是从教育的个别现象研究所获得的概念,对人进行综合性了解,并根据教育的事实性不同的观点而建立以人为主的教育学,其理论探讨人的知、情、意,利用人的本质作用与教育条件,促使人的改变与人的形成,而达到研究的目的。”2.哲学教育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陆特认为,教育人类学有4个主要内容需要加以研究:即A.人的可塑性,B.遗传的作用,C.人的成熟,D.教育的目的与方法;梅尔兹(FritzMarz)在其教育人类学专著《教育学的问题——教育人类学》中提出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内容有:A.人的学习的需要性,B.人的教育的需要性,C.人的学习能力,D.人的可教育性;戴波拉夫在其所写的《在教育学的范围中的教育人类学的问题与课题》一文中提出了教育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A.人的生长——教育与生物学的关系,B.人的成熟——成熟即学习,C.人的学习——学习改变人的本质,D.人的适应——人的社会适应;加纳在其《教育人类学导论》一书中提出了教育人类学研究的7个内容,即A.人的身体生长,B.人的情绪发展,C.人的知识来源,D.人的沟通工具——语言,E.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F.人的历史文化,G.人的宗教信仰与道德培养;布尔诺提出了4个主要内容:A.人的情绪本质,B.人的本质与现象,C.人的希望,D.人的道德。詹栋梁将上述5位教育人类学家提出的教育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即:人的教育可能性与人的教育的需要性。综上所述,欧洲德奥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_2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 一等奖(8篇) 如何让高中语文作业更有效绍兴市稽山中学何学港 惊回首感慨百年话古文——论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绍兴市稽山中学石国江 教育心理学在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绍兴市高级中学张海英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教材体例指瑕新昌中学梁天霖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诸暨学勉中学周琼 投入真情重组关系重构文本让课堂焕发光彩新昌鼓山中学蔡永斌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优越感”绍兴市高级中学严英 “听听”那语文——语文听力能力培养,一个不能遗忘的角落上虞春晖中学杜娟娣 二等奖(12篇) 发掘平常事物的闪光点诸暨牌头中学郭伟宝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浅谈两堂外国小说欣赏课中意外事件带来的惊喜新昌澄潭中学王琼莹 新课程标准下的古典诗词教学探索 上虞中学叶建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诗歌教学心得 用细节拨动高考作文的真情之弦嵊州三界中学吴正飞 六“管”齐下攻探究——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备考策略研究嵊州黄泽中学吴大丹 确立主体地位立足现实生活——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究诸暨学勉中学石晓琼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新课程背景下的早读辅导新昌鼓山中学何永连 《论语》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浅议《论语》学习中的“自主发现问题, 绍兴市一中分校杨懿 解决问题的阅读教学模式” 唯美的谢幕——以高一苏教版为例浅议艺术化语文课堂结尾之有效性绍兴县鉴湖中学陈继青 锤炼多彩和谐的教学语言风格新昌鼓山中学俞金霞 与孔子多视角、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方法初探新昌澄潭中学丁新姝 “实”之无味走偏峰,“意”之无穷巧激波——关于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 绍兴市稽山中学俞鸽女 的误区及策略 三等奖(20篇) 唯有“发现自我”才能“情动而辞发”——论高中作文教学困境中教师 上虞城南中学陆益青 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有效措施 “龟速”作文——高一第一学期作文训练述评绍兴县鉴湖中学吴亚娟 批注式阅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嵊州长乐中学邢晶 高考诗歌解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新昌中学张君兰 我的阅读我做主嵊州三界中学吴小广 请用好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故事——《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绍兴市稽山中学蔡朝阳 返璞才能归真——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绍兴县柯桥中学梁珍 《登泰山记》:姚鼐的独到绍兴县豫才中学任阳海 让“思考”之花在课堂中盛放诸暨中学陈柳钧 诗歌的鉴赏和复习观照新昌知新中学潘英英 文学因子与生命元的联系点管窥上虞东关中学叶国强 对新课程文本解读的思考诸暨学勉中学金建永 新课程背景下普高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嵊州崇仁中学卢三亚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新昌中学熊秀英 让激趣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上虞中学章妙菁 《外国小说欣赏》之教学探索诸暨学勉中学郭君贤 领路不到家——浅谈阅读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绍兴县越崎中学徐剑秋 语文教师魅力积累嵊州长乐中学俞益曼 用我自由之笔,抒我自然之情——也谈个性化写作教学上虞中学钟首君 浅析语言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与回归绍兴市一中分校孙正旦

18春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根据埃里克森的看法,青少年期的任务是。() A. 勤奋感与自卑感 B. 主动性与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感与角色混乱 D. 信任与不信任 单项选择题2、将社会化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的学者是。() A. 彼得﹒伯格和吉登斯 B. 彼得﹒伯格和玛格丽特﹒米德 C. 玛格丽特﹒米德和齐美尔 D. 吉登斯和齐美尔 单项选择题3、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是。() A. 佩恩 B. 涂尔干 C. 米切尔 D. 米朗 单项选择题4、下列属于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韦伯 B. 卢密斯 C. 沃勒 D. 伍德沃德 单项选择题5、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单项选择题6、我国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著作是。() A. 《教育社会学导论》 B. 《教育社会学》 C. 《社会与教育》 D. 《学校与社会》 单项选择题7、当代研究学校组织社会学的奠基性著作是。() A. 《教学社会学》 B. 《教育社会学》 C. 《课程社会学》 D. 《学校社会学》 单项选择题8、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说是。() A. 社会化过程说 B. 相互关系说 C. 现代性说 D. 社会功能说 单项选择题9、埃里克森在一书中,把个体心理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A.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 B. 《童年与社会》 C. 《老年人的重大事件》 D. 《人类发展》 单项选择题10、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不平衡反映的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类型。() A. 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B. 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C. 阶层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D. 学校之间的教育公平问题 单项选择题11、教育社会学在学科制度化阶段确立的主要研究范式是。() A. 验证性研究范式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领域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领域 学科的研究领域是限定和表现学科目的的重要标志。教育人类学产生于教育与人类学这两个有广泛渗透性学科的联姻,这就注定了它有着一个面对教育所有领域的复杂广泛的学科领域。这就使许多研究者常常无法招架,很难真正把握,也推迟了学科成熟的时间。目前,教育人类学仍属发展性的,各种派别、团体、个人把握其研究都有限,又由于学术观点不同,因此不同领域各有千秋,纷繁多样。有人对美国几本权威的教育人类学文献目录和杂志作随机抽样调查,其研究所涉及领域不下十来个方面,这里归纳为十个方面。 1.教育与人的生成 通过人的本质这一根本问题来考察教育如何使人变成人,成为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社会人,考察教育与人的存在、与人性的关系,与人的特性以及人的自我定义的关系,阐述教育与人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性、人类的可塑性、可受教育性及对教育的需要性和意向性等教育的本质功能。 2.教育与人类演进 在探讨文化进化论等人类学流派基础上,从宏观上研究教育与人类的关系,研究教育与人类起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察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类、对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的特点和演变,以及在不同社会制度中,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中的差异,从而形成一种历史的整

体教育观点,重新定义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揭示教育影响人发展的根本机制,提出现代教育的模式和未来教育的合理设想。 3.教育与文化变迁 一方面研究文化变迁与教育的相互关系,教育对文化整合的作用;另一方面研究教育的文化功能,揭示教育与文化是如何在相互作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1)教育人类学把教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赋予文化以生命的高级文化体,文化与教育是互为条件的。(2)研究不同民族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以及这种不同文化功能对人的影响,考察其功能及原理,比较其差异,提供各民族、各地区最佳的教育选择和设计行之有效的普及科学的教育战略目标。(3)同时,教育人类学还应研究教育文化功能的演变,教育与个人发展中的文化不连续性问题,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4.儿童学习人类学研究 (1)研究人与动物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区别,研究儿童的体质和智力发展在何种程度上复演了生物的进化史,研究儿童各种才能发展的关键期及其教育策略。(2)研究学习差异,即不同民族儿童的学习,个体与群体的学习,广义与狭义的学习,多子女与独生子女的学习,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学习,性别学习等差异。(3)研究儿童的生物性能力、认识模式、心理倾向、大脑学习机制以及一切潜在的遗传程式

《教育人类学》读后感

教育让人更完美 ——《教育人类学》读后感 南京市江宁区陶吴小学刘庆录 《教育人类学》是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所写。这本书是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德国文化教育学派是关注精神科学的价值与独特性,倡导教育关注文化,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教育学学派。这一教育学派在20世纪分别经历了狄尔泰的开创,斯普朗格的文化教育学,李特的陶冶教育学,福利特纳的解释学、教育学和博尔诺夫的人类教育学阶段。 在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中,他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其中的观点就有人的可教育性,教育与人的关系,非连续性教育等。 通过学习,我对博尔诺夫提出的人的可教育性观点感受颇深。博尔诺夫认为,“我们需要把人作为一种可以教育并需要教育的生物来理解”,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人是一种生物,但我们这种生物与别的生物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人是“可以教育”的生物和人是“需要教育”的生物。人可以教育,人需要教育,很明确地指出了我们人与别的生物的不同之处,别的生物不可以教育,而人是可以教育的。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对牛弹琴”,在这儿我们可以套用一下,我们对牛进行弹琴(教育),牛又能听懂些什么?而对人进行弹琴(教育),人就会理解弹琴的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琴声所表达的意蕴,并且还能仿而学之,自己去弹琴,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博尔诺夫的“人需要教育”我们还可以理解到,我们人只有在不断的教育中才会不断地得以发展,才会通过教育来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正如博尔诺夫认为,“正是由于要通过较高的能力来弥补现存的缺陷这种必要性,人成了‘不断求新的生物’,成了虽不完美,但因此而能不断使自己完美起来的生物。”博尔诺夫在书中说:人天生是“有缺陷的生物”,但我们需要看到这正是缺陷和完美在人身上的体现。人正因为有缺陷,才需要去教育,才需要去发展,去克服人身上所涉及的不足,人才会完美起来。 人怎样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完美呢?博尔诺夫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人原则上是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因此人在整个一生中始终在向更新的阶段发展,始终在产生新的学习任务。”从这儿联系我们的工作来看,我们的身份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想教好书,育好人,绝不能满足于自己以前所学的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彝族跳菜文化变迁分析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彝族跳菜文化变迁分析 摘要:教育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文化与教育有密切关系。近20年来, 伴随南涧彝族的社会文化变迁,跳菜被人为地从村寨文化中剥离出来,经过艺术 加工然后走向都市舞台、宾馆酒店,呈现出舞台表演和商业展演等新形式。跳菜 在民族传统资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功能的转变,其中蕴含着从自在文化向自觉文 化的变迁,这种变迁了的文化对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文化变迁和教育有怎样的 关系?教育如何引领文化变迁走上发展性的道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跳菜;文化变迁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南涧彝族地区的教育,要注重文化变迁过程中民族的特殊 需要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要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和谐统一。这是教育本身的 文化属性决定的。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应引领文化变迁走有意识的发展性道路。 一、文化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笔者认为文化变迁是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接触加深,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人口、技术、经济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文化内容、特质的增量或减量,并由此引 起的文化系统结构、文化模式、文化风格等的变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能通过 体内遗传,而必须借助教育代代承袭,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文化范 畴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受到文化变迁的制约;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传承,积极对文 化变迁发生作用。总之,文化变迁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加速或延缓文化变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大理南涧跳菜的变迁 跳菜在南涧县流传历史悠久,影响面较大。新中国成立前只有在红白事的场 合才会跳菜,那会能跳菜的人很少。当时在大众看来跳菜艺人从事的是“不入流” 的工作,跳菜艺人到宴席上表演跳菜时不能靠近堂屋,只能像吹鼓手一样在猪圈 旁站立做准备,艺人得到的回报以实物和简单的饭食为主,即便为跳菜支付钱财,数量也是极少的。新中国成立初,跳菜风俗没什么变化,而到了大跃进、公社化 时期,由于娶媳妇时不允许请客,故表演跳菜也不大可能了。20世纪60年代初,跳菜稍微有所转机,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初露端倪的跳菜再次远离了 大家的视线。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对传统风俗放宽政策,跳菜才又从封闭走 向开放,村民完全恢复了跳菜的风俗。1984年跳菜第一次有文字记载。1991年 南涧跳菜队第一次登上舞台。伴随旅游业是发展,跳菜的舞台表演范围在不断的 扩大,艺人的生活交往范围也在扩大,加之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以及政府赋予文 化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责,一些善于抓住商机的人士感到,跳菜在商业利润 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遂将其引入商业运作之中,使跳菜成了一种可利用的文 化资本,由此具有了它的第三种表现形式——“商业展演跳菜”。 2008年跳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归属于Ⅲ类(民间舞蹈)。为 普及跳菜文化遗产,南涧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开展跳菜进校园、进社区 等活动,使跳菜广播操、跳菜健美操、跳菜群众广场舞成为丰富当地社区群众文 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南涧彝族跳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格局基 本形成。如今,跳菜艺人成了社区精英,人们也以跳菜艺人为骄傲,跳菜是艺人 维持生活的手段,并且现在逐渐变为喜事跳得多,丧事跳得少。这其中除了人们 的观念和需求变化外,可能与跳菜艺人的地位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三、教育如何引导文化变迁走上发展的道路 文化变迁对教育的内容、方式、目标、制度等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变

教育人类学读后感

读《教育人类学》有感 ————关于人的论述 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的产生于二战时期的德国,那时候德国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中,传统的安乐园使他们失望,消沉,因而人们开始进一步探索人的本质。因而,博尔若夫的这本书通篇便围绕人展开,其吸收了许多哲学及存在主义的思想,对教育事业有着不可多得的启发作用。 一、人与教育的关系 人是可教育的,且是需要教育的。这并不是什么新颖的观点。早在博尔诺夫之前夸美纽斯①就说过:实际上,人不受教育就不能成为一个人。确实,人类学研究表示,人不同于动物,一出生便有成熟的本能系统,人是有缺陷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人必须要接受教育,且是终身的(也就是终身教育)。同时,人不同于动物之处还在于他的不定型,所以他在后天的教育学习中便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人是可教育的。 博尔若夫对以上观点可以说是赞叹的,但他吸收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又进一步提出了“非连续性教育”,传统教育观认为,人的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只要不断向前,最后必会趋于完善。即使出现了偏差,那也只是老师与环境的问题。这种说法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与教育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博尔诺夫认为,人的受教育过程其实是非连续的。他重点提出了造成非连续的两个因素。 1、危机 危机是与生存同在的,人存活于这个世界上便必不可免的会遇到危机,如:社会危机,疾病危机等等。博尔诺夫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危机看作是破坏性的,实则是相当片面的。他认为危机实际上有其积极意义。博尔诺夫的这个观点即使从今天来看也是相当新颖的,常听人说的危机便是转机便也是这个道理。然而,值得令教育者思考的便是如何使危机变成转机。这便要求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告诫,使学生不在危机中消沉下去。当然,教育者也不能夸大危机,使学生在丧失将危机变为转机的信心。 2、遭遇 遭遇是一种突发事故,如丧亲,地震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遭遇的杀伤力要比危机大得多,他将人逼至一个极端,因而看清最本质的自己。比如,某个人总是被夸奖舍己为人,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却率先逃离了县城。当然,这种行为本生我们并不能说是错的,但 ①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获奖作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姓名 (xx市xx县xx中心小学) 摘要:本年度,我接管了三年级并出任语文教师。对于中年级语文,我并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之前也只是带过一年级语文,所以我只能和学生一起来学语文,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值得庆幸的是: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成绩也都有显著地提高,以前的一些学困生也都步入了正轨。通过一年的教学,我对语文这门学科也有了深刻地认识,对三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些了解,对于教学也有一些总结,下面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的观点。 关键词: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作文 一、了解学生、把握规律、激发潜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中国常胜将军的座右铭,这在教学中同样适用。初到一个班级,除了在短时间内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外,我们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认知特点、课余爱好……在一个星期内,我对学生有了如下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生活起居都是依靠爷爷或者奶奶,少数同学也只有父母一方在家陪护,可以说家庭教育比较缺失。学生的识字能力,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有三个同学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有两个同学比较顽皮,喜欢搞恶作剧。当然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课堂纪律非常好、学习的态度很端正、学习的气氛很活跃…… 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八、九岁孩子的心理特点,要能准确把握,才会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三年级学生处于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有着很高的荣誉感,喜欢获得别人的表扬和称赞,热爱竞争,总想着怎样表现自己。但是他们不够稳定,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容易与人产生矛盾,事后又能很快恢复。 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如果引导得当,就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并发挥到极致。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气,士气高涨的一方就容易获得最后的胜利。一个班级也一样,如果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最后成绩可想而知。举个例子来说:每周我会评选出全班最会背书之星、进步最快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同学不够突出怎么办呢?这时你需要为他量身定做一个荣誉之星,确保人人都能参

教育人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育人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育人类学综合运用了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方法、手段,同这些学科有许多联系或交叉现象,但又有根本的区别。明确这种联系和区别,不仅有益于我们发展自身学科,又能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和进行学科间的合作。这种关系一般表现为两个维度,一是与各种人类学的关系,主要为哲学教育人类学所关注;一是与各种教育科学的关系,多为文化教育人类学所关心。 1.哲学教育人类学视域 哲学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人类学与其他相关人类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与哲学人类学的关系 哲学人类学是教育人类学的基础,它通过抽象概括的形式来建立关于人的理论,从而形成“人的图像”:健康的、发展的、能力强的有社会适应性的人。它为教育人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人类学就是根据这种人的图像,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这一图像的具体措施、形式和不同民族及制度之间的差异。 (2)与神学人类学的关系 神学人类学企图建立人与神的关系,认为教会与神学有教育性,用十诫等规则来模塑人的精神,因而在许多方面与教育人类学的作用

一致,但前者是寻找对上帝的虔诚和来世幸福,后者是人对实际的把握。神学人类学对教育的贡献是提供一种有力的劝告和如何探讨“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能通过努力使自身从原罪中得到拯救。 (3)与心理人类学的关系 心理人类学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对教育人类学也提供了重要的根据,例如,人性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内涵和规范来研究精神的意义与教育的唤醒力量;人的心理改变中教育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教育人类学借助这一研究,建立人的学习理论。 (4)与社会人类学的关系 两者都研究社会发展和人的形成,有诸多共通之处,至少有三种意义:一是对社会现状有新的发现、接受或拒绝,注重实际化;二是研究社会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三是社会变迁中的教育与人的发展对社会变迁的作用。 2.文化教育人类学视域 文化教育人类学较关心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一般认为与下列学科关系最大。 (1)与教育社会学的关系

2015春华师网络教育《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2015春华师网络教育《教育人类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1.第1题 现代教育发展需以()为准则 A.技术提高 B.法制法规 C.社会功效 D.政治制度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从()建立一定的联系开始的。 A.学校研究与教学 B.研究者与课堂 C.研究者与学校 D.研究者与教育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哲学教育人类学关注() A.人的存在 B.人性是什么 C.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意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人的未特定化使人具有人的()与可教育性。 A.群体性 B.可塑性 C.民族性 D.求生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是分组实践的基础和保证。 A.独立探讨 B.合作学习 C.课外实践 D.课内学习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文化适应是文化延续和()的基本过程。 A.社会个性化 B.个体人性化 C.个体文化化 D.经济现代化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是文化之间的() A.相互歧视 B.相互排斥 C.相互承认和尊重 D.相互对抗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是衡量教育人类学家研究水平的标尺。

A.教育社会学研究 B.教育人种志研究 C.家庭教育研究 D.学科教学研究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主体生成教育的要求教师发挥() A.独裁作用 B.主导作用 C.统治作用 D.惩罚作用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中华民族维系社会中形成的传统精神是() A.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官本位 D.价值本位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 教育是通过()间接地促进文化变迁的。 A.培养人 B.培养官员 C.培养学究 D.培养天才 答案:A

小学语文一等奖论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要给小学的创新教育以正确的定位。 关键词:小学创新教育定位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有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做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着实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它个性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的创新价值,其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综合的一种创新素质。

教学艺术的创新就要求教学不是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活动。 (1) 教师应该提供条件,让学生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参加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活动,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得益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2)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 二、夯实基础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创新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他们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思维和创造的水平,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还学生以自由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一)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陶行知先生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

幼儿社会教育学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于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 第2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个层次水平,分别是()、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 第3题()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 第4题“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来的。艾斯纳 第5题总的来说,社会领域的学习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际关系、()和民族文化。社会环境,行为规范 第6题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指儿童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当儿童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奖励自己;当其行为违反了这个规则时就惩罚自己。这种自我调节的模式无需依靠外界的强化。从结果看自我强化对示范行为的实施具有最强的诱因,同时也是最稳定。 第7题社交测量法 社交测量法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某一特定团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 第8题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 第9题社会教育 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第10题情景测验法 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方法。 第11题(15) 分幼儿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哪些方面? 幼儿园一日活动即教育活动,幼儿园文化即环境陶冶,幼儿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教育。(1)现时课程;通过对社会学习应以儿童此时此刻的生活为基础,设计单元应从家庭开始时,随着儿童经验的扩展,学习邻居和社区。(2)社会生活课程。此课程坚持认为幼儿的发展已经做好了学习社会生活所需要技能的准备。主要目标是支持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3)节假日课程。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家庭、社区、国家;获取个民族庆祝节日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其他文化的欣赏。通过故事、电影、角色游戏、音乐、宣传板以及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区分和理解忠诚、勇敢、和善良,以帮助幼儿发展历史理解力。 第12题(15) 分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论述我国社会领域目标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领域教育地位边缘化社会领域教育地位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很少有甚至没有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只是将其附带地加入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副产品出现,或者是在想到时随机进行。(二)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大而空,不易操作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所缺乏的。(三)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窄化就现有的社会领域教育内容来看,各部分比例分配不均,所占比重较多的是社会认知部分,而涉及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内容较少,对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和适宜的社会行为的关注程度不够。 (四)社会领域教育方法重说教、轻体验和实践社会领域教育从更多意义上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怎么能够期待以简单化、外在性、说教式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呢?又怎能逼迫它在短时间内有外显的效果呢? (五)社会领域教育的随机性、整体性、持久性体现不够 第13题(15) 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范围有哪些 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1、爱老师、爱朋友2、爱集体,遵守幼儿园各种学习、生活、游戏规则3、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4、爱人民5、良好个性的培养在人类知识范畴中,由于知识组织和分类的需要及知识自身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或领域。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这些学科或领域知识,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全都具有某种意义与价值,因此,或多或少地具有掌握的价值。但其范围极大,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学校教育的时限都决定了这些知识不可能都进入课程之中。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在广泛的知识中加以选择的。同一学科或领域的课程可在不同的年龄段教育中开设,但不同的年龄段课程的内容是有差别的。幼儿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不同于小学及其它年龄段课程内容的选择。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具有启蒙性的、最基础的、最具体的及可直观化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知识: 1.社会学的知识:如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社区、社会变迁,民族、社会制度等。 2.伦理学的知识:如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 3.地理学的知识:如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 4.经济学的知识:如商品、货币,价格、买卖,劳动与利益等。 5.文化学的知识:如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 6.心理学的知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及情感、人的行为等。7.历史学的知识:如人类生活的演进,民族、国家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除了以上几个学科的知识外,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还涉及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在此不一一罗列。这些学科的知识是以一种变化了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所谓变化了的方式,是指这些学科中最粗浅、最基本的知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重点,并且这些知识是以一种综合的、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出现在社会领域课程之中的,它们的学术性、学科性及理论性已基本隐去,形成一种科学性和启蒙性相结合的体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范围除了相关的学科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生活当然地成了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 第14题(8) 分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终期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第15题(8) 分节假日课程的功能?

从教育人类学视角看学前教育的政策走向和政策制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913205282.html, 从教育人类学视角看学前教育的政策走向和政策制定 作者:朱家雄王峥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01期 [摘要]教育人类学关注复杂文化背景中人的发展和文化传递。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任何学前教育的政策不可脱离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应该借助其他文化中的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但是,立足点必须是自己的文化。同时,我们也要着眼于新文化的建立,在政策走向和政策制定上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学前教育;政策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知识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强调人的社会化不同,教育人类学研究强调的是文化传递,包括在群体内文化的代代传递,以及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的跨文化传递;与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的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不同,教育人类学更关注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中人的发展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人类学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广,它所研究的“教育与文化的传递和文化的变迁”问题,就包括作为具有文化传递功能的教育如何进行跨文化研究,明确各种文化的利弊,从而扬优弃劣,选择、保存、传递和创造新的文化,避免个体或群体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连续性而导致的文化不适应问题,还包括研究每种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据此制定教育政策、设计课程和教育方案等实践层面的问题,等等。[1] 在教育人类学家的眼里,文化具有普遍性,一切入都拥有文化,但文化在每个地区或每个地域都具有独特性;文化具有稳定性,存在内聚力和结构,但文化也在持续不断发生着动态变化;文化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但很少被人意识到。根据这样的理论进行推论,那么人的信仰、理念和行为都是文化的产物,它们在普适意义上的推广和运用都是不合理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一种文化中的信仰、理念和行为也不能被当作一种标准,用以对另一种文化中的信仰、理念和行为进行有意义的评价。 学前教育政策是政府为实施和发展学前教育事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实施学前教育行动的出发点以及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任何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都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政治立场、文化倾向和价值观念。从教育人类学的视野看学前教育的政策走向和政策制定问题,无论是在整个国家的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都不可能运用一种“去文化”“去背景”思考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这就是说,不能运用惟一的“正确理念”,所谓经由科学论证的“标准”,作为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