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VS2013+OPENCV2.4.10配置

VS2013+OPENCV2.4.10配置

VS2013+OPENCV2.4.10配置
VS2013+OPENCV2.4.10配置

Opencv+VS2013配置

一、环境变量配置

1.用户变量设置

添加用户变量:opencv

用户变量值:D:\OPENCV\opencv\build

添加用户变量:PATH

用户变量的值:D:\OPENCV\opencv\build\x86\vc12\bin

注:不管是32位的机子还是64位的机子都选择X86,VS2013对应vc12 2.系统变量设置

添加系统变量:PATH

系统变量的值:D:\OPENCV\opencv\build\x86\vc12\bin

二、新建VC++项目

1.新建win32控制台工程

三、工程目录配置

1.包含目录

D:\Program Files\OPENCV\build\include

D:\Program Files\OPENCV\build\include\opencv D:\Program Files\OPENCV\build\include\opencv2 2.库目录

D:\Program Files\OPENCV\build\x86\vc12\lib

3、连接器->输入->附加依赖项:

opencv_ml2410.lib

opencv_calib3d2410.lib opencv_contrib2410.lib opencv_core2410.lib

opencv_features2d2410.lib opencv_flann2410.lib

opencv_gpu2410.lib

opencv_highgui2410.lib opencv_imgproc2410.lib opencv_legacy2410.lib

opencv_objdetect2410.lib opencv_ts2410.lib

opencv_video2410.lib

opencv_nonfree2410.lib opencv_ocl2410.lib

opencv_photo2410.lib

opencv_stitching2410.lib opencv_superres2410.lib opencv_videostab2410.lib

(总共19项)

opencv_ml2410d.lib opencv_calib3d2410d.lib opencv_contrib2410d.lib opencv_core2410d.lib opencv_features2d2410d.lib opencv_flann2410d.lib opencv_gpu2410d.lib opencv_highgui2410d.lib opencv_imgproc2410d.lib opencv_legacy2410d.lib opencv_objdetect2410d.lib opencv_ts2410d.lib opencv_video2410d.lib opencv_nonfree2410d.lib opencv_ocl2410d.lib opencv_photo2410d.lib opencv_stitching2410d.lib opencv_superres2410d.lib opencv_videostab2410d.lib

四、测试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plImage*test;

test=cvLoadImage("D:\\高铁.jpg");//图片路径cvNamedWindow("test_demo",1);

cvShowImage("test_demo",test);

cvWaitKey(0);

cvDestroyWindow("test_demo");

cvReleaseImage(&test);

return0;

}

属性表:

打开记事本,将以下内容保存成“opencvdebug.props”。

D:\opencv\build\include;D:\opencv\build\include\ope ncv;D:\opencv\build\include\opencv2;$(IncludePath) D:\opencv\build\x86\vc12\lib;$(LibraryPath)

opencv_ml2410d.lib;opencv_calib3d241 0d.lib;opencv_contrib2410d.lib;opencv_core2410d.lib;opencv_features2d 2410d.lib;opencv_flann2410d.lib;opencv_gpu2410d.lib;opencv_highgui2 410d.lib;opencv_imgproc2410d.lib;opencv_legacy2410d.lib;opencv_objd etect2410d.lib;opencv_ts2410d.lib;opencv_video2410d.lib;opencv_nonfr ee2410d.lib;opencv_ocl2410d.lib;opencv_photo2410d.lib;opencv_stitchi

ng2410d.lib;opencv_superres2410d.lib;opencv_videostab2410d.lib;%(Ad ditionalDependencies)

打开记事本,将以下内容保存成“opencvrelease.props”。

D:\opencv\build\include;D:\opencv\build\include\ope ncv;D:\opencv\build\include\opencv2;$(IncludePath) D:\opencv\build\x86\vc12\lib;$(LibraryPath)

opencv_objdetect2410.lib;opencv_ts24 10.lib;opencv_video2410.lib;opencv_nonfree2410.lib;opencv_ocl2410.lib; opencv_photo2410.lib;opencv_stitching2410.lib;opencv_superres2410.li b;opencv_videostab2410.lib;opencv_calib3d2410.lib;opencv_contrib2410. lib;opencv_core2410.lib;opencv_features2d2410.lib;opencv_flann2410.lib; opencv_gpu2410.lib;opencv_highgui2410.lib;opencv_imgproc2410.lib;o pencv_legacy2410.lib;opencv_ml2410.lib;%(AdditionalDependencies)

Opencv2.4.10与Visual Studio2013配置分步阅读

Opencv是一个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开放视觉库。本文详细讲解如何在Win8.1+ Visual Studio2013环境下配置Opencv2.4.10

工具/原料

Opencv2.4.10

方法/步骤

1.这里用的Opencv版本是

2.4.10,可以在Opencv的官网上免费下载。软件大

小约为350M。

2.下载完毕后,双击打开“opencv-2.4.10”,选择解压目录。我这里选择解压

目录为D盘。确认解压目录后,点击“Extract“。解压完成后,在opencv 文件夹中生成两个文件夹。

3.配置环境变量,这里用的是Win8.1专业版。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系统-高级

系统设置,在打开的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择”高级“,”环境变量“,添加用户变量:OPENCV,变量值:D:\opencv\build

添加用户变量:PATH,用户变量的值:D:\OPENCV\opencv\build\x86\vc12\bin

4.在用户变量中选择“path”,在其末尾添加;D:\opencv\build\x86\vc12\bin

(注意有分号)。到此环境变量配置完毕。重启电脑或注销电脑,使环境变量生效。

5.接下来在Visual Studio2013进行配置。打开Visual Studio2013,文件—

新建—项目,选择"Visula C++"—"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向导中选择空项目)

6.打开记事本,将以下内容保存成“opencvdebug.props”。

xmlns="https://www.sodocs.net/doc/c916725598.html,/developer/msbuild/2003">

D:\opencv\build\include;D:\opencv\build\include\ opencv;D:\opencv\build\include\opencv2;$(IncludePath) D:\opencv\build\x86\vc12\lib;$(LibraryPath)

opencv_ml2410d.lib;opencv_calib3d2 410d.lib;opencv_contrib2410d.lib;opencv_core2410d.lib;opencv_featur es2d2410d.lib;opencv_flann2410d.lib;opencv_gpu2410d.lib;opencv_high gui2410d.lib;opencv_imgproc2410d.lib;opencv_legacy2410d.lib;opencv_ objdetect2410d.lib;opencv_ts2410d.lib;opencv_video2410d.lib;opencv_ nonfree2410d.lib;opencv_ocl2410d.lib;opencv_photo2410d.lib;opencv_s

titching2410d.lib;opencv_superres2410d.lib;opencv_videostab2410d.li b;%(AdditionalDependencies)

7.打开记事本,将以下内容保存成“opencvrelease.props”。

xmlns="https://www.sodocs.net/doc/c916725598.html,/developer/msbuild/2003">

D:\opencv\build\include;D:\opencv\build\include\ opencv;D:\opencv\build\include\opencv2;$(IncludePath) D:\opencv\build\x86\vc12\lib;$(LibraryPath)

opencv_objdetect2410.lib;opencv_ts 2410.lib;opencv_video2410.lib;opencv_nonfree2410.lib;opencv_ocl2410.

lib;opencv_photo2410.lib;opencv_stitching2410.lib;opencv_superres24

10.lib;opencv_videostab2410.lib;opencv_calib3d2410.lib;opencv_contr

ib2410.lib;opencv_core2410.lib;opencv_features2d2410.lib;opencv_fla nn2410.lib;opencv_gpu2410.lib;opencv_highgui2410.lib;opencv_imgproc 2410.lib;opencv_legacy2410.lib;opencv_ml2410.lib;%(AdditionalDepend encies)

8.在属性管理器中将之前保存的两个文件添加进去。到此配置完成。

9.在源文件中添加“源.cpp",并导入一张图片。在源文件中中输入一段代码测试。

测试成功。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char**argv[])

{

IplImage*src=cvLoadImage("1.jpg",CV_LOAD_IMAGE_GRAYSCALE);

cvNamedWindow("Src",CV_WINDOW_AUTOSIZE);

cvShowImage("Src",src);

cvWaitKey(0);

cvReleaseImage(&src);

cvDestroyAllWindows();

return0;

}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总体计划(模板)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总体计划 ***中心实验室 起草人:批准人: 日期:日期:

一、原子荧光光度计 1 基本信息 1.1 仪器设备名称:原子荧光光度计 1.2 型号:AFS-9800 1.3 生产厂商:北京海光 1.4 出厂编号:9800126013 1.5 仪器编号:SHY/E-1004 1.6 所处位置:检测一室 2 应用:测定砷 As、汞 Hg、铅 Pb、镉 Cd 等元素含量 3 量值溯源 3.1 方式:外校(自校、比对等) 3.2 周期:一年(2012.5.15~2013.5.14) 3.3 机构:南通市计量所 4 确认:合格(符合检测要求) 5 期间核查 5.1 方法:与标准物质比对 5.2 周期:半年(2012.5.15~2012.11.11) 6 使用 6.1 条件:-10~40℃ 6.2 授权:***、*** 7 维护 7.1 项目:通电去湿、除尘等 7.2 周期:三个月 8 计量方式:校准

9 量值溯源图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 基本信息 1.1 仪器设备名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2 型号:M6 1.3 生产厂商:Thermo 1.4 出厂编号:N/A 1.5 仪器编号:SHY/E-1005 1.6 所处位置:检测一室 2 应用:用于金属元素及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3 量值溯源 3.1 方式:外校(自校、比对等) 3.2 周期:一年(2012.5.15~2013.5.14) 3.3 机构:南通市计量所 4 确认:合格(符合检测要求) 5 期间核查 5.1 方法:与标准物质比对 5.2 周期:半年(2012.5.15~2012.11.14) 6 使用 6.1 条件:-10~40℃ 6.2 授权:***、*** 7 维护 7.1 项目:通电去湿、除尘等 7.2 周期:三个月 8 计量方式:校准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 .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最新资料推荐------------------------------------------------------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 1/ 17

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最新资料推荐------------------------------------------------------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具备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 15m2。 2.每个诊疗区域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须符合手 3/ 17

2020年IEC1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汇编

2020年IEC17025:2017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汇编 第一部分:程序文件(30个程序文件+表格) 第二部分:管理手册 第三部分: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第四部分:管理评审报告

实验室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管理程序 1.目的 为本所实验室定期参加国家、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计划及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活动,以考察、监控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的持续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所实验室参加的所有能力验证计划及实验室间比对计划活动。 3.术语和定义 3.1 实验室:从事下列一种或多种活动的机构: ——校准; ——检测; ——与后续检测或校准相关的抽样。 3.1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3.2 实验室内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在同一实验室内部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3.3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 4.职责 4.1 实验室主任 4.1.1 负责联系能力验证计划和实验室间比对计划,组织相

关检测人员参加。 4.1.2 整理上报验证或比对结果,对验证或比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4.1.3 实验室间比对的实施计划、验证或比对结果不满意时,制定纠正措施计划。 4.2 检测主任 4.2.1 负责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准时将检测结果报送技术负责人。 5. 工作程序 5.1 申报 5.2.1 实验室主任根据实验室所承担检测项目的实际情况, 积极主动与组织能力验证的单位联系,落实参加的能力验证计划。 5.2 实施 5.2.1 由实验室主任向检测室发出“参加能力验证及实验室 间比对活动的通知”,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参加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活动的计划,将具体要求和说明传达至实施活动计划的检测人员。 5.2.2 检测组根据验证或比对计划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填写《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实施计划表》。实施计划内容包括:验证或比对项目名称、检测样品、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实施日期、实施进度要求、实施负责人等。实施计划由技术负责人审核。 5.2.3 根据实施计划安排,检测室组织实施,安排项目实施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对 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操作规程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检定、校准 管理规程 一、目的 为了对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进行管理,确保所有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正 常、稳定的工作,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有效,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三、职责 QC 检验人员:确保校准检查工作能够及时执行,使用前检查仪器是否在校准有效 期内,进行仪器的开机校准工作。 设备管理部:负责计量仪器设备的统计、编号、标志管理。负责计量检验仪器设 备的送检工作和有关计量设备档案的管理。 设备管理部部长: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QC 主管: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并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质量管理部部长:负责本规程的批准执行。 起草人 起草日期 部门审核人 审核日期 质量管理部审核人 审核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拷贝号 生效日期 变更原因及内容: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部门 及份数 0 质 量 管 理 部 [2] 生产技术管理部 [0] 设 备 管 理 部 [1] 前 处 理 车 间 [0] 丸 剂 车 间 [0] 综 合 制 剂 车 间 [0] 采 购 供 应 部 [0] 人 力 资 源 部 [0] 办 公 室 [0] 研 发 部 [0] 财 务 部 [0]

四、内容 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1.1检验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分为外部检定校验和内部校准。外部检定校验由具有计量检定资质的单位执行;内部校准主要针对必须进行开机校准才能运行的仪器的校准,该校准由QC检验员进行。 2.外部检定、校准的管理 2.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和公司统一要求进行计量检定及校准。 2.2质量管理部QC检验员每年年底对下年度需要购进并校准的玻璃器具(容量瓶、移 液管等)提出计划,报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备案。 2.3质量管理部确定需要进行检定校验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目录、检定方式(见附表), 且每年一次进行跟踪和修改。 2.4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负责编制检验用仪器设备的年度计量检测计划表,按计划定期组织进行检定或校准。在距检定日期一个月或半个月以前,由计量管理员统安排检 定及校准,相关记录及校准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或校验证书由计量管理员统一保管。2.5检验仪器设备的标识 2.5.1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检验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期间,均使用绿色的“合格”标识。且标识完好。 2.5.2标识粘贴在仪器设备的明显位置以表明其状态,标识上有仪器设备的检定编号及有效期。 2.6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 2.6.1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 2.6.2未经计量检定合格或已超过有效期的仪器设备不得正式投入检测活动。 2.6.3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经自校、检定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设备管理部计量管理员进行检定或校准,待合格后方能再次使用。 2.6.4QC检验员应熟练掌握所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正确使用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杜绝误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失效。 2.7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维修及报废 对检定或校准不合格或使用中损坏的计量检验仪器设备,仪器使用人员立即停止使用 并报告设备部进行维修,修好后再次进行检定或校准;如不能维修,则由设备管理员 按照《设备更新改造与报废调拨管理规程》执行。 2.8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搬运、防护和贮存 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领取、送检和使用,应遵照生产厂家规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进行操作,杜绝野蛮装卸和运输。贮存要满足计量检测设备存放的环境条件要求。 3.计量检验仪器设备的内部校准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 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 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实验室设备维护校准计划

实验室设备维护校准规定 实验仪器设备是检测试验的重要物质条件,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一、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的范围及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1)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各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作好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2、仪器设备要进行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 (1)例行保养要求:每次实验开机前和停机后要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检查、调整、紧固以及替换个别易损件的工作,例行保养工作由该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和保管人员负责进行。 (2)定期保养要求:每台仪器设备运行到规定的时间周期(保养周期)不管其技术状况好坏,任务轻重,都必须按规定的范围和要求进行保养工作,保养周期要根据各类仪器设备的磨损规律、运行条件、操作维护水平因素确定。仪器设备出厂说明书中规定有保养周期,按说明书规定执行;无规定周期的,由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凡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周期计划,都要报质量负责人审查。 (3)实验仪器设备的保养要按规程进行,维护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通电检查、更换磨损零件等。 (4)每次定期保养要记录技术数据,纳入设备档案,并作为安排修理计划的依据。

3、仪器设备如果较长时间搁置不用,应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通电检查,并经常对仪器设备作清洁工作。 二、设备维护种类 1、品质检测类:干燥箱、水浴锅、、PH计、电导率仪、等。 2、卫生检测类:超净工作台、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电炉、电热蒸馏水器、显微镜、菌落计数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等。 三、设备维护保养内容 1、干燥箱: (1)定期检查温度调节器之银触点是否发毛或不平,如有,可用细纱布将触头砂平后,再使用,并应经常用清洁布擦净,使之接触良好(注意必须切断电源)。室内温度调节器之金属管道切勿撞击以免影响灵敏度。 (2)用细软布擦拭箱体表面污迹、污垢目测无清洁剂残留,用清洁布擦干(3)每次使用完毕后,立即清洁仪器,及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2、水浴锅: (1)正在工作时,不得移动仪器;儿童不得接近仪器。 (2)仪器应放置于清洁干燥处,通风,应避免振动 (3)保持清洁,如有沾污,要擦干净 (4)有腐蚀性的东西不可漏到水浴锅中,定期更换锅内的水 3、搅拌器: (1)采用合适的溶剂去除仪器表面污渍后用清洁抹布去除溶剂。 (2)搅拌时,须慢慢调节调速钮,调节过快会使搅拌转子脱离磁钢磁力,不停跳动。应 迅速将旋钮至停位,待搅拌子静止后,缓缓升速搅拌,逐级稳定升速。 (3)加热板表面铝盘,若落上液体,会腐蚀盘面或发热冒气,影响电热元件和电动机,需立即关掉电源清除之。 (4)室温时粘度较大的液体,常常热传导性能也较差(如环氧树脂),加热搅拌时,不宜迅速升温,以免容器破裂。应充分利用恒温装置,逐步分级升温,且须将传感元件插入外加水套中。 (5)本装置必须可靠接地,以确保设备与人身安全。 4、捣碎机、粉碎机;; (1)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不短于2个月,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

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宣贯学习考核

2016年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宣贯学习考核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计量法何时实施(A )。 A. 1986年7月1日 B. 1985年9月6日 C. 1987年12月18日 D. 1988年2月9日 2.检测仪器在以下哪些特殊情况下要重新进行检定/校准或者测试。(A、B、C、D) A.检测设备修理后; B.新购设备使用前; C.固定式检验设备转装后; D.日常设备检查或者设备期间核查发现异常情况时。 3.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与计量溯源的路线方向(B)。 A.一致 B.相反 C.完全一样 4.校准的主要目的搜测量被测值的(A)。 A.测量不确定度 B.灵敏度 C.精度 D.都不是 5.一台检测仪器的检定/校准证书应使谁最先得到:(A)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在岗操作人员 D.所有人员 6.实验室检测用的仪器设备应(B)表明其检定/校准的状态。 A.统一编号 B.采用唯一性标识 C.使用彩色标识 7.当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应提供(D)的满意证据。 A.现场口头解释 B.本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的认可 C.本实验室领导的指示 D.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 8.以下哪些仪器设备属于强制检定目录范围的(ABCD) A.天平 B.酸度计 C.分光光度计 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9.根据《JJG178-1996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规定,可见分光光度计处于工作状 态时,当波长臵于580nm处,在样品室内应能看到( D )的光斑。 A.绿色 B.白色 C.红色 D.黄色 10.计量器具的检定结论不同,出具的检定证件有(AE )。 A. 检定证书 B. 校准证书 C. 检验证书 D. 检测报告 E. 检定结果通知书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镜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消化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的消化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镜技术、胶囊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管理规》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镜诊疗工作需要的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镜清洗消毒房间、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

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内镜室自查表

内镜室质量控制检查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评价指标评价要点评价方法自查评价 a b c d 一、科室管理(50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 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2、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 评为零分。 3、根据实际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 配置医护人员和其它工作人员。 不符合人事科、护理部规定要求的酌情扣 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 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内镜室工作制度、查对 制度、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消毒灭 菌效果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 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物品进出和管理制度;仪 器管理制度等。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 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 分。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 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 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 法》,与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 技术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内镜清洗消毒技 术操作规范》。 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一至两名,不熟悉 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 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 护理规范和常规。 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 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 规范和常规的,酌情扣分。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 助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 和实施措施。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的酌情扣分。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 和实施目标。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 酌情扣分。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 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二、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100分)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1、应尽力使本专业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 查后及健康教育和随访的连贯性。 服务流程秩序混乱不得分。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 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3、患者对镜下诊疗风险与处理措施等具体有 知情权。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1、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病情、诊疗(手术) 方案、风险与益处、费用等真实情况具有知情 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的权利。 不尊重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知情权,违背患 者或法定代理人意愿或选择,不得分。 2、科室具有告知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真实病 情及诊疗方案的义务,特殊检查,治疗和用药 应签书面“知情同意”。 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 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3、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宗教 信仰。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3、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1、科室应建立投诉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处理 投诉纠纷,并有记录及整改意见。 科室未建立投诉渠道,无相应记录及整改 意见不得分,记录或整改意见不完善酌情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作者:————————————————————————————————日期: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承诺的前提;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检测质量控制是是实验室的生命线。 认识误区:有人员、有设备、有方法、有场地、有资质,检测质量就有保证;检测任务重、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就做不好;客户不专业、领导不精通,只要不出问题、没有投诉就行。? 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应明确检测直接量控制的关键点: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和消耗材料)、法(检测方法)、环(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获得满意结果来得到验证。 2人员质量控制方法??在ISO/IEC 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 则》中在“技术要素”中将“人员”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所需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①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 重点关注——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 ?确认证据——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特殊岗位的授权——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操作、内部校准人员等。? 食品感官评定人员——评茶、评酒、评烟。??专业机构培训、考核、授权——实验室授权。? 视频微生物致病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 ?与从事色、味辨别能力检测的人员——定期色盲、嗅觉检查 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 重点关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 ?确认证据——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再教育)、培训记录和有效性评价。 评价方式——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提问、讲座等。??人员培训是质量控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制定培训计划需要注意:计划合理性、前瞻性、统一性;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项目、时段、实施机构、结果评价依据;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③人员的监督 ?重点关注——监督人员资质和授权、监督计划(选择重点区域和人员)、被监督

实验室设备维护校准计划

实验室设备维护校准计划

实验室设备维护校准规定 实验仪器设备是检测试验的重要物质条件,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一、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的范围及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1)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各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作好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2、仪器设备要进行例行保养和定期保养 (1)例行保养要求:每次实验开机前和停机后要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检查、调整、紧固以及替换个别易损件的工作,例行保养工作由该仪器 设备使用人员和保管人员负责进行。 (2)定期保养要求:每台仪器设备运行到规定的时间周期(保养周期)不管其技术状况好坏,任务轻重,都必须按规定的范围和要求进行保养工作,保养周期要根据各类仪器设备的磨损规律、运行条件、操作维护水平因素确定。仪器设备出厂说明书中规定有保养周期,按说明书规定执行; 无规定周期的,由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凡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周期计划,都要报质量负责人审查。 (3)实验仪器设备的保养要按规程进行,维护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通电检查、更换磨损零件等。 (4)每次定期保养要记录技术数据,纳入设备档案,并作为安排修理计划的依据。 3、仪器设备如果较长时间搁置不用,应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通电检查,并经常对仪器设备作清洁工作。 二、设备维护种类 1、品质检测类:干燥箱、水浴锅、、PH计、电导率仪、等。 2、卫生检测类:超净工作台、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电炉、电热蒸馏水器、显微镜、菌落计数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等。 三、设备维护保养内容 1、干燥箱: (1)定期检查温度调节器之银触点是否发毛或不平,如有,可用细纱布将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开展消化内镜手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实验室八大计划

实训室管理工作计划 实验室八大计划 一、仪器检定计划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之4.4.2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检验、检测的设备。对检验检测结果由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的要求。本科室根据现有仪器数量及上次鉴定/校准截止期限,制定2017年度仪器设备检定计划。 2017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详见附表

实训室管理工作计划 2017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详见附表 .2

二.人员培训计划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之4.2.4 要求,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应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以确定其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按照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应由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和行监督。本科室为了保证检测工作公正、科学、真实、准确,不断提高职工各方面素质,对检测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按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内培和外培培训,特制定2017年度人员培训计划。 2017年度人员培训计划详见附表

2017年度人员培训计表

三、内审计划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之4.5.15 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审核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核审员通常应独立于

消化内镜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概述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硬化剂注射针、生理盐水、各种规格的空针、超声清洗机等。 ③消毒液2%戊二醛、75%乙醇或离子水,必须使用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液。 ④急救药品与用品可集中于1台急救药品车内,便于流动抢救,包括氧气、吸氧面罩、简易球囊呼吸器、复苏药物以及局部止血用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凝血酶等)。对重危患者进行检查应有监护设备。 2.内镜室的建立与审批 (1)按国家卫生部规定,二、三级医院可成立内镜室。一级医院原则上不单独成立内镜室。 (2)医院成立内镜室,应先向所在地区卫生局申请备案(已成立的内镜室应补办申请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内镜用房平面图; ②内镜及相关器械清单; ③内镜室医师、护士(技术员)学历证书、技术档案、从事内镜的经历与培训情况; ④开展工作的项目与预计每周最大的工作量; ⑤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与性能。 (3)所在地区卫生局组织核实各医院的申请报告,符合条件的,发给内镜检查许可证。 (4)医院增设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内镜室,均应向卫生主管部门报批;撤销内镜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