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目前临床护理常用的工作方法

目前临床护理常用的工作方法

目前临床护理常用的工作方法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 个体化护理

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重视病人的身心状况和需求。

2. 整体护理

注重身心社灵各个方面,将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护理。

3. 团队护理

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等形成团队,互相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4. 连续性护理

病人在不同科室或出院后,仍由固定护士跟进,保证护理的连贯性。

5.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尊重病人,保障病人权益,取得病人配合。

6. evidence-based 护理

引入循证护理理念,强调科学验证,保证护理方案有效性。

7. 家庭护理

出院后转入家庭环境的护理。定期回访指导家属护理方法。

8. 护理路径法

制定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标准化。

随着时代发展,临床护理工作方法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目的是提供更安全、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 一、导尿术 导尿术是指通过插入导尿管将尿液引流出来的操作。常见的导尿术有尿道插管法和膀胱穿刺法。 1. 尿道插管法:将导尿管插入患者的尿道,通过管道引流尿液。这种方法适用于患有尿潴留、泌尿道狭窄等疾病的患者。操作时需要注意消毒、润滑导尿管等步骤,避免感染和损伤。 2. 膀胱穿刺法:通过在下腹部穿刺膀胱,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内,引流尿液。这种方法适用于尿道不能通畅或无法插入导尿管的情况。操作时需要注意选择穿刺点、穿刺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其他组织和器官。 二、静脉留置针置管术 静脉留置针置管术是指将留置针插入患者的静脉内,用于输液、输血、给药等操作。 1. 选择静脉:常见的选择静脉有桡动脉、肘窝静脉、手背静脉等。在选择时要注意血管的粗细、直径和深浅,选择适合插管的静脉。 2. 消毒和穿刺:消毒静脉插管点,用注射器穿刺静脉,将留置针插入静脉内,并固定好。

3. 验血回抽:插管后需要进行验血回抽,确认针尖是否在静脉内,避免穿破或插到其他组织。 4. 固定和固定针帽:将留置针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好。在留置针的针帽上加装一个保护帽,避免针尖污染。 三、胃管置管术 胃管置管术是指将胃管插入患者的胃内,用于排空胃内容物、喂食、引流胃液等操作。 1. 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胃管是否完整、消毒胃管、准备好注射器、吸引器等工具。 2. 定位:将患者置于半坐位,让患者咽下一口水,通过观察水面波动的方式判断胃管是否插入食管、胃内。 3. 插管:将准备好的胃管通过鼻腔插入食管、胃内,直到到达预定位置。 4. 固定和验证:将胃管固定在患者鼻子上,用胶布固定好。然后通过注射器或吸引器抽吸胃内容物,确认胃管位置是否准确。 四、痰液吸引 痰液吸引是指通过吸引器将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抽吸出来的操作。

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临床护理操作常规 临床护理操作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中,护士根据医嘱和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医学操作以及护理措施的活动。常规护理操作是我们日常护理中的经典操作,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临床护理操作和注意事项。 一、体温测量 体温是反映人体生命活动之一的基本生理指标,是医学界常用的重要监控指标,因此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并注意以下事项: 1.皮肤清洁:使用酒精棉球或浸泡在消毒液中的棉球,将测量部位进行擦拭,待干燥后方可进行测量; 2.体位:在测量体温时,患者应保持患肢舒适自然; 3.测量时长:体温测量时间一般为3-5分钟左右,需要在患者没有进食、运动等活动干扰的状态下进行; 4.记录方式:无论是口腔、腋窝还是肛门,都需要记录好测量的时间、体温值及测量的部位,以便后续跟进。 二、体征测量 1.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临床护理中的一个基本操作,这涉及到护士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常见的测量方法为间隔测压法

和连续测压法。常规测量方法如下: a. 患者宜空腹排尿后15-30分钟进行测量; b. 患者应保持安静,不许说话、呼吸均匀; c. 血压计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气,若漏气需先加气,以便正常测量; d. 现代电子血压计一般具有自动充气、自动排气、自动测量和记数等功能。 2.脉搏测量:脉搏测量是测量心率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手动或是电子秤的方式进行测量。具体操作如下: a.清洗患者手部,并取正确手法:使用护理手或手背取脉搏; b.注意检查脉搏的强度、节律和频率,以便及时发现患者身体异常情况。 三、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患者口腔健康和预防口腔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操作如下: 1.先让患者漱口,排出口腔内的异味和残留物;

临床护理技巧和应用

临床护理技巧和应用 护理是医疗保健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 巧和应用,以确保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 用的临床护理技巧和应用,以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一、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是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感 染技巧和应用: 1. 手卫生:勤洗手是预防感染的首要措施。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应注意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时间,确保 双手清洁。 2. 空气感染控制:在感染风险较高的场所,如手术室和传染病区, 护理人员应遵守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戴手套和穿护士帽等。 3. 简化导管和引流:患者体内留置导管和引流装置容易引发感染。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这些装置,及时更换并保持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二、疼痛管理 疼痛是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技巧和应用 来管理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1. 评估疼痛:护理人员应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VAS评分 法或面部表情量表,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 2. 疼痛缓解措施:根据疼痛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缓 解措施。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和调整环境等。 3. 定期评估效果:护理人员应定期重新评估疼痛程度,调整治疗方 案并记录疗效,确保病人得到长期有效的疼痛管理。 三、安全护理 安全是护理人员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安全 护理技巧和应用: 1. 预防跌倒:老年患者和行动不便的病人容易发生跌倒。护理人员 应注意病人的行动能力,提供合适的辅助设备,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避免病人发生跌倒事故。 2. 药物安全:护理人员在给予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正确用法和 剂量,避免发生药物误用或过量的情况。 3. 防止压疮: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润滑,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方法,预防压疮的发生。 四、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沟 通技巧和应用:

临床护理技术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临床护理技术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临床护理技术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从病人的入院到出院 的整个过程。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和技巧,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的处理方法与技巧。 首先,护理技术中最基础的一项是体温测量。体温是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 指标,护士需要准确地测量患者的体温。在测量体温之前,护士应先将温度计消毒,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患者的腋下,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取出。在取出温度计时,应注意不要碰到患者的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在测量体温时,护士还应注意患者的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次,护理技术中常见的一项是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护士应先检查输液瓶的标签,确保药物的名称和剂量无误。在准备输液时,护士应先洗手并戴上手套,然后将输液瓶连接到输液管,调节滴速,并将输液管插入患者的静脉。在插入静脉时,护士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静脉,避免损伤患者的血管。同时,护士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输液情况,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除了体温测量和静脉输液,护理技术中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操作。例如,护 士在给患者进行皮肤护理时,应先清洁患者的皮肤,并涂抹适当的药膏。在更换患者的尿布时,护士应先将患者翻身,并用温水和肥皂清洁患者的臀部,然后将新的尿布穿上。在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护士应先用温水清洁患者的口腔,并定期更换患者的牙刷和牙膏。在给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护士应先将吸氧设备连接到患者的鼻子或口腔,并调节合适的氧气浓度。 在处理这些临床护理技术时,护士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首先,护士应与患者 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只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其次,护士应注重细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正确无误。任何一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一、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探索和完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传统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主要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导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护士执行医嘱,并进行基础性护理。这种模式注重医生和护士各自分工,在治疗过程中缺乏密切配合和沟通。 三、现代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1.团队协作模式 现代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强调团队协作,将医生、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通过密

切配合实现全面性的治疗。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和效率, 减少误诊漏诊等问题。 2.病人中心模式 现代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注重以病人为中心,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 情感需求。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病人的信任感和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果。 3.信息化模式 现代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全面、精准、及时的护 理服务。通过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方式,实现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 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践应用 1.团队协作 在团队协作模式下,各专业人员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在治疗过程中进 行多方位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在手术室中,麻醉师需要与手术医生、护士等多个专业人员协同工作,确保手术过程平稳无误。此外,在重 症监护室中,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时

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2.病人中心 在病人中心模式下,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提供温暖的护理服务。例如,在护理病危患者时,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此外,在对老年病人进行护理时,护士需要关注病人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信息化 在信息化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电子病历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例如,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时,医生可以查看患者的电子病历,了解其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此外,在远程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视频会诊等方式为远程患者提供全面、精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五、总结 随着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未来临床护理工作将更加高效、精准、人性化。在未来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并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临床护理小窍门4则

临床护理小窍门4则 1、床头系结铺床法 扫床是生活护理的常规工作,通过每天帮助患者的床单位进行湿扫床,可以有效地扫除掉落在床上的的皮屑、头发等,保持床单位的整洁有序,同时协助患者翻身,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在外科,很多患者需要摇高床头取半坐卧位,减少腹部张力,减轻疼痛,进行有效引流;部分患者不能下床活动。卧床半卧位的患者扫床工作十分困难,床头的两个角床单总是邋遢垂下,导致床单位舒适度下降,也影响病房的的整洁度。 窍门如下:将大单平整地铺在床上,整体往上(床头方向)移行20cm,使床头大单的两个角在床垫下能够系在一起,然后床位按常规铺床法进行铺床,最后拉平床的两侧床单位即可,实验证明即使床摇高至60°,床头的大单也不会散掉脱落,床头的两个角依然平整。每日扫床只须拉紧床尾部分即可,工作起来省时省力,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2、插输液器的小窍门 为液体包装插入输液器是输液前的必备工作,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的瓶装液体如复方氨基酸、左氧、脂肪乳等,输液器的尖部置入(塑料的尖部)很费力,而且插入后可能会外露1cm左右,容易引起细菌的聚集,引起感染的发生。 窍门如下:用碘伏棉签1根对瓶装药液的刺入面进行擦拭(也起到了消毒的作用),然后再用输液器的尖端对其进行插入,会发现明显省力,而且尖端能全部进入瓶装药液中,避免输液器暴露在空气中,

形成密闭的输液通道,防止发生输液反应等不良事件。 3、临时“网套” 网套是更换瓶装药液的必备工具,在网套数量少或者瓶装药液集中更换时,往往找不到剩余网套,就可以用我们改制的临时网套了。方法如下:将已经输完液体的500ml液体袋子(最好的羟乙基500ml)进行改装,剪断瓶颈处和尾端的一面(悬挂孔不能剪断),清洗晾干后即可使用。瓶颈处口不可太大,防止装入的瓶装液体脱落。袋子是透明塑料,能有效观察药液的剩余情况,方便护士巡视病房,及时更换液体,可随其一起丢弃。 4、简易冰袋套 患者发热时,一般护士会指导家属用温水进行擦浴,头部冷敷,或者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或者髂窝等大动脉搏动明显处(我院冰袋是用类似于乳酸钠林格液瓶装冰箱内冷冻好备用),常规做法是请家属准备小毛巾对冰袋进行包裹,防止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造成过于冰凉刺骨不适感(特别是老年人等对冷刺激敏感者),可是一般情况下家属住院期间不可能准备很多条毛巾,所以造成这个操作的依从性差,物理降温效果不佳。 小窍门:简易冰袋套——即准备患者或者家属(大人)的清洁袜子一双,将冰袋从冰箱内取出,置入清洁的袜子内,因为袜子弹性好,500ml的块状冰袋能很轻易地放入,可以避免冰袋与皮肤直接接触,减少不适感,如果袜子湿了只需要用电吹风(一般科室便民箱内都有)吹干即可,还不会影响正常穿着。

护理学的工作方式

护理学的工作方式 (一)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由一名护士护理一名病人,即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这种护理方式,护士责任明确,负责完成全部护理内容,满足各种护理需要;同时,显示护士的个人才能,满足其成就感。但护士只能做到在班负责,无法达到连续性的护理,且耗费人力。 (二)功能制护理 功能制护理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内容,根据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士被分为“巡回护士”“药疗护士”“办公室护士”等。这是一种流水作业的工作方法,护士分工明确,易于组织管理,节省人力;但工作机械,护士缺少与病人交流的机会,较少考虑病人的心理及社会需求。 (三)小组制护理 小组制护理以分组的形式对病人进行护理。小组成员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组成,在组长计划、指导下,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护理任务。一般一个小组护理10~15位病人。这种护理方式能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较好地了解病人需要。但护士个人责任感相对减弱,且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花较多的时间互相交流。 (四)责任制护理 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特点是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

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的情况,作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其他护士按责任护士的计划实施护理。这种护理方式,护士责任明确,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为病人提供连续、整体、个别化的护理。但对责任护士能力水平要求较高,对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较大,而且要求24h对病人全面负责难以实现。 (五)系统化整体护理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的丰富和完善。它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提出了新型护理管理观,强调所有管理手段与护理行为均应以增进病人健康为目的,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 各种护理工作方式是有承继性的,各有利弊,在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工作方法应通过临床护理实践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护理服务方式

护理服务方式 我们知道护理工作的完成实际上是由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利用所提供的物质资源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和工作程序实现的。其中合理的工作分配和组织原则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工作模式是一种为了满足护理对象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数量,设计出来的不同结构的工作分配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受不同护理理念的影响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的限制,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护理工作模式。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护理工作方式有5种。 一、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case nursing)由一名护士专门护理一个病人,实施专人负责的个体化护理。适用于危重病人或临床教学的需要。这种护理方式的特点是:护士职责明确,可对病人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在严谨度上会更高,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需要较多的人力。 二、功能制护理 功能制护理(functional nursing)是将病人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分配给护理人员,如护士被分为“办公室护士”“治疗护士”“巡回护士”等,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这种护理方式的特点是:护士分工明确,便于组织管理,节省人力,工作效率高。但护士工作机械重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易于产生倦怠;同时由于片段性的护理,较少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较难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三、小组护理 小组制护理是将护理人员分成小组,每组由一位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为一组患者提供护理。小组成员间分1:合作,通过相互沟通,共同分析患者的需要,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可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这种护理方式,根据的不同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共同负责一组患者的所有治疗及护理,能使患者得到连续性的、有计划的护理,有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同时,小组成员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组成,可充分发挥不同成员的

常用护理操作流程

常用护理操作流程 护理操作流程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的规定流程。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操 作流程。 1.患者入院接诊:护士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应进行患者接诊工作。接 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的了解、病史采集、身体检查等。通过接诊工作,护士能够对患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2.患者换床、转院等操作: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需要换床或转院,护 士应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包括患者移位、整理床铺、床单被套 更换等。 3.患者体位转换:患者可能需经常进行体位转换,以防止压疮、肺部 感染等并发症。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要求,合理安排体位转换的时 间和方式,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4.患者用药操作:患者用药是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护士应根据医嘱,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用药途径,为患者准备和给予药物。在用药操作中,护 士要掌握正确的用药剂量、途径和频率等,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5.患者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护士应定期给 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清洗假牙等。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 注意细节和卫生,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 6.患者管道护理:患者可能会有导尿管、胃管、气管插管等多种管道,护士要定期进行管道护理,保持管路的通畅和洁净。操作包括拭擦导尿管口、更换导尿袋、吸痰等。

7.患者伤口护理:护士负责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护理操作包括伤 口清洗、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操作时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 和及时的记录。 8.患者身体护理:患者的身体护理包括洗澡、更换衣物、头发护理等。护士在进行身体护理操作时,要注意卫生和患者隐私的保护。 9.患者安全操作:患者的安全是护士的首要任务。护士在进行护理操 作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滑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要保证患者 的隐私和机密。 10.患者床旁健康教育:床旁健康教育是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 重要方式。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疾病、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教育,使 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 11.患者出院安排:患者出院前,护士要进行出院安排的工作。包括 宣教、整理相关病历、与医生交接、安排康复和随访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操作流程,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 握这些操作流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护理临床带教的方法

护理临床带教的方法 1、因材施教 工作中每位新护士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存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带教方案和计划。 2、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安全教育,培养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管理模式及服务理念已不再适应临床的需要,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与护士法律知识的欠缺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从新护士工作那一刻起就应加强安全及法律意识。带教老师应该定期带领新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分析案例,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体会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最终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3、督促学习 带教老师应该督促新护士在工作初期加强学习,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分期制定目标,不断积累经验。初期:老师应先试教,使新护士掌握关键点;中期:老师应适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尽量给他们提供上手的机会,但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后期:新护士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阶段可增加他们的工作量,鼓励参加重症及疑难病例的治疗,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沉着冷静的工作作风,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4、体现关爱 带教老师应该从新护士一上岗就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爱”,工作中要认真、踏实、无私奉献,用心为患者服务。带教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新护士,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带教老

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充满爱心的专业形象。 5、换位思考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工作中应该培养新护士逆向思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将换位思考应用到临床带教中,能增进带教老师与新护士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临床工作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的综合,因此带教工作愈发重要,出色的带教老师是新护士转变为优秀护士的关键。 6、拥有平和心态 作为一名带教老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所教的学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带教老师应摆正心态,对新人要有爱心,有耐心,多表扬,少批评。宽容和爱心对新护士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轻易对一个新人急于做出评价。 7、培养信心 在实践中要运用好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实践来培养新护士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鼓励新护士胆大、心细,要求他们学会三动:动脑、动手、动口。遇到问题做到四多: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沟通。通过以上的辅导来培养新护士的信心。

护理临床常用操作方法

护理临床常用操作方法 护理临床中常用的操作方法包括: 1. 安全操作:护士在进行操作前需洗手,佩戴清洁手套等个人保护装备,确保操作环境的干净与安全。同时,护士需要在操作前检查相关设备的完好性,如呼吸机、监护仪等,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潜在的风险。 2. 注射操作:常见的注射操作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在进行注射操作前,护士需要准备药物,检查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有效期等,并确认患者的身份。在注射过程中,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采用正确的注射技术,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3. 导尿操作:导尿是护理临床中常见的操作之一,适用于排尿困难、膀胱残余等情况。在导尿操作中,护士需要选择适当的导尿管规格,选定合适的导尿方法,如尿道插管或经皮穿刺导尿等。在进行导尿操作时,需要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换药操作:换药是护理临床中常见的操作,适用于伤口、烧伤、压疮等情况。在换药操作中,护士需要选择适当的敷料,如纱布、湿润敷料或特殊敷料等,并确保敷料的干净与无菌。在更换敷料前,护士需要对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的风险。同时,护士需记录换药的时间和伤口的变化情况,以供后续观察和评估。

5. 护理评估操作:护理评估是护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等进行观察和评估,以确定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在护理评估操作中,护士需要运用专业的技术和工具,如观察、测量、询问和记录等,准确、全面地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形成客观、可靠的评估结果。 6. 危重护理操作:危重护理是指对危重病患进行综合性、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监护。在危重护理操作中,护士需要掌握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心电监护、呼吸机操作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护士需要及时进行抢救和处理危急情况,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确保患者的安全与生命。 7. 管理性护理操作:管理性护理是对患者整体照顾和管理的过程。在管理性护理操作中,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协助患者洗澡、更换床单、换衣服等,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同时,护士还需关注患者的饮食、睡眠、活动等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总之,护理临床中常用的操作方法包括安全操作、注射操作、导尿操作、换药操作、护理评估操作、危重护理操作和管理性护理操作等。护士在进行这些操作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安全和有效。同时,护士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为患者提供温暖、关怀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卫生部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卫生部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5. 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 操作规程 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用过的体温计应消毒。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目录 一、患者入院护理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四、导尿技术 五、胃肠减压技术 六、鼻饲技术 七、灌肠技术 八、氧气吸入技术 九、雾化吸入疗法 十、血糖监测 十一、口服给药技术 十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 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四、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五、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十六、静脉注射技术 十七、肌内注射技术 十八、皮内注射技术 十九、皮下注射技术 二十、物理降温法 二十一、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二十三、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四、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 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偏瘫病人测健侧。 不可用拇指诊脉。诊脉压力适中。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同时测量1分钟。 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呼吸不规律的病人及婴儿应当测量1min。

相关主题